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3f1d4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2.png)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充满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媒介,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传递文化信息,增加人们的身体、心灵健康。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许多特点,如音乐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家的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音乐的特点:1、审美取向的超脱,追求的是至善至美。
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标准十分高,其取向是追求至善至美,同时也是对道德、美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我们可以从目前所保存下的一些古代乐曲中感受到这种审美标准。
例如,乐曲《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无论从旋律、节奏、和声还是表达的情感上,都极其丰富而奇妙,充满灵性和韵味。
乐曲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意蕴,则极具文化内涵。
2、以五度音阶为体系,丰富和复杂的音韵。
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体系以“五度音阶”为核心,也是整个东亚音乐的基本构成形式。
在中国古代的五度音阶中,相客称的“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仅表现在音乐节奏、旋律、和声、器乐等方面,还能够表达一些社会文化的信息。
3、鼓音、钟鸣的节奏和乐曲的和声为古代音乐特色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钟鸣、鼓音是常见的节奏体系,常出现于各种节日、庆典等群众性的活动中。
古代中国人所重视的是众所周知的文化秩序。
因此,古代音乐的 rhythm 和 harmonies,反映了复杂而严格的文化秩序。
古代乐曲的和声经常使用“邻音”、“隔音”等方法,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复杂的情感。
4、音乐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音乐家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出现了许多有历史影响和音乐成就的音乐家,如韩愈、曹雪芹、杜甫、李白等等,都是古代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作成果、音乐理论的阐述、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代音乐科技方面,中国的乐器设计也十分独特,比如古琴、琵琶、笛子等,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内涵体现
![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内涵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ad8833ba7fd5360cba1adbf0.png)
中国古典音乐自发展以来,就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它以独特的英姿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开出一朵奇葩。
音乐是一门伟大而神奇的艺术,它以无形无色的声音荡开人们心中的涟漪,随着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将人们引入一个神奇而美妙的艺术世界之中,让人如痴如醉,甚至忘记自我。
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乐来修身养性,因而古典音乐体现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对自然之音的追求。
古典音乐中那种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乐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吕氏春秋? 仲夏记? 古乐篇》曾记黄帝令伶伦作音律。
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黄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 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自有音乐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沉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
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
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主流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涵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因此,中国古典音乐蕴涵着生命的哲学,它推崇自然之音,并强调具有朝气蓬勃的音乐节奏和情调以及与自然生命相通的悠远意境,强调着大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微、羽与简谱中的1、2、3、5、6 相对应,而在周代之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微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特征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960423f0b4c2e3f5727638c.png)
在这 首 歌 曲 中 , 们 明显 感 觉 到其 中 的 旋 律 就 我 是 当 地 方 言语 气 、 势 以及 语 调 的夸 张 和 扩 大 。第 语 句 歌 词 中 , 上 ” 普 通 话 中念 去 声 ( 四声 ) 而 “ 在 第 , 在 当 地方 言 中读 阳平 ( 二 声 ) 所 以 “ 高 山上 ” 第 , 高 的 旋律 处 理 成 了“ ” 第 二 句 的 “ ” “ ” 在 普 。 手 和 把 字 通话 中是 上 声 ( 三声 ) 第 ,但 在 当地 方 言 中 读 阴 平 ( 一 声 ) 比“ ” ( 二 声 ) 音 调 要 高 , 以 在 第 , 栏 字 第 的 所 曲中“ 把栏杆” 旋律是“ 手 的 ” 。第 三 句 歌 词 中 , “ ” 当地 方 言 中读 阴平 ( 一 声 ) 和 “ ” 女 在 第 , 问 的音 调 样 高 , 娘 问 女 儿 ” 四 个 字 的 旋 律 就 是 “ i ” “ i ; “ 望 ” 字 在 普 通 话 中分 别 是 上 声 ( 三 声 ) 去 你 两 第 和 声 ( 四声 ) 但 在 当 地 方 言 中 , 你 ”比“ ” 第 , “ 望 的音 调 高 , 像 “ 6 的 旋 律 一 样 ; 啥 子 ” 的 “ ” 调 也 就 i” “ 中 啥 音 高 上 去 了 , 了 “ 成 6 还 有 第 四句 中“ 时 ” 几 的发 音 变 成 了“ 3 等 等 。这 四 句 歌词 的旋 律 就 像 是 四川 方 5” 言 吟 诵 出 来似 的 。 全 曲 的 最 高 音 是 第 一 句 的 第 一 个 音 “i , 曲 ”全 的最 低 音 是 最 后 一 句 的 最 后 一 个 音 … , 者 相 差 6’两 十 度 , 首 歌 曲 的 旋 律 走 向是 向 下 的 , 且 每 一 句 整 而 的旋 律 走 向也 是 下 行 的 , 常符 合 当地 人 说 话 从 高 非 到 低 的 语 势 。 每 一 句 歌 词 的 节 奏 都 是 前 紧后 松 , 从 拍 四个 字 “X X 到二 拍 一 个 字 “ 一” 甚 至 四拍 一 XX ” — X , 个 字 “一 ” 这 也 和 当地 人 说 话 的 节 奏 息 息 相 关 。 X , 整 首 歌 曲 的 旋 律 线 条 和 语 言 的 声 调 线 条 在 运 行 走 势 上 极 为 吻 合 , 现 了 民族 声 乐 中 “ 字 行 腔 ” 体 依 的理 念 , 旋 律 显 得 非 常 口语 化 。 使
“清”古代音乐发展的美学特征
![“清”古代音乐发展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23a52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e.png)
