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2020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20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hPa)
风向
1010 1020
1030
结论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 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水平气压 梯度力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1005
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一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二 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 三 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四 等压面高压向上凸,低压向下凹 五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高a
b低
低d
c高
地面
比较a b c d四点气压的大小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 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都较小。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难点突破
逆温现象
1、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 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变化, 或实际值高于理论值,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逆温”。
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风向 ③地转偏向力 ④摩擦力
大气产生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运动的原动力
作 水 平 运 动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二力平 衡,风向 平行于 等压线

受 作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鲁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鲁教版

图说地理
微专题三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形成原因:① 冷热不均 。是大气运动最② 简单 的形式。 2.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③提示:顺时针)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④ 甲>乙>丙>丁 。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⑤ 降低 ,气温⑥ 降低 。 (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⑦ 高空 凸,气压低,等压面向 ⑧ 近地面 凹。
典题精练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大气中 ( B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 遭到破坏后,臭氧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①减少,A错误;二氧化碳 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B正确;可 吸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减少,即③减少,C错误;雾霾出现时,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在夜间增 加,D错误。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3.运用示意图、视频、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导 4.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意 5.运用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微 微专题一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 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品PPT课件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品PPT课件

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
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28℃ 0km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 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
间 变 化
①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 洋大
②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③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使大量 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部,易产生大雾 天气,使能见度变坏,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炊烟平流
解题探究
题组一 气温的水平分布 (2015·四川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解析答案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规律
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基本 与纬线平行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等温线一月向南凸,七月向北凸
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
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

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
度下降。
解析答案
题组二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含解析)

专题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知识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特别提醒】由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气的热力作用如下:2.大气保温作用实例(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大棚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

(3)深秋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5)解读谚语4.逆温成因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1.正确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关系(1)海拔高度与气压分布的关系: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

(2)温压关系:(如上图中乙、甲两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M 、N 处风向所示)2.准确把握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1)海陆风a.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b.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a.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b.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考地理总复习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37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37张PPT)
答案:(1)④ ⑤ (2) A>B A<B (3)图略(A→B→④→ ⑤→A)
要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原生态图 1.高空的风。
2.近地面的风。
3.气旋。
4.反气旋。
►信息升华
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 成的,三力特点具有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比较近地面A、B气压高低____________和气温高低 ________。
(3)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解析:(1)④点位于等压面以下(等压面上凸)气压最高,⑤ 点位于等压面以上(等压面下凹)气压最低。(2)近地面气压高低和 对应高空相反,与A、B对应的高空分别是⑤、④,因气压⑤< ④,故A>B;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分布和气压分布相反, 因而气温A<B。(3)根据高空等压面可知A地气压比B地气压高, 故热力环流为A→B→④→⑤→A。
风玫瑰图还有其他形式,如图2~图5,其中图3为风频风速 玫瑰图,既反映每一方向上的风频大小(线段的长度),又反映每 一方向上的平均风速(线段末端的风羽多少);图2、图4、图5为 无量化的风玫瑰简易图,线段的长度表示风频的相对大小。
(2)风玫瑰图的判读。
①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大小与同心圆的 大小成正比。
水平_气___压__梯___度___力__和地转偏向力 水平__气___压__梯___度___力_、地转偏向力和
____摩___擦_____力
风向
与等压线_平___行
与等压线斜交
如图所示,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 e为等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 < b < c 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 > e C.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D.该地区正值夏季

高三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7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例1 (连云港调研)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回答⑴~⑶题。

⑴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答案:⑴C ⑵D ⑶A探究点二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可采用因果联系法学习。

复习时抓住气温高低上升或下沉密度差异气压高低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这条线索,分析气温、密度和气压三者关系,层层推进、由因及果。

注意:①高低压的理解:所谓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

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大气密度降低,气压逐渐降低。

②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探究点三常见的热力环流要学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现象,并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

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特点,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受热不均)绘制热力环流图。

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

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2.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高中地理知识点超全超详细复习课件 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知识点超全超详细复习课件 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7
4、为何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因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5、阴天的昼夜温差为何比晴天低? (白天,因云层的反射,阴天气温比晴天低;夜晚,有云大气逆 辐射强,阴天较晴天气温高。) 6、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 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7、有同学认为大气逆辐射就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这种认识 对不对?为什么?
红外线
(对流层) 削
弱 反射 云层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都被反射


