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

合集下载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五倍子五倍子含鞍70-80%.鞣酸作用于粘膜、创面溃疡可使蛋白质沉淀凝固,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形成薄膜,将患部覆蔽。

对于分泌细胞也有同样作用,可使其干燥,固组织表面紧密,小血管受到压迫,或收敛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

对轻微的肠道炎症,其收敛作用,又可以止泻。

此外还有防腐作用,常用于消炎。

所以,在发生出血、下痢、肠溃疡、多汗症以及粘膜炎症时,比较适用,但对于急性炎症应当避免应用,因可使炎症表面结痂,遮盖感染,妨碍正常组织的生长。

如大量吸收,可伤害肝脏。

五倍子体外实验对多种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杆菌(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大肠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

其抗菌不是由于酸性作用,而是由于所含的鞣酸凝固蛋白,以及其他成分所致。

赤石脂赤石脂为单斜晶系的多水高岭土,当赤石脂在150~2000C,尚余二分子水时,即成为高岭土,含硅酸铝及氧化铁等,对粘膜有收敛和吸附作用,能吸收消化道内的有毒物质、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并保护消化道粘膜。

又能涩肠止血,治久痢便血等。

研末外用治疮痈溃后久不收口,能生肌收口。

《本草经》载:“主黄疽,泄利肠,脓血,阴蚀,下痢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近代研究其药理作用与古书记载相符。

乌梅乌梅乙醇浸液、煎剂及粉剂,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枯草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皆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乌梅煎剂在试管内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豚鼠蛋清性及组胺性休克动物的死亡数。

临床用A型超声波检查,口服乌梅有收缩胆囊的作用,剂量增大,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也更明显,故适用于胆石症、胆囊炎及胆道蛔虫症。

血液检查概述血液检查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一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二)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二)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二)如何区分假劣药假药的认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1、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5、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劣药的认定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1、胀痛:指疼痛兼有胀感或胀甚于痛。

常表现为部位不固定,因情绪波动而加剧,嗳气、矢气而减轻,是气滞作痛的特点。

如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为患。

但头目胀痛,则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2、重痛: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

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

由于湿性重浊黏滞,故有沉重而痛的感觉。

重痛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

3、剌痛:指疼痛如针刺或刀割,常表现为部位比较固定,夜间尤甚,是瘀血致痛的特点。

如胸胁、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4、绞痛: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

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如心脉痹阻所引起的“真心痛”,结石阻滞胆管所引起的上腹痛,寒邪犯胃所引起的胃脘痛等,皆具有绞痛的特点。

5、灼痛: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

火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

6、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

常见于腰脊、脘腹、四肢节等处。

寒邪阻滞经络所致者,为实证;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所致者,为虚证。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2021年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中药一》高频精准提分小笔记32条

《中药一》高频精准提分小笔记32条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对热的稳定性不同。

(2)辅料的影响:游离生物碱或其盐类可溶于酒。

(3) 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不同,应分别入药,如麻黄。

(4) 炮制注意:少泡多润减少损失。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成分的影响:(1)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

(2)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或制其不良作用。

(3)一般少用或不用醋。

(4) 常用炒、蒸、烘、暴晒破坏酶的活性。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 勿犯火令,宜阴干,抢水洗。

(2) 通过炮制减少或除去挥发油。

(3) 炮制使挥发油发生质的变化。

如荆芥炒炭。

(4) 加热除去有毒性或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油。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水处理软化切制时,少泡多润。

如大黄、虎杖。

(2) 强还原性,易被氧化。

槟榔、白芍切片长时间露置空气中,色泽泛红。

(3) 忌铁器。

大黄、何首乌在切制时可采用竹刀。

(4)不耐热。

(5) 炒炭增强止血、止泻作用。

石榴皮炒炭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增加,产生或增强止血止泻作用。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 少泡多润。

(2) 醋制促进有机酸游离溶出发挥疗效。

(3) 加热降低含量,减缓副作用。

山楂炒黄、炒焦后,减少了对胃的刺激性。

(4) 对金属有腐蚀性,避免和金属容器直接接触。

♦6.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成分的影响:(1) 去油制霜,去除部分油脂类成分,缓和和降低滑肠致泻的毒副作用。

