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01-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一课:先秦文学汇总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第1讲 古代文学常识综述全国通用
第 1 讲古代文学常识综述中国古代朝代分期短暂统一:乱世朝代:文学重点:先秦时期文学⏹时代背景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221 年是秦朝建立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又称作先秦时期,包括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其中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文学方面主要指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屈原等著名诗人,与广大人民一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诗歌方面,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伟大诗人。
此外,孔子等人也开始记录历史,形成了中国最早期第一批史书。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百花齐放,形成了“”的局面。
⏹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为主的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以其中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为代表,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经过不断发展,以、、等人为代表的家思想逐渐在封建社会成为统治思想。
儒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道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法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墨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先秦诗歌1.《诗经》《诗经》最初称为《》,共篇,因此又把它称“”。
收录了从至约500 年的诗歌。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主义文学源头。
2.屈原与《楚辞》《楚辞》作者主要是时期国诗人,是主义文学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史书典籍1.孔子与《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资料整理修订而成,成为家的经典作品。
因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解释之作相继出现。
2.左丘明与《左传》《左传》全称《》,是鲁国在孔子的著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3.刘向与《战国策》《战国策》是时期整理,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两汉魏晋时期文学⏹时代背景两汉时期(前202—220 年)整体上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220 年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整体上可分为三国时期、东晋西晋时期、南北朝时期。
六年级下01-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一课:先秦文学汇总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1、指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 2、指屈宋等作家的骚体作品。 3、指诗歌总集《楚辞》。
特点: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 、风情,具有浓厚的 地方特色。 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汉间的民歌,且受到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楚 地巫歌的影响。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志是每隔一句,都有个“兮”缀于 句末,篇幅较诗长,文辞繁丽,感情丰富,有不歌而诵的发展趋势。
四、《诗经》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分为风、雅、颂。 1. 风:又称《国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多数是民间歌谣。采诗官散
[知识补充]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五经指的是: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 例: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因而后来出现了 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
(二)内容介绍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
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它善于
叙事,能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和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 通过叙写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并富有故事性。
中国古代文学之先秦文学
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起封建社会,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为代表)和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两类]、楚辞为构成内容。
2、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原始劳动歌谣是我国诗歌的起源。
最具代表性的是«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即断竹黄歌。
(《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惜君不知)3、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
这些神话散佚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文学作品中。
4、«山海经»是中国早期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集。
山川形势、风物特产、珍禽异兽、神灵鬼怪无所不载。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5、伏羲八卦图: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五帝:颛臾帝喾尧舜禹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钧)(舜选择鲧作为接班人,后治水不成功死了)禅让制:以民主的方式选举最高领袖的选举制度,原始社会后期,选举准则:德才兼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验德。
禹代表原始社会的结束,启代表阶级社会的开始—国家的出现,医学院关系维系6、商周之际,伯夷、叔齐不食周黍,以«采薇歌»明志。
7、中国散文的萌芽: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8、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经可分为卦象象征、爻位象征、卦爻辞象征,都具有文学色彩,为孔子所推崇。
9、《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也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 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 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 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一政治叙事诗一言志抒情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先秦文学》课件
《史记》
• 最早最系统的一部史书 • 内容详尽,记录了周至秦朝的历史发展。也
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 • 其研究方法与思路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学产生
了重要影响。
总结
在这样一个悠久的文学书写历史中,先秦时期文学的丰富性、抒情性、思想性与艺术性是别具一格、不可或缺 的部分,它给中国文化的演进与繁荣铺就了重要的基石.
