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合集下载

引领绿色建筑 建设绿色新城——深圳光明新区发布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阶段成果

引领绿色建筑 建设绿色新城——深圳光明新区发布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阶段成果
新区6 个绿 色 建 筑 项 目进 行 了认 证 。6个项 目均 达 到 国家绿 色 建 筑 一星 级 标 准 。其 中光 明 办事 处 保 障 性住 房 项 目、公 明办 事 处保 障 性 住 房项 目、光 明集 团经 适房 3 个项 目同 时达 到深 圳 市绿 色 建筑 铜级 标 准 :同 富
深 圳 光 明新 区发 布 绿 色 建 筑 示 范 区建 设 阶 段 成 果
2 1 年 1 月 6日 .深 圳 市 光 明 新 区 绿 色 建 筑 示 范 区 建 00 2
绿 色 建筑 示 范 区 .2 0 0 9年1 月 光 明新 区成 为国 家低 ; 开 发雨 水综 合 2 中击 利 用示 范 区。光 明新 区在 绿色 城市 建设 上 已经迈 出了实质 性 的一步 。
新 区 通过 对绿 色发 展 的一 系列 前沿 性探 索促 成 了 多个 国家 级 绿色试 验项 目落户 光 明 :2 0 年光 明新 区成 为首 国家 08深圳 市
新 闻篇 ■
这 6个 项 目大 量 采 用 自然 通 光 、采 光 、 外 遮 阳 ,太 阳 能 光 热 光 电技 术 、墙 体 隔声 降 噪 、屋 顶 绿 化 等 符 合 南 方 气 候 特 点 的 技术 措 施 .通 过 优 化 设 计 .实 现 绿 色 建 筑 低 成 本 、 平 民 化 。 项 目建 成 后 ,在 节 地 方 面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利 用率 达 3 5% ;在 节水 方面 非传 统 水 源 利 用率 约 8 ;在节 材 方 面 .可循 环 材 料 利 用 %
设 阶段 成 果 发 布 暨 深 圳 市 绿 色 建 筑 认证 启动 会 在 市 民 中
心 举 行 。 光 明 新 区 在 会 上 发 布 了 《 色 新 城 建 设 行 动 纲 绿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概述光明新区位于深圳市北部,是深圳市新开发的城市新区。

该区域的规划要点是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城市客厅和生态优先区域。

同时,该区域也将同时发展商业、住宅区、文化娱乐、旅游等配套设施,致力于打造一座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

发展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的规划要点,光明新区将着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创新型产业。

同时,该区域将通过完善公共设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方式来优化城市空间和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

光明新区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城市建设规模、经济实力、社会文化影响力等各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城市。

规划布局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光明新区在规划布局方面提出了以下目标:产业布局光明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信息技术产业园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园区以电子信息、智能硬件、互联网等为主,生命健康产业园区以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等为主,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以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等为主。

住宅区光明新区的住宅区目标数量为40万人口,分为市民居住区和新市民居住区,其中新市民居住区将主要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周边。

商业区光明新区的商业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A、B、C、D、E五个区域。

其中,A区位于园区中心,将打造成为兼具商业、休闲、文化、娱乐等多重功能的综合商业区。

B、C、D、E四个区域则分别定位为社区购物、主题商街、百货购物和五星酒店等区域。

文化娱乐区光明新区的文化娱乐区将围绕电影、演艺、博物馆、艺术等方面展开,目标为打造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娱乐中心。

生态景观区光明新区的生态景观区主要包括综合生态保护区和文化生态景观区。

其中,综合生态保护区为该区域的“生命绿色屏障”,主要分布在园区北部和西部,目标是保护该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生态景观区则分布于生态保护区的周边,是该区域的文化绿肺,目标是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体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

深圳市建设局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建设局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建设局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日期】2009.01.12•【字号】深建规[2009]1号•【施行日期】2009.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建设局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深建规〔2009〕1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市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的《关于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结合光明新区实际,我们制定了《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建设局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二日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市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的《关于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结合光明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建设部门)负责示范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统筹与监督,光明新区管委会负责示范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

