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
2020年浙江卷作文解析(带范文)
![2020年浙江卷作文解析(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5450a5f90f76c661371ad2.png)
2020年浙江卷作文解析(带范文)一、2020年浙江卷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解析这篇作文,主要指向了个人的人生坐标跟家庭、社会之间的错位。
现实中,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也往往容易在人生定位上,出现跟家庭预期不一致、社会需要不符合的情况,进而导致矛盾和冲突。
随后,有的人通过反思,可以处理好。
然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处理好,这样往往比较悲催。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浙江卷作文既有思辨性,也有现实意义。
这样的命题,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具体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构思:第一种角度:活出自我。
人这辈子,虽然会受到家庭、社会影响,但究其本质,还是应该为自己而活,活出自我。
因为,自我才是内在,而家庭和社会,毕竟只是属于“外在”。
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当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出现落差或错位时,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人生定位,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为自己而活,活出自我风采。
这个立意,也比较契合00后心声,应该可以写出畅汗淋漓的感觉!第二种角度:学会妥协。
所谓学会妥协,是根据现实变化的情况,适当调整自己和家庭、社会的关系,最终,逐步消除三方的错位和落差,缓和矛盾,实现和解。
这种做法,符合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也是一种理性、务实的选择。
第三种角度:既活出自我,也学会妥协。
这是一种辩证式的立意,其实就是把上述观点,综合起来去写。
这样写,能够展现思维的全面性和思辨性,是一种灵活而实用的立意方式。
以上三点,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写作。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这个提示,也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去处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写出文通意顺、内容丰富、新颖深刻的好作文!三、范文学会校准人生坐标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叙述了自己调整人生坐标的经历:少时富贵,乐享繁华,于是“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形象。
2020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评析
![2020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d45d3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4b.png)
2020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评析作者:王学华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20年第10期【真题回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解读】2020年的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整体材料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
整个命题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
它虽然少了以往的“诗意”,但却多了社会时代感和哲理思辨性,凸显了人文内涵与理性思考,可以让不同经历、不同修养、不同见识的人都可以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为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材料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个是个人层面,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第二个是家庭和社会层面,说明家庭对个人有预期,个人在社会上也会担当不同的角色。
第三个是影响与结果层面,即落差与错位,也就是说个人的坐标与家庭、社会的期许不一致或产生冲突,造成落差或错位。
对此,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写作时,要注意整体意识,不能只顾一个层面而忽视其他两个层面,而是要把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勾联并衔接起来,尽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表及里。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与社会,而当个人与家庭、社会产生错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文章的主体内容。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作文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10553dd1b90d6c85ed3ac620.png)
出于个人喜好或追求。登山家马洛里将生命献给珠峰,因“山就
在那里,而我在这里”;梭罗将岁月镌刻进瓦尔登湖,因其追求
• (六)【立意参考】 • 1.精准定位,角色明晰。不要因太多太沉的“预期”迷失自我。 • 2.多一些现实关照,少一些物质利益厚重的“预期”。 • 3.降低自己对物质方面的“预期”,合理平衡家庭和社会的预期,
做一个健康、元气满满的时代新人。 • 4.新时代的“狂人”,被无数过高预期所折磨的精神病患者的自
•
面对自己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的落差,不论是顺应其正确
的导向还是规避其缺陷,实际上都是在鉴定自身价值的立场上做
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古语有言:“适来,时也;适去,顺也。安
时而处顺,忧虑不能入也。”家庭社会的有利期望,我们顺从并
改善自己;而不利的侵扰,我们不妨学着苏轼“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心境,于世俗之中不
• •
考场例文2
•
2、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
浙江考生
•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改变,个人追求与家庭预 期、社会角色正不断产生落差和错位。有些人一
意孤行,逃避落差。但在我看来,直面落差和错
位,仔细审视分析,方能成就自我。首先要明确
的是,落差和错位并不是一种错误。相反,若一
个人一辈子都听从家庭和社会,没有丝毫的个人
• (四)【审读要求】 •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
