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为什么难扎根
选调生工作感悟缺点
选调生工作感悟缺点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以下是我对自身工作感悟的缺点:
1. 缺乏工作经验:由于选调生通常是从学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2.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在工作中,需要与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协调,有时候会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这需要我在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方面进行提升。
3. 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
作为选调生,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然而,我在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等。
4. 缺乏耐心和毅力:在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繁琐、重复的任务,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完成。
然而,我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容易急躁、缺乏耐心等。
针对以上缺点,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加强学习: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提高沟通能力:通过多与同事交流、参加团队活动
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耐心和毅力:在工作中遇到繁琐、重复的任务时,保持冷静、耐心,坚持不懈地完成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选调生,我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选调心得:扎根基层当热血
选调心得:扎根基层当热血选调心得:扎根基层当热血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很荣幸能够顺利进入了国企,并被派遣到基层单位。
初到基层,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必须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去踏实地学习、努力地工作,这是基层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自己的工作。
然而,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前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慢慢地适应了这种生活,并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岗位职责,还要承担很多群众想法的沟通和解决,还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作为一名选调生,在这里我不仅仅需要做好自己的职责,也需要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思考如何更好的促进基层的发展。
在基层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
首先是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深情厚爱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从家访、调解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见证了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感激之情,这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让我的工作变得更加顺利和愉悦。
其次是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基层工作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但只要我们具备坚定的信仰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难关。
当我有时听到一些业务困难,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话时,我会感到心寒。
但是,经过我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改进方法,结果令我意想不到的满意。
还有一部分是我们难得的工作环境,这里没有繁杂的工作庸俗气息,是一个人们乐于分享和支持的环境,同事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这个环境中,在这个团队中工作,我们本身就成长了许多。
选调到基层,日子并不好过,但也不是太令人绝望。
作为一名合格的选调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信心,并且要勇于承担责任。
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学会钻研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才能出类拔萃,获得尊重。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年轻人,能够到基层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这里是我们实战的磨砺、扎根的试金石。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不仅可以得到宝贵的经验和技能,还可以培养自己积极向上、勇于承担的品质和人生境界。
我将继续保持一颗热血的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基层工作上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为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奋斗。
最新整理选调生去留问题调研报告
最新整理选调生去留问题调研报告为加强对新形势下选调生去留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充分发挥选调生的作用,促进选调生成长成才,近期我们对肇庆市怀集县镇的选调生去留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镇选调生基本情况年以来,上级组织部门选派到我镇的选调生共计人,目前仍在我镇工作的有人,流走的有人。
在我镇工作的选调生,男人,女人,已落实行政编制的人,使用事业编制的人,尚无编制的人。
二、选调生流走的原因1、选调生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分配到我镇的选调生,其专业结构与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镇急需农业生产、村镇规划、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等专业,而选调生大多不具备这些专业,使得选调生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难,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部分选调生在镇里熬不下去,工作一两年看不到什么前景希望,辞职走了。
