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探究童年絮味生命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年絮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感受童年的美好。
(2)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和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通用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板题:童年絮味二、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
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四、重难点探究:(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明确:(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童年絮味》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童年絮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童年絮味》的内容和主旨。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童年絮味》是自然散文,这篇散文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童年的美好场景。
同时,这篇散文也传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
1.散文特点1.以记叙文体裁进行创作。
2.大量运用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3.散文内容生动、形象,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
4.散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明了。
2.教学重点1.教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抓住散文的主旨。
2.让学生理解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教学难点1.教学生如何理解散文中充满感情的描写。
2.教学生如何通过描写还原更多的情境。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自然风光和情感画面。
2.讲解散文内容和修辞手法1.分段讲解散文内容,理解作者的主旨。
2.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让同学们理解这些手法的运用方法。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散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4.模仿写作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他散文的写作特点,将这些特点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朗读与评选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大家共同评选最好的作品,并提供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评选,分析学生在表达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情况。
同时,也要通过平时的作业和课堂情况来进行评价,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五、作业1.阅读其他自然散文,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
2.仿写一篇自然散文,体现对写作技巧和思考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可作为七年级上《童年絮味》的教案参考,希望对身处教育岗位的老师有所帮助。
2021童年絮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童年絮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该文作者舒婷,中国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曾获得庄重文文学奖、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絮味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童年絮味》教案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教学方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板题:童年絮味二、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
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讲明理由)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童年絮语》及《生命》研讨要点_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絮语》及《生命》研讨要点
《童年絮语》及《生命》研讨要点
一、《童年絮语》中的小女孩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拣麦穗》中的小女孩宣称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你怎么看待她们的行为?
虽幼稚可笑,但正是她们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的表现。
参见练习一第1小题解答。
二、似乎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童年絮语》里是否有类似的情形?这给你写作方面什么样的启示?
《童年絮语》里的心爱玩物、欢乐去处也大都不过是破玩具、破桌椅、荒郊野地。
实用价值并不与美好情趣相统一;不在于客观物、事的“优”“劣”,而在于是否记载、反映了心中的情趣。
参见练习一第2小题解答。
三、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童年絮语》的故事是否也表现了类似的意味?
善待、关爱每一个充满着自由活力的活生生的生命。
《童年絮语》就是以这童趣故事展现着这充满自由活力的鲜活的生命,童趣的可贵就是活着的生命的珍贵。
参见练习二解答。
四、感受《童年絮语》语言的活泼、风趣。
夸张用词、超常规用语、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等使文字活泼风趣。
详见“主编导读”、词句品味及其说明。
比较探究: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童年絮味》《生命》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童年絮味》《生命》第一课时【温故互查】1.鲁迅,原名,字,我国伟大的、、。
他的散文集是,又叫,我们学过一篇散文,就选自这部散文集。
【学习目标】1. 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心得人间的无私的“爱〞。
【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默读课文《阿长与 <山海经>》,用“〞标出不会读、不理解和易出错的字词。
用“〞标出不理解的句子。
用“〞标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1. 给划线字注音。
保姆〔〕絮〔〕说菩萨〔〕震悚〔〕憎恶〔〕惶〔〕急惧惮〔〕大抵〔〕2. 解释以下词语。
絮说:掳:震悚:骇:切切察察:顺顺流流:3. 思索哪些段是介绍阿长的称呼由来和形体特点的?哪些段是具体刻画阿长的形象的?哪些段是抒发对长妈妈的怀念和祝福之情的?4. 文章用两段文字交代阿长称呼的由来,作者想由此表现什么?5. 划出表现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词语,看看这些表示情感的词语对应哪些段落的内容?哪一种情感是对阿长的调侃?哪一种感情是对啊长真心的敬佩?〔自主学习,努力让自己独立完成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索以下问题。
1.作者详写的是阿长的哪一件事?由这一件事可以看出阿长对“我〞怎么样?请你分析一下阿长的形象特点。
2. 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写阿长的种种缺点是不是该删去?3. 这篇散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从文章的前半部分里,作者对阿长是真的“憎恶〞、“讨厌〞吗?4. 为什么题目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5.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具体写她怎么买的?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与同学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
小组内写出最正确答案,和全班同学交流。
〕【中考连接】〔2012年潍坊市〕以下词语中划线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角色/角逐兴奋剂/兴冲冲和颜悦色/曲高和寡B.背包/背弃开小差/差旅费寡廉鲜耻/屡见不鲜C.纤夫/纤维人行道/行业语横冲直撞/飞来横祸D.提纲/提防冠心病/冠名权调虎离山/陈词滥调【达标测评】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原名,我国伟大的、、。
