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免于疫患,免除癌疫2、免疫的最初概念:免除瘟疫3、免疫的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4、现代免疫的概念: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7、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官穿越戊肝病毒,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8、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与抗原及抗原提呈细胞(APC)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产生;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免疫效应。

9、免疫应答类型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抗原激发发挥作用的时间早期快速(数分钟至四天)4—5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免疫记忆无有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免疫—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1)固有免疫应答(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①生来就有,可遗传;②人人皆有;③无针对性(特异性)。

(2)适应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不遗传;②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③具有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TD—Ag TI—Ag组成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重复B细胞表位T细胞的辅助必需无需抗体类型多种,主要为IgG IgM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记忆有无12、超抗原(superantigen,SAg)1,概念:只需极低浓度(1 ~ 10 ng / ml)即可激活2% ~ 20%的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一类抗原物质。

2,与普通抗原的区别:1)极低浓度,极强应答2)不受MHC的限制3)不具备抗原识别的特异性,不需APC的加工和递呈4)引起诸多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严重病理性后果13、免疫佐剂(Adjuvant)1、定义:指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是保护性生理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理损伤,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和病理性)功能的科学。

3、免疫系统:是指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包括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

4、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5、固有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6、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物质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7、中枢免疫器官:也叫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免疫的场所。

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有胸腺和骨髓,鸟类还包括有法氏囊。

8、外周免疫器官:也称次级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

是成熟的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9、淋巴细胞再循环:随血流而来的T细胞和B细胞穿过HEV,分别进入深皮质区和浅皮质区,再迁移至髓窦,经输出淋巴管汇入胸导管,最终经左锁骨下静脉返回血液循环。

10、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11、半抗原: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12、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3、免疫原性: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免疫学 名词解释

免疫学  名词解释
10.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为表位,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11.共同抗原两种来源不同的抗原,除各有其主要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外,相互之间也存在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12.类属抗原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无种属关系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18.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9.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相关的球蛋白
20.J链是一条多肽链,富含半胱氨酸,由浆细胞合成,以二硫键的形式共价结合到Ig的重链上。
21.分泌片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保护IgA,使之不受环境中酶的破坏,并介导IgA的转运
38.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39.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是经遗传获得,能传给下一代,其作用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故称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疫成分构成。
40.免疫调节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手段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原有的免疫功能增强或减弱。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功能正常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
(immunologic defense)
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免疫监视防止正常细胞突变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免疫学特性:①组成简单;②功能明确;③效应明显;④应答连续;⑤利弊共存。
提高抗体的滴度,提高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的滴度。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抗原(antigen Ag):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免疫应答(immune resp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并表现出一定生物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球蛋白(immunologlobulin 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补体(complement, C)系统: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抗原呈递细胞(nigenpresenting ell, 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又称为辅佐细胞超敏反应(hy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物质中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与抗体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

抗体(antibody 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APC:抗原呈递细胞,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又称为辅佐细胞。

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物质中央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与抗体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

免疫学名词解释大全

目录第一部分免疫学及免疫反应类型 (1)第二部分免疫器官/组织和细胞 (1)第三部分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分子 (5)第四部分免疫治疗 (10)第五部分免疫相关疾病 (11)第六部分免疫相关技术 (12)第一部分免疫学及免疫反应类型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的基本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

3,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4,免疫调节: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通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最合适反应的复杂生理过程。

5,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异己成分或者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

6,固有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7,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血清中、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

PRR的主要生物学功能:调理作用;活化补体;吞噬作用;启动细胞活化和炎性信号转导;诱导凋亡等等。

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8,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特定分子,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

