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来历和寓意故事
除夕守岁迎接新年的仪式

除夕守岁迎接新年的仪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日子。
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守岁仪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个守岁仪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守岁仪式的过程和其背后的意义。
一、除夕守岁的起源和历史历史悠久的守岁习俗起源于古代的中国秦朝。
相传神话中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农历的除夕夜来袭,吃掉村子里的人和家畜。
为了抵御这个怪兽,人们开始在除夕夜守夜,放爆竹和放鞭炮,以此来驱赶怪兽。
二、守岁仪式的传统活动1. 贴春联:家家户户在除夕前后会贴上对联,春联通常用红纸书写,寓意着吉祥、喜庆和美好的祝愿。
2. 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3. 守夜:家庭成员在除夕夜守夜,一边吃着瓜子、腊肠等食物,一边围坐在一起聊天、笑声、看晚会等,度过这个特殊的夜晚。
4. 祭祀祖先:在守岁的过程中,人们会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5. 放鞭炮:除夕时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赶邪恶之气,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三、守岁仪式的意义1. 增进亲情:守岁仪式让家庭成员聚齐在一起,增进了亲情的联系,共同度过除夕夜的时光,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
2. 意味吉祥:春节是新年的开始,守岁仪式象征着一年的好运和吉祥,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走不吉利的事物,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顺利。
3. 传承文化:守岁仪式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实践,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给后代,让人们记住自己的根,感受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现代社会的守岁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守岁习俗也在逐渐演变。
如今,人们在家中通过电视晚会、网络视频等方式来共享节日的快乐和喜悦。
守岁的方式可能变化,但庆祝春节和迎接新年的心意依然浓厚,守岁仪式是继续传承的重要活动。
总结:除夕守岁迎接新年的仪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岁的由来及意义(8篇)

守岁的由来及意义(8篇)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
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守岁的由来及意义(较新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故事篇一古代“压惊”。
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
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
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
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
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
除夕守岁的来历篇二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据称,较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较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关于除夕守岁习俗的由来简介

关于除夕守岁习俗的由来简介在我国的节日中,每一个节日都有每一个节日的习俗,而在除夕夜里,你了解除夕习俗中的守岁吗?为什么要守岁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吧!除夕习俗——守岁的由来为什么除夕要守岁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
《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
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除夕守岁的习俗来历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前言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在除夕这一天都有守岁的习俗。
守岁,即守夜,是指在除夕夜守半夜或者整夜的活动。
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许多关于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富有神秘色彩,让人们不禁对这一传统进行深入思考。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一:年兽来袭相传,古代中国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名叫“年兽”。
据说,年兽每到除夕这一天就会离开深山,走进人间,吞噬牲畜和人类,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恐惧。
而守岁的习俗便是为了抵御年兽的入侵,因为年兽害怕红色和响声。
因此,人们在除夕夜点燃红色的爆竹,挂红灯笼,以期通过这些红色的物品来驱逐年兽。
传说故事二:祭祀祖先另一个关于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是关于祭祀祖先的传统。
相传,中国人在除夕这一夜会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追思。
人们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牌位,点燃香烛,献上美食,并为祖先祈福。
这种传统由来已久,被视为对家族血脉和传统的尊重,也带有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传说故事三:捉妖驱邪还有一个传说与除夕守岁有关,那就是捉妖驱邪的传统。
据说,在除夕这一天,妖怪和邪灵会四处游荡,带来不祥之气。
因此,人们会设置各种捉妖驱邪的方法,如在门口贴春联、挂红灯笼、点燃爆竹,以期驱赶邪魔。
这些传统的做法被认为可以带来平安和好运,保护家人免受邪恶力量的侵扰。
结语除夕守岁是中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蕴含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故事。
通过守岁活动,人们对祖先敬仰、对鬼神敬畏、对未来充满期盼,这些传统让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愿这些传说故事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传统,传承文化,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春节守岁的由来和寓意