(2) 易氧化(酸败、走油) ,宜低温冷藏。

♦7.炮制对含糖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 少泡多润。

(2)糖分分布不均,净制去除残茎,抽取木心提高糖分。

(3) 炮制提高糖分。

黄芪蜜制,增强补益作用。

(4)长时间加热炮制,糖分分解。

♦8.炮制对含氨基酸、蛋白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 毒蛋白通过加热,毒性降低或消除毒性。

如苍耳子、巴豆、白扁豆。

(2)高温可以杀酶保苷。

(3) 加热蛋白质变性,宜生用。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第⼀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考点1.主要本草典籍的特点。

以《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为重点。

考点2.主要⽅书典籍的特点。

以《备急千⾦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普济⽅》为重点。

考点3.医师、护⼠⽤药咨询的内容。

考点4.不同药物患者合理服药的时间,重点关注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的药物。

考点5.应⽤药品时需特殊提⽰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

考点6.药学咨询服务的沟通原则与技巧。

第⼆章中医理论基础考点1.症、证、病的区别,主要考查“证”的实际应⽤。

考点2.阴阳学说:①阴阳的基本概念。

②阴阳理论指导治疗疾病的原则,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的临床证候及治疗原则,重点关注阴阳偏衰。

考点3.五⾏学说:①在疾病传变中的应⽤;②在疾病治疗中的应⽤,即相⽣规律与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考点4.五脏,以⼼、肝的为重点。

注意成对考点的脏器:⼼主⾎、肝藏⾎、脾统⾎;脾为⽣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考点5.⽓:①⽓的分类及其⽣理功能,重点掌握宗⽓、卫⽓;②⽓的⽣理功能及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重点掌握推动作⽤与固摄作⽤失调的表现。

考点6.督脉、任脉、冲脉的别称。

考点7.体质:①三种体质的概念;②偏阳质与偏阴质的感病类型。

考点8.六淫邪⽓致病的临床表现及对应的邪⽓性质,以寒邪、湿邪为重点。

考点9.七情内伤对内脏⽓机的影响,即:“怒则⽓上”、“喜则⽓缓”、“悲则⽓消”、“恐则⽓下”、“惊则⽓乱”、“思则⽓结”。

考点10.发病与病机:①“⼤实有羸状”与“⾄虚有盛候”的病机与临床表现;②阴阳失调的病机,以阴阳格拒与阴阳亡失为重点。

考点11.治未病与康复:未病先防的原则与⽅法,具体的培养正⽓,提⾼抗病能⼒的⽅法;具体的消灭病邪,防⽌邪⽓侵害的⽅法。

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考点1.望诊:①望神-神乱,癫病、狂病、痫病的临床表现;②望⾊,以黄⾊的临床意义为重点;③望姿态异常-惊风、痿证、痉病的临床表现;④望唇、齿龈的临床意义;⑤望⾆质,以望⾆形为重中之重。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店铺。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即指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完整性的思想。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症、证、病的概念: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辨证和论治:辩证就是通过四诊等手段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论治:亦称施治,即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理方法和治疗原则。

重要考点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以及患者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阶段,表现的证不同,故治法各异;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种方法来治疗。

(一般会以A型题形式进行考察)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的相互关系分别为:阴阳的对立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这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消长平衡,包括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具体体现例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

在临床上,用阴阳来分析症状进行辨证;在疾病治疗中一是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原则是“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实热证“热者寒之”,寒实证“寒者热之”;阴阳偏衰中,阴虚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阳虚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亦称阴病治阳。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记忆笔记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记忆笔记
99
阿司匹林+华法林合用
出血倾向增加
100
报告药品所有不良反应
上市5 年内的药品
101
报告严重、罕见不良反应
上市5 年以上药品
102
药源性疾病年龄因素
例如:灰婴综合征
103
药源性疾病遗传因素
例如:异烟肼的代谢快慢
104
药源性疾病基础疾病因素
例如: 患者肝肾功能不全
105
易引起肝脏损害药物
酮康唑、辛伐他汀、丙戊酸钠、异烟肼、利福
内容广泛、使用方便
66
头孢菌素可引起牙龈出血原因
减少维生素 K合成
67
阿昔洛韦不良反应
肾功能异常、急性肾衰竭
68
培高利特不良反应
心脏瓣膜病
69
加替沙星不良反应
引起血糖紊乱
70
培氟沙星+糖皮质激素合用
加重跟腱炎症,甚至跟腱断裂
71
吗氯贝胺+其他抗抑郁药合用
引起5-羟色胺综合征,应用时至少间隔 14 日