《楚辞》与《离骚》
作者及背景
《楚辞》和《离骚》都属于楚国 (今天湖北地区)文学创作。其 中,《离骚》是楚怀王的遗作, 由屈原所作。
主题与风格
儒家文化
两部作品中的主题都与故国的悲 剧命运有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沉沦的深刻思考与对故土的眷恋。 其文词选用精致,优美,富有抒 情色彩。
《离骚》悲剧的命运描述正是对 儒家主张:诚实、信义、尊老爱 幼的力挺,这些儒家精神被中国 历代推崇至今。
《先秦文学》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先秦文学》的课程。
先秦时期概述
1
时代背景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那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文化风气多 元。
2
文学特点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文言小说、文集等为主。它们深刻反映了时代文化 氛围与思想。
3
代表作家
被誉为先秦文学三大家的作家有孔子、墨子、韩非等众多文学巨匠。
《诗经》介绍
起源与发展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五经》之一,后人认为它既是古代文化的瑰 宝,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类型和内容
《诗经》中的诗歌包括风、雅、颂和《国风》等部分,它以细腻生动的表现方式,反映了先 民们的生活、爱情、哀思和幸福。
古代音乐
诗经中的部分歌词能进行音乐节奏的配合和演奏,后人至今仍在保留和传承这一古老的音乐 文化。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文学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淮南子)、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淮南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山海经)等等。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一说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
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
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文化常识汇总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神话、诗歌、散文构成。
(一)神话传说1.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二)上古歌谣1.《诗经》(1)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2)基本艺术手法:赋、比、兴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构成:风、雅、颂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雅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
包括大雅和小雅;颂指宗庙祭祀之乐,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颂”。
2.《楚辞》(1)含义:一是诗歌的题材,二是屈原、宋玉、王褒、贾谊等人诗歌总集的名称,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
(2)“骚”或“骚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3)屈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4)“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三)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指在先秦时代,一些记载历史兴废之迹的著作,本为历史书,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称为历史散文,主要以《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其中《左传》与《战国策》文学价值最高。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
著名历史散文作品赏析
01 02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作者不详,主要记 述春秋时期具体史实的史书,以“春秋经”的内容为基础记述春秋时期 具体史实的史书。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 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03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
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历史散文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文化意义
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进程,是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同时 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例 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后世的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都受到了历史散文的 影响。
《诗经》的艺术特点
总结词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详细描述
《诗经》的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三种,这些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达力,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诗 经》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多用口语,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
《诗经》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文化意义与影响深 远。
《诗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 宝。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深刻影 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诗经》中的许多诗歌成为了经典 名篇,被广泛传颂和引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同时,《诗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 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先秦文学-先秦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先秦文学-先秦散文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
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
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
(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
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先秦文学 知识点总结
绪论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2、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
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
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2、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
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
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
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诗歌形式)赋、比、兴(表现手法)2.楚辞①战国末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②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其中《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③宋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B.作品在当时可以配乐歌唱C.表现爱情的诗占绝大多数D.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2.下列关于《离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诗人屈原的代表作B.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诗C.运用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D.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真题回顾1.(2019下·中学)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被视为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屈原。
下列选项中,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A.《九辩》B.《风赋》C.《高唐赋》D.《湘夫人》2.(2017上·中学)下列名句中,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C.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诸子散文(黄-儒家;绿-道家;蓝-墨家;灰-法家)真题回顾1.通常认为《庄子》为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价值。
唐代以后,人们又称它是()。
A.《南华真经》B.《无量寿经》C.《道德经》D.《华严经》2.先秦诸子的著作,经常采用寓言来阐明道理。
下列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的是()。
A.庖丁解牛B.愚公移山C.自相矛盾D.揠苗助长3.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历史散文(1)第一阶段言事分开《尚书》——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第二阶段记言又记事《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3)第三阶段人物描写更细致《战国策》——国别体史书4.历史散文《》——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真题回顾拓展1.(2013上·中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先秦文学第一课时知识点.
先秦文学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1、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2、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3、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是在文字产生之前,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
4、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5、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6、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7、“三皇”有各种不同的说法,都是创始神话中的神人,是史前人类生活方式的象征。
《韩非子·五蠹》有所谓“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有巢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易传·系辞下》有所谓“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的伏羲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神农氏,他们大多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群落生活的影子。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8、殷人特别崇敬鬼神,重视占卜,将占卜的结果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便是甲骨卜辞。
清末民初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
可以说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所以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因此说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古代文学史1 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初民的歌谣1. 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宋书•符瑞志》2. 《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