春节守岁的由来和寓意一、春节守岁的起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守岁活动在春节期间被广泛开展。
守岁,指的是在除夕夜的时候,整个家庭聚在一起,不睡觉守夜,直到大年初一的凌晨。
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有许多的传说和由来。
1. 勾陈氏和夸父氏的传说相传,在上古时期,勾陈氏是中国古代人的祖先,而夸父氏则是传说中的一位勇士。
夸父氏追逐太阳,不断奔跑,结果饮水失控,最终烧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夸父氏的勇敢,就在除夕夜燃放烟火,以示追忆。
2. 年虫的传说古代有一种传说,认为年虫会在除夕夜出现,蚕食人们的命运。
为了驱走年虫,人们在除夕夜点灯、燃放爆竹,希望借助炸响的声音和火光将它们吓跑。
3. 赶跑祟和祭祀祖先的习俗在古代文化中,人们相信除夕夜是一年中最恶劣的时刻,祟在这一天会大量聚集,带来厄运。
为了驱赶祟,人们燃放爆竹、点燃蜡烛,甚至放火燃烧废物。
此外,人们也会在家中设坛,焚香祭拜祖先,祈求祝福和平安。
二、春节守岁的寓意守岁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1. 迎接新年守岁代表了人们迎接新年的热情和期待。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整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彼此祝福、互相交流。
人们共同守夜,象征着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团结、幸福、吉祥。
2. 驱除厄运守岁活动中的燃放烟火和鞭炮,象征着驱逐祟、辟邪、消灾除难。
人们相信,烟火和鞭炮的声响和光芒可以吓走不祥之气,让新的一年充满好运和吉祥。
3. 传承文化守岁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活动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时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守岁,人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认同和爱护传统文化。
4. 团圆和祝福在守岁活动中,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一个安静而温馨的夜晚。
这个时刻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人们会互相祝福,表达对对方的关爱和祝福,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三、总结春节守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寓意。
除夕守岁有什么意思

除夕守岁有什么意思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前一天。
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传统,除夕守岁在中国流传久远。
守岁是指在除夕晚上守夜不睡,直到大年初一。
守岁的由来守岁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习俗。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名为“戴赖”的怪物会在除夕夜闯入人们家中,吃掉家里的人。
后来,人们发现只要整夜不眠,把炉火燃起,挂着红灯笼,戴赖就不敢进入。
因此,守岁就成为了一种驱邪的习俗。
守岁的意义守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
一方面,守岁被视为对年的送旧迎新的一种方式,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意味着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
另一方面,守岁也被认为是一种保佑和祈福的行为,守夜不眠,寓意着一家人团结一心,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守岁的习俗守岁有许多习俗和传统,不同地区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守夜。
在守夜的过程中,家人们可以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聊天,或者一起打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
还有的地方会在新年钟声响起后,全家一起去庙宇祈福,或者燃放烟花爆竹来驱除邪灵。
守岁的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守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驱邪保平安的范畴。
守岁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家庭团聚的方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陪伴的时刻。
守岁让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共同期许新的一年的幸福与美好。
总而言之,除夕守岁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家庭团聚与祈福的方式。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我们可以和家人团聚一堂,一起守岁,共同期许着新的一年的美好未来。
愿我们在守岁的时刻,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一切顺利如意。
春节的守岁故事和传说

