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2018. 2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
..
..的农田。
除了鄂西山地的那些农田让我有着切肤
之痛
..般的体验,让我再过多少年也能闻出其芬芳尝出其苦涩外,我在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望
见的农田,几乎都出现在如闪电般倏忽而逝
....的车窗里。
那都是一些短暂的走马观花的记忆,可它们(连接/链接)在一起,。
它们的苍凉、悲壮,它们的繁茂、葱茏,
它们的肥沃、贫瘠
..,深深刺痛着我的目光,如刀刻刺锥一般深刻。
不管它们是中原大地的沃野,还是云贵高原上的梯田,还是长江以南的水田……我知道它们都不是一两天开花结果了,它们是世代经营的结果。
它们像一件银器,被一个家族世代打磨。
家谱在其上续写,史诗在
其上(传颂/传诵)。
不知多少时光就那样在大地的枯荣变幻
..,可那些农田依然如开垦
....中消弭
之初,对生养庄稼这件事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欲望。
这或许是它们最美的一面。
田园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对大地之美的张扬。
几与田园同时诞生的,便是村庄。
在我的视野里,那些由一栋栋瓦房子组成的村庄,穿插于田园之中,像从泥土里冒出来的一个个大蘑菇,和农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与天地一色。
,,
,,石头砌成
..的院墙,泥巴院子泥巴路,生长在群山之侧,大都分布于青山与田园之间。
它们仿佛就是大地本身孕育的事物,天人合一的思想顺着屋脊向天空(瞭望/张
望)。
如蘑菇一般的村庄,在大地上像一个谜,却最令人安心,也最令人神魂巅倒
....。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砌(qì)成倏忽而逝
B. 消弭(mǐ) 切肤之痛
C. 广袤(mào)神魂巅倒
D. 贫瘠(jí) 枯荣变幻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链接传颂瞭望
B. 连接传诵瞭望
C. 连接传诵张望
D. 链接传颂张望
3.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B. 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的,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C. 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D. 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
....,灯光、音乐和表演相得益彰,引导观众回到历史长河之中,激起观众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B.目前,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
质量良莠不齐
....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C. 怀揣着冠军的梦想,和异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机器人在西南赛区小试牛刀
....,获得冠军;在全国总决赛上,夺得最佳技术奖。
D. 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
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
....的学理分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质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才是意境的最高境界。
B.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C.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壮举,其影响早已穿透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活动与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艺术活动不是指向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是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的人际交流活动。
自然科学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物质世界,而艺术的对象则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
因此,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接收者、接收者与作者的相互邀请、相互“对话”的过程,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创造艺术作品是为了供人欣赏、阅读。
艺术作品不经审美接受活动,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接受活动中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成为现实的存在。
艺术作品虽然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但只有审美接受活动才能将它从物质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生命力,艺术活动缺少接受者的能动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审美接受是艺术活动的最后完成。
审美接受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单方面给定的客观存在,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
正如商品的价值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联系的反映一样,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艺术作品与审美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意识不是一块白板,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
接受美学家姚斯将接受者的视域称为“期待视野”,它指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
每个艺术品同样有自己的视域,这是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所构成的。
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感受到由此二种视域的差异造成的紧张关系。
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关系,接受者必须筹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实际上他是把自身的视域融入了所筹划的文本视域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也必然为文本视域所改变。
因此,接受活动是两种视域的融合过程。
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
每一次融合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接受视域,文本视域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是又导致了一个新的融合过程。
视域的每一次融合,都是一次超越,新的视域包括文本和接受者的视域,又
超越了这两个视域,而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
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再创造的过程。
接受的过程是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使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的过程,其结果无疑会使作品超出原初存在状况,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如果说没有作家就没有可以接受的作品,那么,没有接受者,就没有艺术品意义的实现。
(选自邢建昌《文艺美学研究》,有删改)
6. 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作品、接收者、作者的相互邀请、对话的过程,从而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达到供人们欣赏、阅读的目的。
B.艺术作品经过审美接受活动,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才能获得艺术生命力,否则,就只能作为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而存在。
C.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以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为对象,而艺术活动以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和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为对象。
D.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只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艺术活动,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现实的存在,才能使艺术活动最后完成。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B.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本身具有的,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审美接受活动是以接受者为中心。
C.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他有自己的“期待视野”,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作品进行理解。
D.接受者的视域和文本的视域存在差异,这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接受者要策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把自己的视域融入筹划的文本视域,使这两种视域融合,而在融合的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被改变。
B.艺术接受活动是接受者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
C.每次视域融合,接受者都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再创造,这使得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使作品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D.艺术作品的视域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构成,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接受者使自身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长见
《吕氏春秋》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
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
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
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
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
..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
”于是爵之五大夫。
“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
”于是送而行之。
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
是后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