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认识农业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中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发展面临的问题。
3.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提出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农业的主要部门和分布特点。
2.影响中国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教材、地图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数据等。
3.案例资料、调查报告。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概念、分类和中国农业的总体情况。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农业分布图,总结分布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农产品的图片,如粮食、水果、蔬菜等。
2.提问: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
3.引出课题: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
2.新课教学1.农业的概念和分类1.讲解农业的概念,强调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分类:1.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
2.林业: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3.畜牧业:饲养牲畜和家禽。
4.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水生生物。
2.中国农业的主要部门和分布特点1.种植业: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结合中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进行分析,说明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甘蔗等)。
2.林业:1.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农业和交通运输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物流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业地区交通条件,促进农业与 交通运输的良性互动。
CHAPTER
农业与交通运输的案例分析
农业物流案例
案例名称
某农业物流公司
案例描述
该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 将农产品从产地快速运往目的地, 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 了损耗率。
趋势
未来交通运输将朝着高速化、智能化、绿色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03
CHAPTER
农业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农业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农业生产和运输需求
农业活动需要大量的交通运输支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采购和运输,以及 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物流。
农业用地与交通设施
农业用地常常是交通设施建设的限制因素,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地区,农业用地与交通设 施的规划需进行平衡。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发展历程
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技术和管理水 平不断提高。
发展趋势
未来农业将朝着智能化、规模化、绿 色化、可持续化等方向发展,同时还 将面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保护等方 面的挑战。
02
CHAPTER
交通运输概述
交通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交通运输是指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实现人和货物空间位置变 化的活动。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碳排放,实现低碳出行。
农业与交通运输的前沿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
在农业领域,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等设 备的应用将提高作业效率;在交通运输领域 ,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列车等技术也在 逐步成熟。
农业和交通运输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小麦 玉米 大豆 甜菜 小麦 玉米 花生
秦岭—淮河一线
水稻
油菜 甘蔗
纺织作物
棉花 棉花
A、B、C、D 四块田地种植粮食作物一年各可以收 获导几致次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因素。
A B C
D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
假 种植水稻
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林业 。
假 3.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只能发展畜牧业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雅鲁藏布江谷地
河套平原
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 在在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 区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畜牧E业
畜J 牧业 畜I牧业
400毫米
林H业
林A业
畜D牧业 种B植业
种K植业
种植业
渔F 业
渔C 业
林G业
我国最大的农业地区差异是 东 部和 西 部
的差异,大致以 400 毫米年降水量为界。 东部地区是 种植业、 林 业、 渔 业主要分
布区,其中,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是以 种植 业为 主; 林业 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 等物质资料。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 等物质资料。
动物的毛
动物的皮
蚕茧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 等物质资料。
锄头 家具
木材
筷子 课桌
农业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中考地理考前必背知识点
中考地理考前必背知识点1、地球是球体(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月食;卫星图片)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交替;b、产生地方时差异(例如后半夜起来看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3、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
(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c、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4、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无指向标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B:(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6、相对高度:把两个海拔相减。
7、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8、地形部位识别:山顶(画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鞍部、陡崖(等高线重合)、盆地9、地形类型有5种:地形区是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一片区域。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
世界地理(一)10、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备课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交通运输》《农业》《工业》二、章节分析第四章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交通、农业与工业三方面的内容。
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分布都受到交通的制约所以要了解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就必须掌握好交通运输的知识因此交通运势被放在了本章第一节。
本章内容的学习要在充分识图的基础上准确地把主要交通枢纽、主要工业中心落实在图上,把握其位置。
对于农业要在气候、河流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要结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相关知识点来学习。
工业的分布这一部分采取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本章教材设置了三节内容:交通运输、农业、工业。
本单元设计把这三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
专题一:交通方面,联系当地实际,教材设置了活动,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即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等,分析交通运输网东密西疏的原因。
结合“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以及活动熟悉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分布。
把“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做成空白图填写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名称和沿途经过的重要城市,并标注重要的铁路枢纽加以巩固。
联系实际并结合“选择客运方式要考虑的要素”图、“选择货运方式要考虑的因素”图及活动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
专题二:了解农业概念,区分了狭义和广义的农业的区别与包含关系。
结合图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山区的垂直差异,农作物的分布差异,主要是分析形成各种差异的原因。
结合生活实际,科普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专题三:结合图文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分类,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结合图片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同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第三个专题的主要内容。
最后介绍了高新技术在我国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中国钢铁企业规模的变化
我国的钢铁工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 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业 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技术研究开发 能力不足,铁矿石质量差、水资源紧缺 焦煤电能源的外运能力不足制约着钢铁 工业的发展。
今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必 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 整为主线,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转 变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走一条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科 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 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 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沿海工业地带图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
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包括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综 合性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 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以贵州为中心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以攀枝花为 中心的钢铁基地等。长江沿岸地区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工农业 发达,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长江横贯东西,似一条长龙联系着沿海和内陆地 区。这一地带以长三角为龙头、以内地丰富的资源为后盾,东西互补、协调 发展、前景可观。
需肥多、生长期长。我国主要分布在北纬
读图查阅:我国棉花、甘蔗、甜菜主要分布 区在哪些省区?
