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 (1)
2018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语文2卷答案详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卷)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一)1.【A 】【解析】A选项为原文第一自然段“在大数据时代…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的同样转述,其他选项于文无考。
2.【D】【解析】D选项“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错误,还包括对“被遗忘权被数据化”做出了全新论证。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B】【解析】B选项“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错,它扩大了范围,原文给了限定词“在某种程度上”。
(二)4.【C】【解析】“转变过程”错误,没有转变。
5.【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但题目设置上以“新奇事物”入手,考生在整体阅读文章后,需要明确找出具体体现出的小事件,准确找出小事件是得分关键。
六分的分值至少答三点才能够得满分。
通过事件内容判断二姐形象不懂装懂——无知自大;“开开眼”——从众心态;流于表面——固步自封。
答: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1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读题过程中,考生应把握题目中关键词语“幽默效果”,并带回原文中准确找出行为反映特点之处。
此题更加开放,考查在阅读中的体验与感知。
答: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 专题一
第二步: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 1.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主要人物:格罗斯文诺8829。 形象特点及分析: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谈了谈彼此 正在读的几本书”“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17岁时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以后一直分居。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 年仅18岁。” 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从中间谈话的部分可以看出。 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从“她常常跟儿子说话,好像儿子 还活着。她形容儿子像朝霞一样美”可以得出。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效果。情节题要注意运 用“四要素一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联系读者作 用)答题法。小说的全部情节都围绕“电话”展开,“打电话” 也就成为了组织情节、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关键,同时, 要考虑“打电话”的特殊性,即男女双方并未见面,全文主 要是语言描写,在充分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又能充分 调动读者想象,从而丰富人物形象和主题。 答案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 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 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 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 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情景,在
用 小说中起到什
(2)题干中有 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
类
“作用”“意 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
么作用?
(3)请分析小说
义”“效果” (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 等字样。 出主题等。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 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 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 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 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 节变化的背景。
第二轮复习测试――现代文阅读
第二轮复习测试――现代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根的神韵张和平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
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究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
你本属于一片沃土,能够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
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舍命汲取营养,然后把期望寄予于自己的心头。
因此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
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流连的也是你头顶的青松,不曾想到忍耐孤独饱经风霜的你。
你静静地摸索着,默默忍耐着命运的安排。
面对幽深的峡谷,你已别无选择,惟有舍命地生长。
用聪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坚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土地。
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明白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因此,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
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
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怀。
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小孩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
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
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博大的胸怀。
展览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红地毯上。
现在,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挤掉最后一丝血液。
然后在你的伤疤处涂上一层漆,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这是一种畸形欲望,你出卖了灵魂,将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姿势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
你不再拥有赖以生存的山岩、泥土。
尽管阳光专门充沛且温度适宜,你只能望着窗外的绿色,感叹失去的一切。
人们或对你品头论足。
或将你拱手转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了人们的一种玩物。
终于,你忍耐不起百般的折磨,发出了痛楚的呻吟,但随之被无情地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
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们能够从 去经验中吸
,面对 实,想象未来,而 仅仅被 去的记 最 ,大数据 术 了人的 体身份的
被数据化
数据的表 ,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 是 们的认 喜 了 你是 你
数据的形式被记 将会喜 自身塑
大数据 建构的 体身份会 利用信 去
一种 险, 劝服 影响甚 限
大数据的力量 的人,而是
就是说, 是 体想把 而 支配人 压抑人
试卷 答题无效 4.作 使用铅笔画出,确定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黑
5.保持卡面清洁, 要 叠 一 文阅读 36
要弄破 弄皱, 准使用涂改液 修 带 刮纸刀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小题,9 阅读 面的文字, 重 谓 被遗 1~3 题 , 数据 体 要求数据 者永久删除 数据 体的个人数据, 的 储器 易于提 被 联网遗 数
回家 , 了半点多钟,没 着 在
大家决定 看电影了,
个 儿,小秃回来了 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 回来
巷外 的是洋车,耽误 了 重重 几 了, 大 门, 确是 向前 在 车的 毛两毛向 要, , 脚是向前向 , 抬脚 去搀
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 给 老走
是车 高了,是欺侮 连 着 自 准知道
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而 乐意参 些意 ,如 完吗?说 奇怪, 是在
都是小 , 就是要个金九连 影场 ,家 要 显着复
大家 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 了,人们全 外走 场完了,晚场 点才开呢 才想起问 重
喊 瓜子的 说起家
瓜子便 够派儿 看 的 来了, 好走 一直到 姥姥睡了 , 是
声电影到 怎 说来着?