粗粒 颗粒较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

散射 雾粒、小水滴 辐射都被散射
散射
分子 空气分子 散射 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可见光 (蓝、紫光)
有选择性 无选择性 有选择性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太阳暖大地” 除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 长较长的红外线外,能量较强的可见光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 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不对。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后,产生的射向地面 的大气辐射。
8、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
的夜里?
天气晴朗
白天太阳 辐射强
气温较高
空气中水 汽较多
(无云或少云 ) 夜晚大气 逆辐射弱
气温降 低快
空气中能容 纳的水汽少
深秋至第二年早 春季节
夜晚气 温较低
如夜晚气温 降至0 以下
散逸层 上
散逸到星际空间
总结:
垂直 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低纬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山东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山东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 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大气中的杂质 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反射没 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 子或微小尘埃时,发生散射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 用。 2.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 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 大气中云量的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 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 大气逆辐射越强。
• 2.近地面与高空的区别:如果没有告知等压 线图式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线气 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是等压线气压值在 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 空。
大 气 圈 与 大 气运动 :冷热 不均引 起大气 运动— —山东 省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PPT课件
大 气 圈 与 大 气运动 :冷热 不均引 起大气 运动— —山东 省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PPT课件
大 气 圈 与 大 气运动 :冷热 不均引 起大气 运动— —山东 省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PPT课件
大 气 圈 与 大 气运动 :冷热 不均引 起大气 运动— —山东 省高考 地理一 轮复习 PPT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
• 【温馨提示】 • 1.一般摩擦力的影响高度:可达离地面1500
米左右的高度,在这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 压线
展示位置
体验高考

情境(1)

情境(2)

情境(3)

湖陆风(1)(2)

大气的垂直分层(写出各层气温变化特

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高考地理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纲要求
1.大气的受热过 程。 2.大气的运动。
网络构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 (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地面 。 2.受热过程:A 太阳辐射 透 过 大 气射 到 地 面 ⇒地面 增 温,并以B 地面辐射 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3.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起保温 作用。
【对点例练】 1.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 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小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 关 于 地 面 辐 射 和 大 气 逆 辐 射 , 下 列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 ()
(1)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
A.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反气旋
(2)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和城市热岛效应。(1)根据图中图 例的提示,可知区域大气在近地面是向中心城区辐合,高空则 辐散,则可推出该大气运动系统属于热力环流,城市的热岛环 流。(2)由上题可知,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热 岛效应。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 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的纬度分布不
(1)成因:地面 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鲁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鲁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7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大气的受热过程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综合思维)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2.以区域图、等温线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时空变化。

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命题形式均有,难度中等3.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值得关注[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作用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特别提醒(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17千米~18千米。

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9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关键能力二 等压线图的判读(17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❺)
典题精研 [典例2] 读图,回答下题。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答案:D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图示为东亚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图示两 个时刻台北、上海、首尔、北京四地的气压分布状况 结合图示气压分布状况及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的方法,运用 综合思维进行分析,确定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 北的城市
(4)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 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
3.看摩擦力大小 (1)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 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
(2)摩擦力随海拔变化
原理分析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 擦力变小,故风速增大,风向受地 转偏向力影响增大,北半球风向逐 渐向右偏转(如右图),南半球逐渐向 左偏转
图示
4.看植被多少: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 风力大。
5.看地形因素:地形(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原理如下所示:
3.随海拔的升高( D ) 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4.该图所示地点位于( B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地区 D.无法判断 5.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B ) A.地转偏向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B.地面摩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小 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D.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变低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共27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共27张PPT)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福建八县联考)读图,回答下题。
B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反射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实际应用
1.大气保温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 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 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逆温现象的特征与成因 (2015·浙江文综,9~10)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 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地面

高考复习地理知识点总结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品PPT课件

高考复习地理知识点总结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品PPT课件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 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 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 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 可形 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 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 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2.热力环流的形成
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在热力环流中,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 个垂直空气柱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 示
具体分析如以下图表所示:
形式
形成过程
影响
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
海陆 风(图 甲)
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压;海洋上气温低,产生 下沉气流,形成高压,风由 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图 a);晚上与白天热力作用相 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
海陆风使 滨海地区 气温日较 差减小, 降水增多
成陆风(图b)
3.受热过程
(1)大部分A_太__阳__辐__射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_地__面__辐__射___的形式向大 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 _大__气__吸__收__地__面__辐__射___。
(3)C_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 哈尔滨癫痫病: 哈尔滨癫痫病医院: 哈尔滨治疗癫痫病 哈尔滨治疗癫痫病医院: 黑龙江癫痫病: 黑龙江癫痫病医院: 黑龙江治疗癫痫病: 黑龙江治疗癫痫病医院: 黑龙江中亚医院: 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

