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3(周益民).doc

合集下载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大自然景物的描写。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观察的自然景物,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3.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2. 提供具体的写作建议和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文本。

2. 与自然景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品。

4.2 教学材料1. 课文文本复印,供学生阅读和笔记。

2. 自然景物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观察。

3. 写作练习纸张和评分标准。

第五章:教学时间与安排5.1 教学时间1. 每章教学时间为45分钟。

2. 总共180分钟的教学时间。

5.2 教学安排1. 第一章:介绍课文和教学目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优秀4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优秀4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优秀4篇)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绚丽()喧闹()胸襟()包蕴()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

(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堂记录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堂记录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堂记录教材简析: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

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身最好的水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和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身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身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竞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可以选择自身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身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

景象和奥妙,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身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doc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主题,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2)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3)培养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本章将针对选定的课文进行深入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观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2.2 自然知识介绍本章将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自然知识,如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

2.3 课文实践活动本章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观察植物、动物,进行自然写作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自然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

3.2 实践法学生通过观察、写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和自然知识的理解程度。

4.3 实践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课文解析和自然知识介绍5.2 第二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5.3 第三周:作业布置和辅导5.4 第四周:课堂讨论和总结评估第六章:课文解析与自然知识介绍(续)6.1 课文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即大自然的美与价值,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6.2 自然知识扩展扩展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包括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

第七章:课文实践活动设计7.1 观察与记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特征。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为的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为的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探索自然规律,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2. 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树木、花草、农作物等。

3. 自然规律: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生态平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绿色植物的作用,自然规律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自然现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看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自然环境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自然环境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穿着舒适的服装,准备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讲解绿色植物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规律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七、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自然环境的图画,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写一篇关于自然规律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自然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2. 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十、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认识生物多样性: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等。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doc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doc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5、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

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A:完成练习册。

预习下文。

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为的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为的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为的课本》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引导学生思考与自然的联系。

展示课程安排和教学资源。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个人经历。

介绍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和意义。

展示课程安排:介绍课程的进度和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式和资源。

第二章:认识大自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自然界的生物、非生物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探讨大自然的特征:多样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讲授基本概念: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

探讨大自然特征:分析大自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相互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

第三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探索大自然的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等。

探讨探索技巧:观察力的培养、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个人反思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3.4 教学步骤讲授探索方法:介绍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索方法,解释其在探索大自然中的应用。

实践操作:进行实际的观察、实验或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大自然的乐趣。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doc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去探索、发现和体验自然的魅力。

1.2 适用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 自然知识普及介绍大自然的各种生物、景观和现象,让学生增长见识,激发对自然的兴趣。

2.3 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感悟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语感。

3.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促进交流与合作。

3.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自然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4.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10课时,每周1课时。

5.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课程简介、课文朗读与感悟第二课时:自然知识普及第三课时:环保教育第四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安排及要求后续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6.2 相关自然知识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6.3 户外实践活动所需道具和器材6.4 课后作业模板6.5 实践活动报告模板第七章: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7.1 课文朗读与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生物和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大自然?2.大自然中的不同生物种类和特点。

3.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

4.大自然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壮观的大自然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认为大自然是什么?给出任意答案。

2.大自然的定义(10分钟):–介绍大自然的定义:大自然指的是没有人工干预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3.大自然中的生物种类(20分钟):–介绍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昆虫、树木、花草等。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生物的特点和习性。

4.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

第二课时1.课堂回顾(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20分钟):–介绍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湖泊、瀑布等。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这些地理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3.大自然的重要性(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水资源、氧气等。

–强调大自然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大自然的保护方法(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建议,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

5.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课堂回答: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课堂小结: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能力。

4.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大自然相关图片、实物展示。

2.大纸板、彩色笔等辅助教学工具。

2024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2024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一、教案名称:2024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提高对自然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感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走进大自然》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和掌握。

3. 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情感态度引导:教师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5.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案名称:2024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第二章:感受四季的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提高对四季变化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感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四季的变化》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和掌握。