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周易•中孚》九二爻辞: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求雨、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可以溅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2•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
神话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一般来说,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但这样的鹊粉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这是神话流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从主题角度,主要可以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和战争神话三类。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自然灾害神话: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2.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思维特征:通过神幻的想象,把不同类不同质的事物毫无理性和逻辑地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一、神话1.产生的背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想象和幻想的产物2.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多为口头文学,以口头讲说的方法为基本的传播方式3.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4.神话的类型●再生和创生神话●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自然神话●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英雄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战争神话●黄帝大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手法●想象世界的创造,赋予自然以生命,赋予天界与人界,赋予人神已幻变●夸张的描写大胆神奇二、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铜器铭文(最长的在毛公鼎上)2.《尚书》●我国的第一部散文总集,原名《书》,汉朝时称之为上古之书●《虞书》《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或祀典追记)《商书》《周书》史官记录三、《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311篇,6篇笙诗,305●“风”,歌调乐调,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十五国风”160篇●“雅”,即“正”朝廷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105篇●“颂”,宗庙祭祀乐歌,《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2.作者涉及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具体不可考。
3.主要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作品。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4.采诗说,观风察政;献诗说,以颂美或讽谏;删诗说5.六艺:风雅颂(按音乐曲调分)赋比兴6.汉四家诗:毛诗、韩诗、鲁诗、齐诗7.内容●祭祖诗和周祖史诗●农事诗●典礼宴饮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讽刺诗和怨刺诗●婚恋诗8.艺术成就●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国风》、二雅、风雅精神●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叙述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助对外事外物的描写做为诗章或诗句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诗意情思的表达●篇章、声韵及用词●篇章整齐,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多用重言叠词和双声叠韵连绵词●用韵形式多样9.文学地位及影响●抒情诗的传统●风雅精神●比兴垂范●诗体形式,语言艺术等影响后世四、《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统称,后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鲁隐公—鲁哀公)●记事简而有法,语言严谨,以一字寓褒贬,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异端邪说2.《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春秋左传》,左丘明所作,为解释《春秋》而作。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先秦时代先秦文学的主要文学形式:上古歌谣古代神话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2]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4-5]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6]一.古代神话《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
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孟子》
(二) 道家
思想核心:无为而治,自然洒脱
老子《道德经》
庄子《逍遥游》
(三) 墨家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思想核心:兼爱 非攻 尚贤 墨子 名翟 《墨子》
(四) 其他
法家 农家 阴阳家 纵横家等等
二、《左传》 (一)作者介绍
左丘明(约公元前 502 年 -约公元前 422 年) 姓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 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
三、《战国策》
(一)内容介绍
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因 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 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二)人物介绍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网络课程
1.苏秦背剑, 六国拜相。 [片段赏析]
2、生平
(1). 少年得志,官至左徒; (2). 遭谗言诬陷,被贬为三闾大夫 ; (3). 屡遭谗言,被流放 ;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4). 屈原自沉汨罗江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亦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
3.《离 骚》 《离 骚》 (节选)
四、《诗经》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分为风、雅、颂。 1. 风:又称《国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多数是民间歌谣。采诗官散
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 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 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秦策一> 2.张仪楚国受屈,巧辩连横强秦 。
(二)内容介绍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
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它善于
叙事,能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和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 通过叙写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并富有故事性。
[作品赏析]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五、《楚辞》 (一)简介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历来文献言“楚辞”,其义大略有三: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1、指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 2、指屈宋等作家的骚体作品。 3、指诗歌总集《楚辞》。
特点: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 、风情,具有浓厚的 地方特色。 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汉间的民歌,且受到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楚 地巫歌的影响。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志是每隔一句,都有个“兮”缀于 句末,篇幅较诗长,文辞繁丽,感情丰富,有不歌而诵的发展趋势。
[知识补充]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五经指的是: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 例: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因而后来出现了 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
(战国〃楚)屈 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1),朕皇考曰伯庸(2)。 摄提贞于孟陬兮(3),惟庚寅吾以降(4)。 皇览揆余初度兮(5),肇锡余以嘉名(6): 名余曰正则兮(7),字余曰灵均(8)。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9)。 扈江离与辟芷兮(10),纫秋兰以为佩(11)。 汩(12)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13)。 朝搴阰之木兰兮(14),夕揽洲之宿莽(15)。 日月忽其不淹兮(16),春与秋其代序(17)。 惟(18)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9)。 不抚壮而弃秽兮(20),何不改乎此度(21)? 乘骐骥(22)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3)!
[片段赏析]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作者
编者:西汉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 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 名为《楚辞》。
(三)屈原 1、简介
屈原(前 340—前 278),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 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代。 他的一生提倡“美政” 。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先秦文学汇总
引言: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
一、 先秦散文之诸子百家
(一) 儒家:
思想核心:仁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论语》
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160 篇 《 关雎》 2. 雅:即朝廷之乐,大部分是贵族的作品。《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是的乐
歌,分为《大雅》31 篇和《小雅》74 篇。《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 乐。《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105 篇 3.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 舞蹈。颂”在此可以指宗庙祭祀诗歌。 《诗经》按写法分为:赋、比、兴
文学汇总二
先秦文学汇总
网络课程
1. 赋:“赋”是指“铺陈直叙”,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直述 法)
2. 比:是打个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风‧相 鼠》《魏风‧硕鼠》用可恶的老鼠的譬喻统治者的贪婪。
3. 兴: “托物起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也可以说是: 先言他物,再兴起联想(联想法),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联想到新娘出嫁时的美貌有如桃花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