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含答案)-2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含答案)-2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及答案301.检测SmI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或酶免疫组化法B.间接荧光免疫法时,应选用高效价、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荧光C.采用酶免疫组化法时,可选用酶标记的多价抗人Ig抗体D.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时,B细胞膜表面呈现的荧光有多种荧光着色形式E.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时,B细胞膜表面荧光着色的观察时间应不超过1小时答案:ABCD302.关于溶血空斑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是用来检测动物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B.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中,每一个空斑中央含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其大小表示抗体形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C.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直接法所测到的细胞为IgM类抗体形成细胞,而其它类抗体形成细胞需用间接法检测D.被动溶血空斑试验是非红细胞抗体性溶血空斑试验,可检测SRBC上抗原相应的抗体形成细胞E.反向间接溶血空斑实验可用于检测人类IgG形成细胞,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答案:ABCDE303.选择素分子膜外区组成部分包括( )A.补体调控蛋白(CCP)结构域B.C型凝集素(CL)结构域C.IgV样结构域D.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E.IgC样结构域答案:ABD304.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属于非特异性刺激物的是( )A.PHAB.ConAC.PWMD.PPDE.LPS答案:ABCE305.与RZ值有关的是( )A.酶含量B.酶活性C.酶的组成D.酶的理化性质E.酶的底物答案:ACDE306.理想的分离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A.简便易行,适于大批量样品分析B.分离完全,快速,非特异结合低C.试剂来源容易,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可长期保存D.不受外界因素和样品中其他组分的干扰,对标准品和待测抗原分离效果相同E.适合自动化分析的要求答案:ABCDE307.以下关于整合素分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由α、β两条肽链组成B.多数分布广泛C.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D.其配体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主要介导同型粘附作用答案:ABCD308.下列关于双参数直方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双参数直方图是一种细胞数与双测量参数的图型AB.通常采用对数信号C.通常采用设置十字门来区分细胞信号D.纵、横坐标分别代表被测细胞的两个测量参数E.在图示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细胞答案:ABCDE309.下列关于IgG的特性,正确的有( )A.惟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B.可分三个亚类C.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D.可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E.介导ADCC作用答案:ACDE310.免疫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包括的环节有( )A.标本采集和保存B.标本的接收C.确定系统的有效性D.结果的审核、发出和解释E.治疗方案的确定答案:ABCD311.Ig血清型的抗原标志有( )A.同种型B.同种异型C.独特型D.异嗜型E.自身抗原型答案:ABC312.关于制备单向免疫扩散法的标准曲线的描述,正确是( )A.将已知含量标准抗原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置于琼脂板上扩散B.量取沉淀环的直径,要求准确度达0.1mmC.以纵轴代表抗原浓度D.以横轴代表沉淀环直径E.用半对数纸绘制标准曲线答案:ABCDE313.下列属于HLA复合体的非经典Ⅱ类基因的是( )A.HLA-DMB.HLA-DNC.HLA-DOD.HLA-DRE.HLA-DP答案:ABC314.RF常见的类型有( )A.IgGB.IgAC.IgMD.IgDE.IgE答案:ABCDE315.单向免疫扩散法测量Ig,出现误差的原因有( )A.抗原或标准液溢出加样孔B.加样量不足或有气泡C.抗体或抗原过量而致沉淀环过小或过大D.扩散时湿盒不平E.加样量过多答案:ABCDE316.下列关于单向MLC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单向MLC以刺激指数作为判断淋巴细胞反应强度的指标B.阴性分型法的SI=标准分型细胞对待测细胞刺激的cpm/待测细胞自身刺激的cpmC.阳性分型法的SI=待测细胞对预致敏淋巴细胞刺激的cpm/预致敏淋巴细胞自身刺激的cpmD.HLA-D抗原可用阴性和阳性分型法检测E.HLA-DP抗原只可用阳性分型法检测答案:ABCDE317.下列关于IgD的特性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A.性质不稳定,易被蛋白酶降解B.为成熟B细胞的主要标志C.可以通过胎盘D.血清IgD的功能尚不清楚E.以单体形式存在答案:ABDE318.质控血清盘评价的内容是( )A.特异性B.敏感性C.符合率D.对非特异干扰物的拮抗能力E.准确定值答案:ABCD319.独特型存在于( )A.BCRV区B.TCRV区C.AbV区D.AbC区E.TCRC区答案:ABC320.激活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中必不可少的补体成分是( )A.C1B.C2C.C3D.C4E.C6答案:ABCD321.对单一抗原成分进行区别检测时,较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A.ELISAB.WestenBlotC.对流免疫电泳D.免疫双向扩散法E.RIA答案:AB322.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必不可少的补体成分是( )A.C1B.C2C.C3D.C4E.C6答案:ABCD323.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涉及了下列哪些技术( )A.激光技术B.计算机技术C.显微荧光光度测定技术D.流体喷射技术E.分子生物学技术答案:ABCDE324.激活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中必不可少的补体成分是( )A.B因子B.D因子C.P因子D.C3E.C6答案:ABCD325.SIgA的结构包括( )A.α链B.κ或λ链C.J链D.SCE.糖基答案:ABCDE326.关于CFT的方法学评价,正确的是( )A.敏感度高B.特异性强C.反应结果明显D.适用于不同物理状态的抗原E.