3. 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四季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情感态度引导:教师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四季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案名称:2024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第三章: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和奇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3(周益民)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3(周益民)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3(周益民)何为好课?其标准往往指向公开课。

如果把公开课看成是教研活动的名门闺秀,那么,我们给她所附加的框框还真有点“三从四德”的味道。

有时我们的导向像过于灵活的风向标,这边刚倡导“合作”,课堂上了就旋起了合作风;那边刚鼓励多媒体教学,全国便普开了课件花……一个个风行的理念,成为评委、教师对公开课和优质课的一道道“紧箍咒”。

在如此多的束缚和摇摆下,公开课如何把握学科本质,引领和指导教师们每日的课堂行为,已成为广大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

那么,透过这些表象的“尺度”,新课程理念关照下的语文课堂是否还应该具备某些本质性的价值追求?没有“围场”的课堂让我们看看周益民老师教学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段。

师: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生: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生:不对,大自然里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想想,绿色是不是有着某种——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好啊,正是人们常说的“生命之树常青”。

生:确实,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绿洲,就等于获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为绿色充满活力,像一个少年,朝气蓬勃,热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运用被历代称颂呢!生:绿色还是环保的同义语,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要住绿色住宅。

师: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课堂叫做绿色——(生:课堂)总不会说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

(生笑)生:我就不同意,难道其他颜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师:好啊,那你说说看,你认为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红枫、红花、红云,万紫千红。

红色代表着喜气洋洋,象征着红红火火。

师:红色的大自然,好!蕴藏着热烈,昭示着兴旺,传递着幸福。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为的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为的课本》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2. 大自然的绿色课本3. 环保意识和行为4. 环保技能训练5. 团队协作与沟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大自然的绿色课本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培养环保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案例资料等。

2. 户外观察和实践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 团队协作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大自然的绿色课本。

3.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5. 环保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培养环保技能。

6. 团队协作游戏: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制定一个环保行动计划,并在下节课分享。

六、环保行动计划分享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如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引导学生讨论环保行动的实施方法和遇到的问题。

3. 分析讨论结果,给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七、环保公益活动1. 介绍环保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线下环保公益活动,如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

3. 引导学生总结活动体验,培养环保责任感。

八、环保意识的培养1. 讲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分析环保意识的培养方法,如观察自然、学习环保知识等。

3.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制定个人环保成长计划。

2024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2024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学科:四年级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会正确书写。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表达大自然美丽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会正确书写。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表达大自然美丽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写作技巧学习: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以大自然为题材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大自然图片:收集一些大自然的美景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激发学生兴趣。

4. 写作模板:提供一份写作模板,帮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完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三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去哪里玩呢?在大自然中,你们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物呢?生: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字词读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绿色的课本”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绿色的课本”吗?生:略。

3.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大自然有哪些地方像课本呢?生: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吗?生:略。

3.讨论交流:如何去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生: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2.导入第二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导学生朗读第三段,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大自然的声音”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吗?生:略。

3.讨论交流:如何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呢?生:略。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指导学生朗读第四段,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大自然的课本”的价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的课本有什么价值吗?生:略。

3.讨论交流:如何去利用大自然的课本?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利用大自然的课本呢?生:略。

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电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电子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电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大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绿色的课本”?三、朗读感知1.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大自然的美景?四、品味诗歌1.学生找出诗歌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

2.教师出示关于大自然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学生自主创作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分享给全班同学。

2.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以“大自然的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品味、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内容,体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在理解诗歌内容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使用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在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2)教师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生字词。

(2)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小作文。

六、教学拓展1. 课内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创造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2. 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下他们最喜欢的自然景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练习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大自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观点,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文本,可以使用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5.2 图片或实物准备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导入和教学辅助。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直接教学法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6.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6.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相关图片或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相关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大自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精选13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精选13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精选13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篇1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文中的词语;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流程:一、背古诗(每节语文课课前都有)二、谈话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背的是古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看来,老师字写得漂亮,同学们读得也有味)三、质疑。

