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10篇
![《史记》读书笔记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ebd71a5901020207409c64.png)
《史记》读书笔记10篇《史记》讲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开始,到西汉武帝年间共三千年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那么,下面是橙子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史记》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读书笔记1 今天我读了《史记》里的大禹的故事。
尧在位期间,洪水泛滥,尧任命大禹的父亲鲧担任治水的领导工作。
后来鲧因为治水不力,被虞舜流放到羽山。
虞舜听说大禹贤明能干,又令大禹负责治水。
大禹到任后,他吸取父亲的治水教训,努力实践,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治水是行不通的,必须用疏通的方法才能根治洪水。
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
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他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那个做父亲的不爱自己的子女啊?他多么想进家门去看一看,科室治水的工程在等着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着他,他不能因私废公。
于是他毅然转过身,带着治水的人顶风冒雨上路了。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后来,洪水终于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
大禹这种为了黎民百姓不辞辛劳治水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史记》读书笔记2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悠久,文明的传承归功于历史书籍的记载,在数不清的历史书籍中《史记》功劳最大,最近我读了《史记》,感受颇深。
《史记》是我国西汉时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里面详细记录了从五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
读《史记》,我知道了“大舜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尧舜禅让”、“刘邦约法三章”等历史故事的真实情况。
我还知道了“指鹿为马”、“完璧归赵”等寓意深刻的成语典故都源于《史记》的记载。
读完《史记》,一个个历史事件好像在我的眼前发生过,历历在目,让我惊叹不已,好像穿越千年。
读《史记》让我感动的还有司马迁的精神,他为了完成《史记》,在监狱中忍辱负重,呕心沥血,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写下了五十二万字的辉煌巨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宝库。
关于《史记》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关于《史记》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a4fc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9.png)
关于《史记》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关于《史记》的读书笔记篇1《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
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这部巨著是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
他发表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同时又对矛盾现实给予了有力批判。
这样一部既具中史学价值又具文学价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的学习典范,而且也是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备、跃然纸上的人物描述,开拓了我国传记文学作品的先河。
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
其所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其所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司马迁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五、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关于《史记》的读书笔记篇2弘断帛裂,王者的雄风,如长虹利观贯通尘封的心房,豁然,顿悟。
从此,逍遥红尘,寄情山水,如新生一般,再从那青萍之末,罗袜生尘的翩迁而来。
——题记“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说过。
它是我国历史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祥实的材料,独到的见解,优秀的文笔,大放光华于世界之文化之中。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a1316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1.png)
史记读书笔记史记读书笔记(精选33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精选3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读书笔记篇1《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
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史记》中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为别人付出。
他治理了九条河流,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我还从赵氏孤儿,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
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
其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武王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居乐业,和纣王的残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他们。
《陈胜吴广》的故事讴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奴隶推翻秦朝的暴政。
陈胜从起义到牺牲只有6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