童年絮味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絮味的故事背景和内容。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3.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童年的美好和珍贵。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体会到童年的美好和珍贵。
教学准备:教材《童年絮味》、教学PPT、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故事《童年絮味》的背景和内容,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向往。
Step 2:整体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童年絮味》。
Step 3: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Step 4: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请学生展示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记录在小黑板上。
然后教师做一个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Step 5:个人思考与表达(15分钟)学生个人闭眼思考自己的童年记忆,然后选择一个片段和其他同学分享。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如:你的童年有什么美好的记忆?你觉得童年的什么经历对你影响最深?Step 6: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童年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想象自己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度过童年的情景,引发对童年的美好情感体验。
Step 7:整理思考(10分钟)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对童年的感受和体验。
Step 8: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总结,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童年感受和体验。
Step 9: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童年是人生中的宝贵时光,要珍惜和回忆。
Step 10: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小作文,并分享给家人。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阅读故事时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2.观察学生在个人思考和表达中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3.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和体验。
最新整理《童年絮味》、《生命》教案(有反思)
最新整理《童年絮味》、《生命》教案(有反思)课前预习:了解作者,自主阅读,整理本课生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养成默读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纯真童心的赞美和对童年往事的珍视。
2.概括课文的中寓含的道理,在比较探究中领会课文主旨评价任务:①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②再次默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合作交流两部分内容。
③探究本单元课文相通之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流年似水,岁月的风风雨雨会抹去记忆中的许多往事,但儿时的记忆往往清晰依旧,长大后的人们总是格外怀念人生中最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
童年是最幸福的,童年是值得留恋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二、走近“童年” 感知“生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童年絮味》,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学识字自得意;④自编小辫美极了;⑤家教严厉成习惯;⑥左邻右舍关系密;⑦乘凉还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爱;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⒉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明确: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尊贵的生命,生命的实质就是充满着自由的活力,要为他们(它们)自由地、充满活力地活着而高兴,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童年絮味教案
童年絮味教案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同能力目标)学习设想:课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有无穷的孩童生活趣味,针对这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从故事内容、主题到写作手法、语言特色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感升华。
教学用具:电视机、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课件展示童年情景2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3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4 作者简介(课件)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1、散读课文。
(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3、试着概括一下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给它们加上小标题。
4、作者想我们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蕴含着什么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抽学生汇报。
明确:(2)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3)玩具风波、多彩童年、可爱玩伴、四季感受(4)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三、重难点探究(一)对比手法的的理解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分析一下。
2、明确(1)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给人不尽的深思。
(2)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
比较•探究《童年絮味》《生命》优秀PPT课件
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常常穿着精致漂亮的布鞋,惹来不少孩子钦羡的目光,在那个年代,它是我们兄弟姐妹炫耀的资本,最高兴的事儿。 七十年代末,我在一所县级重点初中读书,离家有二十多里。我们农家孩子不到寒冬,不会穿保暖的鞋,一星期就是解放鞋,而且是光脚。一天下午,天气骤寒,阴沉的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来,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而且雪一直飘落不停。晚上,我们这些衣着单薄的农家孩子,光脚穿着解放鞋在走廊上跳着、跑着,驱逐寒冷。晚上下半夜,我们寝室里很多人被冻醒,咳嗽声此起彼伏,惊醒中,我感觉被子冰凉冰凉,飕飕凉风直往被子里钻。
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是专门留给孩子的,专门用心放下手里的一切去好好陪陪孩子的。 我们都太忙了,手机里的朋友圈还没有浏览一遍呢,刚出的新剧还没看完呢。新的项目要上线,必须加班加班。周末还要和老朋友聚会呢,带着孩子多不方便。我们感叹,时间咋都不够用呢。
很多人和我说,上班累成狗,回到家还要被小祖宗折腾,身心疲惫。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孩子对不起,我没有那么爱你,至少不如你那么爱我。孩子仅仅是我们人生世界里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却是孩子的整个世界。我想孩子们的幸福没有我们心里规划的那么复杂,仅仅是想多一点我们的陪伴,多一点和我们的互动。这点时间里,请保证是专注的,是专门留给孩子的。
