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病情评估流程图

合集下载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新生儿病情评估是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进行的一项重要过程。

它旨在评估新生儿的整体健康状况,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描述了新生儿病情评估的流程。

1. 接触和观察- 护士或医生将与新生儿进行接触,并观察其一般外观和行为。

-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绀、苍白或黄疸等异常。

-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是否有快速、浅表或困难呼吸等异常。

- 观察新生儿的活动水平,是否有异常的强度或缺乏反应。

2. 体温测量- 使用体温计测量新生儿的体温。

-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C至37.5°C。

- 低于36.5°C被认为是低体温,可能需要额外的保暖措施。

- 高于37.5°C被认为是高体温,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3. 心率和呼吸评估- 使用心率监护仪评估新生儿的心率和呼吸。

- 正常心率范围为120至160次/分钟。

- 正常呼吸频率范围为30至60次/分钟。

- 异常的心率或呼吸频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4. 体重测量- 使用婴儿秤测量新生儿的体重。

- 正常出生体重范围为2.5至4.0千克。

- 低于2.5千克被认为是低出生体重,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护理。

- 高于4.0千克被认为是高出生体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5. 饮食评估- 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 观察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方式和频率。

- 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液体摄入。

6. 排尿和排便评估- 观察新生儿的排尿和排便情况。

- 正常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排尿,并在出生后的48小时内排便。

- 缺乏排尿或排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7. 疼痛评估- 评估新生儿是否存在疼痛。

- 观察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哭声等疼痛指标。

- 根据疼痛评分工具对疼痛进行量化评估。

8. 疾病风险评估- 根据新生儿的家族病史和母亲的妊娠期疾病评估新生儿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流程图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流程图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流程
新病人入院
接诊医生接

签住院精神病房知情同意书入院病情告知
书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包括
风险评估及干预表
BPRS量表
阳性症状量表
阴性症状量表
既往是否有
重要脏器病

机体状态
综合评估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风险评估及干预
表、BPRS量表
阳性阴性症状量
表1次/W
TESS,
异常结果复查,每月定
期血常规、肝肾功能、
血糖、血脂、ECG
出院时
风险评估及干预表BPRS量表
阳性阴性症状量表
TESS,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能、血糖、血脂、ECG
躯体方面疾病,完成
相关检查,会诊及相
应治疗
给于出院后指
导,坚持服药,
监测药物副作
用,随诊
















估。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一、引言新生儿病情评估是指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身体和生理功能的评估,以确定其健康状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情评估的流程图及相应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流程图新生儿病情评估的流程图如下所示:1. 接收新生儿- 确认新生儿身份和相关信息- 检查新生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2. 评估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外观,包括皮肤颜色、面部表情和肌张力- 检查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包括反射、运动和触觉反应3. 评估新生儿的呼吸系统-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检查新生儿的呼吸音和呼吸困难的表现4. 评估新生儿的循环系统- 检查新生儿的心率和心律-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色泽和黏膜湿润程度5. 评估新生儿的消化系统- 观察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和吞咽反射- 检查新生儿的腹部是否有肿胀和压痛6. 评估新生儿的泌尿系统- 观察新生儿的尿量和尿色- 检查新生儿的肾区是否有压痛和肿胀7. 评估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是否有异常颜色、疹子或黄疸 - 检查新生儿的黏膜是否湿润和有无出血点8. 评估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系统- 观察新生儿的四肢活动度和关节活动度- 检查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是否有畸形或异常9. 评估新生儿的耳鼻喉系统- 观察新生儿的听力和嗅觉反应- 检查新生儿的鼻腔和喉咙是否有异常分泌物或阻塞10. 评估新生儿的眼睛和视觉系统- 观察新生儿的眼球运动和对光反应- 检查新生儿的眼睛是否有异物或分泌物11. 评估新生儿的免疫系统- 检查新生儿的皮肤是否有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发热或其他免疫相关症状12. 评估新生儿的心理和行为状态- 观察新生儿的觉醒状态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异常的哭声或抖动13. 评估新生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 询问新生儿家庭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支持情况- 提供相关的家庭和社会资源,以支持新生儿的健康发展三、结论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方法,用于评估新生儿的身体和生理功能。

