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政治行为

合集下载

政治学06 政治参与

政治学06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涵义和特征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 及政党参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管理 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 务等行为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 组织及政党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决策、 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 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政治参与的类型
1.个别参与和组织参与
以参与主体的特征为依据,可以将 政治参与划分为个别参与(个人参与) 和组织参与(团体参与) 个别参与是指公民以个体身份进行 政治参与的活动
组织参与是指与他人合作以特定的 团体形式参与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类型
2.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以参与者的主观态度为依据,可以将 政治参与划分为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自 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动员参与) 主动参与是在自愿基础上影响政府的
(2)多数规则
(3)过半数规则
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2.政治选举 政治选举是公民(或选民)对政治候 选人表示偏好的行为 投票只是选举的一个重要环节,政治 投票却是比政治选举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 政治行为,政治选举只是表达选民对政治 候选人的偏好 西方国家的选举活动可以划分为多种 类型
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
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实质
2.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实质
虽然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出现 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但从本质上讲, 它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前提下的 政治参与,是资产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 工具 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着眼的是维持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而并非是实现人民 权利、维护人民利益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参与
中国政治参与的体制、机制及方式
3.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创新 三是以协商对话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参 与方式的出现,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注 入了新鲜血液 四是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 我国政治参与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权力教学要点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权力教学要点

第六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本质和特性一、权力的含义和构成(一)权力的含义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

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

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同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1.权力主体2.权力客体3.权力目的4.权力作用的方式(1)强制的方式(2)报偿的方式(3)信仰方式5.权力的实现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一)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力,对其他阶级或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

政治权力体现的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不同等关系。

1.政治权力和其他权力的共同性(1)相关性(2)工具性(3)价值性(4)资格性(5)不确定性(6)不对称性2.政治权力的特殊性(1)阶级性(2)强制性(3)公共性(4)反抗性(5)动态性第二节政治权力的产生、基础和分类一、政治权力的产生权力是在横向协作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纵向指挥力量。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大凡的公共权力的产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其相同点是,都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

其不同点是,政治权力除了上述根源外,还有自身的独到根源,这就是社会成员利益的分裂和阶级的产生。

政治权力不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

政治权力的基础,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获取和维护权力的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总基础。

但是政治权力主体之所以能获取或维护权利,还需要凭借其他的条件:1.暴力2.组织3.政治理论三、政治权力的类型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公共伦理学第6章 政府行为与公共责任

公共伦理学第6章 政府行为与公共责任

(二)公共事务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事务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部落组织。社会分工必 然形成公共事务,如防务、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调解内部 纠纷。 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公共事务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 任。奴隶社会公共事务成为体系,封建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大 大扩展。 历史上国家的公共事务和责任包括治理、统治和安全三大基 本领域。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事务的范围不断 扩大,从社会劳动力、人力资源的管理到国防、行政、治安 等国家事务和法律事务,从艺术、教育到科学等事务的管理, 均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
二、政府行为及其伦理属性
1、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发生的,具有道德内 容和意义,表现出善恶倾向的行为,是对善行和恶行的总 称。可区分为道德的行为(善行)和不道德的行为(恶行) 以及可容性行为。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之间没有绝对的 界限,二者会相互转化。 2、不以道德标准来进行评价,且行为没有明确的道德含义 的行为属于非道德行为。 企业行为、政府行为一旦涉及价值评价标准,也就具有了 道德属性。 3、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务员的个人行为具有道德行为含 义。作为组织行为的政府行为其政治含义、行政属性和道 德价值不是截然分离的。
两个类型---政府内部的行政事务:执行公务、贯彻行政决策 服务社会的公共事务:公益活动、公共服务 公共事务最主要的特征: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 性。
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和非竞争性、排他性以及收费困 难等特征的产品。也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 产品或服务。 准公共产品:即带有福利性质的政府有偿服务。 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 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科文卫体等公共事业, 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 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对于了解政治的本质和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为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的自检自测。

第一章:政治学的性质和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以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性质是一门科学,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发现其规律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政治行为是指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个体或群体的活动。

政治力量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政治目标的追求所展示出来的能力。

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动力来源。

第三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观念、信念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适应政治文化的过程。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相互影响的,政治文化塑造了政治社会化的方式,而政治社会化也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规则体系。

政治秩序是指在特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一种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指控制和影响政治过程和决策的能力。

