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合集下载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通常包括阅读理解、语句表达和逻辑填空等多种题型。

对于阅读理解,考生需要在给定的篇幅中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阅读速度和精读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旨,分辨细节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给定一段关于社会现象的论述,我们要能明白作者是在赞扬还是批判,是在提出问题还是给出解决方案。

语句表达则更侧重于对语言规则和逻辑关系的考查。

包括病句辨析、语句排序、语句衔接等等。

在病句辨析中,我们要熟悉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等。

语句排序题需要我们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因果关系等。

语句衔接题则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填入空白处,使整个段落连贯流畅。

逻辑填空可以说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它不仅要求我们理解词语的含义,还需要准确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轻重以及搭配习惯。

有时候,两个词语看似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词汇,并且要通过阅读和练习来培养语感,提高对词语的敏感度。

要想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这包括对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熟练掌握。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来扩大词汇量,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语言规律和技巧,比如关键词的定位、语境的分析、选项的对比等等。

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错题,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因为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思维方式不正确。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引言概述: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二)是对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重要知识点的详细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别展开,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

每一个大点将详细阐述59个小点,以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

正文内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言语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
2.同义表达与反义表达
3.词义理解和修辞手法
4.语法错误的判断与修正
5.阅读理解技巧
二、数量关系
1.数学运算与近似计算
2.百分数与比例
3.图形与图表的分析
4.各种单位的换算
5.数列与排列组合
三、判断推理
1.概念与定义的辨析
2.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逻辑思维与常识判断
4.推理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5.推理攻略与练习技巧
四、资料分析
1.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2.定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3.图表分析与趋势判断
4.变量关系与规律发现
5.综合分析与综合判断
五、常识判断
1.政治常识与经济常识
2.社会事务与法律法规
3.科学常识与人文知识
4.时事政治热点与观点分析
5.综合判断与灵活应用
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二)通过详细阐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大点,帮助考生全面掌握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中每个大点都包含了59个小点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将能够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提高答题水平和得分能力。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的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题型概述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和改错题,通过给定的短文、对话或句子,考察考生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和对文法、语用等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解题思路1. 仔细阅读首先,要对给定的文字材料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同时要注意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好准备。

2. 掌握语法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

例如,对于填空题,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确定空格处应该填入的单词或短语;对于改错题,要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3. 注意用词表达准确性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还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在填空题中,应注意词性、修饰关系等语法要求,确保所填单词与上下文的语义及逻辑关系一致;在改错题中,要仔细检查句子的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

三、常见考点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中,常见的考点有:1. 词汇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含义、词性和词义辨析。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选择最合适的词汇填入空格。

2. 句子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词序、时态等语法要求,确保句子语义和语用的准确表达。

3. 改错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确定错误的类型和位置,确保改正后的句子符合语法要求。

四、复习建议为了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平时可以多读一些文章,提高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公务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下面将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定义言语理解是指我们通过倾听、阅读或观察他人的语言表达来理解其意思。

言语表达是指我们通过口语、书面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理解他人的意思,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公务员工作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准确理解汇报、指示以及工作任务,可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分解、执行和完成工作。

同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可以减少沟通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言语理解能力强的公务员能够准确领悟上级的要求,避免偏差和错误,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避免信息传递错误,提高工作成果的质量。

3. 有效沟通协作:言语理解能力不仅能够理解上级、同事和下级的意见,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作。

通过清晰的表达,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进团队的良好协作氛围。

三、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途径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多读书、多听讲座等形式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对文章或演讲主旨的把握。

2. 锻炼表达能力:多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演讲比赛等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在书面表达上,多写作文、写简报等,可以提高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学习非语言表达:除了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学习非语言交流,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4. 多与他人交流:和他人的交流中也能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与同事、朋友一起进行讨论,提高倾听和表达的技巧。

