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教学内容
非遗课堂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为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提高青少年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我们特制定此非遗课堂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文化自信。
2. 培养青少年动手实践能力,传承非遗技艺。
3. 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传承。
三、活动主题“传承非遗,从我做起”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6月五、活动对象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六、活动内容1. 非遗知识讲座2. 非遗技艺体验3. 非遗文化展览4. 非遗作品创作5. 非遗传承志愿者活动七、活动安排1. 非遗知识讲座(每月一次)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等,让学生和家长了解非遗文化。
2. 非遗技艺体验(每月一次)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非遗技艺体验活动,如剪纸、泥塑、编织、刺绣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3. 非遗文化展览(每季度一次)举办非遗文化展览,展示非遗作品、实物,让学生和家长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4. 非遗作品创作(每月一次)组织学生进行非遗作品创作,如绘画、摄影、手工艺品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非遗传承志愿者活动(每月一次)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非遗传承志愿者活动,如支教、义卖、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活动实施步骤1. 宣传阶段(1)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渠道宣传非遗课堂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关注度。
(2)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发放给学生和家长。
2. 组织阶段(1)制定详细的非遗课堂实践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
(2)联系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志愿者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实施阶段(1)按照活动安排,开展各项非遗课堂实践活动。
(2)做好活动记录,收集学生和家长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活动方案。
4. 总结阶段(1)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
非遗进课堂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为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我们特举办“非遗进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课堂实践,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探索非遗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对非遗文化的教学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1月四、活动对象1. 全体教师2. 高年级学生五、活动内容1. 非遗文化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等,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识。
2. 非遗文化体验课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如剪纸、泥塑、陶艺、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3. 非遗文化课程开发鼓励教师结合非遗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非遗文化教学研讨开展非遗文化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非遗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5. 非遗文化成果展示举办非遗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在非遗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作品和成果。
六、活动安排1. 预备阶段(2022年9月)(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
(3)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
(4)组织教师进行非遗文化培训。
2. 实施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2月)(1)开展非遗文化讲座,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2)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体验课,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3)鼓励教师开发非遗文化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4)开展非遗文化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融入策略。
非遗小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非遗文化传承教育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非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掌握至少一种非遗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非遗文化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和一种非遗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非遗技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非遗文化相关视频、非遗技艺操作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一种非遗文化,准备好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非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授新课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非遗文化的种类、特点和历史渊源。
2. 学生观看非遗文化相关视频,了解非遗技艺的操作过程。
3. 教师讲解一种非遗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非遗技艺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互相交流操作心得,分享经验。
(四)总结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非遗文化的调查报告。
2. 收集一种非遗技艺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今后学习提供借鉴。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doc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1、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人进课堂和参观及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了解绢人、绢花、绒鸟、脸谱、剪纸、抖空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
2、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授、参观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学习,感受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认识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程内容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选取以学校周边的东城区为讲授重心。
东城一区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24项之多。
课程在开课第一课时中就要将东城区历年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择取重点进行讲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特点和现状做简单介绍。
学生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概况上的认知,并且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何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随后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动手能力,使他们真正触摸历史,课程从绢人绢花、面人、脸谱、剪纸、说唱艺术这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认知。
课程可以根据这四项“非遗”的各个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可以讲述教学;视频教学;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们进课堂,给学生亲自授课;学生亲自制作物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文化特点、当今现状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非遗文化的一个传承过程。
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课堂成果展现的动手性都是这个课的精彩之处。
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运用下,学生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自内心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幼儿园非遗传承宣传教案
幼儿园非遗传承宣传教案
课程名称:非遗传承宣传
年级:幼儿园
课时:一节课 45 分钟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非遗文化的概念,以及具体内容。
