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状思考

合集下载

四川省建立民办高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的思考

四川省建立民办高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的思考

四川省建立民办高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的思考韩 勇 赵 萍 张 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摘 要: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自本世纪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以来,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学界的探讨。

基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分,进而对四川两种民办高校采取不同的监管以及扶持,不仅是破除长期阻碍我省民办高校发展制度瓶颈的关键因素,更是我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本文从我省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借鉴温州市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办法以及美国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的管理政策,针对我省民办高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政策制度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营利性 非营利性 民办高校一、引言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教育制度变革下结构不断完善过程的深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2010年12月,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和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为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试点的地区和单位,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开始在小范围内探索。

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多年来是否以营利为标准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分类管理将改变我国民办高校原有的规则和资源体系,是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一次结构性变革,这意味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将突破制度性瓶颈,进入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期。

四川省自2000年以来,通过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发展了一大批民办高校(高职高专、独立学院),成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截止 2015 年四川省有各类高校109 所,民办高校34 所,其中独立学院 16 所,民办高职院校 18 所。

民办高校在数量上迅速攀升的同时,在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增加全社会的教育供给,促进教育的多样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满足社会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性质的高校之间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因此亟需加强分类管理,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分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描述1. 资金来源不清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通常依赖政府资助、社会捐赠等方式获取经费,而营利性民办高校则以盈利为目的,依靠学费、捐赠和投资收益等来维持运营。

在实际运作中,一些非营利性高校可能存在着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而营利性高校可能存在着不正当的资金来源,导致资金使用不透明、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

2. 办学目的不符合定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通常以社会责任和服务为宗旨,注重教育公益性质,而营利性民办高校则着眼于经济效益,重视市场竞争和盈利能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非营利性高校可能出现盲目扩张、追求眼前利益的问题,而营利性高校可能忽视教育质量、滥发证书等行为,导致办学目的偏离定位。

3. 教育质量不稳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教育质量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些非营利性高校由于资金匮乏,设施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难以保障,而一些营利性高校则可能出现将经费过多投入宣传营销、忽视师资建设和学术研究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4. 管理体制不规范由于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性质不同,其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些非营利性高校可能存在着决策程序不透明、管理体系不规范等问题,而一些营利性高校可能出现校长职位过于集权、内部监督不完善等情况,导致管理体制混乱。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金监管在分类管理中,应加强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和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对于非营利性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对其经费来源和使用进行审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于营利性高校,要求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一、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种办学模式的界限模糊、管理混乱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办学目的和资金运作方式。

营利性民办高校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其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社会捐赠等,具有较为灵活的经营自主权;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则以社会公益为主要目标,其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等,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

由于这两种办学模式在办学目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我国对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界定和监管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和机制。

这些问题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也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康运行。

本文旨在通过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研究,探讨其各自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民办高校管理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满足社会多元化教育需求、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其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管理上,缺乏明确的分类与规范,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相对 公 办 高 校 而 言 , 办高 职 院校 的 学 生 管 理工 作 具 有 明 显 特 民 殊性 , 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 的质量和学校的生死存亡。 因此 , 民办高职院校 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显重要。
1 民 办高 职 院校 学 生 的 特 点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 是大学 生群体 中比较特殊 的群体 。他们 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 , 又有 比较鲜明的特殊性 。他 们思维 活跃 , 爱好广泛 , 社交能力强 , 易接受新事物 , 很多学生家庭 条件 较好 , 受 到 了各方面的才艺培养 , 有明显 的特长优势 。但 同时, 他们中的大 部分人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 自我控制 、 我约束的能力不强 , 自 少 数学生甚至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思 想和行动上容易产生 “ 自立 、 自律、 自理能力差 , 自尊心强” 三差一强” 的“ 现象。 在学习上 , 由于入学 门槛低 , 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 , 知识底子 薄 , 有厌学情绪 。 很多学生存在“ 三差二多 ” 现象 , 即学习成绩差 、 自主能力差 、 为习 行 惯差 ; 自身问题 多、 家庭 问题多 。与同龄人相比, 他们的依赖 心理和 叛逆心理更强 , 抗挫折能力和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更弱 。
臣 教育 长廊
民办高职 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 南经济 管理 职 业学院 管理 系 云 南 ・ 云 昆明
中图分类号 : 1 G7 7 文献标识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600 ) 5 13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6 0 4 0 17— 8 42 0 1- 5— 1
摘 要 论文分析 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 在此基 础上, 出 了改进 民办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提 关 键 词 民 办高 校 高 职 院校 学生 管 理 管理 模 式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办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迅速的一种教育模式,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类型。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注重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而营利性民办高校则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规模不断扩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也面临着诸多管理问题与挑战。