2、心中的期望与现实落差太大选调生心中的期望值较高,满以为在乡镇工作有美好前途。
到了乡镇工作一段时间,发现乡镇工作并没有象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么美好,与现实落差太大,萌生退意。
选调生在乡镇工作待遇不高,收入较少,看到其他同等学历的同学在外打拼出很好的前景,毅然放弃选调之路,出外求职。
选调生看到组织人事工作存在一定不正之风,觉得如果只靠实力但没人事关系的话,要调到高一级的单位工作很难,在乡镇工作晋升没前景,就打算辞职。
有的选调生在乡镇工作离家太远,交通又不便,便不想再干下去。
选调生的工作不稳定,遇到上级单位人手不够的时候往往会被抽调,但入编难,最终会被遣返原单位,工作不稳定,难以成家立室,就决定离开。
3、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不够规范目前大多数乡镇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重视重用不够。
上级部门对选调生重视重用不够,其管理培养方式与一般乡镇公务员区别不大;二是对选调生培养管理存在偏见。
部分乡镇认为选调生虽有学历、有知识,摇摇笔杆子可以,但做基层工作不行,不注重对选调生的实践锻炼,一般只是放在乡镇写写文章、接接电话、跑跑腿、打打字,使选调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难以增长才干。
选调生扎根基层工作心得体会
选调生扎根基层工作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有幸被分配到了基层工作岗位,开始了践行“三支一扶”、扎根基层的生活。
这一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快乐,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感悟。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基层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公益。
作为一名选调生,本来有着相对优越的条件和机遇,但是来到基层之后,却要深度地接触社会底层、管理贫困农户和乡镇,完全脱离了之前的那种舒适区,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困难的群体和生活境遇。
但是我在工作中践行“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有志向到实践,真正地做到了诺言换行动。
这让我渐渐地感受到了这份公益工作的内在满足感和生命的意义。
其次,基层工作的突出重点在于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街道的工作日常中,我们要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积极地思考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如何将一些一时无法体现价值或者没有产生价值的事情化为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社会的资源。
没有规定的事情,就要自己创新解决。
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修养,更是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力和更有竞争力的体现。
对于一些复杂的事件,我们更需要注意思辨。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这也许会有助于我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遵循法律规定,提前预判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不受情绪的影响,保持理性、公正和判断力,尽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安全建设、基层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遣词造句准确、简练是每一个官员以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作为一名选调生,在街道工作中,我积极地学习了如何写好一份文件、怎样表示自己的意图、如何使用恰当的措辞来传达自己的意思,这些既有助于我们工作的专业性,也有助于提高自我的修养。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层工作需要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调研报告:选调生队伍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
调研报告:选调生队伍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调研报告:选调生队伍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自从选调生制度实施以来,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走进基层,给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改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但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反映出现行选调生制度的一些弊端。
笔者对咸阳市X县选调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基本情况2001年以来,X县共招录选调生62名,1人未报到,1人被除名、1人辞职。
截止201X年6月,18人调出占29%,在岗41名(借调到省、市机关6人),其中男性17名占41.5%,女性24名占58.5%;大学本科学历38名占92.5%,研究生学历3名占7.5%;30岁以下19名占46%,30岁以上22名占54%,X县籍11人占26.7%,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16人占39%;4名被提拔为正科级科级领导占9.8%,12名被提拨为副科级领导占29%,目前已婚34名占83%。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一是注重内务缺乏实干。
通过调查,85%的选调生到基层后被分配到党政办从事办理公文、撰写材料、整理档案、接打电话等工作。
在党政办这个上传下达的综合性岗位,虽然可以迅速熟悉乡镇全局工作,但这样就成了“传声筒”,在办公室“纸上谈兵”时间多,真正下村处理复杂“三农”问题机会少,不懂如何与村民打交道,不知如何开展农村工作,难以赢得村民充分信任,调查时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表示,“年轻干部只有把材料写好,才有发展机会,以后才会调到县里、市里工作”,“内务型干部”受各级部门领导的欢迎。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认为选调生的年纪轻、经验少,不敢将信访、拆迁等核心工作交给他们做;二是基层年轻干部,特别是高学历能写材料的年轻干部较少,地方领导为配好配硬“笔杆子”往往就选准了选调生;三是目前市县各级各部门缺乏能写材料的干部,一些选调生为了尽快离开农村,苦练材料功夫,借调市县部门就成了其必由之路,这样难免造成选调生在基层得不到充分锻炼,背离了选调生制度的初衷。