法”。很显然要求考生结合自己自己的体验和生活感悟,写出自 己的思考来。思考的对象就是:如何看待自我预期,如何对待家 人、社会给予我们的过高、过大的心理预期?要明确,过高的心 理预期或许会成为压倒我们脆弱心灵的一抹霓虹。至于:①角度 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 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这四点要求倒是非常宽泛, 但是笔者以为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解读“预期”对人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负面作用,也就是不能审准命题人的旨意,很可能会导致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06-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作文2篇范文--20240730
![06-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作文2篇范文--20240730](https://img.taocdn.com/s3/m/344ba4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1.png)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作文2篇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优秀范文1】《在落差中找准人生方向》人生如舟,在岁月的长河中航行。
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心向未来的美好期望。
然而,家庭的期许和社会赋予的角色,往往与我们内心的追求存在差异,由此产生的落差或错位,成为了我们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挑战。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总是怀着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他们或许希望我们从事稳定的职业,过上安逸的生活。
然而,我们内心可能燃烧着对艺术的热爱,渴望追求充满激情与挑战的人生道路。
这种期望与自我追求之间的落差,有时会让我们陷入纠结与困惑。
就像我的朋友小李,他的父母期望他能接手家族生意,可他却一心向往成为一名摄影师,去记录世间的美好瞬间。
家庭的期望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社会同样会赋予我们各种角色。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的错位时常发生。
比如,某些热门行业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而一些基础但重要的领域却人才匮乏。
许多人迫于就业压力,选择了并非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面对这些落差与错位,我们不应沮丧和逃避,而应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
落差与错位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当我们感受到与家庭、社会的不一致时,正是反思自我、挖掘内心真正渴望的时刻。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同时,它也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创造力。
为了缩小差距,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会不断努力,尝试新的方法,开拓新的思路。
2020年浙江高考卷作文评分标准及范文
![2020年浙江高考卷作文评分标准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eebea6f46527d3240ce0d3.png)
浙江省 2020 年高考作文打分标准浙江高考作文题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
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 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装、套作。
改卷时我们必须思考的是,考生会怎么理解 ?或者说,怎么理解才是对的 ? 简单说这道作文题的焦点就在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和定位之间的落差 或错位 :你是以个人的理想为准则, 设计自己的人生, 还是服从他人的意愿,成为一个社 会需要的人 ?但是,现在的题目表述,出现了三方 :个人、家庭和社会。
而且,家庭是预期, 社会是定位。
而个人更复杂,又是人生坐标,又是美好期望。
什么是人生坐标 ?准确的表达是人生定位。
而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用我们平常表达 的说法, 就是人生理想。
家庭的预期, 这也不会出现误读。
比较让人纠结的是 "社会的定位” 。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是社会作为外在于个人的某种力量,对个体的定位。
这种力量, 是 国家吗,是学校吗 ?如果放在 30 年前,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具体由学校斟酌确定 , 这样的形式倒是符合这句话的字面意义的。
但自从实行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政策再加上高考 填写志愿也完全遵从个人的选择,社会已经退出了主宰个体定位的计划经济模式了。
所以, “社会的定位 " 准确的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找到的人生位置。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个人与家庭、 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
这里的落差是指个人 的理想与家庭的期望有差距。
这个词是中性的,没有任何褒贬意味,客观表达。
错位则比落 差程度更深。
落差后面加一个错位,我们可以理解成错位是比落差更严重的意思。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c0aa7e2cc58bd63086bd60.png)
2020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原题回放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题解读以真实为情境以思辨为羽翼2020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三年,也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第四年。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没有采用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热点话题,而是以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让考生谈自己的看法,文体明确;延续了2019年的命题方式,稳中求变,保持了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
但在方向、内涵上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新高考改革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肉,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今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体现了“以真实为情境,以自我为中心,以思辨为羽翼”的命题特征,这既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吻合,又符合浙江高考的实际情况。
