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总复习

《计算机组成原理A》形考作业二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A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运行的只能是_______程序。 A.机器语言B.汇编语言C.高级语言D.VHDL 答:A 2.指令中用到的数据可以来自_______(可多选)。 A.通用寄存器B.微程序存储器C.输入输出接口D.指令寄存器 E. 内存单元 F. 磁盘 答:A、C、E 3.汇编语言要经过_______的翻译才能在计算机中执行。 A.编译程序B.数据库管理程序C.汇编程序D.文字处理程序 答:C 4.在设计指令操作码时要做到_______(可多选)。 A.能区别一套指令系统中的所有指令 B.能表明操作数的地址 C.长度随意确定 D.长度适当规范统一 答:A、B、D 5.控制器的功能是_______。 A.向计算机各部件提供控制信号B.执行语言翻译 C.支持汇编程序D.完成数据运算 答:A 6.从资源利用率和性能价格比考虑,指令流水线方案_______,多指令周期方案_______,单指令周期方案_______。 A.最好B.次之C.最不可取D.都差不多 答:A、B、C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变址寻址需要在指令中提供一个寄存器编号和一个数值。√ 2.计算机的指令越多,功能越强越好。× 3.程序计数器PC主要用于解决指令的执行次序。√ 4.微程序控制器的运行速度一般要比硬连线控制器更快。× 三、简答题: 1.一条指令通常由哪两个部分组成?指令的操作码一般有哪几种组织方式?各自应用在什么场合?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成。 指令的操作码一般有定长的操作码、变长的操作码两种组织方式。 定长操作码的组织方式应用在当前多数的计算机中;变长的操作码组织方式一般用在小型及以上的计算机当中。 定长操作码的组织方式对于简化计算机硬件设计,提高指令译码和识别速度有利。 变长的操作码组织方式可以在比较短的指令字中,既能表示出比较多的指令条数,又能尽量满足给出相应的操作数地址的要求。 2.如何在指令中表示操作数的地址?通常使用哪些基本寻址方式? 答:是通过寻址方式来表示操作数的地址。 通常使用的基本寻址方式有:立即数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间接寻址、堆栈寻址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计算机的硬件是由有形的电子器件等构成的,它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适配器、输入输出设备。早起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CPU(中央处理器)。目前的CPU包含了存储器,因此称为中央处理器。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这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是CPU自动工作的关键。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有硬件、软件组成的多级层次结构,它通常由微程序级、一般程序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组成,每一级上都能进行程序设计,且得到下面各级的支持。 习题: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那些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主要组成部分有: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 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单元地址。如果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如果某字为一条指令,称为指令字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每一个基本操作称为一条指令,而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按 对阶操作。 直接使用西文标准键盘输入汉字,进行处理,并显示打印汉字,是一项重大成就。为此要解决汉字的输入编码、汉字内码、子模码等三种不同用途的编码。 1第三章内部存储器 CPU能直接访问内存(cache、主 存) 双端口存储器和多模块交叉存储器属于并行存储器结构。 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硬件技术,并且发展为多级cache体系,指令cache与数据cache分设体 系。要求cache的命中率接近于1 适度地兼顾了二者的优点又尽量避免其缺点,从灵活性、命中率、硬件投资来说较为理想,因而得到了普遍采用。 习题: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 (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时间:2011年7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MIPS部件基础实验 (1) 实验1-1 存储单元 (1) 预习题 (1) 思考题 (6) 实验1-2 运算单元 (9) 预习题 (9) 思考题 (14) 实验1-3 协处理器 (23) 实验1-4 其它部件 (26) 第二章MIPS处理器综合实验 (31) 实验2-1 指令系统 (31) 思考题 (31) 实验2-2 数据通路 (38) 预习题 (38) 思考题 (39) 实验2-3 多周期控制器设计 (43) 预习题 (43) 思考题 (72) 实验2-4 多周期处理器设计 (75) 预习题 (75) 思考题 (80) 第三章MIPS高级设计实验 (86) 实验3-1 MIPS指令扩展处理器设计 (86) 预习题 (86) 思考题 (92)

