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容量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无穷的民族智慧,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以其恢宏的民族文明着称于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根在祖国大陆。两岸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旧石器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由华南陆续进入台湾。上古迄秦汉之际,中华文化已流入台湾地区,这是公认的事实。占台湾人口98%的汉族同胞,祖先都是大陆人,他们与高山族同胞在共同开发和建设台湾中,亦发展了与祖国大陆血脉相通的文化,共同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台湾在历史上曾遭受过荷兰和日本的侵略,但是台湾的文化在吸取其有益部分的基础上仍然保持“龙文化”的本色,没有成为孤立的“海洋文化”。
日本虽然殖民统治了台湾五十年,但是,台湾民间社会一直还有用闽南话偷偷读汉学的传统,很多人把传统的汉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看到民间的戏曲如歌仔戏、布袋戏等,都大量使用七字文、唐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这样在台湾民间社会保留下来。
当然,台湾也存有本土文化,台湾本土文化的实质就是闽南文化
文化的广义是“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由三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歌舞、文学、节庆以及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文化体系,如行为模式,婚姻制度、风俗习俗,等等”。台湾所谓的“本土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介于两者间的文化体系,实际上都是闽南文化在台湾扎根、发展的结果
从方言上看,“台湾话”就是闽南话。闽南方言传播到台湾是和闽南人大量移居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元代福建泉州在澎湖设巡检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经过几次大的移民潮后,形成了台湾人口以闽南人为主的状况,也因此闽南方言成为台湾省内的主要方言。根据192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占台湾人口总数83.1%的福建籍移民中,来自漳、泉两地的约为80%,如果加上属闽南语系的永春州、龙岩州以及潮州府,闽南方言就成为台湾岛内的主要方言,当时讲闽南方言的人口约占台湾总人口的83.87%。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很多讲客家话、原住民语以及其他汉语方言的台湾同胞,一般也都懂得闽南话,从这个角度上说,人们也习惯将台湾的闽南话称为“台湾话”,或简称“台语”。
从物质文化形态上来看,台湾始终和闽南地区保持高度的一致。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上,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和住房习俗。根据清代乾隆年间范咸主编的《重修台湾府志》来看,从清代至今,台湾的饮食结构并无质的巨变,很多方面仍与大陆闽南地区高度相似。闽南风格的建筑在台湾依旧处处可见。
从精神文化形态上看,台湾乡土文化的实质仍然是闽南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节庆、歌舞等方面。在宗教信仰方面,台湾和闽南地区都崇尚佛教,释迦牟尼佛,台湾和闽南均俗称为如来佛,农历四月初八是其诞辰日,俗称浴佛节。观音佛也是闽台地区最为普遍的崇拜对象,台湾各地的观音宫、观音寺极为普遍,台湾和闽南地区都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在节庆上,台湾也继承了福建闽南地区的传统。清朝时期的台湾,元旦至元宵,会有“好事少年装束仙鹤、狮马之类,踵门呼舞,以博赏赉,金鼓喧天;谓之闹厅”。而在清代漳州民俗中,也有春节时“少年装束类狮猊,踵门呼舞,金鼓喧斗”的风俗;立春前一日,台湾地区“有司迎春东郊,仪仗彩棚前导;市中市春花、春饼之属”。而在清代闽南,也有“有司迎春东郊市中,多市春饼春花春燕之属。民间结彩为棚,童男女靓妆,立棚上十数人,……”的记载;戏剧、歌舞、音乐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地方戏剧活动十分活跃,所以闽南居民迁移到台湾后,把这种爱看戏、喜
热闹的民风带到台湾。
台湾和闽南地区的文化体系彼此交融。在文化学中,文化体系包括行为模式、婚姻制度、风俗习俗等等。台湾很多民俗和闽南地区是完全相同的。
闽南和台湾婚姻礼俗的基本内容相同。结婚基本上要有四礼,以“议婚”、“订婚”、“完聘”、“完婚”四礼为主,闽南和台湾都长期保留了这个习惯。台湾承继了闽南地区婚嫁奢侈习俗。在丧葬礼俗上,闽南和台湾都有始丧、入殓、出殡和做旬四个部分。至于其他民间礼俗,如祭祀祖先、待客、生产、行业等,台湾基本上保持了闽南祖籍地的风俗习惯。
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是两岸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心愿,大迫切希望交往能进一步深入,充分利用各自在艺术创作和市场运作的优势,将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共同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了解完台湾本土文化,再来看看台湾那些与大陆同宗同祖的文化。
1、热闹繁多的岁时节俗
台湾各种节庆祭祀活动,现代的加上传统的非常繁多。传统的岁时节俗与祖国大陆非常相近,只是有的更具地方特色,保留了更多的传统习俗。
春节以农历年为春节。除夕守夜,辞旧年贴春联吃团圆饭分压岁钱守岁等。初一燃放爆竹,烧香上茶点祭家神拜祖先,以求得一年良好开始。初一至初五,称为新春,举办各种庆贺活动。初一早餐吃面条,以求绵延生长,吃糕祈望步步高升;初二新媳妇回娘家;初三俗称老鼠娶亲,宜早熄灯入睡;初四接神,果品供奉,烧金马、放爆竹迎神;初五开张日,商人可开市做生意,家家户户撤去祭祀供品,清理屋内积秽。
拜天公正月初九日为最高神———天公诞辰,是台湾春节后第一个大的岁时节俗。是日家家制红龟果,即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求人生长寿。此一节俗是以玉皇大帝为天公,是超人类祖先的天上皇帝。认为他有生成保育万物之德,特地敬奉红龟果以求赐福。
元宵节台湾和祖国大陆一样也非常讲究“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着名寺庙举办的花灯比赛是“闹元宵”中非常热闹的节目。台北市龙山区的龙山寺、青山宫、祖师庙和北港妈祖庙等着名寺庙每年举办花灯比赛。有取材于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的花灯,如“唐僧取经”、“哪吒闹海”、“宝莲灯”等,也有花、果、鸟、兽、鱼、虫花灯。此外,还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如盐水蜂炮,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以燃放鞭炮来纪念“关帝爷出巡”。
土地公生日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福德正神的诞辰。是最受敬奉的主神之一,乡村、田野、都市、商家都要敬奉土地公,乡里村社要逐户敛钱、宰牲、演戏以慰当地土地公,名曰“春祈福”。
妈祖过生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相传妈祖常往来于海上,称之为保母。清康熙33年,一位名叫树壁的和尚从福建蒲田县的湄洲奉妈祖神像渡海来台,并在北港建立一座小祠奉祀妈祖,从此妈祖在台“安家”。由于台湾四面环海,大陆居民渡海移民台湾时,多觉受到妈祖的庇佑,而且台湾居民许多以捕鱼为业,因此信仰妈祖的人很多。现在全台的妈祖庙总计达383座,其中以北港的朝天宫香火最旺盛。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的生日。这一天,为妈祖过生日的进香活动热闹非凡。这一古老的祭拜活动,成为台湾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
回乡谒祖祭每年农历三月廿一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上白礁,即是福建省白礁乡的意思。一方面追怀祖国大陆的祖先,另一方面遥拜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这个祭典从郑成功来台到现在,连续三百多年,从未间断。
清明节清明是24个节气中第5个节气,是天清气明、草长莺飞的季节,是台湾民俗中明定的扫墓节。到清明前后,各地南山北岭扫墓人随处可见。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台湾一年中三大重要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吃粽子,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