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推进示范项目的建设。

建立示范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建设部门、光明新区管委会成员组成,负责协调解决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示范项目包括:(一)政府投资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1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二)社会投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3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三)示范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认定的其他项目。

基于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新城背景下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基于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新城背景下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基于深圳市光明新区绿色新城背景下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汽车普及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为了缓解或避免这些问题,许多国家与地区逐步开始提倡以“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为主旨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

1光明新区发展慢行交通系统的优势作为深圳市未来重点的开发片区,光明新区在建设之初就高标准规划,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前瞻性。

光明新区的路网建设充分地考虑了未来慢行交通发展的需要,均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保证未来慢行交通系统的完整性及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光明新区的现状建成区仅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4.33%,建设用地充足,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具有很强的实施性,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考虑慢行交通的需要进行规划建设,有利于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

2光明新区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光明新区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主要有非机动车系统发展策略、步行系统发展策略和交通宁静化发展策略。

2.1非机动车系统发展策略1)与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在城市客运走廊上建设完善的非机动车廊道网络系统,廊道网络应覆盖所有的慢行区。

廊道上的非机动车系统必须有独立行驶环境良好的非机动车道。

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之间良好的换乘系统。

3)利用公共自行车在便利性、安全性、经济性上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衔接,引导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转换,引导非机动车良性发展。

4)充分利用光明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创造性的构建依山滨水的非机动车出行空间,弥补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出行空间的不足。

2.2步行系统发展策略1)实行步行者优先,提倡、引导慢行交通出行方式。

2)在安全、效率、公平的基础上实行“快慢分行”。

3)完善公交、步行一体化交通出行。

4)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5)实行人车分离,合理制定过街形式、间距及设施宽度。

2.3交通宁静化发展策略1)步行优先发展。

交通宁静化保证了慢行交通(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并且对他们的优先发展鼓励大家以慢行交通出行,从而降低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

光明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光明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深圳市光明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土地利用目标 (7)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第二节主要调控指标分解 (8)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0)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0)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1)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13)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13)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与管制 (18)第五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1)第一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 (21)第二节存量建设用地循环 (23)第三节建设用地清退 (23)第六章农用地保护 (25)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 (25)第二节其他农用地 (26)第七章土地整治工程与近期用地安排 (27)第一节土地整治工程 (27)第二节近期用地安排 (28)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1)附表 (3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合理安排规划期间的用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基期:2009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3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包含光明街道、公明街道行政范围,总面积15545公顷(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面积)。

第4条规划依据1.国家和省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9)《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10)《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999年11月27日)(1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13)《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1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对广东省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审查意见的函》(国土资厅函[2009]239号)(15)《广东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引(试行)》(粤国土资规保发[2008]251号)(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17)《关于印发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67号)(18)《关于印发<广东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号)(1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20)《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2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2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2.国家和省市主要相关规划(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8]33 号)(2)《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3)《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5)《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6)《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7)《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8)《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9)《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10)《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11)《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和规划。

光明新区成立五年来绿色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光明新区成立五年来绿色规划逐步变为现实

超前规划大视野精耕细作绘光明光明新区成立五年来绿色规划逐步变为现实宽阔顺畅的光明新区道路。

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站周边地区设计鸟瞰图。

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初显。

周进荣摄光明新区门户区低冲击设计市政道路。

编者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曾在上海世博会上提出的理念,正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花园城市”之父霍华德曾经说过,一座城市就像一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

如何做到这一点?则是要以城市的科学规划、和谐发展为前提,更离不开整体布局、科学谋划的力量。

在深圳,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她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与城市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她的每一个精彩呈现,都与科学规划紧密相联。

她就是光明新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光明跟随深圳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步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