在当前的管理现状下,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中包括资金管理不规范、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未来发展。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对策,可以有效改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管理现状,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发展潜力。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2000字】2. 正文2.1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管理现状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通常由社会团体、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组织管理运营,其经营宗旨是为了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

相比之下,营利性民办高校则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通常由企业或个人所有,其管理方式更趋向于商业化和市场化。

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管理中,决策过程往往更为民主和透明,管理者更注重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趋向于严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教学模式。

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经营管理方面更重视盈利效益,可能会忽视教学质量和学生利益,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利益诱导。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更加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往往能吸引到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

而营利性民办高校可能会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师资标准,使用合同制教师和兼职教师较多。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管理现状上存在着一些差异,需要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加强监管和规范,保障教育质量和学生权益。

完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

完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特点
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具有自主性、市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同时面 临着办学质量、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
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些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 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学校管理混乱、决策 失误等问题。
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些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人事管 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不透明、教学管理混乱等问题 。
研究意义
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02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现状分 析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概述
民办高校的定义和分类
民办高校指的是由非政府机构或个人依法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可 以分为私立高校和公立高校两种。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构成
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体制和教 育教学管理体制三部分构成。
教职工代表大会
国内高校通常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机构。教职工代表由教职工选举产生,对教职工负责,并监督学校的管理工作。
学生会组织
国内高校的学生会组织通常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渠道。学生会代表学生反映意见和建议,并参与学校的一些重要决策。
国内外高校管理体制比较分析
管理结构差异
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 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加强与产业对接
加强学科与产业的对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 人才,推动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背景和意义
完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完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内涵和特点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58齐凤和 温希锦 长春建筑学院摘要:在我国民办高校成长的过程中,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争论一直存在。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视我国未来民办高校的一个改革方向,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就是分析存在的哪些主要问题。

关键词:非营利性;营利性;民办高校;主要问题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458-01一、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1.助于民办高校民间教育资本的吸收从民办高校国外发展史来看,民办高校在日、美等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规范到不规范,在经验里吸收营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

分类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高校。

日、美等国家通过对民办高校进行这样的分类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教育的目标和质量。

还有些营利性的私立高校,保障其健康发展已成为上市公司。

日、美等国的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在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势在必行,它会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目标,而也会使更多的民间资本可以用于民办高校的发展,使民办高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教育目标更加明确。

也会在保障我国民办高校良性健康发展的同事,也能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2.有助于更多扶持政策的出台政府愿意对民办高校在办学中给予一定的检出,来推动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的发展,前提是要对我国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如果未对我国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政府的扶持政策将会很难出台。

原因之一,政府给予民办高校的扶持补助怕被办学者用于其它方面,而不是在提供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优化教育。

另一方面,政府想要在财政税收上给予民办高校一些支持和帮助。

所以在现有阶段,我国民办高校未进行分类管理的阶段,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很难实现。

一方面,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而言,扶持的力度,税收的优惠还不够,而另一方面,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而言,政府的扶持力度却偏大,最终没能达到理想状态。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分类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也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1. 资金管理不规范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通常以学校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责任为宗旨,其它利益并非首要考虑。

而营利性民办高校更注重经济效益,可能在资金运用上存在不当行为,盈利化倾向严重。

这样一来,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资金管理上的差异很大,可能会对学校的经济状况和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和教学管理上存在着差异,导致其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营利性民办高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上进行投机取巧,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相对较为有限,也可能在教育质量上存在一些困难。

