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芙先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课后读读写写注音【1、2单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课后读读写写注音【1、2单元】目录: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樊云芳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们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二单元6.藤野先生/鲁迅7.回忆我的母亲/朱德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9.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第一单元第一课《消息二则》课后读读写写注音:溃.k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sài业已.yǐcuī摧枯拉朽锐不可当.dāng芜.wú湖dí荻港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后读读写写注音:颁.bān发遗嘱.zhǔ建.jiàn树仲裁..zhòng cái巨额.é挪.nuó威渗.shèn透逝.shì世第三课《“飞天”凌空》课后读读写写注音:凌.línɡ空翘.qiáo首酷.kù似潇.xiāo洒轻盈.yínɡ由衷.zhōnɡ屏.bǐnɡ息敛声眼花缭.liáo乱掠.lǜe过一刹.chà那慷慨.kăi第四课《一着惊海天》课后读读写写注音:桅.wéi杆浩瀚.hàn娴.xián熟咆哮.xiào紧绷.bēnɡ镌.juān刻一丝不苟.ɡǒu殚.dān精竭虑湛.zhàn蓝默契.qì凛.lĭn冽.liè第五课:国行公祭,为由世界和平课后读读写写注音:初衷.zhōng杀戮.lù篡.cuàn改抵赖.lài辱没.mò呓.yì语遁.dùn形铭记彰.zhāng显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国殇.shāng悼.dào念矢.shǐ志捍.hàn卫缅.miǎn怀磅礴..páng bó第二单元第六课《藤野先生》课后读读写写注音:挟.xié樱.yīng花绯.fēi红宛.wǎn如落.luò第畸.jī形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呜呼..wū hū凄qī然教诲.huì油光可鉴.jiàn杳.yǎo无消息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驿.yì站瞥.piē见解剖.pōu芦荟.huì发髻.jì和蔼.ăi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课后读读写写注音:溺.nì爱佃.diàn农劳碌.lù私塾.shú仁慈.cí慰.wèi勉不辍.chuò任劳任怨.yuàn为富不仁.rén韶.sháo关仪陇.lŏng豌.wān豆和睦.mù庚.gēng子祖籍.jí忙碌.lù衙.yá门横.hèng蛮差.chāi役第八课《列夫·托尔斯泰》课后读读写写注音:脸颊.jiá黝.yǒu黑粗糙.cāo崎.qí岖滞.zhì留愚钝.dùn 蒙昧.mèi缰.jiānɡ绳轩.xuān昂酒肆.sì诚惶.huánɡ诚恐胆怯.qiè鹤.hè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藏污纳垢.ɡòu禁锢.gù 犀.xī利胡髭.zī长髯.rán侏儒..zhūrú鬈.quán发锃.zèng亮甲胄.zhòu剑鞘.qiào尴尬..gāngà粲.càn然一绺绺.liŭ掠.lǜe过敦.dūn实匕.bĭ首粗制滥.làn造颔.hàn首低眉黯.àn然失色直戳.chuō要害热泪涟涟.lián第九课《美丽的颜色》课后读读写写注音:燥.zào热骤.zhòu雨窒.zhì息吹嘘.xū筋疲.pí力尽和颜悦.yuè色简陋.lòu炽.chì热猝.cù至酸渍.zì踱.duó着气氛.fēn轮廓.kuò幼稚.zhì小心翼翼.yì。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 课文全解讲义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课文全解讲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第九课美丽的颜色本单元课文逐渐由七年级富有诗意、包罗万象的人文主题走向对社会生活、情感哲思以及情操志趣的关注,人文主题慢慢走向生活的现实与生命的本然。
《藤野先生》(鲁迅)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鲁迅初到东京时,厌恶“清国留学生"留学不学的现象,转去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
重点叙述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几件事,塑造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科学严谨求实,毫无民族偏见的形象。
字里行间既有冷峻的现实又有师生的温情。
本文在写法上也有特色:写作顺序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
时间上,全文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空间上由东京一一仙台一一国内。
写作方法上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包括冷暖色调的对比。
语言上主要运用比喻与反语。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 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课文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展现了母亲勤劳智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的形象。
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脸部多毛、长相平平,令拜访者感到失望的外貌特征,接着描绘他的眼睛,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文章重点抓住肖像描写,欲扬先抑,并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言辞间流露出崇敬与赞美。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展现了玛丽·居里热爱科学、顽强坚持、乐观向上的伟大形象。
作者运用一个个镜头展现居里夫妇投身科研的热情与决心,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串联课文,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6 藤野先生课堂实录环节一:关注单元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两篇教读课文,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和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是两篇自读课文。
这四篇文章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敬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
除此之外,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有没有发现这四篇文章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呢?比如这四篇文章都是写人的文章,又如这四篇文章前两篇都是回忆性散文,而后两篇都是人物传记。
再如这四篇文章的作者与叙述人物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或亲人关系,还有的是传记作家与传记人物的关系。
那么在这些特殊的关系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呢?学习本单元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单元学习目标:一、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二、归纳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思想品质;三、分析风格多样的语言特点,推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篇文章,鲁迅的《藤野先生》。
