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知识讲解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
地球科学知识: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地球科学知识: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地球上并不是一片平静安宁的乐土,它也有着许多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危害,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着重介绍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地质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的危害的现象。
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就是地震和山体滑坡。
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一次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和山体滑坡等现象。
地震的影响非常大,它不仅会破坏人类的住所和基础设施,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生命财产损失。
2.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指山区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改变,使得场地内的岩石松散,失去稳定性而发生滑动的现象。
山体滑坡的危害较大,它不仅会破坏人类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而且还会导致大规模的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现象。
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地震、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雪灾、干旱等。
1.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会带来很强的风和降雨,给人类带来重大威胁。
一般来说,台风往往会造成建筑倒塌、交通中断、电力中断等问题,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涝是由大气环流变化、地形特征等因素引起的降水过程和洪水过程。
如果暴雨和洪涝强度过大,就会引发洪灾,导致道路中断、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安全。
3.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山坡地区地质构造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
当沟壑内的积雪、雨水等因素使得沟壑内部的岩层松散并且失去稳定性时,就可能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较大,它不仅会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会导致损失严重的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介绍了地球上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知识讲解
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知识讲解要点一: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与发生过程1.地震的形成机制①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②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内的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岩石发生破裂和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③除了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都可能诱发地震。
2.地震的发生过程要点二:震级与烈度1.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2.烈度概念: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它们的关系如下:总结:【典型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震源深度越大,震级越大B、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大C、震级越大,烈度越小D、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解析:考查地震要素中的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
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的大小还与震中距地面建筑及地质构造有关。
答案:D要点三:分布地壳中有断层——具有活动性的断层、断裂构造运动、板块交界处为易发区。
1.世界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典型例题】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材料三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
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子拆除。
材料四(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高一地质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质灾害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内外部作用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地质灾害是地球活动的产物之一。
本文将对高一地质灾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地震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岩石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产生流动性,并且存在于几个大型岩石板块之间的接触带。
当这些岩石板块发生滑动时,就会引起地震。
地震是短时间内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它的规模可以通过里氏震级来衡量。
地震的破坏力取决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地表岩石的结构和地质构造。
人类可以通过建设抗震建筑、加固老旧建筑和发展地震预警系统等措施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除了地震,火山喷发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火山是地壳中岩浆上升至地表形成的地形构造,火山喷发时,岩浆和热气体会从火山口喷发出来。
火山喷发的规模取决于岩浆的粘度和气体的压力。
火山喷发不仅会造成火山熔岩的破坏,还会产生火山灰和火山弹等。
火山灰会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火山弹可能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伤害。
人类可以通过监测火山活动、提前疏散居民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来降低火山灾害带来的风险。
洪水是地质灾害中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洪水是指河流或海洋的水位上升到超过警戒水位,造成周围地区的淹没和破坏。
洪水的发生通常由于暴雨、融雪、堤坝坍塌等原因导致水位上升。
洪水会对居民的生活、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基础设施的运作造成巨大影响。
人类可以通过加强河道管理、修建防洪堤坝以及制定灾害预警系统等方法来应对洪水灾害。
除了上述地质灾害外,还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
滑坡是指土壤或岩石在坡面上滑动或崩塌的现象,这种地质灾害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
泥石流是指因降雨等原因,山坡上的土壤和岩石混合物流动到低洼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伤亡。
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质结构不稳定等原因,地表发生沉降和坍塌的现象。
地质灾害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
主要分布地区:台、藏、 新、青、云、川等
新疆
青海
西藏
四川
华北
(唐山)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云南
台湾
【读图分析】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西多东少
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2、我国地震灾情分布特
点?为什么?
