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研究的几个问题_0
李贺传说故事研究
上较他人为多 , 而且还表现为内容上的多样性。这在唐代诗人 和 辩解 。 有关于 贺之表兄恨 贺孤傲而将其 诗集 投置厕 中之传说。 中可谓是绝无仅有 的。如有关于诗人是个 自幼聪颖 、 早慧的天
诗人诗作的深麴I 、 认识 全面理解 与准确把握 , 又能使我们从新的 更是广加延誉和举荐 , 二人成为奠逆之交
便 面、 l 角度来认识其传说故事的崩 己 价值和意义, 还能由此探究
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李贺传说故事的特点
一
有关于诗人因拒见元稹而致科举考 试时遭其报复之传说 。 歌篇 , 韩文公探所知重 , 于缙绅 问每加延誉 , 由此声华籍甚。时 元相国稹年少 以明经擢第 , 亦工篇什, 常愿结 交胡。~ 日执贽
… 一
谈录》 记有这样一则传说 :元 和中, 士李靛善为 “ 进 当时士子们潜隐的社会心态。因此 , 笔者拟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 唐人康骈( l
、
事表现为这样 n个鲜 明的特点。
贺揽刺不答 , 遽令仆者谓 日:明经擢第 , ‘ 何事来看李贺? ’ 通过搜集、 整理和韧步的研究 , 笔者发现有关诗人的传说故 造门 相国元复致情, 惭愤而退 。这既表现了贺之清高、 孤傲的鲜
性格特征。千百年以来 , 前人和时人对李贺及其诗 歌研究可谓
有关于诗人 诗谒见韩愈 , 且得其赏识 、 延誉的传说。唐人
幽胡鼓吹》 对此有生动记述:李贺以耿诗谒韩吏部 , 吏部 是较为深人的 , 不仅佳作叠现 , 而且新人辈出。其中虽也有人提 张回《 送客归, 扳困; 门人呈卷 解带旋读之。首篇 及有关李贺的诸多传闻趣 事, 但多是作为论证和阐明 自己某种 时为国子博士分司,
李贺的诗歌作品研究
李贺的诗歌作品研究篇一:李贺,唐朝晚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其奇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也有抒发社会现实的时事诗,还有具有哲理意味的思辨诗。
他的诗歌通常充满了对人间痛苦和追求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通过对世界的独到观察和对内心的深入探索,他创造了许多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诗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李贺的诗歌语言优美,句法灵活,用词新颖,形象生动。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诗句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往往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给人带来一种超乎现实的感受。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音韵和节奏的变化,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和动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李贺的诗歌作品还展现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他常通过描写艺术家、音乐和绘画等来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寻。
他认为艺术能够超越现实,给人带来心灵的安慰和启迪。
在他的诗歌中,艺术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而超越时间的力量,成为他追求理想和真理的重要途径。
李贺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风开创了唐代后期的诗歌新风格,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他的形象描写和意象构建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不少文人学士争相模仿他的创作风格。
他的诗歌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和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李贺的诗歌作品独具一格,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他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他的诗歌作品与众不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二:李贺(约公元8世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其独特的才华和狂放不羁的个性使他成为当时文坛的瑰宝。
有关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
母公司则更多地 担负起战略层面的职责,通常而言,政策 中心、
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 战略的进一步延伸 ,它随人 力
圈
中国电力教育 CE E P
2 1 年 第2 期 总 第 l 8 00 7 7 期
从 这个定位 出发,给我们指 明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方向,
即集 团总部站位于整个集团高度 ,根据各子分公司的人员特点 ,
身在 变 化 环 境 中 的人 力 资 源 的供 给 和 需 求 情 况 , 制定 引 进 、保 统 筹规划,进 行人力资源 的总体规划,并具体分解 到各 公司进 持、提 高 、流 出人 力 资源 等 方 面 的 政 策 和 措 施 的 过 程 ”针 对 人 行 实施 。这 点涉及到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的一般 过程及人力资
需 预 比 + 供 预 l 供 预 求测 较 l给 测 给 测 I
司人力资源合理 规划 的首要前提——如何通过对母 子公司人力
资 源 管 控 机 制 进 行 科 学 合 理 的 设 计 ,从 而 有 效 防 范 各 类 潜 在 管
理风 险? 如何通 过合理 的权责划分,既能实现总部 与分 部的政 策统一 ,又能实现总部对分部 的有 效监督?而最 重要的是如何 通过集 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 问题 的解决,来实现其合理的人力
+ I
组织条件
规 划这 项管理工作认识高度 的提 升及其 凸显的巨大价值 ,促使 强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成为各企 业寻求未来发展 的一个切入点。
一
◆
l
+
采用 分 合 性 调 研 法 对 公 司人 力 资 源 存 量 、流 量 、 需 求量信息 进行 分 析 。
李贺生卒年研究述论
李 贺具体生 于何 年 , 卒于何年 , 上述史料 中几乎 没有直 接 的记载 。 杜牧 《 长吉歌诗叙 》 是提供 了一个 重要 的依 李 倒
据 。即 “ 太和五年 十月中……贺生二 十七年 死矣 !……贺死
术界意见尚不统一, 其中关于李贺具体的生卒年就是一个颇
有争议 的问题 。
目 前看来 ,研究李 贺生平 的原始 资料 以韩 愈的 《 讳辨 》
后 凡十有五年 , 京兆杜牧为其叙 ” t 宋琬在 《 iP。 l ( 昌谷注叙 》
涉及了这个 问题 ,指 出愈 ( 韩愈 )为御 史 ,在贞元十九年 ,
太常寺协律 郎 ,卒时年二 十四”( 五代 - 啕 《 刘 旧唐书 》卷
收 稿 日期 :2 0 .51 0 60 .5