环节二:揭示课题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身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和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学医时的一位老师,全名叫做藤野严九郎。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对于一位异国的老师,时隔多年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鉴于以上思考,这节课我们把为什么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作为思考的核心问题。
我们将通过以下问题逐步推进:文章共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概括文章中与藤野先生直接相关的事例,并分析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及事例间关系。
思考通过这些事例及事例间的关系,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环节三:积累语言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积累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的词语。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字词的字音、字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读。
请同学们积累以下词语的词义。
环节四:讲解课文1、梳理文章结构全文共三十八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文章可以大体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东京印象,交代作者前往仙台求学的缘由。
《美丽的颜色》(张PPT)优秀课件

20.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 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
品味: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妇对工作的热忱。
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 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 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 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 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品味:这向话点明了实验室里仅有的几个客人的到来 也是出于工作需要,表明居里夫妇一心专注于工作。
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 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 进程,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气氛。” 16.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儿,他们 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 一不有。
品味:交代了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9.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 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 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 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品味:细节描写,体现了恶劣的工作条件给居里夫人 的形象和健康造成的影响,突出了居里夫人的顽强意志和 工作热忱,流露出作者的心痛、敬佩之情。
25.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品味: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先生的动作,表现了夫妻之
间的温情与成功后的幸福,充分展示了居里夫妇历尽艰辛 获得科研成功后的快乐。
26.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 界的奇观。
第二单元备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介绍本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和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或者写平凡的母亲,或者写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伟大的文学巨匠,这些生命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许是影响了自己的亲人,也许是影响了人类的某个领域。
无疑,这些传记作品,都展现了主人公高贵的灵魂,他们有着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待苦难、对待挫折、对待梦想所应持有的态度,应做出的行动;从他们身上,永远能感受到一种情感叫温暖,一种力量叫不屈,一种人格叫高贵。
读人物传记,需要从人物的经历中,概括他们的关键事件,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当然也包括人物传记。
初二的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对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形成良好的品格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传记作品阅读指导也尤为重要。
从阅读的角度看,课标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人物传记作品需要学生依据关键止和重要细节体会人物精神和品格,从写作手法里感受内容的真实性。
所以学习中,学生要关注到关键事件、重要细节、人物精神、真实性等几个重点,并以此入下把握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思想,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进而提孔阅读能力。
从写作的角度,新课标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学生学习了人物传记之后,也可以给自己身边的人写传记,挖掘普通人身上光辉的品质,进而提升写作的能力。
传记文学,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经常用形象化的语言使传记人物更加形象,而传记文学的典型特征是它的真实性,这就要求其以事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中开始出现传记阅读,要求考生能梳理传主的关键事件,分析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也有的题目,从分析句子作用和技巧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传记作品的真实性。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鉴赏人物形象》PPT

6.藤野先生(鲁迅) 7.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9.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 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 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 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 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 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 怪!”
