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心理指数分析详细版

合集下载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

(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安全事故原因心理分析/事前事中事后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

我们结合各类安全事故的实际情况,对事故发生前、过程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待对以后的工作有壹定的借鉴。

一、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壹种系统的组合、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说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能够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极为重要。

1、侥幸心理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壹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壹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当下: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当下方方面面。

3、意识迂回意识迂回又称白日梦。

这是壹种内心引发的不注意现象。

它的表现是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注意的对象在内心,好象在凝视某个对象,实际上视而不见,充而不闻,心不在焉,木然地处于白日做梦的状态。

所以,白日梦的心理状态对安全威胁很大。

4、思想麻痹这里所指的是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没有经验的青工身上,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故不多,不知有些险情已预示着需要及时处理。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了,不会有危险”、“设备情况好不会有事”,因而放松警惕,对操作或监护人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中了。

5、盲目自信有的老值班员认为自己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管道怎么走,阀门开多少壹清二楚,图纸全在脑子里,不会有事,凭经验工作。

煤矿事故遇险人员心理分析及调节

煤矿事故遇险人员心理分析及调节
要 我方 便而 不 顾 他人 , 不顾 后 果 。 这 种 心 理 会 导 式 逃 生是 一 种 理 智 的选 择 。
致 事 故 时秩 序 混 乱 , 造 成 严 重 的损 失 。 ( 5 ) 狂 躁心理 。 煤矿 事故发 生时 , 井 下 环 境 往 往 会发 生 急剧 的变 化 , 温度 的骤 升 , 压 力 迅 速 升
在我国, 频 繁 发 生 的 各 类 煤 矿 事 故 严 重 威 胁 1煤 矿 事故 发 生 时 出现 的不 良心 理 着 广大矿 工 的生命 安全 。 井 下 遇 险 人 员 良好 的 心
理对脱险、 救 援 工 作起 到 积极 的 作用 , 不 良的心 理 会增加 遇 险人 员的心理 负担 , 降低救 援效率 和
3 遇 险 人 员心 理 调 节 的三级 管理
事 故 救 援 系 统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之 一 是 遇 险 人
高, 极 端 的 情 况 会 出现 爆 炸 、 火 灾事故 。 此 时 遇 险 员 自 己 , 煤 矿 事 故 发 生 时 如 果 遇 险 人 员做 好 充 足 人 员 的 心 理 受 井 下 环 境 的影 响 而 恶 化 , 容 易 出现 的心理 准 备 , 具 备 良好 的 心理 素 质 , 将 会 大大 提
煤矿事故遇险人员 心理分析及调 节术
王 同友 ’ 李 西 安 白若 男
1 . 山 东唐 e , l 煤 业 有 限公 司 2 . 矿 山 灾 害预 防控 制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培育) / 山 东科 技 大 学
【 摘 要 】通过对 煤矿 事故 时遇 险人 员 的紧张心 理 、 恐 惧心理 、 无所谓 心理 、 自私心理 、 狂躁 心理等 不
逃 生几率 。 因此 灾 难 时 心 理 调 节 对 逃 生 救 援 工 作 意 义重大 , 有时决定 着遇险人 员的生死存亡 。 目前 对 煤 矿 工 人 心 理 方 面 的 研 究 主 要 包 括