106
易引起肌肉毒性药物
辛伐他汀、吉非贝齐
107
易引起肾脏毒性药物
头孢一或二代、顺铂、氨基糖苷、阿昔洛韦
108
易引起血液系统疾病药物
磺胺类、氯霉素、非甾体抗炎药物
109
易引起神经疾病-锥体外系反应
药物
氯丙嗪、甲氧氯普胺、甲基多巴、左旋多巴
110
易引起神经疾病-耳毒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呋塞米、氯喹
111
36
铁剂+维生素 C合用
促进铁剂吸收
37
阿托品+吗啡合用
减少吗啡引起的平滑肌痉挛
38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六)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六)

2021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六)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 “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 “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 “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 “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 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1. 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2. 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zui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3.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16原因1. 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2. 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3. 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4. 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5. 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6. 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应;7. 误服误用中药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8. 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9. 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10. 用药时间过长,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11. 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12. 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13. 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14. 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15. 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16. 中药假冒伪劣品种可直接导致不良反应。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口诀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口诀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1.中药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两个中心”)(1).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2)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

2.炮制专著3.《中国药典》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简称《中国药典》《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组成。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药典四部为通则和药用辅料。

独家记忆:一中二西三生四辅。

第二章中医理论基础1.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独家记忆:治啥啥虚,啥虚治啥。

注解:(1)阳病治阴,治阴=阴虚=补阴。

(2)阴病治阳,治阳=阳虚=补阳。

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1)阴中求阳:在阳虚时,不仅要用补阳药,还要佐以补阴药。

(2)阳中求阴:在阴虚时,不仅要用补阴药,还要佐以补阳药。

独家记忆:求啥啥虚,啥虚求啥。

3.脉象分阴阳。

脉象属阴:尺脉、迟脉、沉小细涩。

脉象属阳:寸脉、数脉、浮大洪滑。

独家记忆:浮大洪滑=扶大红花(要当兵,父母给其扶了扶大红花)。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独家记忆:壮=补,水=阴,即为:补阴,对应的是“阳病治阴”。

名师划重点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

名师划重点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

名师划重点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预祝大家考出优异成绩目录一、《中药综合》核心知识点汇总1.五脏的生理功能2.八纲3.望神——神乱4.望舌形5.问寒热6.常见辨证7.内科疾病辩证论治8.饮片的处方应付9.证候禁忌10.特殊的煎药方法11.部分毒性中药的用量12.医用毒性药品的中毒反应和救治原则13.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二、《药综》60个“最”字考点总结三、2021执业药师《法规》必考点1、药品的分类与注意事项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风险管理3、药物临床试验的期型4、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组成四、《中药二》19种常考易混中成药五、《中药综合》辨证题备考指导1、八纲与辨证的关系2、根据症状辨病位3、根据症状辨虚证证候4、根据症状辨气血津液一、《中药综合》核心知识点汇总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行血、生血);主神明(主宰意识、思维、情志)。

(2)肺:主气、司呼吸(生气、行气);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

(3)脾:主运化(吸收、输布);主统血(固摄血液,防止出血)。

(4)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促消化吸收;促水液运行代谢);主藏血(贮藏、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5)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化生天癸);主水(蒸腾气化水液);主纳气(摄纳清气)。

2.八纲(1)寒热(判断疾病属性)。

(2)表里(判断病位病势的深浅)。

(3)虚实(判断邪正盛衰)。

(4)阴阳(辩证的总纲)。

3.望神——神乱(1)癫病:表情淡漠,哭笑无常。

(2)狂病:呼喊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3)痫病:不省人事,口出异声,口吐涎沫,四肢抽搐。