9,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特异性排除病原体,并且具有记忆性。

10,交叉反应: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第二部分免疫器官/组织和细胞1,免疫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的器官。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药物..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9、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epitope: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功能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10、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s: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能被B细胞或抗体识别;可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无需APC 加工递呈和MHC类分子..11、顺序决定簇sequential determinant;线性决定簇linear determinants: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所形成的决定簇;位于分子表面或分子内部;主要被T细胞识别;有些也能被B细胞识别..需经历APC加工递呈;并与MHC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抗原受体识别..12、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g ;TD-Ag:1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及T细胞表位载体构成;2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3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4可产生免疫记忆;需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抗原物质..1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g;TI-Ag:1绝大多数为多糖类物质;2含有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3抗体主要是IgM;4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5不产生免疫记忆;无需T细胞辅助便能产生抗体..14、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s;TSA: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即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15、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s;TAA: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上也存在;只是正常细胞中微量表达;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高..16、异嗜性抗原hetreophilic Ag: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意义1引起某些病理反应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17、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18、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由于存在共同抗原造成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此称为交叉反应..19、超抗原Superantigens: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T或B 细胞克隆5-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可分为:T细胞超抗原;B细胞超抗原和TCRγδT 超抗原..20、佐剂Adjuvants:指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21、抗体Antibody: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存在形式: B细胞膜上的膜型抗原受体;分泌进入体液; 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分泌型抗体..2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包括:具有免疫活性的正常抗体;没有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23、决定簇互补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VL、VH的超变区受链内二硫键作用而折叠成特定的空间构型;供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故将超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24、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xicity;ADCC:当IgG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发挥ADCC作用;导致靶细胞的溶解..2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b:第一代抗体指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质中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 如:免疫血清含多种特异性、抗体..实际意义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2临床诊断..26、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b:第二代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其特点:具有高度均一性..27、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b:第三代抗体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抗体..28、同种型isotype:指同一物种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的抗原特异性结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CH、CL区..29、同种异型Allotype: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Ig在抗原性上的差异..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CH1、CL区的特定部位..30、独特型idiotype: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 V区的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其超变区各自具备的独特抗原决定簇结构;称为抗体的独特型..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Ig的超变区..31、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体液或细胞表面的一组糖蛋白;正常以酶原的形式存在;被抗体或微生物等激活物激活后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片段;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作用;而且参入适应性免疫..32、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在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溶细胞效应的复合物---由C5b、C6、C7、C8、C9组成的贯穿靶细胞膜;内径约11nm的跨膜通道;即C5b6789..33、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通过抗体或补体的介导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现象..包括抗体的调理作用和补体的调理作用..具有调理作用的成分:抗体的Fc段、C3b、C4b..34、细胞因子Cytokines;CKs: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组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量多肽;主要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35、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 IL:由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介导并调节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在炎症反应中起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36、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一类由病毒感染细胞或活化T细胞分泌的;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应答作用的糖蛋白..