期间,光明始终依照规划先行,走出一条与城市发展高度契合,并充分展示其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1996年组织编制的深圳市总体规划中,第一次明确了光明、公明是原特区外独立城镇的发展定位;2002年,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组织编制卫星新城发展规划,提出将光明镇和公明镇合在一起,依托光明老中心和光明高新区,打造光明新城;2007年开始组织编制的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进一步确定了光明新城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

而今,生活在光明的居民和深圳市民已经明显感受到新城所发生的变化。

以横贯东西、总长2000米的光明大街为例,这条大街承载着太多光明人的记忆。

昔日街道两旁陈旧落后的建筑,如今被一派欧陆风情的新式建筑所取代,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而这只是光明新区众多变化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光明新区所发生的变化,分别体现在城区高起点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绿色低碳环保城区建设和保护耕地建设宜居城市等多个方面。

可以说,近20年,尤其是从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开始的5年时间里,在新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区的变化日新月异,居民更是喜上眉梢,这些都离不开新区各部门的努力,尤其是城市规划部门的努力。

LID(海绵城市)的内涵、途径与展望

LID(海绵城市)的内涵、途径与展望

仇保兴:LID(海绵城市)的内涵、途径与展望/down_Show.asp?InfoId=199&ClassId=31&Topid=0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博士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年有一千多万人进城,新建成的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引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我国的城市地表径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引发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问题。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把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削减掉。

本文介绍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实现海绵城市途径、并对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技术作了展望。

1海绵城市的四项基本内涵1.1海绵城市的本质——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成功的”工业文明达到顶峰时,人们习惯于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

传统城市利用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sign or development, LID)。

1.2海绵城市的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一是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二是恢复被破坏水生态。

深圳市光明中心区开发指导规划

深圳市光明中心区开发指导规划

Ø 现状劣势分析
1. 现状建设量较大, 且质量普遍不高。 2. 现状道路不成系统, 内部交通不便。 3. 光明大街造成了大 量的过境交通量。 4. 狭长的地块不利于 开发建设。
项目定位与目标
v 项目规划定位
Ø凝聚——深圳重要的城市副中心 Ø展示——深圳绿色生态城市展示区 Ø提升——深圳创新型高新产业配套服务区
总面积(公顷)
638 937 690 785 858 489 583 408 678 1,276 384 987 799 601 957 687 708 1,055 737 1,200 463 1,198 810 17928
居住用地(公顷)
283 408 172 291 312 228 307 198 214 354 165 480 176 318 474 210 376 507 156 500 210 525 445 126 7309
Average
779
318
37,295
60,043
235
577
8
新加坡规划案例研究
Ø大巴窑新镇 • 道路规划以避免过境交通 为宗旨。
9
新加坡规划案例研究
Ø榜鹅新镇 • 榜鹅的网格状路网:
10
新加坡规划案例研究
• 榜鹅的轻轨: •大部分地块距轻 轨站300米以内。 •总长度:10.3 公 里(地上) •站点:15个
13
新加坡规划案例研究
Ø 绿色、环保的组屋
14
新加坡规划案例研究
Ø 绿色、环保的组屋
15
新加坡规划案例研究
v盛港新镇中心 ——新加坡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综合发展模式
16
新加坡规划案例研究
盛港地铁站 •位于东北线上。 •东北线是新加坡第一条 全自动地铁线。 •全长20公里,全地下, 共有16个车站。

