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
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

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项目创建标准考核方式备注一、组织建设有力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实地查看村、居党组织能有效领导和支持村、居民依法参与事务管理,监督村务、社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档案基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带头执行民主管理制度。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档案村、居自治组织健全,村、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档案村、居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走访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走访民主选举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居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查看选举档案二、民主建设规范依法进行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
农村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查访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有完善的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村、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
随机走访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查看会议记录、决定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查看决策、工作记录民主管理扎实有序民主管理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并得到严格执行。
查看相关章程村、居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
查看会议通知、会议记二、民主建设规范扎实有序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
江苏省地方标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江苏省地方标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南》编制说明一、目的意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是法治江苏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江苏建设成效。
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质量和整体水平,不断激励基层开展民主法治建设的动力,充分发挥示范单位在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城乡基层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方面的引领表率作用,夯实法治江苏建设基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目前,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已开展了近15年,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尚未有统一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本指南出台将促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本指南作为首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的省地方标准,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将填补我省乃至全国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空白。
二、任务来源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1批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质监标发〔2017〕59号)批准立项。
三、编制原则(一)一致性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采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30号)、《关于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苏司通[2006]156号)和《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苏司通[2009]5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一致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参考GB/T 32000-2015《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相关内容。
(二)科学适用性原则。
为确保该项标准适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建设,该项标准的制定不仅吸收兄弟省份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同时,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省苏中、苏南、苏北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建设的差异,科学、合理地编制了本标准的内容。
民主法治示范村

民主法治示范村引言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致力于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国家。
为了进一步普及法制知识、推动法治教育,许多地方在城乡结合部创建了民主法治示范村。
本文将介绍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概念和作用,并以某村为例,详细阐述其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1. 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概念民主法治示范村是指在农村地区选取一些具有良好法治文化氛围和良好社会秩序的村庄做为示范单位,通过推行基层民主、加强法治教育、提升村庄治理能力等一系列措施,让村民树立法治观念并参与决策,从而推动法治在农村的深入发展。
2. 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情况2.1 选址与标准在选择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时候,会考虑村庄的社会秩序、法律意识、法治教育状况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选址会优先考虑那些基层民主建设和法治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村庄。
2.2 基层民主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核心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村民代表会议成为村庄的决策机构,村民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庄事务进行讨论和决策。
此外,发挥党组织在决策中的引领作用,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2.3 法治教育与宣传在民主法治示范村中,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同样重要。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援助等,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让村民学会运用法律维权。
宣传法律知识和普及法治理念,使全体村民都能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
2.4 村庄治理能力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注重提升村庄的治理能力。
加强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和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定村民权利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管理制度。
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职能划分,提高村庄治理和服务效能。
3. 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成效3.1 法律意识普及率提高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治教育和宣传活动的开展,村民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显著提高。
村民越来越重视维权问题,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3.2 农村社会秩序良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使农村社会秩序得到较好的改善。
关于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按照相关文件通知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将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方略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我县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谷城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要意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实现和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农民当家作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社区)是基础,农村(社区)干部群众是主体。
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对于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农村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于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三、创建标准1、村(居)民自治组织健全,自制机制完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村(居)民自治章程》规范完善并能保证实施;2、村(居)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社区)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都能够由村(居)民讨论决定;4、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居)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健全,村(居)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5、民主监督推进有利,村(居)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村(居)务公开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帐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6、法制宣传深入人心,有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和场所,村(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居)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7、农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实施步骤“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21年6月—7月中旬)。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11•【字号】苏办法[2012]30号•【施行日期】2012.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苏办发〔2012〕30号2012年6月11日)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大会精神,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工作合力,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化法治江苏建设的意见》,就全省深化法治江苏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提出如下意见:1.加强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
党委(党组)中心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市、县(市、区)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的学法报告活动。
(省委宣传部、省法制办)2.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情况的监督考核。
