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合集下载

关于教育爱(学习精品整理0

关于教育爱(学习精品整理0

教育爱是从教师尊重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中引伸出来的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和伦理学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由于在教育实际中教育爱主要是通过教师执教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人把教育爱称为教师爱。

教育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虽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从爱的发生上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源于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育爱则是在对祖国对事业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基于一种人道性关怀的道德境界而产生的;从爱的经常性表现上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为养护性较强,而教育爱则表现为教育性较突出;从爱的广度上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家庭性的,而教育爱则带有更强的社会性;从爱的量上来说,父母的爱一般只是施之于仅有的子女,而教育爱则是面对众多的学生。

比较而言,教育爱具有更高的社会道德性和社会影响的系统性全面性。

在教育中,提倡教师要象父母爱子女那样爱学生是很可贵的,单教师又不能停留于此,因为对学生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对学生具有一种更高更深远的、更富有理智和目的性的爱。

教育爱虽然直接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爱的情感和言行状态,但这种爱却绝不仅仅是一般的人对人的爱,它有其更为深刻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包含在内。

也就是说,教育爱除具有一般的人道意义外,它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对祖国对事业的爱,蕴含着教师对祖国对事业应有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一个教师对祖国对事业的爱及其责任的具体体现,可见,教育爱具有更深刻、更稳定的社会基础。

这种爱不因教育对象的门第不同、学习不一、表现不一等而有所变化,不会因时间的长短和时空的变化而消失。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明显地看到,教育爱不仅是一种人道的爱,而且是一种与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爱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爱。

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爱,对人的爱,构成了教育爱的丰富内容,同时也构成了教育爱的独特性。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个深刻而真实的说法。

爱是一种关怀、理解和支持的表达,它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进行教育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内心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有爱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

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关怀,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的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追求卓越。

相反,如果缺乏爱,学生就会感到冷漠和失落,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没有爱的环境中,教育只是空洞的知识传递,没有温度和意义。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激发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在爱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会同情、宽容和友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

在没有爱的教育中,学生容易产生冷漠、自私和暴力的行为,破坏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和和谐。

爱是教育的核心和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并帮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思想和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

爱是教育的指南和标尺,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爱的教育中,学生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如何追求真、善、美。

在没有爱的教育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思考和独立创新。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基础和前提,核心和目标,氛围和环境。

只有有爱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始终以爱为引导,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幸福,用真心和耐心去教育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和有创造力的人。

教育用爱感化学生心得体会(3篇)

教育用爱感化学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用爱感化学生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情感纽带。

只有用爱去感化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 爱是尊重。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用爱感化学生的前提。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对学生进行歧视和偏见,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 爱是理解。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

3. 爱是信任。

信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学生也要信任教师,相信他们的教导和关爱。

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用爱感化学生的方法1.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关爱他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关心关爱,传递温暖。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关爱,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激发兴趣,培养特长。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有关“教育爱”的初探

有关“教育爱”的初探

有关“教育爱”的初探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其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

“教育爱”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包含有丰富的内容。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凡是具有“教育爱”的教师必然对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其表现为对学生的牵挂、关心,这种牵挂与关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第二,“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感。

师生之间需要理解,能理解学生的教师总是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观察和感受学生的言行,以积极和发展的眼光去理解。

第三,“教育爱”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感。

教师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成才,并寄以深切的厚望,即便是后进生,也决不轻言放弃。

第四,“教育爱”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奉献精神。

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甚至可以牺牲一切。

可以说,“教育爱”是每一位教育者从事工作时都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

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道德高尚的人,爱是贯穿于教育始终的。

教育活动是一种以教育者自身品格来培育品格、以灵魂培育灵魂的劳动。

教师只有用爱去点燃孩子内心深处的火种,教育才能照亮孩子的一生。

因此,爱在教育中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以下我将从教学中的几个简单的例子谈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让爱照亮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

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间的心理,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架设心灵的桥梁。

至今我还记得班主任胡新华老师,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并不是因为她的课讲得多么出色,要求多么严格,而是因为一件在老师看来是不经意的小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老师发现我没有到校,担心我煤气中毒,就安排同学到家里找我。

我被同学叫醒,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看到老师的那一刻,我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