事故发生的心理状态

事故发生的心理状态
事故发生的心理状态
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案例说明,人的不安全因素有生理、
心理、动作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事故发
生之前,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多数情况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 1.习以为常,思想麻痹 例如由于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 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因这种工作已做过多少次,满不在乎; 责任心不强,没有注意到反常现象等。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作业 人员就凭印象,毫不怀疑地根据过去的经验,习惯性的开始了作 业,或者由于没有进行日常检查,或者在麻痹思想指导下,检查不 够详细,结果出现了与预料相反的状况,由于太突然,就会惊慌失 措、手忙脚乱,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而终于造成事故。
8.知识陈旧,得过且过
这种状况的人是“不思进步,
撞好现在的钟就行了,没必要再去想更远的事”。其必然是 维持现状,靠过去的技术知识和安全教育时硬灌的一点安全
知识维持工作,看不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前进,生产在发展,
知识需要更新。对新的安全规章不了解,还按过去的老套套 操作,结果发生了事故。
5.依赖别人,心存侥幸
这类情况中,多数是在与他人共
同作业时自己不积极主动、不严格按照自己应承担的操作项目 和操作规程进行,而总是图省事、省力、想依赖别人,侥幸取 胜,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6.心情紧张,判断错误
这种情况是操作人员由于某些原因
心情紧张,对外界情况没有正确的反应,是在“急急忙忙的操作”
2.受情绪的影响,思想不能集中
这种情况是因为操作人员
有特别高兴或忧虑生产的事情而发生事故。例如,作业人员和同 事或家属发生争执、夫妻不各睦而心里不痛快、受过批评而有情 绪或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感情冲动等,使思想不能集中,在操作程 序中失误,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3.技术不熟,能力不强 这种情况是作法正确,但结果事与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在工作场所或日常生活中,事故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然而,通过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和养成正确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最小化事故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分析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首先,安全行为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例如,在工作中,员工应该佩戴安全装备,比如头盔、手套和防护眼镜。

此外,他们还应该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避免跨越安全警示线或接近危险区域。

这些安全行为的目的是确保员工远离危险源,并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然而,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进而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举例来说,当人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压力巨大时,他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可能会下降,导致疏忽和错误决策。

此外,人们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例如,愤怒或冲动可能导致冒险行为,而沮丧可能降低人们的警觉性和动机。

因此,培养正确的心理状态对于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首先,人们应该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和焦虑。

这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冥想或运动来实现。

此外,建立合理的工作负荷和时间管理,以避免过度压力导致疲劳和错误。

其次,人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思维方式,以增强自信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此外,有效的沟通和处理冲突的技巧也是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关键。

然而,培养安全行为和正确心理状态并非易事。

它需要持续的培训和全员参与。

组织应该提供全面的培训,包括安全意识、操作规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此外,管理层应该树立榜样,并且向员工传达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鼓励员工报告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同时,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和支持员工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忽视的。

综上所述,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良好的安全行为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而正确的心理状态则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对事故发生之前人的心理状态分析示范文本

对事故发生之前人的心理状态分析示范文本

对事故发生之前人的心理状态分析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对事故发生之前人的心理状态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对事故发生前、过程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以期待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一、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一种系统的组合、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说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可以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极为重要。

1、侥幸心理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方方面面。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示范文本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示范文本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性格与事故: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性。

具有理智型性格的人,由于行为稳重且自控能力强,因而行为失误少;情绪型相比之下就易于发生事故,由于情绪型属外倾性格,行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欠缺仔细;意志型的人属内倾性格,善于思考,动作稳当,但反应迟缓,感情不易外露,对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小,由于个性较强,具有主观倾向,因此也具有事故心理侧面。

性格是在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情绪与事故:情绪是人心理的微观波动状态,人的行为过程往往受情绪的支配,喜、怒、哀、乐、悲、恐、惧对行为产生影响。

当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往往是行为失常的基础;行为的失常又常常是事故前提。

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因素,也与事故行为具有特定的联系。

心理学的“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些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易于引发事故。

这种理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事故造成者进行测量,找出他们的共同个性特征,然后对其个性进行调整或进行适当安排,如把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不易发生事故的工作,而把那些在个性方面不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易发生事故的工作。

安全管理与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管理与事故心理分析

安全管理与事故心理分析---------汪淼安全管理是项系统工程,它牵扯到方方面的工作,涉及到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安全监督、基础管理、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等诸多方面。

记得在一次事故后一位中央政府官员说“事故的原因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有设备问题,也有人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

管理问题和人的问题集中反映了领导的管理思想问题,不抓好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思想问题是不行的”。

