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上海市10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大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命质量有待提高。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
”[1]的确,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与目标。
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
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设计1.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
2.样本的抽取与资料的收集处理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XX年10月进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在上海市10所高校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先选取10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然后再在这10所高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当前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
一
根据 以上 的一些分析 , 笔者 认为, 造 成大学生在对生命的认 知存在 校 教育是有 目的、 有 系统 、 有组织 地影 响人 的身心 健康 发展 的、 有专职 些问题的原因有 以下几点 : 人 员和 专门机构承担 的制度化的 、 专 门性 的实践活动 。 [ 5 1 学 生在学 校接 第一, 家 庭教育 的缺失 , 父母 可能因为 自己受教育 程度 的关系没有 受 的教育是 比较 系统 的, 有利 于学生 身心健 康发 展的 , 所 以, 学 校要进 形成 系统 的生命观 , 所以, 父母对孩子 的教育也就 不能有系统 的知识 。 步加 强生命 教育, 完善生命 教育的相 关内容 , 同时丰富生命 教育的形 另外 , 现 代社 会 的离 婚率越 来越 高, 这就 意 味着单亲家 庭较 多, 父母某 式 , 让 学生能更愿 意和更容易 接受生命教 育, 使教育达 到更好 的效果 。 方 的教育都 有可能是不完善 的, 所 以, 单亲家庭 的孩子在家庭 教育这 通 过此 次调查 , 笔者发 现, 在 生命 教育 的内容 中, 性 教育、 挫折教 育和
襁鑫观察 { S O C {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人没有主动 接受 过与生命 相关 的课 程 , 占了6 4 %。 所 以就 会出现有 的学 参 与才能使相 关的教育发挥 作用 , 所 以, 大学 生要 积极主动地 参加与生 校开设了与生命相 关的课程 , 但是 依然有一些学 生对生命教育 并不 了解 命 相关 的课 程 , 主动学 习。 最后 , 就大 学生 的心理来说 , 大学生 的个 性 的情 况。 意识 、 自 我 意识、 独 立意识 日 趋 强烈, 1 4 1 大学生要学会 自 我教育 , 这 样才 ( 三) 存 在的一些问题 能使 自己树立 起 自己的生命观 。 在这 里 , 大 学生 自己不能只是有这个思 i . 生命认 知方面 想就可 以了 , 而是应 该有行动 , 做 到知行合 一。 从 自己身边 的小事做 起 , 在 大学生 对生命的认 知 中, 存在 一个 矛盾 : 思想 和行为不一致 。 笔 养成一个 自觉珍爱 生命 的习惯, 就像 前面提 到过 的晚睡 的问题 , 从 现在
大学生生命与成长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与成长调查报告介绍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状态以及对成长方式的认知和评价。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状态,为大学教育和学生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有300名大学生参与,来自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学生均有涉及,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50人。
调查对象年龄普遍在18岁至22岁之间。
生命状况调查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或者非常满意。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较为积极的态度。
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满意,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
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少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满意,这也说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健康对于生活稳定和成长的重要性。
学业状况在调查中,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状况感到满意或者非常满意。
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感到不满意。
这些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业进展不够顺利。
成长方式调查自主学习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是提高自己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过积极阅读、独自进行学习和实践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指导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导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导师可以给予他们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
社交交往大学生一般认为与同学和他人的社交交往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社交交往,大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并且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互成长。
社团和课外活动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参与社团和课外活动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社团和课外活动,大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
总结通过对大学生生命和成长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状况比较满意。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根底,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局部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根底。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微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珍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
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都成认面对伤害动植物的行为时自己没什么感觉,对生命伤痛抱有漠视态度。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1)“你喜欢自己吗?”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
调查显示,67.1%的大学生喜欢自己,23.1%的大学生不置可否,还有9.8%的大学生称“不喜欢自己”。
交叉分析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喜欢自己的女生占68.8%,男生占65.6%,相比较而言,女生更为“自恋”,高出男生近3个百分点。
(2)“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时,你会如何?”是否自信,还体现在遭遇挫折时,是否仍能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64.60%的大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认为“没关系,下次会努力做好”,其中男生占65.90%,女生占63.30%;27.80%的大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其中男生占28.40%,女生占27.20%,性别差异不显著。
年级比较来看,76.90%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态度较为积极,大学三年级以上对待挫折的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为52.30%,年级差异明显,低年级态度更为积极,高年级则趋向消极对待挫折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3)“你有几个好朋友?”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好朋友,并且好朋友的数量较多,拥有超过10个好朋友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34.80%,其次是有3~6位好朋友的,占34.40%。
交叉分析表明,具有较多好朋友的大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为1.80%,而没有好朋友的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却高达26.10%。
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减少大学生自杀几率。
(4)“你自己能做主吗?”生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自己有决定权,而“主动”则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学生身心已基本发育成熟,有60.10%的大学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也有28.60%的大学生“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甚至还有2.80%的大学生“一切听父母的”。
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
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
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大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被试承认在大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大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