”原本以为老师会严厉的批评我,可没想到,胡老师抚摸了我的头,递给我一个沉甸甸的饭盒,微笑的对我说:“还没有吃早饭吧,来,快接上,老师已经把早饭给你留下来了”。

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教育爱,也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仁慈,是一个与公正密切联系的伦理原则,因为,如果去掉对他人的爱和尊重,我们就无法真正地实现公正。

正如道德哲学家佛兰克纳所言:“仁慈也许不是必要的,却是令人向往的。

”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与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教师仁慈体现出的一定是无条件的关怀和爱心。

也就是说这种爱心是洒向每一个孩子的。

不因他们的容貌、出身、性格及学业成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个真正仁慈的教师必然明白,越是不好看的、家庭贫贱的、淘气顽皮的、成绩落后的学生,越需要关怀而不是抛弃。

仁慈不同于普通的怜悯和简单的同情,也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它要求践行者必须达到一定道德自由的境界才能准确把握。

如果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必将陷入日常是非厉害中难以自拔,自身无法自由,又如何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宽容大度?叶澜老师曾这样描述过教师的个性:一个有资格当教师的人,应该是一个热爱生命、珍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人;开朗、热情、胸怀宽广。

仁慈是一种比公正要求得更多的伦理原则,在道德修养上必然要求境界更高。

信心让人冷静和从容。

教师应当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教好自己的学生。

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发挥出本质力量,更加从心底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

相反,如果丧失信心,教师就容易变得急躁、苛求、失去理智。

但这种信心绝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断提高教育素养和技能是拥有信心的保障。

林崇德教授指出:“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

”与公正相比,仁慈有一个重要特征_ 不一定有显性的表现。

在教育实践中,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

一方面,由于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教师总习惯把爱藏在内心深处,板起面孔和学生交往。

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缺乏恰当的沟通表达技巧。

因此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深爱学生的,但学生的感受却恰恰相反。

教育爱的涵义

教育爱的涵义

教育爱的涵义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

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爱为所有教育者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处处、时时、事事都体现着的爱。

②是教育者对其本职工作的爱。

教育者须将教育爱深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须“以爱为核心,干好本职工作”。

③是理念与行动一体化的爱。

教育爱的理念是教育爱的行为的源头活水。

④是一种浓厚的发自教育者内心的一种体验的情感。

即全体成员所拥有的相类似的情感、心境、思想和行为。

一、教育爱的特征1.表率性。

是指校长的教育爱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

校长在学校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即支配和改变他人观念与行为的心理力量。

其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这取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爱。

2.传递性。

比如在学校,是指由校长向教师,再由教师向学生的爱的多向传送。

这一传统性表现为多向性(即教师、学生之间互动的爱)、转化性(即校长的爱转化为教师的爱,最终表现为爱学生)、反馈性(学生对教师爱的反馈,教师和学生对校长爱的反馈)。

在家庭中,则爷爷奶奶对父母的爱,父母对子女,会传递为子女对爷爷****爱,对父母的爱。

这种爱同样具有多向性、转化性和反馈性3.无私性。

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情感的结晶,是一种无私的合乎理智的具有伟大社会意义的情感。

4.信念性。

它是基于教育爱的主体对教育所持的坚定信念和深沉的爱。

它明显地表现出主体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对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的透彻把握。

5.恒常性。

它是贯穿于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持之以恒的稳定的爱。

6.系统性。

即指其是多维的、全层面的和一致的爱。

具体而言,一是泛爱,即面向全体学生的爱;二是面向每个学生所有方面的爱;三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偏爱”,即对品行后进生、学困生和体育达标困难生的特殊的爱。

7.原则性。

它是有目的的、服从社会要求的、理智的、严格的爱。

8.共生性。

它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教育爱的"共生效应"。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是传播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

而爱则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情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关爱和支持的根本。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滋养因素之一。

无论是身体上的关心、抚摸,还是精神上的鼓励、理解,都需要父母或教育者对孩子充满爱心。

有了爱作为基础,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亲人和教育者的关怀和扶持,从而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塑造其积极、健康的人格。

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爱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接纳挫折。

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这种情感支持和保护,可以让孩子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愿意面对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爱是教育的动力。

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教育者对他们的期望和关注,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愿意去学习、去探索。

爱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去主动探索世界。

教育者的爱能够激励孩子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保持奋斗的精神。

爱是教育的纽带。

教育者的爱可以帮助建立起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亲近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教育。