急诊六大病种诊疗流程图

急诊六大病种诊疗流程图

急性创伤伤员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性颅脑创伤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性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诊就诊或“ 120”或他院转来可疑卒中---- J EMS评估和反应.呼吸
J 心跳停止、休克、昏迷者急诊科据病情检诊、分诊、登记分类、分级(1min)______ 先按相应程序抢救、处置
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规范流程,先初始治疗,继以进一步治疗
•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BNP / NT-proBNP 可以指导心衰的治疗,居高不下者预后不良 •需要随时矫正基础心脏病疾患,控制或者消除各种诱因
急诊就诊或“ 120”或他院转来可疑急性左心衰患者
急诊科据病情检诊、分诊、登记分类、分级(
1min )
EMS 评估和反应:呼吸 心跳停止、休克、昏迷者 先按相应程序抢救、处置
急诊医师据基础心脏病,心衰临床表现,床旁心电图
有 F
1 无 r
初步诊断(拟诊)
考虑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确诊:评估心衰危险程 度,确定病因
近一步治疗
•一般处理:体位、四肢 轮流绑扎等。

•吸氧(鼻导管或面罩) •药物:呋塞米或其他袢 利尿剂、吗啡、毛花苷丙 或氨茶碱或其他支气管 解痉剂

•根据收缩压、肺淤血状态 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选择血 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扩张 剂、正性肌力药物、缩血管 药物等
根据病情采用非药物 治疗:无创性或气管 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或血液净化等
BNP/ NT-proBNP
依据病情药物治疗方案
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总结评价(病人在绿色通道的时间v 60min)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90分钟内。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图课件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图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网站或本人删除。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一、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 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 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 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 (附件1)。
告知患者评估结果及手术方案,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名
评估有疑问或困难,组织会诊并上报医务科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附件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谢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目的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 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 者病情及个体差异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 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 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P6:脑死亡的患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急诊预检分诊与病情评估

急诊预检分诊与病情评估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Canadian Emergency
Department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CTAS
英国的曼切斯特分诊量表Manchester Triage Scale
MTS
的急诊危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
五级系统及其意义
系统
、心绞痛等。
❖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
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
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
别。

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
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
人就诊。<30分钟。
❖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
MTS将患者主诉总结归类为52种,如头部外伤、腹痛等,并针
对每一种主诉,根据患者病情或症状是否威胁患者生命,无有
效气道、无自主呼吸、无自主循环等,活动性出血、疼痛程
度、发病剧烈程度、意识水平和体温等6个鉴别点,制订了
相应的流程图。
患者就诊时,分诊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主诉,然后根据与患
者主诉相对应的流程图的要求,从以上6个鉴别点评估患者
分诊护士对医疗资源的估计正是基于上述规定
这些在ESI操作手册中均有详细说明
57%的医院急诊科在使用。
ESI流程:STEP A
Patient Dying?
A
Yes
1
•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
•急性意识改变病人;无反应病人
•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ESI挽救生命干预措施
不属于ESI挽救生命措施
气道/呼吸
➢BMV通气支持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家国家卫生计生委《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医院制定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

一、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患者初始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时病情、营养状况、心理状态、治疗等内容。

二、评估人及资质1.住院患者的初始评估:由主管医师评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分别48小时内、72小时内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进行复审签名;2.住院患者的再评估: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会同主管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3.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评估标准与内容:(一)医师对住院患者的初始评估:1.病人入院后,普通患者主管医师应在24小时内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应立即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主要填写《住院患者评估表》;2.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分别48小时内、72小时内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进行复审签名。

(二)医师对住院患者的再评估:如诊疗计划及出院计划有改变、实施危重症抢救时,要再次修订预期目标,需记录于日常病程中。

主要包括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中评估、出院前评估、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评估、镇静治疗前评估、镇静治疗后评估、康复评估、康复再评估、疼痛评估、输血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等。

如手术前评估: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的综合评估,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均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根据级别手术确定实施病情评估的医师的资质要求,具体参考《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手术患者应在术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2.10 胸痛分诊流程图

