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下)3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静安先生说,“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道德理性的文化是从周开始的,周公治理周的谋虑“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王静安先生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礼也者,理也”,礼就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
《乐记》更是强调:“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
《左传》中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
’”“则”是指法则、规范,指的就是礼。
人若没有德,也就没有礼。
德是抽象的,要使这个抽象的东西进入你的本体之中,那就需要把这种道德的东西细分成很多的“则”,比方说要孝敬,要诚信,要有义,要懂礼,要谦虚,要恭敬等。
“德以处事”,是说我们处理每件事情一定要用德。
我们经常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实很少有人考虑,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
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东方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它以人文精神为主干,这是一个根本区别。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西方人要靠宗教来救赎,寻找自我的解脱。
中国没有救世主,中国文化一般倾向认为人性是善的。
人一生下来便注定是可以教育的。
人的灵魂可以不断升华,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
人的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则不具备,所以动物是永远不能教育的,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善良的本性。
只是在社会上待久了,这个本性可能会被灰尘遮住,所以需要慢慢地把灰尘除掉,要培养它,让它茁壮成长。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六校协作体三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23年3 月7日试卷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要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作家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
但这不代表创作可以信马由缰,全凭想象,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
近年来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其感人之处首先就在于真实。
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作家需要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故事放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客观差距,学习和追赶是那一时期中国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
如果仅仅为了读者的口味,虚构一个研制新技术击败国外工业巨头的故事,非但不会振奋人心,还有损于那个年代工业战线的奋斗价值。
除了时代的真实性之外,符合工业逻辑也是工业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工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物和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创作不能脱离工业逻辑。
例如,技术发展有迹可循,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需要有技术积累、研发投入、众多技术人员的协作攻关等。
如果只是把技术进步归功于主人公的“灵机一动”,会让读者产生悬浮感。
工业企业的经营也有其规律,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都要有章法。
越是成熟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就越完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能为了情节需要而把企业的兴衰完全归结于个人因素,不能把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当成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要坚守工业题材创作应有的格调。
(摘编自龚江辉《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材料二: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是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呼唤。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可能,是艺术创造、艺术进步的前提。
从来自人民生活的文艺的原料,到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艺,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考生将1—6题、15—19题的答案按题号顺序填涂在机读卡上,其他试题做在答案卷上。
交卷时,请将机读卡和答案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教育家办学需要最高力量推动笑蜀一个人就是一部传奇,一个人就是一座丰碑,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这是民国诸多教育家共有的特点。
没有这样的真教育家,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温家宝总理会反复呼吁,必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倡导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是什么模样?想想陶行知、蔡元培、张伯苓、梅贻琦、刘文典,我们就不难发现.教育家脸上都有光。
那是自信之光、荣耀之光、尊严之光。
而那种光,无一例外地,都来自他们对教育的信仰。
这正是他们之为教育家,之为真教育家的最重要的品质,或者说条件。
对教育的信仰,必然激发他们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这就注定他们投身教育不是为了钻营,不是为了往上爬,不是为了个人功利。
他们是圣徒,他们脸上的光,是圣徒之光。
教育不是他们的俸禄与道具,他们不会拿教育做敲门砖。
有信仰的人因投身教育而宁静,而满足,他们做教育,既是入世,即为了救国救民,更是出世,即为了超越,为了自己的灵魂,为了诗意的栖居。
教育是他们的宗教和生命,甚至高于他们个人的生命。
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为保护卷入学潮的学生,不惜与蒋介石当面顶撞。
他们爱教育不是抽象的,具体表现为爱学校,爱教授,爱学生,像刘文典那样,爱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这方面最惊心动魄的,最感人的,是抗战时期的大学校长。
中国大学西迁的千里流亡途中,他们像老鹰一样护佑着自己的学校和学生。
正因为这种对教育的大爱,抗战时期最艰难困苦中的中国大学,其成就却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
百年中国之所以不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代一代真教育家打造出来的真教育,真大学,真殿堂。
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考试题(含答案)
黄金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深化抗疫文艺书写,应向中国美学精神敬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把握党中央坚决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了解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的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出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抗疫文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升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ー国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
艺术触角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合,描写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表达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