《飞将军李广》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史记读书笔记篇2我看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六十六篇历史故事,分别有:《大禹治水》、《纣王失天下》、《不食周栗》、《周公旦辅政》、《烽火戏诸候》、《掘地见母》、《齐国称霸》……《大禹治水》这一篇讲的是:在尧执政时,很多地方都发了大水,老百姓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读《史记》的读书笔记(精选8篇)
![读《史记》的读书笔记(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5c93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7.png)
读《史记》的读书笔记(精选8篇)读《史记》的读书笔记篇1《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并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
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
以前,我认为刺客可是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明白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仅仅仗义疏财、劫富济贫,并且对君子赤胆忠心,像有些为了自我的国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处死,真可谓是有去无归。
虽然如此,但他们依然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悲壮,更有那之后身中八剑却仍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的赤胆忠心的最好表现。
在《史记》里,我认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轸,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从浊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大诗人,他知识十分渊博,口才也很好,无论是对外交际,还是管理内政,他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楚怀王很赏识他。
可是,屈原的才华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楚怀王听得多了,也就信以为真,渐渐地疏远了屈原。
德才兼备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境,写下了长诗《离骚》,多年来屈原报国的愿望未能实现,最终跳进汨罗江自尽了。
读了《史记》后我才明白,原先在古代所谓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仅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们一心只为王,他们如果没有那“品”不正的王,必须是英雄,这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个决策者的重要性。
包括屈原等人在内,都是因为社会腐败、堕落的现象,导致有些人只想着个人利益,才会让那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惨的下场,也许在古代,皇权才是最重要的吧……读《史记》的读书笔记篇2《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f4563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b.png)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10篇)史记读书笔记(精选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记读书笔记1《史记》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被人誉为史家之绝唱。
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它,我就觉得在和一个活人谈话。
司马迁我对他很同情,也很佩服。
司马迁是中国的史学之父,他忍辱负重的精神被后人传诵,《史记》和其他史书不同,他把黄帝到汉武帝这几千年间的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而不仅仅是罗列帝王将相。
史记这本书很伟大,作者更伟大。
我们“读其书而想见其人”,就一定要读《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很重要,以为只有读这篇文章,才能了解他的学术背景和创作过程,知道他有家学渊源和名师传授。
如果说《太史公自序》是学术史,那么《报任安书》就是他的心灵史。
因为里面浸透着生之热恋和死之痛苦,每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比如说为国着想的蔺相如,南征北战的廉颇,性情暴躁的秦始皇等等。
优美的语言使我彷佛进入了那个时代,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位置改变,主人公喜则喜,主人公忧则忧。
紧张刺激的情节让我身临其境,我一会儿变成了攻城拔寨的大将,一会儿变成运筹帷幄的军师,一会又变成伶牙俐齿的说客。
我陶醉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名老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种规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种智慧。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要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请广大青少年朋友从历史中洞察规律,通晓过去,把握现在,主宰未来。
史记读书笔记2《史记》读后感在我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了《史记》的故事,从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记》见面,《史记》读后感作文。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大全(通用8篇)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大全(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ff13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8.png)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大全(通用8篇)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篇1《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创作于西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撰写。
这部史书以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他的独特视角,深入剖析了历史事件,展示了人物形象,并赋予了其深刻的意义。
他不仅关注历史人物的功绩和成败,还关注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有特点,如项羽的英勇、刘邦的狡猾、张良的智谋等等。
《史记》中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句式多变,富有诗意。
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司马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意图。