第一章MIPS部件基础实验 实验1-1 存储单元 预习题 (1)对照实验原理中只读存储器ROM的电路结构,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根据inclock的时钟信号,在inclock上升沿阶段,address[5..0]为读入的6位地址,译码得到该数据的地址,q[23..0]为输出的数据。 (2)如何在图形编辑窗口中设计LPM_ROM存储器?怎样设计地址宽度和数据线的宽度? 怎样导入和存储LPM_ROM的设计参数文件? 答:打开QuartusII,选菜单File-New,在弹出的New对话框中选择Device Design Files 页的原理图文件编辑输入项Block Diagram/Schematic File,按OK按钮后将打开原理图编辑窗口。在编辑窗口中任意空白处双击,可出现输入元件对话框,在Name一栏中输入lpm_rom,此元件便出现在显示窗口中,点OK,可进入元件定制对话框。设置参数值,将地址总线宽度address[]和数据总线宽度q[]分别设置为6位和24位。可通过.mif 文件进行参数设计和编辑。 设计好相应的mif文件如下图所示。

北航微机原理实验1报告

实验一字符串排序 实验时间:2015.11.21 实验编号:同组同学:无一、实验背景 本实验可以实现对任意长度字符串的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并回显到屏幕上。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采用的实验原理主要是冒泡法 原理图如下: 三、预习思考题的实验验证分析 预习思考题的实验分析验证(包括程序代码以及程序的执行结果)已经在预习报告中做出回答,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 1、实验过程:(1)双击计算机桌面上的TPC-2003实验系统配套的软件;

(2)新建一个源程序,在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菜单下拉后选择“新建”,会弹出新建窗口,选择新建表单中的“ASM”,点击“确定”,新建汇编程序; (2)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程序,并将其输入到软件界面上; (3)保存新建的源程序; (4)点击“汇编”的快捷键,编译调试窗口中显示出汇编结果,程序没有错误; (5)打开命令提示符操作界面,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拖入到其中,回车即可运行该程序; (6)对程序是否达到实验要求进行实验验证。 2、实验结果:本实验达到了以下要求 1、利用INT 21H的1号功能,从键盘输入任意长度的字符串,以回车符结束; 2、将输入的字符串存放在数据段中; 3、对输入的字符串按ASCII码从小到大排序(ASCII小者占低地址存放); 4、将排好序的字符串利用INT 21H的9号功能显示在微机屏幕上。 实验程序如下: STACK SEGMENT STACK DB 100 DUP(?) STACK ENDS DATA SEGMENT STR DB 100 DUP(?)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MAIN PROC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SI,OFFSET STR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它的操作数来自____C__。 A.立即数和栈顶; B.暂存器; C.栈顶和次栈顶; D.累加器。 2.___C___可区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是指令还是数据。 A.存储器; B.运算器; C.控制器; D.用户。 3.所谓三总线结构的计算机是指_B_____。 A.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三组传输线。 B.I/O总线、主存总统和DMA总线三组传输线; C.I/O总线、主存总线和系统总线三组传输线; D.设备总线、主存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组传输线.。 4.某计算机字长是32位,它的存储容量是256KB,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B_。 A.128K; B.64K; C.64KB; D.128KB。 5.主机与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___A___,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程序查询方式;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 6.在整数定点机中,下述第___B___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原码和反码不能表示-1,补码可以表示-1; B.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 C.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且三种机器数的表示范围相同; D.三种机器数均不可表示-1。 7.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___C___。 A.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以上都不对。 8.向量中断是___C___。 A.外设提出中断; B.由硬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由硬件形成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15秋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北航《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基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 ) A. 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 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 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选择:A 2. 系统总线中地址线的功能是______。 A. 用于选择主存单元地址 B. 用于选择进行信息传输的设备 C. 用于选择外存地址 D. 用于指定主存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选择:D 3. 从下面浮点运算器的描述中选出一个描述正确的句子()。 A. 定点运算器可用两个松散连接的定点运算部件—阶码部件和尾数部件。 B. 阶码部件可实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C. 阶码部件只进行阶码相加、相减和比较操作。 D. 尾数部件只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选择:C 4. CPU通过()启动通道。 A. 执行通道命令; B. 执行I/O指令; C. 发出中断请求; D. 程序查询 -----------------选择:B 5. CPU响应中断的时间是_________。 A. 中断源提出请求; B. 取指周期结束; C. 执行周期结束; D. 间址周期结束。 -----------------选择:C 6. 在浮点机中,判断原码规格化形式的原则是______。 A. 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不同 B. 尾数的第一数位为1,数符任意 C. 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相同 D. 阶符与数符不同 -----------------选择:B 7. 在取指周期中,是按照()的内容访问主存,以读取指令 A. 指令寄存器IR B. 程序状态寄存器PS C.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 D. 程序计数器PC -----------------选择:D

