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行业深度报告
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深度研究报告
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深度研究报告一、核心观点1.1 专业发展迅猛,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在职业院校中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该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师资方面,既需要具备深厚汽车专业知识的教师,又需要熟悉智能网联领域新技术的行家,但目前兼具这两方面能力的师资相对匮乏。
课程设置上,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涉及多个学科交叉,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难度较大,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此外,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导致学生实践操作时难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
1.2 精准定位,培养复合创新人才为满足行业需求,职业院校应精准定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汽车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其跨领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实际项目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实习中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1.3 多方合作,推动专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企业为院校提供实践基地、技术支持和最新的行业信息,院校为企业输送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
社会组织则发挥桥梁作用,组织行业交流活动,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只有多方协同,才能形成合力,为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市场态势剖析2.1 宏观政策环境对专业发展的强力驱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例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
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及市场深度调查报告
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及市场深度调查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及市场深度调查报告【出版日期】2015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网址】/b/qiche/Z87161E5JC.html报告目录:第一章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概述 201.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01.1.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1.1.2新能源汽车的五大类型 201.1.3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分类 231.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341.2.1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 341.2.2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341.2.3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历程 351.2.4混合动力汽车的缺点 361.3纯电动汽车概述 371.3.1纯电动汽车的定义 371.3.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371.3.3纯电动汽车的实例 391.3.4纯电动汽车的优势 401.4燃料电池汽车概述 411.4.1燃料电池汽车的定义 411.4.2燃料电池汽车的实例 421.4.3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 431.4.4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正快速发展 451.5太阳能汽车概述 461.5.1太阳能汽车的定义 461.5.2太阳能在汽车上的主要应用途径 471.5.3太阳能汽车的实例 481.5.4太阳能汽车的劣势 491.6其他新能源汽车及其特点 501.6.1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501.6.2醇类汽车 511.6.3气动汽车 511.6.4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 54第二章2012-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分析 55 2.1宏观经济环境 552.1.12012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 552.1.2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 602.1.3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 662.1.4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712.2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742.2.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742.2.2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752.2.3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状况 802.2.42015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状况 852.2.52015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形势 862.3汽车工业面临的能源危机 922.3.1能源问题成中国汽车业发展短板 922.3.2未来汽车业发展将受资源和环境约束 93 2.3.3我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大的成因分析 94 2.4汽车环保问题分析 962.4.1汽车排放污染形势严峻 962.4.2中国汽车污染主要特点 992.4.3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加大 1022.4.4中国汽车环保问题解决对策 1042.5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 1082.5.1新能源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意义重大 108 2.5.2中国处于汽车动力技术变革机遇期 110 2.5.3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1112.5.4中国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后发优势 112第三章2012-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14 3.12012-201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114 3.1.1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解析 1143.1.2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83.1.3201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情况 1203.1.4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分析 123 3.1.5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显露分化趋势 1253.22012-2015年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31 3.2.1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1313.2.2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 1363.2.3英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1403.2.4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1413.2.5 法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1423.2.6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 1433.3中国新能源汽行业发展综述 1443.3.1新能源汽车业跨越式发展 1443.3.2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情况 1453.3.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提速 1473.3.4国外新能源车企抢滩中国市场 1473.3.5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 1493.42012-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50 3.4.1201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综述 1503.4.2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1513.4.3201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1523.4.4201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1543.4.5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动态 1553.52012-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区域动态 156 3.5.1深圳力推新能源汽车应用 1563.5.2广州新能源汽车推广提速 1573.5.3上海建设新能源车配套设施 1583.5.4天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1593.5.5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扩张 1603.5.6山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 1613.5.7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业发展特征 1623.6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发展分析 1643.6.1各国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比较 1643.6.2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分析 170 3.6.32014年特斯拉开放电动汽车专利 171 3.6.42015年丰田开放燃料电池车专利 1763.6.5我国新能源车专利保护亟待加强 1773.7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823.7.1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阻滞因素 1823.7.2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瓶颈 1853.7.3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 1873.7.4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瓶颈 1883.8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对策及战略 189 3.8.1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1893.8.2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策略 1913.8.