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北师大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猫的天堂_课件1
分析课文结构
• 1.文章只要讲述了猫的( )的经历,这个 经历可以分成( )( )( )( )四个阶 段。流浪,久居,出逃,流浪,回家 • 2.小猫最初为什么要出逃?最终为什么又回 到主人家? • 对生活感到乏味腻烦;它经历了外面的流 浪生活,饱尝艰辛。
追根究底
• 对比是本文最重要的表现手法。 1.对比之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阅读理解我能行
• 4. 真正的幸福与天堂,就是关闭在一间有肉吃的 屋子里挨打。 (理解句子的含义) • 这是点题,文章的题目是“猫的天堂”,这里给“天堂
”下了一个定义,显然是反讽。关闭、挨打,就是不自由 ,受凌辱,是谈不上精神上的幸福的,但是由于物质上的 丰足(有肉吃),不自由、无人格却变成了幸福。这是反语 ,意思是:奴性的麻木是可悲的。反语虽然没有直接表述 ,可是在这里却比直接、正面的表述更为惊心动魄。
板书设计
猫的天堂
(法)左拉
对比之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对比之二:小猫的前后变化 对比之三:对天堂的不同理解 对比之四:人与猫
阅读理解我能行
• 1、《蜘蛛》与《辛劳的蚂蚁》在写法上有哪些区 别?
• 两篇都写作者观察到的小动物的活动。《蜘蛛》 一文记叙了蜘蛛捕食、结网、产卵、争斗等一系 列活动。以说明为主,叙述描写也多,清晰生动; 说明蜘蛛是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具有顽强的生存 能力。 • 而《辛劳的蚂蚁》一文则是一篇幽默小品文,意 在借蚂蚁的愚蠢嘲讽现实中那些盲目劳作,缺乏 思考的人。
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心境,幸福天堂的含义就有 不同。 自由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甚至面临危险,正如老 雄猫所说“享受自由带来的充满艰辛的欢乐”。 这样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追求也应该去追求。
主题探究
• 写一只家养的猫虽然吃住条件优越,但整天盼望 着屋外自由的生活,当有一天获得自由之后,它 却遇到了生存的困难,不得不无奈地回到主人身 边。 • 故事诙谐有趣,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强烈嘲讽 了那些好吃懒做,只有仰人鼻息才能够生存的人 是没有资格获得自由的。当然,我们也可从中体 会到生之艰辛和生之乐趣。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蚂蚁》课件
布于各种生态环境中。
蚂蚁的社会结构
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组 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分工明确, 协同工作。每个蚁群都有一个蚁 后、若干工蚁和兵蚁,以及少量
的雄蚁和雌蚁。
蚂蚁的食物来源
蚂蚁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包括 糖、蛋白质、油脂等有机物,也 包括动物尸体、植物汁液等。有 些种类的蚂蚁还会养殖蚜虫以获
倒叙法
与顺叙法相反,倒叙法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关键的情节,再回过头来叙述事件的经过 。在《蚂蚁》一文中,作者并未采用倒叙法。
插叙法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在《蚂蚁》 一文中,作者也未使用插叙法。
修辞手法解析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 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以更生动 、形象地描述事物。在《蚂蚁》一文 中,“蚂蚁搬家就像一条长长的小溪 在流动”这一句,作者运用了比喻手 法,将蚂蚁搬家比喻成小溪流动,形 象地描绘了蚂蚁搬家这一壮观的场景 。
节展开做了铺垫。
中间部分通过描述蚂蚁的劳动 场景,展现了它们的勤劳和团
结精神。
结尾部分总结了蚂蚁的品质, 并强调了它们对人类的启示意
义。
重点词语解释
“忙碌”
形容蚂蚁不停地工作的状态,表 达了蚂蚁的勤劳。
“井然有序”
形容蚂蚁工作时的组织严密,突 出了它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句子解析
形象生动
“它们不停地劳动,从早到晚,从不停歇,那种为了集体而忘我的精神 是多么可贵!”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蚂蚁的勤劳和团结精神
蚂蚁的生活习性
蚂蚁是群居动物,它们在地下建 造复杂的巢穴,用以居住、产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5小石潭记1 (共47张PPT)
(4)潭境奇——清幽凄凉
13
互动交流
默读课文: 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
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1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篁竹,闻 水声,如鸣
从小土丘向西走
竹林 听到 使动用法, 使…鸣叫
隔着竹林,听
一百二十步,
到了水声,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 。
喜欢
砍伐 开辟 名词作状
代词,指水声
语,在下面
7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23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在空中 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
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意动用法
心乐之
以……为乐(感到快乐)
24
翻译对对碰(笑话错译)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有蛇在爬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副词, 左右, 名词作状语, 依靠, 名词作 动词,
大约 光景
在空中
凭借 状语,向 直透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
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PPT全册课件 (14)
比较心得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真正能代表他的独特风格,使其自成一家的, 是他那些幽默随笔和见闻杂记。作者写这些杂 记,有时回忆所及,忽然引述一则故事,有时 触景生情,偶尔抒发一些感想,所说的故事, 或近似寓言,或类乎记实。他的幽默随笔 既有 异于纯事嘲谑的游戏文字,又不同于一味严肃 说教的劝善篇章,他能将戏谑的成分与谨严的 主旨二者处理的恰如其分,因此,他的这些文 章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请同学们再搜索关于马克.吐温的一些资料?
