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种病原不同,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乙型、丙型及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护理问题/关键点1 活动无耐力2 营养失调(低蛋白血症)3 感染4 黄疸5 肝性脑病6 出血7肝肾综合征8 发热9 干扰素药物反应10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生命体征、体重、营养状况2神志状态3生活习惯(饮酒、吸烟等)4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经济情况5基础疾病史及过去史6起病的缓急,有无明显的原因及诱因7皮肤粘膜情况:有无肝病面容、皮肤黄染、双下肢及双身水肿8有无出血情况: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9腹部体征:有无腹隆、腹胀、腹痛10胃纳,尿色、尿量及大便性状11流行病学资料11.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患者;乙型、丙型和丁型:急性、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11.2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消化道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体液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其他传播)11.3易感人群:甲型肝炎: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年人;乙型肝炎:新生儿普遍易感,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普遍易感12实验室检查:CBC、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肝炎病毒标记物、HBV-DNA 等持续评估1生命体征及营养状况2神志水平:有无肝性脑病2.1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2.2计算力及扑翼样震颤2.3肝性脑病分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3心理状况4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主要取决于肝炎的临床类型4.1急性肝炎:4.1.1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和戊型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乙型、丙型、丁型多起病缓慢,常见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纳差、厌油、黄疸及肝功异常4.1.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多见,整个病程无黄疸,仅少数可转为黄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4.2慢性肝炎:症状迁延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个月4.2.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有症状但生化指标仅有1~2项轻度异常4.2.2中度:病情严重程度介于轻、重度之间4.2.3重度: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及明显肝功能异常4.3重型肝炎: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占全部病例的0.2%~0.5%,病死率可高达80%~90%4.3.1临床表现4.3.1.1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4.3.1.2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4.3.1.3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腹胀或腹水4.3.1.4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4.1.3.5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烦躁不安,嗜睡等4.1.3.6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4.3.2分类4.3.2.1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肝脏明显缩小、肝臭等4.3.2.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重型肝炎表现者,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候者,称为腹水型4.3.2.3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携带史者病史4.4淤胆型肝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2~4个月或更长时间,主要表现为:4.4.1黄疸具有“三分离”的特征:黄疸深,但消化道症状轻;ALT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4.4.2黄疸具有“梗阻性”特征:在黄疸加深的同时,伴全身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ALP、r-GT和胆固醇显著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明显减少或消失5全身皮肤是否完整,有无出血点、皮疹、黄染6凝血功能低下者严密关注有无出血情况7尿量、腹围及全身水肿情况,使用利尿剂患者评估有无副作用8尿色及大便颜色、性状、次数9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肝炎病毒标记物、HBV-DNA、血氨、B超、CT等10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干预措施1体位与活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重型性肝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利于肝细胞修复。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1. 隔离措施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感染。
此外,病房应保持清洁和通风,避免患者与其他人接触。
2. 完全休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疲劳和体力消耗的症状,因此给予充分的休息十分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床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护士和家人应该鼓励患者坚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
3. 营养支持由于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护士和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摄入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4. 控制疼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随着肝区疼痛和不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轻度疼痛。
对于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液体管理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体重、血压、尿量和心率。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补液治疗,防止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6. 监测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凝血功能和肝功能代谢。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家人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来观察病情发展。
7. 心理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传染病护理病毒性肝炎护理
饮食: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02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病毒定量等指标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05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4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02
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活动,避免劳累。
03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04
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5
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06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01
02
03
04
05
06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经验分享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1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
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生活环境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技巧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毒性肝炎。
06