摘 要 :在对 中唐诗人李贺的研 究中,李贺的具体生卒年是 个有争议 的 问题 。关 -  ̄ r r4 生年 ,前后 出现过 4种 说法。从 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李贺 生于 贞元七年 ,卒 于元和 十二年 ,终年 2 7岁的说 法最具说服 力。 关键 词:李贺 ;享年 ;生卒年 中图分类号 :I0 . 2 6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2 12 0 ) 60 7 —2 0 65 6 (0 6 0 —0 60
为最早。自杜牧作了 《 李长吉歌诗叙》 后, 传记和记事类文
献涉及 到李 贺生平 的有唐代李商 隐的 《 长吉小传 》 李 、陆龟
而贺二十有三矣 。 及愈为漳义行军 司马时 , 以是 年死( 贺适 愈
为漳义行军 司马在元和十二年 ,后将论 及 ) 。
李贺诗歌色彩词的语法研究
— —
——《 竹》
以上是从语言特性上揭示 色彩 词使用 的特点 , 是李贺 但 《 昌谷北 园新笋四首》
诗歌 中色彩词的使用 是非 常灵 活 的, 比如 , 同一个 事物 如天
[ 作者简介]程江霞 , , 女 青岛农业 大学外 国语学院教师 , 研究方向 : 语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 。
语 文 学刊
20 09年 第 5期
李贺诗 歌色 彩词 的语 法研 究
0程 江 霞
( 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青岛 260 ) 青 山东 6 19
[ 摘 要 ] 李贺诗歌 中的色 彩词向来为人所关注, 但是研究多集中在色彩词的象征、 情感义方面, 少从语 很
法方 面研 究。本论 文借 鉴现代语 言学的相 关理论 , 从语 法的 角度 分析其 特点 , 并解释 在 色彩词 的使 用 中表 现 出的
水草 皆尽 , 青冢变 为 白地 。二 句见敌人 甲坚 马多 。 所 以 “ ” 青 冢 白” 不仅仅是描写墓 冢 的颜 色 , 更着 意表现 因敌人 马群 的 践踏和啃食 而使 青青 的墓 冢都 变成 了 白色 , 足见 马 匹之多 。
( ) 甲锁蛇鳞 , 3蕃 马嘶青冢 白。
中国文人 向来爱 “ ” 象征 着清 高的节气 和勃勃 生机 。 竹 , 虽然竹子 会随着 四时不 同而呈 现不 同的颜 色 , 但一般 来说 , 提到竹子 , 就会想到苍翠 、 青绿这些典 型的颜 色。也就是说 , 人对竹子颜色的心理认知都是绿色 , 因此我们可 以把 “ 绿色 ”
一
说 明; 也可 以做定语 或状语 , 中心成分进行 限定 、 对 修饰 。诗 歌中色彩词作定语或 者谓语一方面 和韵 律有关 , 一方面 也和 语言的某些特性相关 。沈家煊 在《 不对 称 和标 记论》中引用
李贺诗歌意象研究
李贺诗歌意象研究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意象
丰富著称。
李贺的诗歌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自然意象:李贺的诗歌充满了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天
象等,这些自然意象往往与李贺的情绪和思想交织在一起,表现出
其内心的感受和心理状态。
2.动物意象:李贺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各种动物,如虎、狼、鹰、鸟等,这些动物往往象征着李贺的身份、性格和思想倾向。
3.历史意象:李贺的诗歌中涉及的历史意象比较多,如历代帝王、名将、美女等,这些历史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和象征意义,反
映出李贺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4.人物意象:李贺的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涉及到
了广泛的社会阶层和职业,如士人、商人、吏员、道士等,这些人
物意象往往反映出李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批判。
李贺诗歌风格荒诞诡异探究
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虚荒诞幻”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
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
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比如在李贺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金钗可以言语:“晓钗催鬓语南风”;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马骨嶙峋刚硬,敲打时其响如铜:“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太阳光洁明亮,击之则声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声”;铜人能哭且泪重如铅:“忆君清泪如铅水”;香气有形且能咚咚作响:“玉炉碳火香冬冬”……如此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
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李贺诗歌色彩研究
李贺诗歌色彩研究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被誉为“诗中的奇才”。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呈现出鲜明的色彩,用色彩来表现情感和意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李贺诗歌的色彩角度出发,探讨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一、色彩的象征意义在李贺的诗歌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他常常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比如,在《梦天》这首诗中,他写道:“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轧斡参差,露出兔葵燕麦色。
”这里的色彩既表现了天色的阴沉和冷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
二、色彩的运用方式李贺诗歌中色彩的运用方式也是非常独特的。
他通常采用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现诗歌的情感和意象,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比如,在《秦王饮酒》这首诗中,他写道:“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丁丁。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这里诗人运用了明亮的金色和深邃的蓝色,表现出秦王的豪华和狂放不羁。
三、色彩与情感的关系李贺诗歌中的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他常常通过色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将进酒》这首诗中,他写道:“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这里的色彩既表现了酒的醇厚和华贵,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豪迈。