例如,他在描述项羽与刘邦的决战时,写道:“项王兵罢食绝,汉军乘胜追击,楚军大败,项王逃至乌江自刎。
”这句话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项羽的悲壮。
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司马迁的才华所吸引。
他以卓越的叙事能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同时,这部史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思历史的角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在摘抄方面,我特别喜欢《史记》中的一些句子和段落。
例如:“飞将李广跃马提枪,直取贼将,贼将舞枪来迎,两马相交,斗经百余合,广乃拨马而走……”这段文字描述了李广与敌将的战斗,用词简练,描写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篇2《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创作于战国时期,作者是司马迁。
这部作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所吸引。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人文精神的体现。
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价值观。
在《史记》中,我特别喜欢的人物是项羽。
他的形象在书中被描绘得非常生动,他的性格坚韧不拔,为人义气,对待国家和人民的事情非常关心。
史记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史记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3367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0.png)
史记的读书笔记史记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史记的读书笔记1《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先谈《史记》。
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
司马迁,好人。
好人经常倒霉,我对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觉得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书,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罗多德之于希腊,我们也是把司马迁当“史学之父”。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就这样,史记塑造了一个一个的经典人物。
比如始皇帝嬴政,汉高祖刘邦,春秋首霸齐桓公还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在中国历史上史记后汉书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卧薪尝胆,这是卧薪尝胆的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这个意思是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
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史记》读书笔记5篇
![《史记》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b3114e0912a21615792942.png)
《史记》读书笔记5篇史记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之一,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小学生史记读书笔记五篇,快来看看吧。
小学生史记读书笔记一翻开历史的鸿章《史记》,颤抖的双手暴露了我此时此刻的感动。
在那个崇尚武力的年代,知识被搁置。
司马迁仍背负着父亲的遗愿撰写《史记》。
经过多次转师,在熟读万卷书的同时,又开始行万里路——一次两年的全国漫游,为《史记》得到许多第一手资料。
但他可谓是命运多舛,因为为李陵说情,身陷囹圄,遭受宫刑。
但这也阻止不了他的脚步,尽管屡遭坎坷,但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最终完成了这一鸿篇巨着,中国纪传体之典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一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我不得不感动,无法不感动于他的坚持,以当时的条件,没有电脑可以查资料,没有书籍可以参考。
我可以想象,一个二十岁的书生背着一个沉重的书箱,一个一个人的拜访,一个一个地点的考察,一个一个字的记录的场面。
想想如今,在发展的如此进步的今天,还有部分同学一听见写作文头痛,闹心。
再想一想一个五十多万字的文章,这份坚持值不值得你去动容,去感动?细细的咀嚼着精神食粮《史记》,精神的充实体现了我此时此刻的感动。
“士为知己者死”,书便是司马迁的知己吧!他的一生都贡献在了写作上。
都说文人之不幸乃文学之大幸,他多舛的命运使他拥有着常人没有的经历。
使《史记》刚开始的深广宏富,醇厚典雅,自然过渡到后期的气势磅礴,感情激切。
他没有因荆棘刺身而后退,没有因侮辱和误解而颓废。
这份坚持怎能不让我感动?闭眼静静的回味着《史记》的余韵,内心的悸动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感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不畏强权,敢于发表意见。
尽管受尽欺辱,但仍没忘自己的夙愿。
他坚持揭露当朝王权好恶,这种正义的坚持,怎能不让我感动?缓缓合上《史记》,慢慢的消化着,消化着,但仍无法平息我此时此刻的感动。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681762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79.png)
史记读书笔记史记读书笔记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读书笔记1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也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上有重要地位。
这本书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
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
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
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显著影响。
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
《史记》仿佛让我做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另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
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29篇)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2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090e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d.png)