从被试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大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85.47%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大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
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然而仍有7.37%的被试认为生命仅是精神的,3.16%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差,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对生命认识存在这种偏差,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上,10.53%的被试选择经常有,52.53%的被试选择偶尔有,22.11%的被试选择较少有,14.74%的被试选择没有,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是很满意。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范文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
”[1] 的确,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的价值与目标。
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准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有,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有,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有,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生命意识是生命理解、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
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所以,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设计1. 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
2. 样本的抽取与资料的收集处理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5 年10 月实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在上海市10 所高校实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先选择10 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然后再在这10 所高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10 所大学等量发放问卷110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8 份,有效回收率为91.6% 。
全部问卷资料经过核实编码后,输入Spss13.0 统计软件包实行逻辑纠错处理,并加以统计分析。
3. 样本的基本情况调查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例适当,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各年级段学生,文科和理工科学生比例比较合理。
其中男生占54.4% ,女生占45.6% ;文科学生占38.5% ,理工科学生占61.5% ;大一学生占15.0% ,大二学生占15.2% ,大三学生占31.9% ,大四学生占24.1% ,研究生占13.8% 。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对于推动其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态度。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1. 探究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知和重视程度;2. 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3. 分析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和应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生命的认知程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态度以及应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4.1 对生命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清晰的认知,并且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一定的认知并予以重视。
4.2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看法不一。
约有60%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礼物,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而约有30%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无论长短都不会影响什么。
此外,还有少部分受访者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抱有消极的态度。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存在着差异。
4.3 生命的态度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对于困难和挫折能够勇敢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然而,也有约20%的受访者表示在面对困难时倾向于消极和退缩。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受访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缺乏坚持和积极应对的能力。
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和心理素质。
五、讨论与建议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讨论与建议:5.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引导,培养其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将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立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立和谐校园的根底,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展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安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别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展。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向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别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互相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根底。
要深化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展讨论。
只有对生命有深化的理解,知道生命的微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珍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别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别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 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 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前言:今年来,大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和杀人的事件常有发生,并不断地见之于媒体。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基本状况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于2010年5月10—15日对**大学中文系中的5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回收率为90%。
一.对问卷基本情况的分析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及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从对自杀和杀人的新闻关注度来看,80%的大学生是“如果看到就看一下,没不到就不看”,11%的同学是经常浏览相关的新闻,可见大学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生命意识,对生命价值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生命意识缺乏关注的自主性。
大学生已经成年,随着阅历及知识的增加,对生命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大部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珍惜生命。
而经济和社会地迅猛发展是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顺息万变的社会使大学生情绪变化比较大,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容易气馁和颓废,有的甚至会走上不归路。
调查显示:16%的同学偶尔有自杀的念头,3%的同学经常有自杀的念头,仅有八成的同学从来没有这个念头,说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
关于大学生的抗压和抗挫折能力,21.8%人能坦然面对压力和挫折,53.3%的同学是对有些大的压力和挫折难以面对,而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抗压力和抗挫折能力是比较弱的。
说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还需加强。
二.大学生子自杀和杀人现象时有发生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别的时代造就了独具个性的新型大学生。
然而大学生背负着国家及父母的期望,自觉本身的社会责任和家庭压力大,心理压力比较大。
而且他们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面临的挑战增加。