一年来选调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一年来选调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2023年,一批新鲜的选调生走进各大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
在奔波劳碌的工作中,他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困难,但也在不断迭代、创新的方式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选调生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很大。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但很多时候,不同岗位的工作量与要求差别很大,对这些刚刚踏入职场的选调生来说,难度倍增。
为解决这一问题,选调生们采用了多种方式。
一方面,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力、适应力和抗压力,以应对职场的各种挑战。
同时,选调生们也通过沟通、合作和互相学习,将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其次,选调生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另一个重要困难是时间管理。
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他们需要分类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平衡工作与个人时间的关系。
然而,职场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使得这件事情变得非常困难。
有些选调生体验到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便产生了对自己工作如何管理的思考,并寻找了更多的时间管理方法,如使用时间管理应用程序和使用读书笔记来记录日常事项的进程。
这些选择和学习的过程帮助选调生们逐渐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并确保自己的工作进度保持平衡。
最后,选调生们也发现自己在沟通和表达方面有困难。
与同事、客户和上司的互动之中,利用适当的表情、身体语言或更有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是非常关键的。
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是初入职场的新人。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选调生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参加沟通培训、学习沉思和主动请教更有经验的同事来寻求建议。
通过了解自己的缺陷和认真学习这些技能,选调生们不断地改进自我,来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总之,选调生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寻找了更好的解决方法,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个过程使得他们更加自信和坚定,也使得他们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培养选拔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培养选拔的对策建议选调生是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的战略性举措。
然而,在当前的选调生培养选拔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培养选拔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选调生的选拔主要依靠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此外,培养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未能充分考虑选调生的个人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
2. 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选调生来源多样,部分选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同时,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和质量控制,导致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3. 实践锻炼不足。
选调生选拔后,往往直接进入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践锻炼。
这使得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难以快速适应工作需求。
4. 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
选调生的选拔任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论资排辈现象,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脱颖而出。
同时,选拔任用过程中缺乏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影响了选调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对策建议1. 完善选拔机制。
建立多元化、综合化的选拔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实践经验、综合素质等因素纳入选拔评价指标。
同时,注重选拔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2. 实施个性化培养。
根据选调生的个人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通过专业培训、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选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3. 加强实践锻炼。
将选调生选拔后先安排到基层进行为期一定年限的实践锻炼,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锻炼期间,选调生应积极参与各项工作,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4. 健全选拔任用机制。
建立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选拔任用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选拔任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选拔任用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5. 加强培养单位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培养单位应加强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质量的监控,确保选调生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选调生为什么难扎根
