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复习大全【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理解美术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理解美术教育
考点梳理:
1.认识美术观与教育观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2.理解美术教育的含义、分类方法和结果;
3.知道美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所包括的基本内容。
2.1 复习笔记
一、美术教育的构成
(一)认识美术
1.基本概念
(1)优美艺术
优美艺术并不单纯以技巧为其特色,也不以实用功利为目的,而是一种纯精神意义的“美”的艺术,主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人们一般也将其称为“纯艺术”,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
(2)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虽然也包含较强的审美性,但这种审美性必须受制于实用性,必须与实用性相结合才有价值,实用性成为其最基本和最鲜明的特征。
(3)美术
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美术的解释
非功利主义的视觉艺术,或主要与美的创造有关的艺术。
一般包括绘画、雕刻和建筑,有时也包括诗歌、音乐和舞蹈。
壁画、陶瓷、织造、金工和家具制造等装饰艺术与工艺,都以实用为宗旨,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不属于美术范畴。
②《现代汉语词典》对美术的解释
a.造型艺术;b.专指绘画。
2.教育中的美术
(1)高等美术教育
设计艺术与美术并驾齐驱,成为了独立的学科。
(2)基础美术教育
设计仍然是“美术”课程的一部分,但其在美术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3.视觉文化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像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有感于此,有学者提出了视觉文化的概念,具体分为:
(1)精致艺术(尤其指绘画、雕塑);
(2)工艺与设计;
(3)表演及艺术庆典;
(4)大众与电子媒体。
4.美术教育的任务
美术作为一个学科,其基础是视觉形象,这些形象或者是有内涵的,或者是有美感的,或者是既有内涵又有美感的。
美术教育的任务正是观察、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
(二)理解教育
1.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1)教育的概念
学界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形式
①形式化教育:即有特定的目的、教育者、场所、组织形式的教育,如学校教育。
②非形式化教育:即教学摆脱过度形式化的束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
(3)教育对象
教育行为可以针对任何人、针对人的任何时期,但主要针对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因为他们处于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身心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自塑性。
(4)教育意义
教育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它依据人的不同特点,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使人在价值观与态度、感觉与思维、知识与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发生符合个性特征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促使身心协调发展,促进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2.当代教育观
(1)强调通过对话、交流、启发,唤醒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持续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会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习者。
(2)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他们围绕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主题,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互动交流,双方的情感、态度、认知不断地发生微妙的变化。
二、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分类
(一)美术教育的T形结构
1.美术教育的目的
(1)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精神和文化的需要;
(2)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学科教育
任何学科教育都是由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构成的,学科本体指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体系;而教育功能则是该学科对人的心智和身心的良性影响,学科本体是基础,支撑学科教育;而教育功能是其生发的结果,没有教育功能,学科作为教育门类的价值和意义就会下降。
3.美术和教育的关系
(1)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同样包含着美术与教育双重因素。
(2)美术与教育彼此互动、相互助益,其重心可以发生偏移,因而产生了两种取向的美术教育,即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3)美术和教育缺一不可,美术教育必须同时基于这两点去观察、思考和行动。
4.美术教育的两种取向
(1)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①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知识与技能,使人类的美术不断地发扬光大。
②通过向专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而实现,专业知识、技能的改善与成长是主要的观察点。
③美术接受者与美术创作之间构成的艺术欣赏与生产消费关系,保障了美术创作活动的持续性。
(2)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①以美术为基础获得教育功效,引发学生身心发生种种良性的变化。
②主要通过基础美术教育实现,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发生的身心变化是主要观察点。
③美术教育培养注重情感与审美、人格与心理、创造力和思想道德的发展。
(二)In和Through体现出不同的美术教育思想
1.不同美术教育层次的特征
(1)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重视教育功能;
(2)专业美术教育更重视学科本体;
(3)普通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介于两者之间。
2.美术教育思想
(1)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强调在美术教育中主要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
(2)工具主义
工具主义将美术视为获取教育功能的工具,认为只要获得了教育功能,学生是否掌握了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不重要。
(3)评价
在美术教育中,极端的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均不可取,教师需自行取舍,有所折中。
(三)美术教育的其他划分方式
1.按构成划分
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两类。
2.按场所划分
(1)学校美术教育:指中小学、大学进行的美术教育;
(2)家庭美术教育:指在家庭中进行的由家人、家庭教师或其他人实施的美术教育;
(3)社会美术教育:指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的美术教育。
3.按年龄划分
(1)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指针对未成年儿童(一般指3~15岁)进行的美术教育;
(2)成人美术教育:泛指针对成人(包括青年)进行的美术教育;
(3)老年美术教育:大多数情况指针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的美术教育。
4.按目的划分
(1)职业美术教育:指大、中专的专业美术教育,学生通过美术教育,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谋求与美术教育有关的职业;
(2)普通美术教育:指在中小学或其他场所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三、美术教育学概述
(一)美术教育学的形成背景
1.学科教育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