政治决策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做出的决定。

政治权力的分布和政治决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稳定和合理运行的关键。

第六章: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政治组织是指政治权力在政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和结构。

政治行政是指政府机构在行使职权和管理社会事务时的活动和过程。

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的有效性和效率是政府机构正常运行和服务社会的基础。

第七章: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政治领导是指指导和组织政治行为的个体或集体。

政治群体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具有一定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个体的集合体。

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的互动和关系对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具有重要影响。

第八章:政治参与和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是指在政治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对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投入。

第六章政治权利的特利

第六章政治权利的特利
经济与政法学院
5、权利力量说:权利就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的强制力量,权利由此而成为一种法律规 范。 6、权利平等说:权利意味着政府对人民的平等关心和尊重。
(二)马克思主义对权利的分析
1、利益和利益关系是权利形成的基础和社会前提。 权利是社会产物,是社会产儿,而不是自然的个人的产物。 ——马克思 权利形成的动因是利益要求及其满足。利益包括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两部分。正是利益 的驱使,形成了社会成员的权利。因此,权利的内容是社会成员的利益,权利的主体是 社会成员。 2、权利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它是有阶级性的。 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不同的社会关系体现的利益关系具有不同的 内容,所以权利是具体的,历史的。
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 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 的法定资格。
经济与政法学院
(三)政治权利的含义
政治权利是权利的一种,因此,政治权利具有权利的一般特性,就权利的一般特性 而言,权利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定资格。但是,权利又不是一般的权利, 而是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 权利形成的基础是利益,是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主体主张其利益的资格, 权利形成的基础是利益,这里的利益包括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但是由于政治生活 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共同利益才是政治权利形成的利益基 础。因此,政治权利主张的不是社会成员的不同利益,而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利 益。这里的共同利益包括共同利益的实现,利益主体之间不同利益的规范。
经济与政法学院
二、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
(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思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什么会存在?中国哪天强大了,会称霸吗?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纲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纲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纲作为一个高中生,政治课程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政治是社会稳定、国家治理、公共权力和利益分配的重要领域,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

因此,了解政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了解。

第一章:政治理论基础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政治的定义、性质、目的和形式。

同时,还包括了政治学史、政治制度和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政治的概念,认识政治学的基本认识,建立起对政治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政治制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宪法、国家机构和国家行政组织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其作用,认识中国政府的行政机构和政治组织的基本构成。

第三章:中国的政治发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变化。

从1840年代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21世纪,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发生了很多变化。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变化和发展,了解国家的奋斗历程和主要达成的政治成就。

第四章:世界政治形势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国际政治知识,包括国际体系、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全球性问题等。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政治形势、全球性问题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国际观念和国际视野,从而能够深入理解国际事件和国际关系的本质。

第五章:政治行为与权利这一章介绍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选举、人权、劳动、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公民对政治行为的参与和投票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重要性,以及重视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章:政治思想史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领导政治发展和政治变革的重要的政治思想,包括古代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西方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政治思想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以及了解各种政治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点大纲的概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如政治法律、政治活动、政治领导、政治态度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非常必要的。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政治行为理论(political behavior theory)是指对个人、群体和社会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理论。

主要研究人们对政治活动的态度、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参与形式和效果等方面。

政治行为理论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涵盖了政治参与、选举投票、政治信仰、政治社会化等方面,旨在了解和预测人们参与政治行为的因素与结果。

政治行为理论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选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行为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政治行为理论从不同层面分析政治参与的原因,如个体层面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知识和态度等因素,以及制度层面的选举制度、政治参与机会和社会组织等因素。

二、选举投票选举投票是政治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政治行为理论从选民的认知、情感和利益出发,分析选民对候选人和政治竞选的态度和评价,进而提出影响选民投票的因素,如候选人形象、宣传效果和政治承诺等。

三、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政治权威的信仰与观念,是支配政治行为的根源。

政治行为理论从政治信仰的形成和变化出发,探讨人们对政治权威和制度的认同程度、政治信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四、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中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家庭、学校、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对人们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

政治行为理论从政治社会化的受众、形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出发,分析政治社会化对人们政治行为的影响和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政治行为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政治行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模式,并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推动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现实意义在于,政治行为理论可以指导政治实践,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政治行为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政治行为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学理论,它对于研究和预测人类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政党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政党

第六章政党名词解释1、政党制度。

一般是根据一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固定下来的政治结构模式。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一国的执政参政和党际关系模式。