作文分材料、提示语、注意事项三部分。
材料是三句话。
第一句为引子,即从个人角度表述,强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人生坐标”和“美好期望”;第二句从家庭和社会角度表述,强调家庭、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预期”与“定位”;第三句则对前两句的表述进行综合,实际上点出了思考的角度:我们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人生坐标”“美好期望”难免会存在“落差或错位”。
而这种“落差或错位”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材料所呈现的思考方向很清楚,没有给考生设置隙碍,考生只要围绕“期望”“定位”在“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落差或错位”这个内容构思行文就可以。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a351853c1ec5da51e27079.png)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解析首先,浙江卷高考作文属于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第一步。
对于材料作文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法、由果溯因法、分层概括法等方法来找到材料的表述要义。
材料分为三大句,第一句的关键词是“每个人”“坐标”“期望”,第二句的关键词为“家庭”“预期”“社会”“角色”,第三句的关键词为“落差”“错位”。
综合三句话的关键词句,我们可以看出,材料要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同时家庭和社会又赋予了我们责任与角色,而这两者之间,即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可能会有落差与错位。
材料的重点是第三句,第一句是引子,第二句是铺垫,第三句才是核心。
所以我们写作时不可只关注第一句或第二句,如果行文大谈个人的理想、坐标,或者大谈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提及“偏差”“错位”的问题,其审题便是有偏差的。
第二,浙江卷高考作文关注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任务驱动的性质。
写作时应注意其任务情境。
浙江卷高考作文考生并没有选择时下的抗疫等热点作为命题点,但其命题依然体现了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它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变化现状,提出了不少考生现在或以后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所产生的“落差或错位”的问题?这审视的是考生在“落差或错位”面前如何进行个人和家庭、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思考。
它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考查了考生“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的要素。
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自己对于个人与家庭、社会“落差或错位”的思考,可以分析造成这种“落差或错位”的原因、列举“落差或错位”的现象,提出解决的措施等等。
感性与理性并重 现实与理想权衡——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述评
![感性与理性并重 现实与理想权衡——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776a2ed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c.png)
111[测试评价化,它又成为值得思考的新课题。
人是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被塑造的?结果会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同类信息、同质信息塑造出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个性?人的塑造需要异质信息吗?人如何与跟啄木鸟一样的异见者、批评者相处,如何在多民族、多背景、多元化的共同体里共存相生?人如何兼顾同类信息、异类信息,把自己塑造出个性丰富、全面发展、身心健全的人?考生就这些问题作两面观、多面观、面面观,可以增强自我人格的塑造意识,使自己在复杂的信息时代里把好自我发展的方向,选对自我实现的理念。
题目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个成语的情感色彩偏褒义;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命题人倾向于积极的价值取向;第三句评价智能互联网时代的“这种环绕”“这种塑造”,“更加紧密”“更加可感”,再一次呈现积极倾向的评价;第四句情感取向更加明显,“惺惺相惜的点赞情不自禁的分享”……使得“你未来的样子”都有了褒义色彩。
命题人的价值取向也属于题旨的一部分,考生写作时要尊重命题人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互联网时代存在“网络毒鸡汤”,我们就违背命题人的价值指向顾左右而言他。
2.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人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人人都有类似的行为,如此贴近人之常情、贴近生活,使广大考生能够有话可说,轻松起笔。
作文材料让考生置身于“智能互联网时代”,并为他们还原了“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的新时代活生生的生活场景,这就使得考生一下子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迅捷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唤醒自己曾经发生过的“浏览”“点赞”“分享”等真实的体验,浮现起自己喜爱的人的生动脸庞和喜爱的事中涉及的细腻镜头。
题目发现了生活中的人之常情、司空见惯处,发现了大数据时代建立在cookie基础上个性化信息推送给人们带来的似是而非的自由,可谓从熟悉的地方发现了陌生,从从来如此、理所应当的地方,发现了异常与隐患,从而引导考生反思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思考如何更好地自我建构。
浙江高考2020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浙江高考2020年作文点评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eac633852458fb770b56be.png)
浙江高考2020年作文点评及解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这一天,我们准备了太多年。
无论结果如何,过程中的成长收获都值得你我珍藏。
下面是高考栏目为你整理的“浙江高考2020年作文点评及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对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评价是:“审题难度不大,重在说理分析。
”这两点,都体现了明显的浙江特色。
所谓“审题难度不大”,指命制形式稳定,不搞过度审题。
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命制形式,已经为大家熟知,一般都是“材料+要求”型,“材料”起引导观点的作用,“要求”起明确观点的作用,实质就是审题时不为难学生。
也就是说,浙江高考只要读懂命题材料,便可以得出观点。