工作 日在乡下 , 周末 回城 , 而对 于工作 在 区直 的选 调 生则 表 现 为 白天 在 乡
下, 晚上 回城 。这一来 回 , 少则 1 个 小 时, 多则 1 0 0分钟 以上 , 尽 管如此 , 过
“ 双栖生活 ” 的他们仍然无可奈 何地来
回奔波 。 所 以对于他们来说 , “ 考走 ” 到
想着 在基层 可 以做些 有 意义 的事情 , 还 是能够接受 的 ,但一年 后满脑子都
是离开的想法。” 经过笔者追 问, 他们道 出了原 委 : “ 做的那些工作太 没有技术含 量 ,
真让我们 ‘ 2 1 1 ’ 大学 的牌 子蒙 羞。 再者 由于另 一伴 和 子女 都 生活 在市 区。 他们本人每 周至少 5天工作在 乡 镇。 “ 双栖生活” 成为常态。
生的晋升空 间空前 收窄 ,只会让他们
在心理 上产 生失落 , 所 以“ 考走 ” 成为
他们一致认可 的“ 正途” 。
过不 起舒 适 的“ 生活 场”
选 调生缺 少和 “ 土著 ” 的沟通 , 往 往 通过 朋友圈 、空间展示他们在基层 的生活 : 老鼠 、 蟑螂和蜈蚣 的侵扰不断 ,
1 0 %的幸运 者毕竟少 数 ,而 省市提供
的晋升空间要大得多 。 第二 ,随着行政体制和 税收体制 的改革 ,乡镇 的职能职权空 间逐渐收 窄 。北大社 会学 者周飞舟将 税费改革 后 的乡镇称之 为 “ 悬 浮性 ” 政权 , 乡镇
顾 不 到异地 生活
的“ 另一 半”
基层干部“ 走读 ” 本 已根 结难解 , A
让 人活得有意义 。而 基层工作 的琐 碎
让 怀 抱 美 好预 期 的选 调 生 深 感 无 力 “ 吐槽 ” 。抱有基 层建功立业想法 的选 调 生从 根本 上看 是有理 想情 怀 的 , 而 现 实处境和他们对施 展抱负 的心理 预
选调生缺点与不足
选调生缺点与不足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自认为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1. 经验不足: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我可能无法很快适应工
作环境并胜任工作任务。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可能需要花更多的
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问题。
2. 学习能力有限:虽然我曾经在学校里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
仍然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工作中,我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
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3. 自我意识不强:我有时会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过于自卑,导
致在团队合作中表现不够积极主动。
在工作中,我需要更加自信和勇
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我虽然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在处理复
杂问题和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时,可能存在沟通障碍。
因此,我需要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
5. 缺乏实践经验:我可能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的
应变能力,同时也缺乏对工作流程的认知。
这就需要我积极地接受培
训和指导,并尽快融入团队,了解流程,掌握技能和方法。
这些缺点和不足并不是我无法克服的障碍,而是需要我在实践中
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的方面。
我会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自己的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己,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成为一名优秀的选调生。
调研报告:选调生队伍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
调研报告:选调生队伍存在问题及发展出路自从选调生制度实施以来,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走进基层,给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改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但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反映出现行选调生制度的一些弊端。
笔者对咸阳市X县选调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基本情况2001年以来,X县共招录选调生62名,1人未报到,1人被除名、1人辞职。
截止201X年6月,18人调出占29%,在岗41名(借调到省、市机关6人),其中男性17名占41.5%,女性24名占58.5%;大学本科学历38名占92.5%,研究生学历3名占7.5%;30岁以下19名占46%,30岁以上22名占54%,X县籍11人占26.7%,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16人占39%;4名被提拔为正科级科级领导占9.8%,12名被提拨为副科级领导占29%,目前已婚34名占83%。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一是注重内务缺乏实干。
通过调查,85%的选调生到基层后被分配到党政办从事办理公文、撰写材料、整理档案、接打电话等工作。
在党政办这个上传下达的综合性岗位,虽然可以迅速熟悉乡镇全局工作,但这样就成了“传声筒”,在办公室“纸上谈兵”时间多,真正下村处理复杂“三农”问题机会少,不懂如何与村民打交道,不知如何开展农村工作,难以赢得村民充分信任,调查时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表示,“年轻干部只有把材料写好,才有发展机会,以后才会调到县里、市里工作”,“内务型干部”受各级部门领导的欢迎。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认为选调生的年纪轻、经验少,不敢将信访、拆迁等核心工作交给他们做;二是基层年轻干部,特别是高学历能写材料的年轻干部较少,地方领导为配好配硬“笔杆子”往往就选准了选调生;三是目前市县各级各部门缺乏能写材料的干部,一些选调生为了尽快离开农村,苦练材料功夫,借调市县部门就成了其必由之路,这样难免造成选调生在基层得不到充分锻炼,背离了选调生制度的初衷。
选调生扎根基层工作心得体会
选调生扎根基层工作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有幸能够扎根基层工作,与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感悟。
在这里,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在基层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与自己之前的认知不符的事实。
以前从媒体上听说的基层问题,都变得具体而真实。
我了解到基层群众的疾苦和需要,也感受到他们对改善生活的期待。
在深入了解基层情况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问题的根源。