爱可以促进家庭和教育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良好的支持和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爱并不意味着放任和溺爱。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给予爱的还需要巧妙地给予适度的约束和指导。

爱的方式应该因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而异,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它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爱去引导和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教育爱不仅仅是一种心情、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教育爱的特征⒈ 情感性,即仁慈首先是一种爱心,应当爱人,同情、关怀和帮助人。

⒉ 理智性。

仁慈有别于普通情感的重要方面就是它的理性色彩。

在理性的意志中,它既实现自己,又限制自己。

⒊ 超越性。

超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要求道德主体比公正做得更多,给他人更多的爱心;另一方面,它要求道德主体对人有更多的宽恕。

因为爱本身是一种从容和平静的喜悦,而不是烦恼、抱怨和仇恨。

(二)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⒈ 仁慈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公正只能保证生活秩序井然,并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

缺乏关怀的社会是无情和冷漠的社会,因此仁慈就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德。

生命神圣却又十分脆弱,需要我们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

人与人之间需要奉行仁慈的原则。

此外,从仁慈的超越性特质来看,人类总是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需要宽恕的美德,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仁慈对人的生命、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⒉仁慈是公正的延伸和补充公正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仁慈是个人伦理的基础,它们互为延伸和补充。

仁慈是一个与公正不同的道德原则,仁慈显然比公正要求得更多。

正因为如此,它才有资格去延伸和补充公正。

(三)教育爱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⒈ 无条件的爱心。

也就是说这种爱心是洒向每一个孩子的。

不因他们的容貌、出身、性格及学业成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个真正仁慈的教师必然明白,越是不好看的、家庭贫贱的、淘气顽皮的、成绩落后的学生,越需要关怀而不是抛弃。

这一点,与教师公正的伦理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⒉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现代教育理论一直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的含义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因而教师的仁慈不是可有可无,相反它非常必要;第二,既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错误就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发展就意味着不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错误都会出现,有无心的、有无知的、也有有意的。

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看了张红老师的《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后,她生动形象的讲述方式,彻底地折服了我。

听了她的讲授,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一个成语:娓娓而谈。

细想一下,没有哪个词能比它更贴切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其中张老师主要负责讲有关热爱学生方面的内容。

她告诉我们“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它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特点,对待学生要用尊重平等的态度,要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会。

它的根本要求就是教师要有一颗仁慈的心。

她讲了一个案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她陪她的朋友去学校见班主任,就在她们等待的过程中她既拿到了有趣的一幕。

一位老师气呼呼地搡着一个面带难色的男同学进了办公室,接下来他便开始了他经典的三段式问话,这三段问话可以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一类是难度系数相当高的问题。

如老师问你是不是又犯错误了,你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吗,你是不是不想念了,你是不是不想好好学了等等,这些问题属于第一类即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是正常人都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

又如老师问你为什么总犯错误,说说你到底错在哪里了等,这都是难度很高的问题,如果他知道错在哪里他就不会犯错了。

还有她的结出尾这样问:你说你错了吗?学生回答我错了,至此,师生之间的谈话结束了,在此过程中,老师一直情绪激动,手捂胸口,看的出来真是气极了,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学生一直很冷静。

只说了不超过十个字,如“是”、“不是”、“我错了”。

其实,学生最后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吗,我们心里很清楚,他的“我错了”实质上是“我饿了”。

他明白他不认错,老师就有可能继续没完没了的说,耽误他回家的时间,所以索性认个错,可以早点离开。

张老师讲得这个典型的案例,是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经历过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对待学生的方式。

她告诉我们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用一颗冷静、宽容的心去对待,老师可以和学生生气,但是千万不能和学生斗气,因为人总是要犯错的,伟人还要三七开呢,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了。

教育爱名词解释

教育爱名词解释

教育爱名词解释教育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关系,并通过深入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育爱是一种无私的、无条件的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不仅体现在教育者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教育实践和亲近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呵护的情感。

首先,教育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

教育爱不要求回报,它是源自于教育者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对他们未来发展追求的希望。

教育者用心去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教育爱是一种无条件的关怀。

教育爱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教育者在对待学生时不会有偏见和歧视,不会因为学生的困难和缺点而失去耐心和关怀。

他们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都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功,因此会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和关注。