《辛劳的蚂蚁》
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具有怎样的特点?
– 请找出文中让你心动的段落或句子并简要分 析。
•
它做这样聪明的事,有如我背着一袋面粉从海德堡去巴 黎,却绕道攀登施特拉斯堡尖塔一样。它爬到了上面, 发现那地方不对头,于是它随便浏览了一下风景,接着, 或者是爬了下来,或者要滚了下去。然后再一次出发— —这一次仍像往常一样,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 • 理解:这个比喻,以显而易见的荒谬,把蚂蚁的愚蠢 笨拙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读者感到的,仅仅是蚂蚁 的笨拙、弱智和浪费力气吗;好像不完全是。在蚂蚁的 笨拙中,似乎并不完全可笑、可悲、可怜、可恶、可恨, 其中还有一点可叹、可爱、可欣赏的成分。为什么呢? 因为它十分认真,十分执著,十分投入,十分顽强,十 分天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它 的这份执著、真诚和它的笨拙、弱智形成了反差或错位, 构成了荒谬,隐含着作者的优越和宽容,引发了读者同 情和会心的微笑。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你认为还需不需要提倡和发扬 刻苦、勤奋的“辛劳”精神?
,相反是很轻松的,很诙谐的,充满了 幽默感的。蚂蚁的无效劳动,虽然是愚蠢的,但并不可恶,也不可 恨,而是在可笑中带着可爱。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文章强调了蚂蚁 辛劳和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文章前面的一只蚂蚁,搬运的东 西是很沉重的,比它的躯体大六倍。后面的一只,马克· 吐温用很通 俗的比喻这样形容:在二十分钟内所从事的劳动,其分量相当于人 将两匹各重八百磅的马绑在一起,扛着它们越过一千八百英尺的光 滑的大圆石,攀登了一座像尼亚加拉河上的悬崖顶,再从那里跳下 去,登上三座塔尖,每座塔高一百二十英尺,然后卸下两匹马,放 在一个毫无掩蔽的地方,也不用人看守着,就一径走开,又去干另 一件莫名其妙的傻事。如此辛劳并不是为了储藏食物,完全是“白 白浪费”。而搬运的方向,又是和蚂蚁的窝背道而驰的,加之搬运 的方法又是极其笨拙的。可是,蚂蚁又十分执着,遇到障碍,如卵 石,它不是绕过去,而是倒退着向上把东西往上“拽”。在艰难攀 登之中,又是“扯”,又是“拉”,又是“拖”,又是“掀”,又 是“爬”,又是“攀”,总之是反复地、顽强地折腾。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蚂蚁》ppt课件
05
思考题解析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蚂蚁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问题二
蚂蚁的社会结构和行为特点有哪些?
问题三
蚂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体会一
蚂蚁虽小,但力量巨大。在阅读课文 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蚂蚁的勤 劳、团结和奉献精神,这些品质值得 我们学习和借鉴。
生动的描绘
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生 动地描绘了蚂蚁的形象和 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 蚂蚁的世界。
深刻的主题
文章通过蚂蚁的形象,深 入挖掘了生命的价值和意 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 深刻思考。
描绘蚂蚁形象及特点
勤劳的蚂蚁
蚂蚁是勤劳的象征,它们 不停地忙碌着,为了生存 和繁衍后代而不懈努力。
团结的蚂蚁
蚂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和合作,它们团结一心, 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
04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中蚂蚁象征意义比较
中国文化中的蚂蚁
勤劳、朴实和厚道的象征,强调 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
西方文化中的蚂蚁
勤劳、有组织和有纪律的象征, 同时也代表着渺小和微不足道。
不同文学作品中蚂蚁形象塑造对比
《蚂蚁和蝈蝈》
蚂蚁被描绘为勤劳、有远见的形象, 与蝈蝈的懒惰形成鲜明对比。
写作手法及技巧探讨
观察细致入微
作者通过对蚂蚁的仔细观察,描 绘了它们生动有趣的形象,让读
者仿佛置身于蚂蚁的世界中。
拟人化描写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蚂蚁 赋予人的情感和性格,使得文章 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引起读言的形式点明主 题,即生命的可贵和团结的力量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作者经历
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PPT全册课件 (33)
孔孟论学习,鲁迅谈读书,古今中 外名人的读书妙悟,无论是格言警句, 还是雄辩的推理,不管是风趣形象地阐 述,还是精彩动人的故事,都将启迪莘 莘(shēn)学子的求知之路。 莘莘——形容众多。
1
单元学习重点
1、各篇关于读书、学习的课文各自论述的观点、 主要观点,有关课文之间的共同特点。 2、从各篇读书,学习课文中受到启发、教育。 3、有关文章关于借书问题观点的异同以及各自的 说理特点。 4、《孔孟论学习》《论读书》《读书八得》的格 言式句子;《借书不还,天打雷劈》的幽默手法;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的形象化表达; 《窃读记》的意外转折与结构特点。 5、议论文观点鲜明,议论语言的庄重、明快,口 头议论与书面议论的区别。 6、举办借书问题研讨会,撰写一篇发言稿。
12
解释词语
开导 启发
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
7、受学重问,孰不顺成?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
接受教育,注重请教。 谁能不顺利成功?
