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合集下载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通报【法规类别】计划生育管理【发文字号】襄文[2008]4号【发布部门】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发布日期】2008.02.22【实施日期】2008.02.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通报(襄文〔2008〕4号2008年2月22日)2007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紧紧围绕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强化以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和《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主要内容的依法管理;积极推进以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活动为龙头的优质服务;扎实开展以改善出生人口结构为目的的控制出生婴儿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使全市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呈现健康发展态势,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枣阳市轻工业协会等95个单位“全市200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段永建等98名同志“全市200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名单附后),予以通报表彰。

市委、市政府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发扬成绩,保持荣誉,努力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向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学习,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经济和人口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人口安全意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责任指标,进一步提高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的通知(2007)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的通知(2007)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的通知(2007)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公布日期】2007.02.16•【字号】襄樊政办发[2007]1号•【施行日期】2007.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的通知(襄樊政办发[2007]1号)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襄樊的重要一年。

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指导今年全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文件。

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今年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并印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责任单位要根据职责,对照任务,细化目标,层层明确责任,逐项落实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年底将工作情况报告市政府。

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发展第一、富民优先、和谐至上的理念,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切实抓好《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市政府办公室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督办检查,并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附件: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7年主要工作的分解意见2007年2月16日附件: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7年主要工作的分解意见一、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1、生产总值增长12%(由市发改委、经委、农办、农业局、商务局负责)。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40亿元(由市发改委负责)。

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由市商务局、供销社、商贸行业协会负责)。

4、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额增长15%(由市商务局、发改委负责)。

2007年襄樊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襄樊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襄樊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德炳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改善、效益提高。

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75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7%、16.3%、11.6%;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90.6亿元,增长11.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6亿元,增长12.1%。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91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9元,分别增加972元和328元。

工业兴市成效明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8亿元,增长19.5%;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46户,比年初增加105户,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户,风神襄樊公司和东风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产值过百亿元;高新区新落户工业项目60多个,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精品名牌战略扎实推进,际华三五四二公司的“福龙”牌高支高密纯棉坯布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骆驼蓄电池公司的“骆驼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湖北名牌16个,著名商标37个。

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

农业增产增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

粮食产量和收购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71.6亿斤和35亿斤,实现农业增加值126.4亿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速,建立连片10万亩以上的板块基地10个,其中100万亩以上板块2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6家。

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挂牌运行。

市、县、乡三级新农村试点达141个,启动了10个重点镇和107个示范村的整治工作,村容整治步入全省“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工作的先进行列。

建成通村公路3091公里,完成饮水安全工程294处,新建沼气池7000多口,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镇镇通宽带。

襄樊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襄樊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襄樊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省统计公报2008-08-06 16:29:42 阅读1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襄樊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9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41.12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238.51亿元,增长12.9%。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0407元。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9∶36.8∶40.3变化为20.3∶40.1∶39.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6%。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9%,涨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稳步回落。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91%,分别比上年回落3.2个和3.14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个别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约束日益显现;就业压力增大;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等。

中共襄樊市委办公室、湖北省襄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襄樊年鉴〉(2007)编纂方案》.doc

中共襄樊市委办公室、湖北省襄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襄樊年鉴〉(2007)编纂方案》.doc

中共襄樊市委办公室、湖北省襄樊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樊年鉴〉(2007)编纂方案》的通知发文单位:中共襄樊市委办公室湖北省襄樊市政府办公室文号:襄办文〔2007〕25号发布日期:2007-4-9执行日期:2007-4-9生效日期:1900-1-1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军分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襄樊年鉴〉(2007)编纂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落实有关撰稿工作,按期完成编辑任务,确保《襄樊年鉴》(2007)如期出版。

中共襄樊市委办公室、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4月9日《襄樊年鉴》(2007)编纂方案《襄樊年鉴》是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主管,襄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市情工具书,16开精装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为做好《襄樊年鉴》(2007)编纂出版工作,现制订编纂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襄樊年鉴》(2007)编纂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2006年全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襄樊服务。