4.望舌形(1)嫩胖舌——脾肾阳虚;红胖舌——心脾热盛;紫胖舌——中毒。

(2)淡色瘦薄舌——气血两虚;红干瘦薄舌——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3)红绛裂纹舌——热盛津伤,阴精亏损;淡白裂纹舌——血虚不润。

(4)齿痕舌——脾虚或脾虚湿盛。

(5)芒刺舌——热邪亢盛(舌尖为心火,舌边为肝胆火,舌中为胃肠火)。

《药综》近年高频考点汇总整理23条

《药综》近年高频考点汇总整理23条

♦1.温法:又称温里法,是使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治法。

温里法适用于里寒证。

由于里寒证病情的不同,温里法又分为温中祛寒法、回阳救逆法、温经散寒法三种。

临床常用的温肺化饮、温化寒痰、温肾利水、温经暖肝、温胃理气等,皆属温法范畴。

♦2.温中祛寒法:中焦虚寒证。

症见脘腹冷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口淡不渴。

舌苔白滑,脉沉迟。

♦3.回阳救逆法: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证。

症见四肢厥逆,无汗踡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

脉沉细或沉微。

♦4.温经散寒法:寒滞经脉证。

症见腰、腿、足等部位疼痛,手足不温。

舌淡,苔白,脉沉细。

♦5.温法应用注意事项:寒证较重,温之应峻;寒证轻浅,温之宜缓。

温热之药,性多燥烈,久用或用量较大时,应避免耗血伤津。

凡素体阴虚、血虚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不宜使用温法。

内热火炽,阴虚火旺,夹热下痢,神昏液脱,以及热盛于里而见手足厥冷的真热假寒证,均不宜使用温法。

孕产妇应慎用温法。

♦6.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法。

清法适用于里热证。

由于热邪有虚实、病位及间夹他邪的不同,清热法又分为清热泻火法、清热凉血法、清热燥湿法、清热解毒法、清虚热法等。

此外,清泄脏腑、清热解暑、清热生津、清热养阴、清热开窍、清热止血等,亦属于清法范畴。

♦7.清法多使用寒凉药物,应避免用药过量,以免损伤脾胃之气,或损伤人体阳气。

凡体质阳虚、脏腑本寒者,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气虚或血虚导致虚热者,以及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均不宜使用清法。

♦8.消法,又称消导法,是消散体内有形积滞以祛除病邪的治法。

运用范围比较广泛,凡由气、血、痰、湿、食等壅滞而形成的积滞痞块,均可用消法。

由于致病原因和病情的不同,消法主要分为消食导滞、消痞散积、软坚散结等。

♦9.消食导滞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证。

症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厌食纳呆,大便泄泻。

舌苔厚腻,脉滑。

《中药综》考前强化速记高分知识点36条

《中药综》考前强化速记高分知识点36条

♦1.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阴阳的概念与属性: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3.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

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维持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气能生血、行血、统血,血能载气、生气。

♦4.阴阳的消长平衡:指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或阳的运动变化出现减少或增加的量变形式。

♦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或阳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质变形式,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

♦6.综上所述,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阴阳对立互根,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所存在的固有属性;阴阳消长转化,是事物量变和质变的运动变化形式。

♦7.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基础上形成,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8.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上升。

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

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下行。

♦9.曲直: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树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10.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11.稼穑: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12.五行相生的概念: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具有助长、滋生、促进作用。