鲁教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_太__阳__辐__射__。
短波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_地__面__辐__射__。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__地__面_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__波__辐__射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表现形式:a选择性_吸__收___、散射和b__反__射_。
吸收作用
①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②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作用 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无选择性反射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天空呈蔚蓝或白色(可对比月球)
②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_太__阳__辐__射__的能量。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__光__合__作__用__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_紫__外__线__,被誉为“_地__球__生__命__的__保__护__伞___”
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温__度__、密度及_运__动_ _状__况___的差异。
鲁教版高中地理一轮总 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运动》课件
热点追踪
B
A
第二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 原因。 2.理解: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 3.应用:能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产 削弱 、生活现象,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 判读。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鲁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鲁教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 而言的,在同一个垂直空气柱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特别提示 】在热力环流中,
考点一
大气受热原理及应用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温室气体 地面辐射 增强,保温 排放增多 增多 作用增强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 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 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 空气稀薄 地势高 大气的消 太阳辐 弱作用弱 射丰富 晴天多, 气候干旱 降水少
考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
2.(2013· 上海闵行模拟)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 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 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 化特征图”。读图回答(1)~(2)题。 ④地气流 ② ③位于高空,海拔高,温度低 上升,温 度高; ① ④位于近地面,海拔低,温度高 ①地气流 下沉,温 度低。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配鲁教版课件第二单元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05张PPT)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配鲁教版课件第二单元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05张PPT)
响 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 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 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 2 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 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 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 湿度。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 射越强。 (4)白天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一般侧 重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
[自我检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热过程。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理 解 释 生 活 和 生 产
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 中的问题。多以选择
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题形式呈现,如 2017
全国卷ⅠT9~10。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成分

第二章大气环境第7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章大气环境第7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方法突破
自 主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太阳暖大地,大地传大气,大气还大地”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基 自


(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
提 升
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 考


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
题 探

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


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优 化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3.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基 自


地区
等温线特点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因素
联 动
中,整体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提 升
2.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向 真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
题 探

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
专 题
称之为“逆温”。(如右图)
优 化 演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提 升
压线并由高压指向__低__压___。
考 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_增__加___
80~500千米有若干_电__离__层_, 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 作用
6
板块一
板块二
特别提醒 (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 17 千米~18 千米。高纬度地区仅 8 千米~9 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30
板块一
板块二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
图乙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31
板块一
板块二
(1)从波长长短的角度来说,图甲中,编号①为________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_______作用。 (3)图乙中,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风、云、 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层。 (4)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为什么“开 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 (1)短波 (2)散射 (3)随高度升高气温增加 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 A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 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4
板块一
板块二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5
板块一
板块二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 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 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二氧化碳 臭氧
绿色植物进行__光__合__作__用____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吸收_紫__外__线___,被誉为“__地__球__生__命__的__保__护__伞___”
4
板块一
板块二
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温__度__、密度及__运__动__状__况___的差异。 (2)垂直分层:
3
板块一
板块二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干__洁__空__气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生物体内_蛋__白__质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生__命__活__动____必需的物质
9
板块一
板块二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代号 ①
名称 __吸__收__作__用___

__散__射__作__用___

__反__射__作__用___
起作用的大气成分 臭氧、水汽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_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云层和较大尘埃
特点 有选择性 部分选择性 无选择性
10
板块一
板块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 C__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_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6
板块一
板块二
5.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 (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 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 (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 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①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7
板块一
板块二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1)根本来源:___太__阳__辐__射___。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__地__面__辐__射____。
8
板块一
板块二
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A__太__阳___辐__射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___长__波__辐__射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 _大__气__增__温____。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 近地面风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7
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__垂__直__,由 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_平___行__,背 风而立,左低右高
风向与等压线_有___一__夹__角__, 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 高
板块一
板块二
【易错提示】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 线夹角越来越小。
32
板块一
板块二
素养一 区域认知:气温日较差分析 1.(2016·北京文综,7~8)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
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33
板块一
板块二
(1)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山地(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大气的受
地理实践力)
温时空变化。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
热过程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 合题命题形式均有,难度中等
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 3.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
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综合思维、 理,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
地理实践力)
然现象,值得关注
2
板块一
板块二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
34
板块一
板块二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 ℃以上,最低气温在8 ℃以下, 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时 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项错误;赤道附近不受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C项正确;热带最低气温在15 ℃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 了6 ℃,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 000米。 答案 (1)C (2)C
35
板块一
板块二
素养二 综合思维: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2.(2015·广东文综,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
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
15
板块一
板块二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
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_力,该力垂直于__等__压__线__,指向__低__压__。
16
板块一
板块二
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受力作用
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 理想状态
梯度力)
受力作用分析
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 高空风
温室气体(CO2、 CH4等)

排放 增多

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

气温 升高

全球 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
18
板块一
板块二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例1】 (2017·全国卷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 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 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 完成(1)~(3)题。
11
板块一
板块二
【易错提示】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海拔高的地方离地面较远,接 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温度较近地面低。即为古诗“高处不胜寒”的地理含义。
12
板块一
板块二
三、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_地__面__冷__热__不__均___。 2.形成过程:
冷热
上升 下沉
13
水平
板块一
19
板块一
板块二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
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
板块一
板块二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第 1 步 从文字材料获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