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公务员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四大题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片段阅读 逻辑填空 语句表达 篇章阅读
知识点
• 1、主旨概括题 • 2、意图判断题 • 3、词语理解题 • 4、代词指代题 • 5、语句衔接题 • 6、语句排序题 • 7、标题填入题 • 8、态度观点题 • 9、细节判断题 • 10、逻辑填空题 • 11、语句表达题
重点出现的位置:
• 微观:关联词语、关键词 • 宏观:行文脉络
关联词语——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 强转折:虽然……,但是…… 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
【替换词语】 虽然:尽管、虽说、固然等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等
例 1: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 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但目前我们推
A.缆车的发明可以使自然界的天堑变成通途 B.缆车既使旅游业赚钱,也满足了游客探险的愿望 C.缆车可以让弱者登临天险而不必担心有生命危险 D.缆车满足了人的好奇心,也限制了人对自然的探寻
关联词语——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 不但……,而且…… 不但……,而且……,甚至/更/还……
【替换词语】 不但:不仅、不单、不只、不光、不独等 而且:并且、并、也、还、甚至、
对上句中教师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是传播信息,而是传播知识 B.不仅传播信息,而且传播知识 C.不仅传播信息,而且帮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
创新
D.不是传播信息,而是帮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 创新
关联词语——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 因为…… 所以…… 【替换词语】 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故而、总之、看来、 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总而言之 、正因如此
关联词语——必要条件复句
【典型格式】 只有…… 才……;除非…… 才…… 应当、必须、应该、需要、必要条件是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课件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课件

4)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是指句子意思费解或有歧义。
例29:国务院办公厅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 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 血统的外籍人共度新春佳节。
例30: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 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 星期内进行。
例3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 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句子理解题。是先给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 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考生从备选项中确定答案。
1、病句(7个方面的病因)
1)语序不当(7个方面)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 例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
女教练 ❖ 多层定语的一般顺序为:①表属性的或时间、处所
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 例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 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 多层状语的一般顺序为:条件、时间、处所、语气、 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 “关于……”的介词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
(6)分句间次序不当
❖ 例6: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损失。
❖ 例7: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 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7)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 例8: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 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 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一般认为,虚词(如介词、连词)只有语法意义,实 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既有语法意义、 又有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相当丰富,有的词只表示一个概念意义,如 “树、教材”,而有的词有多重关联意义。例如: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总结与备考方法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总结与备考方法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总结与备考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试科目。

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对于考生来说,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善于运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备考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言语理解知识点总结言语理解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言语理解知识点:1. 主题理解:文章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考生应该通过阅读文章,归纳总结出其主题内容。

2. 词义理解:理解和辨析文章中的词语的意义,包括词义辨析、类比推理等。

3. 推理判断:通过对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分析,进行推理判断,理解作者的观点,找出文章中的论证依据。

4. 形式内容辨析: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结尾、段落之间的衔接,以及文章的细节、修辞手法等。

5. 表达方式理解: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比喻、转引等,以及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二、言语表达知识点总结除了言语理解外,言语表达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考察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言语表达知识点:1. 写作技巧:包括写作格式、逻辑结构、选材和运用修辞手法等,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2. 语法准确性:要求考生对基本的语法知识有所掌握,包括句子结构、时态和语态的运用等。

3. 用词准确性: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词汇,避免使用词义模糊或错误的词语。

4. 修辞手法运用: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5. 逻辑思维:要求考生能够进行逻辑思考,构建合理的论证链条和段落结构。

三、备考方法除了掌握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备考方法,以下是一些备考方法的建议:1. 系统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班或者找到相关学习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2. 多做练习: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常见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反应速度。

行测各知识点总结

行测各知识点总结

行测各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主要考察考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词语的辨别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积累常用词语,理解其准确含义,遇到生词时要多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从而提升辨析词语的能力。

2. 语句理解语句理解考察考生对语句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在行测考试中,经常出现对语句进行判断、推理、填空等题型。

备考时,考生要注重理解语句的结构、语法和逻辑,并善于从整体和细节层面理解语句的含义。

3. 段落阅读段落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要加强对文章框架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梳理出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衔接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段落内容。

4. 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考生在言语表达方面的能力。

考生要能够通过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

在备考时,考生要注重积累常用表达方式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数量关系1. 数与式数与式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的掌握能力。

备考时,考生要牢固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尤其要注意数学符号的区分和运算规律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多种题型的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2. 数列数列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列性质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备考时,考生要加强对数列的性质和规律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数列的求和公式,并注重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

3.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主要考察考生对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掌握。

备考时,要加强对逻辑推理规律和题型的分析,多进行逻辑推理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4. 概率统计概率统计主要考察考生对概率和统计学概念的掌握能力。

备考时,考生要加强对概率和统计学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基本概率和统计学公式,并进行多种题型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三、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对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掌握。