即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

二是政党的内部构成和活动规则。

即政党的组织结构。

2、政党政治。

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

狭义是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

广义上是指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

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

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3、议会党团。

在竞争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成员进入议会后会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成议会党团,以此来统一本党党员在议会内部的活动。

议会党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议会党团的全体会议,主席一般有党的领袖当任。

此外,还设有督导员和各种工作委员会。

4、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王书: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

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

这些政党是为了政治民主而从事激烈斗争,它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民主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的组织。

6、体制外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7、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

思考题一、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1、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

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纲领的指引下。

(纪律处分条例分类整理)8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纪律处分条例分类整理)8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六章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第五十八条‎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参加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不明真相‎的参加人员‎,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六十条在涉外活动‎中,其言行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六十一条‎党员领导干‎部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错‎误思想和行‎为放任不管‎,搞无原则一‎团和气,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七章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第六十三条‎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六十四条‎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上级党组织‎决定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六十六条‎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六十七条‎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七十九条‎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脱离组织出‎走时间不满‎六个月又自‎动回归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脱离组织出‎走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按照自行脱‎党处理,党内予以除‎名。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治理 自检自测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治理 自检自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分)题目1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 )制度就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就是:宪政题目2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就是( )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就是:政治合法性题目3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政治( )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就是:合法性危机题目4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就是( )。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就是:统治题目5正确获得1分中的1分标记题目题干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与(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就是:权力制约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题目6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标记题目题干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就是( )。

选择一项:A、霍布斯B、孟德斯鸠C、布丹D、马克斯·韦伯反馈正确答案就是:马克斯·韦伯题目7不正确获得2分中的0分标记题目题干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就是( ),它就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选择一项:A、公开性B、自愿C、责任性D、一致同意反馈正确答案就是:自愿题目8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标记题目题干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就是通过( )的形式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A、国家强制B、宣传教育C、意识形态D、重叠共识反馈正确答案就是:重叠共识题目9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标记题目题干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 )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与完备的制度体系。

选择一项: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反馈正确答案就是:英国题目10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标记题目题干(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就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就是与其她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第六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参与

第六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参与

第六章 第一节
• 2、社会地位
• 社会地位反映公民的某种社会身份。人们通常都是根 据教育、职业、收入、权力、威望等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 地位,由此形成了社会分层结构。一般而言,在财富、教 育、职业、收入、权力、威望等方面处于较高层次的公民, 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而在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地位的 公民,其政治参与度就弱些。 •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1)收入高的公民政治参与度 就高,他们有强烈的政治兴趣、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2)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的认知技巧和能力, 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而积极参与政治(奥尔蒙德: 教育程度与参政比例成正比)。(3)受政治影响大的职 业的公民更容易参与政治。(4)享有权力或享受特权又 有较高社会威望的人,其政治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人。
第六章 第一节
• 五、政治参与的作用

• • • • •
1、政治作用
(1)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 (2)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3)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 (4)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 (5)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 《教材》: • (1)促进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 • (2)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 (3)监督政治系统运转。
第六章 第一节
• (3)对自己能力的判断。认为自己的行动不能有效地影 响政治结果,即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人,一般不会介入政治。 • (4)对结局的满意度。一个高度相信政治体系的合法 性、稳定性和决策能力的人,认为自己的介入与否,都会 有一个满意的结局,也就不介入政治了。
• 四、几种关系

• • •
1、政治参与与公民自治 2、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3、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4、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6第六章 政治统治

6第六章 政治统治
第一节 政治统治概论
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 学家v.帕累托(V.Pareto,1848~1923) 和莫斯卡(G.Mosca,1858~1941)。他 们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 主制国家中,都是由少数精英统治民众的。精 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 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 基础。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手段
三、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一)政治统治合法化的涵义
合法性是——指某种制度、某个政权及 其政治代表获得其社会成员的肯定、服从、 支持和忠诚的属性。可见,合法性是制度 或政权获得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是社会 公众根据特定政治价值标准,对本国制度 和政权具有‚正当合理性‛的认可评价。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手段
第一节 政治统治概论
例: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轫于20世纪60 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 物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认为,国家 在本质上是维护资本家阶级利益的,但是资产阶级 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资产阶级的各部门与各部分 之间也存在冲突,而国家正是为解决这种冲突而存 在的。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 国家的性质既不取决于其领导成员的阶级性质,也 不取决于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施加的压力和 影响,它是由社会中生产方式的性质和要求所决定 的,国家的统治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结构和其他结构 的关系之中,并且受到这种关系的制约。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手段
(一)实行暴力强制
这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政治统治手段,是 以国家暴力为后盾,强制人们做某些事情或禁 止人们做某些事情,否则将进行取缔、惩罚、 迫害,甚至是血腥镇压。
(二)进行限制与排斥
统治者规定自己享有种种特权,并蓄意限制、 排斥或剥夺被统治者的政治权利,以此巩固和 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政治统治秩序。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研究目标: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义;2. 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方法论;3. 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涵盖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章: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政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 第二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3. 第三章: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政治学的学派和理论;-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4. 第四章: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形式-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政府组织形式;-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5. 第五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6. 第六章:政治决策与政治行为- 政治决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政治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3.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现实政治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政治机构,了解实际政治运作;5.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资源。