光明新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篇

光明新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篇
本指南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内容包括:1.适用范围;2.引用文件; 3.一般规定;4.方案设计内容及编制要求;5.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及编制要求; 6.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及编制要求 7.工程预算文件内容及编制要求。
本指南由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由深圳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 要修改、补充或提出建议,请将意见和建议寄送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深圳市光明大街 401 号光明新区第三办公区 1 楼;邮 编:518017)。
3.1 设计内容与深度......................................................................................3 3.2 设计原则..................................................................................................3 4. 方案设计内容及编制要求..................................................................................... 4 4.1 设计说明书..............................................................................................4 4.2 投资估算..................................................................................................6 4.3 设计图纸..................................................................................................6 5.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及编制要求............................................................................. 8 5.1 设计说明书..............................................................................................8 5.2 工程概算书..............................................................................................9 5.3 设计图纸..................................................................................................9 5.4 主要设备材料表....................................................................................10 5.5 计算书.................................................................................................... 11 6. 施工图设计内容及编制要求............................................................................... 12 6.1 设计说明书............................................................................................12 6.2 修正概算或工程预算............................................................................13 6.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13 6.4 设计图纸................................................................................................13 6.5 计算书....................................................................................................14 7. 投资估算和概预算文件编制深度及要求........................................................... 15 7.1 投资估算文件....................................................................................... 15 7.2 设计概算文件....................................................................................... 15 7.3 施工图预算文件................................................................................... 15 8 附件 1: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目标表...................................17 9 附件 2: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18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2年第5期(本刊讯记者凤鸣)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深圳市光明新区2007年成立以来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在借鉴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内外在绿色建筑、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光明新区制定并不断探索实践绿色光明之路。

下面,就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色城市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建设绿色新城——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第一,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指导、贯穿光明新区开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西北部,2007年8月19日成立,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是在一个底子薄、条件比较差的华侨农场基础上建立的,属深圳发展最落后的区域。

作为深圳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等全方位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市委、市政府要求光明新区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建设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

正确选择发展模式,不仅是完成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历史重任的关键,也是实现光明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所在。

当前社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正引导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光明新区如果走传统发展道路,没有前途,最多只是其他地区发展的简单复制。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新城”,成为光明新区的首要选项,更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实现绿色发展的不二选择。

第二,建设绿色新城,是光明新区从比较优势出发,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政策优势。

2008年,国家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为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明确了发展导向。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

深圳市光明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区。

光明新区的成立是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深圳城市化水平,以及创新管理体制,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次重大探索。

《深圳市光明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光明新区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期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2008~2020年发展总体规划,对于推动光明新区跨越式科学发展,提高光明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深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光明新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暂行规定》和其它有关文件编制,是引领光明新区未来发展的导航图,是描绘今后十三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光明新区于2007年5月31日成立,8月19日正式挂牌运作。

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全面负责辖区内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行使区一级行政事权。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西部,东至观澜,西接松岗,南抵石岩,北临东莞市黄江镇。

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其中公明街道面积100.3平方公里,光明街道面积55.8平方公里。

2007年末总人口约80万,其中常住人口约39.45万,户籍人口约4.26万。

光明街道是深圳市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地区。

归侨侨眷7008人,占户籍人口的37%,其中大部分是1978年至1979年从越南回国的归侨,小部分是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回国的归侨。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实践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实践
琶 光 n 明
绿
、— 一
仇 保兴 副部长 参观深 圳光 明新 区绿 色新城规划 展台 王猛 /摄
口 深 Il 明 新 区 党 工 委 书记 田 夫 J 光 _
2 0 年 住房 和 城 乡建 设 部 与深 圳市 政 府 签署 了 《 设 光 明 08 建 新 区绿 色 建筑 示 范 区》 合 作 框架 协 议 为光 明新 区绿 色 新 城建 设 提 供 了政 策支 持 、明确 了发 展导 向 。如 果说
以 光 明 新 区 为 试 点 , 以 建 设 绿 色 城 市 为 目标 在 政 策 、 资 金 等 方
面 予 以 全 力 支 持 , 为 光 明 新 区 建 设 绿 色 新 城 提 供 了 保 障 。 2、 生
建 设 ,是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加 快 发 展 方 式转 变 、建 设 “ 态 生


