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竹石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竹石教案优秀版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中“咬定、任、尔”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体会竹子坚韧刚劲、顽强生存、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学习作者状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悟诗人不向世俗低头、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竹子坚韧刚劲、顽强生存、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状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悟诗人不向世俗低头、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展示竹子的图片)竹子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植物,它枝干挺拔,四季常青,绿色的外衣常给人以无尽的希望。

竹子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又与“梅、松”并称“岁寒三友”。

因此,竹子备受古今文人墨客的青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竹子的古诗——竹石。

(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1.作者简介: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考取进士,晚年弃官客居扬州,由于生活困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一生擅长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2.理解诗题的意思。

(竹石是指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三、读诗文,明诗意学习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古诗朗诵的节奏和停顿的技巧。

抓住关键词,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理解“咬定、立根、破岩”等词语的意思;(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理解“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语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悟写法,品诗情1.这是一首状物言志的题画诗。

这首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竹石,其实是借助竹子的形象表达诗人不屈服于外界压力,坚持自己高尚追求的人格理想以及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骨气。

2.诗中“咬”字,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

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

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

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

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它的人文主题是:抒发、坚定志向与心愿。

这首诗写竹即写人,学文即学志,学托物可言志,学气节和风骨。

教学目标1.品悟竹之姿、竹之志,感悟气节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2.结合诗人生平、拓展阅读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方法1.形式多样地读,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中意蕴。

2.品析关键词“咬、立、千磨万击”,理解竹之姿、竹之志。

3.对比竹、人的命运与历练,拓展阅读诗人写竹作品,感受诗人借竹写志,寓意深长。

教学基本过程一、“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课前暖场(3-5分钟)暖场内容:(梅、兰、竹、菊的古诗诵读)1. 刚才同学们温习了我们学过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句,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梅的什么品质?预设1:坚强、谦虚。

(它是是最坚韧的花。

)预设2:高洁。

(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美。

)2. 读着读着你读出了兰的什么品格?预设1:廉洁、质朴。

(它不为黑暗污垢所染。

)(它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预设2:清逸。

(它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3. 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菊的什么精神?预设:坚强。

(不畏严寒、迎霜斗雪。

)4.你们猜猜竹代表什么?(PPT出示:?)预设:生说各种答案。

生1:坚韧挺拔。

(它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生2:奋发向上。

(竹虽有节,却不止步。

)(暑尽寒来,它仍绿荫葱葱。

)生3:简约淳朴。

(素面朝天,保持本色。

)生4:高风亮节。

(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

)生5:刚正不阿。

(不畏权势、不逢迎、不偏私。

)生6:专心致志。

(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打,它始终“咬定青山”。

)正直:虽不粗壮、但却正直。

无私奉献:它全身上下都是宝,竹杆可以做成竹椅、凉席等。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板书:金络脑踏清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

“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一、新课导入1.咏物诗在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独树一帜,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1.师:板书《石灰吟》《竹石》,请同学们自读诗题,找找看两首诗歌题目有哪些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生自主读,师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明确诗歌节奏。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石灰吟。

1.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思考: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①生自由读诗,并圈画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总结:石灰就是先千锤万凿,然后烈火焚烧,最后粉骨碎身。

过渡:古人认为优秀的品格要经得起考验,无论这考验有多么艰难,它仿佛就是高洁品质的最好见证。

刘禹锡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意思是说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警世贤文》中讲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是宝剑的锋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能飘香是因为它坚持度过了寒冬。

严峻的考验过后往往会诞生高洁的品质。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师: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而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全不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巧用教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趣为先,兴趣作为学生认知环节的首要元素,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古诗词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对诗词内容充满兴趣或者说充满期待的基础上,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学活动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前导入则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竹石》的时候,课前展示了美丽的竹海风景图,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同学们学习兴趣倍增。

二、强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类文学创作中,通常是有感而发,或为历史事件,或为个人遭遇,而这就是我们诗词教学中所称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学生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详细的创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讲述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体认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强化创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意识,追求生本对话的个性旨归,拓展补充资料,紧扣诗歌借物喻人这一主题而归纳提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对话始终局限在教材上,难以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诉求。

因此,语文教学容量的要将更为广阔的阅读资源引入到学生的生命视界中,否则不管如何有效深入对话也难以弥补因为素材资源的缺乏所造成的语文素养的不足。

如《竹石》的作者郑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擅长兰竹石,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出身贫寒,魏征有才干,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

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

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即被人称为“狂”和“怪”。

罢官后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

出示这一文字资料与岩石中的竹子寻找共性。

让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对话不仅仅局限在古诗的表层文字,也不仅仅止步于诗歌所营造的事物描写,而是在资料的印证介入下实现由事物向本物的过渡,意蕴在不断丰厚,价值在不断提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2】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出示课件3-5】(板书:马诗)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四、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石灰吟》和《竹石》,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2、体会诗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志向;2、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就是在一首首诗歌的沐浴下长大的。