2. 通过音乐、舞蹈、手工等途径,激发幼儿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
3. 让孩子们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对非遗文化宣扬、传承的重视。
教学内容:
1. 课前热身 (5分钟)
老师可以和孩子们聊一聊“我们的文化宝藏”这个话题,开启幼儿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2. 知识梳理 (10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PPT、图片甚至影片等形式给孩子们呈现非遗文化的不同方面,包括不同的技艺、表演方式等。
3. 活动体验 (20分钟)
让孩子进行听音乐、学唱歌、跳舞、制作手工等活动,来亲身体验非遗文化中的多种艺术表达形式。
4. 总结归纳 (10分钟)
回到课堂,老师让孩子们分享他们今天所学到文章和活动,并不断引导孩子们对非遗文化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课后拓展 (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字影片、音频等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促进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
通过活动调研、观察幼儿的表现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作出评价,为下一次执教作出调整和准备。
教学资源:
视频、图片、音频、PPT等。
同时可以有一些手工材料、舞蹈训练等非遗文化的相关实物。
非遗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微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
三、教学重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法。
四、教学难点1.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2.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非遗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非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主体教学(1)讲解非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性;(2)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如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3)展示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
3.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2)展示环节: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课后作业1. 收集自己家乡的非遗文化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介绍;2.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关于家乡非遗文化的宣传视频或PPT。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成果展示效果;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非遗小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
3.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种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新课讲授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文化、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等。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承历史文化、丰富精神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民族凝聚力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传承中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作品,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2.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4.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审美情趣等。
3. 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
六、教学资源1. 课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价值、传承与创新等。
2. 实践操作材料:剪纸、泥塑、刺绣等。
3. 作品展示:展示优秀学生的实践操作作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
3. 探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策略。
4.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自主传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 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等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介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成功案例3.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策略-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和目标- 研究不同的传承方法和策略,如口传心授和现代科技手段等4. 培养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传承能力- 强调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开展实践活动,如研究传统技艺和文化活动的参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概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等。
2. 分组讨论法:安排小组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并搜集相关案例。
3. 观摩法: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地项目,了解实践经验和方法。
4. 实践活动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手工制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传承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传承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概念和分类的讲解2. 第二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挑战的讨论3. 第三课时:传承方法和策略的研究4.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和总结展示七、备注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能力。
非遗课堂活动方案策划
非遗课堂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的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口头、实物和表演艺术,已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非遗课堂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1.活动主题:了解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
2.活动形式:非遗课堂活动将以多种形式展开,包括讲座、实践体验、学生互动等。
3.活动内容:根据学校的资源和地域特色,选择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见》的非遗项目,如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等,结合学科知识对非遗项目进行解读和体验。
三、活动实施计划1.活动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日期、活动地点和活动对象;(2)联系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或专家,邀请其参与活动并进行指导;(3)筹备活动所需的物料、道具等。
2.活动实施阶段:(1)活动开场:主持人简要介绍非遗的概念和活动背景,引导学生对非遗的兴趣;(2)讲座环节:邀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或专家进行讲解,介绍该项目的历史、特点、技艺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实践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参与到相应的非遗项目中,进行技艺的学习和实践;(4)学生展示:学生在活动结束时,展示他们的技艺成果,可以进行小型的表演或展示;(5)总结回顾: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对非遗的认识有何改变和提升;(6)活动闭幕:主持人感谢传承人或专家的指导,并表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的支持。
四、活动评估和改进1.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对非遗的理解程度、技艺的掌握程度等多个评估指标,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反馈活动效果。
2.活动改进: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非遗小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会欣赏、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非遗技艺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非遗技艺的学习和传承。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非遗文化资料,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非遗文化相关知识,准备好学习非遗技艺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非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刺绣等,为学习非遗技艺做好铺垫。
2. 讲解非遗技艺(1)教师讲解所选非遗技艺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传承价值。