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和人大任命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全面实施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到2013年全部建立制度,到2015年,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率达90%;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干部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意识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干部。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大人事代表联络委)3.重点推进县级党委权力公开。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省紀委、省委组织部)4.完善依法决策程序。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基本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基本标准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1、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配套。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健全,并成为“五个好”的村党组织。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村民委员会的下属单位在内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
按照有关规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健全。
2、各村级组织依法组成,其成员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3、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经济合作社依法管理和发展村级经济工作。
4、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5、各村级组织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
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
二、有完善的民主选举程序,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健全1、选举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3、选举程序规范、合法、公开,并严格执行,选举秩序良好。
4、选举结果群众满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级组织。
5、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无未经批准自行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行为。
6、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选产生。
设有村民小组的村,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
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或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行为。
7、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1、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
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特别是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
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组成,制度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决策作用。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1•【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江苏印发《江苏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江苏的基础,是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认真落实法治江苏建设总体部署,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法治素养,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领域制度规范,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具有江苏特点、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全力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助推法治江苏、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使高水平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力提升全社会法治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示范村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十个基本标准1、村“两委”组织建设有力:村级自治组织健全,村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村两委有综合办公楼,房屋结构为框架、砖混、砖木和木房等,建筑面积300㎡--500㎡,办公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比较好,落实有党建、政法、综治、调解室、法律书屋和普法宣传栏等,村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的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2、是民主选举规范有序。
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村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
农村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明确计生、安监、调解和普法等人员分工、职责。
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
有完善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
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
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4、民主管理扎实细致。
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并得到严格执行。
村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
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修改完善及时,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内容。
村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
5、民主监督推进有力。
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建设有永久性村务财务公开栏,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基层村级组织中,依然存在一些民主法治建设不够健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基层村级组织的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特制定本《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示范村,推动基层村级组织的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良性互动。
三、工作内容。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建立由村委会牵头,各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村民自治。
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 加强法治宣传,提升村民法治观念。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 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推动村务公开,加强村务监督,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和监督能力。
5. 加强村级法治建设。
建立健全的村级法律服务体系,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等服务,解决村民的法律问题,促进村级法治建设。
四、工作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治意识。
3. 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治素养和自治能力。
五、预期成效。
通过示范村创建工作,预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基层村级组织的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良性互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法治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六、工作要求。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七、结语。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事关全局,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支持示范村创建工作,推动基层村级组织的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良性互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定期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
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创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创建工作所需资金纳入村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 时足额投入。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民主法治示范 村”创建工作。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 案
汇报人: 2023-11-17
目录
• 创建背景与目的 • 创建任务与要求 • 创建内容与重点 • 创建保障措施与机制 • 创建效果评估与反馈 • 创建展望与未来发展
01
创建背景与目的
背景介绍
我国农村治理的挑战与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治理面临许多挑战,如基层组 织建设薄弱、村民自治意识不强、法治建设滞后等。
示范村创建的背景
为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 治理水平,中央决定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创建目的
推动村民自治和法治建设
通过创建示范村,可以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和能力,推动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示范村的创建,可以引导和带动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促进农 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重要事项如财务开支、土地承包等应通过村务公开栏及时向村民公 开,增强透明度。
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 为,维护农村稳定。
加强基层民主管理
01
02
03
加强村委会建设
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素质和 能力,加强其组织协调、 服务群众的能力。
推进村民自治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全文完整)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全文完整)“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独贵村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村工作实际,现就我村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做好农村工作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完善村民自治,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一)农村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农村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农村基层法制更加完备,农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基本标准(一)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三)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都能由村民讨论决定,农村税费改革的地方“一事一议”制度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四)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五)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村务公开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六)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七)农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八)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农村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九)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基本标准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民主和法治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推动民主法治的发展,许多地方纷纷提出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基本标准,以指导各地区开展相关工作。