四、评价方式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1.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评价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成果:通过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3. 作业和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评价学生对政治学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4. 实地考察报告:通过学生对实地考察的观察和分析报告评价其对政治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教案的实施,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2. 多媒体:提供相关政治学概念和理论的多媒体资源;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政治机构和社会组织。

政治学讲义第六章 政党

政治学讲义第六章 政党

(4)行为手段上,革命党以命令、计划 手段领导,执政党则转向间接调控、协商 为主; (5)权力来源上,革命党权力来自党自 身,执政党的权力来自于民选; (6)权限大小上,革命党的权力几乎不 受限制,执政党则必须依照宪法、法律的 规定活动。
6、阶级党与全民党 阶级党强调自己在利益追求、价值等方 面作为特定阶级代表,强调代表和体现特 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为特定阶级服务。 同时,它往往还在纲领、意识形态上强调 并发展特定阶级的象征与特征。 虽不排斥特定阶级之外的其他人员加入, 但要求他们必须有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意愿, 并认同其意识形态。
简称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机关报刊 团结报 群言杂志
成立时间 1948.1 1941.10 1945.12 1945.12
1930.8 1945.10 1925.10 1947.11
文化教育界
卫生界 文教科技界 归侨侨眷 台湾省籍人士
中国民主促进 会 农工民主党 九三学社 中国致公党 民主自治同盟
三、政党政治的危机与政党改革
1、政党政治的危机; 2、促成政党危机的因素; 3、政党改革;
本课程认为: 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 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 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 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二、现代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1、 早期政党往往是围绕着某些重大的政治 原则 2、现代大众性政党由于现代选举制度的确 立而产生,最早出现在美国;
3、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
4、选举动员、组织政府或监督政府
5、政治整合 多元利益、多元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差 异与冲突,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如何整合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高度分化的利 益与意识,如何在冲突的主体间寻求政治 共识,是政党的重要功能。

七年级上册政治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政治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政治学知识点政治学是研究国家政治制度以及政治行为、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学科。

在七年级上册的政治学中,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一了解。

第一章政治学概述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它研究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发挥政府的职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政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到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第二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运用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等手段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制度。

政治制度包括宪政制度、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也有所不同。

第三章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

常见的政治行为有选举、罢免、请愿等。

政治行为是人们实现自己权益和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参与的表现。

第四章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政治意识的高低程度决定了人们对政治的参与程度,也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

第五章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关于政治道德、政治机制、政治理论的相关思想和理论。

政治思想的发展推动着政治制度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演进。

第六章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使人民有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和民主稳定。

第七章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是指国家以宪法及相关法律为依据,通过法律和法规实现国家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第八章国家行政管理国家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处理,并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国家行政管理包括综合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册的政治学知识点非常丰富,很多概念和知识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理解和学习。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六章:政治沟通、政治参与与政治决策 演示文稿

