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画家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故事-明末清初画家徐枋简介 徐枋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明末清初画家徐枋简介 徐枋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明末清初画家徐枋简介徐枋是怎么死的?徐枋是明末清初画家,父亲是明朝的少詹事徐汧。

徐枋是江苏苏州人氏,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生于公元1522年,去世于公元1694年。

徐枋十六岁的时候,听从父亲的命令,跟随朱集璜学习,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

崇祯十七年,明朝覆灭,其父以死殉国。

徐汧自杀的时候,徐枋也想跟随父亲一起赴死,但是却被徐汧阻止了。

徐汧说:“吾不可以不死,若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听从父亲的吩咐,徐枋虽然没有自杀殉国,但是却也一生不仕清朝。

在父亲去世之后,他遁迹于山野田园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甚至他活动的范围,也只是在乡野山林,从不踏足于城市。

徐枋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

隐居之时,徐枋更加专注于读书学习,书法绘画都有所成就。

徐枋曾经寄过一个灵芝给王士祯,为此王士祯还作咏以记之。

虽然徐枋与外界有所联系,但是却并不与人接触。

当时雎州汤斌巡抚江南的时候,打听到徐枋的住处。

于是汤斌没有带随从,独自一人前往拜访,但是徐枋仍然避而不见。

汤斌在堂中坐了很久,诵白驹之诗,最后无奈离去。

徐枋书画闻名之后,川湖总督蔡毓荣亲自写信求画,夹带重金。

然而徐枋虽然回了信,但是却也将金钱一道退回,并未给蔡毓荣作画,还说:“明府是殷荆州,吾薄顾长康不为耳。

”一介书生,不善耕种,也不出仕做官,徐枋的隐居生活过的十分清贫。

因为生活贫寒,他的二儿一女先后在饥寒交迫中殒命。

而他自己也经常衣食不继,“日食一饭一糜”、“冬夏止服一苎衣”。

三十七岁的时候,徐枋生了一场大病,呕血沉疴八十日、绝食六十日,嘱托后事,已经静待死亡。

后来还是“郑三山先生来视疾,以药起之”,这才活了性命。

但是病好不久,又牵入“逋赋”案之中,只能四处躲藏,居无定所,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家止四壁、薇蕨不供,朝夕仰屋无所出,势岌岌殆”。

尽管生活如此贫困,徐枋仍然坚持自己的气节。

据说当时他喂养了一头驴,此驴通人性。

徐枋每次要换什么生活必需品之时,就将所作书画放置在驴背的篮子中。

龚贤作品欣赏

龚贤作品欣赏

龚贤作品欣赏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

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

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

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

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

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勒,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

龚贤用笔在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

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

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

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

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

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八大山人(公元1626-1705),名王日休,字觉民,号八大山人,清朝杭州府桐庐人,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

他以擅长山水画著称,八大山人的绘风格独特,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一、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可以概括为“壮丽奇绝、自由洒脱”。

他对山水的表现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首先,八大山人的作品注重奇特之处。

他喜欢表现山水的险峻和壮美,经常选取险峻的山脉和深邃的峡谷作为画面的主题。

他的画笔流畅而奔放,用墨浓淡相间,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其次,八大山人的作品自由而洒脱。

他对传统的画法不拘一格,喜欢自由发挥,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描绘山水之美。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与传统山水画不同的元素,如画面中的小人物、树木和建筑物等,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八大山人的作品充满了诗意。

他擅长书法,经常在画作中配以自己的诗句,使画作更加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他的绘画与文学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人赏心悦目。

二、八大山人对后世的影响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画坛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八大山人的创作理念开拓了传统山水画的思路。

他以自己独特的画风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固有模式,追求个性和自由,使得中国山水画发展出多种风格和形式,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八大山人的作品启发了后世画家的创作。

他的奔放风格和诗意表现影响了许多后来的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等,他们在八大山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新,使得中国画艺术不断更新。