比如,有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交通不便利;有些地方的教育资源不足,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有些地方的医疗条件较差,孕妇和老年人就医不便。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政策和资源的配套,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沟通和协调,才能找到最优解。
二、融入基层团队,增进互信和沟通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深知自己的位置特殊,需要更加谦虚和懂得倾听。
在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沟通中,我注重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去。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经验,也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
在与基层团队的合作中,我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取得更多的成果。
因此,我注重与团队的协作,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攻克困难,取得更大的胜利。
三、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基层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基层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胜任各项工作。
为了提高沟通能力,我参加了一些相关培训,学习了一些沟通技巧和方法。
在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交流中,我注重倾听他们的需求,认真解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为了提高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刻苦学习,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管理和组织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如何让选调生安心扎根基层
目前,各个省(市、区)都把选调生作为公务员队伍补充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通过此途径来加大对基层部门的建设。
这主要是选调生招录的门槛比较高,选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然而,最近几年,选调生的流动力度也相对较大。
从而对选调生的培养工作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要想让选调生安心扎根基层,留住人才,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重视培养,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建立帮带责任制,落实帮带责任人,明确帮带职责,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工作总结、谈心交流,引导选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二是根据选调生特长,安排适当工作,定目标,压担子,经受实践锻炼。
同时,让选调生深入基层,加强对基层工作的了解,了解人民群众的切实所需。
三是要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结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明确相应的管理考核、福利待遇、奖惩、提拔等办法,让选调生对自己以后的前途和发展能够清楚的认识。
四是要以情留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健康成长。
要想留住优秀的选调生,不能仅仅从工资待遇等物质方面来做,更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流,以情留人,让他们能够安心基层,健康成才。
这两年的选调生是属于比较苦的一个群体,本...
这两年的选调生是属于比较苦的一个群体,本...
这两年的选调生是属于比较苦的一个群体,本来是作为后背干部培养的群体,但现在选调生门槛确实太低了,大多数选调生直接去了乡镇,跟普通的乡镇公务员没什么区别。
在乡镇,不会有人关心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小同志是省考进来的,还是通过选调生进来的,只关心能不能干事,有没有后台。
很多没有任何背景的选调生一进入乡镇,在乡镇一干就是多年,难以有机会进入上级机关,更别提进入领导岗位。
即使乡镇有空缺的班子位置,好多也是空降下来的两办、两部人员。
即使有上级单位的遴选,也不仅限选调生,竞争非常激烈,即使少数岗位限制仅选调生,但选调生太多,有关系的选调生也多,竞争依然激烈,还是难以上位!#职场微头条##有话职说#。
选调生为什么难扎根
选调生为什么难扎根
王志恒;张建
【期刊名称】《决策》
【年(卷),期】2015(0)8
【摘要】2000年-2014年,A区总计来了70名选调生,如今近一半已不在乡镇工作,其余的正在考虑通过公考、“遴选”等途径考到省、市去。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王志恒;张建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某区人大常委会;湖北省武汉市某区人大常委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女硕士生为什么择偶难?r——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
2.“扎根基层”,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3.我国选调生工作精细化问题研究——基于经典扎根理论
4.我国选调生工作精细化问题研究--基于经典扎根理论
5.“文化偏向”与“乡土背离”——乡村教师扎根难及其破解探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扎根基层”,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84社会Society基层治理、教育、医疗、科研、扶贫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必须看到,相比于资源更好服务保障不完善、发展机遇少、政策导向与效果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虽然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但把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当作长久生活之地的大学生数量却不多,“下基的现象也不少见。
留不下的人才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高校”“我们不能只是看到一个庞大的数字,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如此庞大数字的背后,大学生们如何坚持自己的选择,如何扎根基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车丕照在出征仪式后的座谈会上表示。
光环与无奈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稳定性差、服务周期短、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政策保障措施、基层就业环境及基层干部对艰苦环境的认知和适年的任期一满,很多人选择“我们同一批任期结束后,很多人”2008。