备考时,要加强对逻辑思维和推理规律的理解,进行多种题型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言语理解与表达

表示时间的词
观点+解释说明
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大到小
逻辑顺序
A和B,先A后B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提问方式
对后文进行概括
横线在开头
总结前文 提出对策
横线在结尾
衔接上下文(前后逻辑关系) 把握主题词一致
横线在中间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表述的是
提问方式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
注意选项排除已论述过的内容
提问要点
好+转折+坏
结构
表面上看+转折+实质
转折关系
转折之后是重点
引入+转折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转折前的内容
错误选项特征
非重点表述(围绕例子、原因的表述)
无中生有
标志词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从而;故;导致;使得;造成
结论句在结尾
中心句
因果关系
结论是重点
结构
结论句在开头/中间
后进一步说明
“因此”句为中心句
重点理解其后内容
若为代词
理解之前的内容
错误选项特征
尾句内容并非全是重点
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提问方式
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从文段中可以得知/退出的是……
对比项
A比B更……;A高于/优于B……;利大于弊
快速解题技巧
相对绝对项
绝对表述:一定,必定,能 相对表述:可能,也许,往往
表述与实际不符
易定位特征
“三字一号” 核心名词
包含并列关联词及标点
并列关系
结构
句式相同或相近
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错误特征

公务员考试学习笔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考试学习笔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一.言语理解与表达出题内容1.词性2.色彩义3.形象色彩1)形态2)动态3)程度4)颜色4.抽象和具体固定搭配1)交流——思想、经验、文化2)交换——意见、资料、产品3)侵犯——主权、利益、邻海4)侵占——土地、公款、财产5)发挥——作用、威力、力量二.分析方法1.语境分析1)分析内部语境2)分析外部语境2.语义分析1)理性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1)语义轻重(2)搭配不当(3)侧重点不同①正大光明/光明磊落②举举得意/沾沾自喜2)色彩义(1)褒义,贬义,中性(2)褒义贬用->反讽3)理性义和色彩义的区别(1)概念不同(2)例如语句表达一.语句衔接答题方法1.话题一致1)前后句子主语一致2)陈述对象一致2.句式一致3.思路一致4.色彩一致二.句子排序答题方法1.抓关键句观点句,解释句,例证句2.抓关键词关键词,指代词,重点性词,顺序性词3.抓逻辑结构描写顺序——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片段阅读片段阅读答题思路一.看问题1.逻辑型提问方式:根据本文理解准确的是……符合文意的是……2.主观型1)内容类:根据文章总结,是指内容说明了什么提问方式:内容是……描述了……2)主旨类:根据文章总结,并进行升华,是指内容为什么这么说提问方式:中心是……主旨是……说明了……强调了……二.读材料1.对材料培养敏感性1)抓关键词(1)关键词语(2)总结性词语(3)表达作者观点词语2)抓关键句子(1)首句,尾句(2)表达作者观点的评论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牢骚句3)抓主题词2.分析材料结构1)结构类型(1)总分结构提出问题->解释问题(2)分总结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递进短语:重要的是;重中之重(4)转折词语:事实上;实际上;不过(5)因果之所以A是因为B(6)并列主旨:共同围绕的主题2)多重关联词语与关联词语的有效性三.筛选项1.无中生有2.以偏概全3.与原文意思相反4.混淆概念四.逆思考选项的感情色彩与材料的感情色彩一致。

2024行测言语理解10大知识点梳理

2024行测言语理解10大知识点梳理

一、题型分类:二、学习言语时要注意以下顺序:先主旨,后其他先方法,后技巧先记录,后记忆先保“准”,后冲“量”知识点部分第一部分片段阅读第一章寻求主旨类第一节主旨概括题一、主旨概括题题型认知及解题方法【辨别标志】这段话的主旨/核心意思/概括最全面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重在/旨在说明……这段话的关键词是……关键词:主旨、主要、核心、主题、重在、旨在、议题、关键词、复述等。

【解题步骤】①找主旨句若有主旨句,则对主旨句进行同义替换或精简压缩;若无明显主旨句,则自行归纳概括②对比选项【解题技巧】微观+宏观1.微观技巧:关联词(转折、递进、因果、必要条件、并列)。