四、结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表现其诗歌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运用方式和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通过研究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为世人所赞誉。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色彩的描述,这些色彩不仅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表现出了李贺内心的情感世界。
一、色彩的直接描绘在李贺的诗歌中,色彩的描绘具有直接性和鲜明性。
他常常使用明亮的色彩来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比如在《梦天》中:“青云直上九霄去,赤壁矶头一片霞。
李贺鬼诗及其意蕴探究
易凌沁中唐诗人李贺,在其27岁的短暂生命中创作出了200多首诗篇。
其中,关于鬼魂、精怪描写的诗篇格外引人注目。
它们构思大胆奇特,给人一种幽冷、奇谲的感官冲击;而在情感上,这些诗篇又有一种直击人心的悲恸感。
唐代的杜牧就评价道:“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奇虚荒诞幻也。
”[1]这种带着强烈鬼气的诗篇在文学史上一般叫做“鬼诗”,于是李贺也被后代文人誉为“诗鬼”、“鬼仙”,与诗仙李白并称,在唐代诗坛自成一家。
综观历来对李贺鬼诗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把李贺的鬼诗同李贺描写神仙仙境的诗篇合在一起研究,并把他们称作神鬼诗或鬼神诗。
如果李贺对神仙仙境的描写表达的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而那些写鬼的诗篇,其阐释却更多元,意蕴更丰富。
把鬼诗单独挑出研究,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李贺奇谲的鬼诗风格和他充满矛盾、忧戚的内心冲突。
关于鬼诗的界定,本文认为,所谓鬼诗,就是在诗篇中直接出现的关于鬼妖描写的诗篇,这些鬼怪包括人死去的魂魄,生物变成的妖怪等。
另外还有诗中出现坟茔、鬼火等具有幽森的死亡气息的诗篇,均可称作“鬼诗”。
在李贺200多首诗中,本文一共统计出31首这样的鬼诗。
虽然鬼诗在数目上不占优势,但是它们却是李贺诗歌中最精彩并且奠定李贺诗歌风格的重要作品。
一.多元的鬼妖形象在多数人的思维定式里,鬼妖是丑陋可怖,晦气邪恶的,但是在李贺31首鬼诗里的鬼妖形象,却丰富多姿、形态各异,按诗人对这些鬼怪的情感态度,本文把这些鬼诗归为4类:(一)表现诗人对鬼魂的同情或怜爱在这一类诗篇的里的妖鬼形象,多是文士死后的魂魄,或者是早逝的美丽女子的魂魄,他们都有幽怨哀伤的情感特征。
这类诗篇最具代表的就是《苏小小墓》,此诗描绘了钱塘名妓苏小小坟墓的幽冷气氛和她的美丽魂魄,通过苏小小魂魄对爱情的苦苦追寻,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幽怨和怅惘之情。
诗里对苏小小的魂魄的描写,是“幽兰露,如啼眼”,“风为裳,水为佩”,苏小小不但没有鬼的凶恶,反而如同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含泪的双眸,轻盈的身姿,让人不禁产生一丝怜悯,加上对爱情的求而不得和执着,让人同情和感慨。
李贺诗歌比喻修辞运用研究
李贺诗歌比喻修辞运用研究
一、李贺诗歌中比喻修辞的特点
李贺的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其比喻手法独特、新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比喻往往采用神秘、诡异的形式,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李贺的比喻常常打破常规,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
例如在他的诗歌中,常常用“鬼夜哭”、“虎夜啸”等比喻来描写恶劣的环境,用“金乌”来比喻太阳,用“玉兔”来比喻月亮,这些比喻都具有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李贺诗歌中比喻修辞的作用
李贺诗歌中比喻修辞的作用非常重要,起到了丰富诗歌意象、加强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通过比喻修辞,李贺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刻。
例如在他的诗歌中,用“落日”、“黄昏”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用“海水”来比喻世事的变幻和人生的无常,这些比喻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哲理性。
三、李贺诗歌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技巧
李贺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运用得非常巧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比喻往往采用神妙莫测的形式,具有强烈的奇幻色彩。
其次,李贺的比喻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象征性,能够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李贺的比喻常常采用诙谐、幽默的形式,给诗歌带来了很多的趣味和快感。
四、结论
李贺诗歌中的比喻修辞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比喻手法独特、新颖,富有准确性和象征性,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李贺的比喻还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刻。
浅析李贺“诗鬼”称号的形成
李贺诗“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这道 出了长吉诗歌的两点不足。首先是“理”的缺乏。陈 迩冬在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时说“李贺的诗,本来 就不可以常“理 ”解 的 …… 杜 牧 所 说 的 ‘理 ’就 是 ‘常 理’……”[3]陈 先 生 应 该 是 断 章 取 义 了。我 们 联 系 《李长吉诗歌序》的上下文可以得出 “理”的准确含 义,指的是诗歌中对家国前途命运的关怀,对人民生 活疾苦的 同 情,抛 却 陷 溺 于 自 身 缠 绵 悱 恻 情 感 的 小 我,而将大我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虽李贺诗歌中有 讽刺时事,痛惜民生的,如《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 歌》、《黄家洞》、《还自会稽歌》、《古邺都城童子谣效 王璨刺曹操》等,但不甚了了。第二点是辞藻的繁缛, 赵宦光《弹雅》或问陆放翁曰:“李贺乐府极古今之工, 具眼或未许之,何也。”放翁曰:“贺词如百家锦衲,五 色炫耀,光夺 眼 目,使 人 不 敢 熟 视,求 其 补 于 用,无 有 也。予谓贺诗妙在兴,其次在韵逸。若但举其五色炫 耀,是以儿童才藻目之,岂直无补已乎。”同样后代也 有不赞同李 贺 “理 ”不 及 《离 骚 》的 评 注 者,认 为 唐 代 自开元,天宝以来诗风卑弱,李贺有意以险怪的文风 来力挽;有人将其与屈原的身份相比,他们同是王室 宗亲,面对日 渐 消 弭 的 国 运,其 忧 大,故 其 辞 蹙,呕 心 作诡谲之辞,与 此 同 时,李 贺 历 经 德 宗、顺 宗、宪 宗 三 朝,去天宝时 事 无 几,应 该 承 杜 甫 的 衣 钵,感 时 寄 兴, 以诗为史,讥刺流弊。