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概论[优质文档]
应急管理概论.doc

应急管理概论.doc
应急管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组织策划、实施、指挥和协调响应行动、恢复运转、救
援救助、重建重置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工作,旨在通过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减轻和避免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
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其中预防阶段是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防灾减灾、预测预警、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
准备阶段是指在预防措施失效或发
生突发事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物资、信息等资源的准备。
响应阶段是指在事件发
生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包括事故疏散、应急救援等工作。
恢复阶段是指在事件得到控
制之后,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包括重建较大灾害造成的损失,恢复社会秩序等工
作。
应急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
政府部门是应急管理的主
责主体,必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企
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提供志愿服务、捐赠物资等;个人是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力量,要增强自我保
护意识,掌握应急知识和技能。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
各个主体要落
实属地管理责任,密切协作配合,加强应急救援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坚实保障。
应急管理概论防灾科技学院应急,公共事业管理

应急管理概论防灾科技学院应急,公共事业管理1、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突发事件的概念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制度红橙黄兰,一二三四,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中国应急管理体系:预案制定、体制建设、机制建设、法制建设5、中国应急机制:1)建立预警防范系统2)完善应急处理系统3)健全善后处理系统6、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7、我国的应急管理机构:1)领导机构:国务院为最高行政领导机构;2)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3)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4)地方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主要应急机关。
5)专家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设,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8、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在事前预先制定的应对性行动方案。
9、我国应急预案的制定职责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概述

属地为主原则
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应急管 理体制。
应急管理的过程
预防
准备
通过制定和执行减灾规划、预案等措施,提 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法制,开展宣传教 育,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等。
响应
恢复
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救援、救 治、善后处理等。
及时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包括修复基础设施 、重建家园等。
响应与处置
在突发事件或事故发生时,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 取应对措施,包括启动应急组织、调配资源、开 展救援和现场处置等。
06
应急管理的培训与演练
应急管理的培训内容
风险评估
培训应包括如何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员 工了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
培训应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和实施内容,使员工熟悉如何 在紧急情况下启动、执行和终止预案。
加强跨部门合作
加强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 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 同应对突发事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应急管 理水平和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07
结论
应急管理的重要价值
保护公众安全
应急管理旨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扩大,减少对 公众安全的影响。
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的应急管理能够迅速响应并处理危机,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确保社会稳定。
03
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负责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统筹协调国家应 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工作。
(01)应急管理概论

应急管理概论(一)发布时间:2011-12-28 作者:张文佳文章来源:省环境监察总队投稿:张文佳浏览次数:119第一章导论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中国的“非典”爆发及世界范围内的禽流感流行、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泰国由于领导人更替引发的全国性骚乱、2008年中国四川“5·12”汶川8?0级地震、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和2010年中国青海“4·14”玉树7.1级地震等。
这些事件的多样性、不可预知性和破坏性,对世界各国乃至全人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预防、应对这些事件并尽快消除其影响,即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如何把应急管理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即把应急管理工作理论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理论界面对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应急管理的概念一、应急管理的内涵“应急管理”一词来源于英文emergencymanagement,是指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为了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所进行的预防、响应、处置、恢复等活动的总称。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应急管理贯穿于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②应急管理是事前、事后的管理和事发、事中的应急的有机统一。
应急管理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
它涵盖4类活动:①预防、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②响应、应对突发事件。
③控制、减轻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
④清理、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
归纳起来,应急管理就是围绕突发事件而展开的预防(Precaution)、响应(Response)、处置(Handling)、恢复(Recovery)的活动。
所谓“预防”是指减少影响人类生命、财产的自然或人为风险,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如实施建筑标准、推行灾害保险、颁布安全法规、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预警系统、成立应急中心、进行救援培训、开展应急演练等;所谓“响应”是指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行动,如研判信息、发布预警、启动应急预案等;所谓“处置”是指采取措施以挽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如调动资源控制突发事件的扩大、升级,提供医疗援助、组织疏散与搜救等;所谓“恢复”既指按照最低运行标准将重要生产生活支持系统复原的短期行为,也指推动社会生活恢复常态的长期活动,如清理废墟、控制污染、恢复生产、提供灾害失业救助、提供临时住房等(表11)。
(完整word版)应急管理概述