1. 完善法律法规在分类管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时,有必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定位和办学目标。

也要规范其教学行为和资金使用,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2.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监管力度,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学校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规范民办高校的行为,也可以保障学生的权益和教育的公平性。

3. 落实分类管理政策针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特点和定位,应制定相应的分类管理政策,区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促使民办高校按照各自的定位和特点进行办学。

4. 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其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倾斜。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民办高校资金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质,其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与公办高校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如何有效管理资金,提高运营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一所民办高校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1. 资金来源不确定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较为不确定。

除了来自于学费、教学科研项目等传统渠道外,民办高校还需要面临着企业捐赠、社会赞助等非常规资金来源的压力。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民办高校在资金管理上显得更加困难。

2. 财务管理体系较为薄弱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其财务管理体系相对较为薄弱。

在一些民办高校中,财务管理部门的人数较少,且财务管理经验相对较为缺乏。

这导致了在资金使用、审批、监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容易产生管理风险。

3. 教学质量与资金使用之间的矛盾在民办高校中,教学质量与资金使用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民办高校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民办高校严格控制教学成本,降低学费水平。

这种矛盾使得民办高校在资金使用上需要做出更为精细的平衡,避免财务风险。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金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招聘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方式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从而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

2. 多元化资金来源为了解决资金来源不确定的问题,民办高校可以尝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开发校企合作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增加资金来源的多样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可持续性。

3. 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审批机制为了规范资金使用,减少管理风险,民办高校可以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审批机制。

在资金使用前,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形成“三重审批”和“一岗双包”审批制度,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者:刘蕾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3期摘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成为了高等教育界的生力军。

而相比较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国家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相对薄弱,缺乏对于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合理界定,分类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文章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有效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性;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运作程序要实现民办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就应该依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事实上,早在2002年起草和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过程中,分类管理的相关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不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体现出来。

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应该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之后的很多法律法规也对分类管理进行了探索。

不过也必须明确,现阶段,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分类管理的效果,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一、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区别一是办学目标不同。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是人才培养,将知识的创造、传播作为根本义务,强调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办学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或者社会团体捐赠,存在与发展更多的依靠学校声誉。

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是追求利润,强调利润获取率的提高,根本目的是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二是办学主体不同。

从世界范围分析,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主体以宗教机构和慈善基金会为主,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主体则多是自然人和企业;三是办学理念不同。

国际层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一般都将自身的办学理念定性成“为全人类服务”,强调通识教育,关注知识的创造、保存和传播。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民办高校存在着资产的不断增加、资产管理落后、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运用的不得当而产生的资产流失等弊端,在资产数量与质量的极大提高后显露出来。

因此,在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现在,强化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民办高校现状存在问题优化对策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在“教育普及”的口号下应运而生。

但为民办高校在众高校之林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民办高校也通过各方筹集资金,扩大了教学规模,并不断完善教学基本设施。

伴随着资产的不断增加,资产管理落后、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运用的不得当而产生的资产流失等弊端,在资产数量与质量的极大提高后显露出来。

所以在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现在,强化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资源配置出现问题目前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除了由国家财政拨款之外,民间资产占较大比重。

但在资产运用上,由于教学资源来源的非有偿性,所有在一定适用范围上在财政管理上,导致了“重购置、清管理”的观念。

高校对于资产管理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了部门利益唯重,购建资源分享性差的特点。

在仪器设备上,部门占为己有,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比比皆是。

2.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完善虽然民办高校由相关协助企业进行相应管理,但由于国家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双重性的条件下,在管理之间仍有管理空档存在。

再因现存中国高校中资产管理体系仍不够完善,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方面也出现诸多问题。

多部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账目不清以及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预算不固定,随意性大。

这些直接就导致了资产管理方面的混乱。

3.固定资产价值的贬低及失真资产失真情况,在民办高校中多数存在。

而对于民办高校是模仿普通院校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式,自身资产不属实的“通病”,也继承了下来。