参与反应的五种成分须逐个滴定,操作麻烦答案:ABCDE327.CH50降低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A.肝坏死B.SLE活动期C.恶性肿瘤D.RAE.急性肾小球肾炎答案:ABDE328.在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中不参与的补体成分是( )A.C1B.C2C.C3D.C4E.C5答案:ABD329.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的方法有( )A.免疫比浊法B.单向琼脂扩散法C.ELISAD.放射免疫法E.免疫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答案:ABCDE330.参与补体结合试验(CFT)的成分有( )A.抗原B.抗体C.补体D.红细胞E.溶血素答案:ABCDE331.下列哪些补体调节因子具有使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免受补体介导的损伤作用的功能( )A.B因子B.MCPC.CR1D.C8bpE.CD59答案:BCDE332.为保证分选细胞的活性和纯度,应考虑分选技术的下列哪些要求( )A.分选速度B.分选细胞数C.分选纯度D.分选得率E.分选收获率答案:ACDE333.目前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多选用Hep-2细胞作为抗原底物片,其优点主要是( )A.细胞核抗原丰富B.核大,结构清晰,易于观察结果C.根据结果的荧光染色模型,可初步判断抗体性质范围和特异性D.降低结果的阳性率E.细胞来源稳定可靠,容易标准化答案:ABCE334.HLA抗血清的来源主要有( )A.经产妇外周血的分离B.器官移植者的外周血的分离C.有受血史者的外周血的分离D.用淋巴细胞、血小板作人工免疫者的外周血的分离E.胎盘血的分离答案:ABCDE335.CH50试验中的缓冲液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是磷酸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B.pH在7.2~7.4之间C.含适量的钙、镁离子D.加适量NaCl以保持等渗E.以上均不是答案:ABCD336.下列属于高Ig血症的是( )A.慢性支气管炎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C.自身免疫病D.肝脏疾病E.剥脱性皮炎答案:ABCD337.流式细胞术所具有的分析和分选功能主要涉及的原理有( )A.光学原理B.光电转换原理C.测试原理D.蛋白芯片原理E.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原理答案:ABC338.下列关于散射比浊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B.测定的散射信号值是在散射信号响应值曲线的上升臂部分C.散射比浊法分析与透射比浊分析的原理完全不同D.一定要保持抗体过量以维持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相对不溶解性E.抗体量恒定时,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反应速率与散射信号响应值的上升呈正比答案:ABCDE339.APH50测定结果与下列哪些成分有关( )A.C3B.B因子C.P因子D.D因子E.C5~9答案:ABCDE340.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中所属离子是( )A.B.C.D.E.答案:AB341.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的激活物包括( )A.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B.酵母多糖C.葡聚糖D.凝聚的IgAE.IgG4答案:ABCDE342.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A.液流系统B.光学系统C.信号检测系统D.数据处理系统E.信号转换系统答案:ABD343.关于IgGFc段的功能,正确的是( )A.激活补体B.调理吞噬作用C.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D.介导胞饮抗原E.特异性结合抗原答案:ABCD344.下列哪些属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补体参与检测技术( )A.PEG比浊法B.C1q固相法C.mRF凝胶扩散试验D.Raji细胞法E.抗补体试验答案:BE345.目前临床检测抗ENA抗体较常用的方法有( )A.双向免疫扩散B.对流免疫电泳C.免疫印迹技术D.dot-ELISAE.间接荧光免疫法答案:CD346.补体结合试验分为二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是反应系统与补体结合阶段B.第二阶段是反应系统与补体结合阶段C.第一阶段是指示系统与补体结合阶段D.第二阶段是指示系统与补体结合阶段E.以上均不对答案:AD347.补体活化的MBL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 )A.MBLB.CRPC.CERD.免疫复合物E.凝聚的IgA答案:ABC348.关于Ig功能区的描述,正确的有( )A.Ig功能区是H链与L链分别折叠形成的球形结构B.L链有两个功能区,H链有4个或5个功能区C.Ig的多肽链属于β-折叠结构D.各个功能区氨基酸序列有同源性E.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功能答案:ABCDE349.关于IgM的生物学作用描述,正确的有( )A.能活化补体B.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C.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D.初次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E.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都属于IgM答案:ABCD350.APH50试验主要反映补体活化的哪条途径的溶血功能( )A.MBL途径B.替代途径C.经典途径D.旁路途径E.C3途径答案:BDE351.分选纯度与下列哪些因素相关( )A.被分选细胞的性质B.仪器的精密度C.被分选细胞的数量D.其他细胞的数量相关E.分选细胞与其他细胞有无相互重叠的生物学特性答案:BE352.下列哪些因素决定Ig同种型抗原性的差异( )A.CH氨基酸组成不同B.CL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C.CH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CL氨基酸组成不同E.VH含糖种类和数量不同答案:ABCD353.下列属于HLA-Ⅲ类分子的是( )A.C4B.C2C.B因子D.热休克蛋白70E.HLA-DP分子答案:ABCD354.下列哪些疾病可检测到单克隆蛋白M蛋白增高( )A.多发性骨髓瘤B.重链病C.巨球蛋白血症D.轻链病E.良性单株丙球血症答案:ABCDE355.下列关于免疫复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免疫复合物是指由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而成复合物B.血液中存在的IC为循环免疫复合物C.游离于体液中的则为可溶性免疫复合物D.沉积于机体的某一局部的为局部免疫复合物E.IC形成是机体清除有害抗原和终止反应的生理过程答案:ABCDE356.侧向散射光(SS)信号的强弱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的哪项成正比( )A.细胞或其他颗粒的大小B.细胞或其他颗粒的粒度C.细胞或其他颗粒的形状D.与位移速度E.与荧光强弱答案:ABC解析: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90°角散射的讯号。