“清”古代音乐发展的美学特征【摘要】清代古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美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清代社会文化的特色。
本文将从清代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审美取向、形式特点、技术特色以及文学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展开探讨。
在历史背景方面,清代古代音乐承袭了前朝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外来的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在审美取向和形式特点上,清代古代音乐注重和谐美感和自然意境,形式多样,包括雅乐、宫廷音乐等。
在技术特色方面,清代古代音乐注重技巧的运用和音乐的表现力,展现出高超的演奏水平。
在文学情感表达方面,清代古代音乐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表达各种情感,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内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古代音乐发展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清代古代音乐、美学特征、历史背景、审美取向、形式特点、技术特色、文学情感表达、总结。
1. 引言1.1 清代古代音乐的重要性清代古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清代古代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在音乐形式、审美取向、技术特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研究清代古代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揭示出古代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和风貌,有助于人们对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清代古代音乐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文化意义上。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古代音乐承载了丰富的文学情感和历史记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通过清代古代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领略到古代音乐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研究清代古代音乐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清代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清代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明清之际。
在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文化逐渐繁盛起来。
明代皇室和士大夫都对音乐有着极大的热爱,许多音乐家和音乐作品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240a69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f.png)
中国的传统音乐之美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
这些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1. 古老而独特的旋律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这些古老的音乐旋律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悠扬的古琴曲,还是慷慨激昂的军乐,都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2. 抒发情感的方式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借助声音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无需言语,音乐可以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特定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演奏和传唱,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情感。
3. 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首传统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音乐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人。
三、中国传统音乐形式1. 古琴音乐中国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古琴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古琴的琴音深沉而富有韵味,演奏时以指法和音色变化表达情感,给人一种独特的音乐享受。
2. 京剧曲艺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
京剧曲艺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多种元素,通过旋律、节奏和唱腔的变化,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京剧曲艺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象棋曲象棋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以象棋游戏中的棋子和棋盘为背景,通过音乐来表达象棋的对局和情感。
象棋曲既有音乐的美感,又展现了象棋的策略和智慧。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384d3fbd64783e09122bb5.png)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刘承华【摘要】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有着与西方音乐美学很不相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的使命是意义阐释而非规律揭示,思路运行遵循的是内涵逻辑而非外延逻辑,审美判断的价值取向更强调互文性而非独创性,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体验与实践而非单纯认知。
这些特点与中国文化“知行合一”的传统有直接关系。
了解这些特点及其成因,对于当前中国音乐美学(包括传统音乐美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意义阐释;内涵逻辑;互文性;知行合一;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特的理论形态,它不同于西方音乐美学,也不同于中国现代音乐美学,甚至也与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有着不小的差别。
但是,我们要建设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乃至中国现代音乐美学,却不能忽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不能不借助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成果,不能不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中获取资源和灵感。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在前辈及当代许多学者的努力下,取得十分可观的成果。