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著名女诗人,原 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 初中未毕业便下乡插队,回 城后做过多种临时工。1969 年开始写作,1979年开始在 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 其诗歌构思独特,情调婉约, 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个人 内心情感的那一线索,拓展 了崭新的审美视野,具有较 高的艺术水平。代表诗作有 《致橡树》《双桅船》《会 唱歌的鸢尾花》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絮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童年絮味【教材内容分析】舒婷作品《童年絮味》是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部分的自主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梦痕”。
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习单元,教材选择“童年”这一话题,旨在让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自然、轻松地过渡到初中,充分考虑了这一过渡阶段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梦痕”二字极富文学色彩,意指用丰富的情感和理性的笔触来抒写童趣的生动、童真的美好和童年生活记忆的深刻。
本单元精读课文是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作品《雪地贺卡》,鲁迅作品《阿长与<山海经>》和张洁作品《拣麦穗》作为“比较·探究”课文出现,《童年絮味》是在以上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对主题的再丰富,是对阅读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童年絮味》和以上课文相比,其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的夸张用词带来的风趣、诙谐的语言效果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其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的写法更适合学生借鉴和模仿。
【教学目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者对此的解读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的综合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语感,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尽力实现生活和语文的有机融合。
本课三维学习目标具体是: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并赏析文中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神态、心情、动作等的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快速默读,通过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倾情朗读,通过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童真、童趣,品味风趣、诙谐的语言。
(重点、难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味自己的童年,永葆童心,分享触动心灵的体验和共鸣。
【学情分析】通过有趣的准备课和自然而紧凑的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基本适应学校自创的“二·五游艺课堂”模式,并大体熟悉了该模式下的课堂流程,游艺形式、多媒体和小组计分机制的运用,成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圈点标划之法。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及练习二.重点、难点:《童年絮味》1.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复习有关作者的常识。
(2)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鲁迅从小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感受长**的人品美。
《生命》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义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伤感的散文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人间纯感情的赞美,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新课讲解]《童年絮味》一、课文导读(一)文题理解: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内容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作者回忆了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她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写童年的玩具风波。
第二部分(第3—6段):写多彩充实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第7—9段):写童年的伙伴。
第四部分(第10—13段):写童年的四季生活。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1.技法应用: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顾名思义就是一份针对《童年絮味》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案。
这本书是作者刘细荣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部回忆录,在这部书中,刘细荣通过透彻的文字回忆了他在童年时期所体验到的各种愉快、悲伤、恐惧、热闹等细节,以及这些细节背后所含有的种种感悟,让读者进一步领略到了童年的那份美好与感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书,了解童年生活的多样性以及所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的相似与不同。
2.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视与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
3.拓宽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童年生活的多样性: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到童年生活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所形成的童年生活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理解力。
2.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通过学习本书,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那些美好的回忆。
让学生了解到童年时期在家庭、校园、社区等多方面的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
3.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的相似与不同: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学会眼中的“童年”与历史中的真正的“童年”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将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与童年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介绍一位童年时期的历史人物,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兴趣和思考。
2.学习本篇文学作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书,以“重点解读、自由阅读、摘抄归纳”为主要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受,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多样性和美好回忆。
3.学生自我反思环节:引导学生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在回归自己的童年生活后,与班级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让同学们之间交流和认识,获得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4.课外延伸:通过小组活动或者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博物馆,了解历史上“童年”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