二、篇目设置及撰稿单位《襄樊年鉴》(2007)设29个部类,下设百余分目,基本资料以条目形式编写。

(一)特载(市地方志办公室)(二)大事记(市档案局)(三)襄樊概貌(市地方志办公室)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市地方志办公室)2、行政区划(市民政局)3、人口与民族(市公安局、民族宗教局)4、气候(市气象局)5、水情、水资源(襄樊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6、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市国土资源局)7、林业资源(市林业局)8、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统计局)9、市级机构设置(市编办)(四)市级领导机构1、中共襄樊市委员会(市委办公室)2、襄樊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办公室)3、襄樊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办公室)4、政协襄樊市委员会(市政协办公室)5、市级领导机构负责人(市委组织部)(五)组织人事。

2007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荆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荆州市统计局2008-2-222007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社会协调发展,民生得到改善,全面实现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据初步核算(下同),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在5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增速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54.2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完成174.2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完成191.3亿元,增长10.1%。

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6844提高到8093元,超过1100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8.9:32.4:38.7调整到2007年的29.7:33.5:36.8,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7.9%、50.7%、31.4%。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4.7%,涨幅提高 2.7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1.1%、0.3%、0.4%、2.2%、2.2%、5.7%;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工具,分别下降0.7%、2.8%。

核心CPI比上年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达到2.3%。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2.3%。

劳动就业形势较好。

2007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99.7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7.3万人,农村劳动力216.7万人。

据工商部门统计,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为32.83万人,比上年增加4%。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4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6万人、转移15.5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 0 0 7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 1 1.5%,四季度增长1 1.2%。

央、。

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囝1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指导,深●_固圆内牛产总值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比卜年增K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 萨。

|丽'21087咱1}嘲囹新的成就。

擒一姗㈣㈣i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o ∞∞∞吣∞ot ¨枷¨Ⅲ¨㈣蚧=:一、综合 00Z0∞单位:%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 指 杯仝 圊城 市 农 村2466l 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 2.3%。

商品零售价 届民诮绮价格夤品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l 0亿元, 格上涨3.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其中:锒食I 盘I 禽震碡增长3。

7%;第二产业增加值1 2I 38】亿 3.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 油船杆蛋元.增长1 3.4%;第三产业增加值 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鲜果 0 0 96328亿元,增长1 1.4%。

第一产业增 价格上涨2.8%。

原材料、燃料.动力 缃洒段I|J 品在精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 购进价格上涨4.4%。

农产品生产价格 家庭吐*用曲Z 扳务 医疗但健膻个人川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上j ;l }18,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 空J 西和庙e 烈取孰白支化川品四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韭 格上涨7.6%.莫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 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 上年末增加3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 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 1.1%. 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7年度外经贸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7年度外经贸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7年度外经贸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公布日期】2008.06.30•【字号】襄樊政办发[2008]63号•【施行日期】2008.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7年度外经贸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襄樊政办发[2008]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对外经贸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襄樊市对外经贸工作考核办法》(襄办发[2002]11号)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外贸出口奖励政策的通知》(襄樊政办发[2006]101号)文件精神,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2007年度全市外经贸工作进行了考核。

依据考核结果,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外经贸工作进行奖励。

现通报如下:一、综合考核情况县(市)、区(含两个开发区)优胜单位(综合得分100分以上前2名):南漳县、襄阳区,分别奖励3万元。

二、单项任务完成情况1.完成出口创汇任务的单位有南漳县、宜城市、襄城区、襄阳区、枣阳市、高新区、保康县、市经委,依次分别奖励15000元、30000元、30000元、20000元、20000元、18000元、12000元、12000元。

超额完成出口创汇任务的单位有南漳县、宜城市、襄城区、襄阳区、枣阳市、高新区、保康县、市经委,另依次分别奖励500元、5000元、4000元、2000元、3500元、5000元、500元、5000元。

未完成出口创汇任务的单位有樊城区、老河口市、谷城县。

2.完成利用外资任务的单位有南漳县、宜城市、襄城区、襄阳区、保康县、樊城区,依次分别奖励25000元、20000元、20000元、16000元、8000元、16000元。

超额完成利用外资任务的单位有南漳县、襄阳区,另依次分别奖励5000元、2000元。

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2011

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2011

2011年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襄阳市统计局2012年03月17日热度:357[字号大中小]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2011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抓重点、破难点、抢进度、重实效,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巩固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6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16.99亿元,同比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623.57亿元,同比增长15.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51.9:32.9调整为13.7:57.1:29.2。

图1 2006-2011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图2 2011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单位%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2011年,全市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7.4%、34.2%、47.7%、20.9%、69%,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4、7.4、6.4、1.9、8.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同比上涨。