我们有了对孔子、墨子、荀子、《吕氏春秋》、《乐记》、《淮南子》、《声无哀乐论》、白居易、欧阳修、《溪山琴况》、《乐府传声》等一大批音乐理论家和重要论著的微观研究,有一些还形成较为长期的讨论,研究相当细致;有了对“移风易俗”、“乐而不淫”、“大音希声”、“以悲为美”、“心物相感”、“声无哀乐”、“雅与俗”、“声、腔、韵”、“移情”、“传神”、“意境”等重要命题和范畴的专题研究,使我们对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同时,我们也有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通史性著作,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做了历时性的梳理,描述出较为连贯而又完整的历史发展轨迹。
①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建设中国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时必须做的工作;而且,中国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上述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但是,在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研究中,目前还缺少对它的理论特点作整体的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c0525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6.png)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之一就是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流派以及著名的曲目,带领您进入这美妙的音乐世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沉、恬静、舒缓的风格而迷人。
它强调气韵生动、柔软和谐的表演风格,与西方音乐的均衡对称对比鲜明。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多种多样,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产生的声音独特而美妙,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沉浸于音乐的愉悦感。
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音乐(又称为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起源于古代宫廷,以其优雅和高雅的风格而著名。
它是皇帝和贵族们享受和表演的音乐,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
而民间音乐则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中,常常带有朴实自然的风格,讲述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著名的经典曲目,其中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包括《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
《百鸟朝凤》是一首西北民间音乐,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鸟儿的欢歌。
这首音乐通过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二泉映月》则是二胡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著名。
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音乐会、表演、演奏等。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音乐家和乐团,他们通过演奏传统乐曲,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被广泛运用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艺术表演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广受欢迎。
它以其舒缓、柔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一种沉浸在音乐之中的美妙感受。
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聆听演奏,或者在电影中欣赏剧情穿插的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和感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吧!。
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风格与演奏技巧
![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风格与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269ec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1.png)
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风格与演奏技巧引言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发展。
它是皇帝和贵族们娱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相关的演奏技巧。
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具有独特而优雅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态度。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风格特点:1.典雅庄重:宫廷音乐注重体现高雅气质,在曲调、节奏和演奏技巧方面都力求庄重典雅。
2.贴近自然: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古代宫廷音乐追求与自然界相融合,常借助音乐表达对大自然景物的情感。
3.纯净朴实:在乐器选择和演奏风格上,宫廷音乐注重以简单纯净的方式传达情感,避免繁复与浮夸。
4.仪式性:宫廷音乐往往伴随着特定的仪式活动,如皇帝登基典礼、祭祀等,展现了其庄重肃穆的氛围。
演奏技巧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琴韵技巧:古代宫廷音乐中广泛使用的乐器包括古筝、琵琶、笛子等。
在演奏时,通过调节力度、速度和手指位置等细微变化,来表达不同情感。
2.声腔技法:中国古代宫廷音乐还有一种被称为 "声腔" 的唱腔形式。
演唱者可以运用不同的吟唱技巧,如颤音、滚舌等来增添音乐表现力。
3.节奏变化:宫廷音乐在节奏上注重灵活多样。
可以通过加快或放慢节奏、突出或弱化特定节拍等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4.合奏技巧:古代宫廷音乐常常需要多位演奏者合作演奏。
在合奏中,演奏者需密切配合,确保音乐的和谐与协调。
结论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演奏技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庄重典雅、贴近自然、纯净朴实以及仪式性等特点,使得宫廷音乐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爱好音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们而言,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将是一段有意义且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旅程。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b57dd0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5.png)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源源流长。
中国有笔墨的史籍已有五千余年,而音乐文化的史籍可追溯到特别加倍太古,关于中外音乐文化的换取早在周代已开始出现。
随着史籍的成长,人类文雅的连续前进,音乐文化也在改变、成长、更新变异中寻觅自己的一席之地。
直至本日,随着中国古代音乐以差异姿态展示出来,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所出现的特性也是多元化的。
(一)历时性的期间标记历时性的期间标记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时间上所显现出来的特性。