东重西轻
西南地区多地震
东部人口、城市 密集,经济发达, 灾情重
C.③ D.④
基础过关
2.可能位于震中附近的是
A.①
B.②
烈度 Ⅵ Ⅶ Ⅷ Ⅸ Ⅹ
破坏程度 人站立不稳,器皿翻落 房屋轻微损坏,地表出现裂缝 房屋多有损坏,地下管道破裂 房屋大多数破坏,铁轨弯曲 房屋倾倒,水面大浪扑岸
C.③
√D.④
基础过关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3~4题。
3.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
等震线 地面破坏程度相 似的各点相连起 来的曲线。(不规则)
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点 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地震波 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知识点一:地震
3、地震的度量指标:震级与烈度
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来表示。一次 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破坏力越大。
三)躲藏姿势 1、蹲下、坐下或俯倒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用物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掩住口鼻。
知识点二:滑坡
1、概念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 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 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 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 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 下滑的现象。(外力作用)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与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地理高考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振动,它是地球地壳动力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地震的认识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1.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处。
其中,构造地震是指地球板块相互碰撞、相互滑移或相互远离等活动导致的地震。
而火山地震则是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引起的地震。
2. 地震烈度与震级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震在特定地点产生的破坏程度,一般采用罗马数字表示。
而地震的震级则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3. 地震防治措施地震灾害的防治包括预测、减灾和抗震建筑等方面。
地震预测是指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和科学手段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而抗震建筑是指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或水文条件不利等原因导致的河流或湖泊水位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从而引发的灾害。
洪涝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的危险。
1.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降雨量过大、水源集中等。
降雨量过大是指降雨量超过当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和河流的排水能力。
水源集中是指河底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来水量大等原因。
2. 洪涝灾害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治理水文条件、改善水土保持、建设排涝设施等措施。
治理水文条件是指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修复和改造,调节河道形态和水位,增加水的排洪能力。
改善水土保持则是指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抗洪能力。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灾害,它会给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给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课件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
宁明中学 许光珍
一.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 .滑坡和泥石流
地震
(1)地震基础知识(观看录像)
•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震级
(2)地震构造示意图Fra bibliotek(3)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地震分布图
(4)平时你是如何防震呢?(防震小游戏)
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C.震中距
D.震源深度
2.下面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使( A )
A.人类目前发现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外,月球 火星等天体上也 有火山活动.
B.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 山.
C.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有百害而无一利.
D.火山喷发的物质就是高温岩浆.
3.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C )
火山喷发(组图)
1)火山基础知识(观看录像)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2)火山产生的原因
3)火山评价 从灾害的角度看,火山喷发有哪些危害? (图片)
从资源的角度看: 旅游(图片),矿产,肥沃土壤等
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冲毁阿尔梅罗城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图) (2)以上几种地质灾害之间相互有什么联系? (3)地质灾害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吗? (4)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诱发什么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灾害成因的关联性 2.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3.人造灾害
印尼海啸
三、地质灾害的防御
日本富士山
火山灰
火山灰形成的肥沃土壤
香港山地中部滑坡
高一地理地质灾害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质灾害知识点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地下或海洋中的某些地理现象,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的现象。
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泛,对我们人类来说既有威胁也有挑战。
作为高一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点,不仅能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还有助于应对灾害风险。
首先,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地壳板块发生断裂产生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震中一般位于地壳板块断裂带附近,常见于板块交界处。
地震的强度可以用里氏震级来衡量,一般分为轻微震动、中等震动和强震。
地震不仅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土地的裂缝,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地陷、火灾等。
其次,火山喷发也是地质灾害的一种。
火山是地球上特殊的地质地貌,喷发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大量的火山灰、岩浆和毒气。
火山喷发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岩浆和火山灰的喷出,会导致房屋倒塌、农田损毁和空气污染。
此外,火山喷发还可能引发火山爆炸、火山崩塌和火山洪泛等次生灾害。
另外,地质灾害中还包括滑坡、地陷和泥石流等。
滑坡是指山坡或河岸等地表土壤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失稳并滑下的现象。
滑坡常见于斜坡陡峭的地区,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地陷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地质构造变动或人类活动等原因引起地表或地下土层下陷的现象。
地陷会导致房屋沉降、地下管道断裂以及地表形态的改变。
泥石流是由山坡上的土壤和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流动性强的泥浆状物质,泥石流往往具有较大的速度和冲击力,对于沿途的建筑、农田和河道等构成巨大威胁。
最后,高一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理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灾害防范的意识。
例如,在选择居住地时,我们可以避开地震活跃带和滑坡易发区,减少灾害风险。
其次,学习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应对技巧,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找到避难所,采取正确的求生措施。
地质灾害——地震ppt课件
一、地震灾害
1.地震概述 (1)定义: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
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 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 的现象。 (2)相关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 中距、震级、烈度、等震线。
汶川地震的里氏震级为8.0 级,震中烈度达到11度。
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烈度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
假如你遭遇一次震源深度为100km的中源地震,而你恰好 位于震中,从感觉到上下颠簸开始,你大约有多长时间逃 跑呢?