2. 民主建设标准民主建设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核心。
基于此,以下是民主建设的基本标准:2.1 村民代表选举与参与制度•每个村庄应设立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代表。
•村民代表选举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性的原则。
•村民代表应当定期向村民报告工作,并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村名代表会议应定期召开,决策事项应当经过广泛讨论和民主表决。
2.2 村级议事决策制度•年度预算制度:村庄应当制定年度预算,明确经费来源和使用计划,保障财务透明。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村民代表应当对重大事项进行民主讨论和决策,如修建公共设施、重大投资等。
2.3 村级法治建设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村庄应当制定健全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的权益和义务,规范村庄内部秩序。
•公正法律环境:村庄应当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村级法律服务机构,解决村民的纠纷和争议。
•推行法治教育:加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法治观念。
3. 法治建设标准法治建设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基础。
以下是法治建设的基本标准:3.1 立法机构的建立•设立村级立法机构,制定符合村庄实际情况的法律规定。
•立法机构应当由村民代表组成,代表村民利益,合理制定法律法规。
3.2 法律实施与执行•村庄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实施与执行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村庄的法律法规。
•法律实施与执行机构应当具备专业性和公正性,确保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实施。
3.3 法律保障机制•高效的司法机构:村庄应当设立法院或仲裁机构,解决村民之间的民事纠纷。
•公正的法律程序:村庄在处理法律事务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维权渠道保障:村庄应当为村民提供维权渠道,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情况介绍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情况介绍一、全国和省、市创建活动情况简介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2003年6月,司法部、民政部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在全国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2005年10月,司法部又制定下发《“全国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试行)》。
经各地层层推荐、认真考核、媒体公示等程序,自2004年7月至2008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共命名表彰“全国民主法治村”1009个。
其中2004年7月命名表彰首批299个(包括苏州市1个:太仓市城厢镇伟阳村);2006年1月命名表彰第二批310个(包括苏州市1个: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2008年1月命名表彰第三批400个(包括苏州市1个:吴江市震泽镇龙降桥村)。
江苏省的创建活动由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统一部署,2003年10月,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基本标准,在全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2004年11月,经各级考核推荐,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命名表彰首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0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00个;2006年,命名表彰第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48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50个。
2006年12月,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制定下发《关于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文件,决定省级继续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各市、县(市、区)全面转入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
要求到2010年,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县(市、区)创建标准;5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省辖市创建标准;1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简介

民主法治示范村简介民主法制示范村简介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部5公里处,全村有564户1966人,总面积67.6平方公里,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试点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近年来,该村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在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相结合,坚持把群众法治意识、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群众福祉的“面子”同步推进,让百姓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
为进一步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每季度举办一次“道德评议日”活动,每次评议会确定一个评议主题,孝老敬老、赌博风气、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相关主题都纳入道德评议会的内容,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道德风尚大家议,选出了先进典型,也评出后进群众,建成了一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身边好人”队伍,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实现了德治、法治与村民自治有效融合。
同时为了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修建村级文化大舞台,坚持道德熏陶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积极组织乡贤文化队,每天下午,都在广场讲解法律知识、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打打渔鼓、正是因为这些文化活动的影响,全村打架斗殴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跳广场舞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邻里之间更和谐了,在全村形成了“人人知法学法、户户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
根据村情实际,将学法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维护社会秩序、参加公益事业、树立文明新风、勤劳致富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并将其设置在进入村委会的醒目位置,让大家来相互学习、互相监督,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让“土政策”成为村民心中的“准法律”,成为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
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同时,在广大农户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学法守法示范户”的评先活动,全村评先出“十星级文明户”10 户,“学法守法示范户10 户,并进行了授牌,形成了人人尊法、人人学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唱响了遵纪守法好声音。
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做法

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做法如下:
1.健全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积极探索开辟法治护农、法治强农、法治兴农的法治乡村建设之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完善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建设,
落实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开展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3.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
作。
4.制定村(社区)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建立事项流程图,权力清
单、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全程公开。
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

枣阳市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按照《司法部、民政部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农村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实际,现提出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方略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以枣阳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枣法治办[2003]5号)关于《枣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我市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要意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农民当家作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是基础,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是主体。
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对于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农村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于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标准此项活动要按照《枣阳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围绕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民主管理细致扎实、管理有序;民主监督推进有力、卓有成效;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农民群众法律服务渠道宽广、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治安防控措施有力,农村社会稳定八个方面的要求来进行。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旨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以民主法治为基础,培养和提升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提高农村治理水平和村民自治能力。
二、活动策划1.形成工作小组:由所在地县乡村委会、法律专业人士、村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策划活动。