李贺 《赠陈商》中也说自己是 “楚辞系肘后”,可见李贺与屈原的联系之深。而我们 在阅读了两人的作品之后发现,屈原是将家国理想的 落空和家国前途的沦丧作为抒发的核心,辞藻的运用 没有刻意的经营。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历史故事,神 话传说,幻想 的 情 节,在 其 笔 下 感 情 真 挚,活 泼 自 然, 即使是愤懑之情,亦觉流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诼谓余以善淫”,“?郁邑余?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 也。”无怪乎 司 马 迁 在 《史 记 · 屈 原 贾 生 列 传》中 有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 兼之”[4]的评断。而长吉的歌诗中俱是决绝语,满眼 的衰老、血泪、枯死等字眼,与来自街陌谣讴的汉乐府 民歌传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 绝衰”,“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催烧之,当风扬其 灰”,大胆质朴,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理智无法控制激愤 情感的 喷 薄,从 而 陷 入 更 加 痛 苦 难 以 自 拔 的 境 地。 “桐风惊心壮士死,衰灯络纬啼寒素”,“离宫散萤天似 水,竹黄池 冷 芙 蓉 死 ”,“长 安 有 男 儿,二 十 心 已 朽 ”,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黄昏放我来,苦节青阳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李贺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李贺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不断前进,建筑工程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不仅关系到人们和谐生活,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因此实现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完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意义,从建筑工程建设与质量管理的基本特征出发,剖析了当下造成建筑工程管理局限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设;措施一、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我国社会经济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其中建筑工程行业尤为显著,而新工艺和新材料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重了建筑工程在整体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强度,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问题,其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体系的发展与进步,要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重视与深思。
我国建筑工程在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还要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着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压力,未来若想在国际建筑竞争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只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障建筑项目安全才是根本所在,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保障完善科学的管理监督体系,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和材料质量过关,同时要不断提高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工作素养和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也只有在保障项目工程质量过关后,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建筑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地位,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工程建设及其基本特征概述建筑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遵循企业项目标准和整体施工规范的严谨工作,在整体施工进展中需要对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监督,同时需要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人力物力进行科学妥善的安排,尽量将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做到利用最大化。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是一项及技术、管理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而质量管理组控制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施工建筑进程和项目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李贺鬼神诗歌中的表现手法研究
古代文学李贺鬼神诗歌中的表现手法研究邰贯虹西北民族大学摘要:纵观李贺的诗歌,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莫过于通感以及用典。
他的创作不拘于现实,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虚像与实境结合,营造了出尘出世的意境,又通过用典援古证今、借古抒怀,既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也让语言更加精炼含蓄。
诗歌创作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本文试从李贺的生平背景和人生际遇着手,结合李贺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作品,分析通感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并对李贺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解析,以期获得对李贺其人及其作品更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李贺;鬼神诗歌;表现手法;通感;典故因李贺作品富于想象力,并经常运用古时的神话典故来借古喻今,有“鬼仙之辞”,因此被世人称为“诗鬼”。