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选择 1963.8.4新能源汽车专利标准化策略建议 198第四章2012-2015年混合动力汽车分析 200 4.12012-2015年全球混合动力车市场规模 200 4.1.1世界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综述 2004.1.2世界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情况 2044.1.3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分析 2074.1.4欧洲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分析 2094.1.5日本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分析 2144.1.6韩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分析 2164.22012-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车的发展 217 4.2.1中国发展混合动力车最适合国情 2174.2.2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迎来黄金发展期 2184.2.3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2194.2.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市场发展态势 2214.2.52013年我国混合动力车产量结构 2244.2.62014年国内混合动力车市场升温 2254.32012-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 225 4.3.1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系统匹配技术方案 225 4.3.2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及攻关难题 2264.3.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2324.3.4我国混合动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354.4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36 4.4.1成本和价格偏高 2364.4.2关键技术含量低 2374.4.3产业链支撑不完善 2404.4.4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策略 2414.5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及趋势分析 2464.5.1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大势所趋 2464.5.22020年全球混合动力车市场展望 2474.5.32025年欧洲上路新车都将是混合动力 2484.5.4未来混合动力车的发展趋势 248第五章2012-2015年纯电动汽车分析 251 5.12012-2015年世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251 5.1.1世界纯电动汽车历史沿革 2515.1.2全球纯电动车技术区域格局 2555.1.32013年世界电动汽车市场规模 2585.1.42014年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 260 5.1.52014年北美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扩张 262 5.2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综述 2635.2.1纯电动汽车具备产业化基础 2635.2.2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探索 2645.2.3纯电动汽车带动新兴产业群发展 2655.2.4纯电动汽车成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266 5.2.5纯电动汽车在出租车领域应用优势 267 5.32012-2015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分析 268 5.3.12012年纯电动汽车市场销售态势 268 5.3.22013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 270 5.3.32014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格局 270 5.3.42015年纯电动汽车迈入量产阶段 2735.42012-2015年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分析 273 5.4.1电动汽车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 2735.4.2我国纯电动客车技术已成熟 2755.4.3纯电动客车核心技术全球领先 2805.4.4未来纯电动汽车技术转型战略 2825.5中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瓶颈因素 2835.5.1技术争议 2835.5.2运行经济性 2835.5.3基础设施装备 2845.5.4政府政策支持 2855.6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策略 2865.6.1降低纯电动汽车成本路径 2865.6.2绿色电力解决电能生产污染 2885.6.3推动技术进步减少电池污染 2915.6.4充电设施建设寻求合作共赢 291第六章2012-2015年燃料电池汽车分析 292 6.12012-2015年世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综述 292 6.1.1世界燃料电池汽车业总体概况 2926.1.2各国踊跃投身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 2956.1.3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新机遇 2956.1.4美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动态 2996.1.5英国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发展 2996.1.6日本政企发力燃料电池汽车 3006.22012-2015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302 6.2.1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取得的成果 302 6.2.2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概况 3036.2.3我国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进展分析 3046.2.4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模式对比 304 6.2.5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305 6.3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分析 3066.3.1工作原理介绍 3066.3.2环境效益分析 3076.3.3在现实中的应用 3096.3.4发展的阻碍因素 3096.3.5加速推广的对策 3106.4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比较分析 312 6.4.1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 3126.4.2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 3136.4.3高压储氢系统技术 3146.5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策略及前景趋势 3156.5.1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缺失 3156.5.2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建议 3166.5.3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分析 3216.5.4燃料电池汽车将加速氢能应用 323第七章2012-2015年其它新能源汽车分析 3247.1天然气汽车(NGV)和液化石油气汽车(LPGV) 324 7.1.1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发展优势 3247.1.2NGV车和LPGV市场影响因素 3277.1.3天然气汽车行业发展规模 3287.1.4液化石油气汽车市场空间 3297.1.5天然气汽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37.1.6液化石油气汽车发展的建议 3377.2甲醇汽车 3397.2.1国外甲醇汽车发展停滞的原因 3397.2.2我国甲醇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3437.2.3我国甲醇汽车迎来新一轮发展 3447.2.4我国甲醇汽车发展面临的挑战 3457.2.5各地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建议 3457.3二甲醚汽车 3467.3.1中国二甲醚汽车的研发历程 3467.3.2《车用燃料用二甲醚》国标实施 3487.3.3我国二甲醚汽车推广尚待时日 3507.3.4二甲醚汽车的发展前景 3517.4太阳能汽车 3517.4.1光伏产业为太阳能汽车奠定基础 3517.4.2世界太阳能汽车的研究历史 3537.4.3中国太阳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3537.4.4太阳能汽车实用化对策及前景 354第八章2012-2015年国内外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发展 360 8.1丰田汽车公司 3608.1.1企业发展概况 3608.1.2技术路线解析 3618.1.3布局中国市场 3628.1.4混合动力车销量 3648.1.5推出新型燃料电池车 