《史记》读书笔记《史记》读书笔记(精选2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精选2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史记》读书笔记篇1它是由一位两千多年前生在黄河龙门的“倜傥非常之人”写就的;它记叙了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三分之二;它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有了自己的“家谱”;它用传神的笔墨写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它以取之不尽的历史文化源泉滋养着中华的沃野旷畴。
它,就是我国古代的“史圣”司马迁穷极心血写成的不朽巨著——《史记》。
我并没有读完这部巨著的每一个章节,也不敢说自己能全部读懂。
但仅从自己细心阅读的部分,我便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博大的心跳动的节律,瞻仰到一位古代“良史”的伟大人格,可以感受司马迁那天资横溢的语言艺术。
我深知,《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字里行间蕴涵着深邃的哲理,融汇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都应该舒展宏伟的历史画卷,拜读这部不朽的经典作品。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
读完《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可见司马迁的伟大志向、坎坷经历和执着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体例一应俱全,横向囊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思想、典章文化等方面,纵向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三千多年的历史,贯穿着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精神。
司马迁是一个很不幸的史学家,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以客观公允的笔调冷静地记录人世间的真相,寄寓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史记》通篇洋溢着“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当时的一些大人物如汉高祖刘邦,在司马迁笔下也被擦掉了神圣的光环,还原为普通人的面目。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三篇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868df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56.png)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三篇《史记》读书笔记精选三篇导语:《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史记》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历史是一面镜子,观照祖国璀璨的古代文明,学好历史,擦亮智慧的眼睛,我们永远不迷蒙。
今年暑假就好好地看了一回《史记》。
《史记》整理和保存了从五帝传说到西汉中叶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料,全面而系统地记叙了我国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它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有荒淫残暴的商纣王,有礼贤下士的齐桓公,有大义灭亲的陈桓公,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机智勇敢的甘罗,有公正无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仪休……都有十分深刻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久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
(.)《史记》作者司马迁为写此书经受的磨难同样也打动了我。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宫刑对司马迁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这不仅催残了他的肉体,而且在精神上给了他极大的打击。
开头他简直感到痛不欲生,然而,当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使命犹在,他不能轻易毁灭自己的生命,多少个寒暑过去了,司马迁殚精竭虑,耗尽心血,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内容浩繁的巨着。
从司马迁写《史记》中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
篇二:在许多本老师规定的海量阅读书籍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史记》,因为它的里面有一个个能改变人心灵的历史故事。
《史记》中有三大类:本纪、世家、列传。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平原君列传》中的《赵胜惜才》,体现了平原君赵胜的知错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为他能博览群书,归纳出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
其次是因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后,加上那几句振奋人心的话,真是让人无法挑剔,赞叹不已呀!在《韩信被杀》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写道: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史记》读书笔记心得(精选5篇)
![《史记》读书笔记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a8a6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d.png)
《史记》读书笔记心得(精选5篇)《史记》读书笔记心得(篇1)“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大文豪鲁迅对《史记》这一经典名著的称赞,《史记》无愧与这个称赞。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共二十六史。
《史记》正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书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而太史公司马迁也因这本书而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史记》主要描述了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及其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这其中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破釜沉舟,一代英雄项羽;有统一六国,功大于过的秦始皇;还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他们都仿佛出此刻了我的眼前,太史公极高的文学素养让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禁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像回到了那段沧桑的历史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多少英雄逝去。