校区转换及资产运转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固定资产减少;受企业捐赠或赠予的手续、记录的不完善也使得固定资产未入账的情况常有出现;最后还有图书市场的计价失真,图书市场由于书籍的版本和书籍的质量等问题,折扣的存在,造成了实际数量和财务账务中间的巨大差价。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浅析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浅析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浅析陈冬 伏冉冉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出台的背景与意义,并通过自身工作经历与政策文本的情况了解,为后续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文本与实施工作的完善提出部分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文本党的十九大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并且要对其有规范,给予民办高校更多支持,并发布政策,让民办高校更加健康的发展。

在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高等学校近3000所,民办院校占总数的25%,多达735所,其中本科院校141所,独立学院275所,高职院校318所。

我国民办高校快速发展,但相关法律制度相对滞后,落后于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

民办高校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性质不明朗的情况下,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如产权财务分配、法人属性、合理分配、教师待遇等问题。

同时,社会上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带有偏见,认为营利回报是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本质,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会以教育为本,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又没有收益,相关扶持政策又相对落后,让这类学校生存艰难。

一定情况下阻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为此,制定、了解并完善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非常有必要。

一、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的源起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民办高校是指除了国家机构以外,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或个人通过出资,兴办实施专科以上的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面向社会招生。

民办高校有很多类别,有可以主要进行教育并应用的本科学历教育的院校,可以进行教学并实际应用或者主要教导职业技术的专科学历教育的院校,还有一些独立二级学院和高等教育机构。

按规定,我国公办学校归类为事业单位,民办学校归类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以前,原《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类,在实际登记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人属性界定模糊,举办者并不明确登记种类,登记机关无法准确登记,造成很多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 者 简 介 : 艳 华 ( 9 7 ) 男 , 西新 余 人 , 学硕 士 , 文讲 师。 研 究 方 向: 语 言 文 学 , 教 研 究 。 何 17 一 , 江 文 中 汉 高
第 3期
何艳华 : 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l 3
高 职 开 始 转 制 为 本科 院校 , 京 三江 学 院 、 京 民 南 北
( ) 二 学历 阶段
为满 足人 民群众 日益增 长 的教 育需 求 , 民办 教
育 开始挤 入学 历教 育行 列 。最 早是 1 9 9 3年北 京开 始在 1 5所 民办高 校 中试行 学历 文 凭考 试 ,民办学 历 教 育 渐渐 突 破 限制 , 学历 层 次 为 专科 . 历 教 育 学
方 面得 益于 国家 的政 策 以及地 方 经济 发展 需要 ,
另一方 面 , 在管理 上相较 于公办高 职有其 独到之处 。 了解 民办 高职 的 管理 , 有必 要 对其 发展 历程 做

简介 , 以便 探究 其在 历史 发 展环 境 中所形 成 的个
性 做法 。


民办高职 院 校的发 展历 程
第2 7卷
第3 期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F YUE NG OC I O YA V ATONA E HNCA C L GE L T C I L O LE
v 1 7 No3 0 . . 2
Ma . 2 2 v 01
21 0 2年 5 月
( ) 芽 阶段 一 萌
改革 开放 初期 ,由于 深受传 统 观念 的束缚 . 民 办 与教育 结合 , 以被 民众接 受 。 难 因此 , 早期 民办资

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权让渡的思考

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权让渡的思考

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权让渡的思考目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一般都是采用“学校、院(系)、教研室(组)”三级管理体制,且以校、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校级层面。

所以民办高校如何解决好教学管理权让渡,将教学管理延伸到课程管理层面,是一个事关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热奌问题。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总的说来,机构健全,人员配套,但在管理机制上确没有体现出民办应有的“灵活性”,而且存在下列的弊端:(一)集权机制因素多,管理重心相对偏上。

由于民办高校管理重心更为偏上,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校级层面,且主要是集中在办学者身上,校长受办学者(理事长)制约过多,理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难以落实。