(2)展示非遗技艺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魅力。
3. 实践体验(1)教师示范非遗技艺的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交流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1. 复习巩固(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技艺。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非遗技艺,如皮影戏、泥塑、剪纸等。
(2)组织学生观看非遗技艺表演,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3. 总结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非遗技艺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课后作业(1)学生收集家乡的非遗文化资料,了解家乡的非遗传承情况。
(2)鼓励学生参加非遗技艺培训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非遗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教学课程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课程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非遗的定义与特点(2)非遗的分类与分布(3)非遗的重要价值2. 非遗传承与保护(1)非遗传承人介绍(2)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政策法规(3)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实践案例3. 非遗艺术欣赏(1)民间音乐欣赏(2)民间舞蹈欣赏(3)民间戏剧欣赏(4)民间美术欣赏4. 非遗技艺传承(1)民间传统技艺介绍(2)非遗技艺传承实践(3)非遗技艺创新与发展5. 非遗文化传承与校园实践(1)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策划(2)非遗文化传承项目推广(3)非遗文化传承成果展示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讲解非遗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非遗文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与保护。
3. 演示法: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魅力。
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品展示: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传承项目,展示成果。
4. 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时间安排1. 课程总学时:32学时2. 每周授课时间:2学时3. 课程进度安排:第1-4周:非遗概述与传承与保护第5-8周:非遗艺术欣赏第9-12周:非遗技艺传承第13-16周:非遗文化传承与校园实践七、教学资源1. 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2. 教学课件3. 非遗传承人介绍视频4. 非遗技艺展示视频5. 校园非遗文化活动策划案例八、教学成果预期1. 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程度得到提高。
非遗课程开展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非遗技艺传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如剪纸、泥塑、刺绣、木雕等,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非遗文化与生活:探讨非遗文化在日常生活、民俗节日、传统艺术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4. 非遗创新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实践,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作品。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1-2节课,共计20周,共计40课时。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方面。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非遗技艺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作品质量。
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非遗技艺比赛、展览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六、课程特色1. 融合理论与实践:将非遗技艺与日常生活、民俗节日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作品。
3. 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七、课程推广1. 校内推广: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宣传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课程。
2. 校外推广:积极参加各类非遗文化活动,展示课程成果,扩大课程影响力。
3. 媒体宣传: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课程,提高社会关注度。
小学非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非遗技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介绍非遗文化的定义、种类、价值等。
2. 非遗技艺展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3. 非遗技艺体验:让学生亲手制作非遗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4. 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讨非遗文化的传承途径和创新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非遗文化宣传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非遗文化的概念和种类。
2. 课堂讲解(1)详细介绍非遗技艺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分析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 非遗技艺展示(1)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非遗技艺。
(2)播放非遗技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
4. 非遗技艺体验(1)分组进行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技艺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非遗技艺的掌握程度。
3.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制作的非遗作品质量。
4.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团队合作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非遗文化。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3. 加强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5. 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是非遗小传人教案
我是非遗小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了解家乡的非遗现状。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辨别、分析和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并能够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其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并能够掌握其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这些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以此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1)我是淄博小导游,吃、玩、买,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深入了解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3)引导学生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和保护措施,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要求学生辨别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价值。
保护非遗我行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针对某个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等,以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课件:提供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习网站:提供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网站链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
学习工具:推荐一些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软件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非遗课程活动方案设计模板
一、活动背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特制定本非遗课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普及非遗知识,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活动主题传承非遗,共筑中国梦四、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期一周。
五、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操场、图书馆等。
六、活动对象全校师生七、活动内容1. 非遗知识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
2. 非遗技艺体验组织学生参与油纸伞制作、绒花制作、毛猴制作、鬃人飞机制作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3. 非遗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作非遗主题作品,如绘画、书法、摄影等,并在校园内进行展示。
