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合集下载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储层特点明显。

该油田采用了压裂技术,利用高压水射流将岩石破碎,形成裂缝,从而增加油气的渗透性,提高采收率。

下面将详细分析在大庆油田中应用的压裂裂缝形态及其特征。

1.裂缝形态大庆油田中通过压裂技术形成的裂缝可以分为两种形态,分别为垂直于井眼的裂缝和平行于地层走向的裂缝。

根据实际情况,多数井口以全深垂直压裂为主,而横向裂缝的应用相对较少。

1.1 垂直裂缝垂直裂缝是在井眼周围的岩石中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为径向裂缝。

它们主要是垂直于井眼的,从而形成一系列沿径向展开的直线型裂缝。

这种形态的裂缝通常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裂缝宽度与深度比较一致,具有较高的渗透性,是压裂技术的居多应用形态。

平行裂缝是指与地层走向平行的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在地层的纹层和节理面等断层和裂缝上形成。

由于沿着地层走向,这种裂缝通常被认为是具有较强的分段性质的,裂缝宽窄、分布稀密,它们通常比垂直裂缝的渗透性要差。

2.裂缝特征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密度较高,是一种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景观。

由于该油田中岩石质地较硬,所以在压裂时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形成裂缝,因此裂缝密度较高。

2.2 裂缝宽度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宽度大多在0.1~1mm之间。

裂缝宽度的大小与井筒的直径和压裂速度等因素有关。

裂缝宽度对渗透性有很大影响,通常越宽的裂缝渗透性越大,但非常宽的裂缝常常难以形成,这是因为压力会在宽裂缝中分散开来无法使岩石形成一条连续的裂缝。

裂缝长度是指由裂缝开口延伸出来的长度。

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长度通常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

裂缝越长,渗透性越好,能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裂缝面积是指水力压裂后在地层中形成的裂缝在横截面上所占的面积。

裂缝面积的计算对于进行流体运移的数值模拟非常重要。

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面积通常在0.1~10m\textsuperscript{2}之间,常常通过岩心样本分析来获得。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是一种常用于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增产措施。

在传统的开采方式中,由于储层渗透性较差,原油流动性较差,导致了油井产能低、开采指标难以达到预期等问题。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能够通过改变储层流动通道的方式来提高油井的产能,进而增加油田的产量。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到储层中,使储层岩石发生断裂,形成一系列的缝网,从而增加储层的流动通道。

具体来说,这种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油井中注入压裂液体,经过高压泵将液体注入到储层中;然后,液体在储层中产生高压作用,使岩石发生断裂;接下来,断裂的岩石形成一系列的裂缝,并形成一个缝网系统;缝网系统可以增加储层的渗透性,提高油井的产能。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改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该技术灵活性强,可根据不同油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施工周期较短,一般可以在数日内完成,可以快速投产,并且对油井的停产时间也影响较小。

该技术的投资成本较低,使用简便,操作风险较小。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储层流动性较差,施工过程中液体在储层中的弥散性不佳,可能导致施工效果不理想。

该技术对工艺设备和药剂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药剂来保证施工的效果。

储层的多孔介质结构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

直井缝网压裂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油井的产能,对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在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压裂工艺技术在油田应用

压裂工艺技术在油田应用
压裂设备
2
压裂液的发展: 从最初的清水压 裂到目前的各种 化学添加剂压裂

4
压裂工艺技术的 优化:从最初的 单一压裂工艺到 目前的多种压裂
工艺组合应用
创新应用
A
压裂工艺技术在页岩 气开发中的应用
B
压裂工艺技术在致密 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C
压裂工艺技术在煤层 气开发中的应用
D
压裂工艺技术在低渗 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技术挑战与应对
1
技术挑战:提高 压裂效果、降低 成本、提高环保

3
技术突破:页岩 气开采、水平井 压裂、多级压裂
等技术的发展
2
应对措施:研发 新型压裂液、优 化压裂工艺、提
高设备性能
4
未来趋势:智能 化、绿色化、高 效化的压裂工艺
技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4
技术升级
提高压裂效率: 通过优化工艺参 数和设备性能, 提高压裂效率, 降低成本
01
环保技术:研发 环保型压裂液, 降低对环境的影 响
03
02
04
智能化发展:利 用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实 现压裂工艺的智 能化、自动化
提高安全性:通 过改进工艺和设 备,提高压裂作 业的安全性,降 低事故发生率
环保要求
1
减少废水排放:采用 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
降低废水排放量
2
降低噪音污染:采用 低噪音设备,降低作 业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压裂工艺技术可以 提高油田的开发效 率,缩短开发周期。
压裂工艺技术可以 提高油田的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2
压裂工艺技术可以 提高油田的环保性 能,减少环境污染。
4
3
技术进步