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命题材料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人生要读三本大书”,请问考生对此的思考并且“做出评说”。
仅仅如此,审题比较容易,要么认可作家的话,要么补充作家的话,要么对作家的话提出异议,三者只选其一。
但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审题略微增加了难度,那就是必须注意有一个隐性审题,“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分别指代什么,对一般考生而言,相信也不会构成思考障碍。
比如“有字之书”,就是书籍,不光是指教科所、专业书籍,是人类经典的书籍;“无字之书”,就是指生活本身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无疑就是促进内心生长,培养良善品德之类。
一般的,是认可作家的话,也就是立意为“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从审题角度,建议要稳妥一些,少去批评作家的话;但若有真知灼见,也不妨在作家基础上补充“建议”,但估计这些学生比较少。
既然很多同学都立意为“人生必须要读三本大书”,那文章档次就只能在具体表达上见分晓。
所谓“重在说理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框定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
2015年开始,“论说文”(就是常说的议论文)的概念出现在浙江命题专家眼中,认为论说文可以“引导中学作文教学,扭转目前存在的文体杂糅的写作现象,转为注重论证、分析、演绎等能力”,意思是学生写出的论说文要像一篇“论说文”。
高中作文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
![高中作文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0e9e8c33d4b14e852468e1.png)
2020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原题回放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题解读以真实为情境以思辨为羽翼2020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三年,也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第四年。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没有采用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热点话题,而是以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让考生谈自己的看法,文体明确;延续了2019年的命题方式,稳中求变,保持了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
但在方向、内涵上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新高考改革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肉,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今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体现了“以真实为情境,以自我为中心,以思辨为羽翼”的命题特征,这既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吻合,又符合浙江高考的实际情况。
作文分材料、提示语、注意事项三部分。
材料是三句话。
第一句为引子,即从个人角度表述,强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人生坐标”和“美好期望”;第二句从家庭和社会角度表述,强调家庭、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预期”与“定位”;第三句则对前两句的表述进行综合,实际上点出了思考的角度:我们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人生坐标”“美好期望”难免会存在“落差或错位”。
而这种“落差或错位”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材料所呈现的思考方向很清楚,没有给考生设置隙碍,考生只要围绕“期望”“定位”在“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落差或错位”这个内容构思行文就可以。
2020年浙江卷作文评析+范文
![2020年浙江卷作文评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7ba6c6a21614791611281c.png)
调整坐标,正视错位——2020年浙江卷作文评析从去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开始,浙江省的作文命题开始关注“小我”的内在感受和“大我”家国情怀之间的结合。
今年的高考题则直接指出个人定位,家庭预期和社会预期之间的关系,这是“小我”和“大我”之间的碰撞,是年轻人的自我定位问题。
个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家庭、社会的落差,可以写青年人的自我塑造,自我定位,自我价值实现和择业观以及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坚持,也可以以记叙文形式写具体的矛盾争端。
【高分范文】正视落差错位,书写精彩人生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面对太多新与旧的冲突、自我期许与他者期待的错位,常常感到困惑纠结,因而被扣上“迷惘一代”的帽子。
可我想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社会让我们对未来葆有种种美好期待,更应当思考怎样在这个时代书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首先需要认清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落差与错位亦是生活常态。
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到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个人追求与家庭、社会期待的错位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母题。
青年一代通常会更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变革的进程,更激进地追求个性发展,与父辈相对保守求稳的心态难免有冲突。
尤其是当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职业层出不穷,当孩子选择相对小众的道路时,常常会遭遇家庭的不理解。
面对常见的落差与错位,不假思索地盲从或是抗拒沟通、固执己见这两种极端选择都非良策。
面对落差与错位怎样做出调整?一方面,我们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认清自己真正热爱与擅长的是什么,明确自我定位。
“敦煌女儿”樊锦诗半生坚守恶劣风沙之地,她面对的是与家人数十年的分居和许多人的不理解,她却道“我心归处是敦煌”;孔雀舞者杨丽萍六十岁单身无子,引发大众讨论,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让她可以无视这些杂音,坚定而纯粹地追求艺术,向世界展示孔雀舞的美。
认清自我,找准定位,才能勇敢地面对质疑与挑战,实现个人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倾听时代主流声音,结合社会需要调整自我定位。