小结
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关注描写人物的词或句子: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归纳人物的典型事件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 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 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 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 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 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 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 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 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 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的信念》教参-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节选).doc

《我的信念》教参-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节选)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节选)(一)青年夫妇皮埃尔和玛丽的共同生活,在开始时的一些日子是富于诗意的……他们乘着那著名的自行车,在法兰西岛区的路上漫游;用提包上的皮带紧紧地捆了几件衣服和因为那一夏多雨而不得不买的两件树胶长旅行衣。
他们坐在树林中空地的苔藓上,吃一点面包、干酪、梨、樱桃,当做午餐。
每晚随便到一个不认识的客店里去住,在那里他们有很浓的热汤,有一间屋子,墙上糊的纸都褪了色,蜡烛照出来的影子在墙上跳舞;他们独处于田野的静夜中,这种寂静并不是真的,时常有远处的犬吠、鸟的低鸣、猫的狂叫和地板的引人注意的叽嘎声冲破这种沉寂。
若是他们想探查丛林或岩石,他们就暂时中止自行车旅行,而去散一次步。
皮埃尔极爱乡村,毫无疑问,他的天才是需要这种安静的长途散步的;散步的平均节奏鼓励他作学者的默想。
只要他一到外面,到了一个花园里,他就不能不动,他不知道如何“休息”;他也不喜欢那种预先定好旅程的规矩旅行,而且他也没有时间观念,为什么应该在白天走路?为什么不应该在夜间走?为什么吃饭的钟点一定不能变动?从童年时期起,皮埃尔就有突然离开的习惯,有时候在清晨出去,有时候在黄昏出去,不知道他三天后才回来,还是一小时后就回来。
在他那极好的记忆中,还存在着他早年和他的哥哥一起作长途旅行的情形:“啊!我在那里过了多么好的时光,在仁慈的孤寂之中,远离巴黎城内使我痛苦的成千的讨厌小事情……不,我不后悔在树林里过了几夜,不后悔独自过了几天。
若是我有工夫,我愿意叙述我在那里有过的一些幻梦,我也愿意描写那极美的山谷,完全被芳香的植物熏透了;愿意描写那美丽的密林,极清鲜,极湿润,必埃夫河正穿过它;愿意描写那用酒花作柱廊的魔宫;愿意描写那些多石的小山,上面生满了野蔷薇,把山都映红了。
我们在那里极为快乐。
是的,我将永远感激地记着米尼埃尔的树林!在所有我看到的地方中,我最爱那里,而且我在那里最快乐。
描写修养的经典名人名言100句

描写修养的经典名人名言100句辨别一个人的好坏通常都是在看这个人的修养,所以修养真的是很重要,不少描写修养的名言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描写修养的经典名人名言100句,让大家能够学习一下,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1、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
心灵能将一切放大。
——巴尔扎克2、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3、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4、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6、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7、一个人若是年轻而且孤独,完全专心于学问,虽然“不能自给”,却过着最充实的生活。
——艾芙·居里8、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9、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10、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11、自己脑子里只是满装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
——莱蒙托夫12、最重要的不是头脑,而是指导头脑的东西——性格、心灵、崇高的品性、教养。
——陀思妥耶夫斯基1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居里夫人:三本传记的不同

居里夫人:三本传记的不同描述对于传记作者而言,居里夫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传记主人公。
她的科学成就的奉献巨大,因为发现反射性现象,贝克勒尔和居里先生〔比埃尔·居里〕和居里夫人〔玛丽·居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别离、提纯镭元素,居里夫人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一人两次获得不同领域的诺贝尔科学家,至今仍史无前例,何况又是女性。
她的感情生活复杂,她有着失败的初恋,有着暗恋者,有着志同道合的丈夫,也有着失败的三角恋爱关系。
她的社会经历丰富,当过家庭女教师,做过战地护士,负责着科学研究实验室。
但是,在如此丰富内容面前,传记作者也遭遇着困难。
首先,任何一本传记都不可能将传主一生中所有发生的事情都详细地表达,更不能将传主的所有内心的感情活动详细地表达,作者必须选择居里夫人一生中那些重要的生活片断和情感经历。
更为重要的是,传记的主人公都有着不希望别人了解的内心的隐秘的一面,特别是那些有着内向性格的人。
如果传主还活着,传记作者必须小心翼翼地回避这类问题。
如果传记作者是传主的亲朋好友,他会遵循传主的这些个性,以免对自己崇拜的人造成伤害。
只有当传主去世多年后,一些个人的资料被公开,传记作者才能够更真实地走进传主的内心世界,提醒他的被深深隐藏的另一面。
作为一个科学家,居里夫人一生都不希望别人了解她的私人生活。
她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承受媒体采访,从不公开谈及自己的情感生活。
她把科学活动、科学发现与个人生活截然分开。
在临死之前,她做着最后的努力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通过整理自己的文件,她销毁了大局部个人材料,只留下了她与丈夫的通信,她学生时代的一个早已为人所知的求爱者的信件,她丈夫死后写的日记。
她甚至要求她的好友们销毁她给他们的信件,与在自己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朗之万之间的资料则一份也没有留下。
本文将分析介绍3本关于居里夫人的传记作品。
时代的变迁,作者立场的不同,证据的差异,尤其对居里夫人情感世界的不同深度的挖掘,构成了不同侧面的居里夫人的真实形象。
初二上册语文必考重点归纳

初二上册语文必考重点归纳以下是初二上册语文的一些必考重点: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新闻稿件。
2. 《“飞天”凌空》:本文的作者是夏浩然、樊云芳,新闻特写。
3. 《一着惊海天》:本文的作者是蔡年迟、汪瑞林,通讯。
4.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小说、散文、随笔、杂文、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5. 《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6.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艾芙·居里,居里夫人的次女。
7. 《白杨礼赞》:选自《茅盾全集》,作者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蚀》三部曲等。
8. 《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著名作家、编辑、儿童文学家。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作者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9. 《列子》二则:《愚公移山》:列御寇所著。
《杞人忧天》:列御寇所著。
10.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11.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
东晋诗人。
《春望》: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人。
唐代诗人。
《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作者李贺,字长吉,福昌人。
唐代诗人。
《赤壁》: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唐代诗人。