4. 非遗知识竞赛举办非遗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5. 非遗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参观非遗传承基地、博物馆等,实地感受非遗的魅力。
六、活动流程1. 活动前期(1)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2)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
(3)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2. 活动中期(1)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2)开展非遗作品展示、知识竞赛等活动。
(3)组织研学旅行。
3. 活动后期(1)总结活动成果,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
(2)进行活动反馈,收集意见和建议。
(3)整理活动资料,归档保存。
七、活动保障1. 人力保障:成立活动筹备组,明确分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物力保障:提供活动所需场地、设备、材料等。
3. 财力保障: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各界的支持,确保活动经费充足。
八、预期效果通过本次非遗课程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非遗文化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非遗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 掌握非遗文化中的一种或几种代表性技艺的基本知识。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非遗文化进行简单评价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文化。
- 学会运用多媒体、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非遗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2. 非遗文化的代表性技艺(如:剪纸、泥塑、刺绣、皮影戏等)。
3.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非遗文化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非遗文化?为什么我们要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2. 课堂讲授- 讲解非遗文化的概念、分类及代表性技艺。
- 结合实例,分析非遗文化的特点、价值及传承现状。
3. 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非遗文化,互相交流心得。
4. 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非遗技艺,进行实践操作。
-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完成作品。
5. 评价总结-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非遗文化相关视频、图片等。
2. 实物材料:如剪纸、泥塑、刺绣等非遗技艺所需的材料。
3. 教学参考书籍:介绍非遗文化的相关书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技巧掌握程度、作品完成质量等。
3. 课后作业:布置与非遗文化相关的写作、绘画等作业,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热情。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为了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校决定开展非遗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传承非遗,共筑文化自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遗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非遗的基本知识、传承故事和技艺特点。
2. 观摩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3. 实践体验: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如剪纸、泥塑、编织等。
4. 创作展示:组织学生以非遗为主题进行创作,如绘画、摄影、手工作品等,并举办展览。
5. 互动交流:邀请学生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增进对非遗文化的了解。
四、活动时间本次非遗教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共计两周时间。
第一阶段:主题讲座(1天)第二阶段:观摩学习(1天)第三阶段:实践体验(2天)第四阶段:创作展示与互动交流(3天)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2. 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担任活动讲师和指导老师。
3. 安排志愿者协助活动现场的组织和服务。
4. 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活动评价1. 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和水平。
4. 活动组织的顺利进行程度。
七、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同时,将活动成果进行宣传,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非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非遗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遗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非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非遗知识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非遗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非遗体验活动,如剪纸、陶艺、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
3. 非遗作品欣赏:展示非遗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非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4. 非遗知识竞赛:举办非遗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一周。
2. 第一阶段:非遗知识讲座(周一至周三)- 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 第二阶段:非遗体验活动(周四至周五)- 组织学生参与剪纸、陶艺、刺绣等非遗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
4. 第三阶段:非遗作品欣赏(周六)- 展示非遗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非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5. 第四阶段:非遗知识竞赛(周日)- 举办非遗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非遗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记录参与活动的次数和时长。
2.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在非遗体验活动中的作品,评估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非遗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
4. 知识竞赛成绩:统计学生在非遗知识竞赛中的成绩,评估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非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综合《我是非遗小传人》教案
综合《我是非遗小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种类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意义,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分布。
2.第二课时:民间文学学习民间文学的种类、特点,了解民间文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3.第三课时:传统音乐了解传统音乐的定义、特点,学习我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4.第四课时:传统舞蹈学习传统舞蹈的种类、特点,了解传统舞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5.第五课时:民间美术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学习我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体会民间美术的独特风格。
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特点。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价值和意义。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或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
4.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实践中的表现,鼓励创新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教材:《我是非遗小传人》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素材3.互联网资源: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和案例4.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泥塑、民间绘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材料六、第六课时:传统戏剧学习传统戏剧的种类、特点,了解传统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
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朗森华:负责学员签到,拍照。
七、课程安排
八、活动预算
九、应变预案
1、报名时如在规定时间前报名的则无效。
2、如报名成功不能参加的需在上课前一天上午告知,空缺名额由后报学员补上。
3、如报名成功上课缺席者,则后续公益课堂报名全部无效。
4、如报名与相应年级要求不符合则无效。
德清县青少年宫
2017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