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丰富课堂美感论文

合集下载

(论文)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育

(论文)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育一、语文课堂中美感教育的必要性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自然提出来了,必须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重点来进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久而久之了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把美感引入课堂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的各内容和环节设置都体现一定的美感,教学效果我感觉不错,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正如马克思说的“热忱、激情是人类向他们的对象拼命追求的本质力量。

”持久热烈的情绪会激发无限的能量,使人们将思维活动进行到底。

由此看来,在语文课堂中融注美感,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内在美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忱和激情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以教为乐,在自己的岗位上使学生得到关心、爱护、尊重,得到悉心的培养教育,得到阳光雨露般照耀滋润,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没,高尚的美,纯洁的美,从而产生激奋、崇拜、欢跃、热忱的情感,形成强大的持久不息的、拼命追求本质的力量。

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设计成有美感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心里自然洋溢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正所谓美的事物犹如一面镜子,使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形象看到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凡是人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凡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产品,凡是能显示人的情趣,人的自由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总会受到人的喜爱,也就是说,在具体感性的美的形象中都体现着人的自由地、能动地自由活动,包含着人的审美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

因此,当人们在感受到美的事物时,心里自然洋溢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学习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关于美感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表现论文

关于美感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表现论文

关于美感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表现论文关于美感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表现论文一.美育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表现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与高中繁重、紧张、忙碌的学业生活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学习氛围相对宽松,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幅增多,因此不少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常抱怨生活空虚,未来迷茫,而整日无所事事,甚至沉浸于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

罗丹曾有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里所谓的“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指的就是由于缺乏对美的感受力,而导致对美的冷漠乃至忽视。

本篇论文是大学课程论文研究,是关于课程教学的,大学语文和美学是密不可分的,该课程对学生感受美及自身鉴赏力提升都有帮助。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类主干课程,可以从思想上点拨学生的迷津,以阅读、思考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激情,挖掘美、发现美的存在,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美的愉悦,使之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培养他们敏锐而宽广的视野、敏感而丰富的心灵。

例如在描写人生智慧的文学作品中,可培养学生感悟思想与智慧之美。

比如朱光潜在散文《谈静》里指出,只有会领略生活趣味的人才会活得开心,而要领略到趣味,则必须达到心界的空灵。

该文对于身处浮躁世事中的年轻人可谓不无裨益。

又如叔本华在《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里谈到了如何正确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作者以哲人的睿智对人生的话题展开了辨析,批评了日常生活中种种常见的不当做法,提醒我们只有返回存在本身才能收获精神的安宁与幸福。

例如在描写人与自然类文学作品中,我们着意培养学生发现大地山河等自然景观之美。

比如被誉为“以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写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江月夜图,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又如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在秦淮河的美景上又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自然景观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例如在描写人间情感的文学作品中,可令学生发现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真挚的情感。

增强课堂美感

增强课堂美感

增强课堂美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一门语言艺术。

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运用了艺术语言。

在课堂上,老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异样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产生“教”与“学”的共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如果生动幽默,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将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表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中去。

例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 Grapes are sour.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

吃一口苹果表示很开心的样子,吃一口葡萄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的意思。

另外,还应注意在课堂上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不怕出错,大胆发言,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使自己的英语表达准确流畅。

如:在学生出错或思路堵塞时,耐心鼓励说:“Don’t worry, try it again.”对于课堂表现突出,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语言激励。

如:我会说:Super.(极好的) You’re on top of it.(你是数一数二的) That’s the best.(真出色) 。

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美感美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更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

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句法、语法等都是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体现的。

而这些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名家高手的作品。

这些作品无不通过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着生活的哲理,昭示着人生的道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语文教学就是要在传授知识,分析内容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采撷美,创造美。

以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奖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高尚品德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语文美育境场具有情感美,形象美,趣味美(美感),渗透美四大特征,这四大特征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统一,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在这里,我只就云课堂教学中的美感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时间活动中对审美对象表现出来的一种富有情感个性的喜爱。

我国美学上讲审美趣味实质上就是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一种冶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就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带有明显的感情体验特征,始终不脱离感性的具体的形象,而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在欣赏中能够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对象的感性形象去启发引导学生感知对象的美,进而深化到理性的高度。

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情绪中掌握知识。

如《春》这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五幅春景图,并以此说明作者观察得如何细致,然后背诵课文,学生就根本感受不到文章的优美。