2.10 胸痛分诊流程图

胸痛分诊流程图急诊分诊台分诊
(护士确认是否为胸痛患者)
填写胸痛病人相关信息(胸痛时间
管理表),建立胸痛患者门诊病历
急诊分诊护士10分钟内完成心电

将完成的心电图归档在门诊病历中,
并即刻交给胸痛诊室医师进行判读
心电图为STEMI、LBBB、ST 段压低

是中低危胸痛患者转至普通
急诊进一步诊治1轮椅或者平车送抢救室给氧、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
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呼叫医师进一步诊疗或急救。


是急诊护士快速询问胸痛病史,评估病情危重程度,有下列任何一项:1.胸痛程度评分7—10分; 2.年龄>75岁且疼痛评分>5分
3.气道不畅通或者紫绀;
4.呼吸困难R>24次或<10次
5.心率>120次或<50次;
6.收缩压>180mmHg 或<90/60mmHg;
7.有意识障碍;

是。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家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医院制定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一、目的: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二、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对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医师和护理人员实施。

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评估的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四、评估重点环节:1、门诊病人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安排在门(急)诊观察.若医生判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4、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病情评估。

5、住院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6、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

7、病情的阶段小结。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包括一般患者正常出院前一天、自动出院、出院当天。

五、评估的记录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记录文件格式: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住院患者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20年月日:患者病情(或者XX)评估记录主治医师XXX、住院医师XXX、主诊医师XXX今日查房后,采用XXX方法,对患者XXX情况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一)、采用的评估方式:(二)、评估的分、结论:(三)、处置意见:记录医师:上级医师:六、告知要求:首次评估结果填写“病情评估记录表”,以告知患者或委托人;其它评估结果的告知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谈话记录、专用病情评估表(麻醉分级、重症评估表、手术风险评估表等)告知患者或委托人.七、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 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门诊病患评估流程

门诊病患评估流程

门诊病患评估流程简介门诊病患评估流程是医疗机构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流程。

通过评估病患的病情和需求,医务人员能够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门诊病患评估流程的主要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流程步骤1. 预约挂号:病患通过电话或在线渠道预约门诊就诊时间。

2. 登记信息:病患到达医疗机构后,前台工作人员会要求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和病史表格,并核对身份证明文件。

3. 体征测量:护士或医生会进行常规体温、血压、脉搏等基本体征的测量。

4. 病情评估:医生会与病患进行面诊,详细询问病情、症状和既往病史,以便全面评估病情。

5.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验、X光或超声等,以便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

6. 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向病患解释该方案的内容和可能的风险。

7. 医嘱和处方:医生会为病患开具医嘱和处方,包括用药、饮食、休息等指导。

8. 结算和离院:病患在完成就诊后,前台工作人员会帮助进行医疗费用结算,并提供离院指引。

注意事项- 评估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护病患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安全。

- 医务人员应听取病患的意见和需求,尊重其选择权和知情权。

- 医务人员应准确记录病情评估结果和医疗处置,以备后续参考。

-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治疗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 在为病患开具处方时,应遵循用药指南和规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风险。

以上是门诊病患评估流程的主要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通过严格执行评估流程,医疗机构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满足病患的需求。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标题: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情评估是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后的第一步重要工作,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情评估的流程图及其重要性。

一、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1.1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注意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是否正常。

1.2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注意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发绀或黄疸。

1.3 观察新生儿的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判断是否有体温异常。

二、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2.1 测量新生儿的心率:使用听诊器或心率监测仪测量心率,判断是否正常。

2.2 测量新生儿的血压:根据年龄和体重测量血压,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

2.3 测量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

三、进行新生儿的全面体格检查3.1 头部检查:观察头部大小、头颅畸形、眼耳口鼻等器官是否正常。

3.2 胸部检查:观察胸廓是否对称,听诊心肺音,检查有无呼吸困难。

3.3 腹部检查:触诊腹部,检查有无腹部肿块、压痛或腹部膨隆。

四、评估新生儿的喂养情况4.1 观察新生儿的吸吮反射: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吸吮反射,判断是否能正常吸食。