春节的守岁故事和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欢聚一堂,庆祝新春的日子。
除了吃年夜饭、放烟花、贴春联等传统习俗外,守岁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之一。
守岁是指在跨年之夜,家人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并且要守护家庭的祥和和平安。
守岁活动寓意着对新年的期盼和祝愿,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
《年》故事是中国春节守岁活动中被广为传颂的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代的某个小村庄中,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
每当农历除夕夜到来之际,年兽就会离开山洞,来到村庄吃人和捣乱。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的袭击,纷纷躲进山里或者海边等安全的地方。
这让人们的生活异常困苦,生活在恐惧之中。
某一年的除夕夜,一位老人来到村庄,他告诉人们自己是上天派来消灭年兽的神仙,老人教导村民们可以用红色的灯笼、爆竹和狮舞来吓跑年兽。
村民们听从了老人的建议,当夜他们点燃火把,放响爆竹,还有人手持红灯笼,绕着村庄跳舞,希望能够将年兽吓跑。
结果,年兽真的被吓跑了,村庄平安无恙。
从此以后,守岁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人们为了庆贺新年,都要点燃爆竹、挂红灯笼、跳舞狮等方式来驱避邪恶。
除了《年》故事,还有许多地方性的守岁传说。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有一种传统叫做“守岁驱鬼”。
相传,在农历除夕夜的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段时间里,鬼魂们会出来活动。
为了避免鬼魂的纠缠,人们在家里点起灯火,整夜不睡觉,守护家人的安全。
此外,南方一些地区有“守岁打小人”的习俗。
据说,在跨年之夜,小人们会趁人们熟睡之际,偷偷进入家中,对人们进行恶作剧。
为了消除不利影响,人们会在门口贴上五彩纸,再将小人纸人放在火炉或者炉火上烧掉,以求祛除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来临。
春节的守岁活动不仅具有祛邪辟恶之意,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对吉祥如意、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的美好期盼。
守岁故事和传说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了人们对新年的祝愿和希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情感价值。
总之,春节的守岁活动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故事和传说将人们的祝福和期盼融入其中。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寓意精选5篇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寓意精选5篇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腊月三十,也可能是腊月二十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那么你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作者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除夕守岁的来历和寓意精选5篇,欢迎阅读。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篇一传说一:为了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
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
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灶王”一职。
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
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
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
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传说二:守岁熬年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
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传说三: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过年守岁的来历和意义

过年守岁的来历和意义
过年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意义。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常常会选择守岁,以期迎接新年的到来并祈求好运。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过年守岁的来历和意义。
来历
过年守岁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相信夜晚是阴气最重的时刻,尤其
是大年三十到初一的时间段。
因此,为了避开凶险,保佑家庭平安,人们便发展出守岁的风俗。
据说,在守岁的夜晚,家家户户会点亮灯笼、烛台,聚在一起辞旧迎新,守候新年的到来。
意义
过年守岁既包含着对家庭团聚的向往,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在守岁的过程中,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同时,守岁也被视为一种祈福的仪式,人们借此机会祈求来年平安顺遂、幸福美满。
此外,守岁还具有象征意义。
在农耕社会里,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希
望在新的一年里摆脱一切霉运,并引进好运。
守岁的过程中,人们会进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行为,如扫舍、除尘、贴春联等,以驱逐一切不利的因素,迎接新年的到来。
总的来说,过年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习俗,既有历史渊源,也蕴
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守岁,人们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也传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期待。
愿我们在每一个新年的到来时,都能与家人欢聚一堂,守岁迎接新春的到来。
守岁节日的由来和寓意