《渔家傲·秋思》:选自《强村丛书》,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2. 《名著导读》:读艾青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作;读陆游诗作:《卜算子·咏梅》《示儿》等诗作;欣赏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诵读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片断;了解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读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心思想(主旨)归纳

部编八年级上册全册语文中心思想(主旨)归纳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高度赞扬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评定及颁发情况,同时赞美了诺贝尔对人类所做出的卓越无私的贡献。
3 “飞天”凌空作者是夏浩然樊云芳。
主要写了吕伟跳水动作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对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伞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一着惊海天作者是蔡年迟、蒲海洋。
记述了我国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5 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选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6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朱德。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名来报答对母亲的决心。
7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是茨威格。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8 美丽的颜色作者是艾芙·居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一、单元导语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
在这里,鲁迅、朱德、茨格、艾芙。
居里,或者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或者追叙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这四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容易激发情感,引发对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思考,更容易融人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在朗读中悉心揣摩玩味文章的风格、描写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吧。
二、单元目标1.掌握每课的疑难字词。
能读准,会辨析,懂其意;能掌握和理解“课下注释”;能运用工具书自学文中难字生词。
2.了解作家及作品常识,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人生。
4.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写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5.理解作者的思想豪情和文章的主题。
6.体味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研究写有真情实感的散文。
7.学会有条理、有中心地陈述事件和体味;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豪情。
三、语文审美1.学会体察并探讨文中的思想豪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2.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分析、体会、品味课文,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4、语文研究1.广泛搜集作者、作品的相关材料,结合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展开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以期有所感悟。
2.培养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意识;通过研究活动与实际行动来内化、强化课文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美好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五、单元说明《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领会各组织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脉络文明、记叙有序的方法。
2.学习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三)智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⑥正因为居里夫人是位高级妈妈,所以她的两个女儿能成为有出息的孩子。
大女儿伊瑞娜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艾芙成了音乐家、传记作家。
四今天早上,我又看见妈妈在为我煮方便面,心想:“妈妈每天都在为我服务,我为何就不能为妈妈服务一次呢?”想着想着,我就来到了厨房,亲切地问:“妈妈,您能教我煮方便面吗?”“当然可以啦!”妈妈笑着对我说。
(四)美育渗透点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鲁迅先生资料。
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精选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语言行动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先生的语言、行动的语句。
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结合背景介绍,壹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疑点”。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作了解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线索;进行理解性阅读,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
第09课 《美丽的颜色》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讲课件(统编版)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 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 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 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 财产。(《回忆我的母亲》)
➢ 请你像《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一样,找出表现对居 里夫妇情感的句子。
体悟情感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第二部分(7-19段):写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玛丽和她 的丈夫为提炼镭而进行着艰难的拼搏。
第三部分(20-26段):写居里夫妇终于发现镭的场景。
课文解析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对谁来说,“发现”都是 一个艰难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居里夫妇 发现镭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居里夫妇发现镭是一个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 的过程。
体悟情感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 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 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 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 着孩子一样。
这四个“转向”和她的姿势,都表现了她 对科学发现的母爱一般的珍爱,这种爱、这种 感情也是只有身为女儿的作者才能感受得到, 能够表达得出来。
课文解析
对你而言,居里夫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学习?