2.宏观技巧:行文脉络(总分、总分总、分总、分总分、分分)。

2024行测言语理解10大知识点梳理二、关联词主要学习五种:转折、递进、因果、必要条件、并列。

转折复句【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其实……(弱转折)【关联词语】虽然=虽说=尽管=固然=诚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解题要点】1.转折之后是重点;2.多重转折,需要PK,看谁更重要3.多个转折句:保持独立性,不要强行关联【注意】1.议论文的主旨句通常为:(1)表明作者立场的核心观点句(2)解决问题的对策句2.如果出现两个选项都无误,则优选表述更加明确的选项。

3.围绕转折前内容展开论述的一般是错误选项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除了……,还……,更……【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除了而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解题要点】1.递进之后是重点。

2.多重递进,重点在最后一层递进。

3.递进复句里,递进之前的分句也可保留。

因果复句【典型格式】因为……,所以……(正常语序)之所以……,是因为……(倒装语序)【关联词语】因为=由于(引导原因)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由此可见)=看来(照此看来)=总之=综上所述(引导结论)=总而言之=正因如此=有鉴于此导致、造成、致使、使得【解题要点】1.正常语序下,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结果是重点;倒装语序下,先列现象后做解释,结果依然是重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包括阅读理解、词语理解、标点符号理解、语法概念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1. 阅读理解: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抓住重点,排除干扰信息。

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可以多读一些文章,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练习,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理解:词语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词义辨析能力,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词语。

3. 标点符号理解: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理解文章的语气、语调和句子结构。

考生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相关规则,并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4. 语法概念:语法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语法概念,如主谓一致、形容词、副词的用法、时态和语态等,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语法结构。

5. 语言表达: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出通顺、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公务员行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

具体包括数字推理、数量比较、量化关系和算术运算等方面的内容。

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能够根据一些数字规律和数量关系进行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解答相应的问题。

2. 数量比较:数量比较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大于、小于、等于、比例等概念。

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比较不同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3. 量化关系:量化关系是指能够根据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例如百分比、比率、平均数、增长率等。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量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4. 算术运算:算术运算是数量关系中的一个基础内容,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分数等概念。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课件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课件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课件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重要模块,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部分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

(一)选词填空选词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含义、搭配、语境的理解和把握。

在做题时,要先分析语境,明确空缺处需要表达的意思,再从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同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易错词语。

例如:“在当代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_____力量。

”在这个句子中,空缺处需要一个能够体现创新重要性和强大作用的词语,“中坚”“核心”“主要”“关键”这几个选项中,“关键”更能突出创新的决定性作用。

(二)片段阅读片段阅读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给定的文段内容,并提取关键信息。

常见的题型有主旨概括题、细节理解题、意图判断题等。

主旨概括题需要我们找出文段的核心观点,通常可以通过关联词、行文脉络等方法来确定。

比如,“然而”“但是”等转折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是重点。

细节理解题则要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注意常见的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曲解文意等错误。

意图判断题要在理解文段意思的基础上,判断作者的意图和目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是呼吁倡导等。

(三)语句表达语句表达包括语句排序题、语句衔接题和病句辨析题。

语句排序题可以通过确定首句、捆绑集团、逻辑顺序等方法来解题。

比如,引出话题、下定义的句子通常适合作为首句。

语句衔接题要注意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和话题一致性,使填入的句子能够与上下文自然衔接。

病句辨析题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包括数学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

(一)数学推理数学推理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等常见数列类型。

解题时需要我们观察数列的特征,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一个数列如果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很可能是等差数列;如果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则可能是等比数列。

行测中知识点总结

行测中知识点总结

行测中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词语理解和语句表达三个方面。

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查考生级联和推断能力的题型,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能够进行推理和判断,为后续问题的解答提供依据。

在阅读理解中,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包括快速浏览、精读和理解文章结构及脉络。

对于文章的主旨和细节,需要考生归纳总结,做到抓大放小,理清思路。

同时,考生还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推理,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2. 词语理解词语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词汇理解和词义理解能力,包括词语的含义、词语搭配和词语的辨析等方面。

在词语理解中,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并且了解词语的多义和近义词,能够进行正确的词语辨析。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词语的搭配习惯,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3. 语句表达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语法和逻辑理解能力,包括语句的成分和语序、句型和句式、语法搭配等方面。