2011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8%,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面上升,其中,食品类涨幅最大,同比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9%和4.1%,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上涨1.3%和1.0%,烟酒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0.8%、0.5%和0.1%。

零售物价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5%。

图3 2006-2011年襄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二、农业主要农作物喜获丰收。

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94.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5.62万吨,同比增长3.4%,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

2007年湖北经济形势回顾及2008年走势展望

2007年湖北经济形势回顾及2008年走势展望

2007年湖北经济形势回顾及2008年走势展望■湖北省统计局/魏尚平2007年,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经济结构不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一定进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预期目标除物价涨幅外,其他目标均超额完成。

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008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全年经济仍可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一、2007年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预计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可达到8800亿元,增长14%以上,增幅高于全国水平,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增长10%的目标。

自2004年以来,我省GDP已连续15个季度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12%以上的增长水平,这表明我省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除油料减产外,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将比上年有一定幅度地增长。

2007年粮食总产可达到2285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75万吨,增长3%左右。

夏粮总产增长10.1%,早稻总产略增,中稻增产,晚稻持平略增,秋杂持平略减。

棉花总产45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油料由于面积减少,总产下降。

畜牧生产逐步恢复,生猪、家禽等存栏明显增加。

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等产量保持增长态势。

(二)工业经济加速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22%以上。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

全省工业实现销售产值8441.83亿元,同比增长28.7%,增幅快于现价工业总产值0.2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72%,比上年同期提高0.1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43.7%和67.3%。

工业生产运行呈现以下特点:1.轻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快于重工业。

1~11月份,全省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49.39亿元,同比增长28.2%,增幅比全省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快4.7和6.5个百分点。

2007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7年陕西生产总值5369.85 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69亿元,增长6.7%,占生产总值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2916.97亿元,增长17%,占生产总值的54.3%;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19亿元,增长13.1%,占生产总值的34.6%。

人均生产总值14350元,比上年增长14%。

二、农业
2007年,全省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5210.5万亩,较上年增长0.6%,总产量稳定增加;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园林水果总产量突破900万吨大关。

2007年
比上年增长(%)粮食产量
1194.4万吨3.8棉花产量9.0万吨
3.1油料产量4
4.2万吨
-0.5 #油菜籽30.4万吨
4.1烤烟产量
5.7万吨
-7.2蔬菜产量1022.4万吨
9.4水果总产量1125.0万吨
6.8 #园林水果940.2万吨
6.6 #苹果701.6万吨
7.9茶叶产量1.4万吨
12.3。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为主题,紧紧围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唐山”两大任务,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量与速度、结构、效益、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开创了唐山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0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595.55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897.51亿元,增长16.2%。

非农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10.8:58.0:31.2调整为10.3:57.4:32.3。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7734元,比上年增长13.9%。

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3%,涨幅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0%,农村上涨5.2%。

在统计的八大类价格中,食品类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衣着类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4.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3%,涨幅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涨幅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7%。

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7.31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2.23万人,比上年减少2.5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3.65万人,增加7.9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1.43万人,增加2.45万人。

湖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湖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08年)2007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着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具体表现为速度快、效益佳、结构优、后劲足、收入多等特点,经济迈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一、综合2007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915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是1979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22.8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094.19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633.02亿元,增长15.2%。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5.0∶44.4∶40.6调整为15.5∶44.8∶39.7。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7.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7%,房地产业增长16.5%,其他服务业增长21.3%。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8%,涨幅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5.1%。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2.6%,衣着类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0%,居住类价格上涨6.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0%。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5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万人。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1%,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经济日报/2008年/2月/29日/第003版综合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6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增加10万公顷。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905人次,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外国人8472人次,比上年增长8.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全年旅游总收入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旅游外汇收入413.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5%。全市共有涉外星级饭店41家,客房出租率59.2%。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6亿元,增长18.6%。其中,税收收入7.92亿元,增长27.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80亿元,增长44.9%;营业税2.23亿元,增长13.7%;企业所得税0.60亿元,增长72.5%;个人所得税0.31亿元,增长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合计38.66亿元,增长32.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95亿元,增长39.2%;教育支出7.63亿元,增长42.0%;科学技术支出0.42亿元,增长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6亿元,增长28.1%。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2752万元,增长29.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6241万元,增长26.9%;寿险保费收入76511万元,增长30.3%。保险赔付支出42540万元,增长44.9%。其中,财险赔付支出9993万元,增长16.0%;寿险赔付支出32547万元,增长56.8%。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9.3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382.45
15.7
包装机械