由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生、成长和变异是为了适宜其时社会及人类的要求而发生的,并且在变异进程中更重要的是展现为局部。
因此,每个古代音乐文化品种中都留有一些陈迹(差异史籍时期、差异文化布景等)。
让我们用几个例子来看一下吧。
河北南皮的《放鹞子》是“剪靛花调”的变体。
它严厉保留了《摔西瓜》的构造篇幅,每个乐句的是非都是相似的,每个小结的主干音根本上也是相似的,只是第13末节《摔西瓜》主干音do在《放鹞子》中变为si,这样一来平直的叙事品格《摔西瓜》具有了明丽流利的抒怀特点,表达了姐妹结伙在风和日丽的三月到户外放鹞子的快活心思。
这样我们这道新曲在保存了原有的骨架的同时却授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二)共时性的地方分别。
共时性的地方分别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空间上所显现出来的特性。
一种文化的存在与成长时时受到社会布景、经济状况、民族习俗等各方面影响;而音乐文化的成长同样受本地经济生存、社会构造、民族心境、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民间风气及语言等文化的影响,并在肯定地缘相干制约下而形成的统一乐种中各个音乐品种特点。
同样是民歌因百般影响而出现丰裕多样的地方特色,好比说内蒙的《山歌》旋律俊美洪亮、气味宽广及接续高音的颤音唱法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宽阔的大草原风景及人们那种多情、刚强的民族品格;而另一首“花儿”《上去峻岭望平川》也同样有宽广的旋律走向,但旋法中却带有一种质朴。
与《山歌》相比唱法中却少了些委婉,在该曲的乐段末端,旋律有高音sol快速降到sol,并将其重复两次才结果,其内容又增加了深沉的叹息意味。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3b92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8.png)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1.音乐以礼为本:在古代中国,音乐被视为一种表达美的形式,并被广泛应用于礼仪活动中。
音乐被用于祭祀神灵、宴会、婚礼、葬礼等各种场合,并体现出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价值观。
2.音乐注重和谐: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是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音乐作品中节奏、旋律、和声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
此外,音乐和自然环境、气候也具有相关性,根据时间、季节、地理环境选择乐曲,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音乐注重情感表达:中国古代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的旋律、音色、节奏等手段,传达出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被视为情感交流的媒介,能够让人们倾诉内心,表达喜怒哀乐。
4.音乐注重意境:古代中国音乐追求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注重音乐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景。
音乐通过创造性的手法,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的感悟和想象,使人们得以共享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和思绪。
5.多样的音乐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具有丰富的类型和形式,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曲音乐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反映出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文化差异。
6.独特的乐器体系:中国古代音乐创作与演奏使用的乐器体系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包括箫、琴、瑟、筝、笛、鼓等。
这些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在音乐表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7.注重音乐教育: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崇尚音乐,许多文人都会学习音乐,对音乐理论和技巧进行研究。
在古代教育中,音乐被看作培养人的礼仪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被纳入教育体系。
总之,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包括以礼为本、注重和谐、情感表达、意境营造、多样的音乐形式、独特的乐器体系和音乐教育的重视等。
这些特点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33f3b29552d380eb63946d24.png)
中国传统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主体阶层是一个普及化、大众化的过程,由早期的贵族文化推进到后来的文人文化,直至一直延续至今的大众文化。
同理,中国传统音乐也是这样一个演进过程。
文人这个阶层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绵延了数千年,在社会文化平均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自然而然由他们领导和完成,这时他们占据了社会文化生活的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为代表的文人团体站上了历史的舞台,儒家思想开始影响当时社会上的文人阶层。
孔子曾云:“乐者通伦理者也”,其中深意已经对文人下了定义、也对文人的身份提出了要求,文人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良好的素养与品行,在这种背景下,文人音乐成为了最能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标准,音乐的熏陶在这个时代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与素养乃至于影响整个国家天下。
一、古琴音乐的发展与《胡笳十八拍》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据文献记载,古琴除用于祭祀、朝会外,还盛行于民间,深受民众的喜爱。
关于古琴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宴席之间,杯盏交错,宾客宴饮辅以琴乐,可见古琴至少在周朝时期就已盛行于民间。
古琴音乐发展至两汉时期繁盛起来,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著名的古琴曲目《胡笳十八拍》即在这一时期诞生,相传为蔡邕之女蔡琰所作。
《胡笳十八拍》所描述的主题为“文姬归汉”,蔡文姬即蔡琰,汉末战乱,匈奴入侵时被俘,与匈奴左贤王育有两子,困于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重金赎回。
相传《胡笳十八拍》即是其在归汉后所做,其中描述了对自我命运坎坷的悲叹、对故国家乡的思念以及归汉后又与子女的分别之苦。
也许痛苦就是文人们的创作源泉,就像悲剧总是能够给人留下更加深刻影像一样,正是这些旁人没有过的经历致使蔡琰做出了这传世名作。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特征理性精神举例子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特征理性精神举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937d1d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b.png)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特征理性精神举例子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是理性精神,它注重曲调的谐和、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稳定。