3658.2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58.2.1企业发展概况 3658.2.2新能源汽车研发进程 3668.2.3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3668.2.4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 3678.2.5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目标 368 8.3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3698.3.1企业发展概况 3698.3.2新能源汽车发展成就 3708.3.3新能源汽车对外合作 3738.3.4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 3748.3.5新能源汽车业务策略 3758.4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778.4.1企业发展概况 3778.4.2奇瑞新能源汽车业务 3808.4.3奇瑞新能源汽车成就 3818.4.4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展 3828.4.5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 3848.5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85 8.5.1企业发展概况 3858.5.2长安新能源汽车成果 3878.5.3长安发展新能源观光车 3898.5.4长安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 390 8.5.5长安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3918.6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3948.6.1企业发展概况 3948.6.2企业核心竞争力 3958.6.3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 3988.6.4布局海外新能源车市场 3998.6.5西安新能源车基地投产 4018.6.6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战略 4028.7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068.7.1企业发展概况 4068.7.2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4078.7.3新能源客车基地投运 4078.7.4纯电动轿车市场化起航 408第九章2012-2015年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 4109.1煤直接液化(CTL-CDD)和煤间接液化合成油(CTL-FTD) 410 9.1.1煤直接液化简述 4109.1.2煤间接液化简述 4129.1.3中国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研发 4139.1.4中国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 4169.1.5国内煤炭液化技术商业化进展 4189.2甲醇 4209.2.1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的可行性分析 4209.2.22013年中国甲醇市场运行状况 4229.2.32014年中国甲醇市场发展态势 4249.2.4发展甲醇汽车符合中国国情 4289.2.5甲醇燃料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4299.2.6中国甲醇燃料市场前景展望 4339.3二甲醚(DME) 4359.3.1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的可行性分析 4359.3.2中国二甲醚市场发展现状 4419.3.3二甲醚行情受液化气影响 4509.3.4中国二甲醚发展面临的难题 4519.4生物质燃料 4539.4.1生物质燃料的发展概况 4539.4.2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发展 4559.4.3国内燃料乙醇市场分析 4579.4.4生物柴油市场持续扩张 4599.4.5生物质液体燃料前景展望 460第十章2012-201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的发展 46210.1车用锂电池 46210.1.1车用锂电池的应用优势 46210.1.2中国车用锂电池投资升温 46310.1.3车用锂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46410.1.4车用锂电池标准体系分析 46610.1.5车用锂电池推广的制约因素 47010.1.6未来车用锂电池市场前景预测 47410.2车用燃料电池 47510.2.1燃料电池概述 47510.2.2中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 47810.2.3成本高影响车用燃料电池推广 47910.2.4车用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 48110.3车用镍氢电池 48210.3.1车用镍氢电池的优越性 48210.3.2中国镍氢电池知识产权体系 48310.3.3中国车用镍氢电池发展动态 48610.3.4政策支持镍氢动力电池发展 48810.3.5 车用镍氢电池迎来发展机遇 490第十一章2012-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分析 49111.1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491 11.1.1充(换)电站市场规模 491 11.1.2充(换)电站竞争格局 493 11.1.3充(换)电站建设路径 495 11.1.4充(换)电站服务模式 496 11.1.5充(换)电站运营模式 499 11.1.6充(换)电站综合效益 505 11.2LNG加气站 50711.2.1LNG加气站发展规模 507 11.2.2LNG加气站区域分布 508 11.2.3LNG加气站建设提速 519 11.2.4LNG加气站竞争格局 520 11.2.5LNG加气站气源渠道 522 11.3加油站 52411.3.1加油站发展规模 52411.3.2加油站竞争格局 52511.3.3加油站经营模式 52711.3.4加油站选址布局 53011.4其他配套设施分析 53511.4.1CNG加气站 53511.4.2LPG加气站 53711.4.3 甲醇燃料加注站 540第十二章2012-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解析 542 12.1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 54212.1.1我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政策 54212.1.2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54712.1.3健全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对策思路 54812.2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布实施动态 55012.2.12012年起鼓励投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55012.2.22012年国家对部分燃料电池车实行税收优惠 554 12.2.32012年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标准生效实施 55712.2.42012年国家扩大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 55812.2.52012年国家安排专款扶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561 12.2.62012年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验收 56112.2.72012年各地新能源汽车购车细则陆续出炉 56212.3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布实施动态 56512.3.12013年新能源汽车列入“十三五”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 56512.3.22013年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转向政务用车 56712.3.32013年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 56912.3.42013年相关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 57212.4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解读 57312.4.12014年7月发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政 573 12.4.2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国内新能源车企扶持力度 577 12.4.3破除地方保护构建新能源汽车有序竞争环境 578 12.4.4放宽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579 12.4.5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58012.5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导向 58112.5.1新能源电池产品免征消费税 58112.5.2完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体系和产业链 58312.5.3加快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 58412.5.4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提升 59012.5.5第三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 59112.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593 12.6.1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59312.6.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9412.6.3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 59512.6.4主要任务 59612.6.5保障措施 60012.7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60212.7.1发展形势与需求 60212.7.2发展战略与目标 60312.7.3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60312.7.4 组织与保障 605第十三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趋势分析 60613.1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60613.1.1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景展望 60613.1.2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测 61013.1.3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61013.1.4主要区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61313.