七年级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七年级童年絮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童年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与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童年生活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童年回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和重点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写作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的音乐或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个段落所描述的童年场景。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每个场景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课文(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分析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童年回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对自由、快乐、成长的理解。
5、写作指导(1)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通过描写展现情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c.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b.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当下生活。
b.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b.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c.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a.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b.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童年的味道是什么?是甜的,还是咸的?是快乐,还是忧伤?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童年的文章——《童年絮味》。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准备分享一下。
3.课堂讨论师:谁来说说,你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生1:我觉得课文描绘的童年生活很有趣,让人怀念。
生2:我也觉得课文中的童年生活很美好,尤其是作者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课文的美好。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我们掌握?生3:课文中的“絮味”是什么意思?师:“絮味”在这里指的是童年的回忆和情感,就像棉絮一样柔软、温暖。
那么,谁能解释一下“絮味”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生4:课文中提到的“絮味”,体现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比如,作者描述了和小伙伴们一起捉鱼、放风筝的情景,这些温馨、快乐的时光构成了童年的“絮味”。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很到位。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4.分析课文结构与主题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5: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描写,第三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比较探究《童年絮味》《生命》(2课时)
主备人:翟延峰
滕州市界河中学
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音、形、义)。
2.熟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不添字。
3.收集伟人童年趣事,认识童年的事平凡却又伟大的特点。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文章,疏通表层文艺,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对比、体会“以情动人”“以智取胜”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珍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真善美。
评价任务:中学语文的教学在于文本的微观分析,经典文本的形象是有机统一的,水乳交融,表面没有矛盾。
现在教材的单元组合,就是要寻找矛盾的方法。
对比中发现差异,看出矛盾,从而找到比较深刻的话题。
实现对教材的解读与理解,进一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会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与感知
一.谈话导入:
1.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拥有一个幸福童年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同学们请结合我们本单元已学习的文章谈谈自己童年有哪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和同位交流。
)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女作家舒婷的童年生活,体会一下她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
二.检查预习
1.解决字词(音、形、义)。
细糠()鬈()曲叱()责譬()如驯()良调侃()针线qiè()cèng()掉juē()嘴天真无xié()yǒu()黑
2.解释词语:
雷霆万钧:不可一世:
肆无忌惮:如法炮制:
3.作者简介:
舒婷:
沉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完成任务:
1.《童年絮味》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童年生活,都讲了哪些童年往事?其中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生命》一文写了那几个场景?作者认为哪一个场景最富“生命”?
3.《童年絮味》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有今夕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从课文中找出来并分析。
4.《生命》一文中作者说“竟舍不得回到教室”,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完成。
针对当前不要求背诵就不读课文的现象,提出问题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
明确:(1)装扮布娃娃、初学识字、自扎小辫、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帮妹妹退敌、夏
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2)小学生早锻炼,中学生自读,足球场景物,幼儿园小孩在足球场玩耍。
作者认为幼儿
园小孩在足球场玩耍最富“生命”。
生命的实质就是充满只有的活力,要为自由地,充满活
力地活着而高兴,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抒发了对童年生
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3)第一段与第三段对比,第四段与第七段对比作者童年丰富多彩生活与现代孩子生活的
单调枯燥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段,刚认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
捂嘴而笑的对比,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仰后合”“差点背过气去”
的对比,将自己感受和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可爱。
(4)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动,为孩子的天性而感动。
第二课时
趣味与哲理
四.课文研读:
1.《童年絮味》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这些童年往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有趣味,用自己语言复述给同位听,要说出其中的趣味。
(用词要形象生动,以下面两个语段为重点)“我的玩伴很多,不似现在的孩子,总是被封锁在各个单元里苦读书。
那时的邻居,常常不打招呼来到厨房撮一匙盐就走,说不定明天突然下雨,回来就见你晾的床单已叠好放在饭桌上。
小孩子更是在各家随意走动,扁头啦傻呆啦各种绰号常常一生都蹭不掉。
我最忠实的影子是我的妹妹,虽只比我小两岁,却视我为绝对权威。
她生性驯良,常常哭着从学校回来。
我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
有次对方的姐姐邀来一帮高年级同学助拳,我眼见敌不过,抡起书包,呼呼有声,果然全部吓退。
从那以后,妹妹学会此招,再不要我护送。
她的铅笔盒总是被甩开,铅笔、橡皮、小刀四下里乱飞,不知吃我妈妈多少巴掌,头还昂着,脸上一派胜利者的光辉。
”(重点讨论理解:为什么妹妹吃了妈妈的巴掌,脸上还会呈现“一派胜利者的光辉”?)