可分为Ⅰ型干扰素:IFN- 、IFN- ;Ⅱ型干扰素:IFN- ..37、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38、细胞黏附分子AMs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分布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识别、激活和移行的糖蛋白; 是免疫应答、炎症、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39、CD分子CD molecule;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是指血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活化及失活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4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一组大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所编码的分子在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参入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41、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布在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面;首先发现于白细胞表面;且白细胞是进行此类抗原研究的最适宜材料来源..42、HLA复合体HLA complex: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43、单元体型遗传Haplotype:指HLA以紧密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作为一个单位遗传给下一代..44、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元型上的频率与期望值之间有显着差异的现象..45、MHC高度多态性MHC Polymorphism:一群体概念;指一随机婚配的人群中;在一特定基因座位上以稳定频率出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因产物;包括复等位基因和共显性表达..46、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具有同一MHC表型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的相互作用;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例如在抗原提呈过程中;Th细胞的TCR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CD4分子识别MHC Ⅱ类分子..47、病原体相关分子识别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某些病原体或衰老细胞表面能被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高度保守和特异的分子结构..PAMP数量有限;但在病原微生物分布广泛..如;甘露糖;LPS、磷脂等..48、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能够识别某些病原体或衰老细胞表面高度保守特异分子结构的受体..如;甘露糖受体、Toll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等..49、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RL是一种信号转导的膜分子;因其胞外区与果蝇的Toll蛋白同源;故名为Toll样受体..它表达于不同免疫细胞表面;不同的TLR识别的配体不同;包括细菌细胞壁成分;非甲基化CpG、dsRNA等病原体特有成分;TLRs在机体对LPS的应答中起重要作用..50、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某些分子胞浆区有含酪氨酸易于被PTK作用而发生磷酸化的特定基序;称为ITAM;可引起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传递细胞活化信号..如与TCR或BCR非共价键相连的CD3分子或Igα/β..51、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某些分子胞浆区可活化SHP和SHIP磷酸酶;将酪氨酸激酶催化的磷酸基去除的特定序列称ITIM;产生抑制性信号;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负调节..如与B7结合的CTLA-4..52、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Ag 以抗原肽-MHC复合物形式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专职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等..53、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s:指细胞产生的自身固有蛋白质、胞内寄生病毒或其它病原体产生的蛋白质、细胞恶性转化后产生的突变蛋白;即肿瘤抗原等由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抗原;在有核细胞内加工;由MHCⅠ分子递呈..54、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s:外源性抗原指细胞摄入的各种病原体和疫苗、在吞噬体和内体中生长的病原体、摄入的自身蛋白等由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蛋白质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内加工;由MHCⅡ分子递呈..55、CLIPClass Ⅱ-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Ⅱ类分子相关的不变链多肽;Ⅰi链中81位至104位氨基酸残基的肽段结构;能与所有MHCⅡ类分子抗原结合槽相结合..56、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T细胞表面特征性标记;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TCR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主要识别特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57、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是B细胞表面特征性标记;其组成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与CD79а/CD79β二聚体组成复合物;是B细胞的抗原识别和信号转导的结构..58、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T、B细胞均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故称免疫活性细胞..59、同种型排斥isotypic exclusion:一个B细胞中;κ链基因和λ链基因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够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κ或λ链中的一种..60、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Ig 基因重排时;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能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61、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在初次免疫应答后期和再次免疫应答分裂中的生发中心母细胞的每次细胞分裂中;IgV区基因易发生随机点突变;导致B细胞产生突变的Ig分子;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CDR的核苷酸序列最容易发生突变..Ig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与Ig基因重排导致了体液免疫应答的多样性..62、抗体清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生发中心的B细胞经体细胞高频突变后;其中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才能有效地结合抗原;并在抗原特异性Th细胞辅助下增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此为抗体亲和力成熟..63、Ig同种型转换Class switch或isotype switching:B淋巴细胞完成IgV基因重排后的子代细胞;在抗原的诱导和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下;其IgV基因表达不变;而C基因的表达从一种类型转变到另—种类型;进而导致Ig类型的改变;称为Ig同种型转换;也叫做Ig类别转换;如从IgM到IgG的转变..64、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胸腺表面的TCR分子能与基质细胞表面的抗原多肽-自身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的细胞发生凋亡;而TCR与基质细胞表面自身肽-MHC分子低亲和力结合的胸腺细胞则存活成熟;从而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获得自身耐受称为阴性选择..65、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在胸腺皮质层;有些T细胞的TCR分子能与基质细胞的自身MHC分子结合;这些细胞就得到刺激、存活、增殖并继续分化;那些TCR不能与自身肽MHC分子结合的胸腺细胞就发生凋亡;从而获得自身MHC限制性;称为阳性选择..66、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s: 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在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多种跨膜分子聚合的一个特殊结构;称T细胞突触;又称为免疫突触..