我对他的话深有感触,他道出了目前许多企业安全管理的弊端,指出了安全管理的短板。

其实发生事故的原因也很简单,概括起来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危险的作业环境,四是落后的管理。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危险的作业环境通过几年的隐患排查治理基本可以排除,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完善管理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两方面其实都有人的因素,所以分析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人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事故多种多样,事故原因也很复杂。

结合电力事故的实际情况,对事故发生前、过程中、事故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如下:一、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客观上说,设备的运转、人员的操作等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说潜在危险总是存在的。

由于人员的心理不良,有时可能成为事故的“触发”因素。

有时当其他原因引发事故时,操作人员心理因素关系,可能使可以避免的事故没有避免,甚至人为地扩大了事故。

所以,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分析,也极为重要。

1、侥幸心理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

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我经常这么干”、“不会那么巧,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有的人员自恃技术水平高,所谓艺高人胆大,感觉不会出事,结果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象专门来“惩罚”那种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似的。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工作标准不高,做事图省事,粗枝大叶,有应付心理,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

事故的安全心理机制分析课件

事故的安全心理机制分析课件

一、 人失误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要在生产中防止事故 的发生,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就要研究人失误的产生原因, 分析容易导致人失误的各种因素,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防 止人失误,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一)人失误的概念
人失误就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偏离了既 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所分配的功能或任务、并有可能产生不 良影响的人的行为。
人在24小时内工作能力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4小时周期内,出现两个高峰(最高 点在上午8点到9点,随后第二个高峰在下午19点左右)和两个 低谷(第一个低谷在14点许,而凌晨3点左右降到最低点),即 人的最高工作能力出现在上午时间内,而在夜间工作能力则急 剧下降。
一周之中,事故多发时间一般是周一和周四。原因是在 周日那天人们忙于家务或交往等,未得到充分休息.到了 周四又因为经过了三天的劳动而疲劳了。
上例,智力钟余数:23>16.5为低潮期;情绪钟余数: 2<14.0为高潮期;体力钟余数12>11.5,数字接近半周 期,为临界期。
人体生物钟三节律周期理论是指一个人在自身“水平 线”上的波动。当人体三节律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人确 实会感到智力下降、情绪欠安和体力易疲劳感,但人是有 理智的,有责任感的。我们了解自己的临界期、低潮期, 对它没有恐惧的必要,更不要以生物钟低潮期或临界期为 借口。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把处于节律双重、三重临界 日驾驶员换下来干其他工作,或提醒他谨慎驾驶,以高度 责任感来克服临界日的不适。当然高潮期的驾驶员麻痹大 意,以为乱开车也不会出事故,这是绝对错误的。
(三)易致人失误的因素分析
人失误贯穿整个生产作业过程中,从设计、生产到 使用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人失误。生产作业过程中的 人失误包括:设计失误、制造失误、组装失误、检验失 误、维修保养失误、操作失误以及管理失误。导致这些 人失误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因 素。人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机的因素包括:工作性质、工艺设备;环境因素包括: 作业环境、社会环境;管理因素包括:教育培训、安全 文化和组织管理等。

事故安全隐患的心理浅析

事故安全隐患的心理浅析

事故安全隐患的心理分析事故隐患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因此,安全生产检查中最重要的是检查隐患。

在工作中经常查的是设备和设施的隐患,而忽视了人自身隐患。

人的几种心理,也可能成为重大的事故隐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人们的冷漠人们的冷漠是对外界所发生的与本人无切身利害关系的事情,持一种无所谓的心理,一种毫不关心的心理,甚至有一种排斥心态。

总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谁出了事故,谁负责,该他倒霉。

因此,对安全宣传毫无兴趣,对安全教育毫不重视,对他人违章视而不见,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对发生的事故冷眼旁观。

二、人的瘫痪因为天天喊安全如何如何重要,可是工作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却从来没有发生事故。

