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 课文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 课文课件





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
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
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
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
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
《大卫·科波菲尔》的故事
小说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如何从社会的最底层, 通过自身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有 成就的作家的故事。
最宠爱的孩子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人 们不难相信,对于从我想象中产生的每个孩子, 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 他们。不过,正如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在 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 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还不 镜 裴
(3)月的徘徊其实是人的徘徊。
来去 台 回
“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
。, 。 ,
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
愁思无法排遣。

中 之
3、如何理解此句?

鱼 鸿愿 此 龙 雁逐 时 潜 长月 相 跃 飞华 望 水 光流 不 成 不照 相 文 度君 闻 。 ,。 ,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 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 但也是用典——“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鱼龙、鸿雁是古 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 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 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大卫·科波菲尔》一至十二章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八章 我的假期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
江水:愁绪 人类的微小——浩渺宇宙;(空间)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
落花: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课文朗读
滟滟 扁舟
芳甸 捣衣砧
皆似霰 西斜
纤尘 碣石

分 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层 次
月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共潮生。
月悬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 唐代诗人。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 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 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 诗”“春风第一花” 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 篇横绝,竟为大家”。
本诗沿用乐府旧题,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情势, 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作品描述了 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 怨之情。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 宫体诗的空泛庸俗,使诗歌的内容和情势到达了完善 统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 月远怀》) “床前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

景 海上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滟滟:水波荡漾闪光的样子。此处实 指月亮照映在浩阔的江面上反射出来 的荡漾的波光。 月明:月光 芳甸:花草茂盛的原野。甸,郊外之 地。 花林:繁花似锦的树林。 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 粒,雪珠。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 洁白。 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汀:江边的沙洲。

人教版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精品课件

人教版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精品课件
咏“月”名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秦时汉时关,万 里长征人未还。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 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 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 “吴中四士”。

景物美
江 花

哲理美
完善融会

情感美

春江花月图、月下寻思图、
四幅图景
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
1、背诵全诗。 2、搜集古诗中借用春、江、花、月、夜来抒 情的诗句,并写出你的理解感受。




怀





此四句总写 春江花月夜中思 妇与游子两地思 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曹诗和苏诗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 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 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 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类似”的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 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凝听到初唐时代之音 的回响。
(女生,缱绻、委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49张(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49张(共49张PPT)

8、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
“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
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
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鲜花, ,
。 (2) 矿石, , 。
(3)蜡烛, ,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 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 怅——哲理美
探究: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 两句诗运用了什么xiu辞?妙在哪里?
景物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幽美恬静 清幽静谧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 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 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 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 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 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为 流水送行。
(3)与后文的“卷 不去”、“拂还来”
相呼应,写出月亮的 不忍之心。但此种做 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 念。
探究:“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 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 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 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 断绝,相思无着落。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86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86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毫无疑问,这一切是因为人的 观照:对美景的赏鉴和美景对人的 情思的启发,自然的恒久与个体生 命的短暂,游子的离情别绪和亲人 的相思之苦,交互感发,让人心旌 摇荡。
诵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以月为 核心意象营造出的空灵曼妙的意境, 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疏通文意,初步读懂诗歌内容; 2.反复诵读,感受诗人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3.分层品读,品味美景,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 4.撰写“最美唐诗”推荐语,进一步感悟诗歌的独特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赏析: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 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 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 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 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 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 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 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 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 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 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 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 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江流宛转绕芳甸⑵,月照花林皆似霰⑶; 空里流霜不觉飞⑷,汀上白沙看不见⑸。
⑵芳甸(diàn):花草茂盛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⑶花林:繁花似锦的树林。 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雪珠。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⑷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⑸汀(tīng):江边的沙洲。
【译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 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 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 明。