4.2 观察新生儿的排尿情况:观察新生儿的排尿频率和量,判断是否存在尿液异常。

4.3 观察新生儿的体重变化:定期称量新生儿体重,判断是否存在体重增长不良。

五、记录评估结果并制定护理计划5.1 记录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体格检查结果:将评估结果详细记录,包括各项指标的数值和观察情况。

5.2 分析评估结果并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5.3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体格检查,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结语: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是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通过系统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流程图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流程图
3.绿区:即Ⅳ~Ⅴ级病人诊疗区。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定义
濒危
危重
急症
亚急诊
非急诊
处置要求
立即(急诊抢救)
<15min(急诊抢救)
<3omin(优先急诊)
<1h(候诊)
<2h(候诊)
年龄
≤7d新生儿
7~28d新生儿
体温
耳温≥41℃
耳温≥39.5℃
耳温≥39℃
耳温≥38℃
循环
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休克
心衰;心率失常伴循环稳定;高血压危象;重度脱水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正常);高血压;中度脱水
血压正常;循环稳定;轻度脱水
循环稳定;无脱水征象
呼吸
呼吸停止或将停止;急性呼吸窘迫;上气道梗阻伴明显喘鸣;SPO2≤90%
中度呼吸困难;气促明显;明显喘息;SPO2≤92%
轻度呼吸困难;中度喘鸣;SPO292%~94%
无呼吸困难;稍气促;轻度喘息;SPO2>94%
呼吸平稳SPO2>94%
神经
昏迷;惊厥持续状态;急性肢体瘫痪(<3h);GCS3~9分
昏睡;谵妄;剧烈头痛;GCS10~13分
嗜睡,易激惹;头痛明显GCS14~15分
意识清楚GCS14~15分
意识清楚GCS14~15分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流ຫໍສະໝຸດ 图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科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Ⅰ级和Ⅱ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Ⅲ级病人,原则上按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病人应被立即送人红区。

住院患者VTE综合评估及防治流程图

住院患者VTE综合评估及防治流程图

住院患者VTE风险综合评估及预防一、住院患者VTE防治流程:由于VTE的发生与患者接受住院治疗密切相关,本院建立完整的住院患者VTE风险综合评估及防治流程,以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原则,明确防治的范围、时限、执行、记录与归档、警示与标识等环节的具体内容。

(一)VTE风险评估范围:VTE风险综合评价应覆盖所有住院患者。

(二)VTE风险评估时限:1.住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首次评估;2.转科患者转入24小时内应进行再次评估;3.手术患者(含介入手术)术后6小时内进行再次评估;4.患者发生VTE危险因素变化时、出院前当班内应及时进行再次评估。

(三)VTE风险评估执行:由责任护士负责具体实施住院患者VTE风险综合评估。

通过登录“电子病历”系统,选用“住院患者VTE 风险评估表”进行VTE风险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医生,对中高危风险的患者医生结合评估结果和病情,开具预防措施医嘱,对于将使用抗凝药治疗的患者或因慢病长期使用抗凝药的患者由医生对其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护士要做好用药观察及宣教。

(四) VTE风险评估记录与归档:1.首次评估结果要求记录在入院记录及护理记录中、预防措施记录在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体现;2.术后评估结果及预防措施记录在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中及术后护理记录中;3.转科评估结果及预防措施记录在转入医疗护理记录中。

患者出院(转科)前,由护士打印所有VTE风险综合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单,并随住院病历归档。

(五)VTE风险警示与标识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中高危患者通过特殊颜色(如黄色、红色)在病人的床头卡上体现,护士同时依据医嘱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和患者宣教。

二、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外科系统统一使用住院患者Caprini评估量表,按照以下步骤实施:1.选择评估时限,分为首次评估、术后评估、转科评估和病情变化评估;2.VTE 风险因素评估,对照住院患者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和女性患者孕期及生育等相关因素进行逐项评分。