三 、 坚持 高起 点规 划 、 高 标 准 设 计 、 高 水平 建 设 ,光 明
新 区绿 色新城 发展 思路 初 步形成 。
光 明新 区初 步形 成 了 “ 绿色 新 城 ”建 设思 路 ,即 : “ 一城 两
轮 发 展 战 略 、 五 高 ” 发 展 目标 、 四 先 四 后 ” 开 发 建 设 时 序 。
光 明的 . “ 明”的 未来 也必 定是 绿 色 的 l 光
j ■ . ● I 毒 j 一 藿 l
路 建 设 深 圳 新 的 区 域 发 展 极 。
正确 选 择发 展模 式 .不 仅是 完成深 圳市 委 市 政府 赋予 的历史
重 任 的 关键 也 是 实现 光 明新 区可 持 续 发 展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的 核 心 所
—光 明新 区在 建 绿色 建 筑 示范 项 目共31

深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深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生态市定义生态市是指以系统生态学理念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一种理想城市发展模式。

它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

生态市中的“生态”蕴涵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内容,涉及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体现了广义的生态观。

第二条规划目的本规划借助系统生态学思想,审视深圳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深圳未来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紧约束,通过构建高效和谐发展的载体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平台,激发强大的城市内生发展动力,突破未来发展瓶颈,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第三条规划范围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与近岸海域。

第四条规划期限基准年:2004年;规划近期:2006年—2010年;规划中期:2011年—2015年;规划远期:2016年—2020年。

第五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指导深圳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为开放性规划,应定期评估实施情况,不断补充与完善。

第六条规划效力本规划由经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

本规划应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中实施。

第七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通过构建自然宜居的生态安全体系、循环高效的经济增长体系、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和环境友好的社会发展体系,将深圳建设成为成功转型的效益城市、适宜人居的和谐城市和科学发展的创新城市,使深圳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第八条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立市。

用系统生态学理念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转变发展模式,实行环境优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

坚持自然和谐。

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目录背景篇 (3)第一章规划背景 (3)一、新区成立的历史机遇 (3)二、编制新区规划的需求 (3)第二章规划依据 (4)一、规划编制依据 (4)二、参考文件 (4)三、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4)四、主要上位规划解读 (5)现状篇 (7)第三章现状概况 (7)一、区域位置 (7)二、自然状况 (7)三、社会经济 (7)四、现状人口 (8)五、土地利用 (8)六、公共设施 (9)七、道路交通 (11)八、现状问题 (11)目标篇 (14)第四章理念与构想 (14)一、发展条件 (14)二、发展理念 (16)三、发展构想 (17)四、空间模型 (17)第五章目标与策略 (18)一、规划目标 (18)二、发展策略 (19)第六章“绿色城区”指标体系 (19)一、研究指标体系的意义 (19)二、构建指标体系的目标 (19)三、指标体系借鉴与参考 (20)四、指标体系选择原则 (20)五、指标体系一览表 (22)六、指标体系的解释 (25)七、指标应用的说明 (28)第七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30)一、功能定位 (30)二、发展规模 (31)规划篇 (33)第八章“绿色城区”空间布局 (33)一、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33)二、城市结构与空间布局 (34)三、建设用地利用规划 (41)第九章“绿色城区”支撑体系 (44)一、绿色的生态格局 (44)二、绿色的产业结构 (45)三、绿色的交通系统 (47)四、绿色的空间组织 (50)五、绿色的公共服务 (50)第十章“绿色城区”市政规划 (56)一、给水工程规划 (56)二、污水工程规划 (58)三、雨水及防洪工程 (60)四、绿色用水规划 (63)五、电力工程规划 (65)六、通信工程规划 (68)七、燃气工程规划 (70)八、环境保护规划 (72)九、环卫设施规划 (76)十、综合管沟规划 (79)第十一章城市更新 (81)一、城市更新目标 (81)二、城市更新策略 (81)三、城市更新对象 (82)四、重点更新改造地区 (82)第十二章近期建设指引 (83)一、新区建设启动策略 (83)二、近期重点推进片区 (84)三、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84)背景篇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新区成立的历史机遇2007年5月28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公明两个街道基础上成立光明新区,推进光明产业园区与光明、公明街道的统筹发展,并成立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辖区面积156.13平方公里。

