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Teaching design of classical Chinese translati on and annotation for climbing Mount Tai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2、篇章2:登泰山记文言文注释教学设计3、篇章3: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4、篇章4:登泰山记创作背景教学设计5、篇章5:登泰山记作品鉴赏教学设计6、篇章6:登泰山记作者简介教学设计《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泰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激发学生立志攀登人生高峰的决心;(3)树立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1. 《登泰山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3.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2.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3. 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解释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分析文章深层次含义。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体会作者攀登泰山的心情,激发学生攀登人生高峰的决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泰山记》;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 写一篇关于攀登人生高峰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泰山的壮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登泰山记》的背诵情况,检验学生的记忆能力。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3)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保护;(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 理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 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划记生字词,查找注释,帮助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解析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选取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训练。
6. 总结提升:(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收集与泰山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堂练习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翻译练习和拓展学习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有关《登泰山记》的考试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和作文题,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登泰山记》篇一【自读要求】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1.姚鼐和"桐城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
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
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
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的:1、学习扣紧写景中的气候特征,按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领略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美好风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移步换景。
2、难点:写景中穿插着抒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预习思考题: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泰山的哪些景物?2、“雨中”泰山的景物有什么特色?3、作者“雨中登泰山”体验到的“独得之乐”是什么?词语补释:绮丽:鲜艳美丽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
意兴盎然:兴致洋溢的样子。
盎然:形容气氛、兴趣等洋溢的样子。
洄漩:水流回旋。
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秋水:比喻眼睛。
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作者简介:李健吾(1906——198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山西运城人。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留学法国。
主要译著有《福楼拜评论》,早年的剧作有《草莽》、《青春》和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乱世英雄》、《山河怨》等。
195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的散文清新质朴、深隽真挚。
泰山简介:泰山位于山东省内,是我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一,古称东岳。
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又叫天柱峰)海拔1524米,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许多名胜古迹。
在我国众多的山峰中并不算高,但由于它矗立在齐鲁原野之上,在周围海拔只有25米的平原和100——200米的丘陵衬托下,显得特别高峻。
泰山雄伟峻拔,巍峨壮观,文物荟萃,和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人们常把泰山当做崇高伟大的象征。
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构层次:一、(1节)作者希望登游泰山的心情由来已久。
二、(2——8节)作者冒雨登上泰山及其沿途所见风光。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文言文教学是高一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登泰山记》语文教案
《登泰山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勇于攀登人生高峰。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3. 搜集有关泰山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风光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增强学习兴趣。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三、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学生默读,讨论,明确: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
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默读课文,分析讨论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阴、阳”等文言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反复诵读,体会其用词生动传神的语言特色。
2.涵咏品味课文,体会景、情交融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理解作者笑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重点实词,疏通文意。
2.赏析精彩的写景片段,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情分析】对文言文来说,学生首要任务是读懂,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鉴赏和创作。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和能力,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但《登泰山记》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以写景抒情为主,阅读时有不小的难度。
不过学生前面刚刚学过苏轼的赋体散文《赤壁赋》,为学习本文提供了便利。
根据课文注释和联系作者姚鼐的身世,具体了解登山过程与思绪,从而较深入地品味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就需要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进行仔细地揣摩。
在注重朗读增进感悟之外,还仍然要有启发思考,最终在整体感知和局部揣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有理解地阅读。
【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创作的泰山题材的散文名篇,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
文章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让读者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
意蕴深厚,蕴含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语言优美,欣赏对泰山日出的描写对内心人生态度的描写。
一、导入有人说旅行的意义在于出发、路上、遇见和治愈,也有的人说答案都在路上,自由都在风里,当自然山水遇见中国文人,山水也就拥有了生命,姚鼐就像一位蒙面的行者,为我们描绘出泰山雪后独特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体会泰山美景。
二、新知探索(一)通读全文,辨识字音,整体感悟。
登泰山记姚鼐(nài)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泰山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翻译和赏析;3. 泰山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3. 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登泰山记》;2. 泰山的相关图片、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泰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泰山的美景;(2)简单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登泰山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3)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课后注释,自主学习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选取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赏析,分享学习心得;(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探讨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句;(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3)阐述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默写;(2)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和赏析;(3)填写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泰山文化的兴趣,鼓励课后拓展学习。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1《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泰山记》的作者杜甫及其代表作;2.理解古诗词中“气势恢弘,如登高山”的表现手法及其情感内涵;3.了解太行山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遗产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导入引入全班学生,询问他们是否爬过山,对登山有何感受。
通过活动诱发学生对祖国山川、风景的情感,进入本次课程主题。
2.讲授杜甫及其作品(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成就,以及其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杜甫,理解他的文化背景、思想境界和艺术特色。
(2)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登泰山记》这首诗,通过讲解诗中的艺术手法和意义,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3.展示太行山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太行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让学生感受古老而神秘的山川,了解山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
4. 阅读诗歌(1)鼓励学生朗读《登泰山记》。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其气势恢弘,如“万壑千岩径复盘,紫泥金字塔写出山”。
(2)让学生写出他们的感受,分享到班级上,加强互动。
(3)教师与学生共同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5. 作文(1)根据课堂内容与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写一篇篇小作文,表达对祖国山川和文化的热爱、对保护遗产文化的责任感和决心。