住院患者诊疗流程图

住院患者诊疗流程图
住院患者诊疗流程
急门诊初步检查后评估
急门诊病人
住不院符条合件住院标准
离开流程
符合住院标准
办理入院手续
病人到达相应病区
入院初始评估 营养评估
医生采集病史、查体完成病历、开出入院医嘱护士收 集患者信息宣教
落实各项检查初 步治疗医嘱
落实病人知情同
意、诊治方案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处、风险、效果、
医生告知
可供选择的其他
方案、权利、必要
时修改诊疗方案
三级查房
有 会诊必要性
启动会 诊工作
落实诊断治疗方案
病情观察 定期医疗护理再评估
治疗不同阶段
疗效评价 方案调整 病人符合出院标准 康复指导
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复诊、随访

(YW032)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YW032)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基础上制定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评估重点范围:所有住院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法、《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等。

.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危重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

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电子病历内的《病情评估表》;手术患者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病情发生变化或住院超过30天患者要再次填写电子病历内的《病情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

住院患者的专科项目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2020年01月01日01:01病情评估记录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XXX/住院医师X义X,采用XX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1、采用的评估方式:×××;2、评估得分、结论:×××;3、处置意见:XXXo×××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患者病情评估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标题: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情评估是对新生儿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是一种有助于医护人员进行评估的工具,它提供了一种清晰的结构化方式来指导评估过程。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的五个大点,并在每个大点下详细阐述相关的小点。

正文内容:1. 新生儿基本信息1.1 出生日期和时间1.2 出生体重和身长1.3 孕周数和胎龄1.4 分娩方式和分娩史1.5 母亲孕期疾病史和用药情况2. 生命体征评估2.1 体温评估2.1.1 使用体温计测量新生儿体温2.1.2 判断体温是否正常2.1.3 注意体温异常可能的原因2.2 心率评估2.2.1 使用心率监护仪检测新生儿心率2.2.2 判断心率是否正常2.2.3 注意心率异常可能的原因2.3 呼吸评估2.3.1 观察新生儿呼吸频率和深度2.3.2 判断呼吸是否正常2.3.3 注意呼吸异常可能的原因2.4 血压评估2.4.1 使用血压计测量新生儿血压2.4.2 判断血压是否正常2.4.3 注意血压异常可能的原因3. 神经系统评估3.1 观察新生儿的觉醒状态和表情3.2 评估新生儿的运动和反射3.3 检查新生儿的颅骨和脊柱3.4 评估新生儿的意识水平和神经功能4. 皮肤评估4.1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湿度4.2 检查新生儿的皮肤完整性和异常4.3 注意皮肤黄疸或其他异常的可能性5. 消化系统评估5.1 观察新生儿的进食情况和吞咽反射5.2 评估新生儿的腹部形态和肠鸣音5.3 注意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可能性总结:新生儿病情评估流程图是一个有助于医护人员进行全面评估的工具。

通过收集新生儿的基本信息、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皮肤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在评估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异常情况可能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病情评估流程图
病人病情评估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人病情评估的流程图。

1. 病人登记
在病人来院时,首先需要进行病人登记。

医护人员会要求病人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建立病人的电子病历,并为后续的评估提供参考。

2. 病史采集
医护人员会与病人或其家属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这包括了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通过了解病人的病史,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及可能的原因。

3. 生命体征测量
在评估病人病情时,医护人员需要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这些数据能够反映病人的生理状态,为后续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4. 症状评估
医护人员会询问病人或其家属病人的症状,如疼痛、呕吐、腹泻等。

同时,会进行系统性的体格检查,包括查体、听诊、触诊等。

通过症状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病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

5. 实验室检查
针对不同的病情,医护人员会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病人体内的生理指标,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6. 影像学检查
对于需要进一步了解病情的病人,医护人员可能会安排进行影像学检查,如
X光、CT、MRI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病人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
护人员做出更精确的诊断。

7. 专科会诊
在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会邀请相关的专科医生进行会诊。

通过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病情,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8. 病情评估总结
医护人员会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信息,对病
情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将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的诊断、治疗方案等内容。

这些评估结果将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以便更好地处理病人的病情。

9. 病情监测和随访
在病情评估之后,医护人员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并进行病
情监测和随访。

通过定期的复查和观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病人病情评估的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医护人员能够全面了解病人
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随时监测病情的变化。

这一流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和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