再次,教育爱是一种深入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者会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理解他们的困惑和迷茫,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教育者会通过与学生的亲切交流建立起心灵的纽带,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被珍惜。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最后,教育爱是一种积极的实践和亲近的交流。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同时,教育者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教育爱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

它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育爱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乐观面对挑战。

谈一谈如何实现教育爱是一种能力

谈一谈如何实现教育爱是一种能力

通过认真学习张红老师的《教育爱是一种能力》的视频讲座,我受益匪浅。

张红老师站在一线老师的角度结合大量的案例讲述了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实现教育爱。

首先,教师应该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这就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很高,用宽容和关爱去对待学生,用爱引导学生积极成长。

其次,教师对待学生应“规矩”与“自由”融会贯通。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有规有矩的同时心灵是自由的。

最后,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

这就要求教师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有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但是,这种爱不能像大多数父母那样溺爱,而是理智性的关爱。

当学生犯错误,自己要冷静和有足够的耐心,正确引领学生积极地成长。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我应该将教育爱的理论融汇到自己实现教育爱的具体方法之中。

首先,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和灌输者。

所以多喝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充分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主要体现在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得到尊重和认可,然后教师在表达自己的建议。

教师若要真正将教育爱落到实处,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体会到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并能抽身出来积极地引领学生,给学生以关爱。

爱,是一种能力 ——体悟感恩教育

爱,是一种能力 ——体悟感恩教育

爱,是一种能力——体悟感恩教育◆陈贤(珠海市第一中学)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总能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带领孩子一起去感受爱,鼓励孩子尝试着去表达爱。

希望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鼓励,激起孩子心中的爱。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这一最宝贵的财富,并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无法想象,没有他们的人生将是什么样子。

对父母心怀感恩,这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责无旁贷的。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总能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带领孩子一起去感受爱,鼓励孩子尝试着去表达爱。

作为班主任,在感恩教育领域,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特别关注的。

利用主题班会的德育平台进行感恩教育。

我曾经设计过一节班会,重头戏是看《东方时空》的两段录像。

其一是关于亲情的调查;其二是关于母亲的三个问题的调查采访:你知道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母亲最爱吃的菜是什么?你知道母亲的业余爱好吗?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同学们被采访者茫然的表情、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震惊了,但当我们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发现我们一样的无知。

节目结尾主持人深情地讲述了网络上的一个故事,《母亲终其一生的八个谎言》:“一是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原本就消瘦的母亲仍把自己的饭分给孩子吃。

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二是难得吃鱼的时候,母亲最后躲在厨房里用剩下的汤汁泡饭吃。

三是上小学了,母亲去小作坊领纸盒,晚上趁孩子睡了加工挣点钱。

男孩偶然半夜醒来,看到母亲睡眼惺忪地用颤颤巍巍的手糊纸盒,她却依旧淡然地说:“你睡吧,我一点都不困!”四是高考那年,母亲请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男孩鼓劲。

每场考试结束,母亲就小跑着递过去一杯水,全然忘记了自己已经站在烈日下好几个小时。

男孩请母亲喝水,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五是父亲病逝之后,左邻右舍都劝母亲再嫁,母亲不听,说:“我不需要爱!”六是大学毕业后男孩参加工作,身体渐弱的母亲在家附近集市上帮人打下手维持生活,男孩寄回来的钱却坚决不用存到了银行,定期就转回给男孩。

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

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

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摘要:“爱心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全部的力量,无怨无悔的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献给孩子。

(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具有:一是要了解学生;二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三是要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应具有的能力:一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掌握沟通和表达技巧;三是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

“爱”是教育的源泉,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教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批评教育都产生不了效果。

关键词:爱心老师教育能力家访“爱心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全部的力量,无怨无悔的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献给孩子。

”人们常说,教师担任的是教书育人的角色,而不是“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发现缺点,而是肯定成绩。

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

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之爱,那么老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

在以前的教育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我曾经读过高尔基的一句名言“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

”当时没有深究其中的含义,直到今年八月暑期教师集训时,学习了“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背篓校长田玉才”等事迹后,感受很深。

是呀,师爱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一种情感、一种责任,还是一种能力。

这不由得我想起一个案例:2011年9月开学不久,七年级一位姓李的女教师在教室和某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老师气得几乎晕倒,学生还很“嚣张”,基于事态很严重,学校管政教的领导把我这位班主任请了过去。