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形考作业答案

— 计算机组成原理A 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机器数_____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 B.补码 C.移码 D.反码 答案:B 2.某计算机字长16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15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_____,最小负小数为_____。 A.B. [ C. D. 答案:C 3.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_____。 A.提高加法器的速度B.快速传递进位信号 C.优化加法器结构 D.增强加法器功能 答案:B 4.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多个部件,但下面所列_____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A.状态寄存器 B.数据总线 ) C.ALU D.地址寄存器 答案: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ASCII编码是一种汉字字符编码;×是西文7位编码 2.一般采用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来实现定点二进制数加减法的运算;× 3.在浮点数表示法中,阶码的位数越多,能表达的数值精度越高;× 4.只有定点数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 三、简答题: ^ 1.简述奇偶校验码和海明校验码的实现原理。 答:奇偶校验码原理:通常是为一个字节补充一个二进制位,称为校验位,通过设置校验位的值为0或1的方式,使字节自身的8位和该校验位含有1值的位数一定为奇数或偶数。在接收方,检查接收到的码字是否还满足取值为1的总的位数的奇偶关系,来决定数据是否出错。 海明校验码原理:是在k个数据位之外加上r个校验位,从而形成一个k+r位的新的码字,使新的码字的码距比较均匀地拉大。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不同的偶校验位的组合中,当某一位出现错误,就会引起相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错误,还可以指出哪一位出错,为进一步纠错提供了依据。 2.简述教材中给出的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 答: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运算器的首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由其内部的一个被称之为算术与逻辑运算部件(英文缩写为ALU)承担;运算器的第二项功能,是暂存将参加运算的数据和中间结果, 由其内部的一组寄存器承担;为了用硬件线路完成乘除指令运算, 运算器内一般还有一个能自行左右移位的专用寄存器, 通称乘商寄存器。这些部件通过几组多路选通器电路实现相互连接和数据传送;运算器要与计算机其它几个功能部件连接在一起协同运行, 还必须有接受外部数据输入和送出运算结果的逻辑电路。 3.浮点运算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它的操作数来自______。 A.立即数和栈顶; B.暂存器; C.栈顶和次栈顶; D.累加器。 2.______可区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是指令还是数据。 A.存储器; B.运算器; C.控制器; D.用户。 3.所谓三总线结构的计算机是指______。 A.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三组传输线。 B.I/O总线、主存总统和DMA总线三组传输线; C.I/O总线、主存总线和系统总线三组传输线; D.设备总线、主存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组传输线.。 4.某计算机字长是32位,它的存储容量是256KB,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_。 A.128K; B.64K; C.64KB; D.128KB。 5.主机与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______,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程序查询方式;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 6.在整数定点机中,下述第______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原码和反码不能表示-1,补码可以表示-1; B.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 C.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且三种机器数的表示范围相 同; D.三种机器数均不可表示-1。 7.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______。 A.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以上都不对。 8.向量中断是______。 A.外设提出中断; B.由硬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由硬件形成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D.以上都不对。 9.一个节拍信号的宽度是指______。 A.指令周期; B.机器周期; C.时钟周期; D.存储周期。 10.将微程序存储在EPROM中的控制器是______控制器。 A.静态微程序; B.毫微程序; C.动态微程序; D.微程序。 11.隐指令是指______。 A.操作数隐含在操作码中的指令; B.在一个机器周期里完成全部操作的指令; C.指令系统中已有的指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大纲 一、 课程基本情况 二、 教学目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配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教学中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各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而设置的教学内容,是相应教学内容的配套课程,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各项实验,使同学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计算

机各部件的基本设计方法和实验方法,帮助同学建立计算机时间-空间的整体概念,巩固课堂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 课程简介 配合理论教学,提供了不同类型(如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的共七个实验单元。实验内容分为部件实验和综合实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部件实验主要包括存储器,运算单元,微控制器等,综合实验分别为8位CISC CPU设计和32位RISC CPU——MIPS-C设计。这些实验承接先开的《数字逻辑》实验,并为后续的《计算机接口与通讯技术》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实验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课程实验(一) 实验名称:存储器与运算器高级设计(4学时,验证型和设计型) 实验目的:了解存储器、运算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FPGA中先进先出存储器LPM_FIFO 的功能、工作特性、测试方法和读写方法;了解FPGA中LPM_FIFO的功能,掌握LPM_FIFO的参数设置和使用方法。掌握FPGA与外部RAM的硬件接口技术,通过FPGA控制,向外部RAM写入数据,通过FPGA控制,从外部RAM读出数据,并且利用数码管显示读出的数据。利用Verilog HDL语言编程设计带进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移位运算器。验证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功能发生器的功能,按指定数据完成集中指定的算术运算。验证移位运算器的组合功能。 实验内容: (1)采用LPM宏单元设计一个先进先出存储电路FIFO,增加“空”、“未满”、“满” 设计仿真波形并进行分析和验证。根据实验电路选择适当的模式,设计相应的引脚锁定方案,并下载到实验台。观察并记录当LPM_FIFO为“空”、“未满”、“满”是,各种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2)用FPGA与外部RAM接口,设计一个实现对外部RAM的读写控制电路,设计仿真波形并进行分析和验证。根据实验电路选择适当的模式,设计相应的引脚锁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复习题.docx