在《史记》中,我最敬佩,也最印象深刻的一对人物,正是廉颇和蔺相如。
刚开始时,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了大功。
廉颇认为他只是呈口舌之利而已,居然地位比自己高,所以很是不服,蔺相如怕和他产生矛盾,就总是躲着他。
之后,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就背上荆条,向他请罪。
他们最终成了好朋友。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仅仅感慨万千:如果蔺相如没有让着廉颇,而是跟他争斗,廉颇如果没有知错就改,而是顾及面子,不像蔺相如认错的话,那赵国早就衰退了。
由此可见宽容大度和知错能改有多么重要。
在生活中,如果别人犯了错误,我们就应宽容他,原谅他;而如果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就就应知错能改,像别人承认错误。
有一次我弄坏了别的同学的东西,同学不明白是谁干的,大发雷霆,但是我没有犹豫,毅然向他承认了错误,他也原谅了我。
试想,如果我没有向他承认错误,我有可能就失去了这个朋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太史公虽然被施了宫刑,但他仍然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以顽强的毅力,就像凤凰涅盘重生似的,不破不立,他忘记了屈辱,最后完成了《史记》这一不朽的经典。
史记读书笔记400字(精选10篇)
![史记读书笔记400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caa390011ca300a7c390f4.png)
史记读书笔记400字(精选10篇)史记读书笔记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记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是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写成的。
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完《史记》,回味其中的人物,我觉得炎帝最值得我敬佩。
在以前,人们都是靠打猎或采食植物的果实·块茎生活,不懂得耕耘,靠大自然的恩赐生活。
大自然不总是那么大方,遇上灾年,常有人饿死,身为部落首领的炎帝时常冥思苦想,想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天,他发出了粟子,便告诉人们种植粟子的方法;又发明出许多农具。
人们为了感谢他对农业的贡献,都称他神农氏。
神农氏为了帮助人们得到更多的食物,开始跋山涉水,尝遍各种植物,这就是有名的“神农氏尝百草”。
他在尝遍百草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可食用植物,但是也有好几次因为吃了有毒的植物差点丧命,幸亏他找到了草药,挣脱了死神的魔掌。
他告诉人们不要重蹈覆辙,而他自己却不顾危险,仍去尝试各种植物,最后,他尝到一种名叫断肠草的,无可救药的植物,不幸去世了。
《史记》,给后世的影响深远,是我们的必读之书。
读史记,感到项羽为刘邦所败,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在于项羽性格缺陷。
项羽浪漫、简单粗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刘邦实际、胸有城府、善于用人、办事果断。
项羽重情,忠奸不辨为情所困;刘邦喻利,流氓之徒皆为用之。
所以,楚汉相争,项羽由强到弱,冰消雪融,最后破灭;刘邦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胜利,实属必然。
项羽为刘邦所败,甚至早就注定,早在奉楚怀王招分兵伐秦约定:先入关者王。
看是公平,实则早有倾向。
当时,楚怀王看到项羽残暴,于之不满,而刘邦宽厚,心里爱之,就有意让项羽北进指向秦军主力章邯,而让刘邦径直西进,阻力较小,容易先入关。
而项羽一则没有看出这一招,还有一层因素,在于其叔父项梁被章邯所杀,急于报仇,以致利令智昏。
结果,尽管破釜沉舟,大败章邯,歼灭了秦军主力,但毕竟还是比刘邦晚入咸阳,虽军力远远强于刘邦,道义上却输刘邦一筹,埋下失败的伏笔。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5篇)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231e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2.png)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5篇)《史记》读书笔记篇1《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这本书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司马迁的文笔所吸引。
他的文字流畅、生动,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他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人物的鲜活。
例如,在描写项羽和刘邦的鸿门宴时,司马迁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危险。
在《史记》中,司马迁塑造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他们有的是政治家、军事家,有的是文学家、艺术家,有的是普通人,但他们都拥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例如,项羽的勇猛、刘邦的机智、韩信的谋略、张良的智慧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除了历史人物,《史记》还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这些事件和现象有的是政治事件,有的是经济事件,有的是文化事件,有的是社会事件。
通过这些事件和现象的记录,司马迁揭示了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人文的价值。
历史不仅是一个记录事实的过程,更是一个展现人性、探讨价值的过程。
通过阅读《史记》,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更深入地思考了人性和价值的问题。
我相信,《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学和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人文精神的经典之作。
《史记》读书笔记篇2《史记》读书笔记《史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历史著作,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纪”“传”等形式,详细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情况。
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司马迁在书中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寓言、对比、类比、象征等,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4abf4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4.png)