相反,如果在讲析时展示书中所描绘的五幅春景图,让那些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美景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启发他们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图画的美,再现美,然后教师再结合课文,展现课文的结构,语言美,立意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始终处在一种愉悦中,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什么是借物抒情,领会散文的神与形,进而引入“一年之际在于春”这样的名句,让学生认识到春的活力,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并悟到要珍惜自己的春天,播下春的种子(理想),努力去耕耘属于自己的一片大好春光!又如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格调明朗,节奏明快,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

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

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

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摘要】美的语言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塑造出美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运用美的语言,教师可以打造出美的教学环境,将课堂变得更加吸引人、有趣、充满活力。

而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运用美的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美的元素。

美的语言对课堂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有意义。

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营造出美的教学氛围,每个课堂都将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灵感的地方,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成长和快乐。

【关键词】关键词:美的语言、教育、课堂氛围、学习兴趣、教学环境、学生自觉、积极影响、重要性1. 引言1.1 美的语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美的语言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氛围和质量,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的语言可以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感性和美感的表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美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探索。

美的语言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完善和全面。

美的语言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美好,还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成为真正具有素质的人才。

1.2 美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美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美的课堂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愈发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美的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通过接触美的语言和美的情境,学生的审美情操得以逐渐培养和提升,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欣赏美的事物,提升情感修养。

语文课堂论文: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美

语文课堂论文: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美

语文课堂论文: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美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而其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怎样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一、美在朗读课堂教学中,琅琅的读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语文课上的朗读,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学生的诵读。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就如涓涓细流浸入心田,又似绵绵春雨沁人心肺,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唤起学生对文章形象爱憎褒贬的审美判断;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分组、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味鉴赏文中的形象美,达到美育自然渗透的目的。

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就可抓住文章气势恢宏,语言简洁有力、铿锵激越的特点,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为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要求:用文中的内容在横线上填词、短语或句子)。

第二步:师生联读课文,明确课文结构(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第三步: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寻找美句,要求用“______美,你看(听)______ ”的句式表达出来。

第四步: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要求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遍,要求用“______好,好在______”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

通过这四步的朗读,学生就可真正领略到安塞腰鼓的内涵、精魂,就能把握语言的色彩、声韵、节奏,从而体味到作品的美。

让课堂充满美的气氛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

让课堂充满美的气氛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

让课堂充满美的气氛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

在课堂上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

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例如:在教学《捞月亮》时,开篇就布疑设阵:“月亮本在高高的天上,小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它们又是怎么捞的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有说法,我综合了学生的各种说法,最后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

”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二、把握诵读体会节奏美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

”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创设美课堂,美教学论文

创设美课堂,美教学论文

创设美的课堂,探索美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美文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性,那优美的语句、感人的抒情色彩、引人入胜的意境,让学生们都喜学乐学,从而受到感染,得到美的教育。

本人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创设美的课堂,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下面,我就《鸟的天堂》一文谈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产生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创设情景氛围,感受意境美意境者,文之母也。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的局限,还不能够很好地鉴赏美。

因此,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的课件,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声情并茂的录音,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引领学生走进美的课堂,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形成审美共振。

在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们欣赏情景朗读,跟着作者去游玩鸟的天堂,逐步领会文章优美的情景描写。

在研读课文时,我通过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和形象的统一,再现美的意境,使学生在细细观察大榕树的远、近景中欣赏其静态美;在观看录像、欣赏课件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群鸟活动的动态美。

如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站在树枝上叫时”,大屏幕立即出现画眉鸟正在高声歌唱的画面,大家的耳际顿时响起清脆悦耳的鸟叫声。

这时,同学们都被这只美丽的画眉鸟吸引住了,也沉浸在那美妙的歌声里,我不失时机地问道:“画眉鸟在歌唱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画眉可能在唱:叽叽叽,我们的生活多美好,不愁吃,不愁住,快快乐乐每一天。

”有的说:“农民不许人来捉我们,人类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说明大家已充分展开想象,从中获得美的妙悟。

当课文接近尾声时,我还播放了《鸟的天堂人的乐园》这首音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再次深深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美的意境。

营造丰富的课堂美感

营造丰富的课堂美感

营造丰富的课堂美感——高中理科班政治教学的一些思考【内容摘要】高中文理分科使理科班政治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导致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下。

对此,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课堂教学,论证了在理科班营造课堂美感的价值和可行性。

并分别从声美、形美和人美等方面来丰富课堂教学的美感,使理科班政治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美感内涵美外在美人文情怀一、理科班政治教学的困境镜头一:某班,政治课堂上。