1?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B )最大的是(C) A.(1010011)2 B.(42)8 C. (10101000)BCD D.(25)16 2.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D) A.(101001)2 B.(52)8 C. (OOlllOOl)BCD D..(2C)16 3?两个补码数相加,只有在最高位/符号位相同时会有可能产生溢出,在最高位/符号位不同时(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4..两个补码数相减,只有在符号位不同时会有可能 产生溢出,在符号位相同时(一定不会产生溢出)5.定点数补码加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符号位(与 数值位一起参与运算);二是相加后最髙位上的进位(要舍去)。 6.定点运算器是用来进行定点运算。 7.为了便于检查加减运算是否发生溢出,定点运算器采用双符号位的数值表示,在寄存器和主存中是采用(单符号位)的数值表示。 &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2种浮点数,假设前者阶码长、尾数短,后者阶码短、尾数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它们可农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为(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但精度低,后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小但精度髙)。 9.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减法运算一般通过(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来实现。 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加法运算一般通过(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來实现。 10?某机字长32位,采用定点整数表示,符号位为1 位,尾数为31位,则原码表示法可表示的最大正整数为一域小负整数为(A ) A.+ (231-1), -(231-1) B. (231-1), - (232-1) 0+(230-1). -(230-1) D.+(231-l), -(1-2-31)11.某机字长32位,采用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 位,尾数为31位,则原码表示法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一域小负小数(C) A+(232-l),—(1—2—31)B.+(231-lh—(1—2—32) C.+(l-2—31),一(1—2—31) D_+(231— 1L—(1-2-31) 12在定点运算器中,无论采用双符号位还是采用单符号位都必须要有溢出判断电路,它--般用(C )来实现A.与非门B.或非门C.异或门D.与或非门13?在定点运算器中,必须要冇溢出判断电路,它一般用(C)來实现 A.与非门 B.或非门C异或门D与或非门 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提高加法器的速度14.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运行的只能是(机器语斉)程序。 15.汇编语言要经过(汇编程序)的翻译才能在计算机中执行。 16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 17.堆栈寻址的原则是(后进先出)。 18.组成组合逻辑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PC、IR )。 19.运算器[tlALU完成运算后,除了运算结果外, 下血所列(D)不是运算器给出的结果特征信息。 A是否溢出B有无进位C结果足否为零D时钟信号 20.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 释执行)。 21.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取决于(存储器的容量), 指令寄存器IR的位数取决于(指令字长)。 22.RAM芯片串联的目的是(增加存储单元数量), 并联的目的是(增加存储器字长)° 23?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 (不同的地址和指令代码)来区分的. 19?输入输出指令的功能是(进行CPU和I/O设备之 间的数据传送)。 24.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不 同的指令或不同的控制信号)来区分的。 25?在统一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指 令中的(不同的地址)来区分的。 22. CPU通过指令访问主存所用的程序地址叫做(逻 辑地址)。 26相对寻址方式中求有效地址使用(D )加上偏移量 A.妹址寄存器内容B栈指示器内容 C.变址寄存器内容 D.程序计数器内容 27.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冇效地址等于(C)。 A.基址寄存器内容如上形式地址 B.堆钱指豆武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2&基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冇效地址等于(A )。 A.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B-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29?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是(D) A.降低指令译码的难度 B.提高指令读取的速度 C.实现程序控制 D.缩短指令字长,扩大寻址空间,捉高编程灵活性 30.关于操作数的來源和去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第一个来源利去处是CPU内部的通用寄存器 B.第二个来源和去处是外设中的帘存器 C.第三个來源和去处毘内存中的存储单元 D.第四个来源和去处是外存储器 31.寄存黠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在(C)中 A.通用寄存器 B.堆栈 C.主存单元 D.外存储器 32.在CPU与主存之间加入Cache,能够提爲CPU 访问存储器的速率,一般情况下Cache的容鱼______ 命中率____ ,因此Cache容量_____ ° (C ) A.越大,越高,与主存越接近越好 B.越小,越高,与主存越差异大越好 C.越大,越高,只要几十或几百K就可达90%以.上 D.越小,越髙,只要几K就可达90%以上 33.在CPU与主存Z间加入Cache,能够(解决CPU 和 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34.CPU中的通用寄存器(可以存放数据和地址) 35.在采用DMA方式高速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B A.在总线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B在DMA控制器本身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C.由CPU执行的程序完成的 D.由CPU响应硬中断处理完成的 36.每一条指令执行时通常有①读取指令、②执行指 令、③分柝指令等几个步骤,他们的执行顺序应该是 (B)。 A.①读取指令、②执行指令、③分析指令 B.①读取指令、③分析指令、②执行指令 C.③分析指令、②执行指令、①读取指令 D.②执行指令、①读取指令、③分析指令 37.若主存每个存储单元为8位,贝IJ(C)O A.其地址线也为8位 B.其地址线为16位 C. 其地址线 与8无关D.其地址线与8有关 38.虚拟存储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原 理,因此虚存的目的是为了给每个用户提供比主存容 帚(B )编程空间。 A.小得多的逻辑 B.大得多的逻辑 C.小得多的物理 D.大 得多的物理 31. 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 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C )。 A并行技术B.通信技术C缓冲技术D虚存技术 39.中断允许触发器用来(D )。 A.衷示外设是否提出了中断请求 B.CPU是否响应了中断谙求 C.CPU是否正在进行中 断处理D.开放或关闭可屏蔽硬中断 40?在控制器中,部件(指令寄存器IR )用于接收并 保存从内存读出的指令内容,在执行本条指令的过程 中提供本条指令的主要信息。 41.在控制器中,部件(程序计数器PC)用于存放下 一条指令的地址。 42.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 解释执行)。 43每一*指令执行时通常有①分析指令②读取扌旨令 ③执行指令等几个步票,执行顺序应该是(D )° A.①分析指令、②读取指令、③执行指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试题