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赋》:《文字赋》是中国最早的乐律理论文献之一,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音律制度,追求音乐的和谐之美。
它强调以理性方式组织音律,使音乐既能表达情感又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2. 礼乐制度: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乐器与音乐被视为一种礼仪,它在宗教、宴会、祭祀等各种场合中被广泛应用。
礼乐制度要求音乐符合一定的规范与仪式,具有约束力和秩序感。
3. 宫商调式: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调式为基础,它由五个基本音阶组成,在演奏乐曲时有着严格的音调和声部要求,以确保音乐的稳定与和谐。
4. 音乐理论: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研究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乐府琵琶行》,它对音律、音高、音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这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对于理性思维的重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在追求和谐、稳定、有序的同时,注重理性的表达和组织,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音乐的深入思考和审美追求。
论汉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论汉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f50039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5.png)
论汉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间的音乐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从多个方面来探究汉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类型丰富多样汉代音乐类型非常丰富多样,有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等。
其中,宫廷音乐是最为高雅典雅的音乐形式,其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汉代宫廷音乐主要是由乐官演奏,演奏曲目包括《大风歌》、《百八牛》、《太常引》、《钟鼓歌》等等。
宗教音乐则是与汉代的巫术、儒释道等宗教信仰相关的音乐,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信仰和崇拜之情。
而民间音乐则是表现汉代人民生活、文化的一种音乐形式,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歌行》等等。
二、乐器的多样性汉代音乐中所使用的乐器也非常多样,包括弦乐器、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多种类别。
其中,汉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琴,其代表了当时人们的高雅和雅致之情。
同时,管乐器也是汉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流行的管乐器有笙、龠、齐竽等等,这些乐器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演奏和礼仪场合。
除此之外,在汉代的音乐场合中还常常可以听到笛子、葫芦丝、古筝等等乐器的演奏声音。
三、歌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汉代音乐中歌词的内容也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歌词内容包括了生活、宗教信仰、爱情等多种主题。
例如,李陵在《将进酒》中唱出了人生不畏艰险的豪迈情怀,而《长歌行》则详细叙述了汉代大将军霍去病的成就和贡献。
四、音乐成为宴会和仪式的必要陪衬在汉代,音乐常常被作为宴会和仪式的必要陪衬。
例如,宫廷宴会、贵族宴会等高档场合,乐官们常常会在主人的邀请下演奏各种高雅的宫廷音乐,衬托气氛;民间集会和祭祀仪式等场合,也会有乐队演奏民间音乐,以增强人们的仪式感和祈福意愿。
在汉代的仪式中,音乐可以表达人们的敬意和崇拜,让整个仪式更加庄重隆重。
总之,汉代音乐文化注重多样性、和谐性和文化内涵,它的独特特点和文化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它也为后世的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7e8c19527284b73f34250ac.png)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以和为美”中国古代哲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创作思想和审美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音乐创作者对“和谐”的高度追求。
可以说,“和谐”不但是中国古人的生命追求,同时也是中国古人的审美追求,由此而产生的以儒、墨、道、法等为代表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形成。
其中,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体系影响尤为深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理论主张“中庸”之道,讲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境界;把人所公认的“度”作为行为准则,认为“乐”与“礼”的作用完全不同,“礼”多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而只有“乐”可以引导人的性情趋于中正平和,从而将修身养性带入了更高的境界。
因此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修身当先要学诗,立身必定要学礼。
然而,学诗学礼还尚且不够,还需要学乐才能成性,才能根治行为失范的本质问题,完成礼乐的教化功能。
孔子在其音乐审美过程中,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强调“尽善尽美”。
《论语》中记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对此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并赞叹《韶》乐之美:“尽美矣,又尽善也”,这句话从两个层次上肯定了《韶》乐之美。
“尽美矣”中的“美”仅指乐舞的艺术形式,是乐舞外在的音调声容之美;而“又尽善也”的“善”则是指乐舞的思想内容,是乐舞的思想内涵之美。
整首《韶》乐美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统一,从而具备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太和之气。
可见,儒家音乐审美的标准重在凸显和谐之美,在潜移默化中不留痕迹地提升音乐的品味,还不忘教化世人,引导社会风气。
与此同时,道家也是影响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重要音乐美学思想。
道家对“道”的论述,以及关于崇尚自然、反对雕琢、虚静坐忘、得意忘言和技中见道的思想观念,或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音乐审美创作中物我关系、创作心理和艺术思维等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深化。
中国文人音乐审美特征
![中国文人音乐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bbb05c3a1c7aa00b52acbd4.png)
试析中国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摘要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学派,他们各自不同的学说和观点对文人音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儒家音乐积极“入世”,以“和”作为音乐的最高美学思想,将“乐”与“礼”紧密结合,积极施行乐教;道家音乐消极“出世”,强调音乐本身的自然性和人在音乐审美中的精神愉悦,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儒、道两种哲学精神往往深度交汇在一起,构成中国文人音乐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文人音乐儒家音乐道家音乐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人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方向。
