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闫福林
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科研训练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实证研究结果。
一、科研训练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对一定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相比于只进行传统理论学习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新。
这种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相比于未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科研训练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训练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科研训练,学生需要运用实际技术和设备进行实验和研究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研究表明,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相比于未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上有显著的提升。
四、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习动力科研训练是一个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通过参与科研训练,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深入学习和探索产生动力。
研究表明,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相比于未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学术的兴趣。
结论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科研训练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习动力。
因此,大学生在接受科研训练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1. 陈晓莉. 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12): 67-69.2. 张志明, 张明. 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 青年教师, 2018(06): 89-90.3. Smith, J., & Johnson, K. (2017). The Impact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n Student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88(5), 732-756.。
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4期24 李杨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讲师;朱晓东,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李杨帆 朱晓东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更是一个难点问题。
本文分析美国一流大学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探索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提出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国际学术前沿/社会热点相结合、与本科课程教学相结合,强化专业特色的培养理念,在培养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城市生态学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1]。
近年来,美国众多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 UROP)引起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这种旨在培养和支持教师科研与本科生学习创新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计划邀请本科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教师科研,他们可以获得学分或酬劳。
麻省理工大学(MIT)的具体做法是:“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为本科生提供从事尖端科学研究的机会,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全过程,包括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和提出书面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口头报告;本科生申请到的“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项目可以是持续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更长,从事研究的领域可以在麻省理工大学的任何院系或跨学科的专业;本科生在研习过程中获得实际技能和知识,将适用于他们未来的毕业后职业生涯或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们成为参与令人兴奋的科学研究的一分子甚至主体。
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支持下,我国高校的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融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中。
这为发掘大学生的创新研究潜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大学生的学习、学术适应和新环境适应才刚刚开始[2],他们普遍存在着专业基础知识积累不够、科研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在科研训练计划实践过程中,一些学生也相继出现了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
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而科研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深入分析问题,辨析论证,批判评价。
在科研训练中,学生需要面对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数据收集等手段进行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比较分析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其次,科研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
通过参与科研训练,学生可以学会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他们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挖掘新的知识与发现,从而培养出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研训练可以鼓励学生有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科研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科研工作需要学生与同学、导师以及专家进行频繁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需要与他人讨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进行实践操作等,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团队协作更加高效。
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科研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科研训练面临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询资料、实践操作等方式去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找出最佳答案。
这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教师的职责。
文章在新生研讨课讲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从大学一年级起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阐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新生研讨课;创新能力;科研训练0、引言以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工作。
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启蒙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科研创新的潜力和动力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在基础教育环节,学生大多将升入大学作为学习的基本目标,进入大学校门后又习惯沿用中学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方法,但同时又有了解大学专业研究的渴望。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一年级就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意识,扭转学生的惯性思维,使学生尽早步入探索科学和创新的实践轨道。
大学一年级不仅是基础课学习的重要阶段,而且是培养科学研究素养、认识科学研究本质、提高创新意识的关键阶段,还是造就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切入点。
基于此种理念,我们从2008年开始开设了搜索引擎与数据管理新生研讨课程,目的是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触学科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索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已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研讨题目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考核和考试方法的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支持。
1、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其实现途径1.1 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意识和创新兴趣维基百科对“创新”的解释: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也指自然科学的新发现。
创新来源于社会与人类的需求与问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知识传播的教学方式,借鉴科研项目的申请与研究过程,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研究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详细讨论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一、培养目标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是指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意愿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教育学生勇于挑战固有观念,寻找问题背后常遇到的研究与创新机会。
最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方法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需要采用多种培养方法。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如科学研究方法、创新与创业等,通过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对研究与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其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科研导师制度,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研究能力。
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三、培养途径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各种培养途径。
首先,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竞争,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了解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科研思路,扩展自己的科学视野。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加入研究团队或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合作,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总结起来,大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建立科研导师制度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收稿日期:2002-01-07作者简介:霍霞(1961-),女,河南省许昌市人,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1001-7130(2002)01-0007-02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霍霞,徐锡金(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汕头515031)摘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在这种形式下,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就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深入发掘学生科研潜能等问题简单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大学生中图分类号:R -4文献标识码:B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
