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事故心理分析
煤矿事故遇险人员心理分析及调节
致 事 故 时秩 序 混 乱 , 造 成 严 重 的损 失 。 ( 5 ) 狂 躁心理 。 煤矿 事故发 生时 , 井 下 环 境 往 往 会发 生 急剧 的变 化 , 温度 的骤 升 , 压 力 迅 速 升
在我国, 频 繁 发 生 的 各 类 煤 矿 事 故 严 重 威 胁 1煤 矿 事故 发 生 时 出现 的不 良心 理 着 广大矿 工 的生命 安全 。 井 下 遇 险 人 员 良好 的 心
理对脱险、 救 援 工 作起 到 积极 的 作用 , 不 良的心 理 会增加 遇 险人 员的心理 负担 , 降低救 援效率 和
3 遇 险 人 员心 理 调 节 的三级 管理
事 故 救 援 系 统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之 一 是 遇 险 人
高, 极 端 的 情 况 会 出现 爆 炸 、 火 灾事故 。 此 时 遇 险 员 自 己 , 煤 矿 事 故 发 生 时 如 果 遇 险 人 员做 好 充 足 人 员 的 心 理 受 井 下 环 境 的影 响 而 恶 化 , 容 易 出现 的心理 准 备 , 具 备 良好 的 心理 素 质 , 将 会 大大 提
煤矿事故遇险人员 心理分析及调 节术
王 同友 ’ 李 西 安 白若 男
1 . 山 东唐 e , l 煤 业 有 限公 司 2 . 矿 山 灾 害预 防控 制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培育) / 山 东科 技 大 学
【 摘 要 】通过对 煤矿 事故 时遇 险人 员 的紧张心 理 、 恐 惧心理 、 无所谓 心理 、 自私心理 、 狂躁 心理等 不
逃 生几率 。 因此 灾 难 时 心 理 调 节 对 逃 生 救 援 工 作 意 义重大 , 有时决定 着遇险人 员的生死存亡 。 目前 对 煤 矿 工 人 心 理 方 面 的 研 究 主 要 包 括
事故发生的心理状态
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案例说明,人的不安全因素有生理、
心理、动作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事故发
生之前,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多数情况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 1.习以为常,思想麻痹 例如由于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 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因这种工作已做过多少次,满不在乎; 责任心不强,没有注意到反常现象等。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作业 人员就凭印象,毫不怀疑地根据过去的经验,习惯性的开始了作 业,或者由于没有进行日常检查,或者在麻痹思想指导下,检查不 够详细,结果出现了与预料相反的状况,由于太突然,就会惊慌失 措、手忙脚乱,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而终于造成事故。
8.知识陈旧,得过且过
这种状况的人是“不思进步,
撞好现在的钟就行了,没必要再去想更远的事”。其必然是 维持现状,靠过去的技术知识和安全教育时硬灌的一点安全
知识维持工作,看不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前进,生产在发展,
知识需要更新。对新的安全规章不了解,还按过去的老套套 操作,结果发生了事故。
5.依赖别人,心存侥幸
这类情况中,多数是在与他人共
同作业时自己不积极主动、不严格按照自己应承担的操作项目 和操作规程进行,而总是图省事、省力、想依赖别人,侥幸取 胜,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6.心情紧张,判断错误
这种情况是操作人员由于某些原因
心情紧张,对外界情况没有正确的反应,是在“急急忙忙的操作”
2.受情绪的影响,思想不能集中
这种情况是因为操作人员
有特别高兴或忧虑生产的事情而发生事故。例如,作业人员和同 事或家属发生争执、夫妻不各睦而心里不痛快、受过批评而有情 绪或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感情冲动等,使思想不能集中,在操作程 序中失误,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3.技术不熟,能力不强 这种情况是作法正确,但结果事与
事故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事故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1、心理和生理同时处于紧张状态
有的人在事故发生时紧张得几乎到了恐惧的程度。
意外情况引起高度情绪紧张,有时更容易造成操作错误,使事故扩大。
1988年4月24日天富热电厂,#3机司机在未按汽机保护按钮2JA的情况下,先合汽机保护开关,造成汽机低背压保护动作,发电机变电动机方式运行,在慌乱中司机又按了紧急停机按钮1SA,发电机与系统解列,事故进一步扩大。
所以,培养值班人员的意志、提高技术水平、经常搞事故预想和事故演习、训练值班人员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
这样可使值班人员沉着镇定,处理问题敏捷、准确。
2、只将注意集中于眼前的事物之一
有的人被紧急情况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就可出现这种情况。
人在异常状态时,特别是在发生意外事件甚至生命悠关时,接受信息的瞬间,首先反应的是眼睛能看到的直接事物或直接刺激引起的事物,此时,有的人员对接受的信息的方向性没有选择的可能,只将注意力集中于眼前事物之一,处理事故时只扑向一个地方或只去处理某一并不相关的操作,而忘记操作顺序,乱了手脚,顾此失彼。
这些都是事故发生时人的不正常心理状态。
3、自认倒霉、患得患失
事故责任人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可能在想:在下真倒霉,给我遇上了,一切都完了,同事要埋怨我了,领导会批评我,对我另眼相看。
这种倒霉论和患得患失,造成思想障碍和情绪干扰,对处理事故非常不利。
有了这种情绪,就会影响当时全面了解事故现象和作出冷静的判断,有了这种顾虑,也就影响果断大胆地处理事故。
这种心理也可能出现在事故处理之后。
交通事故中的心理创伤与应对方法
交通事故中的心理创伤与应对方法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交通事故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创伤,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一、交通事故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创伤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交通事故常常会对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冲击,尤其是目击事故发生或直接受伤的人。
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创伤性事件而导致的持续性应激反应,症状包括回忆创伤事件、噩梦、避免相关刺激、情绪波动以及对未来出行的恐惧等。
2. 抑郁和焦虑交通事故可能使当事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症状。
他们可能对上路行驶感到害怕,避免再次经历类似的事故。
此外,他们可能对交通工具、交通信号灯等与事故相关的事物感到紧张或恐惧。
3. 认知障碍交通事故发生后, 当事人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障碍。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工作效率下降,学习困难等。
二、应对方法1.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当事人在遭受交通事故后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能够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当事人面对心理创伤,并帮助他们逐步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2. 参加心理疏导活动除了寻求专业咨询外,当事人还可以参加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辅导班、心理治疗小组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当事人与经历类似遭遇的人互相支持,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减轻内心的负担。