此结构有助于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等..TCR和肽-MHC位于中心;CD2;CD58和B7;CD28位于内层;LFA-1;ICAM-1位于外围;CD45位于最外层..67、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由B细胞介导;其终末分化的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为主要效应分子的免疫应答..68、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包括由TH1经活化巨噬细胞而诱导炎症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及CD8+CTL通过表达或分泌细胞毒物质杀伤携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清除胞内病原体;抗肿瘤和排斥异体移植物中具有重要作用..69、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正常免疫应答..是正常的机体免疫功能表现;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70、耐受原Tolerogens: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耐受原..71、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在胚胎期未成熟T、B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遇到自身抗原形成的耐受称为中枢耐受..72、外周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成熟淋巴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遇到自身抗原或非己抗原形成的耐受称为外周耐受..73、克隆排除Clonal deletion:在胚胎发育中;机体存在针对不同抗原的T、B淋巴细胞克隆;凡是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克隆通过阴性选择或BCR交联产生抑制信号;从而被排除或被抑制;因而出生后机体对这些抗原产生自身耐受..74、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由于缺乏协同刺激信号等原因如缺乏B7;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活化;再有足够的抗原信号刺激时;无能的T、B淋巴细胞仍不能活化..75、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外周某些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既不导致自身免疫应答;也不导致克隆无能和克隆清除的现象..76、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 出现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77、变态反应allergy:Ⅰ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其特征是①发生快;消退也快;②通常使机体出现功能性紊乱;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78、变应原allergen: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79、直接识别Direct recognition:不需要抗原的加工过程;受者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细胞表面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80、间接识别Indirect recognition:受者T识别由受者APC加工、自身MHC提呈的供者MHC分子抗原..81、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由供者移植物中的特异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宿主的组织抗原而发生排斥反应;损伤宿主;主要见于骨髓移植..82、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宿主对肿瘤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可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减少或丢失;使肿瘤细胞不易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从而逃避免疫攻击.. 83、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指活化T细胞高表达的Fas与Fasl结合;可导致自身和旁邻活化T细胞凋亡;从而对免疫应答进行负性调节并维持自身耐受..immunity;immunologic defense;immune homeostasis;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lymphocyte homing;lymphocyte recirculation;antigenAg;Immunogenicity;Immunoreactivity;hapten;antigenic determinantepitope;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s;sequential determinantlinear determinants;thymus dependent AgTD-Ag;thymus independent AgTI-Ag;tumor specific antigensTSA;tumor associated antigensTAA;hetreophilic Ag;common antigen;crossreaction;superantigens;adjuvants;antibody;immunoglobulin;complementarity—de termining regionCDRs;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xicityADCC ;polyclonal Ab;monoclonal Ab;genetic engineering Ab;isotype;allotype;idiotype;complement system;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opsonization;cytokinesCKs;interleukinIL;interferonsIFNs;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cell adhesion moleculesAMs;CAMs;cluster ofdifferentiationCD molecule;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HLA complex;haplotype;linkage disequilibrium;MHC polymorphism;MHC restriction;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Toll Like receptor;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endogenous antigens;exogenous antigens;Class Ⅱ-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CLIP;T cell receptorTCR;B cell receptorBCR; immunocompetent cellICC;isotypic exclusion;allelic exclusion;Somatic hypermutation;affinity maturation;class switch;isotype switching;negative selection;positive selection;immunological synapses;humoral immunity;cellular immunity;immunological tolerance;tolerogens;central tolerance;Peripheral tolerance;clonal deletion;clonal anergy;Immunological ignorance;Hypersensitivity;allergy;allergen;direct recognition;indirect recognition;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antigenic modulation;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仅供参考)06预防二班1、现代的“免疫”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形成免疫耐受,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生理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3、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成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T、B)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再分布于全身淋巴组织中。