纵观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转向智能型、素质型,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在培养高校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综合素质方面该怎样适应这一转变?众所周知,由于受传统教育方法和现实条件的束缚,长期以来传统的考试机制只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严密考核,这在无形中鼓励学生去死记硬背,容易养成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压抑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但如今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适应将来社会的真正人才。
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诸如德行、科研精神等,都是合格人才不可缺乏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人才诸多素质中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为了民族的长远利益,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面对占高校绝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对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如何在科研项目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如何在科研项目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大学生所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在科研项目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竞争力,还对于个人的学术研究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项目选择、学习思维、团队合作、实践应用等方面,为大学生探讨在科研项目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建议。
一、项目选择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步骤。
大学生应该对不同的科研领域有所了解,根据自身的兴趣、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同时,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选择前沿性、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能够为个人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契机。
二、学习思维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
大学生应该加强对相关领域的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追踪最新的研究进展。
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助于发现问题、寻找突破口,为创新提供思维支持。
此外,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不断的质疑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团队合作科研项目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是大学生在科研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团队中,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想法。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交流,激发创造力和思维碰撞,促进个人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团队合作还能帮助大学生学会分享和借鉴他人的创新思路和经验,丰富自己的创新思维模式。
四、实践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应用不断锤炼和提升。
大学生在科研项目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
不仅要善于利用实验和数据分析进行验证和验证,还要探索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寻找科研成果的应用路径。
通过将创新成果落地到实际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创新过程和实践应用的理解和积累,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正如同种子发芽生根一般需要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创新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创新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创新是如今许多高校教育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科研能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首先,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其次,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科研项目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和研究任务,因此,培养科研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与科研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其未来的学术水平。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来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
1. 提供科研导师指导大学可以安排科研导师给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科研方向,制定科研计划,并指导其科研活动的开展。
科研导师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科研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潜力。
2. 推进科研项目课程化学校可以将科研项目纳入课程设置,开设科研项目相关的课程,并将科研项目列为必修或选修课程。
通过课程化的科研项目,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 组织科研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各类科研实践活动,如科研竞赛、学术交流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科研成果和交流学术的平台。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4. 提供科研资源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高校可以提供各种科研资源支持,如科研经费、实验室设备等。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及实践创新研究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及实践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科研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的建议。
科研能力培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包括科研方法的培养、科研实践的指导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科研课题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探究。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实验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科研方法和科研实践的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构建科研课题、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科技论文等科研方法。
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可以掌握科研方法,并且提前接触到科研实践,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科研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学生分享科研心得和经验。
这些交流活动的举办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如何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成为了人才的关键指标之一。
而科研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教育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就如何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一、提供科研机会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通过提供科研机会来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这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导师引导和指导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学校设立一些科研基地和实验室,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有成就的学者或者企业精英来校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前沿的科技动向,促使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热情不断地提高。
二、培养创新思维其次,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前提。
在科研活动中,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具有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多维度思维等特征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死记硬背”有着根本的区别,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科研论坛和研讨会,推广一些国际化、创造性的科学家或者专家们的创新观念,而且通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讨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竞赛等各类活动,以此积累跨学科学习和科研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强化应用能力除了创新思维能力,科研活动还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应用能力,把创新思维能力转换为创新能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要想利用科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实践中磨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具体方法:学校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与实际问题解决相关的课程,并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鼓励学生适时地进行创意的拓展,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实际操作与解决方案求证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有效地应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环境。
科研训练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的特 色 : 组织 上有 团 队文化 凝 聚 , 思想 上 有 团队 目标 引导 , 力拓 展 上有 指 导 教 师讲 授 创新 思 维 和发 明 能
收 稿 日期 :0 2O—0 2 1 一li 。
发 了学 生 的活动 热情 和创 新 精神 。
( )明确 的 目的性 。指 导教师 在科 研训 练 活动 前 向 学生 明确传 达科 研 训 练 的 目的 : 养学 生 的科 2 培 研创 新 能力 , 高其综 合 素质 。科研 训 练绝 不是 争荣 誉 、 利益 或 单 纯地 为 参 加 比赛 , 以高 尚 的情操 提 抢 应 和豁 达 的心 态积极 参 与训 练 。
基 金 项 目 : 宁 省 教 育 科 学 “ 一 五 ” 划 课 题 (G1 D 2 9 辽 十 规 J 0B4) 作 者 简 介 : 铁 志 ( 9 2 ) 男 , 宁北 镇 人 , 张 17- , 辽 副教 授 。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创造 方法 以及具 体项 目指 导 , 实践 上有定 期 团队训 练活 动 。
第 3 5卷 第 1期 21 0 2年 2月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v r iyo ce c n c n lg a nn o r a fU ie st fS in ea d Te h o o y Lio i g
Vo . 5 No 1 13 .