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哪些疑问?生1: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生2: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们能有哪些收获?生3: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去打开?生4: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表扬学生的敢于质疑,并板书: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谁?怎样?师:引导质疑(在课本下加点)说说你所理解的课本。

生:我认为的课本就是我们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

师:对呀!大家再读读课题,你还有疑问吗?生: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师:谢谢这位同学。

她的提问中告诉了我们大自然就是(生: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就是(生:大自然)。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大自然比作了绿色的课本。

(学生的质疑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抓住课题中的“课本”引导学生质疑,从而巧妙地完成了“解题”这一环节。

)四、初读课文,读正确。

师:心中有这么多的疑问需要解决。

我们先别急!先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

要求只有一个,读正确。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6位同学来读一读。

(有目的的请读书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读。

)(学生读错:柏、沃、绚,师随文指导)五、默读课文,动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生:边默读边划词语。

师:指名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有:芬芳、松柏、苍劲、绚丽、沃野、耕耘、洋溢、温馨、饱览、豪情、浩瀚、胸襟、云锦)师: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学生兴趣高涨。

师:这些词语中,有些词语可能有些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解决了,有的可能课外书读得比较多,自己也理解。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3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3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3.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2.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2)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3)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2.点一生读题;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2)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a.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b.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c.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d.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五年级语文教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教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文中的词语;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流程:●一、背古诗(每节语文课课前都有)●二、谈话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背的是古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看来,老师字写得漂亮,同学们读得也有味)●三、质疑。

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哪些疑问?生1: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生2: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们能有哪些收获?生3: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去打开?生4:如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表扬学生的敢于质疑,并板书: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谁?怎样?师:引导质疑(在课本下加点)说说你所理解的课本。

生:我认为的课本就是我们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

师:对呀!大家再读读课题,你还有疑问吗?生: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师:谢谢这位同学。

她的提问中告诉了我们大自然就是(生:绿色的课本),绿色的课本就是(生:大自然)。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大自然比作了绿色的课本。

(学生的质疑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抓住课题中的“课本”引导学生质疑,从而巧妙地完成了“解题”这一环节。

)四、初读课文,读正确。

师:心中有这么多的疑问需要解决。

我们先别急!先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

要求只有一个,读正确。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6位同学来读一读。

(有目的的请读书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读。

)(学生读错:柏、沃、绚,师随文指导)●五、默读课文,动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生:边默读边划词语。

师:指名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有:芬芳、松柏、苍劲、绚丽、沃野、耕耘、洋溢、温馨、饱览、豪情、浩瀚、胸襟、云锦)师: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学生兴趣高涨。

师:这些词语中,有些词语可能有些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解决了,有的可能课外书读得比较多,自己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录3(周
益民)-
何为好课?其标准往往指向公开课。

如果把公开课看成是教研活动的名门闺秀,那么,我们给她所附加的框框还真有点三从四德的味道。

有时我们的导向像过于灵活的风向标,这边刚倡导合作,课堂上了就旋起了合作风;那边刚鼓励多媒体教学,全国便普开了课件花一个个风行的理念,成为评委、教师对公开课和优质课的一道道紧箍咒。

在如此多的束缚和摇摆下,公开课如何把握学科本质,引领和指导教师们每日的课堂行为,已成为广大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

那么,透过这些表象的尺度,新课程理念关照下的语文课堂是否还应该具备某些本质性的价值追求?
没有围场的课堂
让我们看看周益民老师教学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段。

师: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生:不对,大自然里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想想,绿色是不是有着某种
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好啊,正是人们常说的生命之树常青。

生:确实,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绿洲,就等于获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为绿色充满活力,像一个少年,朝气蓬勃,热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运用被历代称颂呢!
生:绿色还是环保的同义语,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要住绿色住宅。

师: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课堂叫做绿色(生:课堂)总不会说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

(生笑)
生:我就不同意,难道其他颜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师:好啊,那你说说看,你认为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红枫、红花、红云,万紫千红。