古诗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鸿雁长飞光不度,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
鱼龙潜跃水成文。
月摇情满江树。
写思妇怀人
写游子想家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楼?
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请简要分析。
抒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的飘忽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 “青枫浦”是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 “”则是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 “楼”是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这些意象将相思之苦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捣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游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辛弃疾
捣衣的机械重复的劳作,砧声单调悠久,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 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如此,捣衣的动作和与之 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 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域,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 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最后 写游子的离愁伴着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洒满江树的月光象征无穷 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一个“满”字写出愁思的深厚。
全诗小结
春 月下之景 江 花 月下之思 月 月下之情 夜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画意 哲理 诗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23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23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游子思归图
这八句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用落花、流水、残月等伤情的意象表现 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水流、月落,都 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 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 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 苦和落寞。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 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图中,前八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美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意境:空阔纯净、幽美静谧、朦胧恬静。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思妇怀远图
诗中是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的?请结合“徘徊”“卷” “拂”等 词进行分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 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但思妇似乎 并不领情,思妇因明月增添相思之苦,想“卷”去和“拂”走惹人愁思的清辉,但 卷而不去,拂之还来。“卷”、“拂”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一》课件展示前四节生齐读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春江,月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板书)月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似霰月如霜月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展示课件白云五句生齐读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思妇游子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

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赏析其中的“卷”和“拂”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生示范,指导,师示范《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落花(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注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注释

春江花月夜原文: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第1句: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第2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第3句: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第4句: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第5句: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第6句: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第7句: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第8句: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第9句: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第10句: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第11句: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第12句: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第13句: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第14句: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春江花月夜》课件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课件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答案
6.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7.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8.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9.在《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门帘怎么卷都卷不去、 捣衣砧怎么拂都拂不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11.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残月余辉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总结
以“月”为线
内容丰富
月升
月悬
月斜
月落
写景绝美:春江月明,辽阔无边,空灵澄澈
议论深刻:感叹江月永恒,人生代代无穷
叙事生动、抒情真挚:游子思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最美唐诗”
推荐语
情境设置
某出版社编辑要出版《最美唐诗》一书,汇编唐代各类诗歌,请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写一则推荐语,说说它应该入选的具体理由。
答案
15.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16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17.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8.《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20.《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案《春江花月夜》课文赏析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案《春江花月夜》课文赏析

《春江花月夜》课文赏析原文呈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①。

【1】滟滟②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江流宛转绕芳甸③,月照花林皆似霰④;【3】空里流霜不觉飞⑤,汀上白沙看不见⑥。

【4】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从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

春江波光荡漾,月光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折地绕着花草茂盛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好像雪粒儿一样洁白。

月光如霜,所以飞霜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层解: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绚丽景色。

这一部分侧重描绘皓月当空,江潮水势浩荡,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景象。

名师圈点:①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从地平线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

②滟滟(yàn yàn):形容波光荡漾。

③芳旬:花草茂盛的原野。

④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好像雪粒儿一样洁白。

霰,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⑤空里流霜不觉飞:月色如霜,所以飞霜无从觉察。

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⑥汀上白沙看不见: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汀,沙滩。

名师赏评:【1】[意境]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图: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

重点【2】以上四句,两现“春江”,两现“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出现的景观立即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又为下文描写江月埋下了伏笔。

【3】[炼字、点题]“绕”字生动形象,描绘出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茂盛的春之原野的样貌。

“皆似霰”细致地描绘出皎洁的月光倾泻在鲜花、树林上的情态。

江流曲折,月照花林,既点缀着月夜的原野,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

精彩点【4】为什么“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因为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精品课件】
哲 理 : 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人类 代代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链接教材: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两地相思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思考: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 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 奇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落月摇情满江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 提示:此句很值得品味。“摇情”即激荡情思。 参考答案:运用了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月已落天欲明,游子只有 把自己深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辉下的江树上。不写人情而写月情,余韵 袅袅,意味无穷。游子无边的惆怅、诗人无限的同情尽在其中矣。
小结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 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 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 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 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 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春江花月夜
1-8句: 月下之景 9-16句:月下之思 17-36句:月下之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思考:前八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点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点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点春江花月夜,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千古名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咏史之作,以壮丽的山水和宁静的夜晚为背景,展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本文将对《春江花月夜》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解读和分享。

一、作品背景《春江花月夜》是苏轼于北宋元丰四年(1071年)创作的一首诗歌。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北宋虽然政权强盛,但朝廷却陷入了权臣专权的黑暗时期。

苏轼在政治上受到排挤,被贬谪至黄州。

黄州山水秀美,启发了苏轼的灵感,创作了这首描绘春江花月夜景色的诗作。

二、诗歌结构《春江花月夜》共有四十四个句子,为七律诗。

每句四字,平仄相间,通顺流畅。

整首诗形式规整,韵律优美,充满了音韵之美。

三、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山水意境作者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景色和时空之美。