两弹元勋于敏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了最擅长的理论物理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为新中国和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青年扶贫干部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了高薪的白领工作,选择将青春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2020浙江高考作文解析点评
![2020浙江高考作文解析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5a095dc41a37f111f1855be7.png)
2020浙江高考作文解析点评
六月是奋斗的季节,六月是收获的季节。
愿你坚持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下面高考网为你带来2020浙江高考作文解析点评,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2020浙江高考作文解析点评今年浙江卷的作文题是: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记者邀请到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崔勇对作文题进行点评。
崔勇点评:有字之书,很好理解。
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
它是人类过去的精神生活的留存——含括智慧和愚昧;无字之书,也比较好理解,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
心灵之书呢,也好理解,它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关照”,也就是和“头顶上的星空”相对应的“内心的律令”——自我的道德诉求。
所以说,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把握题旨。
把握好题旨,写起来就不太会跑题。
其次,这个题目比较有思辩性。
它暗含着要对这“三本书”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最终要落实在“心灵之书”上来。
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也
就是“自我成长”。
再则,阅读广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可以联系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最后在灵山取“有字真经”和“无字真经”的故事,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的才华。
总之,这个题目可写,能写。
总体来说,不错。
2020高考浙江卷作文
![2020高考浙江卷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1526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c.png)
2020高考浙江卷作文找准定位,正视落差,做更好自己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望,都有热血的梦想。
但同时,家庭和社会也会对我们有不同的期待。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我们应找准定位,正视落差,做更好的自己。
成长路上,我们只有找准坐标,逐梦前行,方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雄鹰注定要与蓝天为伴,不能与大地相挨。
它虽为猛兽,有着锋利的爪牙,但不能与狮子对抗,它属于天空,只有在天空才找到它生存的位置,才找到它的价值。
“我命由我不由天”,成长路上的风景需自己绘制。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找准坐标,本色出演,才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尽赏五色交辉。
正如杨绛所言,走好选择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证券交易所经纪人身份与和谐美满的家庭令人羡慕;于他而言,无拘无束地创作,在绘画板上表现自己的灵魂才是人生坐标所在。
放弃世俗的期望,朝着梦想中的岛屿出发,在塔希提岛上完成了自己的杰作。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找准你人生的定位,这是你成功的关键,也是你人生真正开始有意义的起点。
只要找准了,即使身残如史铁生、霍金,亦是可以开拓出无限空间。
有奥运冠军刘翔为证,他当年若一意孤行练习跳高,今日必将淹没于茫茫人海中。
而他转而投向跨栏,凭借着有利的身体优势和刻苦训练,终于成才。
如此可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有多么重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给予的期望,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百年前的五四,鲁迅呼吁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百年后的今天,社会鼓励青年“奔涌吧,后浪!”家国社会寄予青年祝福与期望,面对这沉甸甸的期望,倘若一味视为压力,逃避责任,我行我素,终究也只是自我消遣。
成就自我,兼济天下,努力让自己更加完美。
“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植物学家种扬,面对青藏高原物种丰富却从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的情况,面对国家赋予的期望,他一脚踏入青藏高原这片“生命禁区”,一走就是16年,为人类“种子方舟”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
2020全国高考浙江语文卷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0全国高考浙江语文卷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ab195c700abb68a882fb4f.png)
2020全国高考浙江语文卷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首先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错位是难免的。
作为年轻的我们应当客观看待。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们才能正确的处理这样的落差,首先包容是一定要有的。
我们既要有美好期望,又要对现实的落差先客观对待,然后努力改变。
落差与错位不一定代表着存在不可变,年轻人仍然应当勇于改变现状,创造条件,改变现实。
而不是任其发展,不受控制,不是让落差一直存在。
而是减少。
新的落差到来再努力缩小。
这样辩证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范文」树立人生坐标期望未来美好人活世上,只有一遭。
三岁看到老,三鉴照人生,三观定坐标。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才能期望未来的人生美好。
树立人生坐标,期望未来美好。
从呱呱坠地到盖棺定论,从树高千丈到叶落归根,从艰苦奋斗到飞黄腾达。
人,一丝不挂来一缕青烟走,来世上吃喝拉撒睡,到人间酸甜苦辣尝。
但凡有志者,事竟成。
有心者,无难事。
有坐标者,行稳致远人生无悔!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应争取生命的宽度,更应增加生命的厚度和高度。
人生坐标,时间X轴,似流水一维向东;平面Z轴,二维家庭是港湾是生命舞台;空间Y轴,三维立体,昭示着生命的最大社会价值,承担着国家民族的使命责任,关联着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呢?存在决定意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了你生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