舅 想了想
管它
所辨析
声电影
没看 谓 声电影 是
老 前, 来一套说法, 独 而 声 如 之
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一
(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 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 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的固定死板的艺术。 逻辑推理 D项,“固定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六段只 是说“瓷器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 答案 D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 成功,而且在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 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 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 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 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 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 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 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 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 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 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 形象生动的再现。
逻辑推理 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 全,理解错误。范围扩大。B项,由第四段可知,二者的审美 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范围缩小。D 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 及,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C
2018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二考题突破——找得准,比得狠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
因此识破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以偏概全1.请仔细比对下面的选项与原文,看看如何识破“以偏概全”陷阱。
选项:在唐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
原文: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
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
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
如东市南面的宣平坊中有卖油者,升平坊北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西市东面的延寿坊中有鬻金银珠玉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偏概全,“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有误。
原文说“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可见“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只是少数个例。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识破时需注意原文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
如少数、部分,全、都、部分,特别、十分、稍微,通常、偶尔等。
二、混淆时态2.请仔细比对下面的选项与原文,看看如何识破“混淆时态”陷阱。
选项:现代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重视视觉文化,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doc
2018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
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 专题二
(3)这篇文章是怎 样。
样构思的?请简
要分析。(2012年
大纲卷)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 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 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作铺垫、伏笔照应、首尾 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 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 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 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 等作用。 上述维度、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
强答。
(一)开头句段作用“5考虑”
(1)作者回忆童年迷路
1.开篇点题
的经历,在文中有什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
么作用?(2016年天津
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卷)
2.引起下文
(2)母亲和行人的对话
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或设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题干中有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 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 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 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 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 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 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局