1.刷新存储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是它的带宽。若显示工作方式采用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深度24位,帧频(刷新速度)为72Hz,求: 1)刷新存储器的容量是多少 2)刷新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 1)刷新存储器的容量= 1024*768 * 24bit= 2)帧频(刷新速度)为72Hz指的是:每秒钟读72次, 所以,刷新存储器的带宽=1024*768 * 24bit *72 次/秒=162MB/s 2.试推导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要的总时间 读写一块总时间TB=平均找道时间Ts+平均等待时间Tw +读写传输时间Tt 读写一块总时间TB=平均找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读写传输时间=Ts+Tw+Tt 1)Tw 设磁盘每秒r转,每条磁道N个字,则数据传输率=rN个字/秒 转一周的时间=1/r,所以 Tw =1/2*(1/r)=1/(2r) 2)Tt 又设每块的字数是n,一旦读写头定位在该块,则Tt≈n/(rN)秒 所以TB=Ts+ 1/(2r)+ n/(rN) 秒 3.采用串行接口进行7位ASCII码传送,带有一位奇偶校验位、一位起始位和一位停止位,当波特9600波特时,字符传送率是 9600波特=9600bit/秒 =9600 bit*(1字符/10bit)/秒 =960字符/秒 4.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8个字节的信息,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总线时钟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70MHz,求总线带宽 Dr=8字节/T秒=8*70*10^6≈420MB/秒 5.某机器CPU中有16个寄存器,运行某中断处理程序时,仅用到其中的2个寄存器,请问响应中断而进入该中断处理程序时是否将通用寄存器内容保存到主存中去需保存几个寄存器 要将通用寄存器内容保存到主存中去。 只要保存中断处理程序用到的那2个寄存器的内容。 1.已知cache的存储周期是40ns,主存存储周期200ns, cache/主存系统平均50ns,求cache的命中率访问n个字,设命中率为H 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 =命中cache的时间+不命中cache的主存访问时间 =H*Tc+(1-H)*Tm =H*40+(1-H)*200 =50