有些诗,我们早已铭记于心。

说到柳树,我们会想起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提起荷花,我们脑海里会浮现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谈到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谈到母爱,你必定会想起盂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古诗词,请大家看到16课《古诗三首》,今天呢我们要进行一次挑战,一节课学两首,看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石灰吟》、《竹石》,现在我们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

(石灰、生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请完成表格第一栏(二)朗读诗歌,体会诗意1、自由朗读2遍,再读给同桌听。

请同学展示朗读,请同学跟着朗读,然后播放名家朗读,请男生读《石灰吟》,请女生读《竹石》2、小组讨论,参考资料,说说你从诗句中分别读出了石灰和竹石怎样的特点,并完成表格第二栏(三)了解诗人,寻找共同特质1、师:相传这首《石灰吟》做于他17岁。

当时他在求学路上经过一座石灰窑,正值师傅们在煅烧石灰石。

他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便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为何于谦看到石灰会这般激动,甚至为这平平无奇的石头赋诗一首,郑燮为何也会对着普普通通的竹子,而心潮澎湃,不仅为其作画一幅,还落笔题诗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他们的一生,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竹石》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竹石》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1)回顾学习方法:板书“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由读、品、悟,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郑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比着学习古诗。
课件出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郑燮,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所画竹子和题画诗,大多是借竹缘情,托物言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写的正是生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采用“二二三”形式)
一、理解诗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进而领悟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志向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本课我们本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三首古诗《竹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配乐朗诵,生成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经过刚才反复的朗读,同学们对《竹石》这首诗肯定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五、梳理结构,体会志向
本诗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这种方法叫托物言志。

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③《石灰吟》和《竹石》的意象、寓意的解析和赏析
2.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学生能够通过对《石灰吟》和《竹石》的赏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会如何感受和鉴赏古诗文中的艺术美。
2. 教学难点
(1)学生可能对古诗的韵律和结构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4)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对《石灰吟》和《竹石》进行解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对学生的仿写或创作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上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1)针对《石灰吟》和《竹石》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石灰吟》和《竹石》进行仿写或创作,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02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及这样写的好处。
创意增减
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
二、体会忠贞,学习品质。
1、分析被捕前和被捕时的句子,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5.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⑴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情景(法庭上)
⑷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十六年前的回忆”蕴含着的深深怀念,感悟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语言运用
本课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颇具特色,在引导学生品悟相关文段后,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句式训练。这样不仅能升华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创意增减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议论文的严谨性。
3.学习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情境演习说服务,初触写法入新课
1.将文本读厚。
2.课件出示演讲稿的基本格式。
二、品词析句悟服务,不怕牺牲为人民
1.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交流。
(1)预设一: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1. 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吟诵,赞美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3、预期效果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

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民主导学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任务呈现: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

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2、指读,评价。

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完整版)⼈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马诗》《⽯灰吟》《⽵⽯》教案备课素材托物⾔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1、概念:托物⾔志诗是⼀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志,由物到⼈,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表现⼿法——托物⾔志、寄情于物、借物喻⼈、⽐喻、象征、拟⼈、对⽐、⽐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动的描摹,从⽽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咏柳》:“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2)托物⾔志类这类咏物诗表⾯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象征⼿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居易的《⽩云泉》:天平⼭上⽩云泉,云⾃⽆⼼⽔⾃闲。

何必奔冲⼭下去,更添波浪向⼈间。

本诗抒情主⼈公是⼀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

10.古诗三⾸教学设计第⼀课时⼀、课题引⼊1、(出⽰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诗独树⼀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学习新课(⼀)回忆⼀下,学习古诗的⽅法有哪些?1.学⽣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解⼤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诗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设计

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

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马诗》▶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 积累成语,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

课件出示:你会填吗?一( )当先(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

(板书课题:马诗)【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归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归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3)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托物明志的写法。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诵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

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1)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板书:竹石(二)学习古诗(1)学生自学古诗。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全班集体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4)小组讨论。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站立,扎根。

破岩:风化的岩石。

磨:磨难。

坚劲:坚定,强劲。

尔:那。

任:任凭。

(5)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

1.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托物言志)(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2.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3.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四)课外拓展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 竹石 表格式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 竹石    表格式教案

课堂练

(难点
巩固)
五.拓展延伸
1.我们还学过那些运用了“托物言志”这种表达方法的古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继续收集此类古诗,熟读背诵
小结
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
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理解竹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
崇高品质,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络、锤”等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字词,借助注释,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
和《竹石》这两首古诗。

(板书:石灰吟竹石)
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

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
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出示课件】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千、万:
虚词,形容很多。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诗意: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
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一点也不怕。

浑:全,全然。

清白:
指高尚的节操。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
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出示课件】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作者是著名画
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A 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破岩:破裂的岩石。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体会竹子坚忍不拔的性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强调jing四声读音) 任:任凭。

尔:
你。

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1.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石灰竹子)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

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
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感受。

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

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板书:不怕牺牲)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板书: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

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五、板书内容
《石灰吟》——石灰——不怕牺牲
托物言志
《竹石》——竹子——要有骨气
课后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一是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是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四是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