监测病情: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一、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瘙痒、皮下有无瘀斑、牙龈有无出血,如使用利尿剂患者还需注意体重的变化,通过观察上述表现了解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水的变化。
2.注意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如腹围、腹壁静脉有无曲张、移动性浊音情况、肠鸣音等,了解有无腹水及腹膜炎等临床体征。
3.注意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了解有无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特别是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有无电解质的紊乱。
4.观察患者的神志及言行表现,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楚,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早期发现肝性脑病,早治疗机预防,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肝性脑病早期多数表现为性格和行为及异常,应注意观察。
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慢性肝炎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要控制活动。
肝功能基本正常后,可适当增加活动,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
2.饮食护理:1)急性肝炎: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进食量太少,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食欲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2)慢性肝炎:能量摄入:卧床或休息者:84~105kJ/(kg.d),中度活动者(上班):126~147kJ/(kg.d);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 1.5~2.0g/(kg.d);碳水化合物300~400 g/d;脂肪以耐受为限,多选用植物油,约50~60 g/d;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按肝硬化、肝性脑病的饮食原则处理。
4)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戒烟和禁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3心理护理:因肝炎传染性强,病人易产生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应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绝对卧床,专人守护。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课件
适量蛋白质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瘦肉、蛋、奶 等,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低脂肪食物为主, 避免脂肪肝的发生。
营养搭配
1 2
均衡搭配
食物种类多样化,搭配合理,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适量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
适量水分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 载量等相关指标的检测。
保持联系
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以便医生进行个体化指导。
ABCD
及时就诊
如有不适症状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调整治 疗方案。
注意观察
留意病情变化,如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症状加重或持续不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团体干预
02
组织患者参加团体活动,如交流会、讲座等,促进患者之间的
交流和支持。
家庭干预
03
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教育和指导,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和
理解,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05
病毒性肝炎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适量热量
为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应保证摄入充足 的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丰富维生素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水源。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 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防止疾病传播。
控制策略
加强监测
建立健全肝炎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并处理疫情。
健康教育
开展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的经过,有无类似病例接触史,既往有无肝炎病史、有无接受注射、输血、使用血制品、职业暴露、并用注射针头史等。
2、评估患者现有症状和体征,如有无乏力、畏食、恶心、黄疸、皮肤瘙痒、肝大伴压痛、腹胀、腹水、性格行为改变等。
3、了解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病原学检测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日常活动、耐受水平及日常生活的自理程度。
5、了解患者乙肝疫苗主动疫苗接种情况,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甲型、戊型肝炎患者按消化道隔离,隔离期为自发病日起30天。
乙肝、丙肝、丁肝按血液—体液隔离。
2、急性肝炎早期绝对卧床休息至黄疸减轻、症状好转及肝功能改善后方可轻微活动1~2小时/日,以不感觉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慢性肝炎采取动静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休息,或是以不疲劳为度。
重症肝炎绝对卧床休息。
3、急性肝炎予以易消化、清淡、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但应保证足够的热量。
慢性肝炎给予高蛋白饮食,维持标准体重,勿超重;重症肝炎给予适量蛋白质、髙糖、低脂、低盐、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出现肝性脑病前兆则予以低蛋白饮食。
有腹水者,给予低钠饮食,按医嘱记录尿量,控制入水量。
4、遵医嘱给予保护肝脏、降低转氨酶、抗病毒、免疫调节、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治疗,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应用胸腺素可能出现低热、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应用干扰素可能出现“流感样症候群”如发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用量大及时间长,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还可能出现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停药后自然恢复。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重型肝炎发生。
一旦出现起病后10日内黄疸继续加深,肝迅速缩小,出血倾向、肝臭、腹水、急性肾衰竭、肝性脑病等表现,提示发生急性重症肝炎。
6、尽早发现肝性脑病并积极治疗。
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日夜倒错、谵妄等,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肌张力增高、椎体束损害体征、脑水肿、脑疝等。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家属教育
指导家属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包括饮食、休息、用药等方面 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疾病的传播等。
医护人员沟通技巧与患者信任建立
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应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 倾听、安慰、鼓励等,以增强患者对 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等。
药物副作用观察和应对策略部署
监测生命体征
应对策略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针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如减量或停药、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如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建议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定期到医院随访,以便 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直 接接触食物和餐具。
04
运动护理措施
适宜运动项目推荐和锻炼计划制定
适宜运动项目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包括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运动过程中注意事项和风险防范措施
注意事项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疲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
02
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与干预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绪、态度等方面 的心理状态。
