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

长期以来,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办职业教育建设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差距。中等职业教育仍然落后,必须摆在重要战略突破口的位置。

(一)生源短缺,生源竞争激烈。

目前,社会大众对民办职业教育仍存在偏见。由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少学生家长依然受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偏见的影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阻止子女报考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对不少大中城市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更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最终导致学生在报考时家长与学生不选择职业学校。近几年来我国职业院校招生的计划数大于报名数,有的职业院校不断降低录取标准来争取生源,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和质量。

(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民办职业教育学校教学过程没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无法从事相关职业。

民办职业学校的很多毕业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遇到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比较差,这都直接影响了就业的质量。

所以,民办职业教育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一套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社会就业的良性机制,就成为摆在每一个民办职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三)专业设置缺乏适应性。

民办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央已经确立的产业政策是“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应该成为确立民办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基本依据。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监测反馈机制,导致盲目性和“跟风”的现象盛行,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许多学校市场调查研究不够,未真正了解社会需求,新专业的设置带有很大随意性,导致许多学校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盲目开设热门专业,以致教学打折扣,造成教育质量下降,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学校毫无特色可言。这种新的失衡导致人才结构与国民经济相脱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四)学风建设亟待加强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然而,近年来,常听到一些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师反映不少在校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学风状态令人担忧,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民办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对学习并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功利结果代替了对知识能力的求索、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民办职业院校在校生中,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独立自觉性,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没有什么期盼,无法有效地引导学习,学习自觉性便会不高。

“学生不愿学、教师不会教、读完三年书、社会不需要”,成为社会评价民办职业院校的流行语。

(五)教师队伍投入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显突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职业教师队伍并非专业化和职业化。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和各职业学校对学校教师队伍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师资结构与水平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高素质职教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导致了教育人才的严重流失。职业院校

的师资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也就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语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确立为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之一;调整教育政策,积极扩招促成职业教育规模发展;通过示范性项目加强民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力求彻底改变职业学校发展不平衡现状,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提高;以人为本,建立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双赢”发展模式。民办职业教育源于社会,受益于社会,同时也反哺社会,成为国民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一批敢于积极创新的新时代产业人才而奋斗,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