第六章:政治沟通、政治参与与政治决策 演示文稿

第三节 政治决策
一、政治决策的含义及特征 二、政治决策分析 三、政治决策过程分析 四、政治决策模式 五、政治决策评估
一、政治决策的含义和特征
1.政治决策的含义 决策(decision-making )从字面意义理解,包括两层 含义:(1)作为一个动词,指一个过程,即计划的 形成过程,所谓“作出决定”;(2)作为一个名词, 指结果,即计划形成的最终方案。与此相应,政治决 策既可以理解为把有效的政治要求转化为权威政策的 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把有效政治要求转为为权威政策 的结果。 2.政治决策的特征 第一,公共性;第二,权威性;第三,动态性;
二、政治决策分析
1.政治决策分析的两种思路 政治决策分析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思路:狭义的思路 可以被界定为政府政策过程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广 义的思路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如政党和社团组织)的 政治政策过程分析。 2.政治决策分析的三个层面 政治决策分析把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分解为三 个不同层面,即政治意向(Intentions,表现为政府 的立场或姿态,即政府承诺要做的事情)、政策活动 (actions,体现为政府行为,即政府采取的实际行动) 和政策结果(results,反映政府行为的结果,即政府 对社会产生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与特征
2.政治参与的特征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看,政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式公民对共同利益的行为 主张。 (3)从政治参与的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 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4)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 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行为。 (5)从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对象看,它不是只囿于政府决策,而是 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政治行为(总论) PPT课件

政治行为(总论) PPT课件
3、三种传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个 体选民,每项研究以不同的方式对个体公民在 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能力提出了质疑,进而对民 主理论提出了挑战。
4、政治社会学:社会决定论对独立公民模 型的挑战;政治心理学:典型公民所具有的知 识真空,放弃了对以狡猾的政治老练公民决策 者为基础的民主理论的纠缠;政治经济学家: 造成了公民身份的最终谜团——为什么理性人 在每个个体投入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趋于微不足 道时还关注公民的责任?
政治动机 良 良 良
不良 良
不良 不良 不良
政治行动 良
不良 良 良
不良 不良
良 不良
政治结果 良 良
不良 良
不良 良
不良 不良
整体评价 最佳 次佳 次佳 次佳 次差 次差 次差 最差
1、政治行为研究的根本价值在于它以个体 选民为核心,有助于改善对公民的职责和权利 及民主政治的研究。
2、政治行为研究的三个传统:(1)源自 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研究局的政治社会学传统; (2)源自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政治心理 学传统;(3)着手将合理性及自身利益概念应 用到公民行为研究的政治经济学传统。
三、政治意向:指人们对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
以及政治活动等政治对象的反应倾向,是人们对与上 述政治对象采取某种政治行为的心理准备。政治意向 是由政治态度过渡到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1)政治动机是政治意向的基本要素。政治动机 是指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 目的的内在动力。不同的政治动机不仅造就了形形色 色的政治态度,也为人们的政治抉择提供了依据。
卢梭区分了自然人与公民的区别,并在公 民的概念框架下说明了好的社会制度的界定标 准: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 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 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 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 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 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 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 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 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 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 。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第一章:政治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现代,政治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如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等。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府、政权等,这些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

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纵断面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国家和政权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领土、人民、主权等特征。

而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

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执政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包括宪法、政府机构、选举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政治行为的表现。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对于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六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它包括权力的来源、运行和制约等方面。

政治决策则是政治权力的表现,它涉及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的决策模式和效果。

第七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公民政治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它对于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

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概念、特征、种类

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概念、特征、种类

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概念、特征、种类概念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的政治纪律,危害党在政治上的高度集中统一,依照党内法规规定应当受到党的纪律追究的行为。

主要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党在政治上的高度集中统一。

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党中央历来强调党的政治纪律,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党的历史证明,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基本条件,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

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都是侵害党在政治上的高度统一的。

因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政治纪律行为作为最严重的违纪行为加以追究和惩处。

(2)客观方面必须具有违反政治纪律要求的具体行为。

政治纪律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这里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章所规定的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其中的一种行为,就具备了构成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客观要件。