裂缝与构造运动的关系及其对油藏开发的影响——以十屋油田营城组为例

裂缝与构造运动的关系及其对油藏开发的影响——以十屋油田营城组为例
切 缝 部 分 张 开 , 西 向裂 缝 闭合 , 形 成 了北 北 东 向 东 还
(5± 5) 3 。 1。 和北西 向(3 。 1 。 “ ” 3 0± 5) x 型高 角度共轭剪 的
切缝 , 营末及登末 所形成 的张裂缝 , 被剪 切定型为 张 扭 缝 , 组裂 缝 由于形 成 时期 较 晚 , 这 裂缝 多 未 被充
D vl me tTr i 'dC m ay C P , r , i i g8 10 , hn ; . i i gD vl met e t P t lu eeo n, ai Ole o p n, N C Ko aX n a 4 0 0 C ia3 Xn a p m hl l jn j n ee p n nr o e o m o C ef re
t ki ng he o m a i n fSh wu o l ed f re a a ng Yi c ng f r to o i i l o x mpl i f e L u~ Q nQrn D ig adXo g h a i , i i g uQ n n i un H o , nC
(. 1 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 成都 6 0 0 ;. 15 0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 田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新疆 库尔勒 8 1 0 ; 4 0 0 3 河南 油 田新疆勘探开发中心 , . 新疆 巴州 8 10 ) 4 1 0 摘要 : 以详细 的野外地 质调查和岩心观察 以及 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 , 分析 了十屋地 区的裂缝 类型和 产状特征 , 结合十屋地 区的主要构造 形成期 次以及相对应 的应力场特 征 , 较为全面 的研 究 了裂缝发 育与构造运动 的关系。研 究认 为: 十屋地 区 的构造运 动主要有五 期 , 裂缝 主要 受构造 运动 以及 构造的影响 , 同期 的构造运动形成 不 同的裂缝 , 不 根据构造 应力 , 把本

杨家坝油田裂缝发育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杨家坝油田裂缝发育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裂 缝 密 度 高 , 鼻 状 构 造 轴 部 裂缝 密度 大 于翼 部 。结 合 动 态 资 料 分 析 了裂 缝 对 开 发 效 果 的 影 响 : 缝 的 存 在 提 高 沿 裂
了油层 的产 量 , 边 水 和 注入 水 突进 严 重 , 水 率 上 升 速 度 快 , 致 油 藏 采 收 率 低 ; 砂 层 裂 缝 发 育 , 淹 严 重 ; 但 含 导 薄 水 杨
21 0 0年 5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O UM E I G D E I E R N E R 1 E G O Y AN NG N E I G O
第 2 卷 第 3期 4
文 章 编 号 :6 3 2 7 2 1 ) 3 0 0 3 1 7 —8 1 ( O 0 0 —0 5 —0
水 沿裂缝 迅速 推进 , 导致油 井含水 上升 速度快 , 窜 水
问题 突 出 , 重 影 响 了 开 发 效 果 和 最 终 采 收 率 。 因 严 此 , 切 需 要 查 明 裂 缝 发 育 规 律 以 及 对 油 田 开 发 效 迫 果 的 具 体 影 响 , 取 相 应 的 技 术 措 施 , 高 开 发 效 采 提 果 。 本 文 通 过 岩 心 观 察 , 多 方 面 分 析 了 裂 缝 发 育 从
( 1 , 油 面 积 3 8k 地 质 储 量 5 9×1 t平 图 )含 . m , 9 0 , 均孔 隙度 1. %, 透率 2 . 82 渗 3 6×1 0 m 。该 油 田
布 的水 平缝 和与纹 层斜 交 的低角度倾 斜缝 。水 平裂
缝 沿 岩 石 的 纹 层 延 伸 , 态 受 沉 积 纹 层 影 响 明显 , 形 纹
特征 、 分布规 律 以及 成 因 , 结合 动态 资料分 析 了裂缝

分析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分析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分析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酸化压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油气田开发技术,通过注入高压酸液将油气层岩石打碎并形成裂缝,方便油气流动,从而提高油气产量。

酸化压裂技术广泛应用于页岩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田的开发,也被用于常规油气藏的提高采收率。

1. 提高裂缝网络:酸化压裂技术能够将注入的酸液在油气层岩石中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和水溶性物质,形成裂缝和孔隙,从而扩大油气层的有效渗透面积和裂缝网络,改善油气的流动性。

2. 提高产能:通过酸化压裂技术,可以将油气层打碎并形成裂缝,增加油气的渗透性和渗透率,从而提高油气的产能。

裂缝网络的增加可以提高原油及天然气的渗流面积,增加流体的储集和流动性。

3. 释放残余油气:在常规油气藏中,酸化压裂技术可以被用来释放油气藏中的残余油气,即通过打开已经几乎干涸的油气藏来提高残余油气的采收率。

这对于老旧油气田的开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4. 降低井底流体阻力:油气藏开发中,岩石的孔隙和裂缝是油气流动的通道,而水和气泡的存在会降低孔隙和裂缝的连通性,从而降低井底流体的流动能力。

酸化压裂技术能够通过扩大孔隙和裂缝来削弱水和气泡的阻力作用,提高井底流体的导流能力。

5. 加强水驱和气驱效果:在油气田开发中,常常需要利用水驱或气驱来推动原油或天然气的流动,提高采收率。

酸化压裂技术可以扩大油气层的有效渗透面积,改善渗水和渗气能力,从而增强水驱和气驱的效果。

裂缝单一油田注水开发方式研究

裂缝单一油田注水开发方式研究

裂缝单一油田注水开发方式研究X李 弓山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 要:目前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多天然和人工裂缝发育,表现出了裂缝性的负面影响即油井见水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和产量递减快的特征。

为此,在微地震和动态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储层裂缝的发育状况基础上,结合裂缝性油田的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结果,对井网的适应性进行有效的评价,优选出适合此类油田高效开发的注采方式。

关键词:新肇油田;裂缝发育特征;线性注水 中图分类号:T 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0—0153—021 概况裂缝型油田一次采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裂缝网络中采油;从裂缝和基质岩块中采油;从基质岩层中采油。

一般在一次采油后期进行注水开发,但对于外围低渗透油田如新肇油田:由于渗透率较低,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因此采取同步注水开发。

采油九厂投入开发的油田中裂缝型油田以新肇油田最为典型。

油田投入注水开发三年,共出现见注入水井49口,占抽油井总数的24.3%。

见水井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是东西方向的水井排油井见水,49口见水井中东西向见水井数为44口,占见水井数的89.8%。

表现出了裂缝性见水特征,进一步表明,反九点注采井网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制约了区块开发效果的进一步改善,亟须进行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和注采系统调整方式的研究。