父母家庭在你没有生下来之前就已经在你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期望规定了你的人生航程。
而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决定着你树立怎样的人生坐标。
2020年高考自主命题浙江卷满分作文
![2020年高考自主命题浙江卷满分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793c397f1922791788e846.png)
2020年高考自主命题浙江卷满分作文2020年高考自主命题浙江卷作文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1、正视落差,走好人生路浙江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我们的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可是,我们很难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的步伐,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当出现落差时,我们需要正视落差,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理性看待落差,正视自我。
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在不断为梦想努力。
实现梦想固然值得高兴,但当现实与梦想产生落差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落差,正视自我,反思自我。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在人生年华最好的21岁因腿疾再也没有站起来,本是追梦的年纪却突然失去双腿,这种落差对于任何人都是巨大的痛苦。
面對这种突然降临的意外,他想到过死,但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正视自己失去双腿的现实,他知道在轮椅上也一样能生活,于是不再消沉,而是用笔杆写下激励青年的文字。
正如邓晓芒说的那样: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
史铁生坚强面对不幸,理性看待落差,正视自我活出了自我。
化落差为动力,成就自我。
面对落差,除了正视,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化落差为动力,成就自我。
1969年,史泰龙回到美国并进入迈阿密大学学习戏剧。
原本想着学好戏剧来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史泰龙因为差三分从迈阿密大学退学,只好来到纽约。
面对这样的落差,史泰龙没有堕落,而是在星相家母亲的建议下,开始创作剧本。
2020年浙江卷满分作文评析
![2020年浙江卷满分作文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fa61475ef7ba0d4b733b14.png)
2020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是炫技还是实力?原题如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生活在树上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
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
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开篇提出传统的家庭及社会的期望在当下的社会已经丧失了意义,因而我希望像卡尔维诺那样生活。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
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
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
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对自我的期望进行简单界定:可以突破传统,但不能走向虚无,更不能让行为突破底线。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
”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
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
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
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从自我角度分析主观原因:由于缺乏阅历,所以我们意识不到家庭和社会是实现自我期望的基础。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
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
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
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4页)
![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fec76b752d380eb63946d2e.png)
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2020年浙江卷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论题情境的限制性。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此句是审题的重点,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导入到具体写作论题的过渡句,隐含了对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的价值判断。
聚焦于考生的社会责任,侧重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关注考生的个体定位“坐标”与家庭、社会定位“坐标”的“落差或错位”,致力于引导考生理性审视个人期许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坐标与家庭、社会责任。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限定了写作的典型任务,考生不得脱离此要求写作,否则会被视为偏题、离题。
此外,“注意”项还限定了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如明确文体等。
3.价值判断倾向的限制。
从命题者的价值判断倾向来看,文题旨在通过预设的写作论题情境,在考生的个性化思考中,检验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引导考生做一个具有社会担当精神的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自由。
文题虽然规定了具体的论题与情境,但立意的角度是开放自由的。
考生可从不同角度追问,深化立意,拓宽写作思路。