但是她也没有回避为何没有继续留“基层工作有很多机制2018年8月10日,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大学生村官在东大社区与困境青少年畅谈交流励志心得,并向孩子们赠送励志书籍。
“提到留人难,原因复杂也简单。
”东北某市委组织部一位处长接受《中国:待遇政策不落实、人才来了不会用、本地“首先,有一些地方政府引进人才时口号喊得响,结果人来了什么政策也不给落实,包括工资待遇、配偶工作、孩子上学等问题都解决不了,承诺等于空头支票,以后谁还敢来?其次,好不容易把人才引进来了,却不敢大胆使用,还要按照固有观念论资排辈,这就是没再就是只注重数字政绩,每年引进了多少位人才,而不去建立长效用人计划,无法处理好本地干”该处“基层工作不容易,有些偏远地区条件艰苦、气候不适、交通不便、无限度加班加点,这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工作中经常有种面对现实的无力感,生”王寒(化名)是辽宁省阜新市的选调生,他告诉记者,除了条件艰苦,更令人寒心的是,在提拔“很多领导觉得选调生‘出身’好,自带光环,人都留不住也不会踏实干,以后会走,所以我们升迁的机会就因为这样的思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强调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健全人才帮扶协作机制,留住用好本土人才,完善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入学等保障服务政策,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选调生的根是怎么扎到基层的工作感悟
选调生的根是怎么扎到基层的工作感悟____年大学毕业后,有幸加入选调生这支队伍,成为一名基层干部。
在这段时光中,经历了从幼稚、青涩到相对成熟的转变,有过彷徨、迷茫和退却,也有过欣喜、欢声和笑语,无论怎样,幸好这一路自己一直坚持过来。
____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踏上选调生之路,从一个不谙世事的“软妹子”,变成了如今干事泼辣的“女汉子”,这条路注定艰难,这条路注定寂寞,这条路终将不凡而最终归于平凡。
这8年里是什么让我安心扎根基层,我想离不开那一碗泡面、两个煎饼和三份鼓励。
一碗泡面,让我满怀干劲。
工作第一站就是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接待各种人群,有咨询养老保险如何缴费的,有办理退耕还林补贴的,有购买医疗保险的......尤其是遇到“赶场天”,便民中心的窗口常常是从早到晚都挤满了人。
年底时候,大家需要将全乡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员全部录入系统,加班加点乃是“家常便饭“,泡面也成了大家的“最爱”。
便民中心主任是一名有着30多年乡镇经验的老大叔,每次加班他都会和我们一起,为了让自己也能分担些录数据的工作,他专门去学“五笔”打字。
大家都劝他要退休了,工作能推就推。
可他却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沿,加班加点,从无怨言。
很庆幸,刚参加工作就能遇到这么好的领导,教会了我如何工作,更教会了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干劲,守住。
两个煎饼,让我倍添动力。
后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得到提升,也让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了新变化,其中一个就是担任联系村干部。
联系村干部可是一份“苦差事”,倾盆大雨,需要和村干部一起蹲守值班,排查安全隐患,转移受灾群众;烈日炎炎,需要和驻村干部一起走访入户,摸排贫困户产业务工需求;寒风刺骨,需要和乡干部一起挑灯夜战,反复研究上级政策,确保贯彻政策不走样。
在这期间,肯定有不被群众理解的委屈,但每次想到走街串巷时,群众递过来的两个煎饼,让我倍感温暖、倍添动力,为了这两块煎饼,为了换取群众的满意,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新选调生五难体会
新选调生五难体会今年共有17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被安排到XX县区工作,为我县的历年之最。
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新分配的选调生面对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工作,要紧有五个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一是要克服城乡生活差距大的困难。
选调生刚走出“象牙塔”,过惯了城市生活、校园生活,特别是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大学生,过惯了现代、舒适的都市生活。
刚来到农村,选调生首先要面对的是艰难的生活条件,可能出现吃不香、睡不好、住不惯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基层各方面的设施跟大城市无法比拟,道路、商店、就医等各方面在规模、档次上都有差距。
因此,这些都会给选调生带来一定的不便。
二是要克服语言交流上的困难。
选调生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又实行异地分配。
就我县2008年的选调生来看,省外4人,省内13人,他们大都熟悉普通话与家乡话。
但关于我县来说,本地人习惯讲本地话,同时选调生在农村基层工作,接触的基本上是基层干部群众,许多群众的讲话中还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因此,选调生到农村工作,语言障碍将成为制约选调生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选调生到农村后,首要的是要多跟干部群众交流,尽快熟悉与熟悉当地地方语言。
三是要克服人际交往的困难。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与其打交道的多是基层干部与农民。
特别是城市里的大学生,往常没有跟农民打过交道,没有深入地接触过农民,更谈不上感情问题,有的甚至对农民存有偏见,认为农民思想落后,鄙视农民说土话办土事,瞧不起农村干部,这样他们人际交往的开展就很困难。
因此,大学生要脱离“书生气”,大胆地、真诚地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多结实朋友,在交往中熟悉基层、增长见识、学习经验,使自己迅速完成由“学生”向“基层干部”的转变。
四是要克服精神寂寞的困难。
选调生初来农村工作,离开了繁华与热闹的城市,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与场所,特别是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刚开始估计连个说上话人的都没有,可能出现短暂时期的精神上寂寞空虚。
因此,选调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多与基层干部交流学习,生活中多看书看报,努力从寂寞空虚的生活中走出来,学会用工作与学习的办法充实自己的生活。
选调生扎根基层演讲稿
选调生扎根基层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一名选调生,很荣幸能在此发表演讲。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深知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接受优秀的培训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群众。