直至今日仍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说法。
李贺以“鬼神诗歌”著名,并不仅仅因为他喜欢写鬼魅神仙题材的诗歌,主要原因还在于他蕴于诗歌中的想象格外别出心裁,使用的意象虽独特而怪异,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易为奇险,营造出的意境有一种怪诞瑰丽之美。
他的诗歌虽然受唯心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但其中蕴含的唯美主义色彩以及传承自《楚辞》与《离骚》的浪漫主义精神更令人着迷。
因此,李贺的鬼神诗歌不仅在唐朝诗坛中独占一席,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一、李贺鬼神诗歌中对通感手法的运用纵观李贺不长的一生,他虽才华满腹,少年成名,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他也曾说自己“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一生抑郁,一生不得意,让李贺的鬼神诗歌中充满无尽的凄冷衰亡之情,随处可见幽清奇诡之意境。
这种意境的构造离不开他在诗歌创作中对“凄清冷景”的大量描写,之所以对“凄清冷景”描写甚多,皆是因为他心理上的压抑与愁苦无法排遣,“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种心态也成为了造就李贺鬼神诗歌中变幻无穷的独特瑰诡艺术风格的重要基石。
(一)创造新奇的词汇营造通感艺术李贺对语言的自觉性、对意象的敏感性都达到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无可企及的高度。
李贺诗歌颜色词研究
李贺诗歌颜色词研究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其诗歌以独特的色彩和意象著称。
通过对李贺诗歌中的颜色词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在李贺的诗歌中,出现了一系列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这些颜色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颜色词和复合颜色词。
基本颜色词包括红、绿、黄、白、黑、紫等,而复合颜色词则是通过基本颜色词的组合或者与其他词素的组合而形成。
李贺在基本颜色词的运用上非常独特。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红”、“绿”、“黄”等色彩词汇,但是这些颜色词并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常常与诗人的情感和意象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湘妃》中,“红雨随心翻作浪”,这里的“红”不仅描述了雨的颜色,更与诗人内心的激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除了基本颜色词,李贺在复合颜色词的运用上也非常有创意。
例如在《梦天》中,“青云露湿白石花”,这里的“青云”和“白石花”不仅描述了天色和花朵的颜色,更通过“露湿”这个动作将两种颜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清新、独特的画面感。
李贺诗歌中的颜色词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意象,更是为了表现他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秦王饮酒》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这里的“黑云”并不是简单的天象描述,更是象征着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
通过这种象征手法,李贺将颜色词上升到了一个哲学和思辨的高度。
通过对李贺诗歌中的颜色词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他以独特的色彩和意象,将诗歌作为自己情感和思考的表达方式,用丰富多彩的颜色词为人们描绘出一个独具魅力的诗歌世界。
这种创新精神和深刻思考不仅为当时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李贺诗歌中的颜色词研究是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课题。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颜色词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贺的诗歌创作特色和他的思想感情世界。
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唐代诗歌乃至整个古代诗歌的色彩语言艺术。
《双面缪斯 李贺诗学研究》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三节 女性:被抛 入异己的世界
第四章 二元世界:诗人李贺与李 贺的诗
第二节 “二元结构” 与李贺诗歌的审美
特质
第一节 身份与生存: 一曲悲歌
结论:李贺的生存 困境与其诗歌的审
美价值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第四节 感觉的变异
第二章 心灵
第一节 心路历程— —《昌谷北园新笋四
首》
第二节 “承恩”情 结——《马诗二十三
首》
第三节 “牧歌[55]” 与“苦难”的双重...
第四节 失败者游移 的目光——《谢秀才 有妾...
第三章 人物
第二节 鬼神:被颠 覆了的幻相世界 一
“...
第一节 现实秩序中 的人们——以《感
目录
07 第四章 二元世界:诗 人李贺与李贺的诗
09 后记
08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从“身份与诗”这个视角出发,从意象、心灵、人物三个层面解析李贺诗歌独特的“二元性特质”,揭 示李贺诗歌的审美价值恃论与其作为底层文人的生存困境之间的复杂关联;在“生存与诗”的扭结中揭示“李贺 诗学”的属性与文化价值,展现屮国边缘文人的命运及其创作风貌。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双面缪斯 李贺诗学研究》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审美
诗学
诗歌
人物
生存
文人
世界
李贺
意象
价值 心灵
缪斯
诗
方式
问题
困境
特质
身份
中心
01 内容简介
03 绪论 05 第二章 心灵
李贺乐府诗研究
李贺乐府诗研究
李贺乐府诗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乐府诗类作品,由唐代诗人李贺撰写,共收录242首,构成了唐代文学多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诗发展史上尤为重要。
李贺乐府诗以其精湛的技巧和诗意博大的情感,在当时以描写民生状况、咏叹家乡风土为主的宋、元乐府流行之中拔尖而出,它能使唐人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技巧并影响无边。
另外,李贺的耻恥诗也拓宽了宋元乐府的表现空间,深刻地揭示了宋元乐府时代贫贱之人的苦难与悲惨境遇,深深影响了当时社会。
李贺乐府诗运用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各行各业之人的日常生活,再现了唐代社会百态。
他对农民用力而又勤劳的轮耕苦难描写深刻感人,而他夸口而触痛旁人的盗贼欺诈更是击中了读者的心灵;他力言贪官乱政的暴行让读者深陷恐惧之中,而关于死亡的诗句也让人不禁想起死亡的恐怖。