3. 维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当事人可以通过维持积极的生活方式来改善心理状态。
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促进身心的恢复。
此外,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社交联系也是重要的,他们的支持和关心能够帮助当事人渡过困难时期。
4. 处理事故后续事务除了应对心理创伤外,当事人还需处理事故后续事务,如报案、索赔等。
及时处理这些事务可以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并减轻负担。
当事人可寻求专业法律咨询,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结语交通事故中的心理创伤是一种常见但却被忽视的问题。
造成事故案例发生几种心理
造成事故案例发生几种心理我们在培训前的调研中,有个别学员反映出如下看法:“认真执行安全规程的人是胆小怕事”;“按安全规程操作多麻烦,我违章那么多次不是也没出事故吗?”;“别人这么做也没出事,不要紧”;“当初我为生产不顾一切,负了伤还算我违章,一点功劳没有,还要受罚?”这些想法反映出造成许多事故案例发生的心理因素。
1.省事心理。
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付出获取最好的效果。
但在安全生产方面却常常引起不良后果。
许多因违章造成的事故都是在嫌麻烦、图省事、省力气、少出汗、走捷径等心理作用下发生的。
殊不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才是既省力又省事还出效果的真正捷径;因为安全规章制度都是前人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验证。
2.侥幸心理。
有些人在几次违章后没发生事故,就以为永远也出不了事故。
这是把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的必然性混淆了。
3.表现心理。
有些人技术差、经验少,却喜欢自我表现,以求改变不被人重视的处境。
不懂装懂,硬充好汉;还有一种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违章习以为常,满不在乎。
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盲目自信,甚至用冒险炫耀自己的技能,把蛮干当本事。
有表现心理的人在工作中既想做好工作,又想引起别人注意,注意力分配不当,会因失误而造成事故。
4.经验心理。
习惯性违章是经验心理的一种表现。
过分相信直接经验的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容易接受新的防护装置或新的操作法。
“这几年都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我师傅就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这就是经验心理在作祟。
5.从众心理。
这是适应群体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不和大家一致就感到有压力。
如进入作业现场应该戴安全帽,如果多数人不戴安全帽,少数戴安全帽的人可能受到奚落或嘲笑。
为了避免精神上的孤立,于是“少数服从多数”。
这种心理像传染病一样威胁安全生产。
但如果在一个安全秩序好的单位,从众心理又可以起到巩固安全秩序的作用。
6.逆反心理。
在工人与领导关系紧张的时候,工人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你叫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负气大于理智,以至违章造成事故。
交通事故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交通事故的心理和社会影响交通事故是指由于车辆或交通工具的碰撞、冲撞、侧翻、自溢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人员伤亡、车辆损坏以及交通秩序紊乱的事件。
交通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身体和财产上的损失,还对其心理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和社会两个维度探讨交通事故的影响。
一、心理影响1. 创伤后应激障碍交通事故引起的身体损伤和生命威胁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伤人员可能会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出焦虑、恐惧、恶梦、回忆和坏情绪等症状。
这些心理问题会给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2. 后遗症和心理障碍一些交通事故的伤者在伤愈后可能仍然有一些身体上的后遗症,如行走困难、疼痛等,这会对其生活产生不便,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此外,交通事故也可能导致受伤者产生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症和恐慌症等。
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和心理辅导治疗。
3. 家庭关系的变化交通事故不仅对受伤者本人产生心理影响,也会影响到其家庭关系。
受伤者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和护理,这会增加家庭成员的负担,并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和不稳定。
此外,交通事故也有可能导致某些家庭成员对行车安全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二、社会影响1. 经济影响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损坏、医疗费用和赔偿金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对当事人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受伤者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如果事故造成双方争议,则还需要进行赔偿金额的协商和支付。
这些经济负担可能对当事人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 交通秩序的影响交通事故会导致事故现场交通秩序的紊乱,造成交通拥堵和延误。
严重的交通事故可能导致道路封闭和交通管制,进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正常出行和商业活动。
为了保证交通秩序的恢复,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 社会安全感的下降交通事故频发会让人们对交通安全产生担忧,降低社会的出行安全感。
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到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交通事故后的心理疏导与帮助
交通事故后的心理疏导与帮助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突发事件,对于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来说,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
因此,提供恰当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交通事故后的心理疏导与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一、事故后的心理反应交通事故常常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冲击,引发各种心理反应。
例如,当事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内疚、愤怒、失眠等症状。