2.《童年絮味》中小女孩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捡麦穗》中的小女孩宣称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你怎么看待她们的行为。
明确:幼稚可笑,但正是他们的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的表现.
3.概括《生命》中“我”所说的道理,《童年絮味》的故事是否也体现了类似的意味。
举例说一说。
明确:学生举例谈体会时,可以概括叙述,也可以具体举例说明,形式不拘,但都应紧扣所包含的道理和意义,都应能领悟到这是生命的趣味和生命的意义。
学生所用话语也不求一致,热爱生命享受生命体验生命等等均可。
这也是一种形式的比较阅读,仍属于异中求同。
五:词句品味积累(这里仅提供几个例子,更多地句子要学生自己去品味,感受字里行间的童趣。
)
(1)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这句话诙谐有趣,“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雷霆万钧”夸张而形象地写出了姐妹俩的情态。
)(2)我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
------然后尽丹田之气,鬼叫狼嚎。
(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的风趣的表达效果)。
我大姨妈及妈妈相偕下班回家,
(3)见一个小妖精在大门口跳皮筋,满头万国旗飞舞,先是前俯后仰,及看清是我,差点背过气去。
(“小妖精”“万国旗飞舞”都是比喻,形象地写出“我”打扮的离奇,表现出了孩子的单纯可爱。
)
(4)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压制。
(看到小孩子无拘无束的活动,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由此作者认识到生命可贵的本质。
)
(5)看着那儿的草由绿到黄,又由黄到绿;也看着太阳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
(这一段是作者对操场景色的描写。
操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地重复着相同的景色,虽然景色很美,但缺少了活力与个性,流露出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落寞感。
)六.学以致用:
1.《童年絮味》中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声么不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明确:作者生活的时代物资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地热爱生活,追求快乐,在艰苦的环境里玩的内容照样丰富多彩。
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资生活优越,有大量的玩具,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楼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吧课余时间。
应该给你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你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健康快乐成长。
2.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一座似乎是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原,“那是确实是我的乐园”。
《童
年絮味》里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这给你写作方面什么启示?(展开自由讨论)
明确:初学识字,自编小辫,家教严厉、勇做妹妹的保护神、自开演唱会。
自己的手写自己的生活。
参与就有快乐,从平淡的现象中感觉其中非同寻常的深刻意义。
七.板书设计:
童年絮味装扮布娃娃
初学识字赞美童年
自扎小辫
和表妹比唱歌→简单→快乐→主旨
洗地板追忆童年
帮妹妹退敌
夏天度假
春天怕梅雨
生命小学生早锻炼尊重生命
中学生自读→悟→
足球场景物关心热爱
幼儿园小孩在足球场玩耍
教学反思
1.这两篇文章属于学生自己阅读解决的课文,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时主要围绕主旨、趣味、哲理这些重难点展开。
事实证明讲的过多过细会束缚学生的形象感受和思维,在较好把握教材基础上,找准重难点详细分析讲解,把其他末节问题留给学生,反而可以拓展思维,有一种拓展思维之感。
2.问题的设置不是太难,适合初一新同学知识结构,重视学生自读能力培养。
上课时主要采用了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完课文讨论出答案的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提出围绕重难点针对性特别强。
两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收尾,所以学以致用环节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
3.不足之处,学生品读能力不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今后增加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另外,对关键句的理解欠佳,导致课堂上耗时过多,之后环节略显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