我看到老师流泪和全身发抖的样子,说句实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内心里感受老师的工作实在是太辛苦了。

同时对学生的“嚣张气焰”也很气愤。

其实,事件的起因非常简单,就是这位单亲家庭的孩子违反了班级纪律之类的事件,可是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却很尴尬,学生拒不认错,老师颜面全无。

这是位很负责的老师,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老师几乎是哭诉着去该生家里家访多少次,找家长沟通多少次,和学生谈心多少次,关爱多少次。

教师用爱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用爱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用爱教育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爱去引导学生,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用爱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所体会。

一、爱的力量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尊重和理解的桥梁。

在教育过程中,我始终坚信爱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当我对学生充满爱心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我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困难,勇敢地追求梦想。

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我用爱去观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我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在关爱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三、用心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我用爱心与学生建立真诚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

在沟通过程中,我注重表达自己的关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鼓励。

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以身作则我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以身作则地传递正能量。

我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持续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我用爱心去关注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六、感悟与体会在教育的道路上,我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关注他们的成长。

我深刻体会到爱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成长。

我也意识到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需要我用心去投入和付出。

我将继续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心去感受教育的美好。

用爱教育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将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试述教育爱的内涵

试述教育爱的内涵

一、试述教育爱的内涵。

教育要有爱,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内在本质的规定性。

对于什么是教育爱,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概括:一种是广义上的理解,认为“教育爱是指充分认识到教育存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推崇和重视,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投入,实质是爱教育”。

广义上的教育爱,其爱的主体多元,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非教育者,对象泛指整个教育事业。

另一种是狭义上的教育爱,其主体主要为教育者,是教育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为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生产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它是以受教育群体为对象,再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着的敬业精神、赋予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

简言之,教育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是广义上教育爱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

这种爱是在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积极的情感和能力,目的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使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均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他人和社会的幸福”。

这种爱,在斯普朗格看来,是“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

教师只有植根于这种爱的土壤,把自己最真诚的爱先给教育,先给学生,才能实现教师职业的价值。

总之,教育爱是从教师热爱学生这一基本的行为准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教育理论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结合的积极的情感和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爱。

师爱源于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充满责任的、理性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爱。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关爱孩子体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等着孩子慢慢长大,也是一种爱的能力与表现。

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差,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与教育。

在活动中,孩子经常会因为动作慢、理解慢而不能及时对老师的问题作出反馈,这时我们就会因为急躁而去帮助孩子完成或者说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
所谓教育爱,是指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

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爱为所有教育者(从校长到教师)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处处、时时、事事都体现着的爱。

②是教育者对其本职工作的爱。

教育者须将教育爱深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须“以爱为核心,干好本职工作”。

③是理念与行动一体化的爱。

教育爱的理念是教育爱的行为的源头活水。

④是一种浓厚的发自教育者内心的一种体验的情感。

即全体成员所拥有的相类似的情感、心境、思想和行为。

关爱学生是师德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无一例外地要求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大爱情怀。

从职业性质上说学生是教师所从事职业的直接作用对象,成为教师履行职责的客体。

从感情纬度上说一旦身为人师,教师就与学生结下不解之缘。

在学生身上寄托着教师的希望和期待,承载着教师的责任与信念;学生身上发生着的每一个变化,凝集着对教师付出的回报,体现着教师的价值。

教师与学生因此总是难分难解,然而他们的角色、地位不同,目标、价值观不同,分别处在人生旅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情趣、不同的心理特征,难免有着冲突与隔阂。

如何去协调与学生的关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作为教育职责的承担者的教师来说,是必须面临的挑战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并非来源于血缘关系,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教师自己都始料不及的。

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

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年龄一般都
较小,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也肯定不及教师。

但作为一位教师,要懂得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

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不论学生感受如何,也不论对错,不高兴就劈头盖脸狠狠地训斥学生,而且讽刺、打击甚至体罚,结果使许多学生畏惧教师,对教师敬而远之,有心事,有苦恼,有秘密都讲给同学和伙伴,而从不敢向教师倾诉。

这种现象很普遍,它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为教育活动增加了难度,削弱了教育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

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

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教师对学生只有报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事实上,批评、检查、处分等等惩戒学生错误的措施还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只是需要我们拥有更多的智慧去掌握和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