瘫痪患者认为安全不再重要,慢慢放松了警惕。

迫于上级的要求或各级的安全检查,表面上做些安全工作应付应付,搞搞形式而已。

思想上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违章作业麻痹大意,长期如此,安全意识也变淡薄了。

三、人们的侥幸心理有侥幸心理的人认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况且那么多人,哪有那么巧,事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身边违章的人也不少,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尤其是本人习惯违章过,也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故,再违章一次也不见得就会出事。

四、人们的安心一些工人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违反规定工作,但就是不自我纠正。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违章作业是习惯性的,已经形成了一种省事心理。

大凡违章作业,都是少了一些保护性的程序,工作起来图方便省事,明知违章而不自我纠正。

五、人们的盲从心理如果别人都在违章,但他是唯一一个遵守规章制度的人,这使他与其他人不同,别人会认为这个人不合群,给人一种很“怪”的感觉。

因此,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随众的心理。

这就是群体违章的心理原因。

六、人类的同情心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违章者,不能狠下心来进行处罚,更没有耐心进行安全教育。

在现场发现了违章,为了不伤和气,轻描淡写地说几句。

久而久之,员工了解到,安全管理人员对违规者表示同情,认为违章不会受到什么经济损失,对管理人员的检查也就再不当回事了。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正式)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297-72 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性格与事故: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性。

具有理智型性格的人,由于行为稳重且自控能力强,因而行为失误少;情绪型相比之下就易于发生事故,由于情绪型属外倾性格,行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欠缺仔细;意志型的人属内倾性格,善于思考,动作稳当,但反应迟缓,感情不易外露,对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小,由于个性较强,具有主观倾向,因此也具有事故心理侧面。

性格是在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情绪与事故:情绪是人心理的微观波动状态,人的行为过程往往受情绪的支配,喜、怒、哀、乐、悲、恐、惧对行为产生影响。

当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往往是行为失常的基础;行为的失常又常常是事故前提。

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因素,也与事故行为具有特定的联系。

心理学的“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些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易于引发事故。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心理测验
采用专业心理测验工具,如焦虑量表 、抑郁量表等,评估事故相关人员的 心理健康状况。
行为观察
观察事故相关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操 作失误、违规行为等,评估其心理状 态。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收集
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如问卷调 查、心理测验、生理指标测量等。
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消除异常值和噪声。
社会环境
家庭、社区和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压力和支持等因素也会 对事故心理指数产生影响。例如,家庭矛盾可能导致员工 分心,增加事故风险。
法规与监管
国家和行业法规对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监管部门 的监督力度,都会对组织的安全管理和员工的安全行为产 生影响,从而影响事故心理指数。
CHAPTER 05
事故心理指数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分析
通过对大量事故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事故心理指数高的个体在相同条件下更容易发生事故,这表明心理因素在事故 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人群的事故心理指数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的事故心理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这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 依据。
事故心理指数可以通过干预措施得到改善
开发有效的事故心理 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情境下的事 故心理特点,开发相应的心理干 预措施,提高个体的安全意识和 应对能力。
拓展事故心理指数的 应用领域
除了交通安全领域外,事故心理 指数还可以应用于工业安全、公 共安全等多个领域。未来可以探 索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更广泛 的领域,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 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性检验
皮尔逊相关系数
通过计算事故心理指数与事故发生率 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以初步判 断两者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事故心理指数分析一、心理压力分析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时所感受到的心理负担和紧张程度。

对于驾驶员来说,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在驾驶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二、心理疲劳程度心理疲劳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工作或重复性劳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疲惫和失去兴趣的状态。

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疲劳,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操作失误等问题。

为了减轻心理疲劳,驾驶员应该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和路线,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注意休息和放松。

三、注意力集中程度注意力集中是安全驾驶的重要保障。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对道路和交通状况进行敏锐观察和分析,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导致反应迟缓、操作失误,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驾驶员应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克服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使用手机、听音乐等。

四、情绪稳定状况情绪稳定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和刺激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和正常的情绪状态。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如愤怒、焦虑、沮丧等,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和判断错误。