应急管理概述一、应急管理的概念(一)应急管理的定义所谓应急管理就是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防、应对、恢复的过程。
我国叫突发公共事件,美国、俄罗斯叫紧急情况。
我们管理突发事件部门叫应急办,美国叫紧急情况署,俄罗斯叫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简称紧急情况部。
这个概念包括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管理。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事件就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紧急事件。
第一,它是突然发生的;第二,必须是紧急事件;第三,必须造成严重损失。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及标识突发公共事件是分类的,分级的,为了便于被公众了解,又是有标识的。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每一类还可分若干种。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使每一类每一种突发事件都有部门去管。
每一种突发事件又是分级的,我国分四级:一级是特大,二级是重大,三级是较大,四级是一般。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责任,分级处置,节省资源。
预警、预报分四种标识: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绿色是安全的。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
往往突如其来,出乎人们意料。
2、危害性。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损失可大可小。
3、紧迫性。
突发事件发生,牵涉到生命安全。
拖不得,推不得,迟不得。
没有行动,就会丧失时机。
4、关联性。
一个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其它事件。
5、后果不确定性。
开始可能是一个不大的事情,后来却变成大事情。
(五)什么是风险突发事件与风险有关。
现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概论

现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概论在咱们如今这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可真是一件大事儿!您想想,要是哪天突然来一场大火、一场暴雨,或者出现啥紧急的公共卫生事件,那可咋办?这就像咱们开着车在路上跑,要是没提前检查好车况,没准备好应对突发状况的法子,一旦出了问题,那不得手忙脚乱?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那就是城市的“安全阀”。
就好比咱们家里的电闸,平时可能不起眼,可一旦电路出了问题,它就能及时跳闸保护咱们。
那它都管啥呢?像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这些大自然发脾气的时候,就得靠应急管理来组织大家避险、救援。
还有事故灾难,比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得迅速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公共卫生事件也不能落下,像传染病的爆发,得赶紧防控,不能让它蔓延开来。
社会安全事件也得管,比如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得维护好社会的稳定。
这应急管理可不是临时抱佛脚,得提前做好准备。
就像咱考试前得好好复习一样,得制定各种预案,明确谁干啥、啥时候干啥。
还得准备好各种物资,救援设备、医疗用品、食品饮水,一样都不能少。
而且,还得经常演练,不能纸上谈兵。
这演练就像部队练兵,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要是不演练,真出了事,那不就抓瞎了?再说这监测预警,那可太重要了!就好比咱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能提前发现“敌人”的入侵。
通过各种手段,比如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能马上拉响警报,让大家做好准备。
应急响应也得迅速高效。
一旦出了事,救援队伍得像天兵天将一样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
医疗人员要能第一时间救治伤员,消防队员要能迅速扑灭大火,警察要能维持好秩序。
这就像一场战斗,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恢复重建也不能马虎。
灾难过后,得让城市尽快恢复正常运转。
房子倒了要重建,基础设施坏了要修好,受伤的人要得到妥善安置和心理辅导。
这就像一个受伤的人,得好好养伤,才能重新站起来。
您说,这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是不是特别重要?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得时刻保持警惕,才能让咱们的城市平平安安!。
应急管理概述范文

应急管理概述范文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措施,组织和调动相关人员,采取应对措施,以最小化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尽可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一项工作。
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预防、减灾和应对。
首先,应急管理的预防工作是指通过安全生产、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等手段,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隐患和风险要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消除,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减少损失。
预防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等。
其次,应急管理的减灾工作是指通过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防控规划,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制定相应的减灾措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减灾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建设安全的基础设施,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提高灾害预警和预测能力,开展灾害救援演练等。
最后,应急管理的应对工作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和动员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事件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应对工作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和行动,且需要与其他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合作,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力量。
应急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众。
政府在应急管理中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监督和指导应急工作的开展。
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生产和员工培训,建立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系统,确保能够快速应对灾害事件。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志愿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为应急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民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
总之,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预防、减灾和应对三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减灾工作,以及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 医疗、环保、交通等专业队伍。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 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能。
配备先进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确 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和调度,确 保其能够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突发事 件。
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
总结词:应急物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需要建 立完善的储备和管理体系,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有效 使用。 分析应急物资的需求和种类,制定科学的储备计划和管 理制度。
总结词
应急管理法制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应急 意识和能力。
VS
详细描述
通过应急管理法制的宣传和实施,可以提 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增强公众对 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同时,应急 管理法制还能够促进政府和社会对应急工 作的重视和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 设和管理,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和效率。
应急管理法制的重要性
03
应急管理实践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制 定科学、合理、可行的预案,并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明确应急管理的方针和策略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潜在的突发事件和风险,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 响。
总结词
及时报告、信息透明
详细描述
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应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能 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 信息发布,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案例三
总结词
快速响应、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某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学校加强与卫生部门的 协作,确保了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