台上,教师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台下,学生一片安静,仔细观察,偷偷做其他作业者有之,读课外书者有之,睡眼朦胧者更甚,整个课堂貌合神离。

镜头二:某生,在老师批评其课堂表现时,振振有词:“我们是理科班,学好数理化就行了。

政治嘛,不用认真听,考试之前突击一下就行了。

”课堂上一片附和之声。

文理分科之后,理科班的政治教学就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其学科地位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典型的表现是:政治学科在整个理科教学体系中被“边缘化”,成为“小科”“副科”,教师学科认同感降低,自我评价下降,教学积极性严重受挫,教学上难以创新,教学效率低下。

对理科班学生而言,由于高考不考政治,而毕业会考几乎人人都能“过关”,学生普遍认为只要“临时抱佛脚”就足以应付会考,因此学生政治课的态度十分被动和消极。

如何让理科班的政治课堂焕发活力,真正发挥其独特魅力,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所谓“引马泉边易,按马饮水难”,笔者认为,理科班政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美感,从而吸引聪明有余,但是消极被动的“马儿”自觉、主动、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且将之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

二、营造课堂美感的价值和可行性分析1、丰富的美感在理科班政治课堂上的价值当前的政治课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前“一根粉笔,一本教材,老师念,学生听”的简单灌输式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再是简单的乖小孩,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眼界开阔,富有朝气,容易接受外界新鲜事物,更重视个人的权利,重视美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增强课堂魅力文论文

增强课堂魅力文论文

增强课堂魅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众多心灵碰撞的过程。

教学生涯虽然短暂,但与学生们的共讨课堂早已激发了我内心那颗澎湃的心。

我对语文课改还属在慢慢适应阶段,所以新课标的融会贯通对我无疑是一种挑战。

在平时教学的困惑中让我摸索到了一些与之相应的对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尽可能学得兴致盎然,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尽其能带孩子进入知识殿堂有了兴趣不怕孩子不乐意学习,每堂新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在课前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总是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有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时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语文教学中,孩子们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孩子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显得尤其重要。

在思考辩论中,我有时候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我时常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辩论。

通过辩论,让他们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所以有时候开放的课堂教学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如教《自然之道》一文,孩子们对自然之道并不是一点即懂得,我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语文课堂应充满“美感”

语文课堂应充满“美感”

语文课堂应充满“美感”摘要:语文资源是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语文课堂是展现美的平台。

师生需要共同努力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语文课堂教学开启学生美的视觉,构建美的课堂,感受语文的魅力,成为追求美的过程,才能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充满美感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堂之所以吸引学生兴趣,是因为它们充满动作、听觉和视觉之美。

然而语文课堂一直以来侧重强调语文本身作为语言课程的特点,忽视语文课程所固有的审美特性,忽视语文课程丰富多彩的美的资源,让语文成为知识积累的工具,变得枯燥乏味,自然也吸引不学生的眼球。

语文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课堂走入了死胡同,急需改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语文应重视审美情趣和美的发展,应让语文课堂充满美,展现语文之美,让语文所独具的美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让语文学习成为美的享受。

1 注重教师、学生的形象美,开启美的视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的组织者,本身应是美的化身,应具有美的视觉和美的人格。

因此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形象美,不仅是外表形象美、语言形象美,更重要的是人格形象美。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在课堂中展现自己良好的人格之美,充满人格魅力。

学生看到教师的形象之美、听读语言之美、体会人格之美,也就能从表面视觉到内心深处感受到课堂之美。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也应具有美感,不仅是充满活力的美的个人形象,而且是参与课堂时美的心灵。

只有心中充满美,才能对语文文本学习有美的解读。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应寻找语文课堂中的美,如文本中的美、教师形象美、课堂的语言美、学生间的合作美,对照自己的生活,寻找自我生活、情感中存在的美,追求对自我人性的完善和情感的发展。

文本美如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存在的人性美。

【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

【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

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杨柳中学胡俭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面对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美的生活和美的精神。

语文课堂教学是使中小学生认识并热爱自己的母语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美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美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生成美感呢?一、优美恰当的肢体语言。

教师的眼睛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变化眼神,比如,用透彻明亮、平缓柔和的眼神表达爱,用怒目圆睁、锋芒逼人的眼神表达恨,或者用和善、慈爱的目光表示满意、赞赏,用严厉的目光表示责备、批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整齐美观的衣着、端庄大方的仪表、自然得体的举止、亲切自然的微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老师可在讲解课文时借助手势强调重点和难点,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文学作品,所精选的中国古代、现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特别注重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感受到课文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掌握重要的知识内容。