执业药师最新考试重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高频考点

执业药师最新考试重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高频考点

66.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黏,痰色白或黄,咽痛,兼发热。——桑菊饮 67.燥邪伤肺:干咳无痰,并见鼻燥咽干。舌红少津。——桑杏汤 68.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苔黄腻。——清金化痰汤 69.肺肾阴虚: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烦热,颧红。——百合固金汤 胸痹 70.气虚血瘀:胸痛隐隐,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胖有齿痕。——补阳还五 汤 71.气滞血瘀: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唇舌紫暗,脉涩。——血府逐瘀汤 72.痰瘀痹阻:胸闷痛如窒,痛有定处,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纳呆痰多。——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 饮 73.寒凝心脉: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形寒肢冷,面白。——乌头赤石脂丸 74.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生脉散 75.心肾阳虚:心悸而痛,胸闷,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冷,气短汗出,腰酸肢肿,面色苍白,唇甲淡 暗。——附子汤+右归饮 喘证 76.风寒闭肺:喘咳气逆,呼吸急促,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新,恶寒、发热。——麻黄汤合华 盖散 77.痰热郁肺:喘咳气涌,痰稠色黄,或夹血痰,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桑白皮汤 78.肾不纳气: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 瘦神疲,汗出肢冷,或汗出如油。——金匮肾气汤+参蛤散 不寐 79.心火炽盛:心烦不寐,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朱砂安神丸 80.肝气郁结: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平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或胸闷喜太息。—— 柴胡疏肝散 81.阴血亏虚:不寐,健忘,心悸怔忪,虚烦不安,甚则盗汗、梦遗等。——天王补心丹 82.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 归脾汤 胃痛 83.寒凝气滞: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口和不渴或吐清水。——良附汤 84.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恶食,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保和丸 85.肝胃不和:胃脘胀痛,痛连胁肋,嗳气后胃部胀痛可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柴胡疏肝散 86.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丹栀逍遥散+左金丸 87.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大便溏薄,喜温喜按,空腹痛甚,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黄芪建 中汤 泄泻 88.食伤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保和丸 89.湿热内蕴: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短黄,烦热 口渴。——葛根芩连汤 90.脾胃气虚: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物,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参苓白术 散 91.脾肾阳虚:黎明之前(五更泻),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 酸软。——四神丸 便秘 92.热结肠胃: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或燥裂。——麻子仁丸

《药综》难记易混考点23条【一次背会】

《药综》难记易混考点23条【一次背会】

♦1.红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意义:(1) 造血物质缺乏: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2)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种理化因素所致再障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 (3)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 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

♦2.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1) 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等; (2) 创伤:大量失水、严重烧伤。

♦3.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1) 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 (2) 其他疾病: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由慢性反复出血引起,如胃溃疡、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 B12、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4.血小板计数增多的临床意义:(1) 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 其他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5.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临床意义:(1) 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再障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等。

(2) 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等。

(3) 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4) 其他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出血性疾病等。

(5)用药:药物中毒或过敏。

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

♦6.红细胞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1) 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2) 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 (3) 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良性肿瘤则血沉多正常;(4) 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贫血、高胆固醇血症等。

2021年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

2021年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1.《伤寒论》为众方之祖。

2.《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3.《温疫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4.《巢氏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5.《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6.《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7.《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著,中药学巨著。

8.《肘后备急方》是急症手册,并记载了兽医学内容。

9.《备急千金要方》为妇婴专科,是名篇“大医精诚”的出处。

10.《太平圣惠方》首详诊脉辨阴阳法。

1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12.《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13.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有①老年人的用药;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③婴幼儿和儿童的用药;④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⑤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症为外在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舌紫、脉数、舌红等。

2.证为强调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例如气血两虚、脾胃虚寒、肝阳上亢等。

3.病为疾病简称,具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异常生命过程,例如感冒、痢疾、哮喘和疟疾等。

第二节阴阳学说1.“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体现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均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偏盛的治法为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阳偏衰的治法为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4.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可采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的治法。

5.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可采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的治法。