277
-45.1
1-11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4.6,比上年提高45.1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07亿元,增长25.7%;实现利税30.31亿元,增长2.36倍,其中利润13.41亿元,和上年相比扭亏增盈17.08亿元。在全市利税总额中,地方企业实现利税20.87亿元,增长43.9%;实现利润12.16亿元,增长61.2%。亏损企业亏损额0.85亿元,增长1.0%。

7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发展第一、富民优先、和谐至上的理念,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实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7年,襄樊市生产总值785.45亿元,同比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3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42.43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02.99亿元,同比增长14.6%。

人均生产总值14478元,同比增长14.6%。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43.1:38.2调整为17.8:43.6:38.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成长加快。

2007年工业企业达到4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546家增加到716家。

产品创优、技术创新取得新的成效,新增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0家。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沃尔玛、武商百货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市区,农村商业网点达到7200个。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2007年,7个县<市)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1.26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2亿元,同比增长44.5%;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6%上升到29%。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5.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5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2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4.95%。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发展个体私营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发展个体私营

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和50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通报【法规类别】奖惩【发文字号】襄文[2008]22号【发布部门】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发布日期】2008.06.18【实施日期】2008.06.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全市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和50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通报(襄文[2008]22号)2007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促进全市经济增长,扩大城市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鼓励先进,推动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枣阳市等4个县(市)区为“2007年度全市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授予谷城县石花镇等15个乡镇(办事处)为“2007年度全市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办事处)”荣誉称号;授予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为“2007年度全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50强”荣誉称号(名单附后),并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企业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全市广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要向先进企业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成长壮大。

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以先进单位为榜样,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鄂发[2005]15号)和《。

2009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襄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全市上下砥砺奋进克时艰,凝心聚力促发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逆势上扬、快速回升,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1.01亿元,同比增长15.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0.21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5.32亿元,同比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425.48亿元,同比增长14.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5∶45.0∶37.5调整为16.7:47.9:35.4。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071元,同比增长14.8%。

图1 2005-2009年襄樊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图2 2009年襄樊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单位 %县域经济增势强劲。

2009年,全市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6.2%、51.4%、73.6%、28.3%,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2、23.8、20、5.1个百分点。

新增襄阳、枣阳、宜城、老河口、谷城等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县市。

市场物价呈现积极变化。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3%,零售物价格同比上涨1.6%。

分类别看,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升0.2%、2.2%、1.5%和0.1%;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通讯类、居住类分别下降5.3%、1.0%、1.7%和5.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88%;作为中间环节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指数同比上涨1.14%。

图3 2005-2009年襄樊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 %二、农业主要农作物喜获丰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发展第一、富民优先、和谐至上的理念,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实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7年,襄樊市生产总值785.45亿元,同比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3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42.43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02.99亿元,同比增长14.6%。

人均生产总值14478元,同比增长14.6%。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43.1:38.2调整为17.8:43.6:38.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成长加快。

2007年工业企业达到4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546家增加到716家。

产品创优、技术创新取得新的成效,新增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0家。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沃尔玛、武商百货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市区,农村商业网点达到7200个。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2007年,7个县(市)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1.26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2亿元,同比增长44.5%;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6%上升到29%。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5.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5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2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4.95%。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2007年,全市粮食面积603.52千公顷,同比增长3.46%,粮食总产量78.96亿斤,是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年棉花总产量3.67万吨,同比增长7.3%,全年油料总产量5.6亿斤,同比下降9.7%,全年蔬菜总产量61.96亿斤,同比下降1.6%;全市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全面增长。

生猪出栏达到485.5万头,同比增长15.0%;羊出栏98.78万只,同比增长13.6%;牛出栏46.3万头, 同比增长17.8%;家禽出笼6232.6万只,同比增长10.1%;禽蛋产量18.2万吨, 同比增长14.8%;牛奶产量4644吨,同比下降2.6%;水产品产量19.87万吨,同比增长19.4%。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11.18亿元,同比增长17.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87亿元,增长22.16%。