最后,八大山人的艺术追求也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审美趋向。

他的作品注重个人情感和表达,强调文人的独特个性和审美追求,引导了后世文人的艺术观念,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结起来,八大山人的绘风格独特,充满奇特之处,自由而洒脱,充满诗意。

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他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成为后世画家的借鉴和启发,同时也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审美趋向。

浅谈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

浅谈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

浅谈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
徐渭,字子安,号半山,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是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艺术风格以深入民间、勾勒人物为特点,深受后世文人所推崇。

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首先体现在他的笔墨虚实结合的技法上。

他能在绘画中灵活运用笔墨,熟练地表现出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他在刻画人物时,善于用深刻而生动的笔调,塑造出有情有致的人物形象。

他的山水画采用淡墨轻染,以形似神、景非景的手法,将静谧、温情、气氛和情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其次,徐渭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想,在他的艺术风格上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突出了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追求。

他将个人的情感和理想与社会的现实结合起来,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最后,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还反映在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上。

他喜欢以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为主,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他运用骈文、格律、对仗等文学手法,将文学艺术与画坛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总之,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凝聚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和绘画技法,不仅代表了文人画派的特点,而且展现出其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明清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八大山人朱耷剖析

八大山人朱耷剖析

存世作品
《孤禽图》
《孤禽图》,水墨纸本立轴,103.5×44 公分,铃印:八大山人、涉笔、普字堂。题 字“贤昭阳涉事”,落款“八大山人”。 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 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 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 弓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 的情态,.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 构图巧妙,笔法雄健泼辣,笔势朴茂雄伟, 墨色淋漓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 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 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 色,乃是八大山人艺术成熟期的精品。
《枯木寒鸦图》
清朱耷枯木寒鸦图,图轴,纸本,墨笔, 纵:178.5cm,横:91.5cm,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识:“八大山人写。”钤“可得 神仙”、“八大山人”二印。鉴藏印 “遥”一方。 本幅为对角式构图,表现隆冬季节,残 石败枝上栖息着4只落寞的寒鸦。寒鸦 的羽毛先以淡墨晕染,趁湿在淡墨上罩 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 细密的质感。鸟的眼睛表现得最有特点, 眼眶为一笔圈成的椭圆形,靠上眼眶处 以重墨点睛,一付“白眼向人”的冷漠 孤傲的神色顿现笔底。此鸟的神态最能 象征作者坚韧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
《眠鸭图》
朱耷的图绘眠鸭一只,四周空无一物, 仅在画幅右上方署“己巳闰三月,八大山 人画”,铃“八大山人”,“口如扁担”, “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印,通观全幅,书, 画,印均安排得恰到好处,不可做丝毫移 动或增损,可谓笔墨洗练而神完气足的精 彩之作,眠鸭回脖闭目,缩成一团,状如 浮出水面的礁石,沉稳而内敛,一副于世 无涉,孤傲自守的精神,寥寥数笔逼真的 画出了眠鸭绒绒细羽蓬松的质感与立体感。 画面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无际水面着添 空旷孤寂的情调,作此画时朱耷64岁,以 至暮年,反清复明无望,年轻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不平 的火气渐消,心态平和无争,“眠鸭”似 乎正是这种无奈心情的写照。

关于朱耷的介绍

关于朱耷的介绍

关于朱耷的介绍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1个人简介朱耷,(zhū d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谱名朱统*(*上林下金,发劝音),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

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2生平历史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

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顺治五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

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

有人考证,朱耷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

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

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

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

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清朝文人

清朝文人

方苞
(1668—1749年)
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
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汉族,安徽安庆府桐城县(辖 域含今桐城市、枞阳县及杨桥、 罗岭地区)人,祖居在桐城市 区凤仪里附近,生于江宁府 (今南京六合留稼村)。桐枞 “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 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 初大思想家方孝孺同属“桂林 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 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 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龚自珍
(1792~1841)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 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 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 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 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 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 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 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 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 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 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 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 《己亥杂诗》共315首。
石涛
(1642一约1707)
石涛,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 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 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 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 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 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 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 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 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 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 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 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搜尽 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 《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 语录》。
姚鼐
(1731~1815)
姚鼐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 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 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 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 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 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 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 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 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 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 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关于石溪的介绍