、资源整合和协同应对。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03
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提高预案的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提升
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
加大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 素质和能力水平。
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配送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 应和有效使用。
案例二:某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快速响应
详细描述
该企业在生产安全管理中,注重预防措施的落实,及时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三
总结词
全员参与、妥善处置
详细描述
该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校医、教师和学生共 同参与处置工作。通过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加强校园清洁消毒和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 制。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
总结词: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是应急管理实践的重要环 节,对于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
快速响应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管 理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
综合协调
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多 方利益相关者,需要协调各 方资源,形成合力应对危机 。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政府公信力
应急管理概论

第一篇总论★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征(一)突发性和紧急性(二)严重性(三)不确定性(四)社会性(五)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我国突发事件分为(一)自然灾害(二)事故灾难(三)公共卫生事件(四)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或者是几类的复合,最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危机。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等级1级(特别重大)红2级(重大)橙3级(较大)黄4级(一般)蓝★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因素(一)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二)突发事件作用对象的承受能力(三)社会整体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突发事件分级的重要性事件的级别水平将直接决定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水平、预案的启动级别、响应级别、处置规模与手段的抉择等诸多问题★中国突发事件的分期(一)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二)爆发期:监测与预警(三)缓解期:应急处置与救援(四)善后期:事后恢复与重建★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应急管理的内涵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应急管理概述

预测分析
利用预测分析技术对突发事件进 行预测,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 低事件的影响和损失。
救援装备与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03
高科技救援装备
利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 等技术,提高救援装备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 高救援效率。
医疗救援装备
配备先进的医疗救援装备 ,如便携式医疗设备、急 救器材等,提高医疗救援 能力。
05
CATALOGUE
应急管理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当前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
自然灾害频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如洪水、地震、台风等频发, 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社会安全事件复杂
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群 体性事件等呈现复杂化趋势, 对应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风险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风险如 网络攻击、核事故等成为新的 应急管理领域,需要专业知识 和技术应对。
及时报告突发事件
个人在发现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时, 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 取应对措施。
04
CATALOGUE
应急管理的技术与手段
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实时监控
利用信息技术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获取现场情况,为 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数据分析和挖掘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预测突发事件 的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
总结词
应急处置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后环节,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快速决策和执行。
详细描述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 ,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并付诸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 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处置效率。在 处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现场、收集证 据、控制事态等环节,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 进行。
应急管理概论

应急管理概论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第二节1:现代应急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A。
自然灾害 B。
公共卫生事件 C。
社会安全事件 D。
事故灾难2:现代应急管理集成了许多学科的前沿理论,方法及技术。
(正确)3:突发性灾难事件一般是信息高度缺失的,所以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的建议,而随着信息不断增加,原来的方案就要随之调整;因此——是很重要的(D)A。
不完全信息 B。
多目标 C。
多主体 D。
动态4:下列属于应急管理“兄弟”概念的是(ABCDE)A。
预测和预警B.应急资源的计划,采购,存储,补充与补偿C.事件与机构的分级分类D.应急预案的设计,模拟演练与选择,评估E.事件的后期处理和全面恢复5:应急就是应对风险信息的量变过程进行实现识别和发现。
(错误)6:预案是由一系列有机结合的措施构成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为了某一目标设计的。
(正确:)7:检验预案的有效性的根本保证是(ABCDE)A.依法原则B.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原则C.分级分类处置原则D.资源协调管理原则E.生命优先原则8:应急管理的空间尺度划分方法有(ABCD)A.自然形成区域B.按功能划分的区域C.按距离划分的区域D.按面积和体积划分的区域9:在城市区域的划分中,划分工厂,开发区的是按——方法划分的(B)A.自然形成B.功能C.距离D.面积和体积10:现代应急管理的时间尺度中属于长时间尺度的是(D)A.火灾B.危险化学品泄漏C.停电D.厄尔尼诺现象11: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消防部门来说,就得针对道路交通的高峰期和相对空闲期来设计不同的消防方案,这是按那种现代应急管理的时间尺度(D)A.短时间B.长时间C.特定时间D.非均匀事件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第三节公安机关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一、多选题下列属于当今社会的突发事件的特性的有:(ABCD)A、成因的隐蔽性B、扩散的全球性C、表现的多样性D、治理的综合性二、问答题如何提高公安机关应急管理能力?1.建立突发事件处置的逐级负责制;2.建立公安应急管理的“五大体系”:(1)平战结合,建立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2)事先预防,建立信息网络型的监测预警体系;(3)事中控制,建立快速灵敏型的处置体系;(4)事后恢复,建立完备型的善后协调体系;3.(5)塑造提高应急能力的共同愿景;储备建设,建立科学规范型的后勤保障体系。
应急管理概论