因此,驾驶员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驾驶安全。

五、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和工作压力时,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新环境和新任务的能力。

驾驶员在面对不同交通状况和路况时,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如应对堵车、超车、变道等情况。

为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驾驶员应该多了解交通规则和路况信息,积累驾驶经验,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

六、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如避免冲动驾驶、控制车速等。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

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
?一、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
?
素质癖性;无知,智能低;无意工作,缺乏注意力;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抑郁消沉。

?
???二、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
???性格与事故: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性。

具有理智型性格的人,由于行为稳重且自
控能力强,因而行为失误少;情绪型相比之下就易于发生事故。

由于情绪型属外倾性格,行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欠缺仔细。

意志型的人属内倾性格,善于思考,动作稳?当,但反应迟缓,感情不易外露,对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小。

由于个性较强,具有主观倾向,因此也具有事故心理侧面。

性格是在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
???
???
???。

交通事故成因心理学分析报告

交通事故成因心理学分析报告

交通事故成因心理学分析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因素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但究竟在何种条件下发生交通事故,从心理学的观点,发生事故的行为可分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驾驶人、骑自行车人、乘车人、行人,以及参与交通活动的其他人,这些交通参与人的各种素质、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知识水平、身心状态、感觉功能、动作功能、经验、疾病、气质等;环境因素,包括车辆的各种性能、路况、交通密度、天气状况、照明、家庭、社会、工作单位等情况。

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参与者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尤其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机动车驾驶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人原因造成的事故占绝大多数。

据统计结果,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5.30%。

其中,因机动车驾驶人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人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

一、机动车驾驶人心理分析1、一般原因分析由机动车驾驶人失误发生的交通事故从表面上看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分析其在的原因可发现,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于感知迟缓(错误)、判断不准确(或判断过慢、判断失误)、操作不当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其中感知迟缓引起的事故约占55%,判断错误的事故约占40%,操作不当约占5%。

驾驶人对任何一个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信息感知(观察)、分析判断(推断和决策)、操作(执行)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错误都将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的迟缓甚至失败,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信息感知就是收集理解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的反映。

信息先由感觉器官接收,经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映像。

这个过程的速度通常是相当快的。

若因某种原因使得这个速度变慢,就是感觉迟缓;若在大脑中产生的映像出现错误就是感知错误。

发生感知迟缓或感知错误的原因,除了刺激物方面的原因如有些信息过于突然、过于隐蔽、刺激强度过弱等以外,主要是驾驶人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原因。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doc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doc

事故中安全行为与心理的分析安全行为安全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

根据近几年对事故的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心理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

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

因此,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

有了这样认识,对于人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行为”这一层次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例如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分清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

对于心理、主观的原因,主要从人的内因入手,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或调整;对于生理或客观的原因,除了需要管理和教育的手段外,更主要的是从物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人的生理客观要求,减少人的失误。

行为科学中的人的行为模式、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挫折行为研究、注意与安全行为、事故心理结构、人的意识过程等理论和规律都有助于研究和分析事故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一是性格分析,人的性格特征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具有较好性格特征的人,他们干起活来精力充沛。

观察情况认真细致,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操作作业不莽撞、不蛮干,这种性格有利于作业的顺利进行,有益于安全生产。

如果性格不好,头脑简单,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就会经常发生事故。

据国外文献介绍,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1)感情冲动,容易兴奋;(2)脾气暴躁;(3)厌倦工作,没有耐心;(4)慌慌张张,不沉着;(5)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6)喜怒无常,感情多变;(7)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8)极度喜悦和悲伤;(9)缺乏自制力;(10)处理问题轻率、冒失;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839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

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一、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设备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有心理因素的影响。

从安全心理学理论出发,人为事故原因分为三类。

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或无意违反规程;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放纵喧闹、开玩笑分散他人注意力;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与人争吵,工作热情下降;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无人道感,不顾他人;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②没有经验,不
能查知事故危险;缓慢的生理反应和生理缺陷;各器官缺乏协调;疲倦,身体不适;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职业选择不合理;夸耀心,贪大求全。