(2)通过同班同学互相交流观点和作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祖国山川和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阅读诗歌,感受诗歌。
2.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元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太行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产生印象。
3.教师引导并关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让学生发挥个性与思考方式。
四、教学实施:1.预先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教具;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杜甫及其代表作,班级集体讨论学习成果;3.教师注重互动,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4.作业:将收集到的诗歌感受和想法整理成表述清晰的作文,每次课堂完成后收取,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并指导学生下一步的思考。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领会泰山的地理特点和时令特点,学习本文行文描景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体会形象优美简练的语言特色,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教学重难点:领会景物特征,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重点内容: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冬季泰山特征一、导语激趣(媒体展示“五岳独尊”为背景的课题)导语:名山大川向来备受文人骚客旅行家冒险家挑战者的欢迎,有“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也不例外。
泰山素以“雄”著称,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
历代帝王尊崇它,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礼赞它——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悟,这些无不激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清代文人姚鼐就曾经冒着风雪不远万里赶来登山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著名的散文家,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
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
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
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泰山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勇于攀登、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泰山的相关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的理解。
2. 对泰山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把握。
3. 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巩固文言文知识。
(2)详细讲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登泰山记》。
3. 收集有关泰山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登泰山记》这篇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加强对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泰山记》,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在登泰山过程中的感受和语言表达;2. 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观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2.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泰山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底蕴;2. 朗读:通过学生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3. 组织文学鉴赏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4. 创作:通过学生的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从互联网上收集泰山的相关资料,准备翻译版本的《登泰山记》;(2)将上述资料制作成PPT,并且导入有关泰山的图片;(3)在课堂上准备足够的班底,以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2. 导入环节:展示PPT和泰山图片,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时间:10分钟)3. 朗读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登泰山记》。
(时间:20分钟)4. 讲授与讨论: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然后进行讨论。
(时间:30分钟)5. 创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写诗歌、散文等等。
(时间:30分钟)6. 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并且互相评价。
(时间:10分钟)七、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泰山的文章,写文过程中应注意人文和自然风光的结合。
需要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参考“登泰山记”的写作风格。
八、反思经验:本次教学活动注重感性体验和个性发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士气,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
《登泰山记》精品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登泰山记》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分析作者的写作特色,领会文章的语言美。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深入解读文本。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感受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登泰山记》的基本内容。
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文章中的难点字词解释。
深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美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
2.文本解读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写作特色。
3.难点解析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难点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5.拓展延伸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泰山的游记。
3.搜集关于泰山的诗词,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壮观,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难点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氛围有时显得紧张。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掌握《登泰山记》的基本内容: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登泰山记》的主要内容,看看谁的理解最深刻。
《登泰山记》教案2篇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登泰山记》教学活动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山川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案重点:学习《登泰山记》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教案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准备:1. 复印《登泰山记》的原文;2.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3. 准备学生写作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介绍泰山的背景和重要性。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并让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和讨论以下问题:1. 诗人怎样描述泰山的壮丽景色?哪些词语和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诗人对泰山的感情和态度是怎样的?3. 你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和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登泰山记》式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泰山的感受和体验。
展示作文:让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同时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相关的写作技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的山水作品,如《黄山怀古》等,并写一篇短文,对比其与《登泰山记》的异同之处。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去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展示。
《登泰山记》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登飞来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飞来峰》的作者李白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飞来峰的壮美景色。
3. 能够朗读《登飞来峰》并理解诗歌的意境。
4.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一、导语激趣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
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
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
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四、安排游程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
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
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使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登泰山的艰辛与壮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登泰山记》,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游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和登山者的豪情壮志。
本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学习古文的优秀篇目。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文章意境,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问题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情况。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
5.2 辅助材料:有关泰山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
5.3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6.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登山的艰辛与壮丽。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和生动的语言特点;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泰山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攀登泰山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和生动的语言特点;3.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2. 文中描绘手法和语言特点的深入分析;3.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1. 教师准备PPT,包含《登泰山记》全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相关图片和视频等;2. 学生准备《登泰山记》全文的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泰山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学习《登泰山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登泰山记》,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登泰山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登泰山记》全文,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和生动的语言特点。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登泰山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拓展学生对泰山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了解。