结合材料,光明城市建设情况,土地二次开发情况围绕高质量高颜值的写作

结合材料,光明城市建设情况,土地二次开发情况围绕高质量高颜值的写作

光明城市建设情况与土地二次开发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光明城市建设情况和土地二次开发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相关材料,对光明城市建设情况和土地二次开发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围绕高质量高颜值的城市建设目标,探讨如何推进光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光明城市建设情况与土地二次开发探讨》,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明城市建设情况与土地二次开发探讨》篇1一、光明城市建设情况光明城市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深圳市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近年来,光明城市建设情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路网日益健全,交通便捷度不断提高。

同时,城市绿化率逐年上升,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在城市建设中,光明城市注重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

从 2010 年开始,光明城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规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地二次开发情况土地二次开发是指在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上,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土地质量,实现土地价值的再次提升。

光明城市在土地二次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光明城市通过推行“城市更新”计划,对老旧社区和厂房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

同时,光明城市还积极探索“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高质量高颜值的写作在光明城市的建设中,高质量和高颜值是重要的目标。

高质量的城市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做支撑,同时也需要有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

《光明城市建设情况与土地二次开发探讨》篇2光明城市建设情况与土地二次开发探讨一、光明城市建设情况光明城市位于我国广东省深圳市,是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新区之一。

近年来,光明城市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光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光明城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深圳光明新区低碳生态工作调研报告

深圳光明新区低碳生态工作调研报告

深圳光明新区低碳生态工作调研报告深圳光明新区低碳生态工作调研报告深圳急速光明新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政府引领、规划先导、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健康发展路径,在低碳生态建设上获致上能了较为显著成效,成为“发展中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欧洲联盟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全面推广”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方案园区”等五个北欧国家低碳生态建设试点。

一、低碳生态规划规制一是坚持低碳生态规划引领。

《深圳光明新区发展规划(XX-2021)》中重新认识低碳生态理念,以生长边界管理和tod模式引导紧凑发展,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结合公共交通进行城市中心体系布局,分级标配公共服务,并进行开发强度管理,引导城市更新和生长。

XX年,《深圳市光明门户市中心区区发展战略单元规划》将低碳生态目标列入门户区发展的总体愿景,打造“深港创新节点、光明绿色门户”。

二是配套编制低碳生态专项规划。

先后编制了《光明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光明新区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深圳市光明新区雨洪借助详细规划》等综合交通、再生水及雨洪利用、综合管沟、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多方面的40多个“绿色”专项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

三是出台绿色新城建设全方位指标体系。

编制出台了《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领和行动》1+6文件,制定了“绿色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确定生态环境友好健康、经济发展高效能有序、社会和谐民生提升三大类指标,共计30项。

以深圳市政府规章为形式,发布了《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两个文件,为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强制性措施。

二、低碳生态规划实施一是低碳生态指标控制。

提出各类制订规划实施与评估指标,构建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作为指引规划方案的依据。

将针对空间落实的指标作为实施性指标,其可通过系统规划进行量化分配以及具体的空间落实,并用于规划管理与实施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生态城光明新区是新旧城市并存的区域,这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很具代表性。

光明新区的“绿色城市”建设将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她并不依赖于新理念、新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是通过观念的变化,以规划管理部门与地方行政部门的协同工作,引导市场,影响市民,向着环境更友好、资源更集约、可持续繁荣的方向改善现状、转型提升。

从这个角度判断,光明绿色城市实践对全国同类城市发展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回顾过去3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成长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书写了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深圳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不断探索生态城市的实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建成了比较良好的城市环境,并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环境500佳”称号,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双重成就。

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报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告,深圳城市竞争力已连续3年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在快速发展压力下,深圳同样遭受了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的多重压力。

2005年,深圳以科学发展观为抓手,果断提出“效益深圳”的转型战略,以资源节约、再生循环为重心,积极推行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用地模式转型,成为国内较早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 深圳市规划局 王 唐绍杰 张一成荣凡■深圳光明新区现状2007年,为缓解特区内的发展压力,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深圳提出光明新城、大运新城、龙华新城和坪山新城“四大新城”发展计划。