12秒
古人对待地震有个方法叫做“伏而待定”,即强震袭来时, 多数情况下很难马上逃离,应该赶快就近蹲或趴在相对安 全的地方,待震后再迅速撤离。
最新课件
15
7.避震方法
①住平房或楼房一层,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 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 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 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 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最新课件
2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 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20世 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地震 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 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 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 海原地震(1920年甘肃)。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0级地震,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 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 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 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 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 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主要地质灾害幻灯片
1906年,美国旧金山
1999年,希腊
1995年,日本神户
1999年,土耳其
1999年,中国台湾
一、主要地质灾害
• 地震 • 火山喷发 • 滑坡和泥石流
•2
地震
(1)地震基础知识
•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 震级
(2)地震产生的原因
• 世界地震分布图 • 六大板块分布图
•旅游(图),矿产,肥沃斯火山冲毁阿尔梅罗城
•9
日本富士山
火山灰 火山灰形成的肥沃土壤
滑坡
•13
滑坡
• 什么是滑坡? • 产生滑坡的地区地形有何特点? • 滑坡有那些危害?
•14
泥石流
•15
泥石流
• 产生泥石流应具备哪些条件?
(1)地形 (2)松散堆积物 (3)暴雨
• 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 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 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16
二、地质灾害的防御
1.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
2.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 ◆ 实施一些防御措施
3.请你谈谈应该如何防御地震? a.平时的措施;b.地震来临时;c.地震后;
2.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什么联系? 3.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产生有哪些影响?
•19
我国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谢谢!
•21
•17
动物预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峰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地质灾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浅源地震;③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⑥加强国际合作等。
危害:①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②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
③引发瘟疫。
(二)滑坡、泥石流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
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泥浆石块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
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分析:自然原因: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山体,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④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高一地质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质灾害知识点归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过程和地质条件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破坏的自然灾害。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高一学生学习地质灾害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球上地壳的震动。
高一地理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震的原因、形成地震波的过程和地震的危害。
地震不仅可以引起地表的破坏,还可能引发海啸、地裂缝以及山体滑坡等其他灾害。
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壳内部岩浆上升、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我们学习了火山的形成过程、火山岩的特点以及火山喷发的危害。
火山的喷发会产生巨大的火山灰、岩浆和烟尘,对周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三、地质滑坡地质滑坡是指山体的岩层在重力和外部因素作用下发生滑动的过程。
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地质滑坡的成因、分类以及危害。
地质滑坡可能导致土石流、崩塌和滑坡等灾害,对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有重要影响。
四、地下水倒灌地下水倒灌是指由于人类开发活动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进而渗入低洼地区的现象。
我们学习了地下水倒灌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倒灌可能导致地层沉降、地面下陷和土壤侵蚀等问题,对农田、建筑和水源产生威胁。
以上是高一地理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除了了解地质灾害类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方法。
一、地震的监测与预测地震的监测与预测是地震学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地震仪、震级和震源距离的概念,还了解了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测的方法。
地震监测与预测有助于提前发现地震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
二、火山的监测与预测通过地质仪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对火山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
我们学习了火山的震动、气体排放和地形变化等指标,以及火山喷发的预测方法。
火山的监测与预测有助于保护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应知应会内容
地质灾害应知应会内容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外力作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警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运动、岩石变形和地壳应力释放等。
预测地震的方法包括地震监测、地震孕育区划分和地震学研究等。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岩浆运动引起的火山喷出物和气体排放现象。
火山喷发的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和岩浆上升等。
预测火山喷发的方法包括地震监测、气体排放监测和火山形态变化观测等。