因此校长对院(系)组织管理也就存在着一种“隐性约束”,所以,院(系)组织在这种约束环境下,只有教学管理的责任、而无自主管理的权力。

(二)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水平相对薄弱。

从校级管理层面看,民办高校校级高层领导都是一些原公办大学校长、专家、教授,而作为校级层面教学管理职能机构的教务处一般只有处长是专家、教授,其他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从院(系)的二级管理层面看,院(系)主要领导一般都是专家、教授,但教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且多数是留校的毕业生,在教学管理上存在“高强基弱”的弊端。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权让渡的意义如上所述,目前民办高校在实施三级管理时,管理权在学校,而教学管理重任又主要落在院(系)层面;因此,实施校、院(系)间的教学管理权让渡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

如何将教学管理延伸到专业、课程,形成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协调统一的教学基层组织,并将教学管理延伸到课程管理层面,这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院(系)作为按学科、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直接承担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的任务。

因此,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充分发挥院(系)教学管理职能作用,是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教学管理效益的必然要求。

对推进民办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

对推进民办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

( u n d n ig a o ain l eh ia C l g , u n z o 1 6 3C ia G a g o gLn n nV ct a T c ncl ol eG a gh u5 6 ,hn ) o — e 0
Ab t a t n r c n e r, r ae c l g s f m a u a i t ss h o ss o etan n u e n a h n tn a d , sr c :I e e t a s i t o l e r y p v e o c mp s fc l i ,c o l c p , i i g r l sa d t c i g s d r s ie r e a a d S n h v e n ma e g e ti r v me t r c ie p o e h tp v t o lg swa tt k e e n a tr n O o a e b e d r a mp o e n . a t r v d t a r a e c l e n o ma e b t r a d f s P c i e t e d v l p n , ih mu t c i ey k e r mo i g f ro e r fs h o s u i e sa d f d o th w e p t e e eo me t wh c s a t l e p p o t o p n wo k o o l’b sn s ,n n u o t s t h v n c i o u ln —tr r lso r ae c l g s d mo r t n g me t r l k u e t a e ey h n so e , f n o e n o g em e f i t o l e e c a i ma a e n , u y ma e s r h t” v r t i g i p n o t p n a d u p v e c t e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办高校是指由社会力量兴办、自主办学的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民办高校虽然与公办高校地位不同,但在高等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数量均在不断增加,其中营利性民办高校主要以赢利为目的,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则更注重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

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还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清晰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能够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1.2 问题清晰化问题清晰化是指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明确问题的本质和特点,从而为未来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准确的方向和依据。

当前,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管理问题愈发凸显,如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给教育系统带来一系列挑战和困扰。

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问题进行清晰化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制定更加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推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200字】2. 正文2.1 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管理不规范是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种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民办高校管理存在着权责不明、决策失控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责关系并不清晰,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决策失误的现象。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状思考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状思考
[ 关键 词 ] 民 办高校 ;分 类 管理 ;非 营利性 ;营利 性 [ 中图分 类号 ]G 4 . 687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0 6 3 ( 0 2 7— 0 8—0 0 5— 4 2 2 1 )2 0 2 2
世界 上大多 数 国家 的私 立大学 都有悠 久 的历史 ,也形 成相对 完备 的管 理体 制与法 律制 度 ,一般 私立 大学按 照 营 利性和 非营利 性划分 为两类 ,不 同性 质的学 校其宗 旨、管 理模式 、收入 分配 、活动领 域等 有所不 同 。我 国 民办 高 校 出现 的时 间 比较 短 ,相关 的法律 政策 也不够 完善 。对 于 民 办高校 分类 管理 的问题 ,在讨论 制 定 《 民办教 育促 进 法 》 时就 已经有 激烈 争议 ,最终 ,为 了吸引更 多 民间资金 投资 教育 ,政府 立 法 规 定 民办 学 校 举 办 者 可 以获 得 “ 理 回 合 报 ” 但 将 民办 学校 定 位 为 “ 营利 性 组 织 ” , 非 。这 一 政策 体 现 了当时政府 想用 经济手 段刺 激多渠 道投 资教育 的 良苦
校被 界定 为 “ 益性 ” 公 ,担保 就 不 能成 立 ,学校 就 很难 从 银行 获得 贷款 。因为 民办高校 不是 公司法 人 ,也 不能 直接 通 过公开 发行 股票和 债券 的方式 在资本 市场上 融资 ,民办 高 校在没 有大 量捐赠 和政府 资助 的情况 下 ,既不能 贷款也
组 织的法 律法规 都 特别 把 “ 以 营利 为 目的” “ 不 、 不可 分
配盈 余 ” ( 哪怕 是 有 限分 配盈 余 ) 、投资 者 不可 享 有投 入 资 源的所 有权 、不可 分配解 散清算 后 的剩余 财产等 当做 非 营 利组织 必须 坚 守 的 底 线 原 则 。而 《 办 教 育 促 进 法》 民 规 定 民办学校 的举 办 者 在 法律 的范 围 内可 以取 得合 理 回 报 。其 实用 “ 理 回报 ” 替 代 “ 润 ” 表 达 了法 律 和 政 合 利 策 制定 者一方 面用 经济 的手段刺 激多渠 道教 育投 资 ,另 一 方 面又 要在形 式上 回避 营利性 的 良苦 用心 ,但却 丝毫掩 盖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浅析了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在介绍了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在分析了现阶段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使用存在滞后现象、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和专业人才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和审核、培养引进资金管理人才等策略。