医学免疫学 超敏反应

医学免疫学 超敏反应
I 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II 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III 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IV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 I型超敏反应
Prausnits-Kustner test --- “reagin ”
Carl Prausnits-Giles 1876-1963
2.抗体: IgG、IgM 等
3.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Ag-Ab吸附到靶细胞上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细胞(NK 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借助所表达的IgG FcR与靶细 胞表面IgG的Fc段结合,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
Th2
IL-4
浆细胞
B
CD4+初始T细胞 IL-4等
CD4+Th2细胞 IL-4等
特异性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IgE
IgE 分 子 及 其 两 种 Fc 受 体
NH2 COOH
H2N NH2
HOOC COOH
COOH
NH2
COOH
FceRI
NH2
NH2 NH2
FceRII
FcεRI由一条α链、一条β链和两条相同的γ链组成。 α 链与IgE的FC段结合,β链和γ链可介导信号转导。
③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 背景。
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1.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及其特征 2.变应素(allergin)及其产生 3.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4.嗜酸性粒细胞
1.变应原及其特征

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

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

试验部位应清洗干净,严格消毒,以免皮肤的不洁物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或感染。当皮肤患湿疹、感染、皮炎或外伤时不宜进行皮肤试验。正在或近日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药物者也不宜进行皮肤试验。
(二)试验类型及方法
皮肤试验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屈侧,因此处皮肤较为光滑细腻,而且便于试验操作和结果观察。按正规作法,左右两臂一侧作试验,另一侧作对照。需要时也可选用上臂或背部皮肤。具体试验方法可分为皮内试验、挑刺试验和斑贴试验。
2.特异性IgE:slgE测定是体外检测变应原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的诊断。其试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都很高、特别是对花粉、螨类、宠物皮屑、牛奶、鸡蛋、坚果等变应原的sIgE测定,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在9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l00%.根据sIgE含量可确定患者变应原种类,可评价患者过敏状态,脱敏治疗的疗效,对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
出现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有:①试验抗原不纯,在提取、配制,甚至在试验过程中被其他抗原污染,引起交叉反应;②试验溶液配制不当,过酸或过碱都会对皮肤产生非特异性刺激;③皮肤反应性过强,例如被试者患有皮肤划痕症,或者有既往过敏的痕迹等;④操作不当,例如注入少量空气也可出现假阳性。
(四)应用与评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将纯化的变应原与固相载体结合,加入待检血清及参考对照,再与同位素标记的抗IgE抗体反应,然后测定固相的放射活性,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待检血清中特异性IgE的含量,或在标本放射活性高于正常人均数加3s时判为阳性。
2.酶联免疫测定法试验:原理及步骤基本同RAST,仅是最后加入酶标记的抗IgE,利用酶底物进行显色。测定结果的表示也与RAST相同。
皮肤试验属于活体试验,虽然影响因素众多,却能反应机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实际免疫状态;并且简单易行,结果的可信度大;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所以在临床和防疫工作中都经常应用。