守岁节日的由来和寓意1. 守岁节日的由来守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习俗,特指在农历除夕夜,家庭成员一起守夜直至新年的到来。
守岁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根据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凶残的怪兽叫“年”(Nian)。
这个怪兽会在除夕夜出现,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响声、光亮和红色,于是人们在除夕这一天放鞭炮、点灯笼、贴对联,以驱赶“年”。
从此,除夕夜逐渐演变成了守岁的时间。
2. 守岁节日的寓意守岁节日有着浓厚的文化寓意和民俗风情。
首先,守岁寓意着告别旧年、迎接新春。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机遇,人们通过守岁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守岁的夜晚,人们相聚一堂,共同度过一年中最后的时刻,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谐。
其次,守岁也代表着辞旧迎新、清除晦气。
人们在除夕夜大扫除、贴春联,这是为了给新的一年铺平道路,清除积压在家中的旧气息和晦气。
透过这些传统活动,人们认为自己将会在新的一年中迎来好运和发展。
另外,守岁还承载着对祖先的敬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敬仰和承传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守岁不仅是家庭成员团聚的时刻,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传统的守岁活动中,人们会摆放祭品,向祖先祈福和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3. 守岁节日的庆祝活动在守岁的节日庆祝中,有许多传统的活动和习俗:3.1 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在农历除夕夜贴春联。
春联是由一对对对联组成的,通常贴在门框或墙壁上,用于给家中增添喜庆节日气氛。
春联上的文字寓意吉祥如意、平安顺遂。
3.2 放鞭炮放鞭炮是守岁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驱赶邪恶和霉运,带来吉祥和祝福。
此外,放鞭炮的声音也有助于给新的一年增添热闹和喜庆的气氛。
3.3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守岁夜的重要活动,家人会团聚一堂共进晚餐。
年夜饭通常菜品繁多,代表着丰收和富裕。
吃年夜饭的习俗象征新的一年家庭生活丰衣足食。
3.4 守夜和烧元宵在除夕夜,人们会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直到午夜的钟声响起。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_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_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大家了解“守岁”吗?“守岁”又叫“熬年”,背后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守岁的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守岁的来历所谓“守岁”,就是除夕不睡觉的习俗。
“守岁”又叫“熬年”。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
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
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
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
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
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的习俗。
早在西晋,已有文献记载有关守岁的事宜。
《风土志》中说,除夕晚上,大家互相赠送礼物,预祝对方新的一年财运当头,讨个好彩头,这叫“馈岁”;准备丰盛的酒席,祭神祈福,这是人们告别旧的一年的方式;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餐桌前,互相沾点福气,这是所谓的“分岁”;彻夜不眠,欢声笑语一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守岁时燃放爆竹、张灯结彩等,同样是为了驱鬼魅除凶灾。
其来源也跟“年”的传说有关。
据说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正好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响声,吓得落荒而逃。
它跑到另一个村庄,正要窜进一个人家的大门,却猛然看到这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年”不知道那大红家伙是什么东西,被吓得扭头便跑。
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逃之夭夭了。
人们由此发现“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出许多驱赶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关于燃放鞭炮驱除鬼怪,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曾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
除夕守岁的由来及寓意简介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意义

除夕守岁的由来及寓意简介1. 引言除夕守岁作为中国传统习俗的一部分,是指在农历年除夕晚上持续守夜,直到次年的黎明才结束。
除夕守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有着深远的文化背景和寓意,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除夕守岁的来历以及它所蕴含的寓意。
2. 来历2.1 传统背景农历的除夕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期待的夜晚。
根据传统,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除夕守岁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早在古代就开始流传。
人们相信,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守夜可以驱散邪灾、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2 历史渊源据传,除夕守岁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秦朝时期。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的农民开始以农历作为时间基准,庆祝新年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当时,在除夕之夜,人们会以守夜的方式来祈求丰收与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夕守岁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并在后来成为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3. 寓意3.1 驱除邪灾除夕守岁的一个重要寓意是驱除邪灾,祈求一年平安。
根据古代的传说,恶神“年”会在除夕之夜出现,并对人们带来厄运。
因此,为了赶走“年”,人们会点燃爆竹、放鞭炮,甚至在门前敲锣打鼓,以此来驱逐恶神。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梅花糖和红包也是用来驱逐邪灾的传统元素。
3.2 迎接新年除夕守岁代表着人们期待新年的到来。
守夜的过程中,家人相聚一堂,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夜晚。
这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性。
而且,守夜期间,人们通常还会进行一系列活动,如打麻将、看春晚等,以欢庆新年的到来。
3.3 传承文化除夕守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后代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守夜过程中,家长会向子女讲述关于除夕习俗的故事,并且指导他们如何进行传统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保持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认同感。
4. 结论除夕守岁作为中国农历春节的重要传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寓意。
通过守夜的方式,人们驱逐邪灾、迎接新年,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_除夕守岁的寓意是什么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_除夕守岁的寓意是什么除夕是腊月三十天,有时候没有腊月三十,而是腊月二十九。
说到除夕的习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守岁了,那么你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一、除夕为什么要守岁除夕守岁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在这天晚上,一家人团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
除夕守岁也叫做“熬年”,是为了消磨时光。
除夕过后,12点整时,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庆祝新一年的开始。
除夕晚上通宵守夜,有好的寓意,其中有两点。
一是期待着新的一年,全家能够平安顺利、吉祥如意。
二是寓意着把疾病驱走,一家人能够健康平安的意思。
当然,除夕守岁还有其他的寓意,都是一种好的象征。
不同的地区其守岁意义不一样,比如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守岁,是珍惜时间的意思,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日子相对不多,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好吃的,一家人坐在桌子面前,其乐融融。
此外,除夕这天,大家都会坐在电视机面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0点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到来。
除夕这天长辈们需要准备好红包,因为第二天就有晚辈们要来拜年,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孩子,需要给他们压岁钱。
二、除夕守岁的寓意是什么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
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
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守岁习俗春节的守岁之夜