三、温馨和谐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再现作者苦心经营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产生美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多种,常用的有录音、录像、图画、表演以及多媒体课件等,这一切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得到美感的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更需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文中画面。

语文课堂的美丽境界论文

语文课堂的美丽境界论文

语文课堂的美丽境界论文语文课堂应该有美丽的情怀在里面,有五彩的灵光在里面,既有清清湖水的明净,也有湛蓝苍穹的纯洁,更有绚丽霞光的缤纷。

当我们用美丽的目光审视课堂,课堂的美丽顿时容光焕发;当我们用美丽的课堂撩拨学生美妙的感觉,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进入课堂的美丽殿堂。

其实语文老师最大的焦虑在于如何立体地去处理教材,如何把学生思维的亮点灵敏地引入达成预设的目的的过程中。

语文老师对课堂的调控自如、对教材的融会贯穿、对生成点的选择与提炼会给语文课堂带来一份无法预约的美丽与冲动,带来一份“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境。

所以语文老师必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形式,统一的解读方式,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教学如何能培养出有个性差异的人才呢?我们能否打破我们现有的思想框框,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比方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否设计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不同的学生能否阅读不同的文章,对不同的学生能否布置不同的练习、测试不同的试题等等。

思想观念是虚的,其实也是实的,它实实在在表达在我们的教学中,表达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可以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举动都是思想的折光。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性的语文活动中有着充分选择的自由,努力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其次是对习惯的挑战,对旧的教学习惯的挑战。

我们已经习惯了许多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方法,这些形式、这些方式方法简便易行,很容易操作。

如程式化的教学形式:确定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考虑,阅读课文,当堂讨论,学生练习,当时知道结果,小结。

又如串讲法:沿着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词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依次讲来,娓娓而谈,且常常因此自鸣得意。

此后是在此根底上的变形,也就是启发式,把上述问题转换成一连串的小问题,上语文课就是这些问题的问与答。

创造并收获美的语文课堂论文:创造并收获美的语文课堂

创造并收获美的语文课堂论文:创造并收获美的语文课堂

创造并收获美的语文课堂论文:创造并收获美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怎样的措施才能教出语文的美,创造并收获美的课堂呢?一、教材挖掘,感知美育因素感知是青少年参与审美活动的直接途径和心理基础。

唯有形状、色彩和声音等可感性具体形象才能刺激青少年感觉器官的兴奋,从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审美感知。

同时,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审美境界,带领学生初步了解美育因素。

语文课中的美育因素丰富而广泛,如自然的与社会的,艺术的与生活的,内在的与形式的,具体的与抽象的,真与善的,欢乐的与痛苦的等;如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流泉的动来衬画面的静,以流泉的声来衬环境的静,色彩分明,有月的银白、松的墨绿,有想象中树的倩影(黑)、天的黛青和石的各种颜色,语言朴素自然,体现着一种含蓄的美;又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勃的美。

二、创设审美情境,激发美的情感马克思说过:“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珠宝商人所看到的只是商业的价值,而不是珠宝的美的特性。

”这段话说明了创设审美情境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必须积极创设审美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教材中记叙类文章“事”中含情,文章“知”中有情,应用文也常含情,这无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那么应如何创设审美情境呢?笔者以为,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美的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好的事物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利用这一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画面,或是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或是教学过程中情趣互逗的师生互动……一下子就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调。

其次,进入角色、导之有方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摘要: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美感的主旋律。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氛围里学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美感乐趣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氛围里学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为使这一教改新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谈如下几点:一、师生之间的合作充满美感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二、学习方式的表达充满美感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造就美丽的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造就美丽的语文课堂

造就美丽的语文课堂课堂是语文教师实施语文教育的主阵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关注生活,又要立足文本,努力挖掘其中的美感因素,注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就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充分感受语文课堂的美丽。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 。

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语文课中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感受美,鉴赏美。

一、要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开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使得教学内容丰韵起来。

我在教学语文时,打破教材这本“圣经”,不囿于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课前让孩子走出教室,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大自然。

课堂上引导孩子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受秋天。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领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欣赏田野的自然风光,启发孩子感悟冬是美丽的、夏是甜蜜的、春是芳香的秋是丰收的……这样把握教材上起课来才能挥洒自如。

“目中有人”是教师从孩子的“学”出发。

在教学设计中,我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思考孩子想学到什么,会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助解决。

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成为师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

二、要创设情境、生发情感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

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个“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丰富的课堂美感
一、理科班政治教学的困境
镜头一:某班,政治课堂上。