3.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层或岩石层在重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滑坡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预测滑坡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4.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山坡上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形成的高速流动的混合物。
泥石流的成因包括降雨、地震和地表积水等。
预测泥石流的方法包括降雨监测、地质勘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5.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岩溶、煤矿开采和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下陷的现象。
地面塌陷的成因包括地下岩溶溶洞崩塌、煤矿开采引起的采空区塌陷和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抽水沉降等。
预测地面塌陷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三、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1. 地震防范:建立地震监测体系,及早发现地震活动;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能力;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2. 火山喷发防范:建立火山监测体系,及早发现火山活动;设置火山预警系统,及时疏散人员;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火山灾害防范,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滑坡防范:加强地质勘测,及早发现滑坡隐患;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建设在滑坡易发区域;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前疏散人员。
4. 泥石流防范:加强降雨监测,及时预警泥石流;修建防洪堤坝和泥石流导流沟,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力;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火山灾害等。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构造活跃、地形复杂、降水丰富,因此地质灾害多发。
下面将对各类主要地质灾害依次介绍。
一、地震灾害构造运动导致岩层产生弯曲、变形,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岩层会突然断裂或错位,并将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导致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按照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等。
地震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全球最主要的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这两大地震带之间,且内部断层多,因此地震灾害多发,华北、台湾、青藏、新疆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常采用震级、烈度、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等描述地震。
二、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其主要形成条件如下:(1)地貌条件:斜坡(10-45度);(2)岩性条件:结构松散,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易发生滑坡;(3)构造条件:具有节理、断层等构造面时易发生滑坡;(4)地下水:能降低抗剪强度强度;(5)触发条件:地震、暴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等。
崩塌是指陡峭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崩落的现象。
崩塌的主要形成条件如下:(1)地貌条件:陡峭的地形(大于45度);(2)岩性条件:岩石坚硬;(3)构造条件:具有节理、断层等构造面;(4)气候条件:日较差、年较差大,易发生物理风化等;(5)触发条件:地震、暴雨、冰雪融化等。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融水等激发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1)地貌条件:地形陡峭;(2)物质条件:丰富的松散堆积物;(3)水源条件:水源充足、多暴雨。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西南地区多发。
三、火山灾害火山灾害是指由火山喷发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灾害,通过熔岩流、碎屑流、火山灰、有毒气体等方式致灾。
全球火山的主要分布带包括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东非火山带等,火山和地震一样常沿板块交界处分布。
地质灾害课件
能量: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 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就增加30倍。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危害: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汶川地震图片
(二)、火山喷发
概念: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气体、碎 屑物质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
2.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 C 滑坡 D泥石流
火山的构造 :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 火山的类型: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分布: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的火山带、大西洋底
隆起火山带 。 危害: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印尼火山喷发图片
(三)、滑坡
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分布:山区地区。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说法正确的 是( )
①某地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可能与当地 发生的地震有关 ②地震发生时很可 能诱发火山喷发 ③我国主要地震带
与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有明显的相关
性
④地质灾害的成因与人类活动
无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分布上的群发性: 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 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
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 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防御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 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 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一、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 滑坡 泥石流
(一)、地震
概念: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质灾害
舟
曲
泥
石
流
舟
曲
泥波分为横波(也叫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和 纵波(也叫P波,气、液、固三态均可传播),纵 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较慢。
当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的人们感觉大地如何震动? 地震发生时,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是 先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 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 线。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岩石圈中各种地质作用 和人为因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在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 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崩塌、地面 塌陷、地裂缝、土地沙漠化、火山爆发 等,其中除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外, 其他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由人为因素引 发的。