其中,光明新城以光明高新区为依托,定位为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总结过往发展经验和教训,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议,在光明新城基础上成立光明新区,以行政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扩大新城辐射带动能力,协调区域发展,探索转型期城市化的更优规划建设模式,并对其他新城、其他地区发展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选择光明新区新区总面积156.13km2,辖光明和公明两个街道办。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茅洲河及其支流水系穿城而过,有一定的城镇发展基础,已建设用地已达49.04km2,大多集中在茅洲河以东。

由于早期特区外以街道为主体的低标准发展,呈现特区外城镇蔓延式发展的典型风貌,包括以“三来一补”工业主导的用地构成、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公共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城市特色缺失以及巨大的河流防洪治污压力。

土地存量有一定的相对优势,约29.59km2,但分割严重,2km2以上的规模化用地已严重不足。

综上,光明新区并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但是是深圳具备转型发展潜力的典型城区,其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正是深圳特区外城镇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应该正视的是,光明新区并不具备可与天津中新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比拟的政策支撑,而是深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市”(《深圳2030》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的自觉探索,来自于30年“深圳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是在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全球应对环境问题的大环境下的再起步。

光明新区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条件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建设和常态进化之路,同时符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的总体方向,才能对深圳形成实验意义,对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示范。

面向生态城市的具体实践深圳市规划局从2005年起,以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为起点,开始了对“深圳远见”的持续研究。

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以创新的开放工作方式,汇集和凝聚上百国内外规划专家和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智慧,提出了深圳需要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城市”。

规划原则为:延续自然和文脉、紧凑的城市形态、人性化的空间尺度、环境负荷低的运行系统、可持续繁荣的经济体系以及和谐、多元、融合的社会环境。

配合相关规划研究和行动,以其具体的建设结果逐步形成“绿色城市”的样板和标准。

 2007年,《光明新区规划》启动,延续上述规划原则和目标,深化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相关内容,统筹相关专项规划和研究,进一步将“绿色城市”的发展目标向指导实施操作的规划体系推进。

总的来说,光明新区的“绿色”是广义的“绿色”,包含了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三维内涵,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观”。

针对光明新区新旧并存的发展现状,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必须转变传统思路,从单一的以增量土地管理向盘活存量土地、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转变生活方式、体现绿色文化的多元发展模式转变。

新区之“新”将着重体现于新的“绿色内涵”,具体包括:1、新的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合理利用自然,塑造对自然低冲击的人工环境;2、新的生活方式:以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为主导、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康生活、绿色消费,社会和谐共融;3、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先进,结构多元,经济增长平稳快速高效,尽量利用当时、当地资源,不侵占未来资源;4、新的生长方式:尊重现状,延续文脉,实现物质空间有机的新陈代谢,人口素质逐步提升,展现绿色城市文化。

为进一步具体化新区“绿色目标”,提供绿色理念的导向性工具、比较性工具和描述性工具,新区规划管理部门正在会同新区管理部门编制新区“绿色指标”。

《光明新区规划》综合国内外评价生态城市的相关指标,国家生态市、县评价标准,参考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现状值和近期目标,建议新区应建立涉及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区域协调发展五方面的目标指标系统,其中绿色出行比例、再生水资源利用率、绿色建筑比例、新能源利用等应为控制性指标,自然生态协调、区域政策协调、社会文化协调、区域经济协调等为引导性指标。

目前,新区正在推进各项专项规划、出台相关管理政策落实各项指标,如《光明新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提出实现70%的公交分担率、《光明新区再生水利用及雨洪利用专项规划》以污水回用率50%为目标、《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将使新区32km2的绿色建筑示范区内绿色建筑比例达80%以上,建筑节能50%。