关于石溪的介绍

关于石溪的介绍石溪[髡残]:(1612~1692),中国明末清初画家。

清初四僧之一。

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

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

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

他削发后云游各地,43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

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与程正揆(程正揆,号青溪道人)交善,时称二溪,艺术上与石涛并称二石。

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

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尤其得力于王蒙、黄公望。

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

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习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自谓“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

登山寡源,方能造意”。

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山大川,流连忘返。

他“僻性耽丘壑”、“泉石在膏肓”,主观的情感、性灵与客观的景物、意境相感应、交融,使其山水画景真情切,状物与抒情成为一体。

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稳妥又富于变化,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生动地传达出江南山川空□茂密、浑厚华滋的情调。

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

存世代表作有《报恩寺图》,绘南京聚宝门外报恩寺,通过概括提炼,表现了金陵名胜的磅礴、奇异气象。

《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和《雨洗山根图》(均藏故宫博物院),以繁密的布局、苍劲的用笔、郁茂的景致、幽深的境界,显现出石溪鲜明的艺术特色。

四王是指哪四个王

四王是指哪四个王

四王是指哪四个王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1.王时敏(1592年-1680年),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编修王衡之子,“四王”第一代人。

系出高门,文采早著,以祖荫,官至太常寺少卿。

明清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

明季画学董其昌,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于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爱才若渴,四方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九岁。

2.王鉴(1598年~1677年),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

曾巩

曾巩

第一问:朱耷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

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八大山人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朱耷作品《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

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

朱耷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

近年部分朱耷作品艺术品投资市场拍卖情况:《竹石鸳鸯》,2010,西泠印社拍场,成交价1.187亿。

《仿倪云林山水》,2009年成交价8400万元《个山杂画册》,2008,西泠印社拍场,成交价2352万元。

《山青水碧鸟语花香》,2008,佳士得拍场,成交价3426万元。

《鹭石图》,2008,北京万隆拍场,成交价3300万。

《瓶菊图》,2008,中国嘉德拍场,成交价3136万元(不含佣金)。

第二问:曾巩人物生平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论石涛绘画艺术特色的渊源

论石涛绘画艺术特色的渊源

论石涛绘画艺术特色的渊源石涛(1642年-1707年),原名石臣,号玉京山人,中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

他一生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尤以“化境之笔”而闻名于世。

石涛是中国画史上最为重要的先锋画家之一,被尊称为“石派祖师”。

石涛的艺术特色渊源于他对典型山水画家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发展。

在明代,他曾师从著名画家陈洪绶学习,尤其受到陈洪绶的“山水格调”影响深远。

陈洪绶主张以“雅致”、“逸气”为基调,强调作品内在的“气质”和“意境”,因此他的画作具有独特的情境和意蕴。

石涛在陈洪绶的指导下,对其表现山水意境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石涛的山水画特色还源于他对东晋画家王羲之的笔墨技巧的学习和借鉴。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注重笔墨的流畅和造型的变化,这为石涛在山水画中运用笔墨做出了重要的参考。

石涛注重笔墨的丰富和变化,尤其擅长运用烘染法、点染法和虚实结合的技巧,使得他的山水画作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呈现出宏大壮丽和飘逸超脱的艺术效果。

石涛还从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他借鉴了唐代画家张野的构图和布局手法,注重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气韵的协调,使得他的山水画作更具有谐调和平衡感。

他还从宋元时期传世的名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细腻的笔触,使得他的画作具有多样性和细致感。

石涛的绘画艺术特色渊源于他对典型山水画家的学习和创造,他将传统的艺术元素和新颖的构图手法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的画作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注重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和意境的宣泄。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宁静安详、高远超脱的感觉,被誉为“山水画中之佳作,一方世界正气也。