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题目1 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B. (42)8 选择一项: A. (1010011)2 B. (42)8 C. (10011000)BCD D. (5A)16 题目2 某计算机字长16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15位,则可表示的 最大正小数为_____,最小负小数为_____。 选择一项: A. B. C. D. 题目3 两个补码数相加,在符号位相同时有可能产生溢出,符号位不同时。D. 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选择一项: A. 会产生溢出 B. 也有可能产生溢出 C. 不一定会产生溢出 D. 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题目4 已知[X]原=010100,[X]反= 。A. 010100 选择一项: A. 010100 B. 001011

C. 101011 D. 101100 题目5 已知[X]原=110100,[X]补= 。D. 101100 选择一项: A. 110100 B. 001011 C. 101011 D. 101100 题目6 已知[X]原=110100,[X]移= 。B. 001100 选择一项: A. 101100 B. 001100 C. 101011 D. 011011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题目7 机器数中,零的表示形式不唯一的是_____。A. 原码C. 移码D. 反码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原码 B. 补码 C. 移码 D. 反码 题目8 ASCII编码_____。B. 是7位的编码C. 共有128个字符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是8位的编码 B. 是7位的编码

【精品】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重点

一、简答题 1、试述浮点数规格化的目的和方法。 答:浮点的规格化是为了使浮点数尾数的最高数值位为有效数位。当尾数用补码表示时,若符号位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不相等,则被定义为已规格化的数,否则便是非规格化数。通过规格化,可以保证运算数据的精度。 方法:进行向左规格化,尾数左移一位,阶码减1,直到规格化完毕。 2、简述循环冗余码(CRC)的纠错原理。 答:CRC码是一种纠错能力较强的校验码。在进行校验时,先将被检数据码的多项式用 生成多项式G(X)来除,若余数为0,说明数据正确;若余数不为0,则说明被检数据有错。 只要正确选择多项式G(X),余数与CRC码出错位位置的对应关系是一定的,由此可以 用余数作为判断出错位置的依据而纠正出错的数据位。 3、DRAM存储器为什么要刷新?有几种刷新方式? DRAM存储元是通过栅极电容存储电荷来暂存信息。由于存储的信息电荷终究是有泄漏的,电荷数又不能像 SRAM存储元那样由电源经负载管来补充,时间一长,信息就会丢失。为此必须设法由外界按一定规律给栅 极充电,按需要补给栅极电容的信息电荷,此过程叫“刷新”。 ①集中式---正常读/写操作与刷新操作分开进行,刷新集中完成。 ②分散式---将一个存储系统周期分成两个时间片,分时进行正常读/写操作和刷新操作。 ③异步式---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保证在刷新周期内对整个存储器 刷新一遍。 4、CPU中有哪些主要寄存器?简述这些寄存器的功能。 (1)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2)程序计数器(PC):用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3)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4)缓冲寄存器(DR): <1>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中转站。 <2>补偿CPU和内存、外围设备之间在操作速度上的差别。 <3>在单累加器结构的运算器中,缓冲寄存器还可兼作为操作数寄存器。 (5)通用寄存器(AC):当运算器的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全部算术和逻辑运算时,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 (6)状态条件寄存器:保存由算术指令和逻辑指令运行或测试的结果建立的各种条件码内容。除此之外,还保存中断和系统工作状态等信息,以便使CPU和系统能及时了解机器运行状态和程序运行状态。 5、中断处理过程包括哪些操作步骤? 关闭中断标识,重要数据入栈, 处理中断服务功能, 数据出栈, 恢复中断标识, 开中断.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

1.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这种转换是由接口电路中的___B___实现的。 选择一项: A. 锁存器 B. 移位寄存器 C. 数据寄存器 D. 状态寄存器 2.在独立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是靠_ _A____来区分的。 选择一项: A. 不同的地址和指令代码 B. 不同的数据和指令代码 C. 数据寄存器 D. 状态寄存器 3.随着CPU速度的不断提升,程序查询方式很少被采用的原因是__D____。 选择一项: A. 硬件结构复杂 B. 硬件结构简单

C. CPU与外设串行工作 D. 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4.中断允许触发器用来___D___。 选择一项: A. 表示外设是否提出了中断请求 B. CPU是否响应了中断请求 C. CPU是否正在进行中断处理 D. 开放或关闭可屏蔽硬中断 5.在采用DMA方式的I/O系统中,其基本思想是在__B__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路。选择一项: A. CPU与外设 B. 主存与外设 C. CPU与主存 D. 外设与外设 6.周期挪用方式常用于__A____的输入输出中。 选择一项: A.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B. 程序查询方式 C. 程序中断方式 D. I/O通道方式 7.主机和外设可以并行工作的方式是__BCD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程序查询方式 B. 程序中断方式 C.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D. I/O通道方式 8.计算机的总线接口中,串行总线的特点是__ABD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成本低 B. 线数少 C. 速度快 D. 传输距离长 9.按数据传送方式的不同,计算机的外部接口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两大类。(??对) 对