第 3 卷 5
( )时限性 。每一 期大学 生科 研训 练都 有 具 体 时 间约 束 , 时结 题 。指 导 教 师和 学 生 必须 制 定 详 4 限
尽 明确 的工作 和活 动计划 及进 程安 排 , 严格 执行 和有条 不紊 地运 行 。 并
浅论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教育文档
浅论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一、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人才学研究认为,杰出科学家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25- 45岁之间。
美国一位学者在1935年对605位发明家作了考察,得出发明家的最佳创新年龄是25-29岁。
经统计,1901-1979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30岁以下占了39.7%。
发明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最佳年龄并不是成果的同义词,它要比这些数据早得多。
由于科研活动涉及面较大,因而对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查阅文献能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创造心理学认为,发表论文(包括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
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大都以发表论文表达出来。
因此,提倡和开展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实行大学生参加科研的制度,无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环。
(二)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科学研究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要求研究者不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还要求具有大胆创新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敢于承认错误等优秀品质。
大学生的科研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优秀的品质,获取广博知识.以更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的科学活动是他个性的明显的自我表现,是对生活自立的追求。
他活动的动机是与他对待更好学习的活动动机相符合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参加科学研究的具有创造个性的大学生有如下个性特征:目标明确、大胆勇敢、独立性强、思想活跃、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且又集中、有选择地交往等。
可见,积极有效地参加科研创造活动,能使大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能力、信念、理想等心理品质得到较好的发展,这又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作基础,特别是一些前人未涉及到的领域的研究工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探索需要经历若干次失败经过否定之否定,最后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大学生需要具备优秀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来适应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首先,大学生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因此,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相关的课程,深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技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积极参与实践项目除了理论学习,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各类实践项目。
实践是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学校的实验课程、科研项目或者实习机会,与同学们组队完成一些小型的工程项目,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技术竞赛,通过与其他优秀的团队竞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在技术研发与创新过程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能力,还需要能够与他人合作。
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参加一些团队项目,学会与他人沟通、分工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可以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点与经验,促进自身的成长。
四、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核心能力。
大学生需要培养敢于思考问题、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参加一些创业活动,与创业者交流,学习创业经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此外,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也是锻炼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技术研发与创新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的过程。
大学生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追求新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关注前沿科技的最新进展,了解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网站等,学习一些新的技术知识。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
高校教育中的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在当今社会,高校教育早已不再是单纯提供知识的场所,而是更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定义、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培养和最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定义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是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包括对科学方法的熟悉和掌握、对科学问题的感知和理解、对科技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对科研文献的阅读和撰写等内容。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钻研科学问题,开阔眼界、勇于创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发现的能力,从而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存在的问题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常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师缺少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关注。
过多注重课堂上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深度有限,缺乏科研的基本素质,无法独立设计科研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
其次,学生科研工作的参与度不足。
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科研课程,但因为缺少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许多科研项目对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观摩,无法真正参与到科研工作之中。
再次,学生科研经验的缺失。
由于学生科研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导致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也难以获得科研体验的锻炼和提高。
三、如何进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工作。
首先,要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加强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校和教师应当将科研工作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研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
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学校应当建立科研项目开放机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经验。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 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南 ・ 乡 新
摘 要 创 新 教 育 是 高 校 实 施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 重 要 途 径 如 何 提 高 药 学 专 业本 科 生 的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创 新 型 复 合 人 才 .是 2 1世 纪 药 学 高 等 教 育 改革 发 展 的 重 要 研 究课
题 我 院 以 药 物化 学 重 点 学科 的 内涵 建 设 为 依 托 . 过 开辟 通 大 学 生 第 二课 堂 .将 本 科 生科 研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贯 穿 于 重
c ai o p u dt et sa m o atrsac u jc f r t ecm on ln i n ip r n eerhsbet r e v a t o
t e rf r n e eo me t f h 1 t e t r i h r h r a y h eo a d d v lp n e2 s n u y h g e a m ot c p m c e u a in a e n t e p o i ca e icp i e c n tu t n d c t .B s d o h r vn ilk y d s i l o sr c i o n o i u c o l u c o ld v lp h b l y o n e g a u ts n o rs h o, r s h o e eo st e a i t fu d r r d ae ’ o i r s a c n v t n a i t h o g o t h e icp i e c n - e e r h i o a i b l y t r u h u e k y ds il o s n o i t n tu t n c mp ee y b p n n p c l g t d n s e o d— r c i o ltl y o e ig u ol e su e t’s c n o e ca s ls.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在当代社会中显得愈加重要。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积极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以及国家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1. 培养动手能力科技创新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实验室课程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此外,可以参加一些科技创新比赛,如科技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宽科技知识科技创新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