2 裂缝特征研究储层中裂缝的存在对油田的注水开发影响较大。

有利的是增加了储油空间与裂缝渗透率;不利的是注水开发过程中水容易沿裂缝突进,造成油层过早见水或水淹。

2.1 裂缝发育程度研究按产状,可把裂缝分为垂直、斜交和水平三类[1]。

按力学性质,裂缝又可分为剪裂缝和张裂缝[]。

按照上述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口井岩心裂缝的发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1):表1 裂缝基本情况分类统计表裂缝分类及基本特征裂缝条数百分比产状分类垂直1240斜交1860水平//力学类型剪裂缝1550张裂缝1550充填特征无1343泥质00方解石1240沥青517纵向切深(m)<0.117570.1-11240>113岩性裂缝发育状况泥质517过渡岩性1033粉砂岩1550 研究表明:一是储层裂缝均为垂直和斜交裂缝;二是裂缝基本未被填充;三是主要发育过渡岩性和粉砂岩裂缝;四是在20口观察井中,共发现104条裂缝,岩心长度1001.27m,裂缝发育频率为0.104条/m 。

坪北油田特低渗油藏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

坪北油田特低渗油藏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

坪 北 油 田特 低 渗 油藏 裂缝 对 开发 效 果 的影 响分 析
张 少波 ( 江汉油田分公司坪北 经理 部, 陕西 延安 770) 148 严 利 咏 ,何 珍 ( 江大 长 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42) 303
[ 要 ] 坪 北 油 田储 层 属 于 低 孔 特 低 渗 油 藏 ,延 长 组是 坪 北 油 田 的主 力 产 层 。 分 析 表 明 ,坪 北 油 田储 层 构 摘
表 1 坪 北 油 田延 长 组 长 4 2 +5 ~长 6 油 层 基 本 物 性 :
1 裂 缝 类 型及 特 征
储层 中常见 3种裂 缝类 型r ] 2 :剪 切构 造裂缝 、层 间缝 和压裂 缝 。 。
1 1 剪 切 构 造 裂 缝 .
此类 裂缝 的形成 与喜 山期 NE— W 方 向的水平 构 造 挤压 应 力场 有 关 。共 观察 了 1 S 5口井 近 3 0 的 0m 岩心 l ,仅在 2口井 各发 现 1条这样 的裂缝 。裂 缝 面平 直 ,倾 角 在 7 。 右 ,垂 向可 切穿 多 个岩 层 ,裂 4 J O左
程 中 ,由减 负荷效 应 引起 地层 舒 张反弹 和应力 释放所 造成 的层 面或细层 面剥 离有关 ,因而此类 裂缝应 属
构造 活动 的产物 ,具一定 的 张性性 质 ,对 改善 储层 的孔 渗性 贡 献较 大 。据 岩心 观 察 ,此类 裂 缝平 面上 、 垂 向上都 只是局部 存在 ,对储 层物 性 的改 善也 只是局 部 的。
石 油 天 然 气 学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8 江 00 月 第 3卷 第 4 2 期 J u n l f i a d G sT c n l y ( . P ) A g 2 1 V 1 2 N . o r a o l n a e h o g J J I O o u . 0 0 o 3 o 4 .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特征及对开发影响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特征及对开发影响
told t e d v lp n e r eo tu t r rcu e , n u rn tu tr te sfed c nr l d t efa tr h r ce sis rle h e eo me td ge fsr cu efa tr s a d c re t r cu esr s l o tol h rcu ec a a tr tc s i e i a d rs rorq aiy,swel st ewel atr e in F n ly,ti p itd o tt a h r ai t xwi e eo e oe n e ev i u lt a l a h l p ten d sg . ial i s one u h t eae nmar t d v lp dp r t i h
wi e a et r h n e, n i i g s ifl ain c a n l.An ls s o h e s n o r cu e fr to h we h t d p ru e c a g a d man ol— a n t t h n es i r o ay e ft e ra o f fa tr omain s o d t a sr cu e sr s ed c n rle r cu edsr u inlw ,t cu a e e ,e ev i r c u l y,e e v i hc n s , t. o — t t r te sf l o told fa tr iti to a sr tr l v l rs ror o k q ai r s rort ik e s ec c n u i b u l t
F a tr e tr sa d terifu n e o e d v lp n r cu e fau e n h i nl e c n t e eo me t h o u a g F r to n Xil Oi il fF y n omain i ni l ed f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其开采技术一直处于国内外的领先地位。

在该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平井钻井技术、压裂技术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油气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压裂技术可改善油藏物理特性,拓宽油藏裂缝,使得储量更充分利用。

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和特征。

压裂工艺是指通过高压水泥浆、化学药品或气体等充填到井眼中,对压裂层进行高压处理,使原油能够顺利流动到井筒中,从而提高油田开采效果。

而压裂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裂缝的形成上,如何形成和利用好裂缝,是提高压裂效率的关键。

大庆油田压裂裂缝主要分为张裂缝、剪切裂缝和混合裂缝三种类型。

张裂缝和剪切裂缝属于单一型裂缝,和地质构造有很大的关系,混合裂缝则是两种类型的裂缝叠加、交织形成。

其中张裂缝是指在油层周边或裂缝区域受到压力作用,而导致产生的一串狭长的裂缝。

这种裂缝形态呈现出纵向分布,相互之间有一些楔入洞穴的细长裂隙。

这种裂缝特征在大庆油田中很常见,其裂缝长度往往会超过井眼的直径。

张裂缝对提高油田开采效率的作用非常显著,因为它能够扩大油井的有效生产面积,增大油气流通量。

另一类裂缝是剪切裂缝,它的形成和张裂缝有所不同。

剪切裂缝主要是由于地质应力在油井钻探过程中造成岩石的切变变形,最终形成一系列短而深的裂缝。

这些裂缝与岩石的断层和韧性剪切面具有相似的特征,且在井壁周围的位置成群出现。

由于剪切裂缝与张裂缝相比,其空隙度较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油藏的流动性。

最后是混合裂缝,在油井钻探过程中,油层受到的压力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应力变形,导致裂缝形态的叠加和交织。