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
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
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
★属地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沟通问题:信息失真
(二)协调问题:部门间的责任及利益协调
(三)监督问题:监督及评价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内涵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个部门、企业和公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与参与,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
★应急管理中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实现路径
(一)管理主体的转变
(二)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转变
应急管理机制是为积极发挥体制作用服务的,同时又与体制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既可以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有效运作,也可以弥补体制存在的不足。
★我国应急管理机构的构成
(一)领导机构
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二)办事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
(三)工作机构:分类管理专业结构
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
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
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
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
★应急管理的内涵
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第三章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概论》

第三章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概论》应急管理机制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预防、准备、应对的措施。
它的目标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应对效果,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
一、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及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程,以及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能部门的设立。
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案制定、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装备设施等方面内容。
其核心是建立一套完备、高效、科学的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在应急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和高效运行。
二、预防准备机制预防准备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系统性的调查研究、风险评估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和预防工作。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共享和评估监测机制,加强技术装备和设施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进行各类演练和训练等。
预防准备机制的核心是高度重视预防工作,不断提高事故预测和防范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三、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通过迅速调动各类资源,并依据预案和应急流程,进行组织和指挥,全面控制事件发展,迅速处置事故,并同时保障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
应急处置机制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预警机制的完善、资源调配机制的优化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等。
应急处置机制的核心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做到快速、准确、有序地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评估监测机制五、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永远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包括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防灾减灾科研和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应急队伍,提供持续、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工作的全员参与度和主动性。
加强防灾减灾科研和技术创新,在事件发生前提供更多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管理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论
小结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能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
序,能不能有效地管理和处臵危机,能不能保障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检验这个政府能否取信于
民的重要标志,成为检验这个政府是否对人民群众负责 的试金石。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切实把应急管
理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臵,切实抓紧建立健全突发公共 事件的应急机制。
26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论
27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论
1. 飞机超重1.8顿(燃油1.2吨,行李0.6吨),飞行员请求最长的跑道; 2. 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客机从该跑道起飞过程中,发动机外表的一个金 属紧固件脱落,掉在了跑道上; 3. 5分钟后,法国航空公司的协和式客机也从这条跑道起飞,一个轮胎 垫片没有装上导致飞机滑行向左偏离轨道; 4. 左起落架的一个轮胎压在大陆金属紧固件上,导致轮胎爆破; 5. 一块很大的轮胎碎片恰好击中飞机左翼下方,产生的冲击破坏了位 于飞机左翼上方的一个油箱密封口,导致燃油外泄; 6. 而另一块轮胎碎片碰巧击中起落架控制系统的一根电源线;电源线 的断头打出火花,点燃外泄的燃油,导致飞机起火; 7. 此时飞机尚未离开跑道,塔台指挥人员发现情况,立即警告协和客 机机长; 8. 机长未能判明事故状况,在飞机已经超过折返速度的情况下决定继 续升空; 9. 飞机超重,2号发动机关闭(原因不明),导致飞机大大低于正常飞 行速度; 10.起飞70秒后,飞机失控坠毁。
9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概论
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四、近些年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处于全 球领先,相关的安全生产问题相应也比较 突出,因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也成为我 国必须严加关注的重要问题。
应急管理学概论共118页文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总论★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征(一)突发性和紧急性(二)严重性(三)不确定性(四)社会性(五)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我国突发事件分为(一)自然灾害(二)事故灾难(三)公共卫生事件(四)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或者是几类的复合,最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危机。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等级1级(特别重大)红2级(重大)橙3级(较大)黄4级(一般)蓝★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因素(一)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二)突发事件作用对象的承受能力(三)社会整体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突发事件分级的重要性事件的级别水平将直接决定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水平、预案的启动级别、响应级别、处置规模与手段的抉择等诸多问题★中国突发事件的分期(一)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二)爆发期:监测与预警(三)缓解期:应急处置与救援(四)善后期:事后恢复与重建★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应急管理的内涵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应急管理的外延(一)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单是手段(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应急管理的研究视角(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视角(二)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的视角(三)心理学的视角(四)社会学的视角(五)政治学的视角(六)信息管理学的视角(七)法律视角(八)自然科学视角★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口再前移”★危机管理“做最坏的打算”,强调决策的非常规性和“艺术性”第二篇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应急管理机制是为积极发挥体制作用服务的,同时又与体制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既可以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有效运作,也可以弥补体制存在的不足。