北航微机原理07试题

一、填空题…………………………………………………………………( 25 分) 1.十进制数48对应的二进制数为、十六进制数为、非压缩型BCD码为,它是字符的ASCII码。 2.已知8BH为某有符号字节数据的补码,该有符号数对应的十进制数是,该有符号数存在计算机中的二进数形式为。 3.设有如下变量定义伪指令: DATA SEGMENT X DB ? DATA ENDS 伪指令中的?表示含义,X的偏移地址为。若X存储有符号数时,其取值范围是。若要在该数据段中继续增加变量定义,则该数据段中最多共可存储字节数据。若执行MOV X,AL指令,则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数据传送时占用个总线周期,数据沿着16位数据总线中的传送,指令执行时,8086的M/IO引脚输出电平,RD引脚输出电平,WR引脚输出电平。 4.设有如下指令序列: 1234H:190H NEXT1:…… MOV BL,0FFH XOR AL,AL CMP AL,BL 1234H:200H JL NEXT1

1234H:202H NEXT2:…… 当指令CMP AL,BL执行完时,AL寄存器的值为,标志寄存器FR的OF位为,SF位为,ZF位为,CF位为。 指令JL NEXT1的代码为字节代码,指令代码的第2字节为,NEXT1的逻辑地址是,当JL NEXT1指令执行完后,下一条应执行的指令的物理地址是。 5.设8253的0#计数器的CLK0输入方波频率为2MHz,若将其作为定时用,其单个计数器的最长定时时间为,这时计数初值应为,应将它设置为(二进制还是BCD码计数器)。将0#计数器与1#计数器串接使用可延长定时时间,这时应将0#计数器的引脚与1#计数器的引脚连接起来,最长的定时时间可延长倍。 6.在可屏蔽中断、非屏蔽中断、断点中断和单步中断之中,属于CPU外部信号触发的中断是,由上升沿触发的中断是,优先级最高的是,需要由8259A提供中断类型码的是。一片8259A最多可接个外设的中断请求信号,8259A工作在优先级完全嵌套方式时,其引脚所接外设具有最高中断优先级,8259A占用个端口地址。2片8259A级联,可管理个中断源。 7.可用于异步串行通讯的接口芯片的型号为,发送与接收可同时进行的数据传送方式称为,串行发送数据的引脚名称是,接收数据的引脚名称是。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以(二进制位还是字符)为单位,无数据传送时线路处于(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表示数据开始传送时的位称为,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A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机器数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 B .补码 C .移码 D .反码 答案:B 2.某计算机字长16 15位,则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 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_____,最小负小数为。 A. B. C. D. 答案:C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 A.提高加法器的速度 B.快速传递进位信号 C.优化加法器结构 D .增强加法器功能 答案:B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多个部件,但下面所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A.状态寄存器 B .数据总线 C. ALU D.地址寄存器 答案: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 ASCII编码是一种汉字字符编码;X 2.—般采用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来实现定点二进制数加减法的运算; 3.在浮点数表示法中,阶

码的位数越多,能表达的数值精度越高;X 4.只有定点数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X

三、简答题:1.简述奇偶校验码和海明校验码的实现原理。 答:奇偶校验码原理:通常是为一个字节补充一个二进制位,称为校验位,通过设置校验位的值为0或1的方式,使字节自身的8位和该校验位含有1 值的位数一定为奇数或偶数。在接收方,检查接收到的码字是否还满足取值为1的总的位数的奇偶关系,来决定数据是否出错。 海明校验码原理:是在k 个数据位之外加上r 个校验位,从而形成一个k+r 位的新的码字,使新的码字的码距比较均匀地拉大。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不同的偶校验位的组合中,当某一位出现错误,就会 引起相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错误,还可以指出 哪一位出错,为进一步纠错提供了依据。 2.简述教材中给出的MIPS 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 答: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运算器的首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由其内部的一个被称之为算术与逻辑运算部件(英文缩写为ALU)承担;运算器的第二项功能,是暂存将参加运算的数 据和中间结果, 由其内部的一组寄存器承担;为了用硬件线路完成乘除指令运算, 运算器内一般还有一个能自行左右移位的专用寄存器, 通称乘商寄存器。这些部件通过几组多路选通器电路实现相互连接和数据传送;运算器要与计算机其它几个功能部件连接在一起协同运行, 还必须有接受外部数据输入和送出运算结果的逻辑电路。 3.浮点运算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处理浮点数指数部分的部件、处理尾数的部件、加速移位操作的移位寄存器线路以及寄存器堆等组成。 4.假定X = 0.0110011*2 11,Y = 0.1101101*2 -10(此处的数均为二进制),在不使用隐藏位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浮点数阶码用4 位移码、尾数用8 位原码表示(含符号位),写出该浮点数能表示的绝对值最大、最小的(正数和负数)数值; 解答:绝对值最大:1 111 0 1111111 、1 111 1 1111111 ; 绝对值最小:0 001 0 0000000 、0 001 1 0000000 (2)写出X、丫的浮点数表示。