《史记》读书笔记《史记》读书笔记《史记》读书笔记1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史记》,读完后我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者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
如对人谦恭有礼、和蔼可亲、孝敬父亲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爱民、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有那残暴、沉迷于酒色、过着奢侈腐败的生活而最终丧失了的商纣王;“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点起烽火、不惜一切戏弄诸侯的周幽王;不忘____之耻,卧薪尝胆从而最终战胜吴国的越王勾践;知识渊博、见闻深广、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发愤以抒情”的方式创作的《离骚》而名垂千古……读了《史记》之后,我感觉历史与我们仿佛近在咫尺,不再那么遥远了。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历史旅行,读者像是穿越了时空,成了一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就仿佛在和司马迁面对面的谈话,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史记》,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史记》读书笔记2《史记》是我国文化的灿烂瑰宝,它的作者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每看一个都会有不同感受,其中,让我印象深入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
周幽王残暴无道,丧尽天良。
可他独独喜欢宫中的一位女子——褒姒。
为了让她开心,周幽王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点亮烽火,迫使全部将士匆匆赶来,就为了博褒姒一笑!可长期以往,将士们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到战争真正降临的时候,将士们已经完全不相信周幽王了,全都不愿前往,最后被匈奴杀得片甲不留。
《史记》读书笔记8篇
![《史记》读书笔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ebb2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0.png)
《史记》读书笔记8篇《史记》读书笔记8篇《史记》是一部明写历史的书籍;是一本体现作者感情精神文明的书籍。
下面给大家分享《史记》读书笔记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史记》读书笔记1始而苍荣的历史,映照着盛世的余晖。
大江东去,卷席着千年的尘浪。
落木潇潇,黄河滚滚,风呼啸,马蹄急,五千年的风尘无法将她湮没,她就在这里。
轻启扉页,此书,名曰《史记》。
人文初祖,公孙轩辕,血战蚩尤。
中华文明自此发端,炎黄子孙从此傲立于世。
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天下为家,大夏王朝四百年的光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六百年殷商,成汤兴起,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几经兴衰却终了于武王伐纣,大周又揭开了另一页属于它的历史。
西周末年,幽王无道,为博美人一笑,点烽火,戏诸侯。
青铜编钟敲响了大周王权的丧钟,诸侯争霸,几百年春秋,又是几百年战国。
一杆杆旗帜的倒塌,一座座城墙化为灰烬,一个个马革裹尸的生命,无数个家庭的妻离子散,无数次边境国界的推移,王侯势力的此消彼长。
尊王攘夷,问鼎中原,齐晋秦宋楚。
三家分晋,时代的更迭换来了另一种局面,七雄争霸,合纵连横。
春秋战国的更迭终于结束了一个龙腾万里的时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咸阳秦皇两千年哉!长剑舞当空,绘江山壮阔诗篇。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其谁夸!灭六国而并天下,千里铜铸城墙,帝王万世基业,谁人能奈我何?设郡立县,同轨同文,小篆隶书,圆形方孔,前无古人的功绩最终成就了始皇,成就了一个朝代的辉煌。
秦末农民起义踏碎了泥泞的道路,也踏碎了秦帝国的统治。
项羽三年灭秦,划天下而封诸侯,成为掌握着秦王汉兴国家命运的西楚霸王。
楚汉相争又带来了四年的战火与硝烟。
汉祖刘邦,最终成为天下共主。
汉,又是一个繁盛的时代。
在《史记》中,我寻觅到了古贤人的踪迹。
感慨着当时的惊心动魄,思量着曾经的纷纷扰扰,也真切的感受到历史的豪迈,悲壮与心酸,更体会到了华夏民族不屈服的勇气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读书笔记
最近,我校正在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整体素质。
其中我选择了《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的最为经典的史书著作。
每回看史记总有不一样的感觉,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优美的文字描写,痛彻的历史辩证分析,经典的场面一一浮现,不由得全神
最近,我校正在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整体素质。
其中我选择了《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的最为经典的史书著作。
每回看史记总有不一样的感觉,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优美的文字描写,痛彻的历史辩证分析,经典的场面一一浮现,不由得全神贯注,无法自拔。
司马迁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此书,在于他敢于写此书,并为此不屈的拼搏,即使是奇耻大辱依然不能改变他的决心。
整本书贯穿的是“究天人之际”和“通古今之变”。
“究天人之际”是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判了原来的“神意天命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
“通古今之变”则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喜欢的那段历史,而我的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历史阶段正是因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引入的——战国秦末汉初群英之传。
窦婴:深陷绝望后的真情。
死讯悄无声息的传来,窦婴在灌
夫血溅于市的惨叫平息后,无奈的独处屋中,久久回味着。
他不
相信深似海的侯门外,灌夫已离世多时,只有他一人独自呼吸着
空气。
祭奠无门,哭泣枉然。
但后人却会永远记得他如弃破履般
的壮语: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
一番话掷地有声,背后却是萧索与黑暗。
从繁华富贵跃
入凄清无闻,窦婴还要一边注视着当年门下歌咏之徒涌入仇家,
以博取笑脸。
就在这时,互相扶持的灌夫又为己身处险境。
这时
的窦婴终于在绝望中真正看透了浮华与虚荣,如同一个婴儿般抓
住母亲的手,再也看不见其他任何一丝光芒。
救灌夫也就是救自己。
由于没有了追求权势、财富、青春的倚重点,他内心的真情
迸发了。
而灌夫的死,也就是宣告他的死亡,不论绝食而死还是
弃市而亡,对一个早在坠落悬崖过程中的人而言,又有何区别?