如:“我”的人生坐标是什么?父母对“我”的期望是什么?社会对我们“00后”的期望又是什么?“我”怎样看待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我”该如何解决这一落差或错位?在这个奋进的时代,“我”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在时代中该如何找准个人的坐标,赋能新时代?如此等等,才能将思辨引向深入,忌做贴标签式或口号式的简单思考。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作文解析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作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7fe4ecf7ec4afe05a1df59.png)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作文解析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试题特点:202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立足于青年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人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应该关注什么、选择什么,应该把自己塑造成怎样一个理想状态的人,如何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试题注重对考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结合时代特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题目解析:作文材料贴近生活实际,考生有话可说。
但有话可说不代表漫无边际,试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材料将写作范围限定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人对信息的甄别与选择这个范围内,引发考生有关智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待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以及如何塑造自我的思考。
写作角度:既要立足于现在,又要着眼于未来。
既要有对现实的思考,又要有对未来的展望。
写法指导:1、写作之前,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核心内容立意。
抓住关键词“关注”“环绕”“塑造”进行思考:每个人的关注和选择塑造了人本身的价值取向,如何更好的选择来源于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周围事物的评价。
2、写作之中,要论证深刻而有条理,同时还要进行辩证分析,思考如何看待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和选择、不喜爱的人和事是否值得关注,如何避免被同类信息“投喂”,浏览、点赞、分享信息是否应该谨慎对待,等等。
3、以侧重思辨的议论文为最佳文体选择。
切题立意:1、学会选择和甄别网络信息。
环境塑造是无需意志力参与的自我鞭策,我们要学会优化自己的成长环境。
勿将时间蹉跎于八卦、电视剧以及没营养的聊天等等。
2、塑造更好的自己,关注更有价值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浙江卷作文阅卷报告原题回放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题解读以真实为情境以思辨为羽翼2020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三年,也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第四年。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没有采用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热点话题,而是以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让考生谈自己的看法,文体明确;延续了2019年的命题方式,稳中求变,保持了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
但在方向、内涵上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新高考改革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肉,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今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体现了“以真实为情境,以自我为中心,以思辨为羽翼”的命题特征,这既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吻合,又符合浙江高考的实际情况。
作文分材料、提示语、注意事项三部分。
材料是三句话。
第一句为引子,即从个人角度表述,强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人生坐标”和“美好期望”;第二句从家庭和社会角度表述,强调家庭、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预期”与“定位”;第三句则对前两句的表述进行综合,实际上点出了思考的角度:我们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人生坐标”“美好期望”难免会存在“落差或错位”。
而这种“落差或错位”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材料所呈现的思考方向很清楚,没有给考生设置隙碍,考生只要围绕“期望”“定位”在“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落差或错位”这个内容构思行文就可以。
具体来说,首先是提取材料的核心词语。
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是“人生坐标”“美好期望”“预期”“角色”“落差”“错位”。
借用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材料中的“读者”与“作家”的说法,“你”的人生坐标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什么?家庭、社会这类“读者”对“你”的预期与角色定位又是什么?三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在哪里?这些“落差或错位”是怎么产生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落差或错位”的?落差,是指个体坐标、期望与家庭、社会的期许和角色赋予有高低之别;钳位,是指个体坐标、期望与家庭、社会的期许和角色赋予有方向之分。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作文题更能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
当然,考生还不可忽视材料中隐藏的条件关键词——“个人”“家庭”“社会”,要思考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层进关系与二元对立的思辨性结合起来。
其次,要细究这些核心词语之间的关系。
“落差或错位”怎么会产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个人对自我的定位与评价是否准确,家庭对孩子的期许是否过高,社会是否给予了公民足够丰富的角色选择与空间等等。
对于这种“落差或错位”。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或解决?是该坚持自我坐标,还是顺从家庭期望、社会角色?据此,可以立意为:我们该如何辩证地去看待、去面对、去正视因现实生活不断变化而产生的“落差或错位”。
简而言之,应该重点论述“落差或错位”产生的原因与解决“落差或错位”的策略。
阅卷实录一、阅卷概述(一)培训细致严苛今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阅卷点仍然设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担任语文阎卷组组长。