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集信息,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
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的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
抗疫题材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和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李明泉《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相关文艺作品山积波委,质量却参差不齐。
高二下学期月考三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33
【精品】天津新华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三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档案dàng 唱喏rě骨碌gū坎坷kēB.打烊yáng 属意zhǔ倒嚼jiǎo 削价xuēC.电荷hé女红gōng 拂晓fó剽悍biāoD.潜水qián 旦角jué喷香pèn 模板mú2.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语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A.粮囤/囤积处暑/牲畜刹那/古刹着陆/着实B.镌刻/隽永惩办/乘机靓妆/菁华悲怆/疮痍C.擂鼓/打擂伺候/伺机弓弩/驽马绯闻/斐然D.媲美/辟邪拙劣/浑浊撰写/编纂花蕾/蕾丝3.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风声鹤唳胶着战鸿蒙初辟毁家纾难B.抵掌而谈三棱镜戎马倥偬纷至沓来C.仗义执言辩证法流言蜚语残羹冷灸D.低声啜泣哈密瓜明眸浩齿愀然不悦4.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杀羽而归轧马路素昧平生龇牙咧嘴B.再接再厉敞蓬车独辟蹊径杀一儆百C.人文荟萃捉迷藏未雨绸缪开门缉盗D.春风骀荡一溜烟殚精竭虑稗官野史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自学了这么多年,也掌握了较高的技艺,但师出无名,在这讲究门派渊源的圈子里,自己能被别人承认吗?B.在辩论会上,张雷同学思维严密,反应敏捷,巧舌如簧,不仅征服了评委,而且也征服了他的对手。
吉林省吉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吉林一中14级高二下学期月考(3月份)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何谓明经和进士?它们都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在唐代的贡举诸科中,以明经、进士两科规模最大,最受当时社会的重视。
当时流传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30岁的读书人能考取明经科,年龄就算是比较大了;而50岁的人考取进士,从年龄上说,还算比较年轻的。
这句话真实地呈现了进士科考取的难度,也从侧面呈现了人们对进士科更加高看一眼。
进士科受尊的程度,从《唐摭言》中《散序进士》的一段话就可以了解得很清楚。
文云:“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
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读书人一旦在进士科及第,就是一件格外荣耀风光的大喜事,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一登龙门,则身份十倍”(见李白《与韩荆州书》)。
徐夤有一首《放榜日》诗,描绘了当时隆重吵闹的场面:“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新科进士及第,需要宴饮庆祝,当他们泛舟于曲江之上宴饮时,不仅会请宫中教坊派出乐队演奏助兴,而且有时候皇帝也大驾光临,站在曲江岸边的楼台上观赏,成为唐代京城难得一见的人文景观。
这时候诗人按捺不住感动的心情,便会写诗志贺。
如人们比较生疏的孟郊的“及第诗”。
诗云:从前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也写了一首五言《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诗》。
诗云: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唐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士科考试主要是考策文。
《旧唐书》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而且多是考时务策。
从保存下来的初进士策来看,其策题大多关涉时事政务。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2024届高二(下)3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2题,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
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
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
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
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
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
这种对“大文化”的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
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完成1——3题,每题2分,共6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不名..一钱..的瓦片。
D.父亲最不放心的是家庭和谐问题,尽管他临终谆谆嘱咐,长子也“承涕自任”,但最后仍不免兄弟阋墙....,家庭失和,落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刘量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C.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视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已毫不相干了。
D.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势在必行,让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展,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分享电子商务带来的繁荣。
3、下面填入空格处的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柏青认为,不同时期的文字书写变化均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及需求有关。
据历代考证,这种字体是下层刀笔吏、工匠、奴隶中逐步流行起来的变体写法,所以在当时被称为“隶书”。
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由此脱离古文字阶段。
①但书写起来极为不便,②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③且字形繁复,④故当时在民间出现了一种流行新字体,克服了其种种缺点,⑤篆书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⑥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形式。
A.⑤②③①⑥④ B.②③⑥⑤①④C.⑤②①③④⑥ D.⑤⑥②③④①二、论述文本阅读(完成4——6题,每题2分,共6分)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山西平遥中学校2018-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下册
山西平遥中学校2018-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二下册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三)语文试题(文理科)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单位:平遥中学命题人:梁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最新湾里一中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先秦诸子选读第一二单元试卷)
湾里一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丰赡.(zhān)谄.媚(chǎn)畎.亩(quán)亟.待解决(jí)畏葸.不前(xǐ)B.孝悌. ( tì ) 恸.哭( dòng) 朝觐.( jìn ) 揠.苗助长(yà)猝.不及防( cù )C.譬.如( pì) 哂.笑(shěn) 龟.裂(guī)强恕.而行 ( sù ) 稗.官野史 (bài )D.水獭.(tǎ)秦桧.( Huì) 怵.惕 (chù ) 绚.丽多姿 (xuàn) 放辟邪侈.(chǐ)2.下列词语的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布衣疏食集腋成裘偃旗息鼓诛连九族B.见危受命流连忘返因材施教言不及义C.囿于成见忿忿不平脉膊微弱民生凋蔽D.置若罔闻察颜观色愤世嫉俗金壁辉煌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看到这件伤害案如此草草结案,不禁让人顿生,难道案件背后有“黑手”?②现代军事讲求多军兵种、全方位作战,而不再只注重单兵种作战。