第23章 超敏反应

第23章 超敏反应

(三)特异性IgE检测 1.检测方法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测定法 2.临床意义 对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敏筛 检测原理
将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 加入含sIgE的血清孵育 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IgE
®
加入底物,在相应过敏 原条带处显色
加入酶标链霉亲和素
®系统的优点 敏筛
一.属体外检测
(二)临床意义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是效应T细胞 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 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特点:
反应发生慢(24~72h),消退慢;
抗体和补体不参与,由T细胞介导; 发病无明显个体差异;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因子参与
二、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油漆、染料、农药、磺胺、青霉素 结合 再 次 表皮细胞内的角质蛋白 形成
接 触 性 皮 炎
完全抗原 致敏 机体,形成致敏淋巴细胞 24h后 释放淋巴因子
局部红斑、丘疹、水泡等皮炎症状
移植排斥反应
三、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主要夏秋季花粉
蒿草
我国各地均产,多见于草原、林缘、谷地、荒坡及路旁等;
花粉传播高峰期在8月至9月中旬;
豚草
原产北美,是美国和 加拿大主要的花粉过 敏原;
我国各地都有发现, 以东北、山东及长江 流域为中心; 花期为7-9月
藜草
葎草
苋草
霉菌


室内外广泛分布
菌丝和孢子都可致敏,其中孢子致敏性最 强。 引起的过敏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炎、 哮喘

(完整版)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完整版)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1页(共13页)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2页(共8页)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试卷第3页(共13页)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表明发生了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3、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缺血B、再灌注损伤C、微生物感染D、迟发型超敏反应E、抑制剂的应用4、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A、过敏原B、血清IgMC、抗血细胞抗体D、循环免疫复合物E、皮试5、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6、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支原体7、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此类炎症反应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8、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B、寻找变应原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D、诊断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9、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溶血性贫血C、皮肤荨麻疹D、类Athus反应E、接触性皮炎10、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最重要细胞是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11、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A、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补体的激活D、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Ag在体内长期存在12、检测外周血致敏T细胞和下列哪型超敏反应有关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Ⅰ型、Ⅱ型13、关于皮内试验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分别注入皮下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2.5~5cmD、抗原应适当稀释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14、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为A、肿瘤B、新生儿溶血C、急性肾小球肾炎D、接触性皮炎E、过敏性鼻炎15、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16、结核菌素试验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7、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诊断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1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Ⅰ、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病19、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补体激活E、中性粒细胞浸润20、与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主要是A、肥大细胞B、中性粒细胞C、RBC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A、IgAB、IgG和IgMC、IgDD、IgME、IgE22、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2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何种超敏反应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炎型超敏反应24、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25、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速发型超敏反应26、下列疾病中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B、新生儿溶血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E、传染性变态反应28、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A、清除杀伤变应原B、合成组胺C、吸附IgED、释放IL-4E、以上都不是29、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A、皮肤试验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E、以上都对30、使肥大细胞脱颗粒A、膜辅助蛋白B、促衰变因子C、同源限制因子D、C3b、C4bE、C3a、C5a3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最重要的Ig是A、IgGB、IgMC、sIgAD、IgEE、IgD32、关于超敏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抗原即可能发生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没有特异性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33、关于挑刺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B、用针夹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C、1分钟后吸去抗原溶液D、同时试验多种抗原,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E、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比皮内试验法敏感度高34、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35、下列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A、C1qB、C2bC、C3bD、C5aE、C4b二、B1、A.引起Ⅰ型超敏反应B.引起Ⅱ型超敏反应C.引起Ⅲ型超敏反应D.引起Ⅳ型超敏反应E.是Ⅰ型超敏反应的介质<1> 、ABO抗原A B C D E<2> 、花粉A B C D E<3>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A B C D E<4> 、海产品A B C D E<5> 、结核杆菌A B C D E2、A.自身变性的IgGB.IgEC.ABO血型抗体D.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E.DNA-抗DNA复合物<1>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是A B C D E<2> 、与格雷夫斯病(Graves病)有关A B C D E<3> 、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Ⅳ型超敏反应典型的例子。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常用方法: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荧光 酶免疫试验、 免疫印迹测定法。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正常值为(0.050.5)×109/L 当机体患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增 加,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 作为病情检测的一个指标。如,过敏性皮肤炎。 可作为Ⅰ型超敏反应诊断的参考,如过敏 性鼻炎。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 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 ,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 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 ,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 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 织损伤。
特点
1.抗体:主要是IgG、IgM; 2.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致病上起 主要作用;
原理:变应原通过皮肤挑刺、划痕、皮内注射等进入 致敏者皮内,与吸附在肥大细胞或 / 和嗜碱性粒细胞 上的特异 IgE 高变区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 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目的:寻找变应原,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表现:在20-30分钟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红斑、风 团以及搔痒感
结果:出现此现象者判断为皮试阳性,即对该变应原 过敏;未出现红晕、红斑、风团者为阴性,即对该变 应原不过敏。
(二)血清IgE检测
血清中IgE分总IgE和特异性IgE