针对性干预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放松 训练等,以缓解患者的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病毒性肝炎护理
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
感染科 唐晶
病毒性肝炎做为一种传染性强、传 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 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病人在患病期 间不要串门,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
慢性肝炎也有传染性,应同样注意隔离。对于甲型肝炎病 人的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观察,一般观察45天,没有发病的 才可视为健康人。另外,加强对从事饮食业、托幼工作人 员和献血人员的检查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
②因干扰素有骨髓抑制的作用,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出现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 ③用药过程中部分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ALT升高,甚至黄疸、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一般
不需要停药,治疗终止后逐渐好转。 ④应用大剂量皮下注射时,少数病人会出现局部触痛性红斑,一般23日可自行消失 ⑤用药时可适当增加溶媒的量,并缓慢推注,以减轻或避免上述反应的发生。用拉米夫定等药物治疗时,应
观察有无体液丧失而出现的低血容量症状,特别是药物降温后病人 大量出汗,易发生虚脱; (5)、给予安慰,解除病人的顾虑,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四、意识障碍的护理
(1)、保持安静的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 (2)、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脚低仰卧位,头偏
向一侧。 (3)、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疗以防脑缺氧; (4)、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危重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接触甲 型肝炎的儿童,注射越早越好。
(2)、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按传染病一般护理 常规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 当活动;饮食宜清淡,保证足够热量、 蛋白质、维生素B和C,脂肪不宜太多, 禁酒;保持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 便秘,多吃含纤维素食物、蔬菜和水果; 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常规
1.血液、体液隔离。
2.绝对卧床休息。
3.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意识、性格、行为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配合医生查血生化、血氨、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按医嘱准确用药,注意睡眠情况,如患者出现睡眠时间倒错(白天嗜睡,晚上清醒),应及时报告医生。
4.用弱酸性溶液灌肠以清除肠道毒物,注意皮肤、牙龈、消化道有无出血情况,做好口腔、会阴及皮肤护理,避免并发症出现。
5.饮食护理。
有肝昏迷前驱期症状及意识障碍者禁食1~3 天,清醒后进低蛋白、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1周,随着病情好转逐步增加蛋白质。
6.心理护理。
对清醒者进行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尽量消除各种不良刺激。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肝炎病毒。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感染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如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 HEV)经消化道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丁型肝炎病毒(HDV)经血液和体液等传播。
病理机制
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激发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
急性肝炎的护理
在急性肝炎期,患者需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 食方面,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需要进行定期肝功能检查,及 时了解病情变化。
慢性肝炎的治疗与护理
慢性肝炎的治疗
慢性肝炎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药 物治疗方面,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抗纤维化药物等,以抑制病 毒复制、减轻炎症、延缓病情进展。
06
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甲型肝炎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隔离措施
甲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应 进行隔离,以避免病毒传 播。
饮食护理
患者应选择易消化、高蛋 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高纤维等 难以消化的食物。
症状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如出现发热、恶心、呕吐 、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
隔离措施
乙肝患者在急性期应进行 隔离,以避免病毒传播。
饮食护理
患者应选择高蛋白、低脂 肪、高维生素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高纤维等 难以消化的食物。
症状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如出现发热、恶心、呕吐 、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护理原则个体化护理综合性护理持续性护理3、护理人员职责专业知识与技能病情观察与评估护理操作规范4、患者教育内容疾病知识自我管理饮食与休息5、护理环境要求清洁与消毒通风与采光安静与舒适11 护理目标111 促进康复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缓解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使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达到康复的目的。
112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13 提高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适应疾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2 护理原则121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提高护理效果。
122 综合性护理运用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等,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123 持续性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指导康复训练、解答疑问等,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怀和支持。
13 护理人员职责131 专业知识与技能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病毒性肝炎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药物使用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2 病情观察与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记录,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33 护理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如消毒隔离、静脉输液、穿刺采血、伤口护理等,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14 患者教育内容141 疾病知识向患者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的精神、食欲、黄疸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衰竭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在疾病中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的进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加强预防疾病、预防接种指导,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预后等相关知识,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遵医嘱抗病毒治疗,明确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滥用药物或自行停药可能导致的风险。
3、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四、注意事项1、不易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应禁饮酒。
2、注意观察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胃肠道反应、脱发、血象改变等。