读图分析:我国棉花、甘蔗、甜菜主要分布 地区的有利生产条件有哪些?
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台湾、 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和海南等南方11个 省、自治区。但我国甘蔗单产低、含糖率低, 大力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率是今后我国甘蔗 生产的主攻方向。
3.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1)棉花 棉花喜温、喜光,生长期长。棉 花从出苗到棉铃成熟吐絮的生长期一般为
中国棉花、甘蔗、甜菜产区分布示意图
150~200天。我国棉花多分布在暖温带的黄 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专题19 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六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耕地类型
形成原因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___水__稻____
水田
降水丰 沛、热量充 足,水热条 件好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分布
我
(3)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国
农
业
的
地
区
分
布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分布
我 国主 农要 业粮 的食 地作 区物 分分 布布
粮食作物
小麦
宜牧则牧
干旱的高原、山地适宜发展__畜__牧__业___
宜粮则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且有利于耕作的地区,适宜发展 _种___植__业_____
宜渔则渔 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的地区和沿海,适宜发展_渔__业____
宜林则林 地形起伏大、水土易流失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_林__业_____ (2)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国家政等
(1).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3).④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023/3/23
33
考点六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 技术 产业 的地 位及 特点
地位 主要部门 布局条件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 重要标志
专题26 中国的产业-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课件
太原 焦作
柳州
京哈线
北京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京沪线
北京 济南 南京 上海
京九线
北京 南昌 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 石家庄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2、东西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 包头 兰州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 哈尔滨 绥芬河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 郑州 西安 兰州 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 杭州 南昌 长沙 贵阳 昆明
方式
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等。
3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铁路为主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运输工具具—汽车
水路运输
运输工具—船舶
运输工具—飞机
内河运输 海洋运输
1、南北方向
宝成-成昆线
宝鸡 成都 昆明
①
太焦--焦柳线
适宜运输的货物:石油、天然气等液体、气体货物
4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知识小结
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运输工具
船舶 汽车 火车 飞机
运价
最低 较高
较低 最高
运速
较快 较快
运量
较小 较大
灵活性
最差 最好 较好 较差
4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运载工具和运 输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饮料作物
茶
一般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 至2500毫米均适合。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
树
主要产茶区。
1 中国的农业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人类的生产活动
CONTENTS
01
农业生产的特点
02
农业的分类
03
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04
农业的区位选择因素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的地域性差异。
海南沙滩
内蒙古草原
关中麦田
东北雪乡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2、季节性和周期性
动植物的内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 季节而变化并且有一定的周期。
1、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一、水稻种植业
2、区位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或全年高温多雨 地向平坦,土地肥沃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 因素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种植历史悠久, 人们喜爱稻米
一、水稻种植业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即“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01
03
05
小农经营
机械化水平低
01 工业生产的特点 02 工业的投入和产出 03 主要区位因素 04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工业生产的特点
多数工业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
二、工业的投入和产出
土地 矿藏
资金
投
入
技术
工业 产品
水源
劳动力
废气 废水
废渣
三、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土地
自然因素
燃料
原料
水源
三、主要区位因素
地位:是我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企业 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带。
发展方向:现在,大秦铁路和秦皇岛煤炭输出港 的建成,以及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和一批水电站, 火电站的建成,将给本地带内工业的发展提供更 加广阔的前景
初中历史近代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初中历史近代中国的农业与工业近代中国的农业与工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近代中国农业与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农业的现代化改革近代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农业危机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
为了改变中国农业的困境,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1.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近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机械,如水泵、拖拉机等,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2.农业科技的进步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农田水利、肥料、农药、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
这些科技进步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增强了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农业合作社的兴起农业合作社的兴起也是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将分散的小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农业生产的集群效应。
农民通过合作社可以共同采购农具、化肥等生产资料,也能够共享科技成果和市场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二、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中国工业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社会经济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近代中国工业的兴起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为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1.近代工业的引进近代中国工业的兴起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背景下,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工业的起步和发展。