(3)违纪主体必须是有责任能力的党员和党组织。

非中共党员不构成违反党的政治纪律行为的主体。

(4)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有的是故意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有的出于过失或不明真相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对于过失或不明真相的党员,可以按照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种类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章“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的规定,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主要有以下37种:(1)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且有实际言论、行为或者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四条)(2)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传单、书籍等,或者利用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3)发布、播出、刊登、出版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治秩序的确立过程
①暴力后盾
②制度建设
③法律建构
④实现法治
政治统治的基础
①暴力权威
②国家在行使社会职能时所拥有的权威
③国家权威的社会心理基础
④经济基础
⑤人民主权理论的实现
①政治统治的形式随社会的进步而改变
②政治统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③成熟的政治统治越来越表现出维护社会公正的一面
④政治统治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解决民生和民主问题
政治统治的本质
政治统治实质上是阶级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但政治统治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国家的社会职能是政治统治的基础,阶级统治是政治统治的本质。
第二节政治统治
政治统治理论
①精英统治论(参见第二章第三节政治权力分配的理论和原则)
②多元统治论(参见第二章第三节政治权力分配的理论和原则)
③无统治阶级论:以“社会流动理论”和“经理革命论”为基础
④新马克思主义统治论
A、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国家阶级论的基础上承认国家的自主性
B、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国家自主性的基础上承认国家的阶级性
政治统治的特点
①阶级性: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②最高性:政治统治是人类政治生活最高层次的政治行为,集中体现在国家的特性上
③强制性:对社会的强力控制和支配,以国家暴力为基本后盾
④有序性:体现在行为主体内部、国家结构形式和组织形式、国家各机构功能和活动机制、
行为主客体之间和社会整体的运行中
在理论上,行为主义摒弃传统的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等方法,着重于客观的、经验型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倡导经验研究方法,对政治行为的分析注重量化数据的收集调查、统计分析和经验理论模型的建设,极力倡导观察的客观性和度量的可靠性,认为只有得到证实或证伪的结论才能成为确实的只是。行为主义者严格区分规范问题(moral problems)和经验问题(empirical problems),强调政治学研究应当坚持价值中立。
第六章政治行为
第一节政治行为与行为主义
政治行为的定义
·政治行为是政治体系的动态表现,是政治体系行为构成的基本内容。狭义地讲,政治行为是公民作为个人或团体参与政治过程所采取的行动,广义地讲则是政治体系中所有政治角色参与其中为实现社会资源管理和分配而采取的活动或行动。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而展开的分配权威性价值的活动,反映了政治的本质。
宪法:政治行为最重要的规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有关权利、权力和程序的一系列规则,它规定了公共权威内部及公共权威和公民之间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宪法包括国家的组成、公共权力的结构和界限、公民权利的保障三方面内容。从两个方面确立了政治行为的规则:明确规定了公民权利和形式权利的方式和途径;设置法律以统治统治者。
第三节政治管理行为
政治管理的定义
政治管理行为就是公共权力机关和政府官员通过公共权力体系实现社会资源管理的全部活动,是管理者对于政治生活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政治统治向政治管理的转化
由政治统治向政治管理转变是现代政治兴起的一个标志。人民主权思想将普通公民提高到国家主权组成部分的地位,从而改变了统治时代单向的、压迫式的政治观念,在国家和人民之间建立起双向的权利义务联系。政治管理概念使政治统治者的地位保护和阶级压迫功能逐渐淡化,代之以将行政权力主要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政治意志执社会组织的规模与成员为组织的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他在研究中表明,在一个集团范围内,由于集团收益是公共性的,所以每个成员普遍存在着“搭便车”倾向。集团越大,分享收益的人越多,为实现集体利益而进行活动的个人分享的份额就越小,因此为集团的共同利益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大集团由于规模大,实行规则的成本高,从而造成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而集团利益难以实现、集团行动陷于困境、集团难以为继走向衰落的逻辑。相反,小集团由于规模小,其成员为集体利益行动而获得的收益超过其支付的成本,因此更具有凝聚力,更容易组织集体行为,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政治行为研究的基本假定
分析政治社会价值和人们日常的政治动机与行为,是理解政治的有效途径;要了解政治的实际运作过程,就必须从人们在实际政治中的行为着手,甚至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和大众文化出发;只有通过对这些日常政治行为的科学观察你、试验和分析,才能活得关于政治生活的可靠结论和知识。
行为主义政治学
社会科学中的行为主义认为,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它借助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
治理与善治
治理指个人与机构、官方与私人治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多种多样互相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共同寻找合作的办法。治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过程中既可以是对立的或各异的利益彼此适应,也可以是采取合作的活动;既包括为保证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体制,也包括人们同意或接受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安排。
政治管理的方式
根据社会事务和社会资源的不同性质,政府通常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政治管理:
对于不损害社会利益的私人事务,采用“自由放任”的方式;
对于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团体事务,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
对于涉及整个社会利益的公共事务,采用“民主管理”方式。
第四节公共治理
政治管理向公共治理的转化
尽管政治管理淡化了政治统治的性质,强调了公共权力机构为社会福利工作的含义,但管理仍然属于政府单方面的职能,缺少被管理者的参与。管理的单向性越来越难以满足公民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不满足于成为福利的受众,更希望参与到福利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