大学生应积极拓宽科技知识,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主动阅读与科技相关的书籍、论文等。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资源,关注前沿科技动态,了解最新的科技趋势和发展。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创新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大学生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积极参与科研团队和项目组的工作,学习与他人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多向他人学习,积极汇集众人智慧,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的进展。
二、大学生如何培养科研能力1. 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
科研素养包括科学方法的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文献阅读与查找能力等。
大学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科研素养,在学习中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积累数据处理和文献阅读的经验。
2.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亲身体验科研的过程。
可以向老师或教授申请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
在科研项目中,可以学习到科研的方法和技巧,深入理解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能力。
3. 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学术交流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向专家学者学习,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科研领域的理解。
三、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建议1. 多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多参与实践活动,如实验室实践、科技创新比赛等。
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
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1.引言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提升他们在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的能力。
2.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应该紧密结合。
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项目和研究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1 实验室课程设立专门为大学生开设的实验室课程,通过给予他们参与真正科研项目或问题解决活动来提高其科研能力。
这些实验室课程可以包括设计、搭建、运行科研仪器等任务,并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2.2 竞赛活动组织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创新创业比赛、科学研究项目展示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他们科研和创新成果的平台。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动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3 导师制度设立导师制度,选取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授或专家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科研项目。
导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科研的方法和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跨学科交叉为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跨学科交叉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3.1 跨专业课程开设一些跨学科课程,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多元化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跨领域合作鼓励大学与企业、研究机构等跨领域合作,共同开展创新研究项目或实践活动。
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励机制为了增加学生对科研和创新实践的兴趣和动力,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4.1 奖学金或奖项设立科研和创新实践方面的奖学金或奖项,以表彰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学生。
这将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并争取更好的表现。
4.2 学术交流机会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讲座等有关科研与创新方面的交流活动机会。
科研训练计划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训练计划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晓光
【期刊名称】《煤炭高等教育》
【年(卷),期】2004(022)005
【摘要】科研训练计划主要针对的是2~3年级的本科学生,旨在给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促进了师生问教学相长更为密切的共同研究过程,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本科生所学的课程主要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限,因此不能选择过于高深、需要很多理论基础知识的课题。
毕竟这项工作是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的初始阶段,必须实事求是。
另外,要从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出发,与指导老师本身的科研工作有关。
【总页数】1页(P119)
【作者】张晓光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J], 黄优
2.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和思考——指导本科学生科研项目体会 [J], 邓晓蓓;华丽;王文立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药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J], 杨珊珊; 李镕登; 李海斌; 李柏军; 韦纪池
4.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培育中高年级本科生人工智能知识和科研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J], 邵文泽; 刘媛媛; 叶路月; 许晶晶; 仲彦臻
5.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的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探索 [J], 陈淑珍; 戴品怡; 陈素云; 陈彦桦; 姚政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闫福林;郭兰青;王倩倩;白素平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26)6
【摘要】创新教育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作者针对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多个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活动,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总页数】2页(P641-642)
【作者】闫福林;郭兰青;王倩倩;白素平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1
【相关文献】
1.浅谈当代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J], 冲蕾
2.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J], 王宗成;何福林;罗小芳
3.基于"实培计划"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J], 马海玲; 陈红; 杨
燕琼; 孙继秋; 袁娅
4."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为例 [J], 孙越;郝强;周禹希
5.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J], 熊慧欣;徐轶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 践,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 途径,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药学专业研究型创新人 才的基本要求。因此,药学教育应遵循能力本位原 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建设力度, 将本科生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创 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 体优化,体现“减少数量、注重质量、提高兴趣”的原 则,减少单一性、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 研究性、综合性实验,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 充分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了本科生的实验设计能 力和积极性。 2.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研究性实践教学是培养 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改变 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照方抓药”的被动学 习 方 式,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探讨式实践教学模式, 给学生充分展示能力的空间和机会,教师的指导体 现在启发上,始 终 是“授 之 以 渔 ”,有 利 于 培 养 本 科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2. 4 提供自主实验场地和器材 根据实验室使用 情况,实行部分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取消对实验时间 的限制,学生可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器材,根据自己 的科研兴趣,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自主实验设计。为满足本科生科研训练需要,药学 院先后购置了旋转蒸发仪、色谱柱等仪器设备,为学 生各类科研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实践教学与科
·642·
新乡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Vol. 26 No. 6 Nov. 2009
研训练相互支撑,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 开发构建了一个实践平台。
