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题库答案(其他班传来的,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

2.稳态:指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5.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觉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6.体液调节:指体液中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对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

7.自身调节: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不依赖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8.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经常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9.正反馈: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加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

10.前馈:是干扰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调控作用。机体的控制部分可在其输出效应尚未发生偏差而引起反馈之前,就可对受控部分发出纠正信息,使机体的调控过程不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反应的滞后现象。

二、单选题:

1.D

2.D

3.D

4.A

5.A

6.B

7.D

8.B 9.A 10.A 11.B 12.D 13.C 14.E

三、多选题

1.ACDE

2.ABCE

3.AD

4.BDE

5.ACDE

四、思考题:

1.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稳态指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为生物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同时它还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由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而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本身又是经常造成内环境理化性质波动的因素。为此正常的机体将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以及各系统、器官进行相互协调的活动,使细胞所生存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经常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并得以生存下去,这也就是所谓的稳态或自稳态。故为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的顺利进行,机体的内环境就必须经常保持相对稳定。

2.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答: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其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对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自身调节则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

器官不依赖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所能调节的范围较小,对刺激的敏感性也低。

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

答: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是可逆的,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经常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反之,若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加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正反馈往往是不可逆的,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调控过程,直至整个过程完成为止。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前馈则是干扰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调控作用。机体的控制部分可在其输出效应尚未发生偏差而引起反馈之前,就可对受控部分发出纠正信息,使机体的调控过程不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反应的滞后现象。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易化扩散:体内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

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形式。

3.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泵蛋白的作用下,通过本身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4.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的逆浓度差转运不直接依赖ATP分解释放的能量,而是需要依赖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贮备来实现的主动转运。

5.钠泵:即钠-钾泵或钠-钾依赖式ATP酶,是细胞膜中具有ATP酶活性的蛋白质,能逆浓度差把细胞内的钠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外的钾泵入细胞。

6.刺激: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7.兴奋: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称之为兴奋。

8.抑制:机体代谢、功能从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从强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弱的活动状态,称之为抑制。

9.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10.阈值(阈强度):如果刺激的持续时间固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之为阈强度。

1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12.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

13.阈电位:一个可兴奋细胞在接受刺激发生兴奋时,其膜电位除极到某一临界点就立即爆发动作电位,这一临界点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4.极化状态:细胞在静息时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状态。

15.去极化:细胞极化状态减小称为去极化。

16.超极化:细胞极化状态加大(即膜内电位更负)称为去极化。

17.终板电位:神经肌肉接头前膜释放Ach,Ach与接头后膜的受体结合,接头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18.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9.等长收缩: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形式。

20.等张收缩: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

21.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承受的负荷。它决定肌肉的初长度。

22.后负荷:肌肉在开始收缩之后承受的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