“文人”一词出现很早,《诗经·大雅》中就有“文人”一语,但指周之先祖。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人”一词的意思也在不断演变。
汉晋时期,“文人”指读书能文之人,即今天所谓之“知识分子”,但此时的文人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阶层。
隋朝首开科举考试,读书之人可以凭其文化,参与科考,受到政府的供养。
这样,在中国才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人阶层”。
文人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清高的气质和崇尚德行的风范,及其探求大道的精神。
音乐对于培养和加强文人的素养和德行具有重要意义。
文人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社会生活的主角。
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优秀的人生素养和良好的品行,他们坚持“礼乐并重”的人生态度,而音乐对此则具有重要的作用。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把乐作为个人修养成就的象征。
孔子亦云:“乐者,通伦理者也”,荀子也说“乐行而志清”,均说明音乐可以陶冶人的修养。
因此,中国古代的文人阶层很早就注意通过音乐将自身的观点与抱负表露出来;以音乐作为其人生价值的表现方式,这也是中国文人阶层的独特价值取向方式。
因而,深入了解文人音乐,对于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帮助。
一文人音乐及其基本特征文人音乐是指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它与书法、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5d10c3cee06eff9aef80727.png)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摘要:中国音乐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灿烂辉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于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本文意在剖析其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发展脉络,及主要成就。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37-01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距今已有7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
它们说明,中国音乐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至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出现了诗、乐总集《诗经》,南方出现了诗、乐总集《楚辞》,又出现了12个半音俱全,总音域达5个八度,能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曾侯乙编钟。
这些都说明。
中国的音乐文化与整个中国文化同步发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灿烂辉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社会生活中音乐的实践,必然促使人们去思考一系列关于音乐的重大问题,当这样的思考形成明确的理论形态,便出现了音乐美学思想,根据可靠地文献记载,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末年。
从此,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开始逐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五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即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时期至战国末年时期、西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谈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这一萌芽时期不能不理,因为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源头。
春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只有零星的语录而没有成篇的论著,但对后世的影响甚远。
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包括阴阳五行音乐思想与礼乐思想,影响其后两千多年,影响整部中国音乐美学史。
孔子之后形成的各个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可以从这一时期找到其渊源,对儒、道两家来说尤其是如此。
道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音乐与“气”“风”关系的思想,成为自然乐论;儒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的思想,成为系统的礼乐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a6d020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6.png)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展现了独特的美妙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音乐元素以及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始于夏代,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历史、社会、人文和哲学思想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传统音乐与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书画艺术、文化礼仪相互渗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元素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而被世人称道。
其中,五声音阶、古琴、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它们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独特的音色和韵味。
1. 五声音阶中国传统音乐采用的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相比于西方的七声音阶,五声音阶给人以古朴、神秘的感觉,凸显了中国音乐的独特性。
2. 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国乐之魂"。
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和意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
3.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音色柔和婉转,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中。
4.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弹拨乐器,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独特,并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演绎出各种情绪和意境。
5. 琵琶琵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被称为"乐船"。
琵琶的音色宛若山泉流水,动听而优雅,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宽慰和舒缓。