混合裂缝是张裂缝和剪切裂缝叠加形成的,裂缝特征复杂,而且具有相对较高的空隙度,因此比单一类型的裂缝更能扩大油井通透性,提高采油效果。

综上所述,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其形态和特征与地质、岩性、应力变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实际压裂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裂缝设计和压裂操作,以达到最佳的压裂效果。

西峰油田长8储层裂缝特征及对生产影响探讨

西峰油田长8储层裂缝特征及对生产影响探讨

西峰油田长8储层裂缝特征及对生产影响探讨Ξ李大建1,胡晓威2,宁仲宏2,郭 丽2(1.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21;2.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 745200) 摘 要:综合分析了西峰油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显示该区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以高角度裂缝为主;储层裂缝受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沉积微相等因素控制;储层裂缝的存在,提高了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性,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又影响油井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西峰油田;天然裂缝;人工裂缝;特低渗透 西峰油田白马区块主要采用超前注水和压裂的方式投产,由于本区储层普遍存在天然裂缝,致使投产后储层中的隐裂缝开启。

储层裂缝的存在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同时造成储层渗透率强烈的非均质性。

储层微裂缝的开启一方面起到了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注水沿裂缝窜流,造成油井过早见水、含水突升、水窜甚至油井水淹。

加强对西缝油田白马区块长8油藏裂缝发育特征研究,对该区注水开发、进行各种增产增注措施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 西峰油田长8油藏概述1.1 油田地质特征西峰油田位于陕北斜坡中段,构造基本形态为一个由东向西倾伏的单斜,坡度较缓,每公里下降5~10m ,局部有微弱鼻状构造。

主力油层长8埋藏较深,在1700~2220m 之间,基本无边底水,属特低渗透、低产、特低采油指数、特低丰度、中深层的大型岩性致密油藏,西峰油田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1.2 储层物性特征本区高压物性资料统计显示,长8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14.6m ,平均空隙度10.5%,原始地层压力15.0~18.1M Pa ,压力系数0.82~0.86,属低压油藏。

1.2.1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室内实验得出西峰油田储层孔隙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排驱压力一般在0.0997~1.175M P a 之间;②喉道半径普遍较大,一般在0.22~0.66Λm 之间;③进汞饱和度一般为70.7%~84.8%,平均77.97%;退汞效率17.3%~34.2%,平均为23.7%;④西峰油田长8储层喉道分选系数平均为2.04;⑤最大连同喉道半径大小相差悬殊,变化范围0.5~7.35Λm 。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采油井压裂是一种常见的增产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破裂,增加油气流通通道,从而提高油气产量。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压裂后产生低效的情况,这给油田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压裂液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压裂后产生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压裂作业前,需要对井下地层进行详尽地分析,包括地层岩性、孔隙度、裂缝口径等参数,以确定最合适的压裂液配方。

如果配方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压裂液无法有效地将地层裂缝撑开,从而影响增产效果。

压裂液的黏度、密度等物理性质也对压裂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如果选取不当,同样会导致压裂产生低效。

施工操作不当也是导致压裂后产生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压裂作业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包括注入压裂液的压力、流量控制、裂缝砂浆浓度的控制等。

如果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存在失误或者疏忽,可能导致压裂液无法充分撑开裂缝,从而影响增产效果。

施工设备的性能和状态也会对压裂效果产生影响,设备故障或者老化可能导致压裂操作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压裂效果。

地下裂缝分布不均匀也会导致压裂后产生低效。

在进行压裂作业前,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如果裂缝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层无法被有效压裂,从而降低整体增产效果。

在实际作业中,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受到地层性质、应力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在分析井下地层时,对裂缝分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便确定最佳的压裂方案。

地质条件和井筒结构不适宜也会导致压裂后产生低效。

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的岩性、孔隙度、地应力状态等参数,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压裂技术和工艺,如果选取不当,可能会导致压裂效果不理想。

井筒结构不适宜包括井眼形状、井眼尺寸、井筒完整性等因素,不合理的井筒结构会导致压裂液无法充分进入地层,从而影响压裂效果。

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还包括与环境保护和安全相关的因素。

裂缝性地层堵漏技术

裂缝性地层堵漏技术

裂缝性地层堵漏技术裂缝性地层堵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裂缝性地层在油气田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裂缝对于油气的运移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堵漏裂缝,本文介绍了裂缝性地层堵漏技术的研究内容、堵漏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堵漏剂的分类型、在现场应用中的流程及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以期为油气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裂缝性地层,堵漏技术,材料性能,分类型,应用流程一、研究内容裂缝性地层指的是地质层中存在裂缝,因此空隙度大、渗透性强。

尽管这种地质层能够容纳大量的油气,但是裂缝也会带来一些困难,如漏失、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油气开发效益。

因此,在保证油气开采量的基础上,对裂缝性地层的堵漏技术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堵漏技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类。

其中,化学法主要是在裂缝中注入可固化堵漏材料进行堵漏;物理法则是利用一些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等植入到裂缝中,达到阻塞的目的。

目前,针对不同的裂缝类型,针对性地研究堵漏技术日趋成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中。

二、堵漏材料的性能要求堵漏材料对于堵漏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可固化性,能够在温度、压力等环境下固化;另一方面,材料的流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堵漏实际执行中时常需要对流动材料进行混合和调配,以达到理想的流动特性。