守岁习俗春节的守岁之夜守岁习俗——春节的守岁之夜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热烈庆祝的日子。
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举行多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其中守岁习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
守岁是指在除夕晚上从晚上十二点开始,一直守候到次日凌晨,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里,人们会聚在一起,以各种方式祈求幸福、健康与平安。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春节守岁的习俗和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守岁习俗的起源守岁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祭祀夜间岳王爷、灶王爷的习俗。
人们相信在新年的第一天,神灵会来到人间,为人们带来好运与祝福。
因此,人们在除夕夜守夜,以迎接神灵的到来,同时也表示对祖先的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岁的习俗成为了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二、守岁习俗的内容1. 鞭炮:在守岁之夜,传统的守岁方式之一就是放鞭炮。
炮声可驱走之前一年的霉运,也代表着新一年的祝福和喜乐。
2. 吃年夜饭:全家人会齐聚一堂,共进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包括丰盛的菜肴和传统的食物,例如饺子、年糕等。
这一习俗象征着全家人团圆和美好的愿景。
3. 守夜辞旧:人们会在家中等待子夜的到来,以辞旧迎新。
子夜的钟声一响,家人们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祈求新年的幸福和平安。
4. 祭拜祖先:在守岁的夜晚,很多家庭会进行祭祖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人们会在祖先的牌位前燃点香烛,向他们祈福祝福。
5. 猜灯谜:在守岁之夜,人们还会玩灯谜游戏。
在门上贴上谜题,猜中者有奖。
这种活动不仅富有趣味性,还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6. 看春晚:春晚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人们会聚在电视机前观看晚会,欢度新年之夜。
对很多家庭来说,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
三、守岁习俗的文化内涵守岁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守岁意味着对时间的敬畏和珍惜。
守岁习俗正是将人们的思绪放在时间的变迁和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从而加深他们对岁月流逝的思考。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说除夕,又称大年三十,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除夕却有着独特的守岁习俗,来自于古老的传统和传说。
一、来历守岁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卫青李广传》:“匈奴月氏三十岁一岁,历来守岁视吉凶制事。
”(《北史·妄象篇》)可见在古代就有关于守岁的描述。
守岁习俗源于对岁首之夜的特殊重视,因为中国民间相信,大年三十这一晚间特别重要,若不守岁,那一整年将会“岁小”,不祥之灾会多。
因此,为避免厄运,人们就开始在这一夜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
二、传说关于守岁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故事《年兽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名为“年”。
这种怪兽每逢大年三十夜晚出现,吃人伤害百姓,让人们深感恐惧。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在大年三十夜间,人们采取了放爆竹、贴春联、穿红衣等方式来抵御“年”,从而守住了岁首。
《年兽传说》激励了人们守岁的勇气和决心,使得这一古老习俗得到了广泛发扬。
而今,即使“年兽”已经成为传说中的角色,人们对守岁的意义和仪式仍然珍视。
三、习俗除夕守岁,实际上是一种家庭聚会的时间。
家人围坐一堂,共度除夕之夜,一起等候新年的钟声。
守岁期间,家家户户会点起灯火,留灯通宵,这象征着明灯照亮前程,不遇黑暗厄运。
另外,人们还会准备各种食品、糖果、水果等,供奉神灵,祈求新年平安顺遂。
此外,家人还会一起聊天、赏月,互相祝福和道歉,带着福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现代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传统的守岁习俗也在慢慢淡化。
然而,守岁的意义却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家庭团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现代社会中,虽然守岁习俗已经改变了不少,但人们对于家庭团圆、亲情交流的需求却从未减退。
因此,无论是守岁还是其它形式的传统文化,都应该被我们传承和发扬下去,以此将温馨、快乐的传统价值传递给下一代。
守岁,是一种连结古代与现代、连接亲情与传统的桥梁,让我们在守岁的同时,体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奇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期望之意。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奇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奇,欢送查阅!除夕守岁的来历介绍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头,这顿年夜饭要渐渐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始终要吃到深夜。
依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风俗。
守岁的风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降落的新年寄以惊异期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今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主动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好玩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狠的怪兽,人们叫他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损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间,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相互拱手作揖,庆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觉。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稳无恙。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观看火光吓得掉头逃离。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
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除夕守岁的故事和习俗