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及趋势 61413.2.1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广阔 61413.2.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展望 61513.2.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61513.2.4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61713.3“十三五”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 62013.3.1“十三五”我国将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62013.3.2“十三五”规划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加速 622 13.3.3“十三五”我国新能源客车迎来发展新机遇 623附录 625附录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625附录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627附录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632附录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637 附录五: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640 附录六: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644附录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647图表目录图表 1 消费者角度分类 23图表 2 技术角度分类 23图表 3 三级模块体系 25图表 4 VCU组成 26图表 5 VCU技术参数 27图表 6 MCU组成 28图表 7 MCU技术参数 28图表 8 电池包组成 29图表 9 应用层软件架构 30图表 10 BMS技术参数 31图表 11 电池和充电参数 31图表 12 充电系统组成 32图表 13 2011-2013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75图表 14 2011-2013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76图表 15 2011-2013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77图表 16 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 78图表 17 乘用车系别市场份额比较 78图表 18 2012-2014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82图表 19 2012-2014年月度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82图表 20 2012-2014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83图表 21 2012-2014年商用车月度销量变化情况 83图表 22 2014年乘用车系别市场份额比较 84图表 23 2014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 84图表 24 全球新能源汽车相关主要政策 115图表 25 主要汽车生产国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 118图表 26 2009-2013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119图表 27 2010-2013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120图表 28 2009-2013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120图表 29 201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国家 120图表 30 全球主要国家2014年电动乘用车销量统计 123图表 31 日本2013年1月-2014年11月日产及三菱电动汽车销量统计(单位:辆) 139图表 32 英国2013年1月-2014年11月电动汽车销量统计(单位:辆) 140图表 33 德国2013年1月-2014年11月电动汽车销量统计(单位:辆) 141图表 34 法国2013年1月-2014年11月电动汽车销量统计(单位:辆) 142图表 35 2013年我国混合动力车产量结构 224图表 36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 234图表 37 2013-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销量情况(单位:辆) 258图表 38 电动车与燃油车运营成本对比 267图表 39 全球主要组织、国家和企业投入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研发资金统计表 306图表 40 国家财政补贴与车辆成本统计表 319图表 41 2013-2015年我国天然气汽车产量统计 329图表 42 燃烧室部件蚀磨情况 336图表 43 1997-2014年丰田汽车混合动力车销量分析 364图表 44 2013年1-12月中国精甲醇产量分省市统计 423图表 45 煤制甲醇与煤制油投资比较 437图表 46 各种汽车燃料常规排放量比较 438图表 47 非常规排放量比较 439图表 48 汽油、柴油、甲醇汽车排放物种类数 439图表 49 2014年二甲醚与液化气价差走势 450图表 50 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示范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项目条件 456图表 51 镍氢电池在华专利申请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485图表 52 镍氢电池在华专利申请量历年走势分析 485图表 53 已有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地区 495图表 54 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地区 496图表 55 国外充电站综合服务模式 497图表 56 国外典型专业服务模式 497图表 57 2013-2015年5月我国LNG加气站发展规模统计分析 508 图表 58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名单第一批 554 图表 59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纯电动乘用车名单第一批 555图表 60 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564图表 61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564图表 62 2014年14省市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表 570艾凯行业产品订购单您好,欢迎选购艾凯行业产品!请盖章回传产品订购单确认,同时填写您的详细联系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地址、电话、邮编、电子邮件及收件人)至sales@,以便我们尽快安排发送报告,谢谢您的合作!银行汇款开户行:工行北京八角支行账户: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帐号:02002 18709 20002 7301电子邮件地址:sales@市场行业报告相关问题解答1、客户我司的行业报告主要是客户包括企业、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申请评审机构申请资金或融资者、学术讨论等需求。
汽车半导体行业市场分析
汽车半导体行业市场分析一、电动化、智能化引领汽车半导体单车价值量提升1、电动平台替代传统内燃机平台,推动智能化发展电动车采用以电源、电驱、电控为核心的三电系统替代发动机和变速器等。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主要包括电源系统、驱动电机系统、整车控制器和辅助系统等。
动力电池输出电能,通过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运转产生动力,再通过减速机构,将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使电动汽车行驶。
电动车省略了内燃引擎、燃料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及点火装置等,因此零部件数量相比普通燃油车减少约1/3,机械结构大幅简化。
电源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机及辅助动力源等。
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的使用情况,对动力电池的端电压、内阻、温度、蓄电池电解液浓度、电池剩余电量、放电时间、放电电流或放电深度等状态参数进行检测,并按动力电池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进行调温控制。
电驱动单元主要包括电驱动电机、逆变器,与减速器等。
驱动电机的作用是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或直接驱动车轮。
减速器是用来调整车辆的扭矩、速度等,作用类似于变速箱。
电控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VCU)。
电机控制器从整车控制器获得整车的需求,从动力电池包获得电能,经过自身逆变器的调制,获得控制电机需要的电流和电压,提供给电动机,使得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满足整车的要求。
电机控制器内含功能诊断电路,当诊断出现异常时,它将会激活一个错误代码,发送给整车控制器,起到保护的功能。
VCU是电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对所有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将电机控制系统运行状态的信息发送给电机控制器,根据驾驶员输入的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信号,向电机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VCU还将与汽车行驶状况有关的速度、功率、电压、电流等信息传输到车载信息显示系统进行相应的数字或模拟显示。
电动机控制延迟低、电池容量大,电动化推动智能化发展。
一方面,发动机控制比电机控制更复杂,电机对指令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极高,使得自动驾驶可以获得更低的操作时延。
电子行业:蔚来发布旗舰轿车ET7,关注汽车电子产业链长期机会
DONGXING SE CURITIE S行业研究事件:2021年1月9日蔚来发布旗舰轿车ET7,延续其走高端智能汽车路线的定位。
从参数上来看,该车型具备全新电池技术、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以及SiC 功率器件等多处亮点,整车电子化水平及汽车电子价值量大幅提升。
蔚来ET7主要亮点及汽车电子未来趋势包括:◆搭载SiC 功率模块:继特斯拉Model 3及比亚迪汉两款量产车型后,蔚来ET7也计划搭载SiC 功率模块。
SiC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导热性能、能量转换效率等性能上优于传统的Si 材料,更加适合作为功率器件的衬底。
随着材料成本的不断降低,SiC 功率模块的大规模应用即将到来,第三代半导体将成为制造功率模块的主流材料。