他们深知必须努力完成学业,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最新范文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 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 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2023年大学生生命调查
大学生生命调查报告3篇【第1篇】有关高校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本文从高校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动身,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并为高校高校生有效开展生命教育供应肯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高校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讨论,xx年3月份我们作了高校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
调查主要采纳问卷形式。
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一班级高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
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讨论采纳自编问卷对高校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班级和专业。
其次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
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肯定的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
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高校生对生命的熟悉,是否具有生存技能,高校生的身心健康状况,高校生对自杀的态度、对暴力伤人的态度,高校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高校生的生命观现状。
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对问题进行回答。
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高校生生命观的总体状况,但从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高校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被试承认在高校实施生命教育是特别必要的。
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高校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高校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特别必要的。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水准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准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但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实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准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实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生命理解,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有一定偏差生命理解,就是让个体理解到自己生命的存有,理解到他人的生命的存有,理解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有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准确的生命理解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
要深刻理解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实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理解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准确的生命理解。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而 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 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 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近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辈子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立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立和谐校园的根抵,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发展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安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发展。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 8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 80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
(一)大部份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根抵。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发展探讨。
惟独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微妙才干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珍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 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 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 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 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5月份调查地点:南华工商学院清远校区调查对象:南华学生和qq好友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人:组长:组员:、报告前言:什么是生命意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生命意识是作为一切事物的来源和基质的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是一种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提升和感悟。
一般来说,包括浅层次的生存意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
就生命本体而言,是指生命的物质形式和感情欲望;就生命价值而言,是指为了追求生命的存在意义与永恒而达到的生命理想境界。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和领域从而生活质量提高了,但同时也使“自我”在知识的汲取、技术的运用面前被忽视了。
当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学知识的同时,这些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会象征着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
但是,获得了这些,是否就意味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他们对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等生命本身带有实质的东西缺乏深刻了解和认识。
面对这些生存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难以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予以正确把握和选择......同时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由于青春期的迷茫而出现的心理危机和个体意义感消失。
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亦使大学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
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凸现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
我们感到无限惋惜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关注。
在今天,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
报告主体:所以经过我组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总结等。
得出大学生们的生命观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大学生是否觉得活着有意义?大多数大学生都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 同时觉得人活着没有太大意义和没有意义只占到16.1%和0.7%。
还有少数人对活着的意义没有信心,也认为死亡是对人生的一种解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3091-62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上海市10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大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命质量有待提高。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
”[1]的确,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与目标。
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
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设计1.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