三、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文化韵味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力。
它以深邃、内敛、典雅的风格,表达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1. 深厚的内涵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需懂音乐的技巧,更需要表达音乐背后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人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643b7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0.png)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拥有丰富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上,还可以体现在音乐的表演方式、演唱技巧等方面。
下面将从音乐的形式、音乐的表达方式以及音乐的审美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相对简约,但却富于内涵。
传统音乐以曲调和乐曲的结构为主要特征,通常采用自由曲式或者简单的重复曲式。
在音乐的形式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曲调的变化和曲式的安排,尤其擅长创造富有动听旋律的乐曲。
例如中国古代的琵琶、古筝等乐器,都以其独特的音响魅力和旋律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表演方式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传统音乐以人声、乐器等表演方式来传达音乐的意义和情感。
在表演方式上,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注重演唱者对音乐曲调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演唱者通过声乐技巧和音调的运用,将曲调的优美与情感的深沉完美结合,使得整个演唱过程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表现力。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理念上注重与自然、人文的融合。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音乐与自然、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音乐的创作中,中国传统音乐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情感。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词歌曲经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类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反思和感悟,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意义的探索。
这种审美理念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在音乐的形式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曲调的变化和曲式的安排,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形式。
在音乐的表达方式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演唱者对音乐曲调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情感的表达。
在审美理念上,中国传统音乐强调与自然、人文的融合,追求和谐与美的统一、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特点与演变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特点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c3487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4.png)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特点与演变中国古代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鲜明的风格。
一、古代民族音乐的特点1、音乐艺术的崇高地位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是音乐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从古至今,音乐都是表达人类情感、感受环境、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古代中国,音乐被视为是一种祭祀的手段,可以联通人与神灵之间的联系。
同时,音乐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下,如宴会、庆典、婚礼、葬礼、战争等。
2、五声音阶的构建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基础,具有独特的划分方式。
五声音阶的构建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调组成,分别对应着五个五行元素中的金、木、水、火、土。
这种划分方式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将音乐与自然界的规律相结合,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基础。
3、经典音乐的存在中国古代的经典音乐是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音乐根据音乐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具体的乐曲形式为载体,记录下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的脉络。
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左传、史记等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著作中,也包含了大量的音乐文化内容。
4、对节奏的强调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对节奏的强调也是其特点之一。
在古代的乐曲中,有许多是以节奏为主导,以强调音乐的韵律感。
例如,慢板曲调就是一种体现节奏重心的音乐形式,它不仅要求乐手情感的表达,还要求乐曲的演奏具有高度的节奏掌握力。
二、古代民族音乐的演变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在演变方面也经历了多种形式和尝试。
1、唐代音乐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发展的辉煌时期。
唐朝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对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唐朝时期的乐曲以诗词为歌词,多用以表达爱情、山水大好和人生意趣,艺术性强。
在唐朝时期,音乐也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一同发展。
唐代民族音乐以在庙会、宴会以及其他各种场合中的演奏为主,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乐谱、散曲等文献资料。
2、宋代音乐的革新宋代是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另一重要发展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
一、摘要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古代音乐经历了古代乐舞、中古乐舞、宋元以后戏曲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平发展的高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是无论经历怎样的历史洗礼,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因其特有的民族风骨所呈现出来的美感是带有普遍价值的,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和谐美、文学美和声色美值得细细品味。