◆感知系统Aquila 硬件规格豪华:蔚来ET7的感知硬件数量多达33个,其中包含11个800万像素摄像头(特斯拉主流方案为7个120万像素摄像头),摄像头价值量相比于其他车型提升巨大。
作为智能汽车的“眼睛”,高清摄像头将是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重要保障。
车载摄像头空间提升也将为摄像头CMOS 及镜头厂商带来新的增长点。
同时ET7也搭载了Innovution 的 1550nm 固态激光雷达,可实现500米探测距离,感知能力更上一层楼。
◆ 大尺寸中控屏:蔚来ET7搭载了12.8英寸AMOLED 中控屏和10.2英寸HDR 仪表盘。
智能汽车上显示屏替代传统仪表盘的趋势也已经非常明确,显示屏是人车交互的重要渠道。
大尺寸和高颜值(2D 玻璃换为3D 、窄边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带动车载显示价值量不断提升,为显示模组、盖板玻璃相关公司带来机遇。
◆车用PCB :PCB 是电子元件的主要载体,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升,也将带动PCB 规格和用量的提升。
车用FPC 也在大量导入新能源车,相比于传统漆包线可大幅度减轻重量,提升续航里程。
Prismark 预测2019-2023年全球汽车电子产值的CAGR 将达约6%,成为PCB 产品增长最快的下游领域,而中国有望成为车用PCB 未来发展的主战场。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研究报告——附112家关联企业介绍照系目录CONTENTS行业概况01领域分析02投资动向0301行业概况微信公众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架构、5G通信、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并与传统的汽车工业融合创新,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将是继新能源汽车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制高点,产业潜力巨大。
一汽、上汽、长安、北汽等主要整车企业都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系统战略。
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发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百度也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领域并已经开放其阿波罗平台,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微公众:2018年年底,一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文件出台。
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从目标、任务、落实等多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出要求,该文件发布后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在汽车领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走向汽车强国的重大机遇;宏观经济层面看,发展智能网联是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通道。
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至关重要。
智能网联时代到来,自动驾驶汽车离成功实现终极目标更进了一步。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一直在向发达国家学习,而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兴技术,中国汽车或许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超越。
第三,从国家战略来说,我们要建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能国家,智能网联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度分析报告
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度分析报告报告目录及图表目录中国产业信息网一、报告报价《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度分析报告》信息及时,资料详实,指导性强,具有独家,独到,独特的优势。
旨在帮助客户掌握区域经济趋势,获得优质客户信息,准确、全面、迅速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向,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是把握企业战略发展定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
官方网站浏览地址:报告价格:纸介版: 6800元 电子版: 7000元 纸介+电子: 7200元中国产业信息网订购电话: 400-600-8596 (010)60343390海外报告销售: (010)60343390Email: chanyxx@联系人:刘老师 谭老师 陈老师特别说明:本PDF目录为计算机程序生成,格式美观性可能有欠缺;实际报告排版规则、美观。
二、说明、目录、图表目录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收官之年,起草和编制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从国务院多部门前期调研透露的信息看,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料难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投资和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效益提高不明显。
贸易顺差巨大,国际收支失衡,庞大的外汇占款导致货币发行量激增,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外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
同时工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极限,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
近几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纯电动汽车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纯电动汽车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都十分看好。
2023年中国车载功放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目前,中国车载功放市场主要由国内企 业主导,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其中, 知名品牌如航盛电子、华阳多媒体、路 畅科技等在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同时, 一些国外品牌如日本先锋、日本马兰士 等也在中国市场上有所布局。
车载功放行业现状
据统计,中国车载功放市场规模在过去 五年内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显示出 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高端市场增长 尤为迅速,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25%的 年复合增长率。
--------->
深度分析竞争格局
1.车载功放行业现状:竞争格பைடு நூலகம்深度分析
车载功放行业现状深度分析:竞争格局深度分析
2.中国车载功放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受益于汽车产 业增长和消费者需求提升
中国车载功放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对汽车音响 系统的需求提升。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7亿辆,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亿辆,这为车 载功放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中国车载功放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在竞争格局方面,中国车载功放行业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前五大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40%提升至 2020年的60%,而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则不断被压缩。这主要是因为车载功放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头部企 业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品牌优势,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预测行业发展趋势
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时,报告指出,车载 功放行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迎来新的机遇
和挑战 1. 智能化和电动化将继续推动车载功放行业的发
展。随着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更智能、更环保的汽
车,车载功放行业也将随之发展。
2. 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车载功放行业发展的关键
因素。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应用,
smt行业深度报告
SMT行业深度报告介绍SMT,即表面贴装技术,是电子制造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
本文将从行业概述、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SMT行业进行深度分析。
1. 行业概述SMT是电子制造中的一项关键工艺,它通过将电子元件直接焊接到印制电路板(PCB)的表面,提高了电子产品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SMT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变得更小巧、更高效。
2. 发展趋势2.1 自动化程度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SMT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自动化设备能够更快速、更精确地完成贴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2.2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SMT行业也在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工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是SMT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3. 应用领域SMT技术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3.1 通信设备 SMT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制造中,如手机、路由器等。