目击者也可能感到紧张、惊恐、无助等。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特点:1. 冲突感和焦虑:事故当事人常常会感到内心的冲突,对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产生怀疑和迷茫,同时他们也会出现与事故相关的焦虑症状,如不安、紧张、担心事故的后果等。
2. 后悔与自责:当事人往往会在事故发生后产生后悔与自责的情绪。
他们可能会反复回忆事故瞬间的细节,并责怪自己或他人,埋怨自己没有避免事故的发生。
3. 恐惧与恐慌: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对驾驶或乘车会产生恐惧感。
恐惧情绪可能会加剧,导致当事人回避交通工具,甚至出现恐慌发作的症状。
4. 抑郁和悲伤:事故后,当事人可能会陷入情绪低落、悲伤的状态。
他们可能因为事故引发的损失而感到沮丧,有时甚至表现出抑郁症状。
二、心理疏导的意义与目标面对交通事故后的心理困扰,进行心理疏导与帮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心理疏导是通过与当事人建立信任和沟通,为其提供情感支持、信息解读和思维重建等方面的援助。
其目标主要包括:1. 减轻情绪困扰:通过启发当事人积极情感表达、情感调适和情绪宣泄,减轻其焦虑、愤怒、压力等负面情绪带来的困扰。
2. 辅助问题解决:提供信息支持和解读,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引导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促进思维重建:帮助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事故,改变其对事故的认知方式,重建积极、健康的认知结构。
4. 复原力培养:启发当事人发现自身的心理与情绪资源,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力量,增强应对挑战和逆境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心理适应和复原。
三、心理疏导与帮助的途径和方法1. 倾听与支持:倾听是心理疏导的第一步,理解当事人的情感和困扰,为其提供情感支持。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发生的工伤事故高达上亿起,有30多万人在事故中死亡。
生产事故,成为仅次于疾病的第二杀手。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那么,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怎样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外,人为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下面就情绪、性格、气质等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
1 情绪对事故的影响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保持下来的一种本能的反映。
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情绪也在不断变化。
通常人们把基本情绪分为期望、厌恶、喜欢、忧伤、气愤、惧怕、自满、羞愧、轻蔑、怀疑等10种。
人的情绪就像一张白纸,环境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
情绪是受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事故的发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种“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情绪不稳定。
安全管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分析,工作安排要因人而异,对关键的操作工更要特别注意,最好是安排情绪稳定的人去完成。
下面就周围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1.1 气候气象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身体与精神反应都深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
如淫雨霏霏,会使人情绪低落;气压降低,常使人焦躁不安等。
有利的气象条件(气温、湿度、气流、光照等)可使人情绪高涨,干劲充足,效率培增;反之会使人情绪低落,效率下降。
1.2 光线光线暗淡容易使人萎靡不振。
所以,在法国,每当阴雨连绵的季节,一些工厂就用灯光把车间置成旭日东升、曙光万道的景象;临近中午时,华灯齐射,现出万里晴空、“阳光”灿烂;快下班了,又是一番“夕阳”与晚霞的景色。
据说,这样的人造环境能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1.3 色彩色彩在客观上是光的一种特性,在主观上是人的视觉,如同嗅觉、味觉、听觉一样,是人的感官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可刺激人的联想,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不安全的心理与事故原因
不安全的心理与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
第一,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事故的发生的最大可能原因.人们在事故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在事故前,人们以前做过的事情,在没有出现情况时,就以为那样做,以后都不会出事情,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
上一次可以做,这一次也可以那样做,不会有错的。
如是,事故就发生了。
这就是侥幸的不安全心理造成事故是原因。
第二,节能心理
节能心理是目前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高强度是劳动条件下,劳动者为了尽可能的节省体力劳动,就可以少费一些力气了.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点,才使很多的安全条件,设备起不了安全作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逆反心理
这一点也是事故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多是情况下,人们都是有这样的想法:当别人说这样做不合理,或是有危险时,尤其是年轻人.在以前的经验下,没有出事故,那就以为不会有事.就愿意去干干那些别人说不可以去做的事.这是对那些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愿意干一些别人说不能干的事.
第四,凑兴心理
这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是由于好奇心太强了,不管什么事都希望自己知道一点.对我们这个社会来说,不仅是年轻人这样,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又是事故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煤矿事故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煤矿事故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煤矿事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不仅给事故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创伤,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煤矿事故数量的增多,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事故发生后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就煤矿事故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研究,探讨相关的原因以及应对方式。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1.1 事故带来的创伤经历煤矿事故往往是突发的,事故当事人可能亲眼目睹矿井倒塌,亲友遭受伤害或者丧生。