台上,教师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台下,学生一片安静,仔细观察,偷偷做其他作业者有之,读课外书者有之,睡眼朦胧者更甚,整个课堂貌合神离。

镜头二:某生,在老师批评其课堂表现时,振振有词:”我们是理科班,学好数理化就行了。

政治嘛,不用认真听,考试之前突击一下就行了。

”课堂上一片附和之声。

文理分科之后,理科班的政治教学就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典型的表现是:政治学科在整个理科教学体系中被”边缘化”,成为”小科”“副科”;教师学科认同感降低,教学积极性严重受挫;对理科班学生而言,由于高考不考政治,学生普遍认为只要”临时抱佛脚”就足以应付会考,因此学生政治课的态度十分被动和消极。

那么,如何让理科班的政治课堂焕发活力,笔者认为:应着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美感,从而吸引聪明有余,但消极被动的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学习,并且将之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

二、营造课堂美感的价值和可行性分析
1、丰富的美感在理科班政治课堂上的价值。

当前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已不再是简单的乖小孩,他们思维敏捷,眼界开阔,富有朝气,善于接受外界新鲜事物,更重视个人的权利,重视美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外在的环境、甚至是学生自己的资源,创设、营造一个美的课堂,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的美感(内涵的美与外在的美),使学生能够在美的氛围中如痴如醉,去构建知识、探索研究、体验生活。

2、丰富的美感在理科班政治课堂上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理科班的教学任务比较少,与文科相比,知识点掌握的量比较少。

在没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压力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营造美的课堂。

其次,虽然是理科班学生,但是他们同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人文社科类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关键则在于如何巧妙地通过一系列现实的鲜活事例激发起学生头脑深处的风暴,让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对于此,笔者深有体会。

2008年西藏3.14事件,当时,笔者在理科班课堂教学中借此事件导入新课,本意是为了引入课题,结果学生并不满足,提出很多相关问题,反映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笔者趁势抓住这个绝好的教育契机,主办了一场主题活动,请学生上台提问、讲解,从西藏问题的历史谈起,带领学生系统复习回顾了关于国家、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使其深刻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待下课铃声响起,师生都感到意犹未尽。

课后反思中,笔者深深感受到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容、开放、向上的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生成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加深了态度、情感、价值
观的培养。

理科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更加从容、更加艺术,营造一种丰富的美感,使它独具特色和韵味。

三、理科班政治教学的美感体验
1、声美--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鲍达列夫曾经说过:”音乐以不可思议的形式激发人的精神和体力。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理科班政治课堂同样也需要音乐。

主题鲜明的歌曲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通过歌曲主题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

课堂中融入音乐,会开启学生的思维。

有了音乐的参与,抽象的思维变成了可闻可感的歌声,更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节中,关于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的教学,采用《爱我中华》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进行情感的升华,使每一个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华各民族对于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
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出每一个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形美--挖掘趣味因素,唤起求知欲望。

图片资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趣味性强,这些都是文字、数据等资料不可比拟的优点。

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文化生活》模块《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课堂教学中,单纯靠教师口头去讲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会让学生
觉得枯燥、没有说服力,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用幻灯片展示了本校师生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大幅照片,学生顿时为之一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同时自发的提出”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由此可见,图片,尤其是自拍图片,因为其取材上的趣味性、亲近性和可信性,不仅能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活化而被学生接受,而且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说服力。

3、人美--倾注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

理科班政治教学,因为学科的特殊性,课程本身理论性很强,干巴巴的理论说教并不能吸引学生。

作为教师,更应该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所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情感认同,会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强震。

因为中日两国间的历史宿怨,对此,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幸灾乐祸者有之,寄予同情者有之,学生请我作评价。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我没有直接给出意见。

只是请学生自己打开网页,搜索尽可能多的日本震后的图片,以及我国汶川、玉树、云南地震的图片,将二者对比并加以思考。

待学生有所触动后,我用激情而又理性的语言告诉学生:”由于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无数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没有好感,甚至于,是仇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地震本是天灾,并不是人祸。

不论两国间有何历史与现实的冲突和仇恨,我们都没有必要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一场自然灾难。


我们以人类的名义,为灾区的死难者默哀,为幸存者祈福!”当下,学生提出要做到”理性爱国,不偏激,不狭隘!”,那一刻,青年学子身上所焕发出的人性光辉使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课堂美感的有效营造,需要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实自身的内涵,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唯有这样,才能把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化底蕴、人文情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使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