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顽强精神。 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 时刻保持专注,全神贯注。 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并且任劳任怨。
写法探究
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是什么?
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既指镭放射出的 美丽颜色,也指居里夫妇美丽的人格和科学精 神。
xū(
)过!
7.它们那些略带蓝色yíng guāng(
)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8.到了晚上,简直是jīn pí lì jìn(
美丽的颜色课件

+
‚快乐‛是指居里夫妇对自己所从事的
科学事业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
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
此不疲。
+
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
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
艾芙· 居里
+
居里夫人(1867~1934),波兰裔法国籍女 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玛丽· 居里的成就 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 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 (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 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 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 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最终因接触放 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 + 1995年,她与丈夫 + 皮埃尔· 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
+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 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 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 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 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 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1914年,镭学研究所 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 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
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
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
+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 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 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 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 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 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 ‚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 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 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 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 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金。 +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 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 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部编语文八上《8美丽的颜色》[窦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语文八上《8美丽的颜色》[窦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f8437bee960590c69ec376c7.png)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居里夫人
1903年获得 诺贝尔奖时 的证书
1911年获得 诺贝尔奖时 的证书
美丽的颜色
作者介绍
艾芙﹒居里:
居里夫人的次女, 法国作家,优秀的音 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 作家。曾撰写其母传 记《居里夫人传》 (本文选自《居里夫 人传》)。
色的荧光。
从文中找出描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 句子,并概括其特征。
简陋棚屋 夏天燥热 冬天寒冷
工作环境: 恶劣、艰苦
工作中,居里夫妇是如何分工的?
居里先生:确定镭的特性 居里夫人:炼制、提取镭
工作情况: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 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 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 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 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 我们吃的饭,以便某种特别 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 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 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 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 直是筋疲力尽。”
艰辛、劳累——快乐、充实
说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淡泊名利…… 热爱科学、痴迷科学并献身于科学…… …………
再次理解“美丽的颜色” ?
①镭的颜色 ②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
语言特色
1、生动描写,细致入微 2、恰当引用,真实可信
“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 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 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 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 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 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 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 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 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 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 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 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 冷的时候,我们在炉里喝一 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 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 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初一语文大阅读2.docx

第二单元大阅读内容一、泛读名著《居里夫人传》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屮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咅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
