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的培养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指具有使用信息及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
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由于多年形成的心态及习惯,信息技术教师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属边缘学科,既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学校的检查评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活动开展不规范,长时间形成了学生不重视,学校不检查,教师只应付的格局,完全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培养学科信息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及时获取新信息,就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甚至还会将一些已经过时的观点传授给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一个自身都缺乏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学生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首先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推广与普及,教师也应
当断提高自的信息素养,跟进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主动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养:抓住课堂教学,立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只有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信息。信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靠信息技术教师长期在教学活动的引导和渗透。在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及信息价值判断等相关内容,其目的就是要在高一这段时间,在学生的意识里建立一个关于信息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如果能够掌握现在所学的信息技术课的知识,会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好处。带着这样的目标和态度学生才会在心里重视这门课,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是一门单纯地掌握技术性的课程,学生心里重视了,自然就会努力地去学好它。
是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甚少,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在家庭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零。
即使是城市中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也仅限于用计算机来上网。而信息技术是一个宽范的知识领域,它包含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范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教学中加强信息知识的传授,不要单纯把信息技术课上成计算机操作课,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授与更新。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要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学习工具,它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几个按钮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掌握收集、处理信息,以及如何学习的方法。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中要提高信息能力,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一改过去对课堂的统治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完成,通过任务驱动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设计中,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如在学完第一、二章后设计了一个“夸夸我的家乡”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的分
工,收集关于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等的的信息,然后加工整理,最后表达出来。在学习完第三章后,设计了一“制作资料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也及利用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当然,单纯地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而是应将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
加强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在现实的环境中,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道德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强调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并具有相当的信息过滤能力。我们要发挥网络的积极
作用、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危害,就必须在课堂上加强网络安全、道德教育。
丰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单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于很多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并想在这方面取得一起发展的学生来说是不足的,实践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学校可以根据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兴趣活动小组,如动画;网页;编程;多媒体制作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参加活动小组的学习。这些活动小组的教学都带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性。通过活动小组的培训,学生会在某一技术方面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制作出一定水平的作品,老师可以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对其它同学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主动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这种以点带面,局部带动全体,进而使全体学生都不同程度取得进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