由于SMT技术可以实现高度集成,使得通信设备更加轻薄、便携。
3.2 汽车电子在汽车电子领域,SMT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SMT技术能够实现电子零部件的高密度安装,提高汽车电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3 工业控制SMT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控制设备中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SMT技术可以确保它们的可靠连接,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4. 未来展望SMT行业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SMT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未来SMT设备将更加小型化,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结论SMT行业作为电子制造的重要工艺之一,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SMT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SMT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报告:特斯拉,全球智能电动技术持续引领者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报告:特斯拉,全球智能电动技术持续引领者(报告出品方:西部证券)一、全球智能电动化龙头企业1.1以智能电动车业务为核心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受马斯克主导。
公司于2003年由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办,埃隆·马斯克2004年进入公司并领投了750万美元的A轮融资,马斯克持股约22%并拥有最终控制权,此后他持续跟投注资并保持住控制权。
2010年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公司发布Masterplan战略,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2006年马斯克提出MasterPlan:1.生产一款小众、昂贵的高性能电动超跑以奠定公司高端、科技化的品牌定位;2.用赚到的钱生产一款价格稍低、产量适中的电动车,以提升公司知名度和营收状况;3.再用赚来的钱打造一款消费级的爆款电动车,作为公司的销量担当和利润担当,支撑公司科技化持续向前发展;4.开发太阳能电力,促进电动车真正的零排放。
2016年马斯克提出Masterplan升级版,聚焦于太阳能板,扩充电动车产品线,自动驾驶和汽车共享四个步骤,希望进一步推进电动车革命,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目前公司以汽车业务为核心。
特斯拉已覆盖Masterpaln提出的汽车和能源业务,包括汽车生产销售/租赁、能源生产及储存、其他相关服务。
其中汽车业务位居核心,2021年1季度汽车业务营收占比高达86.6%。
太阳能和储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点。
1)太阳能业务:特斯拉太阳能屋顶为房屋供电,强度高于普通屋顶,可在断电情况下为家庭供电达数天,减少对电网的依赖。
2)能源储能业务:依靠Powerwall、Powerpack、Megapack,特斯拉具备在家庭、工商业建筑和公用事业上的储能配套能力。
特斯拉在2021年第二季度安装了85MW的太阳能和1274MWh的储能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0%,未来计划在2022年生产100万套Powerwall。
行业研究报告-自动驾驶芯片-GPU的现在和ASIC的未来
自动驾驶芯片:GPU的现在和ASIC的未来——自动驾驶系列报告三:车载芯片篇行业观点⏹自动驾驶系列报告第三篇,我们将按时间顺序梳理车载芯片的发展历程,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汽车电子发展初期以分布式ECU架构为主流,芯片与传感器一一对应,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提升,传感器增多、线路复杂度增大,中心化架构DCU、MDC逐步成为了发展趋势;随着汽车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越来越高,传统CPU算力不足,难以满足处理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需求,而GPU同时处理大量简单计算任务的特性在自动驾驶领域取代CPU成为了主流方案;从ADAS向自动驾驶进化的过程中,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以及大量传感器加入到系统中,需要接受、分析、处理的信号大量且复杂,定制化的ASIC芯片可在相对低水平的能耗下,将车载信息的数据处理速度提升更快,并且性能、能耗和大规模量产成本均显著优于GPU和FPGA,随着自动驾驶的定制化需求提升,ASIC专用芯片将成为主流。
⏹目前出货量最大的驾驶辅助芯片厂商Mobileye、Nvidia形成“双雄争霸”局面,Xilinx则在FPGA的路线上进军,Google、地平线、寒武纪在向专用领域AI芯片发力,国内四维图新、全志科技等也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积极布局。
Mobiley e的核心优势是EyeQ 系列芯片,可以处理摄像头、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融合产生的大量数据,在L1-L3自动驾驶领域具有极大的话语权,目前出货量超过了2700万颗;NVIDIA在GPU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芯片算力强大且具备很强的灵活性,但功耗高、成本高,AI机器学习并不太适合GPU的应用;此外Google、地平线、寒武纪、四维图新等更聚焦在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芯片设计也开始增加硬件的深度学习设计,自动驾驶上AI的应用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
⏹基于产业前景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给予行业买入评级,上市公司方面看好四维图新,建议关注地平线、寒武纪。
公司名称代码收盘价(元/美元)EPS (元/美元)PE业务来源:Wind/Thomson一致预测风险提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装车渗透不及预期;产品开发、成本下降不及预期;使用场景限制;法律法规限制自动驾驶发展;事故影响。
汽车电子-经纬恒润-研究报告-Mobileye阵营的智驾新星
汽车电子-经纬恒润-研究报告-Mobileye阵营的智驾新星汽车电子-经纬恒润-研究报告-Mobileye阵营的智驾新星1.三大业务,涉及五类汽车电子产品恒润成立之初靠代理销售国外汽车电子研发工具起家,2005年进入汽车电子领域,2008年通过承接上海小糸车灯的上汽通用项目迎来汽车电子业务发展转折点。
2003年经纬恒润成立,在2003-2004年经纬恒润主要靠代理销售国外汽车电子领域研发工具;2005年,公司决定聚焦于汽车电子领域。
在2008年,公司迎来发展的转折点,上海小糸车灯1拿着上汽通用的AFS(自适应转向大灯系统)项目找到经纬恒润,最初经纬恒润只是上海小糸车灯和日本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的筹码,当时经纬恒润在产品功能做到和国际同行差不多的情况下给出了相较于竞争对手75%的定价。
最终本应该属于日本企业的订单“易主”经纬恒润,产品搭载于上汽通用君越等车型。
由于经纬恒润接到的第一个汽车电子订单就是合资客户,上汽通用5000多页关于汽车电子的设计和检测标准和配套量产经验使得经纬恒润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公司在2012年开始布局智能网联相关产品研发,在2017年开始做港口自动驾驶(已经在青岛港、唐山港和日照港投入运营)。
经纬恒润目前业务涉及汽车电子、汽车IT外包服务、港口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三大类,其中汽车电子涉及智能驾驶域、网联类产品、车身域、底盘域、电动系统。
2020年公司总收入24.73亿元,其中汽车电子、汽车IT外包、港口自动驾驶分别占比73%、26%、2%,毛利占比分别为59%、39%、2%。
2.智能驾驶:关键点在与Mobileye的深度合作经纬恒润的智能驾驶收入来自于商用车和乘用车两个市场,2020年来自商用车和乘用车的智能驾驶收入大约各50%,ADAS 总收入为4.03亿元。
经纬恒润乘用车ADAS系统的主要客户有上汽乘用车、一汽红旗、一汽奔腾、吉利汽车、东风柳汽、爱驰汽车、江淮汽车、东南汽车等;商用车主要客户有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汽重卡、江铃重汽等。
电子深度报告:功率半导体量价齐升,国产替代正当时
报告摘要:●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持续增长功率半导体应用领域广泛,下游需求旺盛带动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功率半导体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104亿元。
配套充电桩数量增长叠加快速充电需求驱动充电桩功率提升,预计2025年充电桩用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将达35亿元。
2)新能源发电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预计2025年光伏逆变器用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约为44亿元。
3)5G时代,基站数量扩充且功率提升,叠加云计算、雾计算扩容,加大功率半导体使用需求。
4)家电变频化&消费电子快充化,驱动功率半导体用量进一步增加。
据Omdia预测,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430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525亿美元,复合增速约为5%。
●晶圆代工产能紧张,功率半导体价格有望上涨疫情“宅经济”推动电脑、平板类产品需求增长,三季度起汽车、家电市场景气度持续回暖,5G、物联网等产业持续推进,加上芯片厂商因供应链安全需要提高安全库存,晶圆代工产能需求大增,代工厂产能利用率始终处在高位,此外8英寸新产能投产还需时日,预计短期内8英寸产能紧张仍将持续。
近期部分代工厂已宣布提高8英寸晶圆代工价格,联电通过法说会证实了目前部分晶圆代工厂8英寸晶圆涨价的信息,并考虑调高2021年第一季度价格。
世界先进目前也正在与客户商谈8英寸晶圆代工价格上涨事宜。
预计8英寸晶圆代工的涨价情况将向下游传导,以8英寸晶圆为主要应用平台的功率半导体价格有望上涨。
●性能优势&成本下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将加速渗透与硅基材料相比,GaN、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等性能优势,更适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
随着“冷切技术”等生产工艺的进步,将带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Yole预计2023年SiC/GaN在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使用占比将达到3.75%/1%,且呈加速渗透趋势,并预计2022年全球SiC/GaN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将超过10/4.6亿美元,CAGR接近40%/79%。