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伊雷娜•居里是她的姐姐。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 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2、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真正的名字叫玛丽,因为嫁给了法国年轻的学者彼埃尔•居里,后来被称为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针两种放射性元素,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一一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口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
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
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芙先生的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山中牧歌》、《南国之夜》、《南行记》、《夜景》、《芭蕉谷》、《海岛上》、《逃荒》、《萌芽》、《荒地》、《黄昏》、《冬夜》、《爱》、《秋收》、《锻炼》、《童年的故事》、《我的旅行》
中篇小说:《春天》、《江上行》、《我的青年时代》、《乡愁》《一个女人的悲剧》、《我的幼年时代》
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故乡》、《丰饶的原野》
散文集:《漂泊杂记》、《杂草集》、《缅甸小景》、《欧行记》
评论集:《浪花集》
人物介绍
艾芜(1904~1992年) ,中国现、当代作家,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艾芜是道耕的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1921年考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5年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反抗旧式婚姻而出走,漂流于云南边疆、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当过小学教师、杂役和报纸编辑,并两次差点病得差点死去。
因为同情缅甸的农民暴动,1931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回国到上海。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
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
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
人物履历
祖父设馆教书,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
家庭贫苦,他小学未毕业。
1921年考入免费的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因受《新青年》和创造社一些刊物的影响,对蔡元培《劳工神圣》的思想奉为圭臬,为逃避包办婚姻,于1925年夏天离家南行。
以后六年间,他徒步到昆明,做过杂役;他流浪缅甸克钦山中
,当过马店伙计;他漂泊东南亚异国山野,与下层劳动者(赶马人、抬滑竿的、鸦片私贩以至偷马贼)朝夕相处。
后来,他到缅甸仰光,病倒街头,为四川省乐至县人万慧法师(书法家谢无量的三弟)收留。
以后,他当过报社校对、小学教师、报纸副刊编辑。
1930年冬天,因参加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被捕。
1931年春,被押送回国,途径香港、厦门,同年5月到上海。
不久,巧遇成都一师同窗好友杨朝熙(即沙汀,他与艾芜被誉为中国文坛上双星同曜的双子星座)。
当年11月29日,与沙汀联名,由艾芜执笔,写信与鲁迅先生,请教有关小说题材问题。
12月25日,鲁迅先生回了信。
这次通信,对两位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家的成长起着导航引路的重要作用。
1932年底,他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即终生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开始发表小说。
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
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
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
1944年由桂林逃难到重庆,写完著名长篇小说《故乡》,编辑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会刊《半月文艺》(附在重庆《大公报》上)计60期。
1946年到陶行知担任校长的社会大学任教。
1947年夏,国民党在重庆大捕民主人士,逃到上海。
这个时期作品有长篇小说《山野》。
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
反映了国统区劳动群众的苦难、抗争和追求。
艺术表现上严谨沉郁的现实主义格调,取代了以前抒情浪漫的艺术特色。
1949年后,艾芜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他曾去鞍山、大庆、小凉山等地体验生活。
1957年有长篇小说《百炼成钢》等。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到云南旧地重游,完成了《南行记续篇》。
解放后任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
1981年以后,艾芜以耄耋之年,壮心不已,仍深入大小凉山,重返云南边疆,笔耕不辍。
发表《春天的雾》、《南行记新编》等百余万字,直至1992年与世长辞。
作品风格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艰苦的条件下,艾芜除陆续创作短篇小说外,还写了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作品主要以普通农民、城市苦力、小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悲惨遭遇、反抗和追求。
抗战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秋收》和《纺车复活的时候》,反映国民党统
治区的军民关系和农村面貌的变化,在当时颇有影响。
1942年前后,艾芜创作上有比较明显的变化,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1946)、《故乡》(1947)、《山野》(1948),中篇《乡愁》(1948)、《一个女人的悲剧》(1949),以及短篇小说《石青嫂子》等作品,仍大都以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生活为题材,较之30年代和抗战前期的小说,这时期的作品视野更开阔,反映生活的面更广,艺术表现手法也有提高。
民族解放战争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面貌在这些小说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
尤其是长篇小说《山野》,围绕着一个小山村的生活和人物关系,展现了抗战中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农村的阶级关系有比较深刻的描绘。
《石青嫂子》描写一个劳动妇女倔强的生活意志和艰辛的生活道路,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朴素洗练,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在农村的罪恶统治,反映了黎明前的浓重黑暗。
艾芜解放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社会下层的生活。
这构成了他创作的一个特色。
这样的创作思想,和他早年的流浪生活有密切关系。
他曾经和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一道受剥削,遭侮辱,因此对于他们,他不是平平静静着手描写,而是尽量
抒发自己的爱和恨,痛苦和悲愤;对抬滑竿的、赶马的、偷马贼、私烟贩子、城市苦力、穷苦农民、普通兵士和小知识分子等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表示了充分的同情和愤慨。
他不仅写出了生活重压所带给他们的精神创伤和生活恶习,还发掘出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品德:善良、纯朴、正义感、同情心和自发的反抗;从而使人们从丑恶的黑暗现实中,看见了光明和希望。
艾芜是最早把西南边疆地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民在殖民地统治下的
生活,带进现代文学创作中来的作家之一,对于开拓新文学创作的领域作出了贡献。
传奇性的故事,绮丽的地方色彩,带有神秘气氛的边疆生活和人物,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和浪漫情调。
这是他创作上的又一个特色。
艾芜有较强的艺术概括能力与处理题材的魄力,善于把一个平淡的故事写得娓娓动听,以景物和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活动,使形象逼真感人。
抗战爆发以后的创作,谨严沉郁的现实主义手法,逐渐取代原先的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