这些创伤经历会导致当事人出现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
1.2 生存威胁和后续困境在事故发生后,矿工往往会经历生存威胁和后续的困境。
他们可能被困在矿井底部,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即使得以幸存,他们也可能失去工作,面临经济上的困境。
这种威胁和困境会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重大影响。
二、煤矿事故中的心理健康问题2.1 创伤后应激障碍煤矿事故后,许多事故当事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他们可能会经历反复的创伤回忆、噩梦、焦虑和恐惧等症状。
这些问题对他们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2 抑郁和情绪问题煤矿事故会导致事故当事人的心情变得低落,甚至出现抑郁和情绪问题。
他们可能因为事故带来的损失感到绝望和无助,对未来缺乏信心。
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得到支持和治疗。
2.3 孤独和社交障碍许多煤矿事故幸存者通常会遭受孤独感。
他们可能失去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也可能感到与他人无法理解彼此的经历和心情。
这使得他们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导致社交障碍的形成。
三、应对煤矿事故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3.1 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在煤矿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组织专业的心理援助团队,为事故当事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这包括聆听受害者的心声、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
3.2 建立心理健康救助网络在煤矿事故中,事故当事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经久不衰的关注和关心。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心理健康救助网络,提供长期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一、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与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为可以影响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行为。
在事故中,这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行为和心理因素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在事故中,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恐惧、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们做出不安全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在恐慌状态下,人们可能会不顾安全规定而盲目逃生,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三、事故中安全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事故中安全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包括认知失调理论、归因理论、动机理论等。
这些理论表明,人们倾向于寻找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原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在安全行为方面,内在动机包括对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外在原因包括宣传和教育等。
四、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情绪不稳定、疲劳和压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的注意力和判断力下降,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为了预防事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心理素质等。
五、安全行为的心理培养与实践通过心理培养可以增强安全行为。
例如,通过宣传和教育培养安全意识,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同时,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安全技能和提高心理素质。
六、事故应对中的心理干预与救援在事故应对中,心理干预和救援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受害者和相关人员减轻心理创伤和痛苦,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例如,通过心理援助来帮助受害者缓解情绪,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安全文化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安全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预防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可以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例如,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培训课程和实践经验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人身伤害事故心得体会
四、对事故责任的认识
在事故发生后,我对事故责任的认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事故发生往往是因为某些责任方存在疏忽全。同时,也让我对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在面临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身伤害事故心得体会
在人身伤害事故中,作为当事人,我深有体会和感悟。以下是我对此的心得体会:
一、事故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在遭遇人身伤害事故时,我的心理状态变得异常焦虑和恐慌。当事故发生时,我感到失去了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控制,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我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和镇定的心态至关重要,但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难以做到冷静应对。因此,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保持对突发事件的警惕,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冷静。
七、对生活的感恩
通过这次人身伤害事故,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恩之心。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感恩生命的美好和岁月的温柔。也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珍贵的东西,更珍惜和爱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同时,也更愿意积极地去帮助和关爱他人,因为曾经有人陪伴和帮助过我。
