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型与分值

一、判断题(下列各小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4分)

二、单选题(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三、多选题(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不止一个是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要求做3道题,第4题只供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两个艺术专业的考生选择)

五、论述题(13分。请注意:从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两题均做,则以第1题为准。鼓励发表己见,可酌情加分)

六、材料问答题(16分。如果没有结合材料,酌情扣分)

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题后的问题: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广义文化的四个层次。

广义文化即大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2.狭义文化的涵义。

狭义文化即小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广义物质创造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及其结果。

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a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b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c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章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

2.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影响?

a以农业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形成了农民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c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d三面壁障一面临海的地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特性

e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人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f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一个社会是否开放的关键取决于尤其是统治者的态度和周边是否有先进文明)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1

2、简述西周文化的特征

a人本文化取向:1确立了宗法制2创立了“礼”3提出“敬德保民”

b

3

4、唐代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何在?

a统治者开明

b鼓励多样化多元化

c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

第四章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a仁的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忠”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人、帮助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是对人要宽容、谅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与“恕”是“仁”的两个方面,是孔子思想中贯穿始终的道德规范。

践行仁德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否践行仁德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态度问题)

孔子的“仁”不是无是非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不是姑息之爱。是有一定的标准的。

这个标准是就是“礼”。

b“礼”的思想

礼的基本含义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规范。(不仅指礼仪,而且指礼制)

严格按照礼的要求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到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之中,做到中规中矩,才算践行了仁德。

2.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孟子将先前儒家“仁”的思想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

a经济上“制民之产”

b政治上主张“王道”(以德服人)反对“霸道”(以力服人)

c发展了先前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的出发点)

3.汉代思想家是如何改造原始儒家思想的?

(一)董仲舒

a主张以儒家的思想统一天下各家的思想

b极力宣扬王权神授

c给儒家的伦理道德披上神学的外衣

(二)三纲的确立

《白虎通》突出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根本内容——三纲。其《三纲六纪》篇说:“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君权与父权来稳定统治秩序,是封建宗法制的本质特征。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的具体行为准则。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与五常联用。

相比之下,三纲吃人、杀人,五常不吃人、杀人。

4.理学对原始儒家思想作了哪些改造?

a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去人欲,存天理”。

b第二,将先秦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为片面的重义轻利。

5.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特点:

1.密切联系实际——读书治学要密切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读书治学的指导思想)

2.勇于任事,造福社会——为社会、国家、民族的福祉而敢为人先敢于牺牲,为人们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读书治学的宗旨)

3. 致力于创新——坚持独立思考

4.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5.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只要与国计民生有关,就进行研究

a黄宗羲(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第一次提出“工商为本”的思想,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批评理学学风,主张奖励“绝学”(历算乐律火器水利)

b顾炎武(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认为理学是空疏无用的学问,是导致明亡的重要原因。提出“实学”,务当世之务

c王夫之(船山先生,古代哲学思想的总结性人物,代表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峰)

知行观——提出了以“行在知先”命题为核心的唯物主义知行学说历史观——提出了一个相当系统而深刻的历史进化学说

6.现代新儒学的含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含义: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名理学为特征,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代表人物: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马友兰,钱穆,牟宗三,方乐美,杜雄明,余莫时

第五章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1.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关于人性的思想:人性恶,利益厉害关系;

b关于法势术的思想,法律政令必须公布,公正,公开,公平;权力权势分为自然之势人为之势;统治者要懂心术权术,赏罚需分明。

c治国的政策: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尚兵尚农”重刑轻赏

2.《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

法典继承了封建法制的五刑(徒,笞,杖,流,死)体系;

沿用了“十恶之罪”(谋反,谋叛,某大逆,大不敬,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不道)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