三、堵漏剂的分类型结合以上两点,目前治理裂缝的堵漏剂多以聚合物、氧化铁等为主。

其中,聚合物堵漏剂,如沙堆泥、聚酰胺胶等,具有极强的粘结性、黏附性、耐水性和耐压性,在不同温度和渗透性的油气藏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堵漏效果;氧化铁堵漏剂则具有较高的密度、耐化学腐蚀性、可控性和成本效益性,因此在深海、高酸度油气藏等特殊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在现场应用中的流程及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堵漏剂注入后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堵漏剂的流动特性、环境影响和工况是影响堵漏结果的关键因素,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对。

例如,裂缝前处理工作是否充分、施工人员技术是否熟练、堵漏剂质量等都将影响到堵漏效果。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采用了压裂技术来提高油井的产能。

压裂技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地层岩石断裂,形成裂缝,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下面我们来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的形态与特征。

一、裂缝形态1. 平直裂缝:这是最常见的裂缝形态,裂缝沿垂直于井筒的方向延伸,具有直线状的特点。

平直裂缝形态一般出现在岩性较坚硬的地层中。

2. 弯曲裂缝:这种裂缝形态是由于地层中存在弯曲的缺陷或压力的影响导致的。

弯曲裂缝通常呈曲线状,有时会呈现出S形或Z形。

3. 阶梯状裂缝:这种裂缝形态常出现在砂岩、灰岩等具有明显层理的地层中。

裂缝的形态呈阶梯状,裂缝之间有一定的高差。

4. 支裂缝:这种裂缝形态是裂缝主支汇聚成的特殊形态。

支裂缝通常正交分布,与主裂缝形成“网格状”。

二、裂缝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裂缝通常沿着地层的走向延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裂缝的密度和长度会随着注入压裂液体的压力和注液量的变化而变化。

2. 长度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长度通常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不同地层的裂缝长度有所不同。

裂缝长度对增加油井产能有重要影响,较长的裂缝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

3. 宽度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宽度通常在毫米至几毫米之间。

裂缝的宽度会随着地层的岩性、裂缝形态和施工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4. 连通性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连通性,裂缝之间可以相互汇聚形成裂缝网。

具有较好连通性的裂缝会增加地层的渗透性,提高油井的产能。

大庆油田压裂裂缝的形态与特征主要包括平直裂缝、弯曲裂缝、阶梯状裂缝和支裂缝等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分布、长度分布、宽度分布和连通性等特征。

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压裂施工提供参考,提高油井的产能。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储层裂缝预测是石油工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储层裂缝的形成不仅会导致石油储层的损害,还会对油气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和产能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预测储层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确保油气田的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储层裂缝的形成是由地质力学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构造应力、地球运动和岩石本身的力学特性。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经济有效的注水、生产压力等作用下,储层岩石受到应力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孔隙中的岩石发生应力分配、位移和破裂。

研究储层裂缝的形成机制有助于预测和评估储层裂缝的分布和演化。

储层裂缝的预测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

实验室试验通常会模拟地质力学环境下的裂缝形成过程,并通过测量和分析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来评估储层裂缝的形成潜力。

数值模拟是一种简单且经济有效的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裂缝的形成过程。

数值模拟通常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和格点法等。

在储层裂缝预测研究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岩石力学特性、地应力场、岩石断裂和裂缝扩展机制、流体力学效应等。

首先,需要对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进行实验测试,以获取岩石的力学参数。

然后,需要构建地应力场模型,通过采集和分析现场地质数据来确定地质力学条件。

在模拟储层裂缝的形成过程时,需要考虑岩石的破裂机制和裂缝的扩展规律,例如剪切破碎、拉张破裂等。

最后,需要结合流体力学效应,研究裂缝对流体流动和产能的影响。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和预测储层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为石油工业提供有效的工程解决方案。

通过准确地预测储层裂缝的位置、形态和扩展趋势,可以优化油气开采方案,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开发效率。

此外,储层裂缝的预测还可以为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石油工程师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结构和特征。

尽管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在油气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储层裂缝的形成机制复杂,相关的地质过程和物理变化现象难以准确模拟和预测。

裂缝研究方法在油田高含水期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裂缝研究方法在油田高含水期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特 点:
的增产 效果 ,平均有 效期达到 9 6 d 。 4 、实施平 面注 水动态调配,提高注 水利用率 对于裂缝形成 注水主流线造成 采油井严重水淹 的注采井组 ,对注水井 采取动关 、降低注入强度 和周期注水 等方式控制 油井无效产液 量;强化其
3 .优化油井压裂施工设计方案 ,保证措施 的有效率 和增 产效果 在压裂施工 中要合理控制施工排量 ( 2 . 0 - 3 . O m 3 / Ⅲ i n )和 规模,以造较 宽、较短缝 为主 :对于注 采方 向与裂 缝方位夹 角较大 的采 油井 ,压 裂施工 时可采 用高砂 比、大排量、大规 模和 大加砂量 的方式加 大造缝长 度,保证
都 比较低 ,取 得 了高产,且生产 一年来含 水基本 比较平 稳。据统计 ,6口 井投产初期 日产液量 1 4 6 t / d , 日产油量 1 1 9 t / d ,含 水 1 8 . 3 % 。
2 . 确 定最 佳 注 采 方 案 注 水 井 网与 裂 缝 分 布 的适 应 性 直 接 关 系 到 油 藏 水 驱 采 收 率 的提 高 ,油
储层为砂岩 与泥质 岩的不等厚互层 ,厚约 2 3 0 m ,砂泥岩互层 ,砂岩 发
育,韵律 性强 ,成组 性好,单层砂 岩厚度一般 2 5 m ,最厚可达 1 0 m 。物 源 来自 东 北方 向,北部砂 岩发育 ,厚度 大, 向南砂岩 厚度变薄尖灭 ,变化 趋
势 由北 向南物性变差 。灰质 、泥质含量高 。油藏埋深 … 3 2 0 0 3 7 1 0 m 。 油藏为典型低孔低渗储层 ,孔 隙度 1 2 . 6 4 % ;空气渗透率 2 . 3 5 . 2 ×1 0 —
2 0 t / d ,但油井见效后 即见水 ,且含水上 升速 度很快,一般年含水上升率为

