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增多,各国都受到突发事件及其导致的公共危机的困扰,如何有效应对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难题。对比分析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做法与相关案例,可以有效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促进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发展。
一、相关概念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1、突,指突然,猝然;“发”指迸发、暴发;“事件”指历史上和现实中已经发生的大事情。
2、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
2、破坏性
3、紧迫性
4、聚众性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
(1)根据事件本身的特征分类:
1、自然灾害。如2008年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
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
2、事故灾难。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山西襄汾特大溃坝事故、最近的河南平禹矿难(10月16日6时许,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12190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下井276人,其中239人经及时抢救撤离安全升井,37人遇难)。
3、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抗击SARS、2008年三鹿奶粉
事
件、2009年抗击甲流等。
4、社会安全事件。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湖北石
首
群体性事件、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七・五”事件
(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按照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二、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取得的成绩
2003年的SARS使我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危机,自此之后中国开始加速推进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加快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建设,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体制建设和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案三制”协同推进的
局面。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建设
近年来,国务院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也编制了省级总体应急预案。黄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全市已编制市级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22个、部门预案75个;县市区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889个;基本完成了街道社区、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预案编制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经过几年的实践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问责机制、政府与公众联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等。
(3)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政府既有非常设指挥机构,又有常设办事机构(应急办)。根据实际需要,还要设立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如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急管理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在常态下编制规划和预案、统筹推进建设、配置各种资源、组织开展演练、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等职能,
规定了在突发事件中采取措施、组织实施的权限。
(4)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完成。现有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法规性文件111件。
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一部基本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应急管理法治化的标志。
(二)存在的问题
(1) 应急体制并不健全
目前,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各类应急预案,都只针对特定突发事件,对于复合性突发事件仍不能充分应对。如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 除了雪灾超出常规外,还遇到春运,两者叠加就把消极影响扩大了。雪灾所暴露出的问题表明,目前的应急体制并不乐观,如果说“九八抗洪”,中国面对单一事件时尚可应付,此次面对复杂事件,我们的应急体制,包括治理模式都有值得反思之处。
(2)缺乏防范意识
面对突发事件,地方政府部门往往采取非常规措施,尤其是特别重大的事故,国家领导人还会亲临一线,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开展工作。而平时,既缺乏防范意识,又缺乏防范措施。
(3)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各级政府下属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只是一种协调性机构,还不能真正具有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职能。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但是社会各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还不能进行有机的结合,缺乏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
(4) 信息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信息的规范上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有的地区专业部门按照各自行业的应急机制建立信息系统,但是对该系统平台技术和业务系统数据格式标准不一,加之通讯网络和数据传输网络缺乏联动机制,因而加大了信息互联和技术共享的难度。如2008年1月25日京珠高速公路之所以出现严重大堵车,就与各信息部门发布混乱通车信息有着极大的关系,致使许多不知情的车辆进入湖南后无法出去,造成京珠高速出现严重堵车境况
(5) 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
在中国现行的政府体制下,由于相关单位的职责不清,许多事务管理上条块分割严重,责权利关系没能理顺。谁负责、对谁负责的问题没有以法律或制度形式加以明确,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错位。遇到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政府的主管部门需要同时向其所隶属的本级政府和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在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下,事发地政府的主管部门在上报时不得不再三权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