从最初的纺织业到后来的钢铁、矿产、交通运输等领域,中国逐渐建立了起步阶段的工业体系。
2.工业化进程的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本目录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节自然资源概况第六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七节中国的水资源第八节中国的海洋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工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1、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
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流域区域分界线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a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
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
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
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
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冰期。
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
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变革与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变革与发展,这些变革与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本文将从农业、工业、商业以及交通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一、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在近代中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首先,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农民开始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改善农作物的种植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引进早稻、玉米等新品种,以及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有效改善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土地制度的改革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政府通过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得农民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经济的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再次,农村教育的普及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近代中国开始兴办乡村学校,提供农民必要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农业生产能力。
二、工业的变革与发展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经济变革的重要作用。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过渡。
首先,机器工业的兴起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近代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近代中国经历了对外贸易的拓展与发展。
随着商业的繁荣,中国开始与欧洲、美洲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大量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再次,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鼓励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为工业企业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投入到工业领域。
三、商业的变革与发展近代中国商业的变革与发展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近代中国商业开始引进西方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商业的创新和改革。
中考地理专题——中国的农业及工业
中考地理专题——中国的农业及工业1.我国各地区主要农作物与熟制地区农作物分类农作物熟制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春)、水稻、高粱、谷子、马铃薯一年一熟经济作物大豆、甜菜、亚麻(辽东半岛盛产苹果)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冬小麦、玉米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棉花、花生、苹果、梨、桃等黄土高原粮食作物谷子(小米)、冬小麦、马铃薯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棉花、苹果、枣、柿、核桃、板栗等华中地区粮食作物水稻、冬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云贵川)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油菜、棉花、柑橘、茶叶、蚕桑、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华南地区粮食作物水稻、甘薯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甘蔗、香蕉、柑橘、菠萝、荔枝、桂圆、芒果、椰子、天然橡胶、油棕、咖啡等西北地区粮食作物小麦(南疆、河西走廊为冬小麦其余为春小麦)、水稻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经济作物棉花、甜菜、瓜果青藏高原粮食作物青稞、小麦、豌豆一年一熟经济作物油菜(注:华中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等地)2.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限制性因素:地区农业特色限制性因素东北平原旱作农业热量不足华北平原旱作农业水资源短缺,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水土流失、干旱南方地区水田农业旱涝、春季的低温阴雨等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源缺乏(降水少)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热量不足(气温低)3.我国主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基地类型分布地区商品粮基地九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棉基地五大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花生山东(最多)、广东、广西、福建的丘陵地区油菜长江流域糖料作物基地甜菜“黑吉内新”甘蔗“台湾两广福建,海南云南四川”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出口商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天然橡胶基地)淡水鱼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4.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A、问题:①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②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产量低,增长慢;③自然灾害多,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中国的工业-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
5.我国7个商品粮基地:
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鄱阳湖平,原
⑤成都平原⑥江汉平原⑦江淮地区
,
⑥⑦ ⑤③ ④
6.油料作物:南方:油菜,长江流域 是最大产区;
北方:花生,以 山东 、河南 相对集中。
7.糖料作物:南方:甘蔗,主要分布在 华南地区, 广西 是最大产区;
北方:甜菜,主要分布在 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 等地。
了有利条件。 但我国的铁矿大部分是贫铁矿,所需要的富铁矿多由澳
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
东部沿海地区最多, 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铁矿
炼钢
包头 太原
武汉
攀枝花
湘潭
新余
钢铁工业
鞍山 唐山 邯郸 莱芜 张家港
中国大型钢铁工业 基地,在东部沿海 的有鞍山、唐山、 邯郸、莱芜、张家 港和上海等,在中 部地区的有太原、 武汉、湘潭、新余、 马鞍山等,在西部 地区的有包头、攀 枝花等。
中国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
条件 工业基础
靠近 铁矿
武汉钢铁工业 基地
☆
上海钢铁工业 基地
靠近 煤矿
☆