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

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黄沙坨油田火山粗面岩注水影响因素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渗流通道主要以裂缝为主,油藏开采产量递减大,采收率低。

注水开发见效反应不明显,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注水后油藏能量可以得到补充,但水驱控制程度、波及范围和注水效果难以把握,国内外火山岩油藏注水成功的先例较少。

本文从黄沙坨火山岩油藏的开采特点、注水特征及油井累产状况出发,对油藏的注水开发特征及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黄沙坨油田概况黄沙坨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为S3火山粗面岩,属于受构造及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边底水块状裂缝性粗面岩油藏,动用地质储量1043×104t,动用含油面积2.8km2。

截止2006年2月,油田采油速度1.01%,采出程度11.08%。

综合含水71.35%。

地下亏空223.64×108m3。

累注21.56×104m3,月注采比0.74,累计注采比0.07。

黄沙坨油藏构造为被界西和黄沙坨两条断层所夹持的断鼻,构造轴向北东-南西向,构造总体向西北倾斜,南高北低。

储层为火山粗面岩,依据喷发期次自下而上分为三期。

储集空间具有缝洞—孔隙双重介质特征,非均质性强[1]。

原始地层压力31.5MPa,饱和压力21.6MPa,地层温度101℃,温度梯度为3.6℃/100m。

二、油田注水特征1.注水开发方式根据对油藏的特征及注水适应性的分析,黄沙坨油田的注水原则确定为利用边缘油井,从油藏低部位进行底部注水,结合内部点状注水使水线向油藏内部及高部位均匀推进,以达驱油目的。

2. 油藏注水特征2.1平面水驱波及方向由于双重介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及地下油水运移状况和波及状况非常复杂,鉴于油藏裂缝发育情况复杂,通过示踪剂监测,证实油藏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通,示踪剂突破时间和注水高差有关,注水高差越小,注水突破时间越短,突破浓度越高,突破速度越大。

分段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分段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分段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海上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海上油田的生产效率,分段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海上油田的案例,探讨分段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案例一:北海油田北海油田位于北海地区,是英国最重要的海上油田之一。

该油田由一系列的油井组成,通过使用分段压裂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产量。

首先,在每个油井中选择几个适当的层位进行压裂操作。

然后,在每个层位中设置多个裂缝,通过向裂缝注入压裂液来扩大裂缝面积。

这样,油井的渗透性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产量。

通过在北海油田的应用,分段压裂技术成功地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效率。

案例二:墨西哥湾油田墨西哥湾油田位于墨西哥湾地区,是美国最大的海上油田之一。

该油田水深较大,油井的开发受到了许多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分段压裂技术被用于提高油井的产量。

在墨西哥湾油田的开发中,首先需要在海底钻井平台上进行作业。

随后,通过在每个油井中选择合适的地层,并使用分段压裂技术对地层进行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油井的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并成功地解决了油井开发的技术难题。

案例三:北极油田北极油田位于北极地区,是全球最具挑战的海上油田之一。

由于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开发北极油田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分段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北极油田的开发中,为了解决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先进的分段压裂技术被使用。

通过在每个油井中选择合适的地层,并利用分段压裂技术,成功地提高了油井的产量。

这为北极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推动了该地区的能源开发。

分段压裂技术通过在油井中创建裂缝,并注入压裂液扩大裂缝面积,创造了更大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油井的产量。

在海上油田开发中,分段压裂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分段压裂技术可以改善油井的渗透性,提高油井的产量。

通过创造更多的裂缝并注入压裂液,扩大裂缝面积,油井的渗透性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产量。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油井压裂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将裂缝扩展至油井周围岩石中,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本文将就油井压裂的方法、原理以及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压裂方法油井压裂主要包括两种方法:液压压裂和酸压压裂。

液压压裂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将裂缝扩展。

酸压压裂则是利用酸液的侵蚀作用,溶解岩石中的一部分矿物质,形成裂缝。

二、压裂原理油井压裂的原理是利用高压液体的作用下,扩大岩石中的裂缝,增加岩石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液压压裂中,高压液体通过注入井下,沿着井筒进入岩石中,将压力传递至岩石周围,从而使岩石发生断裂。

酸压压裂则是利用酸液的侵蚀作用,溶解岩石中的一部分矿物质,使岩石形成裂缝。

三、压裂效果分析1. 增加产能油井压裂可以显著增加油井的产能。

通过扩大岩石中的裂缝,增加岩石的渗透性,使原本无法产出的油气得以开采。

压裂后的油井产能通常能够提高2-5倍,甚至更多。

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改善注水效果在水驱油田中,通过压裂可以改善注水效果。

压裂能够增加油井附近的裂缝密度,提高注水的渗透性,从而使更多的水能够进入油层中,有效地驱出油气。

3. 维持长期产能压裂可以延长油井的寿命,维持长期产能。

随着油井的生产,油井周围的裂缝会渐渐关闭,渗透性会下降,导致产能下降。

通过定期进行压裂作业,可以保持油井的裂缝通畅,保证产能稳定。

4. 提高油藏利用率油井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藏的利用率。

对于含气量较高的油藏,通过压裂可以开采更多的天然气。

对于流体粘度较高的油藏,通过压裂可以改善流体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综上所述,油井压裂是一种有效的油井增产技术。