在这次人身伤害事故中,我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也学会了更加珍惜和爱惜生命。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强和成熟。愿意将这些体会和感悟,继续在以后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二、伤害事故后的应对方式
在伤害事故发生后,我意识到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非常重要。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及时求助并接受相关急救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发现平时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度过危险时刻。因此,我决定学习更多的急救知识,以提高自己在意外情况下的处置能力。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1、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a.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b。
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2、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
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 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3、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a.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仁居多)b.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
(我行我素)4、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a.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b。
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a.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b.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6、凑趣心理也称凑兴心理。
是在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而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
a。
个体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闹,寻开心忘忽所以.b。
过火的玩笑,伤害成员之间的感情,产生误会和矛盾。
7、冒险心理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a。
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b。
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
硬充大胆。
8、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a.是自觉从众,心悦诚服、甘心情愿与大家一致违章.b.是被迫从众,表面上跟着走,心理反感。
交通事故中的心理疏导与恢复
交通事故中的心理疏导与恢复交通事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事件,对于事故当事人来说,除了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外,心理上同样会遭受到不小的打击。
本文将就交通事故中的心理疏导与恢复进行探讨。
一、事故后的心理反应交通事故发生后,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
有的人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愤怒、自责等情绪,甚至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些心理反应会极大地影响当事人的生活和工作。
二、心理疏导措施1. 及时倾听和表达情感:交通事故当事人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有助于他们舒缓心情。
2. 提供专业心理帮助:当事人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倾诉自己内心的压力和困惑,从而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 积极面对恢复:通过付诸行动来转移注意力,参与康复训练或疗养活动,能够促进身心的恢复。
三、心理恢复的重要性心理恢复在交通事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事人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事故的发生,并主动寻求心理恢复。
只有当心理得到健康的恢复,他们才能真正走出阴影,重新投入到生活之中。
四、心理恢复的方法1. 运动放松法:通过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瑜伽等,能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恢复。
2. 改变思维方式:当事人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3. 重建社交关系:当事人可以主动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倾诉内心的感受,获得情感的支持。
4. 接受咨询和治疗:寻求心理专家的咨询和治疗,通过专业的指导能够帮助当事人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加速心理恢复的过程。
五、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在交通事故中,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对当事人的心理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要给予当事人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共同走出阴影。
总之,交通事故中的心理疏导与恢复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
当事人需要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反应,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心理恢复。
同时,家庭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docx
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设备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除了生理因素外,重要的还有心理因素。
从安全心理学理论出发,人为事故原因分为三类。
第一类:有意违反安全规程或无意违反规程;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放纵喧闹、开玩笑、分散他人注意力;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与人争吵,心境下降;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无人道感,不顾他人;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类: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缓慢的生理反应和生理缺陷;各器官缺乏协调;疲倦,身体不适;找工作“窍门”,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职业选择不合理;虚荣心,贪大求全。
?