靠近 消费市场
濒临海洋, 便于进口铁 矿石
☆☆
机械工业分布
机械工业是中国主要的制造业部门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中国基本形成了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 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机 床、汽车、船舶、飞机、电力机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的生产大国。
石油
(1)石油是我国第二大 工业能源,在我国能源生 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 炭。 (2)并且我国是最早发 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石油蕴藏量较为丰 富。 (3)我国最大的石油工 业基地是:大庆油田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高技术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 导语】学而不思则罔,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将其运用在解题中才是学习的好方法。备考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效果,为您 提供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一起来看看吧。
广义的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南方——水稻(农作物)——大米(主食);北方——小麦(农作物)——面食(主食) 主要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春小麦);②松嫩平原(春小麦);③洞庭湖平原(水稻); 纤维作物: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油料作物:油菜子的产区是长江流域;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 糖料作物: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产区为广西;甜菜主要分布黑吉内蒙古和新。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有福建浙江云南等。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胶等,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我国西部北部的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主要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牦牛藏绵羊等。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 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工业布局(沿海 内地,城市 农村)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型,北方) 四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型,全国)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其中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郑州武汉 等。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出名。 高技术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三横五纵”: 横:A京包-包兰线B陇海-兰新线C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纵: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④太焦—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交通方式的合理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空运;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公路(短程)铁路(远程);③大宗笨重货物——铁路水运(依 据两地的位置及交通线路);④液体气体——管道 北京市 地形地势:东南部以平原为主,西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以炎热和降雨集中为特征。 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 名胜古迹: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海陆兼备,交通发达;是祖国的南大门,对外贸易重要口岸;靠近东 南亚港澳台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大,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丰富的旅游 资源。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光热充足,降雨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密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山: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三山夹两盆” 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旱,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 深居内陆,距海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小,降水少 晴天少,光照特别强烈,瓜果特别甜 农业——绿洲农业(盆地的边缘),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哈密瓜吐鲁番葡萄更是全国闻名。 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核心:重庆武汉上海。 乡土地理根据各地市进行了解,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目标导航中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主要农作物、森林、牧区、水产业的分布;主要农产品商品基地及其形成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主要的工业基地及工业地带;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城市;我国的主要内河航道、沿海航线及主要港口;主要的交通枢纽。
自主学习一、我国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条件●。
●。
●土地: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大。
但山地多,干旱地区广,耕地、林地所占面积比例小。
●。
●生物:种类繁多,有利于农作物或牲畜品种的优化、改良。
但有些动植物缺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2、社会经济条件●国家政策和措施:全力保障和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但由于认识水平限制,农业产业政策制订、贯彻、实施尚有不足之处。
●。
●。
●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大部分地区能够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合理利用自然,发展生产。
但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的压力过重,许多地方形成了农业生态恶性循环;人均占有资源量少。
二、种植业1、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及分布思考讨论:①分析小麦和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
棉花、甜菜、甘蔗主要分布地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我国的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填出图中所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五大棉花基地思考讨论:②东北平原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南疆商品棉基地与其他商品棉基地相比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三、林业、牧业、渔业1.林业思考讨论:③“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防护林等体系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⑴三大林区和主要树种●:我国最大天然林区。
主要树种有小兴安红松和大兴安的兴安落叶松。
●:以人工林为主。
主要树种有樟树、马尾松、毛竹、茶叶树、油茶树。
●:多天然林,垂直分异显著。
⑵森林的效益●:制造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改善陆地水状况、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保护农田、保护海岸、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吸烟滞尘、消除噪声等。
●:用材林-—可以作各种材料;经济林-—生产各种林果、食品和药材,如茶叶、水果、橡胶、竹笋及各种中药材;薪炭林-—可以解决燃料不足。
2.牧业●牧区畜牧业:我国的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经营的牲畜以牛、羊、马和骆驼为主。
新疆牧区:主要是山地草场和绿洲草地;新疆细毛羊、骆驼是其特有优质畜种。
内蒙古牧区:典型的温带草原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是其特有畜种。
西藏牧区:主要草场类型是高寒草甸;牦牛是其特有畜种。