红色代表着喜气洋洋,象征着红红火火。

师:红色的大自然,好!蕴藏着热烈,昭示着兴旺,传递着幸福。

古诗中对红的吟咏也很多,像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白色的。

白色象征着圣洁、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灵。

师:不错,民间有谚语:瑞雪兆丰年。

生:我觉得大自然是彩色的,人们不是常说绿树红花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橙黄橘绿吗?你们想,如果只是一种颜色那多单调啊!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大自然,怎么各人的体会就不一样呢?
生:肯定不是红绿色盲呗。

(笑声)
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吧。

生:我想,是每个人对大自然体会的角度不同。

师:精辟!你的发言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刚才我们的讨论是否就是现实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关系?(生点头)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来体
会他心中绿色的大自然吧。

以上流程朴素得不能再朴素描述、初读、感受、交流、读诵。

周老师却如一位底蕴深厚、谙熟规律的指挥家,启发引领、联想推演,用神奇的指挥棒经营自己的乐队启程,抒情,转合,激荡。

没有现代化辅助手段,完全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正视学生的关注点,不是居高临下的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其蕴涵的外延和内涵却很广,我们已经不能从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方法是否先进的技术层面审视。

周教师没有把知识技能看成凝固不变的东西,而是合理承认其不确定性,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课程理念。

于是,学生才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获得了心灵的远航与飞扬。

由此,我想到了牧羊人。

如果牧羊人圈定一块草地放羊,羊是不会膘肥体壮的。

所以牧羊地是没有围场的翠色欲滴、鲜花点缀、蓝天白云映衬,好一块活力盎然的生态之地。

周教师的课堂就是这没有围场的广袤的生态之地教师挈领一句: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不同
的认识:大自然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所以大自然是绿色的;观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因为绿色象征生命,象征活力,所以大自然是绿色的;整理加工自己的语文积累: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白色的,或索性走入自己内心认为大自然是彩色的。

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的绿色课堂,才是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原来知识的意义被重新建构:同一个大自然,各人的体会却可以不一样,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

对话的平台已经建起,对话的语流必将畅通无阻。

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

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

可惜,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仍然陷在围场内的探索上教程怎样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语文课已经被打扮得花枝招展。

似乎现代化的教学就是按动鼠标和敲击键盘,似乎教师的作用只剩下了组织和引导这实在是一种偏颇。

不是吗,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

从很大程度
上讲,就人文教育而言,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工匠,而是底蕴厚实的教师。

家常味的课堂
让我们再看看周益民老师教学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另一片段。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

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啊,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
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

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

小燕子是音符。

《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也认为是音乐课本。

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哗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

空中,小鸟在赛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娇莺恰恰啼嘛;林间,野兽在狂吼,那都是摇滚。

(生大笑)
生:我认为是美术课本。

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

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

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师:好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舞蹈课本等等。

就像我们心中各有一种大自然的色彩一样,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听着听着,突然有一种错觉:老师不是站在台上,甚至也不是在学生中间随意走动,而是和孩子们围坐一圈,闲闲地叙,淡淡地笑漫谈,朗读,解句,拓展于恬淡从容的氛围里,教学流程如一幅绿意浓浓的画卷,在谈话间次第展开。

这节平常课是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家常菜,是真实朴素,平常普通的味道,然而却是一天也不能离开的真正有营养的米饭,而不是钙片、维生素之类的补药。

这样的课堂就像每天的生活那样自然,教师是在为学生上课,而不是给听课的人表演。

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又一句聊天式的问话,不自觉成了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

学生自我开掘,畅所欲言。

诗中的声音、色彩,成了学生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成了学生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

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周老师跟孩子们从生动的诗句中,已经体察到了宽广辽远生命。

周老师这节原生态的课堂,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紧紧围绕学生二字真实自然地教学,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

综上,我要说,丢开一切三从四德式的条条框框,只以课堂前后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或某方面)的落差为依据,来评价课堂是否成功,是有益于学生的真真切切的科研活动而不是演出。

这样的课堂真正着陆于学生的真实境况,教师视野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听课的专家们,这样的课堂也许不美
但很实在、实用,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借鉴因此,公开课也应该有家常课的心态一切为着孩子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