2.样本的抽取与资料的收集处理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XX年10月进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在上海市10所高校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先选取10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然后再在这10所高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10所大学等量发放问卷11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8份,有效回收率为91.6%。
全部问卷资料经过核实编码后,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逻辑纠错处理,并加以统计分析。
3.样本的基本情况调查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例适当,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各年级段学生,文科和理工科学生比例比较合理。
其中男生占54.4%,女生占45.6%;文科学生占38.5%,理工科学生占61.5%;大一学生占15.0%,大二学生占15.2%,大三学生占31.9%,大四学生占24.1%,研究生占13.8%。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描述1.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人总是要认识到某种对象,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时才有意识,生命意识的核心是生命认识。
人对某一生命对象的意识,总是将其纳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感知、观察,从而认识到这一生命对象的意义。
但凡生命都是有始有终,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认知就是对生与死的认知。
对于死亡现象,调查显示,有69.30%的大学生认为“人死了,生命就结束了,不会再活过来”,有25.10%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在这个世界消失,去了另一个世界”,甚至还有5.60%的大学生认为“人能死而复生”。
大学生由于阅历的增加、各种宗教思想的影响,对此问题的思索更为复杂,更易产生困惑。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对死亡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机械记忆水平。
而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薄弱与缺失。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未成年人成熟、自我意识强。
然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
甚至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做出极端行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
调查显示,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6.80%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念头,“偶尔有”的占25.40%,“没有”的仅为67.80%,不到七成;当遭到别人严重冒犯时,7.40%的大学生“经常有”杀死别人的念头,“偶尔有”的占27.20%,“没有”的为71.10%。
性别差异和自杀念头产生频率交互统计及检验表明,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7.7%的男生“经常有”自杀念头,女生为5.9%,略低于男生。
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和产生自杀念头频率并没有显著相关。
性别差异和杀死别人念头产生频率交互统计及检验表明,当遭到别人严重冒犯时,10%的男生“经常有”杀死别人的念头,“偶尔有”的占25.9%,“没有”的为64.1%。
在女生中,“经常有”杀死别人念头的占4.6%,“偶尔有”的占16.3%,“没有”的为79.1%。
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和杀死别人念头产生频率有显著相关。
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居首位的是“生活压力大”(27.2%),接下来依次为“看不到前途”(26.6%)、“学业压力大”(20.6%)、“失恋”(15.4%)、“其他”(10.2%)。
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必须努力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
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必然给他们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2.对生命价值的感知生命价值,简言之,就是活得有意义。
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曾经对48所学院的7948名学生作过一次调查,当问及他们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时,78%的学生回答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寻找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2]本研究对“生命价值”的操作定义首先是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其次是肯定自己从事的活动的价值,再次是肯定自己之于他人的价值。
调查问卷涉及生命价值的项目有:是否自信、对学习生活的评价、朋友关系、生活的主体性等。
(1)“你喜欢自己吗?”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
调查显示,67.1%的大学生喜欢自己,23.1%的大学生不置可否,还有9.8%的大学生称“不喜欢自己”。
交叉分析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喜欢自己的女生占68.8%,男生占65.6%,相比较而言,女生更为“自恋”,高出男生近3个百分点。
(2)“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时,你会如何?”是否自信,还体现在遭遇挫折时,是否仍能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64.60%的大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认为“没关系,下次会努力做好”,其中男生占65.90%,女生占63.30%;27.80%的大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其中男生占28.40%,女生占27.20%,性别差异不显著。
年级比较来看,76.90%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态度较为积极,大学三年级以上对待挫折的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为52.30%,年级差异明显,低年级态度更为积极,高年级则趋向消极对待挫折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3)“你有几个好朋友?”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好朋友,并且好朋友的数量较多,拥有超过10个好朋友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34.80%,其次是有3~6位好朋友的,占34.40%。
交叉分析表明,具有较多好朋友的大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为 1.80%,而没有好朋友的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却高达26.10%。
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减少大学生自杀几率。
(4)“你自己能做主吗?”生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自己有决定权,而“主动”则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学生身心已基本发育成熟,有60.10%的大学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也有28.60%的大学生“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甚至还有2.80%的大学生“一切听父母的”。
3.对生活质量的体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又称生存质量、生命质量,它是在who提倡的健康新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是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体现。
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次调查作为衡量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指标有基本心境、对生活的满意度、日常生活的充实程度等。
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活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威斯曼用“个人感受”量表测量得出:快乐被感受为生活是充实的体验。
快乐能激励人前进,积极向上;快乐能使人精神振奋,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快乐能激励人努力完成任务;快乐能使人承受生活的压力和负担,提高经受挫折、克服痛苦的能力和耐力。
快乐的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等待光明。
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34.7%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很快乐”,58.10%的大学生“有时快乐有时不”,7.20%的大学生则“经常不快乐”。
关于“今天有没有让你开心的事”,36.50%的大学生能在平常的一天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
那些“有开心的事”的大学生,他们的开心大多来自日常的生活,比如“吃了一顿热乎乎的早饭”、“和朋友一起玩”、“看了炫目的绘画,令人倾心”、“和男/女朋友散步”、“购物”等。
但29.20%的学生直言当天“没有快乐的事”,还有34.30%的学生不置可否。
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和感受快乐的心。
快乐和生活的满意度是直接联系的,是否拥有快乐积极的心态会对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被访者所填内容进行归类,发现大学生的烦恼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其中最大的烦恼是“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意”,占45.10%。
首先是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比如个子矮、太胖、鼻子塌等;其次是粗心马虎;再次是身体或个性方面的某些欠缺,如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太笨、结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