青海牧区:主要是山地牧场和高寒草甸。
●农区畜牧业:主要指在农区以舍饲和秸秆饲料为主,饲养猪、牛、羊和各种家禽。
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郊区畜牧业: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城市经济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的。
它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产品商品率很高,一般以饲养牛、羊、猪、家禽为主,主要为城市提供乳、肉、蛋等。
3.渔业我国发展渔业的条件:我国水域广阔,发展水产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人口稠密,交通便利,产品消费市场广大;水产捕捞、加工技术水平高。
中国的工业一、我国工业的发展建国60年来,我国的工业已形成了从基础工业到尖端工业、从重工业到轻工业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取得迅猛发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部分高技术工业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工业布局上,形成了沿海、沿(长)江、沿(黄)河、沿铁路干线,沿海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工业地区的空间分布1.四大工业基地2.三大工业地带(1)东部沿海工业地带⑵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⑶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三、重要工业部门的空间分布说出并填图: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位置、布局类型和主要的区位条件。
1.我国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及其分布 ●钢铁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燃料,所以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钢铁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这种布局方式称为“资源型”。
●在现代大城市,一般都有机械加工制造中心,是钢铁工业产品的主要消费地,于是一些钢铁企业也在此分布,这种方式称为“市场型”。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在沿海的港口城市兴办大型钢铁工业的新趋势。
这些城市一方面本身就是钢铁的消费中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便利廉价的水运从国外进口质量好的矿砂,减轻国内资源压力,这种方式称为“临海型”。
思考讨论④辽宁鞍山钢铁工业基地的布局属于何种类型?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布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⑤影响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纺织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乌鲁木齐、林芝、呼伦贝尔等毛纺织工业中心布局的主要条件是什么?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一、运输方式的选择1、现代运输方式的比较思考讨论:⑦大同煤矿的煤炭大量运往上海,应选择什么运输方式和路线?2、运输方式的选择读图:①四种运输方式各有何特点?②图中OA与AB距离段内,何种运输方式运费最低?二、铁路、公路、航空和海洋运输图22—1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我国的铁路网由相互连接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组成。
其地理格局是以北京为中心,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为主干,构成了大致呈六纵、六横的基本框架。
读图:①找出大致呈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查阅它们的迄止点、途经的省区和跨越的大地形单元。
②找出位于京广、京九、京沪、陇海线上的铁路枢纽。
思考讨论:⑧为何说珠江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课后作业见《课时活页作业(六)》(六)第六节 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B .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C .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D .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2.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B .人均耕地面积大C .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 .交通发达 3.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 )①地广人稀 ②平原地形 ③科技水平高 ④投入资金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图,回答4~5题。
4.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5.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山东-四川-西藏-江苏B.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读下面工业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6~7题“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
由于三市都属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称为“红三角”地区。
读图回答8~9题。
8. 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A .京广线、京沪线B .京九线、京沪线C .京广线、京九线D .焦柳线、宝成线 9. ②附近铁路较弯曲,其影响因素是A .河流B .村庄C .经济D .地形6.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A.闽南三角地带 B .山东半岛 C .辽东半岛 D .长江三角洲7. 下列工厂区位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 .在广州建棉纺织厂B .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C .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D .在上海建钢铁厂10.从2000年起,我国一直存在粮食缺口。
2004年中央政府提出的粮食预期生产目标是4550亿千克,当年的国内总需求大概是4900亿千克,有350亿千克的缺口。
从2004年开始,我国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读下表,分析回答有关问题:表: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
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②。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②。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项选择)。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答案第六节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光照条件优越,且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成熟。
但大风、寒潮、暴雨、冰雹、旱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受季风影响强烈,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总量大,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时空分布不平衡,南方有余,北方不足;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土壤:农垦历史悠久,土壤肥沃,耕地质量好。
但可耕荒地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垦殖费用较高。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资源: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
人口多,人均土地、水资源相对很少。
●市场需求量:市场需求量大,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但受经济条件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偏低。
思考讨论②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产量高,所以粮食商品率高。
光照充足。
③“三北”防护林体系:防风护沙,保护农田。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有效保护农田。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降低风速,保护农田。
④辽宁鞍钢的布局属于资源型(煤铁复合体型)。
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
有利:临海,海运便利,便于从海外运进优质的铁矿石;处长江口附近,便于利用长江航运从北方运进煤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消费量大,产品接近消费市场;技术力量强,劳动力素质高等。
不利:附近既无煤也无铁,交通运输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