二、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意境美、和谐美、文学美
三、正文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1986年,我国考古专家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了随葬的16支骨笛,根据测定,这些骨笛至今已有八九千年之久,有力地证明了中古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之悠久,而且在很早以前中国音乐文化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历程,当今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音乐经历了古代乐舞、中古乐舞、宋元以后戏曲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在各自的文化大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
然而,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创造性反映形态,来源于自然美和社会美,具有普遍性。
因此,尽管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作为艺术的音乐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因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风骨所呈现出的美感是有普遍性的,我们可以总结各个时代音乐文化的艺术美,以审美的心理挖掘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特征。
美学这个词是从希腊审美文化中转化来的,内涵涉及的是感观方面的体会,而不是理性方面的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正是建立在人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人情感体验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求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
(一)意境美
从音乐角度上说,意境即是音乐所反映的内容跟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音乐可以使听众通过聆听,产生想象和联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共鸣。
无论是龙飞凤舞的原始时期,还是气势磅礴的秦汉时期,或者是瓦舍勾栏、文人逸气的宋元时代,音乐本身就呈现出一种意境美,让人感叹不已。
中国十大古曲之《春江花月夜》便是典型的例子。
从内容上看,以春、江、花、月、夜五种最动人的事物依次展开,以清新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勾勒出一幅色彩柔和、淡雅清丽的山水画卷,月夜春江的美貌和江南水乡的风姿,在迷人的曲调中被展示得酣畅淋漓。
具体的演奏形式中,各种乐器各自发挥、相互交融,琵琶着重于模拟江楼钟鼓和急浪拍岸的声响,二胡则以其独特的音色表现出绵绵的思绪,古筝把舒缓的水流之声展现得十分逼真,洞箫表现出舟子晚归,渔歌互答的悠扬之美……各种乐器在演奏时变幻莫测,围绕同一主题,旋律委婉、节奏流畅多变,任何一名听者在这样优美的意境中,走进作者描绘的诗情画意中,都不得不拍案叫绝。
意境美之所以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开作者在创作中将情景有机结合起来的同时,将虚和实结合得恰到好处则是意境美是另外一个
源泉。
借有限之物表现空灵和悠远的韵致在许多古代音乐中都体现得十分明显,《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名曲大都是通过极其有限的环境展现出或气势磅礴、或空灵幽远的气质,这种融实入虚的方式,让人们超越音乐的限制,大胆地想象之后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情境。
(二)文学美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文学方面,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学美主要是体现在各个时代的具体作品创作过程中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滥觞和发展与诗歌创造息息相关,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与“诗歌”密切相关的。
据研究,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在当初都是配有曲调,可歌可咏,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诗经》中优美的文字加上配有的曲调,文学的味道渗透到宛转的旋律中别有一番意味。
这个传统在后期也一直贯穿在整个古代音乐史中,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也是都能够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许多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的作品《中秋佳节》就被谱上曲广泛传唱。
另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个民族用本民族创作的民族特色音乐也都是极富文学的雍容典雅之美,她们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从文学角度分析这些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到音乐文化本身所营造的效果和意境。
(三)和谐美
“中庸”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枝干,它要求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在各自适合的限度内发展,以求达到和谐。
自古以来,“中庸”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音乐作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原则影响下,中国古代音乐呈现出一种十分和谐的美感,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旨趣所在。
和谐美首先就是表现在音乐内容本身,曲与词的自然天成,不同乐器交织的音调和谐等。
上面所举的例子《春江花月夜》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整个作品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向听众描绘着迷人景色,同时各种乐器互相配合,十分融洽地表现出五种美景的浑然天成,提供了一顿丰富美味的感官盛宴。
当然,《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许多作品也是在音乐内容本身展现出和谐之美。
从众多的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分析不难看出,和谐美在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不仅仅是表现在音乐本身,而是更深层地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即所谓的“天人合一”。
自然是人类栖息生活的场所,人失去了自然便没有依存,因此人们创作的音乐本身也必然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沙落雁》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描绘,《夕阳箫鼓》对国家山河壮丽之美,《阳春白雪》对大自然万物复苏的讴歌等无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意境美、文学美、和谐美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意境美需要文学美和和谐美的点染,文学美则需要在意境与和谐间寻找一个平衡,和谐美则是意境美和文学美相统一的结果,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正是在这三者的互相辉映下经久不衰,为后人折服。
四、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