通过液压压裂、酸压压裂等方法,扩大岩石中的裂缝,提高岩石的渗透性,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压裂能够改善注水效果,维持长期产能,并提高油藏的利用率。

对于油田开发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

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分析采油井压裂是一种常见的增产技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高压流体,破裂地层岩石,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有时候采油井压裂后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产油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后果。

本文将对采油井压裂后产生低效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采油井储层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压裂效果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的油田地质条件和储层特征差异较大,有的储层岩石坚硬,有的储层岩石松软,有的储层孔隙度大,有的储层孔隙度小,这些差异都会影响到压裂的效果。

特别是一些老油田,对压裂操作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低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压裂液无法完全渗透到目标区域,或者渗透压裂后对储层的破裂效果不理想。

在采油井压裂前应该对储层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压裂操作的有效性。

压裂液的选择和配方不当也会导致采油井压裂的低效。

压裂液的选择和配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科学问题,不同的地层条件需要使用不同的压裂液。

如果压裂液的粘度、密度、PH值等参数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到压裂的效果。

而且有些压裂液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地层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地层裂缝的关闭和压裂后油井产量的降低。

压裂液的选择和配方应该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精心设计,并在压裂操作后对地层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压裂效果的最大化。

压裂操作的技术条件不合适也是导致低效的原因之一。

压裂操作需要精确控制施工参数和操作技术,包括施工压力、施工速度、施工时间等。

如果这些技术条件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就会影响到压裂的效果。

如果施工压力过大或施工速度过快,就会导致地层中的裂缝关闭或者裂缝断裂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压裂的效果。

在压裂操作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操作过程中对施工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压裂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地质勘探不准确也是导致采油井压裂低效的原因之一。

在进行采油井压裂前,地质勘探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开采方式
对处于开发后期的低渗油藏,可以从水驱动转
为消耗方式下开采(如苹果油田)。
对不适宜注水开发的低渗油藏,可选择注气开
发方式。通过对瓦何、波卡玛索夫、北瓦尔甘等
油田统计,注气比注水的驱油效果提高了 13—26% 。 在注气进行混相驱时,其驱油效率比注水相比提
高32—43%。在Fahud Natih油藏中,采用顶部注气
性,并与裂缝、基质的渗透率比值有关;
• 井位应主要取决于储渗单元;
• 最优配置方案可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比较来确定。
合理井距布置的关键问题: ( 1 )必须搞清楚裂缝方向(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 及其渗透性各向异性评价;
(2)确定基质和裂缝渗透率的比值;
(3)必须考虑压裂方案;
(4)水平井开发问题,或与直井塔配;
20.00
裂缝线密度(条/米)
储层裂缝密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关系图
1.60
可 动 流 体 孔 隙 度 ( % )
Y=1.06 X + 0.12 R2 = 0.864
1.20
0.80
0.40
0.00 0.00 0.40 0.80 1.20
裂缝孔隙度(%)
储层裂缝孔隙度与可动流体孔隙度关系图
碳酸盐岩储层:
14.19 17.07
方案4
17
5
3.0
2.34
11.73
14.37
85.05
菱形反九点,菱形长对角 17.00 线 为 裂缝 方 向 , 井距 450500m,排距150-180m 16.87 16.85 反九点法井网,注水 井排与裂缝方向成45º 反九点法井网,注水 井排与裂缝方向成 22.5º ,
剩余油分布受储层孔隙结构、裂缝方向、渗流方
向及驱替速度的控制。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中,裂
缝发育带(尤其是大裂缝系统)附近的低渗透基块
弱驱替区以及与主渗流方向大角度相交的弱驱替带 是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

液流前沿
裂缝

低渗透储层渗流规律与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图 (据玉门油田,1999)


低渗透储层渗流规律与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图 (据玉门油田,1999)
靖安油田南区ZJ60实验井区两种井网开发指标对比表
开 发 时 间 (年) 1 5 10 15 19 单井产油量 (t/d) 原反 矩形 九点 井网 井网 5.6 3.8 2.1 1.3 1.0 10.0 7.0 5.0 3.0 2.0 含水(%) 原反 九点 井网 10.0 34.5 66.0 80.4 85.8 矩形 井网 2.0 6.0 35.0 62.0 70.0 采油速度(%) 原反 九点 井网 0.37 1.21 0.62 0.36 0.26 矩形 井网 1.58 1.65 1.25 0.72 0.45 采出程度高(%) 原反 九点 井网 0.37 5.87 10.0 12.3 13.4 矩形 井网 1.0 8.0 14.0 19.0 21.0
为含裂缝岩石的抗张强度,MPa。
早期温和注水,维持地层压力
若注水太晚:(1)一些裂缝会因地层压力下降过
快而闭合无效;( 2 )使地层压力下降过多而无法 回升;( 3 )由于注水难度增大,迫使注水压力提 高,引起超过地层的破裂压力和裂缝延伸压力。 若实施早期强行注水,注入水会充填在渗透性较 高或流体压力下降较快的裂缝中,( 1 )造成裂缝 之间不存在压差,使次一级的裂缝和基质孔隙中的
压力场及不破坏饱和度场十分重要
由于裂缝发育的地层破裂压力下降45-57%,若注水强 度大,注入压力容易超过地层破裂压力,后果: (1)造成储层天然裂缝张开,注水沿裂缝快速流动, 引起层内水窜和水淹,并容易形成剩余油; (2)容易将泥岩裂缝压开,使夹层吸水严重,油层吸 水指数下降,水驱效果变差,或出现层间水窜和水淹; (3)由于泥岩层近水平成岩裂缝和滑脱裂缝发育,泥 岩吸水膨胀时,容易导致泥岩层滑动,引起套管变形甚 至断裂。 (4)容易造成管外水窜。
五、应用效果
裂缝动态参数
不同阶段裂缝动态参数的评价与预测
—裂缝性油藏中后期井网调整的重要依据
16 裂 缝 开 度 下 降 值 ( 微 米 ) 14 12 10
8
6 4 2 0 0 3 6 9 12 15 18 21 24 地层压力下降值(MPa)
裂缝开度随地层压力下降关系图
由于不同组系裂缝的渗透率不一致,不同组系 裂缝的开度随地层压力下降大小也不同,因此, 在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组系裂缝的渗流 性不相同 — 裂缝性油藏开发的中晚期必然要进 行井网调整 裂缝压力敏感性:随着油田开发和流体压力下 降,裂缝开度和渗透率变小,并具有一定的不 可恢复性。即使后期地层压力回升,裂缝开度 和渗透率也不可能复原 — 早期温和注水维持
不同井网型式示意图
● ● ● ⊙ ● ⊙