★我国应急管理机构的构成(一)领导机构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二)办事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三)工作机构:分类管理专业结构(四)地方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五)专家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具体描述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的内涵(一)统一领导的内涵指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国务院是全国层面上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统一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与责任主体,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二)综合协调的内涵1、各级政府对所属各有关部门,上级政府对下级各有关政府的综合协调,也包括共同的上级机关对互相没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2、对政府之外的各类主体进行的综合协调,包括对武装力量、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国内外公众之间的综合协调3、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根据职责所进行的的日常协调工作。
★中国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是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全国及其给及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功能的办事机构:应急办(一)政府应急办的主要职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二)政府应急办的设立依托于政府日常协调机构设置值班室;与政府日常事务分开设立政府有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情况★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功能的办事机构:应急办★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机构:专家组★我国实施综合协调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部(二)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原则实权化综合化常态化★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内涵(一)分类管理的内涵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特性,确定相应的管理规则,明确分类分级标准,开展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二)分级负责的内涵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突发事件的级别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内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地方政府负责,即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就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为主。
★属地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沟通问题:信息失真(二)协调问题:部门间的责任及利益协调(三)监督问题:监督及评价★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内涵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个部门、企业和公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与参与,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应急管理中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实现路径(一)管理主体的转变(二)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转变(三)管理资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应急管理职责(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构成陆军、海军、空军及第二炮兵部队(二)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与保障1、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2、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保障(三)军队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1、维护稳定2、突击救援3、技术支撑4、威慑后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应急管理职责(一)武警部队管理体制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设总部、指挥部(军)、总队(师)、支队(团)四级领导机关(二)武警部队各部分的组成及其职能三大类八个警种1、内卫部队;2、黄金、水电、森林、交通部队称警种部队3、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三)武警部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职责1、固定目标执勤2、参加处置社会安全事件3、协助依法执行逮捕、追捕、押解、押运任务,协助执行重要的押运任务4、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参加国家能源、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遇有严重灾害时,参加抢险救灾。
★民兵预备役的应急管理职责(一)民兵预备役的组成士兵预备役:所有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等级的符合预备役条件的男性公民军官预备役: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及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灾害救援的作用1、第一梯队打头阵2、突击队3、保障队4、外引内联★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及特点(一)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1、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应急志愿者队伍4、其他类别应急队伍(二)应急救援队伍的特点1、机动性2、专业性3、协调性4、信息化5、现代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一)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二)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三)矿山救援队伍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1、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
2、应急救援骨干队伍。
(四)海上、铁路、民航应急救援队伍1、海上应急救援队伍:中国救捞2、铁路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各铁路局在规定点设特等、一等救援列车,在无救援列车的二等以上车站或较大中间站设事故救援队3、民航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基于以民航空管系统为指挥协调中心的搜寻救援体系和以机场管理机构为主题的地面救援体系。
(五)核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我国现已建成国家、核电厂所在省份、核电基地的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六)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防汛抗旱队伍2、森林草原消防队伍3、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4、公用事业保障队伍5、卫生应急队伍6、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 ★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 (一)处置自然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发挥防控作用的非专业卫生队伍(三)处置事故灾难的企业内保人员 (四)处置社会安全事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区治安人员、社区保安等 ★非专业应急队伍的特点(一)常态组织与临时动员相结合 (二)平站结合 (三)处置灵活★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强调在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第三篇 应急管理机制★社会管理的定义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社会管理的目标 (一)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三)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保障社会良性运行。
★社会管理的工作内容(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管理机制的构成 (一)政府调控机制 (二)社会协调机制 (三)公众参与机制 ★应急准备的定义 (一)应急准备的含义为了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应急预案、城乡规划、应急队伍、经费、物资、设施、信息、科技等各类保障性资源的综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工作。
(二)应急准备的特征1、应急资源准备行动的快捷动态性2、应急准备方式的灵活多样性3、应急准备的资源共享协同性4、应急准备的布局合理性 ★应急准备的主要内容 (一)应急准备的目标立足于“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强化服从任务需要意识、快速反应意识、灵活保障意识,主动跟进,做好应急任务的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