”石涛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山水画的宗师。

八大山人介绍

八大山人介绍

作文素材积累——八大山人【人物小传】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八大,前承古人,后启来者。

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

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其倾倒如此。

【创作】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

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

创作风格留白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

他的书法具有劲健秀畅的气格。

篆刻形体古朴,独成格局。

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这里大有文章。

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

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

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

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洇),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的画家,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也是画坛“四僧”之一。

那八大山人是八个人还是指一个人,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八大山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又名朱耷,字雪个,号个山、驴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八大山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擅于书法和绘画,对他也是细心地教导,因此朱耷对绘画、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作诗,十岁左右便能画山水画,从这可以看出朱耷极其聪慧。

明朝灭亡之后,他削发为僧,不想与清朝有任何的瓜葛,更是以明朝遗民自居,更不愿接受清朝的施舍与恩惠。

八大山人对山水画和花鸟画有很高的领悟能力,他的画苍劲有力、笔触豪放,与自己孤傲、冷峻的性格又相之辉映。

画里的鸟、鱼、草、虫形象逼真,鸟和鱼的眼睛向上,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表达他对现世的不满。

画中的鸟,展翅欲飞,翅膀扑闪有力,同时体现出他想要冲破现世的枷锁。

八大山人除了对绘画有很大的成就外,对诗文写作也有自己的独家见解。

他的诗文以神秘、幽深而著称,令人十分费解,不知所云。

在他还在为僧之时,他的诗文大多借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以及自己的遗民思想。

但在他改为做道士之后,所作的诗文更显成熟,大胆而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大山人的画八大山人的画主要以山水、花鸟、石等水墨画著称,那么这些画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中又能卖出一个怎样的价格,在对拍卖的视频、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之后,发现八大山人的画的价值如此之高,而且拍卖作品的成交率也非常高。

近几年来,有超过20件的绘画作品超过百万元,甚至超过千万元,使得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都想亲眼目睹它的真身。

他的画虽多处取法与其他画家有相似之处,但是他的画又有别于其他的画家,整幅画形象夸张生动,笔法充满灵性,技艺精湛又显得稀奇古怪,把人带入一个空灵神秘的世界。

2004年以484万元拍出了八大山人“鱼”的作品,此作品中的鱼画法精美、精神饱满,有种跃然于纸上的感觉。

画家朱耷的简介

画家朱耷的简介

画家朱耷的简介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又称作八大山人,擅长书画,其中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中国画的一代宗师。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朱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画家朱耷的艺术特色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

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

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

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

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

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

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

八大山人的诗

八大山人的诗

八大山人的诗
八大山人,即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简练、含蓄、寓意深邃为特点。

以下是一些他的诗歌:
1、《题双西瓜图》
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

吸尽西江来,他能为汝道。

2、《题猫石图》
水牯南泉于到尔,猫儿身毒为何人?
乌云盖雪一般重,云去雪消三十春。

3、《题画扇》
西江秋正月轮孤,永夜焚香太极图。

梦到云深又无极,如何相伴有情夫。

4、《题罗牧山水册页诗二首·其一》
远岫近如见,千山一画里。

坐来石上云,乍谓壶中起。

5、《题罗牧山水册页诗二首·其二》
西塞长云尺,南湖片目斜。

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八大山人——朱耷

八大山人——朱耷

• 朱耷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 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朱耷葬于南昌 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 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 衣冠冢。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 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 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 载: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 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 考了。[
• 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 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 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 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证,朱耷从二十八 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 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 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 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 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 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 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 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 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 “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
• 朱耷从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 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正式定居青云 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 道院,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 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 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 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 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这使他十分 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一年 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 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 愚主持。

清代书法家排名前十位

清代书法家排名前十位

1、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书法家、学者、医学家。

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松侨老人等,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2、姜宸英(1628-1699)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

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

3、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江村。

清代著名学者。

4、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5、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亦号天瓶居士,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天骨开张,气魄浑厚。