除夕守岁的故事和习俗2023年除夕守岁的故事和习俗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除夕守岁的故事和习俗,希望大家喜欢!除夕守岁的故事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
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
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除夕的传统习俗1、贴春联,贴门神春联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门神则有辟邪之用,这都是要在除夕贴好的,门上红彤彤的春联,崭新的门神,向人们昭示着:过年啦!2、祭祖祭拜祖坟,宗祠拜祖,或祭拜祖先牌位等形式,都表示着后备儿孙节日之际不忘先人,并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3、守岁一家人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时候,是一家人乐享天伦之时,也是展望未来之际。
4、生旺火除夕守岁时,屋外点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5、吃年夜饭传统年夜饭的名堂很多,一般饺子、馄饨是必备的,取其形状如同元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
鱼谐音余,也是年饭桌上年年有余的吉祥菜品。
6、给压岁钱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磕头,老辈给钱。
压岁钱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更有长辈的庇佑,让孩子们在除旧迎新之际多了几分欣喜。
7、放爆竹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守岁的含义是什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夕守岁的来历和寓意故事
除夕的传说故事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
除夕之夜讲究一见人团圆,而守
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饭有时候
能吃一夜。
但绝大部分家庭会在在吃过年夜饭后,将茶点瓜果摆满一桌,全家人围桌谈话。
一是为迎接灶王奶奶。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下界当了“灶王奶奶”,她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
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灶王奶奶”便开始收集年夜饭所需物品,直到除夕才收集齐,连夜赶回人间,与凡间百姓共度佳节。
人们守岁就是为了迎接她回归凡间。
二是为趋吉避凶。
有一个“守岁熬年”的传说,这个故事在民间
流传甚广,可说是妇孺皆知。
据说有一头名为“年”的怪兽,每到年
根的除夕之夜就会跑出来伤人。
但是它只伤害睡了觉的人,对清醒者
则无可奈何。
于是人们为了避开它的伤害,到了除夕之夜,便熬眼守夜,把“年”肆虐的这个夜,视做关口来熬。
为消磨时光,一家人团
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个夜的意思。
时间长了后,除夕熬年守岁
的习俗就形成了。
三是祛除瘟疫病魔。
守岁还有驱走邪瘟病疫之说。
传说邪魔、瘟
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所以人们在除夕之夜灯火通明,放鞭炮等,
就是为了驱走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
除夕守岁的由来故事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
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
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
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
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
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
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
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
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
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
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
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
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
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
“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
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
所谓"
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
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不过有
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
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
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
有一年,他待年兽出
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
从此,每到
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守岁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