③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春种秋收,,必将自食恶果。
A.疑窦偕同反之B.疑虑协同否则C.疑窦协同否则D.疑虑偕同反之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B.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C.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以无所不为....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D. 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3月高二月考测试卷(答案在最后)语文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
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
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
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兰州一中 2022-2023-2 学期 3 月月考试题高二语文说明: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40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屈原的人格美林庚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
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
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
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
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二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
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
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
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
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
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
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
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
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
【高二试卷】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
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裹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
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
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
2016年,中宣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明确了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中国”等具体举措;2018年,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延续。
这些都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
《2018-2019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
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
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德阳五中高2021级高二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方框内,涂、写错位不得分,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阅读(75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了2019年6月汽车产销数据。
虽然行业整体降幅有所收窄,但是行业产销的整体局面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全国汽车产销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预计今年全年将呈现负增长态势。
今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万辆和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2.5%和7.5%,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和个百分点。
1月至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万辆和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
“从上半年产销情况来看,汽车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低于我们年初的预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消费动能并未受“价格促销”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仍然持观望态度。
此外,新能源汽车方面,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万辆和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3%和80.0%。
1月至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万辆和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
(摘编自《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降12.4%》,《北京日报》2019年7月12日)材料二:在全国近百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中,排名前五的城市推广量占据大幅比重。
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二、三、四线城市。
一方面,一线城市充电设施的配备和售后服务的提供更为完备;另一方面,相同配置下电动汽车的价格明显高于燃油汽车,如果没有大幅补贴,小城市的消费者将难以承受。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车桩比近10︰1,这一比例无法适应整车充电的需求。
此外,不少城市的公用充电桩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下。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枣庄三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3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0.5mm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0.5mm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7分)材料一:当前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乡土文学的概念内涵产生了新的挑战。
自1990年以来,随着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乡村生活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传统乡村生活的状貌正在逐渐失去。
从文学角度来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化,传统乡土文学作品会进一步减少,很可能难以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或文学题材而继续存在。
据此,有一些批评家认为乡土文学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基础,面临消亡。
其实不然,乡土文学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即使是在传统乡村逐渐消逝的背景下,它也有存在的一席之地。
它并不随乡村面貌的改变而消逝,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拓展自己、转换自己。
具体说,在乡土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甚至是不久的将来,“乡土精神”应该成为“乡土文学”最基本的核心,构成这一概念的灵魂。