在语句表达中,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法,使语句表达准确、清晰。

同时,考生还需要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够理清思路,形成正确的语句表达。

二、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判断推理和情景推理两个方面。

1.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总结和推理能力,包括分类推理、比较推理、排列推理和综合推理等方面。

在判断推理中,考生需要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推理,形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推理规律,能够准确地进行推理。

2. 情景推理情景推理主要考查考生对情境信息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在情景推理中,考生需要根据情景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够准确地理解情境信息,形成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笔记整理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笔记整理

第一章片段阅读1.看问题,确定题型2.带着问题读文段3.对比择优选择答案第一节中心理解提问方式:主要、意在、旨在、想要、主题、观点、概括、介绍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1)有中心句-同义替换(择优)(2)无中心句-全面概括(并列文段)解题技巧:下面二者结合使用(1)重点词句(关联词、主题词、程度词)(2)行文脉络(总-分,分-总)一、关联词1.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1)标志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弱转折,后面也可能是引出事实。

)(2)转折常考结构:①引入+转折提出观点②引入+转折提出观点+解释说明③别人认为……+转折:转折后不好理解,把别人认为相反就是答案。

(3)解题技巧:前后语意相反,情感色彩相反;多重选择最后一个是重点;位于分述句中的转折不重要。

【补】选项出现A与/及/和B……,文段一般为并列结构【补】略读(1)例子:比如、例如、诸如、譬如(2)原因:因为、由于、:、——(3)背景: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2.因果:结论是重点(1)标志词: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故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坏结果(2)尾句出现结论词:总结前文,通常为中心句。

(3)开头/中间出现关键词:①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

②之后又出现并列、因果、转折,需要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拓】选项新宠-因果结构(1)文段结构:结论+原因解释/原因分析+结论(2)正确选项:为什么、为何、何以……,解释/揭示/阐述……的原因/缘由(既有观点又有原因,优选)3.必要条件关系:必要条件是重点(1)标志词:只有……才……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必要条件即“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

【补】对策常考很重要:只有……才……=必须+对策(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应、须、要+做法(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3)前提、基础、保障(4)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阀门之一/要领在于/势在必行(5)A是B的……,B是以A为……【补】对策行文脉络(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3)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举例论证(4)背景+对策(5)文段只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可能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6)问题标志词: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等【补】形象化表达(形象化表达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要内容匹配中心句,形式上生动形象)(1)打造种子这枚农业“芯片”(2)蜜蜂为何“单恋一枝花”(3)但他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4)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善解人意(5)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6)“废墟”何以是美的(7)治理网络文学盗版可用“大数据疗法”【补】反面论证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把前面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拓】对比择优:针对性对策(明确)>问题(不明确)>错误对策4.并列关系:全面概括,提取共性文段特征:(1)包含并列关联词,如同理、也、此为、另外、同时、以及、“;”、还(2)格式规整,层次分明:①句式相同或相近,②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公考行测所有知识点总结

公考行测所有知识点总结

公考行测所有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考试内容,它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文章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内容。

1. 文章阅读文章阅读是指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定的文字材料,理解其中的内容、结构、语义和逻辑,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问题解答或推理判断。

文章阅读题目一般包括主旨大意、段落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内容。

在文章阅读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主旨;(2)注意文章细节,抓住关键信息;(3)辨别作者的态度和观点;(4)灵活运用逻辑推断。

2. 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稿件。

应用文包括书信、公文、通知、便笺、备忘录等。

在应用文写作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准确、得体;(2)格式规范、清晰;(3)内容齐全、层次清晰;(4)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部分,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数量分析能力。

数量关系包括逻辑推理、数量比较、数字推理、运算分析等内容。

1.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规则,推断出相应的结论或结果。

逻辑推理题目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分析条件、找出规律、推理结论。

在逻辑推理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条件;(2)寻找规律和关系;(3)灵活应用逻辑思维;(4)注意排除干扰项。

2. 数量比较数量比较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信息,进行数量的对比和分析。

数量比较题目一般包括大小关系、增减关系、比例关系等内容。

在数量比较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较大小、抓住重点;(2)分析增减、把握趋势;(3)计算比例、推断结论;(4)注意理解多种表达形式。

3.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数字信息和规律,推断出相应的结果或关系。

数字推理题目一般包括数字逻辑、数字关系、数字推算等内容。

在数字推理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数字信息、寻找规律;(2)推断关系、确定结论;(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4)注意辨别奇偶、质数、倍数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考点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考点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考点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1、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考察方式主要为片段阅读。