8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 诵《诗》,与古人谋 生活在一起。
造就
商讨、交谈。
9、君子深造之以道 遵循正确的方法,状语后置。 10、居之安,则资之深 积累
8
积累字词
论 lún 语 不亦说 yuè 乎 学而不思则罔 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思援弓缴 zhuó 而射之 一日暴 pù 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 hú 将至 不悱 fěi 不发 举一隅 yú 不以三隅反 奕 yì之为数 辟 pì若掘井 流杵 chǔ 也
9
古文翻译方法
1、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 能ຫໍສະໝຸດ 意增减。7作家作品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6课《黄果树瀑布》课件 (共42张PPT)
1、这一自然段中,形容声响的词语有: (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乐声奏鸣 )。 2、从本段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是( ),而庐山瀑布的特点是 宽 ( 长 )。古诗中能反映庐山瀑布这一特 点的诗句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 ), ( )。 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 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围绕黄果树瀑 布写了哪些内容?是按怎样的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 县境内。素有“天下奇景”之称。黄果树瀑布 是白水河上九级瀑布中的最大一级,是我国第 -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 而卜,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 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 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 景绰绰,奇妙无穷。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 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 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 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 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 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
瀑 布 叶圣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再读课文,想一想瀑布有何特 点?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例:①透过树的缝隙, 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 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 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 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的声响特点为:大。例:①刚进入黄果树 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 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 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②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北师大版】语文八级上册:第课《黄果树瀑布》ppt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7 月23日 星期五 下午6 时27分5 2秒18: 27:5221 .7.23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7月 下午6 时27分2 1.7.231 8:27Jul y 23,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7 月23日 星期五 6时27 分52秒1 8:27:52 23 July 2021
来到 谷底
登上 平台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
断展现新画面。
——移步换景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2 321.7.2 3Friday , July 23,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8:27:52 18:27:5 218:27 7/23/20 21 6:27:52 PM
6.黄果树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第
一大瀑布,也是亚洲第 一大瀑布.它位于贵州省 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 县境内,高74米,宽81 米,奔腾的河水自70多 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 直泻犀牛潭中,两三里 就能听到雷鸣般的声响, 震天动地,如千人击鼓, 万马奔腾。素以“雄伟、 壮观”而名扬四海。
我自学,我快乐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 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浏览时,有哪些所见、
所闻、所感?
哗透缝悬 岩浮仿佛
置循溪 掩 映徐霞醉
缝 féng (缝补) 哗 fèng (缝隙)
撩
读一读:
2020秋北师大版语文八上第四单元窃读记ppt课件2
窃读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积累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抓住描写“我”动作和心理的句子,读读议议,体会窃读的滋味。
(2)联系课文与实际生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好,我是校园新闻社的宋记者,今天有个问题想采访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坦诚相告:请问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看课外书的经历?(选某位同学)请问您当时是什么姿势偷看的呢?当时心里想什么?结果怎么样?那你认为这种行为好不好?对啦,虽然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一文中建议我们看看课外书,但也是劝诫我们在把应做的功课做完的闲暇时间里看看课外书,没让我们上课的时候也看呐。
好,言归正传,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女孩,她也是窃读的高手。
她的窃读与之前的那位学生大不一样。
哪儿不一样呢?就让我们一同进入课文——PPT1展示课题:窃读记。
看,图中那位瘦小的捧着书本的小女孩,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本文作者——林海音。
已经预习了的同学,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介绍?2.PPT2补充介绍林海音。
二、检查预习1、看样子同学们预习得很不错。
相信小组长们已经检查了,那老师来抽查一下,玩个小游戏——听写接力。
上台写完的同学迅速将粉笔传给下一位同学(尴尬汗涔涔全神贯注踉踉跄跄)2、同学们都预习得不错,那同学们自主学习后都产生了哪些疑问呢?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三、整体感知1、下面我们带着未解决的疑团进入我们的学习。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的是文章的……?生回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