乡土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乡土的热爱和关注,这是乡土精神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只有对乡村和乡村人的关爱,才能呈现出乡土的内核。
二是对乡土文明生活方式和核心价值观的向往与认同,这是一种基本的精神姿态,或许它不是现代的,但却是与乡土内在关联的。
当然,它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如对人类生态的关注,对现代文明缺陷的批判等,都是与之相关联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3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12月2日,湖南茶业博览会在省展览馆举行。
这次博览会,汇集了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1万多种名优湘茶,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 . 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C . 调查表明,解决了在全球化语境中自身文化定位问题的中国国产电影犹如明日黄花,依然魅力不减,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D . 想起紧张的复习直至考试结束后有一个好好的暑假就在前面,我们已觉得了一点轻松。
可是,我们的家长又担心:孩子会不会久假不归?学习会不会止步不前甚至退步?2. (2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 4月11号是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原计划的春游时间,而这一天也恰恰是海南学生发生春游事故的第二天,春游计划是继续是推迟还是放弃,一时间让何校长难以抉择。
B . 凡是考试都会引起考生心理压力。
面临中考的学生,这种压力更大,持续的时间或更长,但持续的压力往往会使考生身心疲惫,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呈易感状态。
C . 东方宽阔的江面露出一片金色的霞光,蔚蓝的天空衬托着波浪起伏的江水。
江波上跳动着色彩斑斓的闪光,像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眼睛中跳动的火苗,温润得让人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甜蜜。
D . 作者以散文诗般的语言,以随笔的交流形式,把自己对教育现状的考量、对教育方法的思辨、对教育前景的展望,呈现在读者面前,力图以可读性、愉悦性、启发性引起读者的共鸣。
3. (2分) (2017高二上·通渭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 . 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 . 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 . 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4. (2分)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B . 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脱落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C . 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D . 火车从不停下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留心这些风景的。
5. (2分)(2017·镇江模拟) 阅读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 . 告诫人们不要眼睛朝上、好高鹜远,勿盲从;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B . 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光靠自己的眼睛去判别事物的对错,有时候也需要听听看看别人的看法。
C . 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会不时的出现陷阱,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别正确与否。
D . 人生的规划需要自己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是所有人走过的道路都适合你。
6. (3分)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 . 屠维岳想以升职来收买朱桂英,以便从她的口中得知厂里和共产党有关系的人员名单,但朱桂英识破了他的伎俩并坚决地拒绝了他。
B . 在交易所里,听到王和甫报告说一开盘公债又涨了,吴荪甫便大喊抛空,情急之下,昏厥过去,被救醒之后,还是要求抛空。
孙吉人不管吴荪甫怎样坚持不肯走,硬是把他送到医院去。
C . 副教主弗洛罗与甘果瓦商量怎样使爱斯梅拉达免于司法机构把她绞死的命运。
为了报答之前爱斯梅拉达的救命之恩,甘果瓦主动要求跟爱斯梅拉达交换身份代替她被绞死,还想出一个计划,即叫“奇迹王朝”的乞丐们到教堂进行突袭。
D . 副教主弗洛罗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请求主教下令禁止吉普赛女人到教堂广场来跳舞和敲手鼓,同时,还查阅相关档案,搜集有关男女巫师因与公山羊、母猪或母山羊勾结施巫术而被判处火焚或绞刑的案例。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7. (11分) (2015高二上·遵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
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
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
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
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
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
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 ,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即拘留汝为。
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
”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
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
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
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
”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
”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②完颜宗弼:金兀术。
③僇辱:僇lù,羞辱。
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阖门:全家。
B . 时秦桧当国当国:主持国事。
C . 见其议论英发英发:抒发。
D . 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历历:清晰准确的样子。
(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B . 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C . 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D . 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 /必奇士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到了京师。
B . 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 . 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 . 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时而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②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8.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方六七十A . 有朋自远方来B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 . 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 . 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 . 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5)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 (2015高一上·延边期中)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10. (10分) (2017高一下·南昌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