3、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感染等。
4、注意加强隔离:甲肝、戊肝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丁肝及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行血液隔离。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实用】-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1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1.2既往传染病史、预防接种情况、家族史。
1.3评估营养状况。
1.4一般状况:饮食、休息、睡眠、大小便、体重的变化。
1.5黄染的部位、程度。
1.6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1.7肝脾的大小、软硬度及有无压痛、腹水。
2.护理问题2.1活动无耐力2.2营养失调2.3有感染的危险2. 4焦虑2. 5潜在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肾衰竭3.护理措施3.1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
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
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3.2饮食原则肝炎急性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黄疸消退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保证营养摄入。
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血氨高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3.3根据疾病特点,进行隔离。
3.4观察意识、生命体征及胃肠道症状。
3.5准确测量体重及尿量。
3.6根据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3.7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3.8心理护理介绍疾病的新进展,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3. 9并发症护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大小便情况。
3.10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合适的饮食,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禁饮酒。
根据自身体力情况安排适当的活动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准时按量服药,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按时复诊,不适随诊。
4.健康教育要点4.1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消毒隔离措施及隔离的意义,减轻心理负担。
4.2强调家庭消毒隔离的重要性。
4.3宣传各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传播知识及防护措施,重视预防接种的作用。
4.4合理用药,在专业人员下指导用药,勿私自滥用药。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护理问题∕关键点1、营养失调2、活动无耐力3、出血4、腹水5、肝性脑病6、焦虑二、概念: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三、护理评估1、评估皮肤、巩膜有无黄染,黄染程度、皮肤瘙痒程度等。
2、评估出血倾向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倾向,黑便、柏油样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征象。
3、评估排泄物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
4、评估神志观察有无性格情绪、精神意识的改变,以及有无嗜睡,烦躁、昏迷等肝性脑病的发生。
5、评估患者营养情况,观察饮食每周测体重,维持在病前水平或略增加。
四、护理措施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食欲下降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肝炎病毒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水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内毒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
6.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与大量肠源性内毒素进入血液,肾血管收缩有关。
7.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与血氨、假神经递质增多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病人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病人动静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甲型、戊型肝炎病人消化道隔离;乙型肝炎病人血液隔离。
3.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有无意识障碍;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颜色,了解黄疸的消退。
皮肤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
4.合理营养,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适量糖类,多种维生素饮食,清淡、易消化。
5.预防肝性脑病,观察病人精神状况,了解有无智力障碍、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下降,有无性格改变,有无扑翼样震颤、嗜睡症状。
6.观察牙龈有无出血、皮肤有无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
7.观察有无尿量变化,有无腹水、水肿等,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若使用利尿剂,观察药物疗效。
8.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继发性真菌感染。
保持个人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9.加强病室通风,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感染。
10.出院指导①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②病人自觉遵守卫生要求,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环境;③生活规律,劳逸结合;④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⑤不滥用对肝有损伤的药物;⑥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⑦定期复查,合理治疗,忌乱投医。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急性肝炎的护理
(1)休息: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因安静卧床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代谢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当症状好转、黄胆减退、肝功能改善后,可轻微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以后随病情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至肝功能恢
复正常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劳及重体力劳动。
(2)饮食: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再生及修复,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
急性期病人应进易消化、清淡、适合病人口味的饮食。
进食少者可由静脉补充水分及维生素。
食欲改善后,适当增加热量及蛋白质,鼓励多吃水果和蔬菜,不食不洁、高糖和高脂食物,防止并发糖尿病及脂肪肝。
(3)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4)禁酒:因酒精能严重损害肝脏,使肝炎加重或使病程迁延而变为慢性肝炎。
(5)保持乐观情绪:如过分忧郁、焦虑、情绪波动,都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减退,不利于肝脏功能恢复。
(6)加强皮肤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隔离至症状消失.乙型,丙型肝炎应注意血源性传播,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废弃,用具应严格消毒.
2、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直至黄染减退,症状基本消失.
3、给予低脂,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饮食,重症肝炎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有腹水时,给低钠饮食,限制入水量.
4、向病人宣传防治肝炎知识,如一般隔离,消毒常识,禁用对肝脏有害药物,严禁饮酒,定期复查等.对重症肝炎,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情绪.
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出血及神志,性格,行为等改变,提示为肝昏迷先兆表现,要立即报告医师.如出现昏迷,则按昏迷护理常规.
6、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先安定患者情绪,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详记出血量,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