6、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

7、丁敬(1695-1765)清代书画家、篆刻家。

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清梦生、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8、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

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

9、王文治(1730-1802),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

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

10、姚鼐(1731-1815)清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号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

姚鼐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推邓石如、刘石庵及姚鼐为清代书法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品。

戴嵩擅长画什么

戴嵩擅长画什么

戴嵩擅长画什么戴嵩(1621-1693),字子山,号黄山,晚号铁冠山人,浙江湖州南浔人。

他是明末清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其画风独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戴嵩擅长画文人雅士、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其作品中常见的特点是兼具写意和细节的处理。

他的画风受到明朝徐渭、仇英和清初康熙皇帝的赏识。

他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是“南宗北画”、“文人画派”和“淡彩派”等的代表之一。

1.文人雅士戴嵩画文人雅士,常以饱满的线条和色调表现人物的神韵和特点。

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他的人物画技法主要表现在笔墨上,如墨渍变幻、形体优美、肌理丰富等。

2.山水戴嵩山水画兼具中原和江南风格,具有很强的诗情画意。

他的山水作品主要包括官山、黄山、庐山、峨眉山等名山,作品中常有巨石奇峰、野趣幽谷、奇木异花等,富有韵味和画意。

戴嵩山水画用笔流畅、用色鲜明,极具视觉冲击力。

3.花鸟戴嵩的花鸟画主要描绘芍药、牡丹、兰花、菊花等各种花卉和蝴蝶、鸟类等各种动物,作品中形态逼真、色彩华丽,表现出一种自然流畅、富有生命力的生态氛围。

4.人物戴嵩的人物画塑造出了早期清朝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常常是文人雅士、官员、道士和百姓等。

对于这些人物,戴嵩注重照顾人性,强调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内核。

在笔墨运用上,他封清秀润泽,潇洒自如,形象生动逼真。

戴嵩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的特色和气质,他在文人雅士、山水、花鸟和人物领域的造诣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著名画家名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很好地发挥了传统文人画的优势,既传承了前人的精华,又吸收了大量艺术理念和技法的新潮流,形成了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

总之,戴嵩作为一位非常出色的画家,他的“文人画派”和“淡彩派”风格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本人认为“不向古人学习,只做自己的样品,无异于自绝于高峰”。

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在很高的艺术水平上对传统文人画做了红尘洗礼,也为后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画家。

谱名朱统蓥,为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在此期间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

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的俗写,八大山人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所取,一直使用至去世,以前的字均弃而不用。

八大山人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

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拘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其山水画多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他用董其昌的笔法来画山水,却绝无秀逸平和、明洁幽雅的格调,而是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八大山人的画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和万个等人,但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就是:不落常套,自有创造。

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干、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他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着“东方凡·高”的美誉。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主,初字青竹,又字侨山,一字仁仲,别字公之佗,亦曰石道人,别号甚多,有朱衣道人、霜红龛、山、侨黄老人、酒肉道人等。

山西阳曲人,祖籍山西大同。

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书画家、医学家。

傅山生于书香门第,祖上“累代业儒”,自幼聪颖,喜任侠,赋性刚直不阿。

屡试乡举不第绝意仕途。

人清后,从事秘密反清复明活动,被捕后得助生还,遂潜心思想学问,著文作诗,畅神书画。

布朱衣,居土穴,以行医济世。

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强征博学鸿词科,托病拒不入京城清廷免试,特封“中书合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作为“明清之际思想家”,傅山博通经史、诸子及释老之学,长于书画,善鉴文玩,有“当代巨眼”,之誉,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

著《霜红龛集》《苟子评注》《逍遥游》《集古梅花诗》等。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

他精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尤以妇科为最。

其医著《傅青主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

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并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

讲述了倪元璐以其左牵右掣的横向运笔、风卷残云般的行气、生辣拙扑的笔墨、劲挺峻拔的线条,以及抛掷腾挪的速度与力度,解决了巨幅立轴作品创作中的难题,从而大大拓展了帖学书法的表现力,在从帖学书法的手卷形态向高堂大轴作品的范式转换中作出了贡献。