龙头及支柱产业是襄樊市工业经济增长主动力。

全年汽车、纺织、烟草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电力完成工业总产值654.65亿元,同比增长14.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6%。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白酒产量2.47万千升,同比增长42.0%;卷烟产量283.73亿支,同比增长17.3%;纱产量19.04万吨,同比增长1.3%;布产量4.86亿米,同比增长8.0%;服装产量1348.46万件,同比增长7.6%;水泥产量359.96万吨,同比增长57.5%;汽车产量19.27万辆,同比增长18.6%;发电量88.01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1.4% 。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7%,元-11月,716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56.76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利润25.62亿元,同比增长39.9%;完成税金总额35.98亿元,同比增长37.3%。

建筑业稳定发展。

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1.25亿元,同比增长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

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大关,达到265.8亿元,同比增长32.6%。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6.5亿元,同比增长33.6%,施工项目1407个,同比增加8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81个,比去年净增78个。

2007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92个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城镇以上完成投资的60% ,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项目比重提高。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2.8亿元,同比增长46.4%。

其中工业投资大幅提高,完成投资132.2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55.9%,同比增长46.3%,高于全市城镇以上投资增幅的12.7个百分点,成为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99.16亿元,比去年净增43.1亿元;电力燃气及水投资完成31.32亿元,比去年减少2.11亿元,同比下降6.3%。

92个亿元项目中,新型工业化项目有57个,占92个亿元项目61.96%。

房地产快速发展。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6.87亿元,同比增长24.3%。

房屋施工面积达到39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2%;商品房销售面积15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商品房空置面积2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

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87亿元,同比增长18.3%。

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1.62亿元,县零售额完成20.4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56.77亿元,分别增长18.9%、17.6%和16.1%。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9亿元,同比增长27.4%;住宿餐饮业34.0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他行业47.51亿元,同比增长14.6%。

六、对外经济贸易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

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0295万美元,同比增长29.2%。

其中:外贸出口额达27719万美元,同比增长25.9%;一般贸易出口总额27182万美元,同比增长29.04%。

进口12576万美元。

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5143万美元。

利用外资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0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3%,超额完成目标任务8900万美元的20.2%。

2007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其中来自东南亚和港澳台的外商投资企业共11家。

新加坡丰益投资公司与山东鲁花集团合资经营的襄阳鲁花花生油项目,投资总额2934万美元,合同外资421万美元,将对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

2007年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2559.8公里,其中高级公路270.3公里。

全市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1%;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8%。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 3.12亿元,同比增长7.6%;电信业务总量14.82亿元,同比增长10%。

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06万户。

本地电话用户84.68万户。

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5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56万人次,同比增长26.7%;旅游外汇收入1006.09万美元,同比增长12.7%;接待国内旅游者750.71万人次,同比增长8.8%;国内旅游收入40.28亿元,同比增长16.6%。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财政收入态势良好。

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8.9%。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万元,同比增长16.5%。

其中:国税收入53848万元,同比增长16.1%,地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21.2%。

财政总支出万元,同比增长26.0%。

金融运行平稳。

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3.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其中:储蓄存款469.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6%;企业存款138.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7%。

全市完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4.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短期贷款172.32亿元,增长4.2%;中长期贷款163.56亿元,增长36.8%。

全年货币累计回笼21.8亿元,同比增长26.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

全市保费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39.02%。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112.3%;寿险保费收入14.42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4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0.27亿元。

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7.35亿元,同比增长56.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事业继续发展。

2007年,全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0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8项,共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48项,获无偿资助经费近20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共申请专利1500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2.81亿元,同比增长26.1%。

其中:电子信息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5.6%;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40.3%;新材料增加值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1.93亿元,同比增长21.0%,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增加值8.19亿元,同比增长65.8%。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01所,在校生83.24万人。

其中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2.3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3所,在校生6.87万人;普通中学273所,在校学生35.65万人;小学1041所,在校生33.92万人。

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0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2007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9个。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4%;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1%。

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

2007年度文化市场共处罚违规网吧107家(次),其中停业整顿23家、罚款48家、停业整顿且罚款36家,同时还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市娱乐市场开展大型专项整治活动3次,有效保证了襄樊人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

2007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6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1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妇幼保健院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6万张;卫生机构人员7.0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万人,执业医师1.68万人,注册护师(士)1.71万人。

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我市成功的承办了2007-2008年全国男子排球联赛湖北男排的主场比赛,现场观战人数达到42000人次,扩大了排球运动在襄樊的影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