第三类:激情、冲动、喜冒险;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理,无安全感;家庭原因,心境不好;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轻率,嫉妒;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第三类即表现了基本的心理原因。
而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素质癖性;无知,智能低;无意,缺乏注意力;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抑郁消沉。
对事故发生之前人的心理状态分析
事故发生前人们的心理状态分析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对事故发生前、过程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事故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一种系统的组合、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中,事故的可能性或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可以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极为重要。
1、侥幸心理试图避免意外的不幸或可能的成功的心理被称为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各个方面。
3、有意识地绕道而行有意识地绕道而行又称白日梦。
这是一种内心引发的不注意现象。
它的表现是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注意的对象在内心,好象在凝视某个对象,实际上视而不见,充而不闻,心不在焉,木然地处于白日做梦的状态。
所以,白日梦的心理状态是对安全的巨大威胁。
4、精神麻痹这里所指的是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
这可能发生在没有经验的年轻工人身上,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故不多,不知有些险情已预示着需要及时处理。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了,不会有危险”、“设备情况好不会有事”,因而放松警惕,对操作或监护人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中了。
5、盲目自信有的认为自己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管道怎么走,阀门开多少一清二楚,图纸全在脑子里,不会有事,凭经验工作。
可是人总有迷糊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失误,造成事故。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事故心理分析安全事故是指在各行各业中发生的由于意外事件或错误导致的伤害人身状况、损坏财物、破坏环境等不良后果。
安全事故不仅对个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整个团体、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将对安全事故的心理分析进行讨论。
首先,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在事故发生时,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威胁,这会导致人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紧张感。
当人们面对威胁时,身体会自动分泌一种叫做应激激素的物质,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物质会引起心率的加快、皮肤的潮红、呼吸的加深等生理反应,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
其次,安全事故还会导致个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首先,事故受害者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感。
他们对再次经历类似事故的想法会感到恐惧,对原因和后果的疑惑也会导致他们焦虑不安。
其次,他们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
事故的打击让他们失去了信心,对生活感到绝望。
抑郁情绪会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无法正常进行社交活动。
此外,他们可能还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无法通过时间的流逝而自行康复,而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心理或生理上的创伤反应。
这些创伤反应包括回忆创伤事件的恶梦、幻觉、闪回等。
另外,安全事故还会对团体或社会产生心理影响。
首先,安全事故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当事故发生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慌情绪,担心类似的事故会再次发生。
这种不安定会导致人们对社会和制度的失去信心,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其次,安全事故还会引发社会上的恐慌情绪。
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往往会吸引大众的关注,引发公众对事故的恐慌。
恐慌情绪会导致公众对事故的过度担忧,甚至有些人会对事故做出过激的反应,如抵制、示威等。
总之,安全事故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还会对整个团体和社会带来影响。
了解安全事故的心理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应对和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事故心理分析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
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
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
(1)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
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为: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⑨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的原因: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协调;
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认为不安全的方法方便;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第三,心理上影响行为的不利原因: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业余生活单调;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2)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劳动条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发生事故时具有的心理状态,依事故发生的频率、作业条件不同而异。
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①素质癖性;②无知、智能低;③无意、缺乏注意力;
④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⑤抑郁消沉。
从下面的实例可以了解到心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
实例一: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
一个青年工人因家庭问题与兄嫂闹纠纷,被哥哥打了两耳光,他一气之下拿了根绳子欲寻短见,被老母苦苦劝阻。
没隔几天这个工人在一次作业中发生了事故而丧生。
实例二:济南某青年职工,父母双亡,工资很低,还要供养弟妹,本人又患肺病,27岁也未找到对象,生活的情绪非常低沉。
他常常对人说:“不如死了清心。
”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违章作业不断发生。
企业工会经常派人找小李谈心,发给他困难补助,并送他到苏州疗养,病好后又帮他找到对象,结婚时工会还帮他找了房子。
从此。
他积极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一年的工作中连续防止了两起重大事故,受到单位表扬和奖励。
上述两个实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情绪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善于了解职工的精神状态,通常要注意如下心理问题:
低沉:或为家庭拖累所迫,或工作不如愿,或婚姻遇到阻力,或刚刚与同事、家人吵了架,情绪低沉不快,思想难以集中。
兴奋:朋友聚餐,新婚蜜月,或受到表扬奖励,或在工作中取得了某种进展,情绪兴奋,往往忘乎所以。
好奇:青年工人一是好险,总想表现自己胆大、勇敢;二是猎奇。
碰到什么新东西总想看一看、摸一摸,往往因为无知蛮干而出事。
紧张:或初次上阵,或刚刚发生过事故,或刚刚受到领导批评,或遇到某种意外惊吓,心情紧张多失误。
急躁:青年人干工作,往往有一种一鼓气的冲劲,当某一件工作临下班快接近尾声时,就想一口气干完它,往往顾此失彼。
抵触:或是对某件事有看法,或是对某个领导不满,或是被人看成是“不可救药者”他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工作随便,干好干坏无所谓。
厌倦:青年工人喜新厌旧的心理也很强烈,比如开汽车愿开新的不愿开旧的。
又往往富于幻想,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不愿意干琐碎的、平凡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对这些工作久而生厌,因而容易产生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