李贺乐府诗是唐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当时的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打开了文学方面的中国新里程碑,令人耳目一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有了新的发展。
它不仅是唐朝文学的一颗瑰宝,也是乐府诗的经典之作,在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贺诗歌分体研究
李贺诗歌分体研究李贺(李子贺),生于唐代宋朝边境的一个小乡,是唐朝一位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南唐诗国宝”。
他的诗多次被编入中国古典诗歌选集,其中分体诗尤为突出,深受读者的喜爱。
因此,本文将对其分体诗进行深入研究。
李贺分体诗,通常有上元和下元两部分组成。
上元诗歌,往往是一首情诗,描述男女之间的恋爱、激情与热烈的感情,充满伤感情绪,内容常常有一定的心理空间;下元诗歌,多是生活在世俗中的人们的看法,常常是政治上的社会话题,抒发政治上的愤慨,释放出完成自己的梦想的价值观念。
上元诗歌中,李贺最著名的作品是《采药篇》,这首诗歌描述了一段勇敢而耿直的爱情,令人感动。
此诗歌中,李贺有多处运用象征手法,“江空城桑,一怀穷几一艘”,把他的思念与思恋的人比作无尽的江湖。
“竹影里,泉花滴”,视线中流动的幽蓝细雨把他的思恋与对恋人的思念比作竹竿影中的水花。
这种象征手法不仅能描述李贺思念和思恋的男女,更为诗歌增添了极大的感染力。
下元诗歌中,李贺也展现了同样的高超技艺。
例如,《正冬事赋》便是李贺所作,这首诗歌抒发了他对生活、情感、政治以及家乡的情怀。
“梁隆山林连谷,双位君境连华”,表达着他对家乡美景的怀念;“廉事休报,唐赋外长”,表达着他对国家的热爱,同时又表露出自己想实现梦想的决心。
李贺的分体诗,非常出色,从中可以看出他精妙的诗学技巧,包括引用古典文学、抒写情感、使用寓言比喻等。
他的分体诗不仅抒发出一种深沉的伤感情绪,也抒发出一种强烈的政治气息和决心。
他的分体诗在技巧上的精妙,在表达上的准确,极大地展示了他的高超诗学技艺。
综上所述,李贺的诗歌分体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社会现实,彰显了李贺作为一位优秀诗人的高超技艺。
今天,学者们仍在对其分体诗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追求诗歌的艺术价值。
李贺诗歌分体研究
李贺诗歌分体研究李贺(李隆基, 790-816),汉魏两代的著名诗人,汉代的最后一位高僧,“文赋之派”的创始人,“禅宗”的开创者,史学家评价他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李贺创作的诗歌大多具有宗教色彩,表现出浓郁的佛家思想和宗教情绪,可以说,他的诗歌内涵的深度确实不止浅薄的文字。
本文旨在从李贺诗歌的分体研究,分析他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佛家思想以及宗教情绪。
一、个体层面关键字:宗教思想、宗教情绪。
1、宗教思想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佛教思想。
他以佛教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一种淡定、抒情、宁静、低调的语言,表达出普世宗教教义的佛家救赎之思想,强调生死不变而心性恒定,肯定死亡此恒常的事实,颂扬落脉之境界的清净散落,体现出宗教的理想思想。
2、宗教情绪李贺诗歌中蕴藉着深刻的佛教宗教情绪,充满了一种抗击灾难、逆境、受挫的斗志,积极弘扬宗教理念,鼓舞励志,表达了对宗教的热情和敬畏之情,强调对宗教的虔诚,激励人们奋发进取,敢于挑战困难,尝试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
二、环境层面关键词:诗经传统、道家精神1、诗经传统李贺虽然和道家有深厚的联系,但他的诗歌思想还是源于诗经的传统。
他的诗歌中多多灵性的描绘,处处可见诗经傅婶薄熙,语言抑扬顿挫,宗教思想与季风思想有机统一,曲折绝佳,此一诗经文带,那一古韵淳朴,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清新而淳朴的语言环境。
2、道家精神李贺诗歌中大量渗透着他对道家理念的理解和关注,他强调精神高贵,主张精神上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大道的景仰,对于宗教的崇尚,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正是由于道家的精神,让他的诗歌宽广的叙事范围,引来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流传,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认可。
总之,李贺的诗歌中表达出来的宗教思想与宗教情绪既滋养了诗歌的深度,也构建了他诗歌独特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
可以说,他运用佛家精神以及诗经传统和道家精神,不仅是当时汉魏两代诗歌创作最具浓郁风味的乐章之一,也为中国诗歌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意义。
李贺研究的几个问题
李贺研究的几个问题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
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凡青年得意者,多数命运多蹇。
早岁,李贺受到先辈皇甫湜、韩愈的奖掖。
当是时,李贺意气风发,应进士第,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诋毁者怕其争名,遂解决他不避父讳。
为此,名震一时的大文学家韩愈为其鸣不平,作《讳辨》回击诋毁李贺者,然贺终不能登第。
后来,李贺入京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官微俸薄,因困窘无援多有不平之气。
在京时,李贺住崇义里,与名士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成为密友。
三年后,李贺词官离开长安回昌谷老家。
然贫无以继,遂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老友张彻。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27岁英年早逝。
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李贺曾将手编诗集四编付于老友沈子明,收诗233首。
稍后,李商隐亦称李贺诗存四卷。
很成心思的是,杜牧与沈子明亦为至友;贺姊嫁给王氏,李商隐亦娶王氏之女。
杜牧、李商隐的生活年代虽略晚于李贺,但由于他们与李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其说法可信。
据此可知,后世流传的李贺诗集实出自李贺之手,大体上维持了李贺诗集的原貌。
亦可知,李贺诗名实播自唐朝,得力于沈子明、杜牧、李商隐等人。
宋朝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
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
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
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
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李贺诗最先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
以后,不同的注本接踵问世,相较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