难怪世人称倪公书法有“三奇”及“三足”之感,三奇日“笔奇、字奇、格奇”,三足乃“势足、意足、韵足”。

当然,倪氏书作中紧促的结构、焦渴的笔触,也会给人一种局促、紧迫之感,这与他所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性格不无关系。

作为政坛人物,倪元璐身处晚明乱世,国破家亡、大厦将倾的预感在他心中引起了强烈的焦虑不安。

这种积郁的情绪,使他借助行草书与巨轴的形式得以尽情渲泄芾(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北宋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宋四家之一。

精于鉴别,善诗,工书法,善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查看所有商品描述文徵明艺术造诣极为全面,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有“四绝”之美誉。

其学文予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博采众长。

文徵明好古为文,擅于诗文,著有《甫田集》。

其绘画影响最为突出,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画风文雅俊秀,所创具有浓郁韵致的小青绿山水样式对文人画的发展意义重大。

其书法传统功力精深,楷书师承晋唐诸家,主要法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人,法度谨严,笔锋挺秀,结体端正,格调朗俊。

幼时,因字拙未准乡试,遂发愤习字。

在郡学时,诸生皆“饮噱啸歌,壶弈消晷”,唯有文徵明“独临于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文徵明书法浸润各体,能入能出,好古而不泥古,曾引张融语自谓,“不恨己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己法”。

文徵明集古人之大成,自出枢机,成为继祝允明之后吴门书派的又一领军人物。

在诸体中,文徵明最精楷法,以小楷成就最高,有“明楷以文衡山第一”之誉。

其小楷主要师法钟繇《宣示》和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以及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又任翰林待诏时,“因书诰敕,颇兼时体”,且融贯唐人笔法,“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用笔精致细腻、工整严谨,点画劲健秀逸、精整俊雅,体态端庄古雅、温纯多姿。

终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

自号颇多,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等。

明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出生百日,就成了孤儿,十四岁又死了养母苗氏,八次科举落第,多年牢狱生涯,晚景凄凉,可谓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展。

因此,他对社会的种种不平怀有切肤之痛,形成了狂傲不羁的个性。

同时,他修养广博,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擅狂草,精通民间戏曲,并深受以个性解放为实质的新思潮影响,故在写意花鸟画方面,兼收吴门画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富创作力。

他往往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并且一反吴门画派的恬适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他尤擅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神韵的体现,同时抒发“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

由此,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他所创立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对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杂花图》、《墨葡萄图》等。

徐渭艺术造诣全面,博涉文学、戏曲、书画等领域。

曾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他的诗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

徐渭的书法面貌奇特,书无定法,学无常师,实则对“二王”、张旭、怀素、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倪瓒诸家用力精深。

他主张抒写性情,反对一味模拟,“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

其“主运笔”、“尚骨力”、“宗天成”、“重己意”、“去俗媚”、“崇散逸”的书学观,与一生的不幸遭遇及其桀骜直烈的个性相熔铸,形成“光芒夜半惊鬼神”、“寸寸露己笔意”、纵逸跌宕、劲肆姿媚的自家风貌。

徐渭的楷书多为方正之形,字字独立,行行分明,多用藏锋,结体章法虽有法而不循法,在似匀而非匀之间,古拙而含蓄。

其行书结字横斜倚侧,笔法放旷生动,笔力厚重苍劲,率意而浑朴别致,虽不如其草书奔放连绵,却不失奇狂逸态。

杂花图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称得上是徐渭大写意花卉的精品,全卷依次画了牡丹、石榴、梧桐、紫薇、紫藤、芭蕉等共十三种花卉,用笔纵横挥洒,一气呵成,墨色浓淡枯湿,淋漓酣畅。

而构图上则是轻重相济,疏密有致。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祜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

“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1]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祜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

“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