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2018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绝密★启封前2018全国卷II高考压轴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瓷器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 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题大仓储2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导学号 00774058你送我的雨纳兰妙珠下雨,如老友来访。
云晓得天,不了解地。
河行遍了地,没见识过天。
雨上天入地,见闻最广。
亿万只晶莹的触手,从高广的云深处伸出来,抚触大地。
雨让普通的事变得神妙。
汪曾祺说李贺的诗是在黑底子上作画,雨负责的就是把世界涂成个黑底子,什么情绪都显得鲜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没有前面的凄风苦雨,后面喜的味道就没那么甜了。
于我,平常的日子大多记不清,最终记得的都是雨天。
下雨的时候,你总兴致高昂地说,走,走,出去看雨。
为什么喜欢雨?你答,因为雨有趣啊。
不下雨,多么枯燥乏味!趣自何来?我试着从你的角度想。
下雨了,像一出节目开演:最开始,雨点先是试探着落,噼,啪,噼,啪,像主持人调试话筒,喂,喂喂。
接着,平时矜默的老天就压低声音开腔了,一开腔就容易收不住,遂潇潇簌簌淅淅沥沥,继而哗啦啦啦啦……伞则是玩耍用的道具,让人跟雨捉迷藏。
雨扑到伞顶,什么也没抓住,从伞边溜下来时,这才看到人,一边往下掉一边抓紧说,嘿,原来你在这儿。
隔岸观火,隔伞观雨,居安思危,人在雨中又不在雨中,世界都湿答答的,伞下自成一个干燥空间。
雨像一种温存的、并不伤人的危险,站在险境边缘。
两人同行久了,单人伞嫌挤,就买了一把巨大的双人伞。
伞柄粗壮如老芹菜杆,撑起来有一个大圆桌桌面那么大,走在雨里像移动的小凉亭,又像无形的城堡,敌军万箭齐发,都不能近身。
雨天,在窗口等你回来,没一会儿就忘了是在等,专心看雨。
看得正呆,见一人持伞刺穿雨幕而来,模糊里有个轮廓,像从雾烟里走出,珠箔飘灯,遥遥一笑。
一瞬间暗叹,这人笑得真温柔,真好看……这才认出是你,心头猛地一惊。
雨幕被刺破的瞬间,又自己缝补起来。
每个城,每个季节,雨的体嗅都不同。
或有春雨忽然飞起,王士祯:“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
雨轻得像马上要融化在空气里。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章 阅读母子题训练 第二篇 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 散文阅读
第二篇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谢冕①一条街,几座坊巷,卷起了一个时代上空的漫天风云,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一个奇迹。
②这条街是福州的南后街,这些坊巷是福州的三坊七巷。
坊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是出将入相的衣冠锦绣之地,是花团锦簇的文化名街。
③三坊七巷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
据统计,这里先后出过十位尚书、十位总督、三位海军总长、一百五十一位进士,以及众多的诗人学者。
衣锦、文儒、光禄、朱紫,但看这些命名,代表的是渊博、儒雅、高贵和韵致。
一首诗表达了这里有别于一般城市的特殊风韵:“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幽幽墨香中,琅琅书声里,闽都遗韵,左海风流,唯此为盛。
④光禄坊有一座“光禄吟台”,现在成了榕城诗人墨客吟诗歌吹的场所。
吟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熙宗年间。
当时的福州太守程师孟,善文墨,有政绩,修道山亭,曾请文豪曾巩作《道山亭记》。
程太守常小憩光禄坊,闽山保福寺僧人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以彰其德。
曾任光禄卿的太守有感赋诗曰:“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
无诗可比颜光禄(南朝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每忆登临却自回。
”睿智若此,谦恭若此,由此可见其人风雅。
⑤文儒坊旧称儒林坊,是儒林学士汇聚之所。
其实三坊七巷诉说的不仅是文士诗家,这里也记述了那些守疆卫国、叱咤风云的赤血男儿。
远去岁月的鼎盛,已是历史的光荣记忆,就近代中国而言,从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
甲午海战、黄花岗起义,都有八闽男儿的泪痕与血迹。
多么难忘的历史印记!⑥林则徐纪念馆在宫巷。
在那里,我们不仅听到他的华彩诗文,更听到他临阵一呼的气势。
时势艰难,他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书写了浩气长存的一片丹心。
可惜壮志不酬,谪迁万里,他为此阅尽人间苦乐,却是矢志不移。
先后任职多地总督,几度出任钦差大臣,屡进屡出,屡升屡降,实为常人所难承受。
他是一个文人,却充当了号令三军的统帅;他有伟大的抱负,却为时势所不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案1 现代文阅读本考案共4页,共10题,共95分,考试时间95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00774476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
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B.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微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
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解析]B曲解文意。
原文是“对于‘大’的迷恋导致了现代问题的出现”,并非“大”这一特征导致的;不是“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是我们发现了其美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文章开头从“大”入笔,引出“微”的问题,意在阐明“大”特征文化的弊端。
B.第三段阐明“微时代”中“微文化”的积极因素,指出青年是微文化的主力军。
C.第四段“当然”一词进行过渡,运用辩证的观点,指出“微文化”的不足之处。
D.最后一段总结上文,指出“微”带来新的机遇,也使政府管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
[解析]“意在引出‘大’特征文化的弊端”分析不当,应为意在引出关于小的话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解析]原文“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这里将或然变为必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导学号 00774477丢失的钥匙宝马风驰电掣,驶向福利院。