1.血清总IgE的检测 总IgE是针对各种抗原的IgE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血清IgE含量很低,仅在 ng/ml水平 一般选用敏感性较高的免疫比浊法、 酶联免疫测定法或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2.特异性IgE测定
特异性 IgE 是指能与某种过敏原特异结合 的IgE。 检测时是用纯化的特异变应原替代抗 IgE进 行检测。
临床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二)局部性超敏反应 ★1. 呼吸道过敏反应:由花粉、尘螨、真菌、动物 毛屑等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29
2.消化道过敏反应:由食物、药物引起过敏性胃肠 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 3.皮肤过敏反应:由食物、 药物、花粉、漆类等 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接触抗原机会:如对某些花粉过敏的人,在乔迁异 地后无抗原刺激机会,故不产生该 抗原 特异的 IgE
13
◆ 细胞因子: Th2细胞分泌的IL-4可促进IgE产生; Th1细胞分泌的IFN-r可抑制IL-4分泌; 因此提高Th1细胞活性,可抑制Th2分泌IL-4, 从而降低IgE产生,阻断IgE 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
思考题:
1.有关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超敏反应的分型、各类型的特点、发生机制 3.各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发生机制的相互比较 4.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和评价
2
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 1.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接触到某些抗原并且致敏后,再
10
2.抗体
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
IgE特点: (1) IgE产生的部位:为变应原入侵引起过敏
反应的好发部位,如呼吸道和肠道粘膜
11
(2)IgE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能与自身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
面相应的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 致敏状态
12
(3)IgE合成的影响因素:
◆遗传: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 该种人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超敏反应PPT课件

超敏反应PPT课件

主要夏秋季花粉
蒿草
我国各地均产,多见于草原、林缘、谷地、荒坡及路旁等;
花粉传播高峰期在8月至9月中旬;
豚草
原产北美,是美国和 加拿大主要的花粉过 敏原;
我国各地都有发现, 以东北、山东及长江 流域为中心; 花期为7-9月
藜草
葎草
苋草
霉菌


室内外广泛分布
菌丝和孢子都可致敏,其中孢子致敏性最 强。 引起的过敏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炎、 哮喘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免疫学 检测
基本概念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变态反应
(allergy),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 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
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 质
超敏反应的分型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速发型 细胞溶解型 免疫复合物型 迟发型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 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 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 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习惯上又 称过敏反应(anaphylaxis)。
特点:
®
加入底物,在相应过敏 原条带处显色
加入酶标链霉亲和素
® 敏筛 系统的优点
一.属体外检测
无需停药*,即来即查;
安全,可以反复检测;
一份标本最多可同时定量检测40余种sIgE
*顾瑞金主编,《变态反应科主治医生525问》,第123问“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对 比”
® 敏筛 系统的优点

临床免疫学:超敏反应(检测篇)