根据已给的一段文字材料查找主要信息,这主要涉及到主旨概括题的考察;而查找重要细节,主要以细节理解题的方式出现。

查找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是做题的第一步,在此之上,才可以继续进行归纳概括、理解或推断。

事实上,不论考查方式如何变化,查找文段主要信息都是言语中最重要的考点,是做大部分试题的基础。

因此考生应对其方法和技巧有足够的了解和熟练的应用能力。

另外,基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意图题主旨化和细节理解题主旨化是题目数量有所增多,其实也是对这一考点的延伸。

2、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考查方式主要为片段阅读中的词句理解题和代词指代题。

在作答这两类题目时,要注意上下文的“小语境”,即根据语境中的重要提示信息来理解指定词语或语句在文段中的特定含义,切忌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选择。

同时,代词指代题还要注意“指代就近原则”,如果文段中出现多个代词时,要注意区分各自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3、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考查方式主要为片段阅读中的主旨概括题。

在找寻到文段主要信息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恰当地概括归纳,尤其是几个并列句式组成的分--分结构文段,对考生的归纳能力要求更高。

概括归纳中心主旨,是考生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考点。

4、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考查方式主要为主旨概括题和细节理解题。

在主旨概括题中,命题人为了增加考试难度,通常不会将文段中的主题句直接命制为正确选项,而需要我们对主题句进行同义替换或精简压缩。

行测知识点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归纳、推理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1. 语义理解语义理解是指对语言的意义进行正确理解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语义理解题包括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和语义逻辑等。

2. 语法理解语法理解是指对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正确理解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语法理解题包括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的辨析和语法错误的改正等。

3. 修辞与推理修辞与推理是指对表达方式和推理关系进行正确理解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修辞与推理题包括修辞表达、作者观点的推理和逻辑关系的分析等。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数字推理、数列等方面的内容。

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指通过数字的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包括数字关系的推理、数字运算的推理和数字错误的发现等。

2. 数列数列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数字序列。

在行测中,常见的数列题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判断和推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判断判断是指通过观察和对比来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判断题包括判断文章的真假、判断论据的合理性和判断事实的推理等。

2. 推理推理是指通过已知信息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推理题包括逻辑推理、因果关系的推理和条件关系的推理等。

四、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对图表、统计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1. 图表分析图表分析是指对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图表分析题包括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等。

2. 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分析是指对统计数据中的各类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在行测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分析题包括百分比、平均数和标准差等。