第三节五行学说1.五行的正常关系为相生、相克;异常关系为相乘、相侮。

2.五行的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的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气
13
来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而来(行于脉中)
功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
营气
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14
气能生血:气能促进血液生成,所以补血药中常配伍少量补气药气能行血:气能推动血液运行,故活血药常配伍行气药
气能摄血:气能固摄血液,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故气虚导致的出血,用补气摄血的方法
气为血之帅
15
血能养气
火易伤津耗气;火易生风动血
火邪
23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七情内伤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邪正盛衰
24
实中夹虚:如外感热病后期,耗损津液而形成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
虚实夹杂
虚中夹实:脾阳不振,无力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病
真实假虚证:如邪实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的肌肤失养
灰苔:主里证(里寒证,亦可见于寒湿证)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
望舌色
33
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腐苔:主食积或痰浊
剥落苔:胃气阴两伤
有根苔:多见于实证、热证,提示有胃气无根苔:多见于虚证、寒证,提示胃气匮乏
望舌质
34
强硬舌:多见于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征兆痿软舌:多见于气血虚极
颤动舌:多见于气血两虚,肝风内动吐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
培土制水法:指的是健脾以制约水湿停聚的治法。佐金平木法:指的是滋阴肺阴,清肝火的治法。
泻南补北法:指的是泻心火、补肾水的治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
火法。
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藏象学说
5
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参与了血液的生成心主神明:“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10
胃的生理功能
胃主受纳腐熟:被称为 “太仓”、“水谷之海”。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气的分类和功能
11
来源:由肾精化生,后天水谷精气不断补充和培育(根于肾)
功能:推动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人体最根本的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
12
来源: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
分布:积于胸中,集聚处被称为“膻中”或“气海”功能: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

8
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
肺主调通水道(又被称管汇合在肺进行气体交换)
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
门户
9
肾的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助阳的药物,治疗阳虚的虚寒证。又称“阴病
治阳”
五行学说
3
总纲领:“虚则补其母,实则泄泻其子”
滋水涵木法:通过滋养肝肾之阴,以制肝阳的治法。金水相生法:指的是滋补肺肾阴的治法。
培土生金法:指通过健脾补肺的方法。
益火补土法:指通过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
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4
总纲领:包括“抑强”和“扶弱”。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相侮抑木扶土法:指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的治法。
也称之为“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证:本质虚证,但却出现实证的症状,也称之为“至虚有盛候”。
阴阳失调病机
25
阴盛则寒(或称阴盛则阳病)---实寒证,治疗原则:寒者热之
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或称阳盛则阴病)---实热证,治疗原则:热者寒之
阴虚则热---虚热证;阳虚则寒---虚寒证
阴阳偏衰
26
阴盛格阳
阴盛症状: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预防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疾病的传变
康复的原则:形神共养,调养气血阴阳
康复
中医诊断基础
望诊
29
1、失神:又称无神,预示精损气亏神衰(“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望神
2、假神: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危候
如原来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原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红赤如妆
3、神乱
癫病:神志痴呆,喃喃自语,笑哭无常(病机:痰气郁结,蒙蔽心神)狂病:神志昏狂,呼号怒骂,打人毁物(病机:痰火扰乱心神)
寒性收引(具有收缩牵引挛急等特点)
寒邪
19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多挟湿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
暑邪
20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秽浊(痹证、淋证、湿热带下)湿性黏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
2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燥邪
22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致肿疡
痫病:猝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病机:肝风夹痰,蒙蔽清窍)
30
白色:主失血证、虚寒证;黄色:主虚证、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证、痛证、淤血证、惊风证
黑色:主肾虚、水饮证、淤血证
望色
31
胖大舌:多是脾肾阳虚
瘦薄舌:多是气血两虚或是阴虚火旺芒刺舌:火热内盛
望舌形
32
白苔:表证、里寒证(积粉苔:常见于瘟疫和内痈)黄苔:主热证,里证
中医基础理论
病症症的区别
阴阳学说
1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泻走多余的火热,即“热者寒之” 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祛除多于的阴寒,即“寒者热之”
阴阳关系的临床应用
2
阴阳偏衰: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滋阴的药物,治疗阴虚的虚热证。又称“阳病治阴”
血能载气:血脱者,气亦随之脱,故治疗大出血时,多用补气固脱的方法
血为气之母
奇经八脉
16
调节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
督脉
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或“血海”
冲脉
约束纵行诸经;主司妇女带下
带脉
六淫邪气性质和致病特点
17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
18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
格阳于外:身热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
阴阳格拒
阳盛格阴
阳盛症状: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等假寒之象
27
亡阳: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脉微欲绝亡阴:汗热而黏、气喘烦躁、身体干瘪、目眶深陷、脉疾躁无力
阴阳亡失
预防与康复
28
1、未病先防: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6
肝的生理特点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易亢易逆,故称“刚脏”或“将军之脏”。

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藏血;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7
脾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

脾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肉;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肺的生理特点:“娇脏” “华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