最后在展望了未来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重要性和持续改进对提升办学质量的保障作用。

整体来说,本文旨在引起对民办高校资金管理问题的关注,提出解决方案,并强调其对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现状、对策、发展趋势、重要性、持续改进、质量提升1. 引言1.1 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与持续发展。

资金管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师生教学条件、科研水平、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

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声誉。

合理的资金管理可以保证学校的财务稳定,防止财务风险,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作为民间力量办学,其资金来源相对独立,更需要加强资金管理,以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和有效性,提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信任度。

加强民办高校资金管理,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对于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民办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民办高校资金使用存在滞后现象。

由于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导致一些学校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了滞后的情况。

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资金使用并不总是按照规划和需求来进行,可能存在过度投入某个项目或者忽视其他项目的情况,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现阶段民办高校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相对滞后,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

缺乏严格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容易导致资金管理不透明、不规范,进而可能引发管理混乱和资金流失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状思考[摘要]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已经成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制度障碍,本文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认为如果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修订完善,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非营利性;营利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大学都有悠久的历史,也形成相对完备的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一般私立大学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划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宗旨、管理模式、收入分配、活动领域等有所不同。

我国民办高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的法律政策也不够完善。

对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问题,在讨论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时就已经有激烈争议,最终,为了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资教育,政府立法规定民办学校举办者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但将民办学校定位为“非营利性组织”。

这一政策体现了当时政府想用经济手段刺激多渠道投资教育的良苦用心,但这一自相矛盾的法律条款日渐显露出其弊端,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障碍。

1 分类管理的必要性1.1 性质不明,监管困难对于民办高校的性质,《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国际上关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都特别把“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可分配盈余”(哪怕是有限分配盈余)、投资者不可享有投入资源的所有权、不可分配解散清算后的剩余财产等当做非营利组织必须坚守的底线原则。

而《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在法律的范围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

其实用“合理回报”替代“利润”表达了法律和政策制定者一方面用经济的手段刺激多渠道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又要在形式上回避营利性的良苦用心,但却丝毫掩盖不了部分民办高校追求利润的本质。

“非营利性”和“合理回报”,这一自相矛盾的法律设计造成政府很难对民办高校进行监管,其结果是很多民办高校既享受了公益事业诸如免税、政策优惠等好处,也获得了像企业一样,甚至比企业平均利润高得多的利润。

“如果还不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做出区分,民办高校投资人追求超额利润的动机将对民办高校的公益性目标产生挤出效应,民办高校将在消耗大量公共资源(包括减免的税收等)前提下变成利益集团和私人投资者赚钱的工具。

”1.2 税收紊乱,公益受损民办高校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对税收的影响很大,《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6条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没有对民办学校应享受哪些具体的优惠进行解释。