临床免疫学:超敏反应(检测篇)
循环免疫复合物是指存在于血液中 的IC
抗原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已知抗 原与相应抗体形成的IC难以常规应 用
非抗原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血清 中IC的总量,并不考虑形成IC的抗 原性质
22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物理测定法(PEG比浊法 ) 补体相关测定法(C1q固相法 ) 抗球蛋白测定法(mRF固相抑制试验 ) 细胞技术测定法(Raji细胞试验 )
CAP是一个很小的塑料帽状物,内置纤维素粒(具 有多孔性、弹性和亲水性 )
单价变应原CAP:只结合一种变应原 多价变应原CAP:同时结合几种变应原
ImmunoCAP
图28-3 CAP的外形
14
变应原CAP+待测血清和IgE标准品 β-半乳糖苷酶标记的抗人IgE 4-甲基伞形酮-β-半乳糖苷 荧光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 值 荧光强度与sIgE呈线形关系
外周血嗜碱粒细胞 试验管 (加变应原) 对照管(不加变应原)
阿利新蓝染色 、计数 嗜碱粒细胞数减少30%以上为阳性 寻找过敏原及判断脱敏治疗的疗效
19
Ⅱ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验
20
Ⅲ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验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组织固定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免疫复合物检测的意义及应用
皮内试验(intracutaneous test) 是我
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 将 试验用变应原提取液和对照液各0.02ml 分别用皮试针头注入皮内,使局部形成 直 径 2 ~ 3 mm 的 圆 形 皮 丘 。 反 应 须 观 察 15~20分钟,根据风团、红晕大小判定 结果。
需用纯化的变应原去检测相应的IgE抗 体,是体外确定变应原的重要方法。
11
方法 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
(radioallegosorbent test,RAST) 酶联免疫测定法 CAP变应原检测系统(CAP system)

第十四章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PPT课件

第十四章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PPT课件

++++ 风团>15mm伴红晕和伪足 风团伴红晕和伪足
迟发型皮试结果判定标准
反应程度
结果判定
-
无反应或小于阴性对照
+
仅有红肿
++
红肿伴硬结
+++
红肿、硬结、小疱
++++
大疱或/和溃疡
一、皮肤试验---点刺试验
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 滴于试验部位的皮肤上
用针尖透过液滴轻挑一下 以刺破皮肤而不出血为度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BPT)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注意事项 受试者在检查前: 48小时:停!抗组胺药、色甘酸钠及皮质激素类药; 12小时:停!支气管扩张剂; 15分钟:实验室休息,病史、体检排除BPT的禁忌证。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BPT)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BPT)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禁忌证 受试者在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亢、妊娠、严重咽喉炎、
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情况下一般不适宜作激发试验; 有过敏性休克,严重的血管性水肿及严重的喉头水肿病史者; 一周之内预防接种、职业性过敏因素的接触等。
结果判断: 定性判断
变应原的确定常以定性试验判断结果。 ①阳性:气道反应性增高
FEV1、PEF较基础下降≥20%或sGaw下降≥35%, 有时伴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肺部闻及哮鸣音。 ②阴性:气道反应性正常 FEV1、PEF或sGaw<上述标准,正常值为阴性。 无论激发试验阳性或阴性,均应排除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因素。 可疑者,间隔2~3周后复检或2个月后再测。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解及答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解及答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1、enzyme immunoassay(EIA)酶免疫分析技术,是以酶标记的抗体(抗原)作为主要试剂,将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标记检测技术。

2、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胶体金免疫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或显色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3、immunoblot test(IBT)免疫印迹试验,是一种将高分辨率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4、precipitation reaction沉淀反应,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可见的沉淀现象。

5、agglutination reaction凝集反应,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6、immunogen免疫原,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7、adjuvant (immunoadjuvant)佐剂(免疫佐剂),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

8、hapten半抗原,指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多糖、多肽、类脂和核酸等物质。

9、monoclonal antibody(McAb)单克隆抗体,设法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出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Polyclonal antibody(PcAb)多克隆抗体,亦称免疫血清,用抗原以不同途径免疫动物,从动物血清中获取抗体,该类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由于免疫动物的抗原往往具有多种抗原表位,可激活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抗原多种表位的混合抗体,因而抗血清也称为多克隆抗体。