李贺研究综述
在中唐诗坛,李贺诗风独特,成就突出,不但备受历代诗评家的关注、赞许,而且也是本世纪学界一直关注的研究对象.即使在六七十年代,李贺研究也未停止(尽管这个时期的李贺研究已经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八十年代以后,还出现了好几部有关李贺的研究专著,如刘瑞莲的《李贺》、傅经顺的《李贺传论》、刘衍的《李贺诗传》、吴企明的《李贺》、杨其群的《李贺研究论集》等,这些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李贺的生平、思想、艺术成就作了新的探索。
本文下面拟从生平行事、性格和思想、诗歌艺术、作品流传和影响、作品整理和版本研究等方面,对近百年来李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
一、生平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对李贺的生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908年田北湖发表了《昌谷别传并注》,对新、旧《唐书·李贺传》记载中的错误多有厘正。
1928年万曼的《诗人李长吉》一文也纠正了新、旧《唐书》之误;王礼锡于同年同刊发表的《驴背诗人李长吉》,在肯定田北湖文功绩的基础上,对李贺生平详加考证,且在文后附有一简明《李长吉年谱》。
王礼锡文发表后,产生了一些商榷文章,其中主要有李嘉言的《为“长吉生的考证"质王礼锡君》、致干的《没落的贵族诗人李长吉――鬼的呻吟,幻的追求》等。
1935年,朱自清《李贺年谱》的发表,标志着李贺生平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深入的阶段。
一年以后,周阆风又出版了《诗人李贺》一书,对李贺生平作了一些补证,书后所附《李贺年谱》参考朱自清谱处甚多,然亦有发明。
可是从三十年代中期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李贺生平研究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梁超然于七十年代末发表的《李贺生平行踪的一点新探索》打破了这种局面,对朱自清谱中不详之处作了补考。
此后刘衍的《读杜甫的〈公安送李晋肃入蜀。
....。
>――研究李贺的一份重要材料》、《关于李贺的家世――读杜甫的〈公安送李晋肃〉》在发现新材料的基础上对李贺家世作出了新的考证,游志坚《读朱自清先生<李贺年谱>札记》对朱自清谱进行了一些辨正、补考,杨其群的《李贺诗与八关十六子》、《李贺生卒年辨正》也都对李贺的生平有新的见解.综观以上成果,我们发现近百年来的李贺生平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生卒年李贺的享年向有二十四岁、二十六岁、二十七岁三说,本世纪人们的看法也不外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李贺研究的几个问题李贺研究的几个问题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
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凡少年得意者,大都命运多蹇。
早岁,李贺受到前辈皇甫湜、韩愈的奖掖。
当是时,李贺意气风发,应进士第,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诋毁者怕其争名,遂攻击他不避父讳。
为此,名震一时的大文学家韩愈为其鸣不平,作《讳辨》回击诋毁李贺者,然贺终不能登第。
后来,李贺入京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官微俸薄,因困顿无援多有不平之气。
在京时,李贺住崇义里,与名士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成为密友。
三年后,李贺辞官离开长安回昌谷老家。
然贫无以继,遂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好友张彻。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 27 岁英年早逝。
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李贺曾将手编诗集四编付于好友沈子明,收诗 233 首。
稍后,李商隐亦称李贺诗存四卷。
1 / 12很有意思的是,杜牧与沈子明亦为至友;贺姊嫁给王氏,李商隐亦娶王氏之女。
杜牧、李商隐的生活年代虽略晚于李贺,但由于他们与李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其说法可信。
据此可知,后世流传的李贺诗集实出自李贺之手,基本上保持了李贺诗集的原貌。
亦可知,李贺诗名实播自唐代,得力于沈子明、杜牧、李商隐等人。
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 219 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
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 22 首,与四卷本合计,共 241 首。
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
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
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李贺诗最早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
以后,不同的注本相继问世,相比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
王琦视野开阔,其《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最新资料推荐------------------------------------------------------ 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钱饮光、吴炎牧等诸家的评注。
王琦本最大的优点有三,一是汇集了前人精彩的点评和注释,为后人深入研究李贺诗免除了多方求索之苦;二是注释精审。
在字句发生歧义时,以求实的态度并存多解。
当一些字词无法作出准确的诠释时,或以不确定的态度提出看法,或直言未详;三是注意把佚诗收入集中。
其中,虽有不确定者,但不轻易剔除,采取存疑的态度。
近年来,王琦本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自《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家注,中华书局 1959 年版)出版以后,王琦本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进入 20 世纪以后,李贺诗的新注本多有出现,其中,最有份量的当推叶葱奇的疏注本《李贺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年版)。
叶本有六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广泛吸收了先贤的成果,以王琦本为疏注的主要依据;二是引征古籍时一一标举书名,其中,书名相同者标出著者;三是凡遇诸本异同字时均用小字附注于下,并加以说明;四是除释字词外,对深奥纡曲的句子也加以阐释;五是充分考虑今人的接受能力,用白话文作新注;六是采用撮要疏解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诗意。
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充满了危机和忧患的年代。
3 / 12早年,李贺历世不深。