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报告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将在2024年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全球汽车行业在技术、市场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技术趋势1.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将在2024年迎来重大突破,成为驱动汽车行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化将逐渐推进,同时,自动驾驶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2. 电动化: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显著增加,同时,电动汽车的成本也将逐渐降低,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
3. 智能化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和语音识别技术等将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提升用户体验和安全性能。
二、市场趋势1. 新兴市场的崛起: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的汽车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4年,新兴市场预计将成为全球汽车销售的主要增长点。
2. 共享出行的兴起:共享经济的快速崛起将对传统汽车市场带来新的挑战。
共享出行模式的流行将减少消费者对个人汽车的需求,推动汽车行业转向以服务为导向的模式。
汽车制造商需积极应对共享出行的趋势,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3. 网络销售的普及: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销售将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消费者将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购买汽车,而不是传统的实体经销商。
汽车制造商需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提供便捷的购车服务和个性化的购车体验。
三、可持续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随着全球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将在2024年继续得到推广。
政府将出台更多的减排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促进汽车行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变。
2. 循环经济的倡导:汽车制造产生的废旧物资和废弃零部件的回收利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1、半导体:坚定看好设备材料国产化趋势,功率、模拟等景气持续1.1、国产化趋势不改,坚定看好设备材料板块供需偏紧有望持续,晶圆厂扩产和资本开支依然积极。
自2020 年下半年开始,由于5G、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需求强劲,而晶圆供给端增长相对不明显,因此芯片出现较为普遍的缺货涨价现象,行业持续高景气。
WSTS、SEMI 等机构也都纷纷预测,在2020 年的高基数基础上,全球半导体市场、半导体设备市场和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在未来两三年仍将持续上涨。
而近期手机、消费电子等需求出现放缓迹象,部分芯片紧缺涨价情况有所缓解,但HPC、汽车相关等需求整体上依然较为旺盛且持续性强,为驱动行业增长的多年大趋势,同时经过此轮缺货后,诸多下游厂商都开始倾向于建立更高的库存水位,因此台积电等晶圆厂龙头依然保持较为积极的扩产规划和资本开支计划。
台积电在最新Q3 业绩说明会中表明,预计2021、2022 全年台积电仍将处于产能紧张状态,并给出2021 年资本开支指引为300 亿美元,同时其还宣布日本建厂扩产计划,该计划在此前宣布的三年1000 亿美元计划之外,是增量开支,并称不排除在欧洲建厂扩产的计划。
此外英特尔等厂商也都给出积极的扩产规划和资本开支计划。
受益于行业资本开支高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创新高。
据SEMI 在2021 年7 月的数据,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在2020 年达到711 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并预计2021 年将加速增长34%达953 亿美元、2022 年将持续增长突破千亿美元。
类似地,在晶圆厂饱满的产能以及积极的扩产与资本开支下,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也有望持续增长,SEMI 预计2021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将增长6%,达到587 亿美元。
国内晶圆厂/存储厂进入资本开支高峰期,为国产设备厂商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国内的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华虹集团等晶圆厂/存储厂在技术工艺上实现突破后,正进入加速扩产期,对应资本开支也进入爆发期,为设备厂商带来了巨大的订单机会。
2024年三元电池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三元电池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三元电池成为主流动力电池,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行业竞争、产品技术等多个方面对2024年三元电池行业进行深度分析。
一、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三元电池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2.7114万辆,同比增长53.3%。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中,三元锂电池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了90%。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三元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
此外,三元电池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消费电子领域的移动电源、笔记本电脑电池等,以及储能领域的大容量储能电池等。
随着智能手机、电动工具和储能设备等的普及,这些领域对于三元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二、行业竞争2024年,中国三元电池行业的竞争激烈。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规模、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其中,宁德时代是三元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技术领先、规模庞大。
2024年,宁德时代的销售规模大幅增长,成为了中国三元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
而比亚迪也是三元电池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三元电池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也大幅度增长。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并扩大市场份额。
亿纬锂能等一众新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国外厂商如LG化学、松下等也在中国市场发力,加大了三元电池市场的竞争。
三、产品技术2024年,三元电池行业在产品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是能量密度的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方面,三元电池通过改进材料配方以及电池结构,使得能量密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此外,三元电池在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充电速度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使用新的材料和更加先进的制造工艺,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提升,可以有效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与车载电子电器系统的总称,其中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子系统、底盘电子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系统与车身电子系统,车载电子电器系统包括安全舒适系统及信息娱乐与网联系统,6大系统中以信息娱乐与网联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技术迭代最为迅速,汽车电子化已然现代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
1.2. 汽车电子行业政策持续催化2017年以来,国家层面关于汽车电子顶层设计政策密集出台,对车联网产业、智能汽车产业提出了行动计划或发展战略,其中2018年年底出台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的应用服务层面的行动目标。
2019年2月28日,交通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将加强部际协调,和相关部委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力争在国家层面出台自动驾驶发展的指导意见。
陆续出台的汽车电子重磅政策不断催化行业发展,尤其是自动驾驶的发展有望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迎来发展的新纪元。
1.3. 汽车电子行业趋势—网络层看智能网联化汽车电子智能化。
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在汽车上的广泛使用促使现代汽车技术更加智能化,“人、车、环境”之间的智能协调与互动愈发频繁。
汽车控制系统智能化体现在能够主动协助驾驶员实时感知、判断决策、操控执行上,其中“感知能力”的获取依赖于传感器和互联网提供的驾驶环境信息,电控单元通过算法软件处理传感器信号,分析判断驾驶员的动作意图,分析车辆自身状态和驾驶环境,最终发出控制指令,执行层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协助驾驶员操控汽车。
汽车电子智能化这一趋势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汽车电子网联化。
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在汽车上不断应用促使汽车电子技术功能日益强大的同时,也导致了汽车电子系统的日益复杂化,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共享和各个系统间的功能协调变得愈发重要。