11、tumor antigen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新出现的或异常表达的抗原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些过敏体质者高于正常1000~10000倍
0.1~0.9mg/L 参考值
特应症、支气管肺曲菌病、 药物性间质性肺炎、麻风、 寄生虫病及IgE型骨髓瘤等
血清IgE高
二、特异性IgE的测定
用纯化的过敏原去检测相应的IgE抗体的一类试验。 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用间接法测特异性IgE。 ②免疫印迹技术:操作简单,能一次性测定多种变。 应原的特异性IgE,故临床已普遍采用IBT法。
2.技术要点 生物化学检验。
3.注意事项
①2%PEG沉淀大分子CIC; ②4%PEG沉淀较小分子CIC; ③超过5%PEG选择性沉淀CIC的特性消失; ④温度影响极大,需进行温差校正; ⑤低密度脂蛋白使浊度增加,空腹采血; ⑥高γ球蛋白血症和标本反复冻融浊度增加。
(二)ELISA法
1.基本原理 ELISA法测定的CIC,是能够结合C1q的 IgG类抗体与其特异性抗原形成的CIC。
192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目录
1 激发试验 2 IgE的检测 3 免疫复合物检测 4 抗球蛋白试验 5 药物过敏筛选实验
返回总目录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是 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的以组织细胞 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IgG,操作繁琐; ③Raii细胞培养较困难,不易长期稳定保持
其特性,培养条件受限。
(四)抗球蛋白技术—mRF凝胶扩散试验
1.基本原理 IgG或IgM类自身抗体与IC中IgG的Fc 段结合而不与游离IgG结合的特性,mRF与CIC亲和 力较强。
特异性抗原 条带显色
+
底物
NC膜—变应原—特异性IgE—抗-IgE·HRP
返回章目录
抗-IgE·HRP
第三节 免疫复合物检测
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指由抗原与相应 的抗体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局部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机体的某一局部。 循环IC(circulating IC, CIC):血液中存在的IC。 Ⅲ型超敏反应:在传染病或性病时,IC沉淀于局部后
结核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试验
是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通过观察局部是否出 现迟发型超敏反应,判断机体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 染和对该菌的免疫力。
阳性: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BCG接种成功; 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阴性:机体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但应考虑: ①感染初期; ②老年人; ③重度结核病患者,机体处于免疫反应低下状态; ④患有其他疾病。
(三)细胞法—Raji细胞法
1.基本原理
Raji细胞是从Burkitt淋巴瘤分离建株似 B细胞系,在体外繁殖传代,细胞表面有高密度的 C1q、C3b、C3d等补体受体,而且不易脱落。
2.技术要点
将定量待检血清、HAHG和Raji细胞混合,使补 体、CIC或HAHG与Raji细胞形成复合物,加入 抗人IgG·FIC,形成Raji细胞—补体—CIC(或 HAHG)—抗人IgG·FIC复合物,检测荧光强度。
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 之为变应原。
第一节 激发试验
激发试验(provocation test) 是模拟自然发病 条件,用少量超敏原引起一次较轻的超敏反应发 作,达到确定超敏原的一种体内试验。
非特异性激发:是用组胺等刺激物做雾化吸入, 以观察患者对Ⅰ型超敏反应的敏感性,进而分 析病因或判定疗效。
(二)测定指标及结果判断
定性判断
2
②阴性:气道反应性正常 FEV1、PEF或sGaw<上述标准,正常值为阴性。 无论激发试验阳性或阴性,均应排除气道反应性的影 响因素。可疑者,间隔2~3周后复检或2个月后再测。
(三)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禁忌证
1
受试者在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亢、妊娠、严 重咽喉炎、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情况下一般不适宜 作激发试验;
技术要点
口吸入 测基础肺功能
激发物稀释液:
低浓度/小剂量→双倍浓度/剂量递增
1~1分半钟
阳性伴明显气促、喘息 吸入
测定肺功能 直至
支气管 舒张剂
激发物达到最高浓度 阴性反应
阳性标准/ 明显不适/ 临床症状
(二)测定指标及结果判断
支气管反应有三种类型:速发、迟发和双重反应。 每次观察不能小于24小时。
作为参考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进行CIC定量或测定 A值代表CIC相当于HAHG的含量。
CIC的检测方法:按抗体分子在结合抗原后发生的 物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设计。 ①PEG比浊法; ②ELISA法; ③胞法——Raji细胞法; ④抗球蛋白技术—mRF凝胶扩散试验。
(一)PEG比浊法
1.基本原理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为 不带电荷、直链大分子结构的多糖,有强脱水作用, 利用2%~4%浓度的PEG可选择性沉淀大分子CIC。
3.影响因素
①培养条件能改变Raji细胞其表面受体的数 量及亲和性,影响检测敏感性; ②待检血清中如有抗淋巴细胞的抗体,能和 Raji细胞反应; ③SLE血清中的抗DNA也能和Raji细胞反应, 使测定结果偏高。
4.方法评价
①敏感性高(6mg/L HAHG),实用性强; ②缺点需培养Raji细胞和同位素标记抗人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
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BPT 测定支气管吸入某种刺激性物质后产生收缩反应程
度的方法,亦称气道反应性测定; 吸入一定量的激发物; 比较吸入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 判断气道高反应性程度。
手捏式雾化器
雾化抗原颗粒≤5微米
射流雾化器
测定肺功能指标: 用力肺活量(FVC)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最大呼气流速(PEF) 比气道传导率(sGaw)
迟发型皮肤试验结果判定 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
皮内试验
方法
结果
相同超敏原不同稀释度
4mm/针
0.01~0.03ml/针
迟发型 48~72h内观察
速发型 15~30min内观察
点刺试验
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 滴于试验部位的皮肤上
用针尖透过液滴轻挑一下 以刺破皮肤而不出血为度
1min后拭(吸)去试验抗原液
(三)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假阳性出现的常见原因: ①皮试液含有非特异性刺激物; ②患者患有皮肤划痕征; ③操作手法较重; ④注入量较大或浓度过高; ⑤注入少量空气等。
如何避免假性结果的出现: 询问病史 必备抢救药品和设施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皮试液浓度 适应证
(四)应用与评价
预防药物或疫苗等过敏 防治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结核菌素试验 评估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预防皮肤接触过敏
注意事项
2
基础FEV1占预计值7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 受试者应为哮喘患者病情稳定时或缓解期。 吸入激发物的浓度应从小到大,逐渐递增。 应备有急救器械、药品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场。
(四)应用与评价