③激情、冲动、喜冒险;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理,无安全感;家庭原因,心境不好;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轻率,嫉妒;未受重用,遭受挫折,心绪不佳;自卑,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第三类表现了基本的心理原因。

而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素质癖性;无知,智能低;无意工作,缺乏注意力;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抑郁消沉。

二、导致事故的心理分析
性格与事故: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
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分为情绪型、意志型和理智性。

具有理智型性格的人,由于行为稳重且自控能力强,因而行为失误少;情绪型相比之下就易于发生事故。

由于情绪型属外倾性格,行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欠缺仔细。

意志型的人属内倾性格,善于思考,动作稳当,但反应迟缓,感情不易外露,对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小。

由于个性较强,具有主观倾向,因此也具有事故心理侧面。

性格是在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情绪与事故:情绪是人心理的微观波动状态,人的行为过程往往受情绪的支配。

喜、怒、哀、乐、悲、恐、惧对行为产生影响。

当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往往是行为失常的基础;行为的失常又常常是事
故前提。

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因素,也与事故行为具有特定的联系。

心理学的“事故倾向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些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总是易于引发事故。

这种理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事故造成者进行测量,找出他们的共同个性特征,然后对其个性进行调整或进行安排性适应,如把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不易发生事故的工作,而把那些在个性方面不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易发生事故的工作。

三、事故心理结构及控制
为了更好地防止事故,需要对事故心理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的前提是预测,事故心理的预防方法有三种。

①直观型预测,主要靠人们的经验,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

如征兆预测法等。

②因素分析型
预测,是从事物发展中找出制约该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作为该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预测因子,测知各种重要相关因素。

③指数评估型预测,对构成行为人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若干重要因素,分别按一定标准评分,然后加以综合,做出总估量,得出某一个引起事故的可能性的量的指标。

事故心理的控制:造成事故心理的控制就是要通过消除造成事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控制事故行为,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

事故的心理因素是对由于影响和导致一个人行为而发生事故的心理状态和成分的总称。

导致事故的心理虽然不如人的全部心理那样广泛,但仍然有相当复杂的内容,而且其中各种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矛盾与制约。

在研究人的导致事故心理过程中,发现影响和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行为的心理因素,不仅内容多,而且最主要的是
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

它们常常是有层次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地起作用。

为便于研究,人们把影响和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假设为事故的心理结构。

事故心理结构是由众多的导致事故发生的心理要素组成。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当一个人形成一定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而且具有可能引起事故的性格,同时碰到一定的引起事故的机遇时,才会发生也必然发生引起事故的行为。

由此,可得出最基本的逻辑模型:
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

根据这一事故模型我们不难看出,在研究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首先要考虑肇事者的心理动态,分析事故心理结构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和支配作用,从而弄清事故心理结构和其事故行为的因果关系。

从这个
意义上说,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要素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寻究和找出发生事故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

在研究事故的预测问题时,首先应着重于研究造成事故的心理预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造成事故心理的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进行预测。

当某一个体的心理状况与造成事故的结构的某些心理要素接近相似时,该个体发生事故行为可能性便增大。

因此,造成事故心理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造成事故心理结构的内容要素进行人的心理状况的预测。

对肇事者的心理结构及其性格估量进行分析讨论,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因素很多,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导致事故的主要的,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我们在事故心理结构设计时,不可
能把所有的事故心理因素列出,为便于研究,现归纳为十大心理要素:A侥幸心理;B麻痹心理;C偷懒心理;D逞能心理;E莽撞心理;F心急心理;G烦躁心理;H粗心心理;I自满心理;J好奇心理。

可能造成事故心理因素的估量可用事故心理指数Z测定:z=(A+B+C+D+E+F+G+H+I+J)/(L+ M)。

公式中L表示事业感和工作责任心,M表示遵守安全规程,有安全技术和知识。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