这也是我所选择的职业方向。
扎根基层,不仅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
在基层服务,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
但是,扎根基层的工作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有时候,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我想说,选调生扎根基层不仅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
让我们一起携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 1 -。
选调生去留问题调研报告
选调生去留问题调研报告为加强对新形势下选调生去留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充分发挥选调生的作用,促进选调生成长成才,近期我们对肇庆市怀集县镇的选调生去留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镇选调生基本情况年以来,上级组织部门选派到我镇的选调生共计人,目前仍在我镇工作的有人,流走的有人。
在我镇工作的选调生,男人,女人,已落实行政编制的人,使用事业编制的人,尚无编制的人。
二、选调生流走的原因1、选调生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分配到我镇的选调生,其专业结构与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镇急需农业生产、村镇规划、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等专业,而选调生大多不具备这些专业,使得选调生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难,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部分选调生在镇里熬不下去,工作一两年看不到什么前景希望,辞职走了。
2、心中的期望与现实落差太大选调生心中的期望值较高,满以为在乡镇工作有美好前途。
到了乡镇工作一段时间,发现乡镇工作并没有象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么美好,与现实落差太大,萌生退意。
选调生在乡镇工作待遇不高,收入较少,看到其他同等学历的同学在外打拼出很好的前景,毅然放弃选调之路,出外求职。
选调生看到组织人事工作存在一定不正之风,觉得如果只靠实力但没人事关系的话,要调到高一级的单位工作很难,在乡镇工作晋升没前景,就打算辞职。
有的选调生在乡镇工作离家太远,交通又不便,便不想再干下去。
选调生的工作不稳定,遇到上级单位人手不够的时候往往会被抽调,但入编难,最终会被遣返原单位,工作不稳定,难以成家立室,就决定离开。
3、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不够规范目前大多数乡镇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重视重用不够。
上级部门对选调生重视重用不够,其管理培养方式与一般乡镇公务员区别不大;二是对选调生培养管理存在偏见。
部分乡镇认为选调生虽有学历、有知识,摇摇笔杆子可以,但做基层工作不行,不注重对选调生的实践锻炼,一般只是放在乡镇写写文章、接接电话、跑跑腿、打打字,使选调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难以增长才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调生为什么难扎根2000年-2014年,A区总计来了70名选调生,如今近一半已不在乡镇工作,其余的正在考虑通过公考、“遴选”等途径考到省、市去。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
2000年-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A区总计来了70名选调生,目前在乡镇工作的有40人,占比58%;在区直部门工作的有8人,占比11%;借调到区里的有10人,占了14%;考到省市的有12人,占了17%。
统计显示,近一半选调生已不在乡镇工作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余的正通过各种途径设法到省、市去。
例如,在2015年省考中,区里2013届18名选调生,至少有12人参加考试,4人成功入围面试,66.7%的人甚至宁愿选择从头再来的方式争取“考走”。
从政策口号“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来看,组织部门给了选调生流动的制度途径。
但从实践看,相当一部分选调生“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有悖于政策的初衷,不利于基层干部稳定,不利于培养懂基层、受磨练、有群众感情的后备干部队伍。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非要“考走”呢?找不到工作的“存在感”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被分配到乡镇的选调生会有很大的失落感。
事实情况是他们有一定心理准备,尽管在语言上会表达“不满”,但并没有强烈的失落。
在他们看来,基层是可以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服务群众的地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至少在初入基层的选调生看来,这是值得信赖的口号。
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都承认并没有因为身到基层而不适应,也不存在大材小用之惑。
较好的适应力和心理调适,并没有让他们到基层之后就萌生“考走”的心理。
至少两名被访谈对象向笔者坦陈:“刚开始半年,并没有想着离开,想着在基层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是能够接受的,但一年后满脑子都是离开的想法。
”经过笔者追问,他们道出了原委:“做的那些工作太没有技术含量,真让我们‘211’大学的牌子蒙羞。
再者乡镇工作中的各种资料非常累,但也没有办法,上级任务必须执行。
”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才能让人找到存在感,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基层工作的琐碎让怀抱美好预期的选调生深感无力“吐槽”。
抱有基层建功立业想法的选调生从根本上看是有理想情怀的,而现实处境和他们对施展抱负的心理预期不相称,导致他们不能安心工作,而行动上首先将工作置于可轻可重的地步,心理上则早已经将逃离作为下一步的打算。
看不到晋升的“大通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选调生到基层,或者是有为民服务的情怀,或者是有建功立业的胸怀。
但有一点,他们不排斥职级上晋升,这也是他们愿意牺牲优越的物质条件而选择基层的原因。
而事实上,基层晋升的空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第一,乡镇职级能够达到的空间本身就小。
据《决策》杂志统计,“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共选调4863人,500多人走上县处级以上领导岗位;贵州省选调了8000余名,100多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
即使在武汉,乡镇级别可达处级,但有机会成为那10%的幸运者毕竟少数,而省市提供的晋升空间要大得多。
第二,随着行政体制和税收体制的改革,乡镇的职能职权空间逐渐收窄。
北大社会学者周飞舟将税费改革后的乡镇称之为“悬浮性”政权,乡镇的各项职权收归到县区层面。