郦食其:坚守自我不为器。
一直觉得郦食其之死太怨。
蒯通
一馊计真是误了卿卿性命。
但郦食其绝非一迂儒,他一声大喝能
让侍从“惧而失谒,跪而拾谒,还走”,并自称“酒徒”,此真
乃一狂士。
也因为他乃狂士,非策臣,才会说出“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而公不为若更言”之语。
从而接受烹的厄运。
因为
他是为君主、为自己所执之念劝齐之人,而非一个只为用计助主
然后谋功名利禄之人。
他不是任何人可以驱来唤去,有智能的传
声筒,而是认真选择明主而事之之人。
他眼光果然没错。
主父偃:人下人的最终释放主父偃的确被压抑的太久。
游学
四十余年,亲不认、昆弟不收,宾客弃之,身不得遂。
所以有一天,当他成为人上人时,他会骄横过人,会放言“丈夫生不王鼎食,死即王鼎烹耳。
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食之。
”这话放肆无理,读来却令我心酸。
因为即便身居高位,主父偃心中不是快意
与得志,而是更深的咒怨与不满。
小人得志,贫者暴富时,会趾
高气昂,会羞辱以前羞辱过自己的人来释放与宣泄。
但主父偃却
用同样的方式来折磨别人的同时,更深刻的折磨自己。
他辛酸自
己已然逝去的四十载年华,他明白来日无多,但他并不看重生命
的余下部分,并不着重享受已经无多的生命,因为他依旧沉湎在
不得志的一生中,他无法不将自己的一生定为被屈辱的失败的一生。
所以,他会带着最深沉的绝望去暴发,用表面的释放去掩盖
内心最无助的痛苦与悲哀。
而这种自决于世的方式表现出他最无
助的痛苦与悲哀,也最终将他送上绝路。
他对自己的一生已然无望,死也无谓了。
死士:远古的浩荡绝响太遥远了,慷慨自决的背影。
素灰的
长袖随风拂动,坟间的青草见证无悔的鲜血。
凌乱的头颅苍白无
息的悬于集市,污秽的身躯旁野犬嗷向明月。
这是死士的下场。
只为那曾赏识他们的义主,一个看重他们人生价值、厚遇他们的
恩人。
这不是奴性,我反复告诫自己,在一个逐渐越发看重个体
生命的时代,两者的确让我难以区分。
自发抛弃生命的理由太多,苟延残喘理由也太多,究竟何谓重大义,何是轻相抛,何是无耻
苟存,何是忍辱负重,何又是自尊自爱?生或死,这是个取决人
自身境界的问题。
有人因惜命贬损后世,有人因轻死被人一笑了之。
这全取抉于为何死,为何而生。
英雄:以一挡众的豪气。
历史上,文士、策士、说客是如此之多,或舞文弄墨,在纸上纵横万里,或滔滔不绝,博古通今。
他们或可谓仁人志士,或为贤相良丞,但在我心里,他们无法匹配英雄之名。
同样,奋血沙场的武夫也并不是。
因为我心中的英雄只有一种人:他们孤身一人,面对强大的敌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全身而退,泰然如若无事。
所以,蔺相如和曹沫乃英雄中的上品。
颜色不变,辞令如故的曹沫和怀璧请死的蔺相如用灼人的气魄令人生敬,进而生畏。
那份自持、自信的无惧与胆魄令人艳羡与感慨。
英雄的中品则如荆轲和聂政。
但两者又有不同。
前者计未成而身死,不过却具有中国文化中对失败者名垂青史的所有条件:忠主,有勇有谋,明知死地而不惧,所以荆轲闻名久远。
而聂政更类死士,为知己者死且不拖累家人,虽死,英名犹在。
下品则是灌夫、专诸之人。
勇气超绝,大而无畏,但智慧略缺。
他们可壮一时,难有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