当他从相对闭塞的昌谷看待纷繁复杂的大千社会时,以为猎取功名如探囊取物,由此产生了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十五)的自信。
然时事维艰,当李贺面对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等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时,当坎坷的人生与被剥夺施展抱负的痛苦拧结在一起,李贺写下充满忧郁和悲愤的诗篇是必然的。
换言之,身世之感、落魄失意与体弱多病、自知朝不保夕的心理混融在一起,反映到李贺个人的行为中,遂形成了以诗为载体倾诉个人情感的格局。
从这一意义上讲,李贺诗歌关心的对象是个人的,但由于这种个体化情感表达的方式十分特别,特别之中又联系着时代的风云,因此,李贺在表达这种情感时很容易勾起人们相似的生活积累,进而引起共鸣。
在中唐诗坛上,李贺诗别具一格。
前人认为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超过其思想成就,应该说,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从艺术的角度看,李贺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有二,一是想象奇特,诗歌节奏的跳跃性大;二是善于着色,用色彩词营造奇诡冷艳的艺术情境。
想象奇特造就了李贺光怪陆离、凄厉孤愤的诗风,为其诗歌形成跳跃性的节奏奠定了基础。
---------------------------------------------------------------最新资料推荐------------------------------------------------------ 为文时,人们经常会遇到辞不达意的情形,然李贺除了能竭尽山川万物之妙外,还能通过物象曲折己意,传达无法描述的心象。
杜牧在称赞贺诗时写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兼及两面,在赞美贺诗语言生动、准确、传神的同时,还充分肯定了李贺超越前人的想象能力。
想象奇特一是源于李贺独特的感悟力,二是与李贺的个人气质及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诗人长期生活在昌谷,昌谷山清水秀,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记忆。
在现存的诗歌中,李贺直接以昌谷为题的诗有十首之多,昌谷有南园,以南园为题的诗又有近二十首。
昌谷的奇山异水激荡在诗人的心中,培养了李贺不同凡响的想象能力。
细致地观察和描摹昌谷山水四季变化中的景致,一方面为李贺摄物取象、写景抒情带来不同于他人的内容;另一方面使李贺诗歌显示出不同于他人的节奏。
5 / 12具体地讲,在表现情感与思想情绪变化时,李贺总能突破一般意义上的比兴,独具慧眼地选择新的寄托之物来承担复杂而丰富的情思。
在这中间,物象与心象之间的链接,遂使贺诗产生了跳跃性的节奏。
晚唐诗人李商隐论述李贺独特的创作过程时写道:恒从小奚奴,骑蹇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李贺传》亦有类似的记载。
李贺出游时每得诗句,当即投入囊中,回家后再连缀成篇。
然而,要想把佳句和谐地嵌入诗中,与诗所表达的思想融为一体,自然是件困难的事,由此产生跳跃的节奏是理所当然的事。
先得佳句,佳句又必须出现在诗中,由此造成晦涩难懂的现象也就纯属必然。
刘昫《旧唐书李贺传》云:(李贺)尤长于歌篇。
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最新资料推荐------------------------------------------------------ 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
补太常寺协律郎。
(《旧唐书》卷 137,中华书局 1975 年版)李贺擅长乐府,一生写下了数十首乐府歌行。
在创作中,李贺或用乐府旧题写旧事,或用旧题写时事,或自创新题开拓乐府诗的领域。
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关注现实,具有远绍汉魏乐府、近袭老杜的思想特征。
问题是,李贺为什么特别钟情于乐府?如果说仅仅是为了关心现实,那么,完全可以运用其它体裁。
其实,这种选择与李贺精通音乐、娴熟地把握乐府歌行的抒情特点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新唐书李贺传》云: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李贺的乐府歌行问世后,受到乐师的普遍欢迎,乐师以此配乐无不与管弦相合。
李贺入长安后任奉礼郎一职,李贺乐府歌行创作的丰收期出现在任奉礼郎之后,以此为考察的原点,李贺乐府歌行的创作一是以精通音乐为前提,二是精通音乐又与李贺入长安任奉礼郎一职相关。
奉礼郎一职掌祭礼、祭乐。
职责上的要求,使本来就精通音乐的李贺在诗歌创作时有了自7 / 12觉地以乐府为诗的艺术倾向。
古人为李贺编集或论李贺诗歌时,将其称之为歌诗。
这种做法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但它从一个层面说明了乐府歌行是李贺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说明了李贺擅长乐府与他精通音乐息息相关。
音乐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乐府歌行是这两者的结合。
与视觉艺术相比,听觉艺术更强调想象力。
当李贺用乐府旧题或自选曲调创作歌行时,遂给诗歌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唐书李贺传》在评价李贺诗歌时指出: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
追究其原因,应与李贺精通音乐有直接的关系。
李贺直接吟咏乐师和描绘音乐形象的诗有《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等。
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等诗句中,完全可以看到李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把握。
如果以此为绾合点考察李贺其它类型的诗作,我们明显地感到,是音乐涵养培养了李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不但给李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泽,而且还为其完善诗歌跳跃性的节奏提出了探索的路径。
进而言之,当音乐培养李贺想象能力时,比诗歌更强烈的音乐---------------------------------------------------------------最新资料推荐------------------------------------------------------ 节奏则为李贺铸造跳跃性的诗风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探讨李贺诗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他在锤炼字词以及选用色彩词方面的特点,注意到李贺通过色彩营造诗歌意境的特点。
与其他诗人相比,李贺显然是善于着色的诗人。
据统计,善于运用色彩词的唐代诗人有王维、韩愈等,其中,王维诗中的色彩词占总用字数的 1. 5%,韩愈是 0. 8%,李贺是 3. 3%。
注意到李贺诗歌善于着色的特点是从唐代开始的。
如李贺的好友沈亚之在《送李胶秀才序》中说李贺之诗多怨郁凄艳之巧。
唐代诗人张碧说: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其奇峭不可攻也(《唐诗纪事》卷四十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