从实际来看,乡镇上的处级干部的来源也大多数从区直部门产生,如果说处级干部还能够区内产生,那区级领导几乎全部来源于市直部门,这严重加压缩了选调生成长的空间。
第三,本地的领导或隐或现地排斥外地人。
近几年,随着公务员和选调生的大规模扩招,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A区公务员选调生队伍几乎清一色是外地人,目前仍工作在区里的58名选调生中除了两名本地人,56名都是外地人,就连武汉本地人都少。
第四,借调人员为谁辛苦为谁忙?借调干部是经过二次遴选到区直机关工作,但事实上他们没法调入,这是政策红线,没有空编就不能进人。
这部分编制在乡镇,但借调在区直部门的选调生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即使借调部门会优待他们,但是毕竟没法获得重用提拔,而他们早已在工作上脱离乡镇,乡镇更没有理由让他们占用本已稀缺的领导岗位。
“三重挤压”和一层尴尬,让选调生的晋升空间空前收窄,只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所以“考走”成为他们一致认可的“正途”。
顾不到异地生活的“另一半”基层干部“走读”本已根结难解,A区因地处武汉近郊,“走读”尤甚。
目前58名选调生有33%的人(19人)选择了在市区安家置业。
由于另一伴和子女都生活在市区,他们本人每周至少5天工作在乡镇,“双栖生活”成为常态。
对于工作在乡镇的选调生,“双栖”是工作日在乡下,周末回城,而对于工作在区直的选调生则表现为白天在乡下,晚上回城。
这一来回,少则1个小时,多则100分钟以上,尽管如此,过“双栖生活”的他们仍然无可奈何地来回奔波。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考走”到市区去以获得家人团聚,解除“同城异地”的愿望更强烈,这意愿理所应当也是人伦的正常体现。
“如果不是我媳妇和小孩都在武汉,我离开区里的愿望不会有现在这么强烈,虽来回奔波太劳累,不想总是过这种同城却异地的生活”。
“考走”的愿望对于女性选调生来说则更强烈。
不少女性选调生本身素质较高,在乡镇很难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无奈也好,主动也罢,他们中不少人在市区找到了对象并结婚。
如果说没有孩子还能两边跑的话,那怀孕生子的不期而至则会让她们心中激发起更大的离开动能。
顾及另一半之所以成为“考走”的原因,我们可以从问题的反面也能得到验证。
相比较这些过“双栖生活”的选调生,那些在区里结婚生子的年轻人则“淡定”得多。
无论是嫁到本地的女性选调生还是娶了本地媳妇的男性选调生,他们离开的愿望要小得多,这可能是本地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和社会支持的获得,消解了他们的无助和逃离意愿。
过不起舒适的“生活场”选调生缺少和“土著”的沟通,往往通过朋友圈、空间展示他们在基层的生活:老鼠、蟑螂和蜈蚣的侵扰不断,停水停电常发,文化娱乐活动鲜有。
尽管他们在朋友圈中更多是以调侃和戏谑的语气在表达,但真正有这种体验经历的人,才能体味到其中的艰辛和酸涩。
如果说基层生活环境的艰苦尚且随着条件的改善逐渐得到解决,那基层生活单调乏味的现状则一时无解,几乎所有选调生对此都有共同认识。
“整个街道一条街到头,晚上9点钟以后已经关灯闭户,唯一的娱乐活动除了个人电脑网页上的电影就是大妈们的广场舞。
”“即使周末想逛街也是到区里和武汉,但又必须很早回来,不然连回去的车都没有,我当时想考走就是想逛街。
”女孩子的想法单纯而又直接。
全国范围内,乡镇农村逐渐衰败无需赘言,乡镇包括区里的商业气息和生活配套由于武汉的巨大存在更显得“相形见绌”。
据笔者调查,除了家在武汉的选调生,每周必回家之外,多数选调生周末都会选择到市区找同学朋友。
而那些仍“宅”在乡镇的选调生又被迫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即“工作和生活的互相渗透”,“家就在办公楼上,班更是在办公楼里,每天都在‘家班’”,生活基本没有展开。
正因如此,他们成为周末机动的值班员,乡镇周末有紧急工作都优先安排给他们。
而他们并不想在自由的时间掺杂工作的内容,用专业的话语是他们想实现生活在工作上的“脱嵌”,但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所以实现“脱嵌”并展开生活根本的方式就是赶紧“考走”,毕竟短暂周末到市里逛逛街,总还是要“极不情愿”地回来。
比不起老同学的“朋友圈”因为武汉市特殊的招录政策,A区里的选调生都是毕业于“985”、“211”名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进入企业的同学在工作3-5年的时候大都已买房买车,这让他们在同学聚会时总会显得失落无比,这一点在很多辞职的公务员的书信中不难发现。
他们的老同学一方面通过车子、房子展示他们的成功,另一方面他们丰富多彩的“微信朋友圈”,更是无声传递着这种优越。
“我不能去看朋友圈,看到同学们晒旅游,晒吃喝,晒逛街,我就难受,自己当初也不比他们差,现在却被他们超越太多,好难过。
”这些选调生来之前至少是有一个大城市高收入offer的,但基层的现实生活状态显得千般“难堪”,选择逃离就变得很好理解。
当然,考到省市不见得工资就能够支撑那样的高水平生活,但至少那种高层次带来的社会地位感,能够弥补物质生活上的暂时不足,而在基层既无社会声望,又无物质生活的满足。
除此之外,这个“朋友圈”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他们同学的朋友圈交际的人都是非常的“高大上”。
“看看那些同学平时都认识什么人,都是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而我们的视野也就只能聚焦在区里、乡镇,我们太LOW 了。
”朋友圈不光展示了选调生的同学们的光鲜生活,也向他们展示了他们的朋友圈子。
而相比之下,原本优越的选调生却没有办法建立起像样的朋友圈子,以至于他们没有勇气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活动,继续向上流动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
受不起领导同事的“回力棒”由于以往基层很多年没有进过年轻人,这让乡镇领导对新来的选调生很重视,一方面想把他们留在基层工作,另一方面又怕他们离开基层,同时他们出于对年轻人负责任的考虑,也希望他们能尽快走上更好的岗位。
表现在日常话语上,领导们总认为,年轻人就是来基层锻炼一下,镀金一下,总是要走的。
笔者这里想说的是,领导的矛盾态度和话语,其实给了选调生一种离开的“自我实现”。
“有时候领导开玩笑说我们将来走上领导岗位不要忘记那里,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压力,也让我们在基层呆着显得难堪。
”乡镇的领导心理上没有坚定的认定新来的年轻人是一种长久存在,自然会在话语上表达出那种“矛盾期望”,这首先已经从语言上送他们离开。
而选调生也在行动上去回应去自我实现这种“语言相送”。
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乡镇大致有2个选调生和3-5个大学生村官,由于村官有服务期无正规编制,期满前必须考走,不少村官通过努力考到本区甚至市区,这本身已经给选调生带来压力。
而一些乡镇干部尤其村干部总会用“一决高下”的眼睛,不经意间在那些驻守的选调生面前说起,“某某人都已经考到市(区)里,你怎么还没调走?”正是这种比较,在那些选调生心中种下“不服气”的种子:考上更好的岗位给他们看看,同时也给自己交代,就迫切难挡。
选调生和乡镇公务员可以说是目前唯一的人才反哺回流农村的体制化渠道。
更值得肯定的是,他们进入乡镇农村,扎实的工作让基层逐渐焕发青春活力,越来越成为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生增量。
而总想着考走的不安心态和越来越多的离开的人,着实影响了原本的制度初衷和难得的制度效益。
如何让他们不受干扰、少受诱惑,心理上主动扎根基层,行动上自觉服务农村实践?但愿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决策者的关注与思考。
(作者分别为湖北省武汉市某区人大常委会干部、某街道组织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