5、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 T、B;单核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

6、.抗原的概念: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7、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8、抗原性: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9、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

10、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超敏反应)的抗原。

1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

12.、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13、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4、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15、佐剂(adjuvant):属非特异免疫增强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区分“自己”与“非己”物质,从而达到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与免疫调节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Ag):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3、异物性:T、B淋巴细胞在胚胎期、在成熟前未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未被阴性选择过的物质)。

4、易接近性: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结合的难易程度。

决定免疫原性的强弱。

5、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特性。

6、抗原性(反应原性):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7、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物质基础):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又称为表位。

8、抗体(Ab):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Ab都是Ig,Ig不一定都是Ab)10、超抗原(SAg):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菌体某些成分、逆转录病毒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构成的不同于有丝分裂原的抗原性物质。

这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或B细胞。

11、补体(complement,C):是正常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1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系统。

13、细胞因子(CK):是一大类由细胞分泌的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

14、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膜表面分子。

免疫学专业名词解释

免疫学专业名词解释

免疫学专业名词解释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调控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在免疫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需要解释。

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天然免疫是先天性免疫,由于基因编码而存在,能快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获得性免疫是后天性免疫,通过接触抗原或接种疫苗后产生,能够针对特定的抗原进行识别和攻击。

2. 抗原: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应答的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多糖体或脂质等大分子化合物。

抗原可以来自外界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也可以来自人体内部的肿瘤细胞、自身抗原等。

3. 抗体:抗体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免疫球蛋白,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与抗原结合并中和或清除其毒性。

抗体是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分子,也是许多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的重要成分。

4. T细胞:T细胞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攻击感染细胞内生物的细胞,如病毒、细菌等。

T细胞还可以调节和协调免疫应答过程中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

5. B细胞:B细胞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细胞,主要负责产生和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还可以通过抗原递呈和T 细胞互作激活,增强自身免疫应答能力。

6.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自身组织和生理菌群等正常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被调节和抑制的状态。

缺乏免疫耐受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7.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机体通过调节和协调免疫系统中各种免疫细胞的活动,以达到保持稳态、防御感染和避免过度免疫应答等目的的过程。

免疫调节在许多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8.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是指机体天然或获得性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或缺陷所导致的易感染状态。

常见的免疫缺陷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后天性免疫缺陷等。

9.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治疗包括蛋白质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免疫学专业术语解释,希望对大家了解免疫学有所帮助。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章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解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备〔immune defense〕预防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去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觉和去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到达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去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耀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含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ï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地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BCR:指B细胞抗原受体,是B细胞表面能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与Igα、Igβ分子结合成BCR复合体,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

3.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作出正常的免疫应答。

4.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s),又称中枢淋巴器官或一级/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s),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括腔上囊(法氏囊)。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半抗原(hapten):即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7.表位(epitope):是与TCR / 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8淋巴细胞再循环概念: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

淋巴组织可不断的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利于细胞识别、捕获抗原,传递免疫信息,从而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免疫效应。

9.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mIg)。

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11,免疫器官: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载体(carrier):是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决定了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12.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表面相应黏附分子—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

13,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大分子,是一组参与免疫效应的球蛋白,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

15.TSA:肿瘤特异性抗原。

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

1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17,抗原(antigen,Ag)特性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1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1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TI-Ag分为TI-1Ag和TI-2Ag,TI-1Ag 具有B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或未成熟B细胞均可对其产生应答,TI-2Ag表面含多个重复B表位,仅能刺激成熟B细胞。

根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20异嗜性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存在。

21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动物免疫血清等。

22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又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

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23独特型抗原:TCR、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称为独特型(idiotype,Id),Id所诱生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AId)。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Ig折叠(Ig folding):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β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β-桶状”结构。

具有稳定功能区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肽链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

5.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6.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 ~ 1/5,且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7.佐剂(adjuvant):凡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称为佐剂。

8.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

9.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指能表达MHC-II类分子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具有强大的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能力。

10.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11.Arthus反应★: Arthus发现给家兔皮下反复注射马血清数周后,当再次注射马血清时,可在注射局部发生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

这种现象被称为Arthus现象或实验性局部过敏反应。

这种反应发生较快,通常在注射马血清后1~2h即可发生,4~8h达高峰,2~3天可自行消失。

12.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3.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14.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adaptive or acquiredimmunity)。

15.Ig类别转换:B细胞在IgV基因重排完成后,其子代细胞均表达同一个IgV基因,但IgC基因(恒定区基因)的表达,在子代细胞受抗原刺激而成熟并增殖的过程中是可变的。

每个B细胞开始时均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

但随后即可表达和产生IgG、IgA或IgE,尽管其IgV不发生改变。

这个变化即为类别转换。

16.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是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达,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的现象。

17.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即抗原互补决定区。

VH和VL的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3,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4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