(1.1)地震的结构
地 震 结 构 示 意
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中国历史上(1900—2004)地震震中分布图
中国地震分布:华北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哈尔滨
乌鲁木齐
沈阳
北京
兰州 西安 拉萨 上海
成都
武汉 台北
5.0-5.9
6.0-6.9 7.0-7.9 8.0 以上
昆明 广州
汶川地震后的山体滑坡
(2)滑坡 (1)成因: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 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2)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 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地壳运动活跃、人类活动频繁、植 被覆盖率低、坡度大的山区,滑坡 较易发生。 防御措施:及早识别滑坡危险,建 设护坡工程、恢复植被等。
地质灾害的知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的知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发的破坏性事件,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
以下是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造成地表晃动和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大小可以用震级或矩震级来衡量,伴随着地震有可能会出现破坏性的地面裂缝和土地滑动。
2. 火山喷发:火山是地球表面向外喷发岩浆、热气和火山灰的地形。
火山喷发会产生熔岩流、火山灰喷射、火山爆炸等现象,对周围的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3. 滑坡:滑坡是地质体沿地面滑动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层的失稳、地震或降雨等因素引起的。
滑坡会导致土壤和岩石的大规模移动,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
4.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大量降雨或融雪等原因引起的沿山坡流动的泥浆和岩石的混合物。
泥石流具有高速、大冲击力和破坏力强的特点,经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
5.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降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地下资源开发、地层压实等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
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管道破裂、建筑物倾斜、地下水淹没等问题。
6. 地裂缝:地裂缝是指地表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裂缝。
地裂缝通常是由地震引起的,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会对交通、建筑物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此外,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预测也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初中地理中的地质灾害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中的地质灾害知识总结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层或地下发生的,由于地壳运动或地球物质内部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
在地理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质灾害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我将对初中地理中的地质灾害知识进行总结。
1. 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球表层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是地球内部运动所产生的结果。
地震灾害造成了各种破坏,如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
地震的频率、强度和分布不均衡,一般分为构造性地震和非构造性地震。
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深处,震中是震源之上垂直同一轴线上最浅的一点。
地震的强度通过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地震的破坏力越大。
2. 地质灾害预测与预防地震的预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观测、监测和分析手段,提前判断地震的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
地震预防是指通过灾害性地质环境工程、减灾设施建设等手段,减少地震灾害的危害。
目前,地震预测技术尚未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地震知识普及、加强抗震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来降低地震的危害性。
3. 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除了地震灾害,地质灾害还包括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火山喷发是指地下岩浆在地表喷发的现象,喷发物质包括岩浆、岩石碎屑、烟气等,火山灰具有肥力较高。
滑坡是指坡面的原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或滑动的现象,常见于高山、丘陵地带。
泥石流是指由降水引起的山体泥石、水、空气混合物沿着坡面流动的现象。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岩层塌陷而引起地面下陷。
4. 防治地质灾害的方法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对于火山喷发,我们应该加强对火山活动的监测,提前疏散人员,并加强火山周围地区的植被恢复。
对于滑坡,我们应该对滑坡易发区进行综合治理和工程防护,减少滑坡的发生概率。
对于泥石流,我们可以采取挡土墙、控制泥沙源和减少人类活动等手段来减轻灾害。
对于地面沉降,我们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减少过度开采造成的地下岩层塌陷。
第二节 主要的地质灾害.
1. 定义:(P19)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
下2,.泥沿一石定流的发滑生动条面件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1)岩石:“破碎”
2)植被: “覆盖率低”
3)降水:“强度大”
4)地形:山区“坡陡谷深”
3.危害: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探究2
【合作探究1】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返回
【合作探究流频 发,请你分析原因。
1、川、黔、滇接壤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 界处,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2、地震导致山体岩石松散,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降 水较多,且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因而滑坡、 泥石流频发。
返回
汶川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地质灾害
【 知识梳理】
二、地质灾害 (一)地震 1、与地震相关的概念:
地震、震级、烈度、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震波、前震、余震 地震构造 探究合作
2、地震的分布与成因 ——世界两大地震带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地震的危害
(二)滑坡和泥石流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 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九州岛和北海道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 大,哪里小?
A、B两地震级相同,A由于离震中近,所以烈度大于B。
地震构造 等震线:把烈度相同的地点连成线
C A
B
返回
【 读图思考】分析地震为何主要分布在这两大地带?