2.明确活动内容:制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并明确示范项目,如村务公开、村级选举、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
3.设计活动时间表:确定活动推进的时间节点,包括宣传、培训、调研、评估等各个阶段。
三、活动实施1.宣传阶段:- 制作宣传材料:设计宣传海报、宣传单张等材料,介绍“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活动内容。
- 发放宣传材料:通过社区、村委会等途径,将宣传材料发放给村民,提高其对活动的了解与参与意愿。
- 组织宣传活动:召开相关会议或座谈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等进行宣传讲座,提升村民对民主法治的认识。
2.培训阶段:- 法律知识培训: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组织专家进行培训,以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 民主参与培训:培养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的能力,包括组织村民代表选举、学习提案、参与讨论等。
3.调研阶段:- 调研农村治理现状:了解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的问题和瓶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调研和分析。
- 借鉴先进经验:赴其他地区考察“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案例,学习借鉴其他村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4.评估阶段:- 评估示范村效果:根据示范村的落地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 评估村民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村民对示范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方案和改进工作。
四、成果展示1.成果汇报:组织相关人员对“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成果汇报。
2.媒体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示范村的创建经验和成果,提高社会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关注度。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区自治、法治、民主和廉洁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度和治理效能。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
确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设立居民理事会或居民议事会作为执行机构,推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2. 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决策和监督,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推动居民自治,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3. 加强社区法治建设。
完善社区法律服务网点和法律顾问团队,提供多样化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社区内部和谐、稳定发展。
4. 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
建立健全居民议事、居民提案、居民监督等民主制度,推动社区决策的公平公正,加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和监督。
5. 加强社区法规制定和执行。
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社区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区居民遵纪守法意识,强化法规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6. 加强社区反腐败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防腐倡廉机制,推进廉洁社区建设,严厉打击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腐败行为,保障社区治理的廉洁和公正。
7. 加强社区民主监督。
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监督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监督和举报,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社区治理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
通过遵循和落实这些标准,社区能够在自治、法治、民主和廉洁方面不断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公正、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同时,这些标准也为其他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促进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区自治、法治、民主和廉洁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度和治理效能。
下面将继续探讨该标准的相关内容。
8. 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和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项目创建标准考核方式备注
一、组织建设有力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
挥。
实地查看
村、居党组织能有效领导和支持村、居民依法参与事务管理,监督村务、
社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
档案
基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
带头执行民主管理制度。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
档案
村、居自治组织健全,村、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居)民会议、村(居)
民代表会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
档案
村、居委会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的
工作指导,依法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走访
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奋发有为,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
推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能力。
走访
二、民主建设规范民主选举
依法进行
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村、居民小组及所有需要民主选举
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无非法剥夺村、居民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无暴力、威胁、贿选、欺骗、伪造选票
等严重破坏选举的行为。
查看选举档案
农村无任何组织或个人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
员的行为,无违法罢免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查访
民主决策
科学规范
有完善的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
查看相关制度、台帐
村、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无侵犯民主权利行为
的发生。
随机走访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
均由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查看会议记录、决定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所作决定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查看决策、工作记录民主管理
扎实有序
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为基础的各项民主管理
制度规范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并得到
严格执行。
查看相关章程
二、民主建设规范民主管理
扎实有序
村、居干部实行依法管理,能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
查看会议通知、会议记
录
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
会议。
村、居委会公章、财务、用人用工等管理有序,台账资料完整,
并有专人保管。
查看财务管理制度
民主监督
切实有效
设立意见箱并建有固定的室外公示栏。
实地查看
村、居委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村、居委会向村、
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
查看会议记录,报告书
面材料
村务、社务公开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村当月财务情况于下月
5日前公布,其他村、社区重大事务,应在议定或落实后两日
内详实公示,群众有疑问的,村、居委会应在10日内给予解
释和答复。
查看财务公开档案
建立村、社区民主监督小组、村(社)务公开监督小组,确保
广大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
达到95%以上。
查看领导小组文件,随
机走访
村有规范的集体审批程序,村级财务定期审计,群众对财政情
况清楚、满意。
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
无被评为不合格的村“两委”成员,无村民委员会成员被依法
罢免,无党组织成员受党纪处分。
查看民主评议记录及评
议结果
三、法治建设扎实组织法制
宣传
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做到年度有学法教育计划,“两委”有学
法记录。
看记录农村要做到村有法制宣传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传员,户有“法
律明白人”。
实地查看村、社区要建有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法制图书角(室)。
实地查看
每季度举办法制讲座(或授课及其他普法活动)要不少于1次,
更换法制宣传栏不少于1次。
实地查看法制图书不少于20种100本、报刊杂志不少于2种。
实地查看推动依法
治理
村、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寻求处理涉法问题的途径。
随即走访调解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有规范的调解室,调解登记
完整,民间纠纷受理率达100%,成功率达90%以上。
看台帐
三、法治建设扎实基层不稳定因素能及时消除,两年内无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
访事件发生,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群体性事件。
参考信访、公安相关资料
开展平安
创建各村、社区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
实地查看
建立巡逻联防制度,建有规范的警务室,有条件的村、社区应
建电子监控警务室。
实地查看
有规范完整的违法犯罪情况和社区矫正情况登记,帮教安臵工
作到位,无矫正对象违犯监管规定被收监和再犯罪情况发生。
看记录
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法理各项措施落实,对暂住人口管理有效,
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成效显著,两年内无常住人员重大刑事
犯罪。
参考综治、公安相关资
料
四、社会和谐发展经济不断
发展
村有明确的村内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年度
工作计划按时完成。
查看台帐
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长。
查访
村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民主决定,集体资
产能有效保值增值。
查访
建立各种适合村民群众需要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激励
和调动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民共同致富。
查看相关台帐资料
公益水平
提高
村、社区面貌绿化、美化、净化。
实地查看
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地查看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优抚安臵、养老扶幼、扶贫助困、
最低生活保障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
人被遗弃。
查看相关台帐,随机走
访
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
防各种疾病发生。
查看相关台帐村、居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
实地查看,随机走访
民风文明
和谐
村、居民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互相帮助,讲究科
学,反对迷信,文明办理婚丧喜事,素质不断提高。
随机走访
社会风气良好,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吸毒等现象,常住
人口两年内无违反计划生育情况。
看计生部门出具相关证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