五、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对日常生活、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表达题............................................................ 8 一、语句排序题.................................................... 8 1.确定首句.................................................... 8 2.确定捆绑集团................................................ 9 3.确定顺序.................................................... 9 4.确定尾句................................................... 10 二、语句填空题................................................... 10 1.横线在结尾................................................. 10 2.横线在开头................................................. 10 3.横线在中间................................................. 10 三、接语选择题................................................... 10 3.1 系统课方法 ...............................................10 3.2 粉笔补充 .................................................11 四、词句理解题................................................... 11 五、标题添加题................................................... 12
逻辑填空题........................................................... 12 1.词的辨析................................................... 12 2.关联关系................................................... 12 3.对应关系................................................... 13
文段特征: 1.文段围绕其展开。 2.一般高频出现。 3.多为名词。 4.前有引入后有解释说明。 5.后有冒号、即、破折号等表示解释说明的标志词。
要点: 干扰选项:范围扩大/缩小/偷换 正确答案的主题词要与文段保持一致。 针对低频出现的主题词,注意文段中的指代词,这也是找主题词的突破口。
6.程度词
典型标志词:更、最、正是、尤其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 非典型标志词:致命、无疑是、核心、突出。 理论要点:程度词所典型格式: 2
转 载行 请测 注备 明考 出知 处识 :点 13687(54个55人1@总qq结.)com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理论要点:结论是重点,原因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2.1 引导结论的标志词
1.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 2.导致、致使、使得、造成,引导结论。 3.为什么、为何+结论。 4.其他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 2.2 知识链接 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中间,之后仍有其他语句: 1.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 2.之后出现转折、递进等关联词时,一般转折后、递进后是重点;当结论之后 出现并列关联词时,通常前后都是重点,要概括全面。 2.3 要点 1.考情:“因此”“于是”等结论词若出现在结尾,且前有句号,其引导的完整 语句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高达 90%。 2.故事型题目:一般开头会介绍开端,然后介绍故事的发展,最后讲述故事的 高潮。重点在高潮部分,所以故事类题目重点关注尾部。 3.当题目直接提问原因时,关注“由于”“因为”之后或“因此”之前的内容。
细节判断题............................................................ 7 一、细节主旨化(考查趋势)........................................ 7 二、典型细节题.................................................... 7
5
转 载行 请测 注备 明考 出知 处识 :点 13687(54个55人1@总qq结.)com
1)“因此”出现在文段结尾,引导正确答案的概率高达 90%。 2)若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重点, 也看作是“分---总”结构。 3.总---分---总 开头提出观点,尾句对观点重申,此时观点更明确,有助于找到文段中心。 4.分---总---分 1)“因此”出现在中间,后文进行解释说明,为“分---总---分”结构。 2)对策出现在中间,后文对该对策的意义、效果进行解释说明,也属于“分--总---分”结构,对策是重点。 3)“分---总---分”结构的“总句”如果出现在文段中间,通常情况下会有关 联词引导。但凡中心句出现在文段中间,都会有关联词引导,不管是表对策的标志 词(因此)、还是表转折的标志词、以及程度词,一定会有关联词提示文段中心。 5.分---分:即并列结构,需全面概括。 行文结构要点: 1.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点。 2.中心句位置特征:通常出现在文段首、尾。
转 载行 请测 注备 明考 出知 处识 :点 13687(54个55人1@总qq结.)com
言语理解
中心理解题............................................................ 2 一、重点词语...................................................... 2 1 转折关系 ....................................................2 2.因果关系.................................................... 2 3.必要条件关系(对策类)...................................... 3 4.并列关系.................................................... 4 5.主题词...................................................... 5 6.程度词...................................................... 5 二、行文脉络...................................................... 5 三、错误选项特征.................................................. 7
4
转 载行 请测 注备 明考 出知 处识 :点 13687(54个55人1@总qq结.)com
1.两方面情况:和、及、与、同 2.更多种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知识链接: 1.分句表达意思相同时要提取各分句的共性。 2.纠结时可用反推,看哪个选项可以涵盖全文的内容就选择哪个选项。
5.主题词
4.并列关系
理论要点:概括全面完整。文段为并列结构,选项要包含每个分句的内容。 文段特征:
1.包含并列关联词或标点,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2.层次分明,格式工整。 3.无明显其他关联词(最难掌握),文段没有出现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没有 任何其他的关联词、标点符号、句式一致等,只是围绕一个事情论述了两个或多个 方面,此时通过分析文段内容确定为并列结构。 选项特征:
3
转 载行 请测 注备 明考 出知 处识 :点 13687(54个55人1@总qq结.)com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 3.3 要点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意义/效果,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2.文段提出对策时,选项也需围绕对策表述。文段中出现对策和对策的意义、 效果时,对策是重点。应先有对策,才能有意义和效果。 3.当文段只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部分时,“解决问题”通常会作为正 确答案出现在选项中。 4.解决问题的对策应是针对文段的症结点,这样就不会无中生有。 3.4 知识链接: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文段出现假设情况,吧假设 的情况反过来就是正确答案。有否则的句子,直接看否则之前。 做反面论证题目时,先通过反面论证心里预设答案,然后再看选项。 有时多个选项都包含对策,但所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所以纠结的时候可以运 用反推思维,如果恰好对应文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则为正确答案。 3.5 文段特征 1.对策在结尾: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 对策是重点。 2.对策在开头:开篇提对策,后文进行原因论证或正反论证,则对策是重点。 3.对策在中间:前文通过各种内容引入,然后提出对策,后文有对对策的解释 说明,则对策本身最重要。
3.必要条件关系(对策类)
典型格式:只有 A,才 B。 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是重点,即“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若句子为“A,才 B”,此时“才”之前的内容依然是重点。 3.1 标志词
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须、亟待+做法。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3.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 4.前提、基础、保障。 5.除非、只要,重点关注条件;无论…都…,重点关注“都”后面的内容。 (上述标志词不仅会出现在文段中,也会出现在选项中。若文段本身有对策,选答 案时应选对策与之对应) 3.2 行文脉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