因为民办高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民办高校一律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是文化补习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劳动就业培训机构等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同样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非学历的教育机构大多不符合非营利性组织的基本条件,这类学校资金投入不多却利用高额学费获得高额利润,同时,还和其他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同样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严重后果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社会办学的不平等和社会分配的不平等。

在国际上,从事学历教育私立大学大多是非营利性,从事职业培训教育的机构都是营利性的。

1.3 产权不明,投资受阻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民办学校只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实体,举办者并不享有学校产权,谁代表学校处理学校的财产则不明确,而我国当前民办高校接受捐资极少,多数是举办者投资办学。

投资者没有财产所有权,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投资办学的原因。

民办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使得民办高校享受到了免税和政策优惠,但它同时也丧失了融资的渠道。

《担保法》规定公益资产不得用于抵押贷款,由于民办学校被界定为“公益性”,担保就不能成立,学校就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因为民办高校不是公司法人,也不能直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民办高校在没有大量捐赠和政府资助的情况下,既不能贷款也无法融资,因此民办高校财务窘迫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从而制约了投资者的信心。

这种现状致使很多投资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利益上,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也违背了教育规律。

2 分类管理的面临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者认为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理清民办学校的产权归属、税收优惠和合理回报等难题,进而有利于对民办高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不管从国际惯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势在必行,但从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制度环境分析,民办高校推进分类管理都有一定的难度。

2.1 法律制度障碍民办学校推进分类管理,首先面临的是法律障碍,我国《教育法》第25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高校属于公益事业,不能赢利为目的,那么设置营利性民办高校无法可依。

在我国,要突破办营利性学校教育的限制,就必须修改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而修改《教育法》需要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这个过程恐怕是相当漫长的。

因此,短期内,设立营利性民办高校缺乏法律依据。

2.2 捐赠制度障碍捐赠制度也是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实施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欧美等国,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捐赠,主要除了宗教文化因素外,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激发人们捐赠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或个人在捐赠后可以得到许多实惠,包括享有大幅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优惠,以及对捐赠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政府制定了一整套的法律及配套措施,包括对社会捐赠的定位、保护、支持和鼓励。

我国当前捐资办学为数很少,多数人是投资办学。

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我国虽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捐赠,但对于个人或企业的捐赠行为税收优惠力度不大,且办理程序烦琐,税收减免政策的要求苛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要求:企业及个人必须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进行教育捐赠,直接向单位或个人捐赠不能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

除此之外,教育捐赠财物被挪用、毁坏、侵占、贪污现象屡见不鲜。

鼓励捐赠的制度不完善和捐赠财物管理不善导致全社会普遍缺乏捐赠热情,也是阻碍了我国教育捐赠的发展。

(三)导师制的作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

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

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

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

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

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而也不适宜采用。

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加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不再需要配备导师了,因而比较适宜。

同时,为求得导师制的良好效果,应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如利用电话相互联系或网上交流、导师经常下寝室、学生经常登门请教等加强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与了解,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制订并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导师论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采取集中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此外,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以增强指导实效。

(二)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在进行导师筛选的过程中,挑选专业业务好、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当本科生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几年,随着我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的数量不能适应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学生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稳定导师队伍,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适当招收部分在读研究生来充实导师队伍,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

此外,应明确导师职责,这既是加强导师工作管理的必要手段。

也是衡量和考评导师工作的客观依据。

具体而言,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大概分为以下几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过程给予指导。

二是定期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三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一是学院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

如为保证导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教学管理部门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导师集中学习学分制的有关管理规定,使导师了解学分制的管理模式、选课过程的操作;学院和各系可组织导师学习,使其了解本专业培养计划,熟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的安排情况;学院可为导师提供所指导学生的有关信息,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学工部门应向导师发布毕业生就业行情及市场信息,以方便导师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二是完善导师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具体考评办法,对导师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定期进行考核并记入档案,对导师的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奖酬金结合起来。

学校可设立本科生导师奖励基金,对工作突出的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加强教育管理,甚至取消其导师资格。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如在学工或教科办设立意见箱,向广大学生做定期导师成果调查,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批评;加强监督网络,拓宽监督渠道,保障言路畅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