反九点法井网,注水井 排与裂缝方向平行
五点法井网






线性井网,沿东西主裂缝布 井,井距为150-180m,水井 井排距离约600m




菱形井网,菱形长对角线为裂 缝方向,井距450-500m,排距 150-180m
反九点法井网,注水井排与裂 缝方向成45º
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绿泥石和伊利石;
粘土矿物含量12.53 - 21.6%,平均20.97%;
粘土矿物和毛细管束缚流体饱和度61.9-91.3% 可动流体饱和度为6.1-38.1%, 平均17.5%
可动流体孔隙度为0.3-2.8%, 平均1.3%
岩心分析平均孔隙度为7.24%
第五章 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应控制注水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可有效地
控制沿裂缝过早地出现瀑性水淹水窜和泥岩层高
吸水现象,提高油层吸水指数和水驱效果。
地层的破裂压力是现今应力和含裂缝储层岩石
抗张强度的函数: :
Pf = 3σ 3 - σ 1 - Pe + St
式中,Pf为地层破裂压力,MPa; σ、σ分别为现应力
场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MPa; P为孔隙压力,MPa, S
(6)由于上述原因,使产液量和产油量大幅度 下降,为了提高产液量,常加大注采比,进一步 又造成注水压力上升,水淹水窜的恶性循环。 除了水质原因外,更是对地质认识和采取的 相应工艺措施。
我国裂缝性油田开发井网
1、正方形反九点注采井网
( 1 )早期注水井排平行裂缝,如扶余油田,其效 果是见水时间推迟,但注水井排上的油井水淹仍很 严重;
油封堵而成为剩余油;( 2 )容易使注入水沿裂缝
快速流动产生暴性水窜水淹,严重影响低渗透油田 的开发效果。
注水方式
采用间歇性或周期脉冲式注水,以改变渗流方向。 在未被开发波及的区块,可钻新的油井,并建立补 充注水井,提高采收率。 行列注水是国外许多学者推行的一种方法。通过 对比五点法注水、九点法注水和三排生产井行列注 水的开发指标后认为,面积注水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可以保证在开发初期有更高的采油速度。但是,由 于其作用强度过高,对油层水淹动态及采油水平稳 定性不利,使非均质条件下面积注水系统的缺点特 别突出。而行列注水则显示出其优越性,有更好的 开发效果。 超前注水(长庆特低渗透开发)
40.00
30.00
20.00
%
10.00 0.00
0.00
0.40
0.80
1.20
裂缝孔隙度(%)
储层裂缝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关系图
70.00
Y=26.28X+21.28 R2=0.89
60.00
可 动 流 体 饱 和 度
50.00
(%)
40.00
30.00
平均可动流体饱 和度为39.4%
0.00 0.40 0.80 1.20 1.60
( 2 )早期注水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呈 22.5°错开, 如新立和朝阳沟油田,见水时间进一步推迟,开发 效果有所改善,但油井见水仍很快,且难以调整; ( 3 )早期注水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呈 45°错开, 待角井水淹后转为注水井,形成与裂缝方向平行的 五点法或线状注采方式,如新民油田。






平行裂缝方向
( 5 )还应综合考虑和适应具体地质因素,包括断 层、砂体分布等。 从裂缝性油藏开发地质角度讲,用不规则井网 和井距来开发是一种趋势,由裂缝和基质次生孔隙 造成的储层严重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相一致。
第五章 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一、裂缝性油藏主要地质特征 二、裂缝对井网部署的影响 三、裂缝对注水的影响 四、裂缝对压裂改造的影响
一、裂缝性油藏主要地质特征 二、裂缝对井网部署的影响 三、裂缝对注水的影响 四、裂缝对压裂改造的影响
五、应用效果
裂缝性油田井网部署难题是:基质低渗透性与裂 缝高导流性之间的矛盾,造成: (1)含水上升快,水淹水窜严重,注水效果差, 油层受益效果差; (2)压力下降快; (3)注水压力上升快,吸水指数下降; (4)压裂效果越来越差; (5)容易形成残余油,采收率低;



22.5°错开
45°错开
我国裂缝性油田开发井网
2、不规则三角形面积注水井网
3 、矩形井网(五点法),不等井排距沿 裂缝线状注水,注水井井距一般应大于油 井井距,也应大于注水井与油井之间的井 距。沿裂缝拉水线,可扩大波及面积和防 止瀑性水淹。
4、菱形井网(五点法) ,长轴方向平行 裂缝方向

• 具有启动压力与非达西流渗流特征
裂缝与可动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对可动油贡献的主要是孔径较大的次生溶蚀孔 隙(洞)和裂缝系统
造成可动油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粘土矿物和毛细管 的吸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