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较皮肤试验的特异性高

与受试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相关性较强

确定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尤其皮试结果不肯定时
(一)试验类型及方法
特异性BPT 将一定浓度的抗原刺激物装入雾化器中 使受试者经口或鼻吸入雾化颗粒,其携带激发物在 支气管树及肺泡沉积而起作用。
非特异性BPT 将一定浓度的激发物装入雾化器中, 进行同特异性BPT的操作。
吸气流速、雾化颗粒直径的大小以及气道通畅与否 均可影响雾化颗粒在气道的沉积,从而影响气道的 反应性。
阳性。
返回章目录
第二节 IgE的检测
一、IgE的测定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操作简便,敏感性很 高,是测定血清IgE最常用的方法
测定方法 CLIA敏感度更高,特异性高,定量
固相RIA是较传统的IgE检测方法
临床意义 正常人群血清IgE水平受地域环境、种 族、遗传、年龄、性别、寄生虫感染、测定法及取 样等影响,结果有一定差异。
2.技术要点 将聚苯乙烯包被上C1q,加入受检血清, CIC中IgG的Fc段与C1q结合,再加抗人IgG·HRP, 形成C1q-CIC-抗人IgG·HRP复合物,加底物显色。
3.方法评价
①灵敏度高于PEG比浊法,检测到0.1mg/L,重 复性好等优点; ②C1q制品不易精制, 纯品不稳定,只能检出与补 体结合的CIC。
激活补体,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形成IC病。
抗原特异性IC
检测已知抗原 与相应抗体形 成的IC
抗原非特异性IC
不考虑形成IC 抗原的性质, 检测未知抗原 与相应抗体形 成的IC总量
一、抗原非特异性CIC检测技术
CIC:分子量600kDa以上,沉降系数>19S; 热聚合人IgG(heat agglutination human IgG, HAHG):
有过敏性休克,严重的血管性水肿及严重的喉头水 肿病史者;
一周之内预防接种、职业性过敏因素的接触等。
(三)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注意事项
2
受试者在检查前:
48小时:停!抗组胺药、色甘酸钠及皮质激素类药; 12小时:停!支气管扩张剂;
15分钟:实验室休息,病史、体检排除BPT的禁忌证。
(三)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测定指标
1
FEV1:重复性好,结果稳定; PEF:峰流速仪价格低廉、方便、不受场地限制,
与FEV1有较好的相关性,适合流行病学调查; sGaw:敏感性好,但重复性稍差。
(二)测定指标及结果判断
定性判断
2
变应原的确定常以定性试验判断结果。 ①阳性:气道反应性增高
FEV1、PEF较基础下降≥20%或sGaw下降≥35%, 有时伴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肺部闻及哮鸣音。
食物所致过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