7. 布置作业:学生背诵《登泰山记》,完成相关练习题。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和词语,进行详细解析和讨论;3.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泰山之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
《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登泰山记》教案〔通用11篇〕《登泰山记》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的《望岳》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宏伟。
二、作家作品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
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
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
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开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拟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等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原文泰山之阳[[2]],汶水[[3]]西流;其阴,济水[[4]]东流。
阳谷[[5]]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6]]也。
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8]],自京师乘[[9]]风雪,历齐河、长清[[10]],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1]],至于泰安[[12]]。
是月丁未[[13]],与知府朱孝纯[[14]]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15]],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16]]所谓环水[[17]]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18]]。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19]]及山巅,崖限[[20]]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21]]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22]],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23]]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24]],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5]]。
亭西有岱祠[[26]],又有碧霞元君祠[[27]];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28]]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29]]。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30]],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本文注释皆是由教材选文课下注释与《古文鉴赏辞典》、《古文类鉴》结合、对照而来。
)1.《登泰山记》:入选于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23课。
姚鼐(公元1732-1815年),字姬传,因室名惜抱轩,人或称惜抱先生。
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散文创作上,师法方位、刘大魁,为铜城派的主要作家,有《情抱轩全集》。
《登秦山记》:选自《惜抱轩文集》卷十四,是作者的散文代表作作品。
2.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3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4.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
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
[5]阳谷:指山南的谷水。
[6]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其南为鲁,其北为齐。
[7]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
[[8]]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
但十二月初一,已是公元1775年。
[9]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10]齐河、长清:山东两县名,在泰安西北。
[11]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12]泰安:县名,在泰山南,是清代泰安府所在地。
[13]丁未:丁未年,这年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
[14]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15]]四十五里:古时估测泰山从下至顶四十多里,但实测约二十馀里。
[16]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17]环水:总名中溪,又名梳洗河,水出泰山南溪。
[18]天门:泰山天门有三处,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
登上南天门即渐入坦途而至山顶。
[19]中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
[20]崖限:像门限一样的山崖。
[21]徂徕: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
[22]戊申:二十九日。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五鼓:五更,黎明前。
[23]樗蒲:赌博工具,即骰子,俗称色子。
中间平,两头尖,一面涂白色,一面涂黑色,自由黑白,立起来像座陡峭的山峰。
[24]正赤如丹:纯红色,像朱丹一样。
[25]偻:曲背。
形容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都低于日观峰,如同弯腰曲背地站着。
[26]岱祠:一名岱庙,祭祀东岳大帝的庙宇。
[27]碧霞元君祠:祭祀东岳大帝女儿碧霞元君的庙。
也叫娘娘庙。
[28]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56-661)。
[29]漫失:石碑经过风雨剥蚀,字迹模糊不清。
漫:磨灭[30]石罅:岩石裂缝。
译文: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
他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同上泰山,登日观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泰山山势雄伟,风景壮丽,历代文人骚客多在春秋佳日,联袂登山,吟哦题咏,还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记游文章。
姚鼐的《登泰山记》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因其记述的是寒冬中的游历,也就更具特色。
正文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
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
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这是东海。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
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
这一天,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二、高考命题点(文言知识点类和批判性思维类)(一)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①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
句意:片刻化成五彩)②其级七千有余。
(“有”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③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
圆形的,指山石)二)古今异义词①至于泰安。
(“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是今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其义是到,到达。
句意:到达泰安。
)②多平方。
(“平方”,方方正正,指山石。
今为数字名词。
)③阳谷皆入汶。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现无此意,今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
句意:泰山南面山谷上的水都流入汶水。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语气助词。
今一般用于名词,云层。
句意:世人都称之为“天门”。
)⑤是.月丁末。
(“是”,这,此。
今常用做判断词。
句意:这月丁末。
)⑥复循西谷。
(“复”,再,又。
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等。
)⑦戊申晦(“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今常用义为:昏暗,夜晚。
)⑧稍见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逐渐,渐渐。
今常用义为:稍微,略微。
)⑨或得日,或否(或,不定代词,有的。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连词。
句意:有的被阳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三)一词多义阴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隐藏,暗中)始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端,开始)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起先)③余始循以入(开始)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以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同“于”,在,在……的时候,介词)②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③自唐显庆以来(“以”连接“来”,连词)或②曰(或,有的人)②或得日(或,有的)望①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③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④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四)词类活用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西,方位名词做动词“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西。
句意:汶水向西流)②其阴,济水东流(东,方位名词做动词“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东。
句意:济水向东流)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名词做动词,照。
句意: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④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名词做状语,在道路上。
)⑤山多石,少土(形容词用做动词,多,多有,少,少有。
)⑥极天云一线异色(线,名词做状语,像线一样。
句意: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条线似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五)古汉语句式①判断句例一: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表判断。
句意: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例二: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
句意:我没有到达那里。
)例三: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
句意:亭东从脚下都是弥漫着云雾。
)②定语后置例一: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例二:稍见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二)批判性思维培养一)阅读原文,回答问题。
①登山时间是什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登山景物特点是什么,及在文中的体现——“险”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③登山路径——由中谷入,越中岭后,复循西谷上顶峰。
④思考古人登泰山路径,是否相同。
⑤泰山日出景象(学生找出相关日出词语,及对应景物变化。
)二)活动设计假如你是导游,如何为同学安排游泰山?(学生分组设计)命题思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今后命题思路和框架的时候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
”因此考试题目的设置一方面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设置典型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其素养水平。
另一方面命题的难易度、命题视角要有明显的区分,尽量多的设置可供选择的题目,以此让考试真正发挥到筛选人才、辨别学生潜力方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