诗中给予了中国传统山水意境的最高评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悠闲生活的向往。

四、辩证思想的运用在《春江花月夜》中,苏轼运用了辩证思想,表达了人生苦乐、荣辱无常的观点。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洞悉,表达了一种超脱情感的宁静和平静。

五、语言技巧的运用苏轼在《春江花月夜》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比如,他运用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六、人文思想的表达《春江花月夜》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山水景色的赞美,还融入了人文思想。

作者通过春江、花月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对人情世故的洞悉与痛感。

七、影响与价值《春江花月夜》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才华,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苏轼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描绘春江山水景色的佳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语言,勾勒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篇章。

高中语文课文《春江花月夜》赏析与练习

高中语文课文《春江花月夜》赏析与练习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只相似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一、知人论世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二、注释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春江花月夜》-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议理】研读9-16句
❖ 作者面对这么美好的景发出了怎样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 理解大意,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哲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 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 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 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 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 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 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 也看不见。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春江花月夜朗诵
感知这首诗写了什么
梳理脉络
❖ 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 考全诗写了月亮运行的几种状态?
月升-月悬-月斜-月落
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全诗,划分层次
春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江 (1——8句) 月色纯净
花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月 夜
(9——16) 宇宙永恒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否 可以将“生”改为“升”?
❖ “升”只是平常不 过的自然景象,平 淡无奇。
❖ “生”:运用拟 人手法,赋予明月 与潮水以活泼的生 命,极富动态美, 意境雄浑阔大,是 诗中的传神之笔。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 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 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 开。 (3)意境——浩瀚悠远 幽美恬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引起思乡之情。
找出明写“明月初升”、“月上中天”、 “月渐西落”、“月沉江海”的诗句
明月初升: 月上中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月渐西落: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月沉江海: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胜愁:经受不住忧愁。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可怜:可恼。离人:离别的人。 玉户帘中卷不去:指闺中思妇不胜离愁, 卷起帘子,想带走月儿,可是帘卷,月不 卷。 捣衣砧上拂还来:类似上句,捣衣之时, 月照砧上,拂之欲去,水去而月不去。 愿逐月华流照君: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 着您。 光不度:不能跟随月光飞渡(到你那儿) 水成文: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一共九韵。每一韵构 成一小段。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重点强调了哪一个意 象?请欣赏全诗,并思考课文写了它的哪几种 状态?
诗篇以春、江、花、月、夜,这五
种事物为素材,集中体现人生最动人的良辰 美景。
重点意象: 月
写了月的哪几种状态?(线索):
月出—月悬—西斜—月落 既写月的美景,更写
正音:
yàn
滟滟 piān 扁舟
xià 皆n似霰
dǎo zhēn 捣衣砧
xiā n纤尘
jié 碣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连海平:江潮入海,海江相平。 共潮生:明月和潮水一同生长。 滟滟: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 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 流下,又感觉不到它的飞动。 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名双枫浦, 在今湖南浏阳县。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泛指 长着枫树的江浦。枫叶秋时经霜变红,故 青枫指春天的枫树。
闲潭:悠闲的水潭。 可怜春半:可恨啊春天过了一半。 碣石潇湘无限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 县。潇湘,潇水与湘水,二水在湖南零 陵合流后流人洞庭湖。潇湘与碣石一南 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落月摇情满江树:斜月西沉,落月的余 晖洒满江边的花林、枫树,仍然摇动着 离情别绪,无法排遣。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 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 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 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 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 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 外”。
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春江花月夜》

评 一诗“孤篇盖全唐”、


“春风第一花” 、
“孤篇横绝,竟为大
家”。



月张

若 虚
【学习目标】
1. 流畅诵读,读准字音,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 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重点难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把握水乳 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学习方法】
联想想象,引导组织,讨论为主,恰当点拨。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 开
【结构内容】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 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 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 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 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整体感知】


诗中的诗,顶峰
今 评
上的顶峰。

——闻一多

【作者简介】
张若虚
◆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 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 《春江花月夜》,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传, 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
【解题明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