父亲中风偏瘫,病愈后走路得拄拐,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父亲主动提出到福利院。
儿子停下车,一手提着车钥匙,一手推开了福利院的大门。
父亲早就笑眯眯地候在门口了,密密匝匝的皱纹笑得拥挤不堪。
儿子一手搀扶着父亲,一手在接电话。
父亲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悠悠地走着。
拐杖拄在地板上,发出的笃笃声,格外清脆响亮,就像父亲此时的心情。
进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儿子终于打完了电话。
他长长地喘口气说,爸爸,您看,我太忙了,公司里事情多,抽不开身,都半年没来看您了。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
父亲说,不怪你,你忙,我能理解。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暖的。
父亲还是打开了空调。
他对儿子说,你在空调屋里呆惯了,别冻感冒了。
父子俩坐着聊天。
父亲询问儿子的生意,儿媳的工作,孙儿的学业,还有家里那只猫。
片刻,儿子感觉热,便将衣服脱下。
父亲赶紧颤巍巍地接过,蹒跚着走到衣架前,仔细地替儿子挂好。
那是一件名贵的皮衣。
父亲拍拍,扯扯,再拍拍,连一点点皱褶都不放过。
爸爸,别管那衣服,过几天,我让洗衣店打理就是了。
儿子说。
父亲说,记得吗,你妈妈去得早,小时候你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亲自熨烫。
那次,边烧饭边熨衣服,忙忘了,将你那件蓝色上衣烫坏了。
你那个伤心呀,嚎啕大哭,躺在地上,满地打滚。
我就安慰说,马上去给你买件新的。
你立即破涕为笑,一骨碌爬起来,眼泪也没擦,拉着我就上街。
你弟弟妹妹却不干了,个个哭号着要新衣服,我只好给你们每人买一件。
我怎么不记得?儿子打断父亲的话说,那些年,爸爸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还总穿补丁衣服呢。
父亲笑了说,那个年代讲求艰苦朴素,补丁算什么?记得你妹妹……儿子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父亲的回忆。
儿子一边摆手示意父亲别做声,一边走出屋外接电话。
儿子那个电话打得无比漫长。
父亲望着儿子的背影,边听着他打电话,边继续为儿子打理衣服。
儿子打完电话,着急地说,爸爸,不好意思,公司有事,我得走了。
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来看您!没等父亲说话,儿子已急匆匆走到门口。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儿子的背影。
片刻,儿子又急匆匆地跑回来说,爸爸,我钥匙不见了!什么钥匙?父亲问。
车钥匙。
快帮我找找吧。
我刚才进来时仿佛还在手上,后来不知放哪里了。
不着急,好好找一下!父亲弯腰看看凳子底下,看看床底下,都没有。
儿子焦急地对父亲说,只好让司机先给我送备用钥匙。
父亲说,多久才能来?至少一个小时。
儿子闷闷不乐。
父亲高兴地说,那进屋吧,咱俩再聊会儿。
聊什么呀?您不知道,就刚才那单生意,我不能按时赶回去,将损失几百万!儿子满脸懊恼。
有那么严重吗?父亲吃惊地张大嘴巴。
怎么没有?爸爸,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激烈。
本来,我今天是顺道来看您,只准备留半个小时,跟人家签合同的时间都约好了,谁知道钥匙不见了。
那——要不我们再找找。
去哪里找啊?都找遍了!我再去找找看!父亲拄着拐去了花园。
片刻,父亲在楼下兴奋地喊道,儿子,找到了,在这里呢。
准是你刚才一边打电话,一边揣钥匙,不小心揣掉了。
幸亏找到了!父亲举着那车钥匙对儿子说。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走了,找时间再来看您!父亲无言,朝儿子挥挥手,眼里噙满泪水。
儿子默默走出门,在门外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儿子平静地拒绝了那个到手的合同。
片刻,儿子又回来了,他对父亲说,爸爸,那合同改期了,明天签。
今天我就不走了,留下来陪您聊天。
父亲悲喜交加,哽咽地说,真的?顿了顿,又说,你还是走吧,别耽误了生意。
爸爸只是半年没见,想你了,刚才……别说了,我知道。
走吧,您看太阳多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步。
儿子小心地搀扶着父亲,在冬日的暖阳里,缓缓地漫步。
父亲的笑容绽放着,如冬日的腊梅般芳香。
第二天清晨,儿子临别拉着父亲的手,笑着说,爸爸,以后,每周都会来看您,那样,我的车钥匙就不会再丢了!父亲搔搔后脑勺,红着脸,孩子似的笑了。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文本开头写到中风偏瘫病愈后的父亲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主动到福利院生活,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写出了老一辈人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令人感动。
B.“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
”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到来倍感高兴、幸福;也说明儿子很久没来看望父亲了,父亲一直都在期盼中等待。
C.找车钥匙过程中儿子很紧张,害怕合同签不了,造成损失,对父亲大加指责,父亲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加反驳,帮忙寻找车钥匙。
D.“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写出了找到车钥匙后,儿子才明白了车钥匙为何而丢的,从紧张、害怕合同丢失中明白过来,还有比合同更加重要的东西。
说明儿子对父亲的在乎。
[解析]C钥匙丢了,儿子只是满脸懊恼、着急,害怕丢掉合同,造成经济损失,没有对父亲大加指责。
5.“父亲说,记得吗……”这一段介绍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买衣服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答:__①交代了人物的家庭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
②突出了父亲为了儿女辛勤、无私的付出,表现了父亲的伟大。
③也使“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__ [解析]答出第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第二个要点给4分,答出第三个要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
6.这篇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你怎样评价儿子后来的做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__第一问: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很多老年人因为子女工作忙的原因,无法与子女一起生活,只能到养老院或自己照顾自己。