利用总线技术将汽车中各种电控单元、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灯联接起来构成汽车内部局域网,各子处理机独立运行,控制改善汽车某一方面的性能,同时也为其他电子装置提供数据服务,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汽车网络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实现数据间的快速交换与高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成本,网联化在车载信息娱乐及网联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比如HUD依托车载信息系统共享的导航信息在前车窗中成像等。
汽车电子集成化。
单一的机电一体系统已满足不了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一体化集成逐渐被提上议程。
基于网络化的基础,集成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总线进行网络通讯实现传感器和系统的信息共享,通过控制器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和优化,从而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汽车电子集成化除了能加强系统性能,还能达到降低系统总成本的目的。
以碰撞避免系统ACC为例,ACC基于ESC与EPS的集成,ACC系统集成影像系统技术识别行车道,通过雷达或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以探测本身车辆与周边车辆或物体的距离,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高强度的紧急制动能力防止碰撞。
汽车电子智能化、网络化与集成化促使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需求日益增加及数据总线技术关键技术逐渐普及。
汽车电子的智能化,促使其所需要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传感器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性能上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抗外部电磁干扰能力,在严苛的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精度。
另一方面,总线传输技术能够减少线束的数量和线束容积,采用通用传感器即可达到数据共享目的,通过系统软件便可实现系统功能的改变,诸多优势使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愈发成熟。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ITS)也开始投入应用,它以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实现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C”整合,进行车载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包括车辆定位、自主导航、无线通讯、语音识别、电子防撞产品、车路通讯以及多媒体车载终端等。
近年来全球汽车总产量呈缓慢增长态势,根据OICA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乘用车产量约为7346万辆,同比增长1.9%,受2017年购置税即将退出导致的销量高基数及2018年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根据中汽协,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约为2352万辆,同比下降5.2%。
尽管下游整车增速放缓,但基盘依旧庞大,为汽车电子行业规模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基础。
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逐渐抬升。
随着自动驾驶系统、信息娱乐与网联系统部件在车型上不断渗透,汽车电子成本占总整车成本比例提升,分车型来看,新能源汽车引领传统燃油车,豪华车优先中低端车,根据盖世汽车统计,目前紧凑型车型、中高档车型、混合动力车型及纯电动车型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分别为15%、28%、47%、65%。
汽车电子高速发展,全球共享万亿盛宴。
随着电子电器在汽车产业应用逐渐扩大,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17-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以6.7%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至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2万亿,而国内市场规模接近万亿。
1.5. 汽车电子行业产业链--外资引领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由三个层级构成:上游为电子元器件,中游为系统集成商,下游为整车制造厂,其中其中上游包括Tier2和Tier3,其中Tier2厂商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器件,主要包括如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瑞萨半导体等IC设计厂商以及如车载大功率二极管厂商分立元器件厂商,Tier3后段厂为Tier2厂商提供代工及封测服务,包括TSMC、Global Foudries等;中游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Tier1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及销售,具体包括博世、大陆、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下游则为整车厂(OEM)及维修厂(AM)。
相对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对于安全性要求高,行业具有TS 16969、ISO 26262、AEC Q100等多种认证标准,认证周期较长,厂商进入整车厂配套体系大概需要2~3年的认证周期。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掌握在国外几个大厂手中,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信息技术与消费电子等应用逐步渗透其中,传统汽车行业或将面临来自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行业等新型行业的冲击。
2. ADAS快速袭来,智能驾驶舱渐行渐近2.1. 传感器交叉融合,ADAS应用日渐丰富自动驾驶的冗余度和容错性特性,要求越是高阶的自动驾驶需要越多的传感器。
根据我们的产业调研,2018-2019年是全球范围内进入L2级自动驾驶的阶段,预计2020年起国内外将正式进入L3级自动驾驶阶段,L2-L3标志着汽车的操作权正式由人类驾驶者移交给无人驾驶系统,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冗余度和容错性的要求均有着质的提高。
从传感器数量来看,毫米波雷达的数量将从L2的3个左右提升到6个以上,摄像头也从1个大幅提升至4个以上,甚至会开始装配激光雷达。
进入到L4/L5层级,传感器的数量也将水涨船高,毫米波雷达届时有望达到10个以上,摄像头也会翻番,达到8个以上,激光雷达或会随着成本的快速下降而有所新增。
总之,高阶自动驾驶对传感器的数量要求会越来越多,以尽可能的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车载摄像头是ADAS系统的视觉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泊车辅助和行车辅助等多场景。
车载摄像头主要包括单目摄像头、双目摄像头、广角摄像头等,目前实现无人驾驶的全套ADAS功能至少需要安装6个摄像头,分别是1前视摄像头、1个后视摄像头和4个环视摄像头。
通常后视摄像头是低阶ADAS系统标配的传感器,与超声波雷达配合,主要用于低速的泊车辅助,侧视摄像头通常为2个广角摄像头,通常用于BSD和电子后视镜,但是中国法律当前尚不允许使用电子后视镜,环视摄像头一般为4个广角摄像头,主要应用场景就是360环视和全景泊车,主要是通过将4个摄像头的图像进行拼接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全景图像,前视摄像头通常为1个,双目效果会显著好于单目,目前主要是用于FCW和TSR等行车辅助系统,未来随着算法的精进,与毫米波雷达配合,还可以实现ACC和AEB等ADAS系统。
汽车雷达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类别:短程(SRR),中程(MRR)和远程(LRR)。
每种都有不同的应用,远程(超过100米)通常用于前向碰撞避免,而短程和中程(100米以内)用于盲点检测、停车辅助系统、预碰撞警报、车道偏离警告或停停走走应急系统。
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测距,常用于ACC和AEB等行车辅助系统。
毫米波雷达分为近距离探测(SRR)和远距离探测(LRR),通常车企会在车的前部装配一个毫米波雷达,用于在行车过程中探测前方障碍物,一般探测距离在150米以上,在高速驾驶中,自适应巡航系统(ACC)是最受驾驶员欢迎的ADAS 系统,大幅减轻了司机的驾驶强度。
位于车身前部的两个毫米波雷达,通常是用于短距探测的SRR,主要功能是紧急自动刹车(AEB),有助于大幅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目前欧盟已经强制要求标配,中汽中心对外发布2018版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详细试验及评分方案,将AEB纳入主动安全的评分中,有望加速推动AEB在中国的渗透率。
自动泊车需要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甚至是毫米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能实现。
自动泊车辅助借由摄像头和雷达的扫描和定位,相比于传统的倒车影像及倒车雷达,智能化程度更高,一般是先有超声波雷达或毫米波雷达识别车位空间,摄像头检测车位线,然后经电子控制单元对汽车和周边环境进行建模后,控制方向盘、油门踏板和刹车等执行件,实现自动泊车入库。
2.2. 智能驾驶舱,雏形初现开汽车智能网联化的背景下,人机交互日益成为汽车电子发展的主题,传统驾驶舱单一的中控屏幕及机械仪表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行车信息需求,因而数字化、集成化的座舱电子技术成为发展趋势,座舱电子作为人机交互的入口已然成为行业的下一个变革点,座舱电子的加速演进促使智能驾驶舱雏形初显。
智能驾驶舱是对传统座舱的数字化、液晶化与集成化。
智能驾驶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合而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HUD、全液晶仪表及车联网模块等。
与传统座舱相比,智能驾驶舱对中控、后视镜及仪表盘等硬件进行数字化、液晶化,并纳入抬头显示器HUD、后座显示屏等HMI多屏,且底层嵌入操作系统、车联网服务、内容软件、ADAS系统等应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机交互需求。
智能驾驶舱正处多屏集成阶段,未来将迈向智能驾驶集成。
智能驾驶舱的集成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单一座舱电子,主要由中控平台构成,仅提供多媒体娱乐功能;2)中控平台、仪表盘等系统集成,主要由液晶仪表盘、中控大屏、HUD、后座娱乐等构成,可实现智能交互、车辆管理等功能;3)智能驾驶集成,主要由控制系统、执行系统构成,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普及期。
根据伟世通,2023年便可形成一芯多屏的中控平台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