北航17系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三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三GPIO口的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PIO口有哪些工作模式,这些模式分别代表着的含义。 2.掌握ARM7TDMI的C语言编程的格式和用法,在原有的程序的基础上修改功能。 3.完成GPIO口控制实验。 二、实验设备 PC 计算机,Windows XP 操作系统和IAR 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1、实现开发板上三个LED灯的流水闪烁。 2、实现开发板上按键控制三个对应LED灯的亮灭。 四、实验步骤 1、运行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并打开LED文件夹下的Project.eww的IAR工程。 2. 在左侧工程文件栏中最上方的Project-Debug处右键,对工程进行设置。 3. 在弹出相应的设置窗口中,进行如下选择。 ①本实验是在基于STR710的环境下实现的,因此在General Options里应选择相应的设备名称②本实验是基于ARM7的STR710的开发板,程序编译完成后需要将生成的文件通过J-LINK下载去进一步调试,因此,Debugger-Setup处的Driver应该选择J-Link,并在Download选项卡进行配置。 4. 完成以上设置之后,就开始进行程序的编译并下载,首先仍在Project-Debug处右键,选择Rebuild All。 5. 编译完成后,依次点击Make和Download and debug键,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 6. 点击调试工具栏中的Go即可开始连续运行程序,在程序中间可设置断点或者使用观察窗口对变量进行观察。设置断点并点击连续运行,程序运行到断点处之后,将temp1变量

电大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形考作业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A 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机器数_____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B.补码C.移码D.反码 答案:B 2.某计算机字长16位,采用补码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数值位为15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_____,最小负小数为_____。 A.B. C.D. 答案:C 3.加法器采用并行进位的目的是_____。 A.提高加法器的速度B.快速传递进位信号 C.优化加法器结构D.增强加法器功能 答案:B 4.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多个部件,但下面所列_____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A.状态寄存器B.数据总线 C.ALU D.地址寄存器 答案: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ASCII编码是一种汉字字符编码;×是西文7位编码 2.一般采用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来实现定点二进制数加减法的运算;× 3.在浮点数表示法中,阶码的位数越多,能表达的数值精度越高;× 4.只有定点数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 三、简答题: 1.简述奇偶校验码和海明校验码的实现原理。 答:奇偶校验码原理:通常是为一个字节补充一个二进制位,称为校验位,通过设置校验位的值为0或1的方式,使字节自身的8位和该校验位含有1值的位数一定为奇数或偶数。在接收方,检查接收到的码字是否还满足取值为1的总的位数的奇偶关系,来决定数据是否出错。 海明校验码原理:是在k个数据位之外加上r个校验位,从而形成一个k+r位的新的码字,使新的码字的码距比较均匀地拉大。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不同的偶校验位的组合中,当某一位出现错误,就会引起相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错误,还可以指出哪一位出错,为进一步纠错提供了依据。 2.简述教材中给出的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 答:MIPS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的功能和组成:运算器的首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由其内部的一个被称之为算术与逻辑运算部件(英文缩写为ALU)承担;运算器的第二项功能,是暂存将参加运算的数据和中间结果, 由其内部的一组寄存器承担;为了用硬件线路完成乘除指令运算, 运算器内一般还有一个能自行左右移位的专用寄存器, 通称乘商寄存器。这些部件通过几组多路选通器电路实现相互连接和数据传送;运算器要与计算机其它几个功能部件连接在一起协同运行, 还必须有接受外部数据输入和送出运算结果的逻辑电路。 3.浮点运算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处理浮点数指数部分的部件、处理尾数的部件、加速移位操作的移位寄存器线路以及寄存器堆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