1.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D)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2.下列四大高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较为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考点解读地震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________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
当积累的________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________或________,使长期积累的________急剧释放出来,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震动,成为地震。
2.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________有关,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震级。
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________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___烈度。
烈度与________大小、震源深浅、________、地质构造和________等有密切关系。
3.分布:板块的________地壳________,是地震易发区。
________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参考答案1.地应力地应力断裂错位能量地震波2.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一个影响多个震级震中距地面建筑3.交界处不稳定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要点精析要点一: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与发生过程1.地震的形成机制①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②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内的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岩石发生破裂和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③除了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都可能诱发地震。
地震波特点对人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影响纵波传播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震动使人先感到上下颠簸使建筑物上下震动横波传播速度慢,使物体产生前后水平晃动使人在地震发生一段时间后感到水平晃动使建筑物水平晃动,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要点二:震级与烈度【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366378 特点及主要描述参量1.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2.烈度概念: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它们的关系如下:总结:概念计量和单位影响因素震级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烈度表示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震源深度越大,震级越大B、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大C、震级越大,烈度越小D、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解析:考查地震要素中的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
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的大小还与震中距地面建筑及地质构造有关。
答案:D要点三:分布【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366378 分布地壳中有断层——具有活动性的断层、断裂构造运动、板块交界处为易发区。
1.世界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典型例题】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材料三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
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子拆除。
材料四时间震级震源深度(km) 首都距震中距离(km) 伤亡情况海地2010年1月12日7.3级10 16 伤亡约55万智利2010年2月27日8.8级60 320 伤亡近千人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于太平洋的边缘,图中①②③④⑤都位于此带上;而⑥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第(2)题,依据③、⑤分别位于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可判断③位于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⑤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注意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属于印度洋板块,则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材料中显示一系列地震的发生及其危害,结合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可分析回答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3)题,地震损失大小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建筑物抗震性能密切相关,材料三、四显示智利地震震源深度大,首都距震中更远,且房屋抗震性能优于海地,所以智利地震带来的损失较小。
答案:(1)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①②③④⑤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⑥(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
2.我国地震多发区的分布及成因中国地震分布:西多东少,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中国地震分布----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①台闽——(板块边界—亚欧板块VS太平洋板块)---台湾②太行山,京津唐 ---华北③青藏高原、以及川、云西部——(板块边界---亚欧板块VS印度洋板块)---青藏④西北的新、宁、甘 ---新疆注:我国是文字记录地震最早的国家(《竹书纪年》,夏)【典型例题】(2015年·河北省·秦皇岛实验二中·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某年地震一览表行政区新藏滇川、渝黔豫冀黑、吉、辽台地震次数 5 2 1 6 1 1 2 2 3 材料二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1)该年发生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分布规律正确的是(多选题)( )A.分布广,但不均匀,西多东少B.多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C.有新疆、青藏、华北、我国台湾四个多发区D.东北地区没有地震(3)我国地震灾情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
原因是什么?(4)新疆、四川地震多的原因与我国台湾地震多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该年地震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南、华北及我国台湾地区。
第(2)题,我国地震灾害分布范围广,但不均匀,西多东少;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我国台湾地震分布集中;东北地区相对较少,但并不是没有地震。
第(3)题,我国西部地震发生的频次要高于东部,但西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分散,建筑物、城市较稀少,灾情比东部轻。
第(4)题,新疆、四川处在亚欧板块内部,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我国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构造断裂活动强烈、多地震。
答案:(1)西北、西南、华北、我国台湾。
(2)ABC(3)东重西轻东部人口、建筑物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
(4)不同。
新疆、四川处在亚欧板块内部,断裂发育、构造运动强烈、极易发生地震。
要点四:地震的危害及措施1.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灾情东重西轻,特别严重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台湾,死亡人数世界最多。
2.措施【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366378 地震防灾减灾地震灾害监测;防震减灾教育;预案演习;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等。
1)家庭防震——应急包;应急卡片;清理物品(床下或牢固家具腾空)2)地震时——把握十几秒自救机会室内——镇静地就地躲避——三角空间,离开危险地——外墙窗下、电梯、阳台、门等,护头掩口鼻,不跳楼,镇静。
户外——迅速向地形开阔地转移;山区防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
避开第一次震动后,抓紧时间撤离3)自救处理外伤;保存体力;谨防烟尘呛闷窒息;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联系外援。
4)互救: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生,,后救人,听;位置确定不乱挖。
拓展: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示意图(2)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常被用来解释海陆的形成:两块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巨大山脉;大洋、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深海沟、岛弧链和海岸山脉;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构造学说也普遍被用来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典型例题】(2015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期中)我国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活动强烈、多地震发生。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2.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此次地震发生在南亚次大陆与亚欧大陆之间,分别属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C对。
不需要考虑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的影响,A、B、D错。
第2题,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与经济水平无关,A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降低,但仍较高,B错。
发展中国家地震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并不是地震多发,而是抗震级别低,救援设施不足,C错。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D对。
答案:1. C 2. D思维拓展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
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