3 多种形式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3. 1 低年级学生进入研究室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通过体验和探究发展起来 的。让低年级学生尽早进入教师的研究室、实验室 参观与学习,教师结合自己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给学 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技能、研究的程序及仪器使用方 法等。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参 加老师的科研项目,通过亲身经历使大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培育。 3. 2 组织学生申报科研课题 学校每年都设立大 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鼓励老师指导学生选题、查阅文 献、撰写标书和组织答辩,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使学 生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训练。课题立项后,学院 加强对科研小组活动的统一管理,指导教师负责监 督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近年来,药学院参加 课外科研训练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科研立项课 题也大幅增加,一些科研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研究 成果,学生 发 表 科 研 论 文 多 篇。 其 中“紫 花 地 丁 化 学成分研究”、“多裂山莴苣化学成分研究”和“杠 板归化学成分研究”等科研项目分别获大学生科技 文化节作品 竞 赛 和“挑 战 杯 ”科 技 作 品 竞 赛 一、二、 三等奖。在课外科研训练过程中大学生经历了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步骤和过程不但使 学生初步掌握了科研的思路与方法,提高了独立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及科学研究的意志品质。这种真刀真枪 的科研训练既让学生尝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又分 享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浓 厚兴趣,培养了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及科研协作能 力,对日后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3 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近年来本科生参 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科研经费不足成为 影响这项工作开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 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吸收部分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 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大学生开展科研训练提 供良好支撑环境。通过有研究经验教师的言传身 教、科研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大学生的科研意识 和科研精神得到了培养。近年来,参与科研训练的 毕业生大都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其中有的同学毕 业后又考取了所在课题组教师的研究生,继续从事
新乡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Vol. 26 No. 6 Nov. 2009
·医学教育研究·
·641·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闫福林1 ,郭兰青2 ,王倩倩1 ,白素平1
(1.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 本文编辑:李胜利)
原科研项目的研究。 3. 4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毕业论文 是高等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综合 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 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本科生毕业论文一 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此时,大部分学生都面临找 工作或等待考研结果,学生很难安心完成高质量的 毕业论文。针对这一问题,将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 师科研课题相结合,教师可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实 际情况为学生把握好方向,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 完成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教师的科研探索精 神和思维方式,对大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 近年来对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毕业论文与教师 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勤 于思考、勇于探索,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摘要: 创新教育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 21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作者针对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多个教学环 节,通过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活动,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 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1 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兴趣
1. 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专业教师更新教育 理念,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思索问题、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从大学一年 级新生开始,坚持课堂的民主性、开放性,采用启发 式、研讨式的教学模式,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待解 决的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1. 2 注重培养研究兴趣 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有助 于把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研究成果潜移 默化地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 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有意识向学生传授自己课题 的研究方法和科研心得,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给 学生,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兴趣。教师在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课外科研训练是培养科 研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科研活动对大学生而言 是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 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求知 者,他们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思维、创 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也在不断解决问题和探索研究过 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5-6],但目前 国内高校还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 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 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239(2009)06-0641-02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全球化影响,世界 各国都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适应未来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创新性教育受到国内外高 校的普遍 关 注[1]。 如 何 开 发 大 学 生 的 科 技 创 新 能 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 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 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其中 普遍认为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训练,是培养具有创 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2-3]。作 者结合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将本科生创新能力 培养贯穿教学的多个环节,经过 4 a 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9 - 04 - 3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 编号:2008 - JKGHAZD - 148) 作者简介:闫福林(1957 - ) ,河南辉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从事药学教育与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以及丰富的研究经验,都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 默化的言传身教中使科学研究兴趣及创新思维得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养[4]。
参考文献:
[1] 徐金梧. 大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8 (1) :10-12.
[2] 樊振军,郝会颖,赵长春. 通过参加科学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 力[J]. 中国科技信息,2008(9) :204-206.
[3] 李玉平,张 帆,魏安智,等. 高校 SRT 及大学生科研素质全程 化培养模式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 :142-148.
[4] 王慧琴. 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 [J]. 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 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25 (2 ) :7982.
[5] 田 军,钟贞山. 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刍议 [J]. 江西教育科研,2007 (11) :91-92.
[6] 王润孝,李小聪. 构建创新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5 (9)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