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的培训细致扎实,阅卷标准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阅卷组先下发19份样卷交由各小组讨论打分,各小组组长收集阅卷老师们的意见反馈给大组。
大组专家组进行审议讨论后,再对作文组全体老师进行二次细化培训,最终明确作文评分标准与细则。
在正评之前,每一位老师必须试评到一定的数量后,才能进入正评环节。
这次作文试评就花了两天时间。
这主要是因为今年试评量较大,要求阅卷老师全员参与,目的是熟悉考生答卷情况,完善评分细则。
(二)阅卷过程“监”“控”精准阅卷小组把控得当,张弛有度,指导及时而有效。
正副小组长由资深教研员、特级教师、一线高级教师担任,皆严格细致又不失幽默温和。
小组长会及时查阅本组成员的每一份无效卷,具体分析后,判定仲裁分,电脑自动传给专家组审核。
小组长也会对无效卷涉及的三位老师的给分进行分析,必要时个别谈话提醒。
同时专家组、小组长每天会不定时下发一些比较典范的各个档次的作文供老师们参阅,以便让评分标准更精准。
(三)阅卷老师认真负责评判每一份作文阅卷老师皆为来自全省各地市高中学校的一线教师,大多有过数次阅卷经历,即便其有所在学校是重点中学与一般生源学校的差别,但大组专家组通过对老师们进行反复培训,让老师们进行大量试评等方式统一评卷尺度,尽可能地做到了让阅卷老师对每一位考生的作文都能打出客观、公平、公正的分数。
二、考生写作问题分析(一)偏题离题无论命题的审题门槛高低,偏题离题的作文总是年年有,次次有。
这跟考生的理解与写作能力密切相关。
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们也发现不少表达能力不错的考生也出现了偏题离题导致得低分的情况,令人扼腕。
不少考生审题抓不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个人”“家庭”“社会”“落差”“错位”。
很多考生提到了“落差或错位”,却不提“个人”“家庭”“社会”;有些提到了“个人”“家庭”“社会”但没说三者之间如果有“落差或错位”,该如何看待。
另外,很大一批作文直接把“落差或错位”替换成了“困难”“困境”,通篇都在谈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写在追梦的路上遇到的客观困难,扩大了材料的具体情境。
今年的作文阅卷特别强调要拉开区分度,考生的主要差距其实还是在于立意。
有的作文虽然提到“落差”,但理解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或者人和人的差距,这都是不对的。
在审题立意上,不少考生不能将材料中的三句话联系起来,导致审题出现了偏差,只抓住材料中的某句话或某个词展开论述,比如只抓住了“人生坐标”“美好期望”就立意为“人生定位”“追求梦想”“坚持梦想”,比如看到“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就立意为“个人角色转变”“社会责任”“大国与小我的关系”等,甚至抓住“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中的“变化”二字,立意为“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该如何自处”。
还有一些考生默认了“个人”与“家庭”之间的“落差”的存在,定位在“我”该怎么办上,于是立意为“坚持初心”“不忘初心”,文章中完全没有出现“落差”一词。
(二)拟题不当有的标题“大而空”,导致作文越写越偏,在离题路上越走越远,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路在何方》等;有的标题过于诗意化,不知所云,比如《出之于名山,戴之于乔木》《负者歌于途》《站且战着》《追光者》《交错之间,采撷一缕光辉》。
(三)论述缺乏逻辑性很多考生在引述完一则素材或者名言之后,桥梁工作没有铺好,或者根本没有衔接过渡,直接生硬地引出自己的观点,语言的逻辑性比较差,让阅卷老师不知所云。
(四)素材匮乏有的考生缺少素材积累,只好将马云、李子柒等热点人物拉出来,写上一大段废话。
要知道,好的作文一般都会运用比较小众的素材,而且叙例点到为止,以分析为主。
还有不少作文里颠来倒去就那几个例子,什么抗击疫情啊,感动中国人物啊,没有新意。
(五)滥用与编造格言这种不良文风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有所抬头,今年尤其明显。
越来越多的考生不管是否适切,先来一句格言开篇,有的文章通篇都引格言,更有甚者,在阅卷中我们还查出不少瞎编的所谓格言。
三、阅卷后的反思(一)一定要遵守考场作文写作的第一原则——尊重试题,不偏题离题浙江省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强调,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历年来的第一原则是尊重试题。
这不仅因为试题是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命制的,更重要的是,考生在考场上是面对这个题目写就的作文,阅卷老师阅卷评分,不尊重试题是不应该的。
所以对应的考场作文写作的第一原则也应该是“尊重试题,不偏题离题”,也就是平时说的需重视审题。
(二)务必重视文章的逻辑性——槟弃虚幻文采是走向高分的关键其实“有文采”并非作文评分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写作高考作文时我们倡导考生写说理论述类文章。
但在阅卷过程中,个别阅卷老师对“有文采”的作文青睐有加,只要遇到看似有文采的文章,无论其是否切题,论述是否充分,基本上都会给一个好分数,导致三评、仲裁卷较多。
这种辞藻华丽、华而不实的文风的出现其实跟个别中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文采”的偏爱不无关系。
而真正的高分作文应该更多地呈现考生的思辨性论述,呈现考生的思考过程。
(三)务必加强练字——整洁的卷面是高考阅卷中的事实增分点作文阅卷培训之时,陈建新教授就明确指出,卷面情况要适当关注。
其实,如果作文的字迹美观就相当于无形中给阅卷老师留下了好的第一印象。
在此,给广大考生一条建议,务必要加强练字。
当然,对于已经处于高三且字体不美观的同学来说,在这忙碌的高三学习时间里额外的练字是不太可能了,但至少要把字写清楚,做到卷面整洁,辨识度高,不至于使阅卷老师难以辨认。
评分标准今年的作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审题;第二,文体;第三,思想深度;第四,语言。
1.审题第一档(50-60分):切合题意。
考生能准确理解题目,抓住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立论和闻释。
考生的阐释和思维过程呈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二档(45-49分):符合题意。
能抓住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进行立论和阐释,但用释和思维过程所体现出的思想深度一般。
第三档(40-44分):基本符合题意。
作文对个人理想与他者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有所提及,但是没有从这一落差或错位展开论述或思考,而把重心放在了凭空抒发“我的人生我做主”,或者大谈作为中国人应该具备社会责任心之类的话题。
这一档作文和第一档、第二档在审题立意上的这一差距,需要阅卷老师细致辨析。
如果考生不联系落差或错位谈这些内容,其宿构或以前做过这类作文的可能性比较大,分数可相应减少。
第四档(36-39分):部分符合题意。
审题如果不做整体审视,就必然会被其中某一句话吸引,仅就这句话展开写作。
比如第三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然后就大谈个体、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作文就属于部分离题。
这是考生的阅读理解偏差,当然也与题目本身的表述有关。
但阅卷老师必须认识到,这样的作文还是考生到考场后看到题目写作的,与那些宿构甚至背诵作文到考场默写出来的作文有很大差别。
所以,只要文章结构大体完整,语言表述还过得去,即可列入这一档次。
第五档(21~35分):套作成分多,全文各部分之间联结十分生硬,有“两张皮”之嫌。
第六档(20分以下):完全离题。
2.文体除了审题之外,今年对文体的要求不再那么强调写论述类文章,但是,首先要明确文体,其次要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