光明新区“绿色城市”规划落实深圳新版总规修编,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区域角色,光明新区定位为深圳绿色城市示范区、深圳重要的城市副中心;创新型高新产业基地及其配套服务区;承接香港、辐射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中心以及深港大都会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规划期末(2020年) 新■ 绿色城市理想的空间模型城市案例篇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区城市建设用地为72.54km2,人口80-100万。

面向绿色城市,光明新区规划体现了以下几点特征:1、建立完整的生态框架、连续的生态廊道和系统化、网络化的绿地系统。

严格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防止建设区无序蔓延;整治茅洲河干支流,打造新区生态廊道;结合河道和绿地系统建设,打通从外围区域型生态绿地向茅洲河“绿心”渗透的生态廊道;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扇形水网系统,结合湿地公园建设落实一定面积的滞洪区,形成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

2、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元化、生态化、低碳化、持续高效、体现并强化地区优势的产业结构,培育诱人的创业平台。

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建立引入项目的评估制度,严格按照“两低三高”(低能、低耗,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率)的标准引进企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为目标;升级改造目前城区内的传统工业区,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生产型高端服务业,如商务园、中小企业总部园,吸引港深莞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光明新区设立总部。

把发展思路从“招商引资”为重点调整到“招商引税”;把握广深港客运专线在光明新区设站的机遇,强化对港服务功能,重点培育中试和科研产业化基地园区;发挥地区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体现“生态也是生产力”,一方面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和体验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加快高新农产品、生物质能源生产和研发。

3、建立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系统,公共交通主导,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新区将建立多层级的公交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对外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的建设,构建区内环状快速公交专线,对接普通公交线路并全面覆盖城区;建立便捷的自行车干线系统,联系步行优先区;完善换乘接驳系统,制定公交鼓励政策,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4、建立大运量公交引导下的土地利用模式,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地区活力的形成。

积极利用大运量公交系统建设,合理分配建设量,保证适宜的开发强度;集约利用土地,鼓励适宜的功能混合。

新区规划确定轨道枢纽、快速公交专线站点周边为重点发展引导区,适当提高开发强度,综合配置城市生活和生产性服务功能,以较小的街坊组织优化步行环境,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中心。

5、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的新城市生活。

新区规划思路从配置公共设施向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转变,将城市开放空间和生态绿地作为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设施选址与公交系统组织紧密联系,体现公共服务体系的层级化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改善居住环境、为不同需求的城市居民提供适宜的居住场所,并共享城市公共服务;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优质的人文环境和社区管理服务塑造和谐的新城市生活。

6、建立切实体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思路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综合利用雨洪资源,合理利用再生水。

新区将建设3个再生水厂,以及覆盖全区的独立再生水系统,推广全区广场、人行道透水地面改造;在开发强度大、环境要求高的路段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线共同沟;逐步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利用本地LED和太阳能光伏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积极推广LED节能路灯改造,和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使用。

7、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全面推进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鼓励生态建筑建设和建筑节能改造。

200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城乡建设部签订了“关于建设光明新区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合作协议框架。

光明规划分局迅速启动编制《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建设管理试行办法》,于2009年6月1日率先在光明新区强制执行《深圳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对■ 光明新区生态系统及水环境规划■ 光明新区密度分区与轨道交通规划新区范围内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心区和高新区(32km2)以及其他重要路段的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办公、商场和旅馆建筑、科技研发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进行事前规定、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并与用地、项目、工程审批全程挂钩,示范项目将全部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四级一星水平,节能水平达到50%。

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作用是间接的,必须透过引导直接建设者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构想。

为实现常态化的“绿色城市化”,深圳规划管理部门在推进绿色规划的同时,不断创新规划实施机制,保障绿色理念的落实。

首先,以《光明新区规划》作为 “一张图”的统筹平台,提出绿色环境、交通、绿色空间、绿色市政、绿色社区等各项要求,统筹开展各专项规划、指导下层次深入设计,以完善的体系化管理,全过程根植绿色理念和要求,替代自上而下的发展计划,发挥更灵活、更深入、更具体的建设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